第三盘第一局
伦巴第人看着诗人,两人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他耸起眉毛算是打招呼,西班牙人也同样回敬。这是两人自昨夜起首次在球赛之外的交流。
画家坐起身,将脸上的血渍擦掉,来回甩头,然后终于从地上站起来。他立刻走向他的对手,并伸出一只手。诗人毫不犹豫地伸手握住。当他起身时,肩衣从衬衫里掉了下来。伦巴第人捡起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我以前见过类似的物件,”他说,“这是什么?”“肩衣。”“不,我指的是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材料做的?”“我也不清楚,”西班牙人回答道,“从新世界带回来的。”画家拿着肩衣又端详了一阵子,然后物归原主。“你见过这图案反射光时的样子吗?”诗人没有听懂对方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把肩衣塞回到衬衫下面。
伦巴第人把胳膊搭在西班牙人的肩膀上,在他耳旁低声细语道:“你记得我们为什么要比赛吗?教授和我说,这是你我之间的一场决斗,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原因。”诗人点点头。如果允许的话,他会让对手在他耳畔呼吸的感觉弥留更久。他大喘一口气,将画家摩挲他左肩的那只胳膊晃掉,那个部位因为刚才的一通你争我抢而隐隐作痛。他说:“把你的脸擦干净,还在流血呢。”意大利人用袖子抹抹脸颊,鬼知道他这一身黢黑的行头穿了多少天,擦完了袖子上也根本看不见丝毫血渍。“要是我们能够休赛去喝点东西该多好啊,”他说,“比如加了水的酒。”西班牙人听后,笑了笑:“喝了酒会更糟。”此刻,西班牙人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位对手,发现他不过长了一幅颇为平常的脸,一改之前野蛮的印象。这让西班牙人几乎心软了。“来,咱们速战速决。”他说。画家耸耸肩,在公爵和教授拉网前穿过球场。
比赛前夜,从妓院出来的西班牙人很晚才回到下榻的大熊客栈。他们兴致颇高,性欲和食欲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回到客房前在底层停留了一阵,那时候浑身上下都充斥着醉酒后的傻气。
底层此时除了一群二流子之外没有其他客人。这帮人喝着酒,霸占了好大一片不属于他们的空间,比一般罗马街上撒野的醉汉们要闹腾得多。一共六七个盲流,当中有一个神似神父、留着老头儿胡子、看上去像是个士兵的年轻人:身材精瘦,一席黑衣,两撇尖尖的八字胡,下巴上还有一撮法式大胡子。此人是这群人中唯一佩戴匕首和剑的。
西班牙人并没有好事:因为他们清楚,一半的罗马人站在法国那边,早就受够了费利佩国王;况且,他们现在躲在罗马是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他们喝高了玩累了,根本没有体力继续胡闹。西班牙人并未声张,而那帮意大利人呢,手舞足蹈,歇斯底里地狂吼大笑。
起初,是奥特罗无意中和这帮意大利人搭上话的。当时他正起身去取第二瓶酒,在吧台他注意到了这位年轻人:他的身体稍许前倾,惹人注目的大胡子让他看上去值得信任;那时他正在为他们那桌人点一瓶格拉帕酒。奥特罗操着一口蹩脚的意大利语问他点的是什么酒,年轻人熟练地用西班牙语回答道“奥卢霍酒”。年轻人向店家要了一个杯子并且灌满,然后笑着递给奥特罗。“你尝尝。”他说。一辈子喝了鬼才知道多少杯奥卢霍白兰地的士兵奥特罗,抿了一口,瞬间舒服得飘飘然起来:格拉帕酒虽好,但杯中的奥卢霍却让一束几乎无法抗拒的光芒在下丘脑喷涌而出。奥特罗提出用自己的酒和年轻人手里那瓶他刚刚品尝过的口感细腻的奥卢霍交换。然后奥特罗将酒带回自己那桌,并和这位与他分享了一杯白兰地的年轻人礼貌地道了别,年轻人也回到自己的座位。酒很快就被他们喝完了。
上楼睡觉之前,西班牙人正聚在一起胡说八道,而正在此时店家又拿来两大杯格拉帕。“一杯算是店里的,另一杯是那边的先生们请你们的。”店家边说,边把两大杯酒重重地放在桌子上,酒洒出来了一些。公爵和诗人互相看了看,什么都没说:两大杯格拉帕对他们现在的状态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奥苏纳公爵谢谢店家,将他手下们的杯子逐一倒满,然后朝着意大利人的方向举起大酒杯,豪饮一大口。这两拨野蛮人臭味相投:公爵这个举动令这帮当地人欢声雀跃,意大利人马上拖来一把椅子邀请他过去。
诗人比任何人都期待比赛快点结束。当他已经开始将球弹向地面时,公爵喊了一嗓子,带着自比赛开始首次表现出来的权威派头,“你干嘛这么着急?”诗人转过身看着他,耸起眉头。他的司线员唤他到边廊处,而此时意大利人并没有错过机会,吹起口哨来。画家用网球拍挠了挠脑袋,动作夸张。数学家则翻起眼珠,望向屋顶的横梁。
“你他妈的是怎么计划的?”公爵问道。“我要扛住,”诗人回答道,“利用墙,拖垮他。”“好吧。”公爵说。他右手大拇指指着奥特罗的手下们,随后补充了一句:“他们问我,换场的时候你跟那个不男不女的家伙说了些什么。”护卫队的那帮人令人不快地哼哼着。“我怎么不记得我问过这个问题?”巴拉尔说。“呃,好吧,那就算是我问的。你们俩聊什么了?”“我们聊了聊我这件肩衣,热天,没别的了。”“你必须打败他,不能放弃。我说让你来,可是让你来赢的。”
诗人把脑门靠在扶栏上歇息。他摇了好几下头,然后回到球场底线。他大喊“接球”后发了枚臭球,这球飘着飞到对方的球场,差点没打中房顶。画家没有接。他看着网球,目光透着疲惫和不耐烦。面对这位服侍着不可理喻的大公的十九岁西班牙小子,野蛮但有城府的意大利人集中了浑身上下无限的鄙视,大吼道:“要发就发个像样的!”“十五比零。”公爵喊道。公爵此刻感到愤怒,因为他也注意到诗人刚才在和画家争夺时勃起了。不管怎样,这都是爱:零分的爱。
诗人二次发球,比上回更为果断。而画家呢,在将球击回之前,语气令人厌恶地问了句:“喂,西班牙人,你弄完了吗?”他边说边晃着屁股,残忍的举动带着股阴柔。虽然他对诗人的调侃并没有多么传神,但是引起观众群中一阵喧闹,甚至把西班牙卫兵们都逗笑了。诗人将球早早接住,旋即打到对方场地的角落里。“三十比零。”公爵大喊道。然后他回头冲着奥特罗骂:“你个狗杂种,你是不是连你妈都笑话?”那帮雇佣兵听罢,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
诗人第三次发球势如破竹,极为恐怖。画家从发球线远远地接住了网球,回敬了一个短打,迫使诗人打出侧旋。意大利人还是接住了球并回击。但再次击球时,网球落在了另一侧球场的尽头,他根本不想去追它了。当公爵喊道“卡斯蒂利亚人赢得第三盘第一局”时,诗人狂喜不已。
无名之爱
有这么一幅来自17世纪早期、名为《海辛瑟斯之死》的油画。虽然在过去的某一段时期里人们认为这幅作品由梅里西所作,但是在今天它的创作者被认为是梅里西的徒弟之一,很可能是切科·德尔·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中,海辛瑟斯和阿波罗被定格在前者临死前的一瞬。假设身中乱箭、达到极乐境地的圣塞巴斯蒂安没有成为同性恋文化的守护神,那么海辛瑟斯很可能在今天得以成为男性间同性之爱的神话象征。
身为阿波罗的朋友和情人,海辛瑟斯是女神克利俄和某位马其顿或伯罗奔尼撒国王的儿子。他的父亲到底是马其顿人还是斯巴达人,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来自哪里。太阳神阿波罗深深地爱恋着这位英雄。而当阿波罗训练海辛瑟斯的体育技能时,使出了天神之力向他掷出一枚铁饼,却意外将其杀死。阿波罗大声恸哭,泪流成河,而他的泪水将海辛瑟斯的身体化成了一朵与他同名的花朵,风信子。阿波罗的这个举动阻止了哈得斯将海辛瑟斯带入冥界。
在古希腊,人们把这个神话场景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联系起来。在描述关于海辛瑟斯之死的古典绘画作品中,西风之神泽费罗斯带着海辛瑟斯一起飞翔,以防他跌入冥界。有个专有名词用于形容两人飞翔的姿势:“股间交媾”(intercrural coitus),也就是不需要插入阴茎的交媾;交媾双方通过在大腿上摩擦外阴而达到高潮。
切科·德尔·卡拉瓦乔是梅里西所有追随者中最忠实于模仿的一位。“卡拉瓦乔主义者”(caravaggisti)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切科这种画家的:他们模仿梅里西,直到这位艺术之星陨落。另外,切科是唯一一位在梅里西画室中工作过的学徒,几乎每次梅里西犯下恶行时,切科都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些恶行令卡拉瓦乔声名狼藉,成为众人眼中不服管教、蔑视圣城法规并喜好犯罪的恶棍。出现在梅里西画作中的切科的正面裸体(比如尖声大笑的爱神,或是年轻时期的施洗者圣约翰)至今看来仍颇具挑逗意味。
在海辛瑟斯之死那幅作品中(后来提埃坡罗也画过这个主题),阿波罗为了他死去的情人而哭泣。但他手中并没有拿着神话中所提到的铁饼,而是一个球拍。在逝去的英雄脚下,一株风信子在他的网球拍旁绽放:鸟儿已死。
前妻
结束拉斯伊维拉斯的探险后,埃尔南·科尔特斯回到墨西哥。这次回归距他下达命令将库奥特莫克绞死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光景。玛琳娜也被嫁给了一个西班牙男人,科尔特斯将奥里萨巴镇赏赐给她作为结婚礼物。他和三千五百名手下去了拉斯伊维拉斯,也就是未来的洪都拉斯,但仅有八十名西班牙人跟随他回到墨西哥。在军队中占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已然完成了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听着三千四百二十条狗在夜晚的狂哮,因疾病或战火而死亡,随着他们最后一位国王而去。当然,当他们当中很多人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的土地,而且那里不存在任何敌对帝国需要被征服时,他们所做的仅仅是逃到灌木丛里,与身为基督徒所承担的一切荒谬之事一刀两断,并宣布自己不再受卡洛斯一世的控制和奴役。
拉斯伊维拉斯探险是一次极大的失败。探险队需要经过一段险峻的危地马拉山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那些残废的或逃到野地里的,还有坠下悬崖的士兵,他们还失去了六十八匹马。他们经历了饥荒和埋伏。而在一次敌人的埋伏中,科尔特斯被箭射中头部。这支箭是如何被取下、科尔特斯又是如何幸存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史料记载或说明。探险队员们饱受疾病的折磨:身边没有了懂得医术的特拉斯卡拉的萨满姑娘,臭脾气的玛雅老女人们的手艺只会让他们病得更重。
科尔特斯和他手下的士兵们之所以获救,是因为他们在洪都拉斯海岸的某个地方遇到了一艘补给充足的西班牙航船。征服者赊了账,将船和船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买下(包括船员),然后坐船继续前进。因为条件大大改善,科尔特斯在回墨西哥的路上得以优待自己:他经停古巴去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回到韦拉克鲁斯时,他满腹流油,衣着光鲜。
回到墨西哥城的第一个夜晚,科尔特斯是在奥里萨巴镇度过的。在科尔特斯下榻的镇长老院,玛琳奇礼貌性地探望了他。两人坐在桌旁说话:他们现在是仇人,就像是所有曾经在一张床上共度良宵但后来分手的人们。科尔特斯撒谎说这次探险十分成功,说他建立了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但实际上,他放手让这三个城市自生自灭。和世界上所有的前妻一样,她说她很庆幸从面前这个不再风光的男人的大拇指下逃出来。说她只是很想念他们的儿子马丁,她给他寄了很多信和礼物,但是他从未来拜访过她。谈话的最后,玛琳奇交给科尔特斯一个用阿兹特克末代国王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带有麻雀图案的织物。“这是什么?”科尔特斯问。自从在贝登的丛林里发高烧之后,他有时候会忘事。“这是你要我缝的肩衣啊。”玛琳娜回答道。科尔特斯闻了闻,然后把它展开举起来。“你还没穿过呢。”他说。“我要是穿了,那我就是疯了。”肩衣坠饰上的装饰物并不是科尔特斯在库奥特莫克被处死那天交给她的那枚银币,而是由羽毛制成的瓜达卢佩圣母像。科尔特斯吻了一下圣母像。他调整了一下手中肩衣的角度,圣母像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笑容透着久违而真挚的欣喜。“谢谢你。”他边说,边将肩衣紧紧握在手中。接着,科尔特斯把肩衣穿在了身上。
当吟游诗人洛贝·罗德里格斯在科尔特斯位于塞维利亚城外的卡斯蒂列哈德拉库埃斯塔的家中发现他的尸体时,他将肩衣从科尔特斯的脖子上摘下。原来,征服者一直将它穿在身上,从未脱下。
行窃
1620年,身为医生、并为艺术家写传记的医生朱利奥·曼奇尼在《关于绘画的思索》书中有一段关于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介绍。朱利奥曾为卡拉瓦乔看过病,卡拉瓦乔在一次炫技造成的事故里受伤后找到他:那场面,刀光剑影,马儿乱踢。书中那段关于卡拉瓦乔的简短的传记是这么开头的:“我们的时代归功于梅里西所创作的艺术。”
我们从朱利奥·曼奇尼的书中了解到,卡拉瓦乔在1592年已经抵达了罗马。当时他21岁。他住在科隆纳家族府中的凉廊里,受雇于教皇西克斯都五世的妹妹卡米拉·蒙塔尔托。卡拉瓦乔一定是带着科斯坦萨·科隆纳公主的推荐找到卡米拉的,而公主雇佣了卡拉瓦乔的父亲在米兰做石匠。这位伦巴第的女贵族总是抵御不了卡拉瓦乔的魅力:科斯坦萨为在可怕的瘟疫中失去父亲的小卡拉瓦乔提供了保护,一生中数次满足了卡拉瓦乔寻求工作和宽恕的请求。
科隆纳家族希望在16世纪末期向呈爆炸式增长的罗马城引荐一位画家这件事,其实并不稀奇。伦巴第培育出了众多银行家、出色的将军和血统高贵的神父。但是如果它没有培育出一位能够粉饰罗马教堂墙壁的当地画家,伦巴第或许很难在历史上功成名就。
住在科隆纳宫的那段时间里,卡拉瓦乔所描绘的圣经人物并不出众。卡米拉·蒙塔尔托推荐他为潘道尔夫·普奇作画,而这个卑鄙下流的神父给卡拉瓦乔的报酬甚至难以果腹:在普奇家里,仆人们顿顿只吃生菜。
曼奇尼记载道:“头盘、主菜、甜点甚至牙签都是生菜做的。”为了在罗马这个全欧洲所有年轻艺术家荟萃的都市找到一席之地,卡拉瓦乔吃了很多苦。虽然他经常在醉酒后闹事,令人闻风丧胆,但这也成为他慰藉自己的方式:喝醉了的他,叫普奇“沙拉先生”。从书中看出,曼奇尼也知晓此事。这说明年轻的卡拉瓦乔肯定不是什么表现良好的模范人物。
顺理成章地,梅里西很快便离开了卡米拉·蒙塔尔托和那位“沙拉先生”,不再为他们服务。离开之前,他偷偷拿走了卡米拉的那枚博林球作为补偿。其实他不止对那个装网球的盒子感兴趣,他肯定将盒子贱卖给了某个不上档次的珠宝商人。除了绘画,室内网球是卡拉瓦乔一生的挚爱,也是他的收入来源之一。
他那长着肮脏指甲的手指,从反宗教改革烈火留下的一片灰烬中伸出:它们没有朝着太阳像血肉组成的蝴蝶般伸展开翅膀;而是一把抓住了那枚网球,然后将它偷偷藏到了衣服兜里。
像猪一般恶心的神父们
米却肯州教区主教巴斯克·德·基罗加收到了参加重新启动的特伦托会议的邀请,被要求着教士袍出席。如果说科尔特斯胯下的铁马在1521年到达了神圣罗马帝国最为遥远的疆域,那么到了1538年,阿兹特克人已经和亚特兰蒂斯人或加拉曼特人一样,从地球上消失并变成了一个谜:阿兹特克人的基因散落在特斯科科湖湖底;或是在特诺奇提特兰城垮掉之时,随着从一堆堆被烧死的尸体冒出的浓烟被吸入肺里。我们墨西哥人不是墨西加的后裔,我们的祖先是那些投奔科尔特斯并助攻、毁掉墨西加的众部落。我们的国家墨西哥,她的名字代表着乡愁和自责。
1537年,也就是基罗加主教收到教皇保罗三世亲笔签署并封印的特伦托会议邀请函的同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阿兹特克帝国永远无法击败的布雷佩查部落居民们被西班牙征服军砍下头颅。这场战争打得干脆利索,因为并非势均力敌:唯一的参战者就是征服军。布雷佩查的印第安人们自知无法抵御中部美洲所有部族的进攻时(这是所有部族首次在欧洲人炮火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一箭未射便跪倒在他们的新主人面前,布雷佩查国王也被迫受洗。但他们主动投降的条件,是保证原布雷佩查国土完整。欧洲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将这片土地重新命名为新加利西亚:新加利西亚北起锡那罗亚州,南至巴尔萨斯河水;在16世纪时,它名义上独立于新西班牙总督辖地。虽然领土被保住了,但是布雷佩查被努尼奥·贝尔特兰·德·古兹曼出卖,其军队以野蛮且不光彩的方式血洗了布雷佩查的统治阶级以及部队。古兹曼后来是新西班牙的第二位总督,他还征服了米却肯州。1538年,也就是基罗加主教收到特伦托会议邀请信之后那一年,古兹曼已经被关进监狱,在囚牢中度日(希望他痛苦不堪):罪名包括谋杀、盗窃和懦夫行径。
在那个年代,为神圣罗马帝国冲锋陷阵的利刃已经不再是武器或是马蹄,而是巴斯克·德·基罗加手中那本《乌托邦》的书脊:这本书指向哪里,欧洲的疆土就会扩展到哪里。“来,在这里建造一个钢铁工程。”主教边对印第安人说,边用书脊指向一片空地。这些印第安人对他颇为爱戴,他们唤他“塔塔”,也就是祖父的意思。虽然当地人和基罗加都还未意识到,但这拔地而起的一切,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庇护大树上的一个新生的枝杈。“在这里建所学校。”“在那里建一所医院。”《乌托邦》的书脊指向哪里,哪里便生出一叶枝杈。
当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自己都不清楚这本书到底关于什么。它并不只是关于网球赛,也并非意在解释美洲大陆是如何缓慢而神秘地被并入所谓的“西方世界”——“西方世界”这个错误概念令人愤恨,因为从我们美洲人的角度来看,欧洲明明位于东方。也许,这本书所讲的,只是如何写这本书而已。也许,这世上的书皆是如此。这本书里有很多来回与反复,就像是一场网球赛。
这不是一本关于卡拉瓦乔或克维多的书,虽然两人在书中出现。此外,还有科尔特斯和库奥特莫克,以及伽利略和庇护四世。历史的巨人们对峙着:他们发泄肉欲,饮酒赌博。小说让一切伟大的人与物分崩离析:因为所有的小说,包括最纯洁的那种,都稍许色情。
这也不是一本关于网球是如何成为大众运动的书,故事的内容基于大量关于网球的研究成果,这笔科研资助来自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几番斟酌之后,我开始了调查。这个史实便是:卡拉瓦乔这位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现代画家的名家,同时还是一位网球手和杀人犯。我们的兄弟。
这也不是一本关于反宗教改革的书,虽然故事情节确实发生在那个被我们称作反宗教改革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本书主要人物的神父们个个扭曲而嗜血,或沉迷肉欲,或糟蹋儿童作为娱乐,或偷盗成瘾。他们以神的名义,将满世界搜刮来的税金和施舍无耻地塞进了自己的金库。一群肮脏下流的神父们,猪一样的神父们。
但巴斯克·德·基罗加和他们不一样,他是位好神父。这位男人在必要的时刻告别尘世,化为了上帝的仆人。和那些以上帝之名在罗马、西班牙以及美洲四处鸡鸣狗盗、杀人越货之徒不一样,他心中的上帝颇为美好。但可惜的是,美好的上帝并不存在。
卡洛·博罗梅奥把酷刑折磨变成了践行基督教的唯一方式,以此将文艺复兴彻底扼杀。他去世后,立刻被封为圣人。相比于博罗梅奥,逝于1565年的巴斯克·德·基罗加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世界,但他的圣徒地位直至今日尚未被承认。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这本书到底关于什么。但我心中清楚的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为坏人总能得逞而感到愤怒。也许世上的书皆如此:为什么写书?因为在每一场网球赛中,坏人次次占先,次次令我们忍无可忍。
伦巴第人看着诗人,两人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他耸起眉毛算是打招呼,西班牙人也同样回敬。这是两人自昨夜起首次在球赛之外的交流。
画家坐起身,将脸上的血渍擦掉,来回甩头,然后终于从地上站起来。他立刻走向他的对手,并伸出一只手。诗人毫不犹豫地伸手握住。当他起身时,肩衣从衬衫里掉了下来。伦巴第人捡起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我以前见过类似的物件,”他说,“这是什么?”“肩衣。”“不,我指的是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材料做的?”“我也不清楚,”西班牙人回答道,“从新世界带回来的。”画家拿着肩衣又端详了一阵子,然后物归原主。“你见过这图案反射光时的样子吗?”诗人没有听懂对方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把肩衣塞回到衬衫下面。
伦巴第人把胳膊搭在西班牙人的肩膀上,在他耳旁低声细语道:“你记得我们为什么要比赛吗?教授和我说,这是你我之间的一场决斗,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原因。”诗人点点头。如果允许的话,他会让对手在他耳畔呼吸的感觉弥留更久。他大喘一口气,将画家摩挲他左肩的那只胳膊晃掉,那个部位因为刚才的一通你争我抢而隐隐作痛。他说:“把你的脸擦干净,还在流血呢。”意大利人用袖子抹抹脸颊,鬼知道他这一身黢黑的行头穿了多少天,擦完了袖子上也根本看不见丝毫血渍。“要是我们能够休赛去喝点东西该多好啊,”他说,“比如加了水的酒。”西班牙人听后,笑了笑:“喝了酒会更糟。”此刻,西班牙人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位对手,发现他不过长了一幅颇为平常的脸,一改之前野蛮的印象。这让西班牙人几乎心软了。“来,咱们速战速决。”他说。画家耸耸肩,在公爵和教授拉网前穿过球场。
比赛前夜,从妓院出来的西班牙人很晚才回到下榻的大熊客栈。他们兴致颇高,性欲和食欲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回到客房前在底层停留了一阵,那时候浑身上下都充斥着醉酒后的傻气。
底层此时除了一群二流子之外没有其他客人。这帮人喝着酒,霸占了好大一片不属于他们的空间,比一般罗马街上撒野的醉汉们要闹腾得多。一共六七个盲流,当中有一个神似神父、留着老头儿胡子、看上去像是个士兵的年轻人:身材精瘦,一席黑衣,两撇尖尖的八字胡,下巴上还有一撮法式大胡子。此人是这群人中唯一佩戴匕首和剑的。
西班牙人并没有好事:因为他们清楚,一半的罗马人站在法国那边,早就受够了费利佩国王;况且,他们现在躲在罗马是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他们喝高了玩累了,根本没有体力继续胡闹。西班牙人并未声张,而那帮意大利人呢,手舞足蹈,歇斯底里地狂吼大笑。
起初,是奥特罗无意中和这帮意大利人搭上话的。当时他正起身去取第二瓶酒,在吧台他注意到了这位年轻人:他的身体稍许前倾,惹人注目的大胡子让他看上去值得信任;那时他正在为他们那桌人点一瓶格拉帕酒。奥特罗操着一口蹩脚的意大利语问他点的是什么酒,年轻人熟练地用西班牙语回答道“奥卢霍酒”。年轻人向店家要了一个杯子并且灌满,然后笑着递给奥特罗。“你尝尝。”他说。一辈子喝了鬼才知道多少杯奥卢霍白兰地的士兵奥特罗,抿了一口,瞬间舒服得飘飘然起来:格拉帕酒虽好,但杯中的奥卢霍却让一束几乎无法抗拒的光芒在下丘脑喷涌而出。奥特罗提出用自己的酒和年轻人手里那瓶他刚刚品尝过的口感细腻的奥卢霍交换。然后奥特罗将酒带回自己那桌,并和这位与他分享了一杯白兰地的年轻人礼貌地道了别,年轻人也回到自己的座位。酒很快就被他们喝完了。
上楼睡觉之前,西班牙人正聚在一起胡说八道,而正在此时店家又拿来两大杯格拉帕。“一杯算是店里的,另一杯是那边的先生们请你们的。”店家边说,边把两大杯酒重重地放在桌子上,酒洒出来了一些。公爵和诗人互相看了看,什么都没说:两大杯格拉帕对他们现在的状态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奥苏纳公爵谢谢店家,将他手下们的杯子逐一倒满,然后朝着意大利人的方向举起大酒杯,豪饮一大口。这两拨野蛮人臭味相投:公爵这个举动令这帮当地人欢声雀跃,意大利人马上拖来一把椅子邀请他过去。
诗人比任何人都期待比赛快点结束。当他已经开始将球弹向地面时,公爵喊了一嗓子,带着自比赛开始首次表现出来的权威派头,“你干嘛这么着急?”诗人转过身看着他,耸起眉头。他的司线员唤他到边廊处,而此时意大利人并没有错过机会,吹起口哨来。画家用网球拍挠了挠脑袋,动作夸张。数学家则翻起眼珠,望向屋顶的横梁。
“你他妈的是怎么计划的?”公爵问道。“我要扛住,”诗人回答道,“利用墙,拖垮他。”“好吧。”公爵说。他右手大拇指指着奥特罗的手下们,随后补充了一句:“他们问我,换场的时候你跟那个不男不女的家伙说了些什么。”护卫队的那帮人令人不快地哼哼着。“我怎么不记得我问过这个问题?”巴拉尔说。“呃,好吧,那就算是我问的。你们俩聊什么了?”“我们聊了聊我这件肩衣,热天,没别的了。”“你必须打败他,不能放弃。我说让你来,可是让你来赢的。”
诗人把脑门靠在扶栏上歇息。他摇了好几下头,然后回到球场底线。他大喊“接球”后发了枚臭球,这球飘着飞到对方的球场,差点没打中房顶。画家没有接。他看着网球,目光透着疲惫和不耐烦。面对这位服侍着不可理喻的大公的十九岁西班牙小子,野蛮但有城府的意大利人集中了浑身上下无限的鄙视,大吼道:“要发就发个像样的!”“十五比零。”公爵喊道。公爵此刻感到愤怒,因为他也注意到诗人刚才在和画家争夺时勃起了。不管怎样,这都是爱:零分的爱。
诗人二次发球,比上回更为果断。而画家呢,在将球击回之前,语气令人厌恶地问了句:“喂,西班牙人,你弄完了吗?”他边说边晃着屁股,残忍的举动带着股阴柔。虽然他对诗人的调侃并没有多么传神,但是引起观众群中一阵喧闹,甚至把西班牙卫兵们都逗笑了。诗人将球早早接住,旋即打到对方场地的角落里。“三十比零。”公爵大喊道。然后他回头冲着奥特罗骂:“你个狗杂种,你是不是连你妈都笑话?”那帮雇佣兵听罢,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
诗人第三次发球势如破竹,极为恐怖。画家从发球线远远地接住了网球,回敬了一个短打,迫使诗人打出侧旋。意大利人还是接住了球并回击。但再次击球时,网球落在了另一侧球场的尽头,他根本不想去追它了。当公爵喊道“卡斯蒂利亚人赢得第三盘第一局”时,诗人狂喜不已。
无名之爱
有这么一幅来自17世纪早期、名为《海辛瑟斯之死》的油画。虽然在过去的某一段时期里人们认为这幅作品由梅里西所作,但是在今天它的创作者被认为是梅里西的徒弟之一,很可能是切科·德尔·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中,海辛瑟斯和阿波罗被定格在前者临死前的一瞬。假设身中乱箭、达到极乐境地的圣塞巴斯蒂安没有成为同性恋文化的守护神,那么海辛瑟斯很可能在今天得以成为男性间同性之爱的神话象征。
身为阿波罗的朋友和情人,海辛瑟斯是女神克利俄和某位马其顿或伯罗奔尼撒国王的儿子。他的父亲到底是马其顿人还是斯巴达人,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来自哪里。太阳神阿波罗深深地爱恋着这位英雄。而当阿波罗训练海辛瑟斯的体育技能时,使出了天神之力向他掷出一枚铁饼,却意外将其杀死。阿波罗大声恸哭,泪流成河,而他的泪水将海辛瑟斯的身体化成了一朵与他同名的花朵,风信子。阿波罗的这个举动阻止了哈得斯将海辛瑟斯带入冥界。
在古希腊,人们把这个神话场景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联系起来。在描述关于海辛瑟斯之死的古典绘画作品中,西风之神泽费罗斯带着海辛瑟斯一起飞翔,以防他跌入冥界。有个专有名词用于形容两人飞翔的姿势:“股间交媾”(intercrural coitus),也就是不需要插入阴茎的交媾;交媾双方通过在大腿上摩擦外阴而达到高潮。
切科·德尔·卡拉瓦乔是梅里西所有追随者中最忠实于模仿的一位。“卡拉瓦乔主义者”(caravaggisti)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切科这种画家的:他们模仿梅里西,直到这位艺术之星陨落。另外,切科是唯一一位在梅里西画室中工作过的学徒,几乎每次梅里西犯下恶行时,切科都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些恶行令卡拉瓦乔声名狼藉,成为众人眼中不服管教、蔑视圣城法规并喜好犯罪的恶棍。出现在梅里西画作中的切科的正面裸体(比如尖声大笑的爱神,或是年轻时期的施洗者圣约翰)至今看来仍颇具挑逗意味。
在海辛瑟斯之死那幅作品中(后来提埃坡罗也画过这个主题),阿波罗为了他死去的情人而哭泣。但他手中并没有拿着神话中所提到的铁饼,而是一个球拍。在逝去的英雄脚下,一株风信子在他的网球拍旁绽放:鸟儿已死。
前妻
结束拉斯伊维拉斯的探险后,埃尔南·科尔特斯回到墨西哥。这次回归距他下达命令将库奥特莫克绞死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光景。玛琳娜也被嫁给了一个西班牙男人,科尔特斯将奥里萨巴镇赏赐给她作为结婚礼物。他和三千五百名手下去了拉斯伊维拉斯,也就是未来的洪都拉斯,但仅有八十名西班牙人跟随他回到墨西哥。在军队中占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已然完成了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听着三千四百二十条狗在夜晚的狂哮,因疾病或战火而死亡,随着他们最后一位国王而去。当然,当他们当中很多人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的土地,而且那里不存在任何敌对帝国需要被征服时,他们所做的仅仅是逃到灌木丛里,与身为基督徒所承担的一切荒谬之事一刀两断,并宣布自己不再受卡洛斯一世的控制和奴役。
拉斯伊维拉斯探险是一次极大的失败。探险队需要经过一段险峻的危地马拉山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那些残废的或逃到野地里的,还有坠下悬崖的士兵,他们还失去了六十八匹马。他们经历了饥荒和埋伏。而在一次敌人的埋伏中,科尔特斯被箭射中头部。这支箭是如何被取下、科尔特斯又是如何幸存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史料记载或说明。探险队员们饱受疾病的折磨:身边没有了懂得医术的特拉斯卡拉的萨满姑娘,臭脾气的玛雅老女人们的手艺只会让他们病得更重。
科尔特斯和他手下的士兵们之所以获救,是因为他们在洪都拉斯海岸的某个地方遇到了一艘补给充足的西班牙航船。征服者赊了账,将船和船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买下(包括船员),然后坐船继续前进。因为条件大大改善,科尔特斯在回墨西哥的路上得以优待自己:他经停古巴去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回到韦拉克鲁斯时,他满腹流油,衣着光鲜。
回到墨西哥城的第一个夜晚,科尔特斯是在奥里萨巴镇度过的。在科尔特斯下榻的镇长老院,玛琳奇礼貌性地探望了他。两人坐在桌旁说话:他们现在是仇人,就像是所有曾经在一张床上共度良宵但后来分手的人们。科尔特斯撒谎说这次探险十分成功,说他建立了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但实际上,他放手让这三个城市自生自灭。和世界上所有的前妻一样,她说她很庆幸从面前这个不再风光的男人的大拇指下逃出来。说她只是很想念他们的儿子马丁,她给他寄了很多信和礼物,但是他从未来拜访过她。谈话的最后,玛琳奇交给科尔特斯一个用阿兹特克末代国王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带有麻雀图案的织物。“这是什么?”科尔特斯问。自从在贝登的丛林里发高烧之后,他有时候会忘事。“这是你要我缝的肩衣啊。”玛琳娜回答道。科尔特斯闻了闻,然后把它展开举起来。“你还没穿过呢。”他说。“我要是穿了,那我就是疯了。”肩衣坠饰上的装饰物并不是科尔特斯在库奥特莫克被处死那天交给她的那枚银币,而是由羽毛制成的瓜达卢佩圣母像。科尔特斯吻了一下圣母像。他调整了一下手中肩衣的角度,圣母像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笑容透着久违而真挚的欣喜。“谢谢你。”他边说,边将肩衣紧紧握在手中。接着,科尔特斯把肩衣穿在了身上。
当吟游诗人洛贝·罗德里格斯在科尔特斯位于塞维利亚城外的卡斯蒂列哈德拉库埃斯塔的家中发现他的尸体时,他将肩衣从科尔特斯的脖子上摘下。原来,征服者一直将它穿在身上,从未脱下。
行窃
1620年,身为医生、并为艺术家写传记的医生朱利奥·曼奇尼在《关于绘画的思索》书中有一段关于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介绍。朱利奥曾为卡拉瓦乔看过病,卡拉瓦乔在一次炫技造成的事故里受伤后找到他:那场面,刀光剑影,马儿乱踢。书中那段关于卡拉瓦乔的简短的传记是这么开头的:“我们的时代归功于梅里西所创作的艺术。”
我们从朱利奥·曼奇尼的书中了解到,卡拉瓦乔在1592年已经抵达了罗马。当时他21岁。他住在科隆纳家族府中的凉廊里,受雇于教皇西克斯都五世的妹妹卡米拉·蒙塔尔托。卡拉瓦乔一定是带着科斯坦萨·科隆纳公主的推荐找到卡米拉的,而公主雇佣了卡拉瓦乔的父亲在米兰做石匠。这位伦巴第的女贵族总是抵御不了卡拉瓦乔的魅力:科斯坦萨为在可怕的瘟疫中失去父亲的小卡拉瓦乔提供了保护,一生中数次满足了卡拉瓦乔寻求工作和宽恕的请求。
科隆纳家族希望在16世纪末期向呈爆炸式增长的罗马城引荐一位画家这件事,其实并不稀奇。伦巴第培育出了众多银行家、出色的将军和血统高贵的神父。但是如果它没有培育出一位能够粉饰罗马教堂墙壁的当地画家,伦巴第或许很难在历史上功成名就。
住在科隆纳宫的那段时间里,卡拉瓦乔所描绘的圣经人物并不出众。卡米拉·蒙塔尔托推荐他为潘道尔夫·普奇作画,而这个卑鄙下流的神父给卡拉瓦乔的报酬甚至难以果腹:在普奇家里,仆人们顿顿只吃生菜。
曼奇尼记载道:“头盘、主菜、甜点甚至牙签都是生菜做的。”为了在罗马这个全欧洲所有年轻艺术家荟萃的都市找到一席之地,卡拉瓦乔吃了很多苦。虽然他经常在醉酒后闹事,令人闻风丧胆,但这也成为他慰藉自己的方式:喝醉了的他,叫普奇“沙拉先生”。从书中看出,曼奇尼也知晓此事。这说明年轻的卡拉瓦乔肯定不是什么表现良好的模范人物。
顺理成章地,梅里西很快便离开了卡米拉·蒙塔尔托和那位“沙拉先生”,不再为他们服务。离开之前,他偷偷拿走了卡米拉的那枚博林球作为补偿。其实他不止对那个装网球的盒子感兴趣,他肯定将盒子贱卖给了某个不上档次的珠宝商人。除了绘画,室内网球是卡拉瓦乔一生的挚爱,也是他的收入来源之一。
他那长着肮脏指甲的手指,从反宗教改革烈火留下的一片灰烬中伸出:它们没有朝着太阳像血肉组成的蝴蝶般伸展开翅膀;而是一把抓住了那枚网球,然后将它偷偷藏到了衣服兜里。
像猪一般恶心的神父们
米却肯州教区主教巴斯克·德·基罗加收到了参加重新启动的特伦托会议的邀请,被要求着教士袍出席。如果说科尔特斯胯下的铁马在1521年到达了神圣罗马帝国最为遥远的疆域,那么到了1538年,阿兹特克人已经和亚特兰蒂斯人或加拉曼特人一样,从地球上消失并变成了一个谜:阿兹特克人的基因散落在特斯科科湖湖底;或是在特诺奇提特兰城垮掉之时,随着从一堆堆被烧死的尸体冒出的浓烟被吸入肺里。我们墨西哥人不是墨西加的后裔,我们的祖先是那些投奔科尔特斯并助攻、毁掉墨西加的众部落。我们的国家墨西哥,她的名字代表着乡愁和自责。
1537年,也就是基罗加主教收到教皇保罗三世亲笔签署并封印的特伦托会议邀请函的同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阿兹特克帝国永远无法击败的布雷佩查部落居民们被西班牙征服军砍下头颅。这场战争打得干脆利索,因为并非势均力敌:唯一的参战者就是征服军。布雷佩查的印第安人们自知无法抵御中部美洲所有部族的进攻时(这是所有部族首次在欧洲人炮火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一箭未射便跪倒在他们的新主人面前,布雷佩查国王也被迫受洗。但他们主动投降的条件,是保证原布雷佩查国土完整。欧洲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将这片土地重新命名为新加利西亚:新加利西亚北起锡那罗亚州,南至巴尔萨斯河水;在16世纪时,它名义上独立于新西班牙总督辖地。虽然领土被保住了,但是布雷佩查被努尼奥·贝尔特兰·德·古兹曼出卖,其军队以野蛮且不光彩的方式血洗了布雷佩查的统治阶级以及部队。古兹曼后来是新西班牙的第二位总督,他还征服了米却肯州。1538年,也就是基罗加主教收到特伦托会议邀请信之后那一年,古兹曼已经被关进监狱,在囚牢中度日(希望他痛苦不堪):罪名包括谋杀、盗窃和懦夫行径。
在那个年代,为神圣罗马帝国冲锋陷阵的利刃已经不再是武器或是马蹄,而是巴斯克·德·基罗加手中那本《乌托邦》的书脊:这本书指向哪里,欧洲的疆土就会扩展到哪里。“来,在这里建造一个钢铁工程。”主教边对印第安人说,边用书脊指向一片空地。这些印第安人对他颇为爱戴,他们唤他“塔塔”,也就是祖父的意思。虽然当地人和基罗加都还未意识到,但这拔地而起的一切,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庇护大树上的一个新生的枝杈。“在这里建所学校。”“在那里建一所医院。”《乌托邦》的书脊指向哪里,哪里便生出一叶枝杈。
当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自己都不清楚这本书到底关于什么。它并不只是关于网球赛,也并非意在解释美洲大陆是如何缓慢而神秘地被并入所谓的“西方世界”——“西方世界”这个错误概念令人愤恨,因为从我们美洲人的角度来看,欧洲明明位于东方。也许,这本书所讲的,只是如何写这本书而已。也许,这世上的书皆是如此。这本书里有很多来回与反复,就像是一场网球赛。
这不是一本关于卡拉瓦乔或克维多的书,虽然两人在书中出现。此外,还有科尔特斯和库奥特莫克,以及伽利略和庇护四世。历史的巨人们对峙着:他们发泄肉欲,饮酒赌博。小说让一切伟大的人与物分崩离析:因为所有的小说,包括最纯洁的那种,都稍许色情。
这也不是一本关于网球是如何成为大众运动的书,故事的内容基于大量关于网球的研究成果,这笔科研资助来自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几番斟酌之后,我开始了调查。这个史实便是:卡拉瓦乔这位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现代画家的名家,同时还是一位网球手和杀人犯。我们的兄弟。
这也不是一本关于反宗教改革的书,虽然故事情节确实发生在那个被我们称作反宗教改革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本书主要人物的神父们个个扭曲而嗜血,或沉迷肉欲,或糟蹋儿童作为娱乐,或偷盗成瘾。他们以神的名义,将满世界搜刮来的税金和施舍无耻地塞进了自己的金库。一群肮脏下流的神父们,猪一样的神父们。
但巴斯克·德·基罗加和他们不一样,他是位好神父。这位男人在必要的时刻告别尘世,化为了上帝的仆人。和那些以上帝之名在罗马、西班牙以及美洲四处鸡鸣狗盗、杀人越货之徒不一样,他心中的上帝颇为美好。但可惜的是,美好的上帝并不存在。
卡洛·博罗梅奥把酷刑折磨变成了践行基督教的唯一方式,以此将文艺复兴彻底扼杀。他去世后,立刻被封为圣人。相比于博罗梅奥,逝于1565年的巴斯克·德·基罗加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世界,但他的圣徒地位直至今日尚未被承认。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这本书到底关于什么。但我心中清楚的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为坏人总能得逞而感到愤怒。也许世上的书皆如此:为什么写书?因为在每一场网球赛中,坏人次次占先,次次令我们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