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腊月(阴历十二月)初六“打阳尘”,所有人家开始做大扫除。当时我人小,不给我分配任务。二十三日送灶,也就是送灶神,就与我有关了。灶神供在厨房里,用红纸写上“灶王帝君神位”几个字,贴在墙上。神位前钉上一个木板放香炉。当时的厨房光线不好,神位钉在角落里,居住条件最差。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在各家各户的“特派员”,让他“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便年终上天汇报。
为什么要住在厨房里?大概是民以食为天,穷或富总得表现在吃上面,便于观察。平时是否烧香也很难说,但送灶那天却比较隆重。先得祭,祭品主要是麻糖——后来读鲁迅的书才知道,麻糖是用来粘灶神的嘴的——既为神,难道连这种“贿赂”都不知道?可能是一年只供一次,饥饿使得灶神不得不吃,忘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训。其实也不是“失节”,他并没有乱打“小报告”,只是嘴被粘住,无法说话,失职而已。年年如此,为什么不总结经验教训?不过,这些天上的事,一万亿年以后也不会公开“档案”,凡人是弄不清楚的,用不着去钻牛角尖。
我父亲早逝,几个叔父又不在家,按照“女不敬灶,男不敬月”的原则,送灶的重大任务只有我这个男丁来承担。我觉得好玩,每到这天的晚上,便把神位取(侯宝林相声里的老太婆说应用“请”)下来,送出大门,用火烧掉,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回到厨房立即帮助灶神把没有用完的麻糖吃光,以免浪费。到三十晚再接他老人家回来。
当然,更令我高兴的是,它预示着:很快就要过年了。
临近过年,得帮助大人把祖宗的影像挂在堂屋里。因为从没有见过这些祖宗,所以很不容易搞清楚谁是祖爷爷,谁又是祖爷爷的爷爷。堂屋的桌椅都得换上红色的桌帘和椅披、椅垫。尽管当时大家庭早已破落,但这些东西还存在。为了给祖宗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得折黄表(金叶子)和撕钱纸(小铜钱),让他们在天上不缺钱用。这些劳动并不重,但花时间。好在我和三个姐姐一边撕钱纸一边摆龙门阵,也不太难过。吃的东西主要由母亲准备,小孩帮不上忙。祖母一再打招呼,过年期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东西,不要把垃圾扫出门,等等。
母亲要给我和几个姐姐做新衣服。零用钱也比平常稍多一点。胖舅舅每年都要先带我去科甲巷,给我买些戏脸壳儿、笑头和尚和灯笼之类的玩具。自己还得准备一些火花儿和小鞭炮,这是小孩最爱玩的。点灯笼的小蜡烛、演灯影戏的大纸等也得先买好。还计划上哪些地方玩。万事皆备,只等过年。
在高兴之际,也看到另外一些景象。
街上饭店前面,不时有吃了饭没钱给,被罚跪在地上顶板凳的,叫着“善人,老爷、太太”,乞求过路的人给点钱,好让他把头上的板凳取下来。
一个穿得很破旧的老头儿,前面放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四五岁,蹲在地上用一片小瓦片画着泥玩,背上插着打有圈的谷草。这表示要把小孩儿卖掉。他本人不知道,但老头儿的脸上却显得很痛苦。
拉胡琴卖唱的每天都要从我们家门外走过。一老一小,老的好像是瞎子,他边走边拉胡琴;小的是女孩儿,她牵着瞎子,唱着小曲。我听不懂他们唱什么,只感到声音很凄凉。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事。问我的胖舅舅,他只回答说:“他们穷。”至于为什么会穷,我想不到那样深,只觉得不公平。那卖唱的小姑娘,她怎么过年呢?那背上插着草圈的小孩儿,他的妈妈知道要卖他吗?万一我像他一样被卖掉,我绝对舍不得离开妈妈和几个姐姐。想到这里,我差一点哭了。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只要被过年的气氛感染,我又去忙别的事了。
除夕特别热闹。放鞭炮,堂屋的长桌上摆满供祖宗的菜肴和水果,还要奠酒。按辈分大小,一个个依照次序给祖宗叩头。接着又按大小给长辈叩头,祖母就给压岁钱。然后吃团年饭,祖母给每人夹一点菜,说一句吉祥的话。大人还要行令喝酒。小孩儿忙着吃完饭,就跑出去把灯笼点亮,放火花儿,演灯影儿戏。等大人忙着打牌或掷“狮子俦”,点燃大蜡烛开始守岁时,我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
大年初一,早被鞭炮声惊醒。又敬祖宗、拜长辈,行礼如仪。吃过早饭,大人或去拜年,走喜神方。我一般是跟母亲去拜年。拜年枯燥无味,但也没办法,不过有两处我特别愿意去。
一处是堂叔父家。那儿有一位堂兄,只比我大两岁,出生那一天正是除夕,小名叫重喜。重喜哥极其聪明,扯响簧,不管是放地转转儿,或是纺棉花,或是抛上又接住,无不得心应手;划甘蔗,一刀能从头划到底,凡比赛他全赢;打乒乓,手拿的球拍,这面写“有我无敌”,那面写“有敌无我”,又抽又杀,连大人也一一败阵;唱川剧,戴上戏脸壳儿,拿一把银色的木刀,高叫“明亮亮,灯光往前照”,做出要杀人的样子。在我心目中,他似乎无所不会,既会就精。我对他已有“个人崇拜”,最愿意和他一起玩儿。
外婆家也是最愿意去的。外婆极为慈祥,常用她的手抚摸我的脸,怕我长大了“找不到媳妇”,帮我把略为“右倾”的鼻子扳正。舅妈最会讲《西游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铁扇公主、牛魔王和红孩儿,我全是从她那儿听来的。胖舅舅更不用说了。过年期间,他的拿手好戏是放大火花儿。好不容易等到天黑,天井四周站满人,胖舅舅把大火花儿点燃,有规则地挥动着手,整个天井满是金色的火花儿,持续几分钟,实在太喜气、太美了!孩子们不断惊呼。这可以说是过年的高潮。
在过年期间,我常听到那卖唱的从大门前走过。小姑娘拉琴的琴调虽然有变化,但仍使人感到凄凉。一下又想起那个背上插着草圈的小孩儿,不知他被卖出去没有。为什么所有的孩子,不能全都快快乐乐地过年呢?这些想法像阴影一样不时笼罩着我。有一天黄昏,我又听见琴声和歌声,它像绳子似的牵动着我的心。我突然跑出去,把准备买火花儿的两个大铜圆塞到小女孩儿手里。
终于在欢乐中过完年,但也夹杂了少许忧愁。
1999年1月3日
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腊月(阴历十二月)初六“打阳尘”,所有人家开始做大扫除。当时我人小,不给我分配任务。二十三日送灶,也就是送灶神,就与我有关了。灶神供在厨房里,用红纸写上“灶王帝君神位”几个字,贴在墙上。神位前钉上一个木板放香炉。当时的厨房光线不好,神位钉在角落里,居住条件最差。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在各家各户的“特派员”,让他“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便年终上天汇报。
为什么要住在厨房里?大概是民以食为天,穷或富总得表现在吃上面,便于观察。平时是否烧香也很难说,但送灶那天却比较隆重。先得祭,祭品主要是麻糖——后来读鲁迅的书才知道,麻糖是用来粘灶神的嘴的——既为神,难道连这种“贿赂”都不知道?可能是一年只供一次,饥饿使得灶神不得不吃,忘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训。其实也不是“失节”,他并没有乱打“小报告”,只是嘴被粘住,无法说话,失职而已。年年如此,为什么不总结经验教训?不过,这些天上的事,一万亿年以后也不会公开“档案”,凡人是弄不清楚的,用不着去钻牛角尖。
我父亲早逝,几个叔父又不在家,按照“女不敬灶,男不敬月”的原则,送灶的重大任务只有我这个男丁来承担。我觉得好玩,每到这天的晚上,便把神位取(侯宝林相声里的老太婆说应用“请”)下来,送出大门,用火烧掉,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回到厨房立即帮助灶神把没有用完的麻糖吃光,以免浪费。到三十晚再接他老人家回来。
当然,更令我高兴的是,它预示着:很快就要过年了。
临近过年,得帮助大人把祖宗的影像挂在堂屋里。因为从没有见过这些祖宗,所以很不容易搞清楚谁是祖爷爷,谁又是祖爷爷的爷爷。堂屋的桌椅都得换上红色的桌帘和椅披、椅垫。尽管当时大家庭早已破落,但这些东西还存在。为了给祖宗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得折黄表(金叶子)和撕钱纸(小铜钱),让他们在天上不缺钱用。这些劳动并不重,但花时间。好在我和三个姐姐一边撕钱纸一边摆龙门阵,也不太难过。吃的东西主要由母亲准备,小孩帮不上忙。祖母一再打招呼,过年期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东西,不要把垃圾扫出门,等等。
母亲要给我和几个姐姐做新衣服。零用钱也比平常稍多一点。胖舅舅每年都要先带我去科甲巷,给我买些戏脸壳儿、笑头和尚和灯笼之类的玩具。自己还得准备一些火花儿和小鞭炮,这是小孩最爱玩的。点灯笼的小蜡烛、演灯影戏的大纸等也得先买好。还计划上哪些地方玩。万事皆备,只等过年。
在高兴之际,也看到另外一些景象。
街上饭店前面,不时有吃了饭没钱给,被罚跪在地上顶板凳的,叫着“善人,老爷、太太”,乞求过路的人给点钱,好让他把头上的板凳取下来。
一个穿得很破旧的老头儿,前面放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四五岁,蹲在地上用一片小瓦片画着泥玩,背上插着打有圈的谷草。这表示要把小孩儿卖掉。他本人不知道,但老头儿的脸上却显得很痛苦。
拉胡琴卖唱的每天都要从我们家门外走过。一老一小,老的好像是瞎子,他边走边拉胡琴;小的是女孩儿,她牵着瞎子,唱着小曲。我听不懂他们唱什么,只感到声音很凄凉。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事。问我的胖舅舅,他只回答说:“他们穷。”至于为什么会穷,我想不到那样深,只觉得不公平。那卖唱的小姑娘,她怎么过年呢?那背上插着草圈的小孩儿,他的妈妈知道要卖他吗?万一我像他一样被卖掉,我绝对舍不得离开妈妈和几个姐姐。想到这里,我差一点哭了。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只要被过年的气氛感染,我又去忙别的事了。
除夕特别热闹。放鞭炮,堂屋的长桌上摆满供祖宗的菜肴和水果,还要奠酒。按辈分大小,一个个依照次序给祖宗叩头。接着又按大小给长辈叩头,祖母就给压岁钱。然后吃团年饭,祖母给每人夹一点菜,说一句吉祥的话。大人还要行令喝酒。小孩儿忙着吃完饭,就跑出去把灯笼点亮,放火花儿,演灯影儿戏。等大人忙着打牌或掷“狮子俦”,点燃大蜡烛开始守岁时,我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
大年初一,早被鞭炮声惊醒。又敬祖宗、拜长辈,行礼如仪。吃过早饭,大人或去拜年,走喜神方。我一般是跟母亲去拜年。拜年枯燥无味,但也没办法,不过有两处我特别愿意去。
一处是堂叔父家。那儿有一位堂兄,只比我大两岁,出生那一天正是除夕,小名叫重喜。重喜哥极其聪明,扯响簧,不管是放地转转儿,或是纺棉花,或是抛上又接住,无不得心应手;划甘蔗,一刀能从头划到底,凡比赛他全赢;打乒乓,手拿的球拍,这面写“有我无敌”,那面写“有敌无我”,又抽又杀,连大人也一一败阵;唱川剧,戴上戏脸壳儿,拿一把银色的木刀,高叫“明亮亮,灯光往前照”,做出要杀人的样子。在我心目中,他似乎无所不会,既会就精。我对他已有“个人崇拜”,最愿意和他一起玩儿。
外婆家也是最愿意去的。外婆极为慈祥,常用她的手抚摸我的脸,怕我长大了“找不到媳妇”,帮我把略为“右倾”的鼻子扳正。舅妈最会讲《西游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铁扇公主、牛魔王和红孩儿,我全是从她那儿听来的。胖舅舅更不用说了。过年期间,他的拿手好戏是放大火花儿。好不容易等到天黑,天井四周站满人,胖舅舅把大火花儿点燃,有规则地挥动着手,整个天井满是金色的火花儿,持续几分钟,实在太喜气、太美了!孩子们不断惊呼。这可以说是过年的高潮。
在过年期间,我常听到那卖唱的从大门前走过。小姑娘拉琴的琴调虽然有变化,但仍使人感到凄凉。一下又想起那个背上插着草圈的小孩儿,不知他被卖出去没有。为什么所有的孩子,不能全都快快乐乐地过年呢?这些想法像阴影一样不时笼罩着我。有一天黄昏,我又听见琴声和歌声,它像绳子似的牵动着我的心。我突然跑出去,把准备买火花儿的两个大铜圆塞到小女孩儿手里。
终于在欢乐中过完年,但也夹杂了少许忧愁。
199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