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在天使十二
鹰在天使十二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们共同做一次时空穿越,飞临1942年6月3日的中途岛上空,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无比壮阔的画面。从岛西南、正西到西北的海面上,簇拥着无数蝗虫一般的日本舰船。离小小环礁最近的,是西北方向南云第一机动部队。在他身后700公里处,是山本亲自领军的主力舰队。极目北眺,负责阿留申作战的高须、细萱、角田三支舰队在白茫茫的雾霭中时隐时现——?其中角田第二机动部队对荷兰港的攻击已轰然打响。西南方向,田中运输船队居中,两侧簇拥着近藤主力护航舰队和栗田近距离支援舰队。在岛西、北、南三个方向,有对阵双方逾30艘潜艇组成的3条水下警戒线。截至目前,除第一机动部队的出发比原计划推迟一天之外,一切仿佛尽在山本掌握之中。但是,请大家随老酒的手势望向中途岛以北360公里处,那里有一片若隐若现的小小斑点——?其中较大的3个黑点正是在此潜伏许久的美军航母“企业”号、“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美军2支特混舰队司令官弗莱彻少将、斯普鲁恩斯少将早已枕戈待旦、蓄势待发。在中、北太平洋的广袤水域,交战双方的近300艘作战舰艇势必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危机四伏的中途岛在焦灼不安中迎来了6月3日黎明。清晨3时,杰克·里德少尉和弟兄们就开始用餐,他们将与另21架“卡塔琳娜”一起执行当天的搜索任务。值班军官告诉大家,日军的进攻已迫在眉睫。
天气晴朗,蔚蓝的大海寂静无声。9时,飞行中的里德提醒同伴“保持警惕”。除监视海面随时可能出现的敌军舰队之外,他们还必须时刻提防从威克岛出发的日军巡逻机。之前已有4架飞机遭日军重创,里德不希望自己的飞机成为第五个不幸者。一旦遇上日军九六式陆攻机,硕大笨重的“卡特琳娜”就将陷入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脱的尴尬境地。此前曾有一位“卡塔琳娜”飞行员在发回接敌报告时,在电报结尾处加上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临终”遗言,“请立即转告我的家属吧”。
“卡塔琳娜”已经飞出去6个小时,海面上依旧平静如常。飞机即将抵达巡逻区尽头,别说舰队和敌机,就连飞鸟都未看见几只。领航员罗伯特·斯旺少尉已准备通知里德掉头返航了。弗朗西斯·马瑟无线电军士提议再向外飞10分钟,斯旺算出再飞20~40分钟油料还绰绰有余。可惜20分钟后他们依然一无所获,里德于是开始转弯准备返航。
就在此时,他发现前方50公里处有一群像“后院水池中的小船”一样的东西。起初里德以为那是挡风玻璃上的污点,但他很快醒悟过来,对副驾驶杰拉尔德·哈曼德少尉高喊道:“啊,上帝!海面上那不是敌舰吗?我想我们交上好运了。你看见我看见的东西了吗?”
哈曼德抓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你说得没错儿,里德,我看见了”。几分钟后,阿瑟向中途岛发出了“发现敌军主力舰队”的电报,2分钟后补报“方位62度、距离700海里”。中途岛在9时25分收到了阿瑟发回的电报。
岛上瞬间一阵亢奋,等待已久的日本人果然来了。需要更精确情报的拉姆齐和赛马德立即向里德补发了命令,“进一步报告详情”。里德的飞机距日舰尚远,需要接近观察才能确定具体数量和舰种。此时日军舰队正向东行驶,里德将飞机贴近水面,转向正北与日舰前进方向垂直,15分钟后再转向正西,飞了大约45公里。
尽管时间仅过去了十几分钟,但中途岛一众人等早已不耐烦了。赛马德决定,在大致了解敌舰数量和舰种之后立即出动b-17发起攻击——?现在只有它和“卡塔琳娜”腿有那么长。其实在此之前的9时4分,另一架“卡塔琳娜”飞行员查尔斯·伊顿少尉就报告说,“发现敌军2艘货船,方位247度,距离670海里,我遭敌军高炮射击”。这些船属于宫本定知的扫雷舰队。这支由4艘扫雷舰、8艘猎潜舰、1艘供应舰和2艘货船组成的舰队已于6月3日早晨到达指定位置。但这天上午,赛马德要钓的不是这种小鱼小虾,10时07分,他再次催促里德,“报告更加详尽的现场情报”。
半小时后,里德发出了“大型舰只6艘,成纵列行驶”的第三封电报。10时40分收到电报的赛马德和拉姆齐气愤异常,3分钟后,他们再次命令里德“报告舰种、航向和航速”。
里德清楚,如果再飞得高一些就能全面报告日军部队的情况。但那样被敌舰发现的概率更大。他确信日舰有战斗机护航,一旦行踪被敌人发现,凶悍的零式战斗机一定会干净利落地将他和他的飞机送入海底。
偏偏此时天气晴朗,连一片借助隐蔽的云都找不到。里德只得捉迷藏似的不时改变高度,尽量贴近水面飞行。他想飞往敌舰队后方,这样不仅能扩大视野,大型舰只的尾波比舰只本身更容易观察。他认为一心想着进攻的敌人很可能会集中精力观察正面,不大会去注意身后。里德再次降低高度向西飞了45公里,他的飞机已位于日军舰队身后很远,日舰处于他和中途岛之间。此时万一遇到麻烦,岛上是无法提供任何援助的。
里德再次变西行为南进,直到发现敌舰身后掀起的长长白色航迹为止。他仔细数了数敌舰数量,随后发回了更加详细的报告:“敌舰11艘,航向90度,速度19节,小型航母1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数艘。”中途岛于11时25分收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报。
几个年轻人一直在专心观察敌情,根本未留意自己的位置。里德突然意识到,他们已远在中途岛以西1400公里处,“距日本比那些日舰还近”。原定返航时间已过去2个多小时,所余燃料刚刚还够飞回基地。11时30分,接到返航命令的里德再次迂回绕过敌舰,在连续飞行14小时后平安降落岛上,油箱几乎见底。
里德发现的并非南云第一机动部队,而是田中赖三的中途岛登陆部队,那些水上飞机母舰无疑正是藤田类太郎的库雷岛攻略部队。里德的报告并不准确,敌舰数量远超过11艘。但尽职尽责的里德机组能越出范围实施搜索并发现了来犯舰队,使守岛部队和2支特混舰队能够有所准备,避免出现珍珠港那样的悲剧,这对美国人来说已是不错了。
接到发现敌舰的消息时,岛上的空中堡垒正在加油。目前敌舰距离尚远,即使是b-17,也必须在飞机弹药舱内配备额外油箱并减少一半载弹量,才能够到敌人。拉姆齐不愿浪费一点时间,12时25分,9架空中堡垒各携带4颗272公斤炸弹,在斯威尼中校率领下前往攻击日军的“主力舰队”。
最近,那个参加过空袭东京行动的大导演、海军预备役中校——?比海军预备役中尉老酒高好几级——?约翰·福特已带着一个战地摄影组来到了中途岛上,他此行的目的是拍摄一个“中途岛历史图片集”。福特不大相信日本人果真会进攻中途岛,但b-17起飞攻敌的轰鸣声让他明白,战斗果然已迫在眉睫。赛马德特意为大导演选择了电站楼顶,福特也认为“那里绝对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16时23分,斯威尼机群出现在田中视野之中。借着暮色,空中堡垒从2500~3000米高度实施了水平轰炸。田中旗舰“神通”号及护航驱逐舰的高炮立即打响。刹时间,日舰大炮轰鸣,美军炸弹呼啸而下,原本平静的海面上水柱林立。几分钟后喧闹停止,双方竟然相安无事,无一伤亡。从如此高空攻击海上缓慢行进的目标,对陆军航空队的投弹手来说并非易事。几个月前,那些年轻飞行员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中有出租车司机,有商店店员,有的是田间的耕耘者。以前双方每一次交锋似乎都会为日军增添新的荣誉,但这一次显然没有。日舰防空炮火虽然猛烈,但炮弹都打到了敌机身后。美军丢下的炸弹也不算少,但有些根本没有爆炸。第三分队长塞西尔·福克纳上尉投下的4弹只有1弹炸响。因电动投弹装置故障,爱德华·斯蒂德曼中尉仅投下了1颗炸弹。b-17攻击水面舰艇的水平比珊瑚海没有丝毫改观。
尽管如此,炸弹激起的水柱还是让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兴奋得手舞足蹈。回岛之后,斯威尼声称取得了显赫战果:5弹命中2艘战列舰或航空母舰、2艘大型运输船,1弹可能命中,4弹差点命中,敌1艘战列舰和1艘运输船燃起了大火,1艘运输船吃水线附近中弹。战绩果真不同凡响。
听到如此大好消息,潜艇部队司令官英格利希少将激动万分,立即电令在附近游弋的“乌贼”号快速赶往交战海域,干掉敌人那艘“已受伤的战列舰”。匆匆赶去的“乌贼”号在预定海域并未发现任何敌舰的残骸。事实上,田中船队块头最大的是轻巡洋舰“神通”号,他们在美军的轰炸中毫发无损。不过他们的表现至少比珊瑚海的兄弟们好多了,至少将炸弹扔到了日军头顶上——关键附近水域也没友军的船。
“大和”号很快收到了田中发来的告急电报:“登陆船队被敌发现并遭空袭。”田中船队在南云机动部队对中途岛发起空袭之前就暴露行踪,完全出乎日军的预料。当初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山本就对低速的田中船队是否先于南云出发踌躇再三。他本预计中途岛的空中搜索不会超过1100公里,田中应在3日下午进入美军巡逻范围,这时岛上清早出发的侦察机恰好掉头返航,田中就能获得当晚十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而翌日清晨南云就将对中途岛发起进攻,如此运输船队的安全是完全可以保证的。现在田中被提前发现,似乎预示着战役前景不容乐观,中途岛和夏威夷均已有所警觉。宇垣怒斥登陆船队“过早暴露行踪”,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对此应予以注意。下午,田中报告说,9架敌机攻击了我登陆船队,但我未受损失,显然他们对我方的意图已有所察觉。”虽然出现了如此意外,山本并未对作战部署做出任何调整,但其计划的第一块基石——战略上的出其不意已完全丧失。
珍珠港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中途岛发来的“发现敌主力舰队”的紧急电报。当通信参谋莫里斯·柯茨中校将电报匆匆呈交司令官时,尼米兹上将如释重负,他略显兴奋地告诉莱顿:“看来一切都明朗了!”漫长等待终于有了结果。结合之前荷兰港遭袭的消息,尼米兹清楚罗彻福特的情报是准确无误的,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完全正确,一切正如预料顺利进行。
根据罗彻福特此前的情报,尼米兹清楚威胁最大的日军航母尚未露头。如果弗莱彻根据侦察机发回的情报错误认为这就是日军“主力舰队”并贸然向敌靠近——他目前的位置尚不足以立即发起攻击,将会打乱美军的全部节奏。10时07分,谨慎的尼米兹向弗莱彻发出了提醒电报,“那不是──重复一遍──那不是敌军的航母舰队,很可能只是登陆部队。航母舰队将于明日清晨从西北向中途岛发起攻击”。他要求弗莱彻暂按兵不动,继续组织搜索行动。在电报结尾处他说:“明天,可能是你们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重要一天。”当天太平洋舰队作战纪要的结束语应和了司令官的预言:“在未来两三天内,战斗发展将影响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14时45分,尼米兹总结了当天的全部事态,“据信敌航母舰队尚未出现”,截至目前,“局面尚不足以确定或推翻我此前的判断,也不足以证明初期的事态将发生变化”。当天晚上,尼米兹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日军的航母不久就将出现,“明天也许就是我们收拾他们的日子”。
接到尼米兹的提醒电报时,美军2支特混舰队距离田中船队尚有1600公里,当天不可能有交战发生,但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弗莱彻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中途岛的判断,他的观点与尼米兹不谋而合。他已经得到中途岛陆基航空队攻击日登陆船队的消息,但最重要的敌军航母至今毫无消息。用弗莱彻的话就是,大家都“咬着指甲”猜测敌军航母为何还未出现,只盼第二天早上的搜索能够尽快找到他们,“我们等不起,必须先发制人,迅速而有力地发起攻击”。
弗莱彻下令舰队先北上后掉头,继续滞留在中途岛以北。为确保敌军没有悄悄靠近,他下令“约克城”号放飞了10架侦察轰炸机,对西南和东北扇面实施370公里搜索。4日凌晨,弗莱彻指挥舰队以13.5节速度向西南航行,准备在黎明时分到达中途岛以北370公里的位置。一旦岛上巡逻机定位了日军航母舰队,他和斯普鲁恩斯就会立即起飞舰载机发出致命一击。弗莱彻同样深信,6月4日将是“美国海军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日子”。
大战在即,弗莱彻不愿过多削弱自己的攻击力量,他想依靠中途岛的“卡塔琳娜”寻找据信从西北方向不断接近的日军舰队。为防止敌军迂回至背后,4日4时,弗莱彻放飞了“约克城”号的10架侦察轰炸机,在舰队北侧180公里半圆执行搜索。4时20分,“约克城”号依次放飞6架执行空中巡逻的“野猫”和执行低空反鱼雷机巡逻的10架“无畏式”,然后将8架战斗机、17架轰炸机和12架鱼雷机排上甲板。由于担心日军航母并非全在一起,他在机库中保留了一半攻击力量。在珊瑚海,因贸然出击“祥凤”号给日军“双鹤”造成了绝佳的攻击机会,弗莱彻希望今天不要再犯类似上次的错误。
在弗莱彻南面18公里处,斯普鲁恩斯的2艘航母上摆满了他所有的打击力量——舰载机120架:俯冲轰炸机71架、鱼雷机29架、战斗机20架。3艘航母总计另有51架“野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由“企业”号战斗机引导官道少校统一指挥。“约克城”号完成起飞作业之后,弗莱彻率舰队以15节航速转向东行。
中途岛上,赛马德、拉姆齐对斯威尼的战果汇报半信半疑。如果真如他们所言,陆军兄弟的攻击实在太给力了。不管对敌人造成了多大伤害,那支舰队的残余力量肯定依然在向中途岛靠近。一旦那些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日本人接近并登上中途岛,可真够岛上陆战队员喝好几壶的。当务之急,是趁他们仍在海上航行之时将之彻底歼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两人商定,继续派出攻击力量对日“主力舰队”发起夜袭。这次奉命出击的竟是悬挂鱼雷的4架“卡塔琳娜”。这种做法近乎荒唐,这种飞机不但速度极慢且无鱼雷挂架,机组人员几乎未接受过投雷训练,况且飞行员白天已执行过侦察任务,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时不我待,能给敌人造成打击的任何做法都必须做出有益尝试。拉姆齐勉强凑齐了4个看似不甚疲劳的机组。除1个机组,其余都是当天下午刚从珍珠港飞来的。20时,拉姆齐为飞行员选择了攻击次序──航空母舰、战列舰,然后是运输船。21时15分,威廉·理查德中尉率队升入夜空,朝日军舰队所在位置隆隆飞去。
天气恶劣。刚飞出不远,阿伦·罗森伯格少尉就与同伴失去了联系,只好孤身飞往目标。看看油耗过半仍未发现敌人,少尉只好掉头返航,着陆前将鱼雷投入了大海。
4日1时20分,其余3架“卡塔琳娜”发现海上有10~12艘大型船只以两路纵队“像鹅一样大摇大摆向前航行”。理查德下令1时30分发起攻击,随后对准一艘看似最大最粗的货船向下滑翔,投下鱼雷后迅速拉起。身后的同伴“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并看到舰上浓烟升起”。普罗布斯特少尉选择纵队中倒数第二艘船作为目标,在15米高度投雷,他认为鱼雷准确命中了1艘运输船。道格拉斯·戴维斯中尉的运气就差多了。为寻找最佳位置,他2次飞越目标上空都没能投雷,飞机反被日军击伤,最后只好悻悻飞走。
虽然理查德投下的鱼雷爆炸了──这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但显然并未命中。普罗布斯特的鱼雷准确命中了油轮“曙丸”号,造成船上水兵11人死亡、13人受伤。从未进行过投雷训练的普罗布斯特第一次出手就能命中,小伙子的运气好得简直可以去买彩票了。当他们摇摇晃晃返回基地时,南云对中途岛的第一轮空袭已轰然打响。轻微受伤的“曙丸”号只是暂时降低了航速,很快回到编队中继续航行,田中当晚的紧张和焦虑到此为止。
中途岛3日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海军陆战队员高度警惕,希望自己不会遭遇威克岛同伴那样的命运。他们索性待在阵地里,抱着武器尽量抽空打会儿盹。所有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准备随时登机前往阻击或对敌舰发起攻击。
在中途岛东北370公里的海面上,2支美军特混舰队的水兵同样无心睡眠。地勤人员通宵苦干检查飞机,厨师则忙碌着制作出数以千计的三明治,作为第二天的战斗快餐。此时倒是作为战斗主角儿的飞行员略显悠闲。21时,热闹的掷骰子游戏宣告结束。很多人相信“赌场得意、战场失意”的说法,在这天赌输了的人个个心中窃喜。迪克·克罗韦尔上尉一脸严肃地告诉大家:“美国的命运现在就掌握在这240名飞行员手里。”
听到田中船队遭遇夜袭的消息,山本意识到入侵中途岛的行动已经暴露,但所幸第一机动部队和主力舰队至今尚未暴露行踪,达成突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思忖再三,山本决定继续按原计划行事。此时,夜幕下的南云舰队正以24节向中途岛快速逼近。
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一天——1942年6月4日——在紧张不安的气氛中悄然来临。美日2支航母舰队恰似位于一个v字的顶端,每边长320公里,交叉点就是中途岛。弗莱彻已知晓了敌人的大致来袭方向,但南云对侧翼的潜在威胁依然一无所知。黎明前最后一次通报会上,南云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我们附近存在敌军航母舰队。”
2时30分,日军飞行员仍在酣睡之中,随着飞行长增田升吾一声令下,几艘航母上的地勤人员和机械师纷纷翻身起床,迅速换装用餐到机库集合。因淡水严格控制使用,很多人出航以来从未洗浴和换过衣服,但今天都换上了干净服装。武士道精神要求战士战斗时着装整洁,一旦丧命也能干净走人。南云4艘航母上有逾1600名操作工和机械师,他们就像飞行员一样是自己行业内的顶尖高手,相互之间配合默契。相比美国而言,日本工业化差距较大,这方面人才并非俯拾皆是,这些人都是经过多年磨砺协作才具有今天的超专业水准的。今天凌晨,他们在心中祈祷,一旦与美军舰队遭遇,不要再出现类似印度洋那样的重新装备,引发混乱。
2时45分,“赤城”号的扩音器响起来了,飞行员纷纷翻身下床。甲板上早已人声鼎沸。他们立即赶往餐厅用餐,桌上摆的是为奔赴沙场的战士精心准备的传统早餐:米饭、大酱汤、干板栗和清酒。
舰上到处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似乎已打了胜仗似的。喇叭声、飞机发动机轰鸣声吵醒了病员舱里的源田。尽管依然高烧不退,源田还是毅然换上军服匆匆登上了舰桥。对他的出现,南云颇感意外,同时也感到有这年轻人在身边,腰杆顿时硬朗了不少。他像大哥一样亲昵地将一只手搭在源田肩上:“现在感觉怎么样?”
“长官,我离开岗位这么长时间,真对不起。烧还没全退,但已好很多了。”源田明显在说谎,他微微泛红的脸以及布满血丝的眼睛显示病情仍然很重。但他的出现对所有在场者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周围的每一双眼睛都热切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这种发自内心的信任让源田顿觉血脉偾张,勇气倍增。
源田刚出现一会儿,病员舱里又跑出来一个病号,渊田和源田一样躺不住了。今天攻击本应由他领衔,可那该死的手术让他只能静静躺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看着伙伴们去建功立业。头一天才能勉强下床的渊田极度虚弱,他发现舱门已被关死。大战在即,所有舱门和舷窗都关得严严实实。好在那扇门上还有入孔,在紧急状态下可以转动曲柄将之打开。
渊田艰难地转动曲柄,足足用了一分多钟才将入孔打开,其间因用力过猛险些几次晕倒。不过他最终还是将入孔打开到可以挤出去的程度。接着他还要把它关好,以确保舰艇的水密性能。在总共开关了10道这样的舱盖之后,渊田终于回到了住舱——有时甚至是爬行通过。在气喘吁吁了好一阵之后,渊田换上军服艰难地走向飞行指挥所,他看到飞行长增田正在指挥起飞准备。看到体壮如牛的渊田病得像喝晕了一样站都站不稳,沉着冷静的源田脸烧得像猴子的某个部位,草鹿无端感到了一阵发自骨子里的寒冷。
渊田问身边的布留川泉今天的空中搜索是如何安排的。当得知侦察机与第一攻击波同时起飞时,渊田稍稍感到了不安。在印度洋时,舰队曾有过类似经历:当攻击机群从航母起飞后,随后的单相搜索发现了敌军的水面舰艇。渊田问:万一进攻时侦察机发现了敌军舰队,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旁边的村田接过了话头:“不要紧,队长。第一攻击波起飞后,第二攻击波很快就将准备到位,可以消灭发现的任何敌军部队。第二攻击波由江草少佐的俯冲轰炸机队、板谷少佐的制空战斗机队和我的鱼雷机队组成。”
听到这话,渊田顿觉轻松了许多。他清楚,由村田、江草和板谷3个精英少佐领衔的攻击机队是日本乃至当时全球海军航空兵最精锐的空中组合,足以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果自己能担任总指挥,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布留川走到图板之前,将侦察的具体安排一五一十向渊田做了介绍。日军的搜索就像一把檀香扇,扇面由7个小扇形组成,现在串绳已断,7个小扇形相互分家。它的扇骨以机动部队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7个独立搜索区。其中6架侦察机将向外搜索560公里,左拐飞行110公里后返回母舰。
“赤城”号负责第一扇区,其1架鱼雷机将沿180度向南飞行。“加贺”号1架鱼雷机在第二扇区沿158度飞行。“利根”号负责第三、第四扇区,它的2架零式水上侦察机分别沿123、100度线搜索。“筑摩”号的2架同型侦察机沿77、54度线飞行,负责第五、第六扇区。“榛名”号1架九五式水上侦察机负责第七扇面。这架飞机机体较小,只能飞出280公里后做75公里折飞,它将在31度线上飞行,在它飞越的海域发现美军水面舰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这种20世纪30年代的老式飞机更多用于火炮射击定位——校正战列舰或重巡洋舰的炮弹落点,并非真正意义的侦察机。
事实上,7架侦察机在飞出280公里后就散得很开,无法充分照顾到负责的区域。也就是说,搜索区域留有少许未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当美军舰队并非与搜索方向相同或相反,而是穿过或斜切入搜索扇面时。
上述搜索方案的制订者,曾有南云、草鹿、源田三种版本。身为司令官的南云制订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他的主要精力在于把握全局和部署攻击。源田已好几天未参与舰队的具体事务,他是刚从病员舱里跑出来的,制订方案的可能性明显不存在。首席参谋大石保明显是个摆设,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方案的制订与他有关。如此就只剩一个人,就是以侦察专家自居的草鹿。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加入海军航空兵时,草鹿就选择了“论以飞机侦察敌情”的研究课题,他是日本海军“多种方式侦察敌情的创始人”。
草鹿这种单相搜索的弊端不言而喻,将导致第一次漏查的敌情之后无法再次发现。战后,渊田对这种搜索方式大放厥词,认为草鹿的安排是导致机动部队兵败中途岛的主要原因。源田对草鹿个人的指责显然不能成立。日本海军军事准则对单相搜索有明文规定,后来修订为“双相搜索”已经是1943年5月以后的事了。当然也是吸取了中途岛、东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以及之前的珊瑚海海战经验教训后才做出修订的。规定单相搜索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海军长期形成的重攻击轻侦察的痼疾。
顾名思义,双相搜索是指同一扇区在相隔一定时间内安排2架飞机搜索。如果实施双相搜索,第一架侦察机必须在凌晨2时派出,拂晓时到达折飞点返航。就是说当它向外飞行时,黑暗中飞过的区域是未经搜索的。为了在天亮之后尽早发现敌人,第一相搜索出动时间必须能让它在天亮时到达搜索半径的终点。第一架飞机启航约1小时后第二架飞机起飞,它们是在晨曦中对同一扇面进行重复搜索。
执行第一相搜索的飞行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夜航经验。南云显然有足够数量受过夜间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来执行这一任务,但这就需要派出多一倍的飞机,变相削弱了航母的攻击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及初期,日本海军战略家往往醉心于进攻,侦察对他们来说属于防御范畴,不愿在该方面花费太多精力。他们充其量只愿将不到1/10的兵力用于侦察活动,而将其余力量留做进攻,这在军事准则里是明文规定的。在“海兵”和“海大”的课程中,侦察只作为旁听课附带传授,之后并无专门训练。日本航母并未配备一定规模的侦察分队——美军航母配有一个专业侦察轰炸机中队,兼顾搜索和攻击两大任务——侦察任务往往由护航舰只的水上飞机或航母攻击机临时客串。当初袭击珍珠港时,南云部队6艘航母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全部用于进攻,侦察任务是由巡洋舰的水上飞机承担的。目前仅派出“赤城”号和“加贺”号的2架鱼雷机,南云和草鹿还觉得心疼呢。换句话说,在日军军事准则面前,没人能制订出比草鹿更高明的方案。
如果即将开始的战斗依然由水面舰艇以舰炮或鱼雷攻击的方式来进行,日军如此做法无可厚非。但现在是飞机在唱主角儿,通过侦察发现敌人抢得先机就显得至关重要,珊瑚海海战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但认为自己取得全胜的日本人并未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在实战中得来的教训。在印度洋作战中,因派出的搜索机经常迷航,航母不得不打破无线电静默为其导航,这就等于主动向敌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南云、草鹿因此对侦察产生了偏见,认为如非绝对必要,派出的侦察机越少越好,免得生出意外事端。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南云、草鹿完全可以把侦察机的起飞时间提前半小时。但这样就意味着机动部队离中途岛更远,搜索扇面可能达不到该岛。其实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日军自作主张地“规定”美国人不能在中途岛附近部署航母舰队,他们必须要等到中途岛失守后才姗姗来迟。怪也只能怪尼米兹这货太不听话,没打招呼就提前把航母放出来了。他们完全忽略了不久前的一个事实——在珊瑚海,弗莱彻的航母同样是提前跑出来的。
空中侦察的安排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源田同样认为,“中途岛战败的首要原因”就是“搜索计划制订得不够周密”。他说:“这项计划和当初印度洋作战及袭击珍珠港时采用的计划毫无二致。但现在回过头看,应当承认它是存在缺陷的。就是在搜索区中留有空白,尤其是当敌人横插或斜穿计划中的搜索面时更是如此。计划本来应该制订得更周密完善、准确细致一些。”虽然“两田”后来同时对侦察方案提出质疑,但很可能当时他们根本就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上述说法有为个人开脱的嫌疑,纯粹属于“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的行径。这擅放马后炮的人到哪儿都不少。
不管隐患是否存在,开战以来所向披靡的南云对眼前局势的判断依然乐观。在他看来,两个月前印度洋的美好时光将“昨日重现”,南云分析:
一、敌虽无斗志,但如我攻略行动进展顺利,它可能会展开反击。
二、敌空中侦察以西、西南两个方向为主,对西北和北方没有严密警戒。
三、敌空中巡逻距离不会超过920公里。
四、敌尚未发现我军的战略意图。
五、据信附近海域无敌军航母舰队存在。
六、在空袭中途岛、摧毁敌陆基飞机,为我登陆作战扫清障碍后,我们仍具备消灭任何企图反扑的敌舰队的能力。
七、我护航战斗机以及对空火力可以压制敌陆基飞机的反击。
比较随后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南云的判断极其可笑。除第一、第七条之外,其余均与事实相反。其中第三条简直不可理喻。之前双方侦察机已在中途岛以西1300公里处发生过两次遭遇战,难道病员舱里的渊田都能了解的信息,舰队司令官南云反而不知道吗?凭上述分析,南云要是最后能把仗打赢,那才真是奇了怪了。
清晨4时,“赤城”号广播里传出了“飞行员集合”的号令。飞行员纷纷挤进情况介绍室,听取最后的作战任务讲解。
就在日军厉兵秣马准备发起第一波攻击之时,中途岛的美国人当然也不会闲着。拉姆齐和赛马德担心日军将在4日黎明发起攻击,他们必须比对手更早开始作业。从3时50分开始,岛上陆续起飞了三波飞机。最先升空的是约翰·凯里上尉的6架“野猫”战斗机。由于敌人已近在咫尺,拉姆齐为当天的侦察活动派出了战斗机护航。4时15分,22架“卡塔琳娜”依次升空,对岛西、岛北海域进行辐射状搜索。加上弗莱彻派出的10架侦察轰炸机,当天清晨美军用于搜索的飞机达到32架,远远超过日本人的7架。拉姆齐要求侦察机只飞出790公里而不是以往的1300公里。按照珍珠港之前提供的情报,拉姆齐和赛马德认为,目前日军航母舰队与中途岛之间不会超过这个距离。
紧接着起飞的是15架空中堡垒。其中1架出发不久出现故障,斯威尼令其直接返回珍珠港。机群将继续前往攻击头天被定位的田中船队。队长斯威尼得到指示,如果敌军航母被提前定位,机群要立即改变方向率先前往摧毁日军的飞行甲板,回头再收拾运输船队不迟。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距日出还有40分钟。“赤城”号扩音器里再次发出了号令:“飞行员登机!”飞行员纷纷奔向自己的飞机。飞行长增田大声下达了攻击命令:“全体注意,各就各位!开车!”舰长青木将航母转为逆风方向,并很快加速到20节。
突然间所有泛光灯全部打开,将甲板照得如同白昼。传令兵高声报告说:“长官,各机准备完毕!”青木下令:“开始起飞!”增田举起绿色信号灯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圆,4时26分,官二代白根斐夫——他是原内阁书记官长、贵族院议员白根竹介之子——用力踩下了油门,他的第一架零战仅滑行几米,机尾就离开了甲板,经过80米掠行后咆哮着冲入夜空。安全区内,所有人狂热地挥舞手臂和帽子为飞行员壮行,欢呼声在晨风中久久回荡。随后起飞的是8架零战,每人仅花费10~15秒。之后是18架俯冲轰炸机。此时海上东南风对日军非常有利,南云在实施起降作业时也能不断缩短与中途岛的距离。
“赤城”号左舷4000米外的“飞龙”号上同样灯光闪耀,说明舰载机也在起飞。短短15分钟,第一攻击波的108架飞机全部升空。机群迅速在舰队上空完成编队,然后朝东南方向的中途岛疾驰而去。美国人如果能看到这一情景,肯定会“羡慕嫉妒恨”的。在如此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机种配置合理、攻击性协调的机群的能力,他们显然是远远不具备的。
因渊田患病缺阵,拂晓突袭的指挥权落在了“飞龙”号飞行队长友永丈市头上。友永是在舰队即将出发时才到舰上来的,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对美军的空袭。之前友永主要在中国作战,以“勇敢善战的领队”闻名——欠我军民的血债肯定不会少。寡言少语的友永为人冷漠,喝酒海量。在他身后,是观察员桥本敏男和电报员村井定。
第一攻击机群中,挂载航空炸弹的36架鱼雷机全部由“飞龙”号和“苍龙”号派出,由友永亲自指挥。由“加贺”号俯冲轰炸机分队长小川正一率领的36架轰炸机则来自“赤城”号和“加贺”号。36架战斗机由4艘航母各派9架,指挥官是“苍龙”号战斗机分队长菅波政治。俯冲轰炸机各挂载1颗250公斤炸弹,鱼雷机则携带1颗800公斤炸弹。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第一攻击波的总指挥及分队长全是大尉,那几个声名显赫的精英少佐一个都没出现。
“飞龙”号鱼雷机队将负责轰炸沙岛设施,“苍龙”号则攻击东岛和机场。水平轰炸一旦结束,俯冲轰炸机队将迅速跟进。“赤城”号继续轰炸东岛,“加贺”号则负责扫清沙岛的剩余目标。36架零战首先确保攻击机安全抵达目标上空,驱散或歼灭任何试图拦截的敌战斗机,在取得制空权后对地面目标或人员实施扫射。
表面看来,由108架飞机组成的机群似乎具有无比强大的攻击力。事实上,72架攻击机注定将无法完成瘫痪中途岛陆、空防御力量的艰巨任务。岛上的陆基飞机比日军第一攻击波飞机的数量还多,36架零战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将之全部摧毁。美机还能得到岛上高射炮火的全力支援。日军水平轰炸是6机同时投弹,这样只有1~2颗炸弹能造成重大破坏,这种轰炸只能用来对付飞机跑道或军事设施等大型目标。36架俯冲轰炸机可以攻击岛上的防御核心,包括防空系统、指挥和控制设施等,36颗中型炸弹不可能将所有目标悉数摧毁。几乎可以肯定,南云需派出第二波攻击机才能彻底摧毁岛上美军的防御力量。此时如果在珊瑚海意外折戟的“双鹤”在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第一波攻击就能派出超过160架飞机,很可能一轮攻击就能完成瘫痪岛上防御力量的任务。
此时南云机动部队上空有11架零战——“赤城”号、“飞龙”号、“苍龙”号各3架、“加贺”2架——在执行舰队空中的巡逻任务。保护多达21艘军舰,这点力量无疑是远远不够的。增田下令“赤城”号提升9架战斗机,他看到其他航母在纷纷效仿。预热后的战斗机可以随时升空。只有“飞龙”号出现了意外,它的战斗机刚刚定位就被推开,参加第一波攻击的赤松作的鱼雷机出现引擎故障,提前返回。所幸飞机顺利收容,并未发生意外事故。
4时30分,“赤城”号、“加贺”号和“榛名”号的3架侦察机随第一攻击波顺利起飞,奔向各自的搜索区域。交战双方似乎对过表一样,在时间安排上不谋而合。在东面400公里的海面上,弗莱彻从“约克城”号上放飞了10架侦察轰炸机,对北面180公里扇面实施搜索。
但第八战队的飞行作业出现了意外。它们的水上飞机本应同时起飞,结果全部未能做到。“筑摩”号于4时35分派出五号机,3分钟后六号机起飞。4时42分,“利根”号三号机升空。3架飞机起飞时间比计划分别推迟了5分钟、8分钟和12分钟。“利根”号甘利洋司的四号机一直未见动静,等它出发已是5时整了,比计划晚了半小时。迟发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说是巡洋舰未接到旗舰命令,还有人说是弹射器出了故障。“筑摩”号舰长古村启藏“对推迟起飞的原因没有一点记忆”。根据草鹿、源田及他的助手吉冈忠一回忆,“赤城”号未给第八战队旗舰“利根”号发过任何信号,以致最后导致了延误。
根据源田和增田的回忆,在巡洋舰和旗舰后来的通信中并无侦察机延迟起飞的任何记录。也许南云和阿部认为,30分钟在4个小时侦察任务的背景下无关紧要。对此表示出极度愤怒的是“飞龙”号上的山口和加来,这两人最后都没活着回去。
归根结底,日军主观认为美军航母根本不可能在附近出现。48小时内,从珍珠港出发的美军舰队绝对无法赶到战场。在这段时间里,南云有足够的时间收拾岛上美军,转过头来从容迎战匆忙赶来的美军舰队。再说,为预防美军航母突然出现,南云已为他们提前预备了一支更加恐怖的打击力量。
第一攻击波刚刚出发,几艘航母的机库中就再次忙碌起来。第一航空战队的43架鱼雷机——“赤城”号18架、“加贺”号27架——开始挂载航空鱼雷,“飞龙”号18架、“苍龙”号16架俯冲轰炸机随时可以提升至甲板加挂炸弹。加上护航零战36架,这就是南云为可能出现的美军舰队精心准备的“a级攻击部队”。
俯冲轰炸机队指挥官是“苍龙”号飞行队长江草隆繁,他被源田称作“神一般”的战斗指挥员,享有“舰爆之神”的美誉。在印度洋,江草5分钟内击沉2艘重巡洋舰,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最快速度,并借此战名扬天下。鱼雷机队领队是“赤城”号分队长村田重治,珍珠港美军战列舰非沉及伤大部都拜村田所赐。战斗机领队是“赤城”号板谷茂,同样是参加过开战以来所有战斗的一只“老鸟”。
这3人堪称执行攻舰任务的最佳人选。相比刚刚出发那3个大尉,这3人无疑更加凶狠,更加老道。在整个日本乃至全球海军航空兵中,再没有比他们更老练、更凶残的战斗组合了。正是出于对可能出现的美军航母的恐惧,南云才谨慎地将第一流部队留作预备队,而让友永等人执行相对容易的攻岛任务。一旦攻击范围内美军航母现身,这支精锐力量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干脆利落地将它们变成海底一堆堆废铜烂铁。
一切看似都已就绪,渊田对眼下局势仍有些担心,他认为空中护航战斗机数量不足。舰队早已进入中途岛美军陆基飞机的攻击范围,一旦舰队行踪被美军发现,将会很快遭到美军的反击。机动部队为此也在不断增加空中战斗机的数量,“飞龙”号和“赤城”号分别在5时25分和43分各升空了3架零战。
在南云后方700公里,山本主力舰队的一众“精英”参谋也早早起床。大战在即,谁都不愿错过见证战斗每一细节的难得机会,大家都在急切等待着南云从前方发来的胜利喜讯。
中途岛上,美军第六守备营的高炮已全部进入临战状态,码头上停泊的8艘鱼雷艇整装待发。作战方案早已制订,一旦侦察机或雷达发现敌机接近,机场所有能飞的飞机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升空。战斗机将前往拦截敌机,攻击机将在东岛90度方位36公里处集结,迅速出击摧毁敌航母的飞行甲板。
对“卡塔琳娜”飞行员霍华德·艾迪中尉和副驾驶英里斯·史密斯少尉来说,6月4日的清晨注定将终生难忘。当发现海上那一大群船只时,艾迪顿觉胆战心寒,好像“看到世界上最壮观的一场大戏开演时幕布徐徐拉开一样”。5时30分,中途岛收到了艾迪发来的电报:“发现敌2艘航母和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离180海里,航速25节。”这是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电报,没有之一。虽然电报说仅发现了敌军2艘航母,但这足以使美军警觉起来。这正是当天目击报告的实际情况。由于破碎云层的遮拦以及南云机动部队采取的松散队形,几乎不会有美军飞机能同时看到2艘以上的日军航母。
中途岛瞬间紧张起来。5时45分,所有飞行员及机组乘员已各就各位并完成暖机,第六守备营的高射炮群受命“向所有判明为非我方的飞机开火”。
5时55分,珍珠港收到了中途岛发来的紧急电报:“据侦察机报告,发现敌2艘航空母舰及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离180海里,航速25节。”
尼米兹上将坚信,来袭日军航母至少4艘,甚至5艘。他仔细察看了电报的时间,走进作战室里将日舰队的位置准确标注在海图上,同时对身边的莱顿说:“你的预测只差了5海里、5度和5分钟。”——莱顿的判断何其准确,这点差距我们走路要走半天,但在茫茫太平洋上简直就是同一个点!
艾迪发现的正是尼米兹期盼已久的目标——南云第一机动部队。这份重要情报表明,南云的舰载机一定是在330公里之外的航母上起飞。日舰航向135度正对着中途岛,说明南云尚不知晓美军航母就在侧翼,否则他一定会将派出飞机的航向朝向它们的。尼米兹相信,接到电报的弗莱彻已开始行动。为以防万一,他还是将这一至关重要的电报立即转发弗莱彻。
中途岛海战美军能够取得完胜,侦察机中队的一众水上飞机功不可没。5时45分,威廉·蔡斯少尉的“卡塔琳娜”正在邻近艾迪的扇面飞行,观察员科贝尔少尉突然发现,远方有两个机群约数十架飞机正在向中途岛快速逼近。激动万分的两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此时时间远比保密更加重要,于是用明语直接向中途岛发出了电报:“很多飞机正在飞向中途岛,方位320度,距离150海里。”此时他们已经被“利根”号发现,两人这天的运气无疑极好,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日军把目标弄丢了。一旦被日军零战发现,美国人可以说无生还可能。
就在科贝尔发出报告后仅1分钟,沙岛的雷达已发现“敌机数架,距离93海里,310度,高度11000英尺”。实际上,来袭敌机岂止“数架”,几分钟后报告就变成“许多架”了。空袭警报立即拉响,中队长弗洛伊德·帕克斯少校的战斗机第一分队旋即升空,紧随其后的是罗伯特·柯廷上尉的第四分队。之前刚刚降落的凯里立即再次起飞。柯克·阿米斯特德上尉第三分队的6架“水牛”也急速升空盘旋待命。
东岛的三条跑道上,只见一架接一架飞机快速滑行,凡能飞起来的全都趁日军来袭之前升上空。未出动侦察的“卡塔琳娜”纷纷飞出礁湖,前往岛东一个安全区暂避。一切表明珍珠港的悲剧将不再重演——死也要死在与敌人的格斗中。
轰炸机和鱼雷机受命前往攻击日军航母舰队。它们包括:海军6架“复仇者”鱼雷机,陆军4架b-26“掠夺者式”轰炸机——每机悬挂一条鱼雷;海军陆战队1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4架老旧的“报复者式”侦察轰炸机。斯威尼的b-17受命立即转向,快速飞往日军航母所在海域。
战斗机起飞之后,兰登·费伯林上尉迅速集合队员快速奔向6架“复仇者”。发动机隆隆启动之后,跳上机翼的一名传令兵大声朝费伯林喊道:“攻击目标,敌航空母舰,方位320度,距离180海里,航向135度,航速25节!”
费伯林分队起飞扬起的尘土尚未消散,詹姆斯·科林斯上尉的4架b-26紧接着就升空了。这是陆军战机第一次用鱼雷攻击水上目标。科林斯分队铆足了劲儿想取得一些战绩,让那些一向看不起自己的海军兄弟看看,俺陆军飞行员也绝不是吃素的。
6时10分,轮到洛夫顿·亨德森少校的“无畏式”起飞了。由于“许多飞机争相起飞”,结果欲速则不达,花了10分钟才升空完毕。16架俯冲轰炸机在岛东37公里处“a”点集合。此时托马斯·穆尔少尉的无线电中传来了“中途岛正遭遇空袭”的声音。少尉回头看到岛上已滚滚浓烟。接着耳机里传来了异常清晰的命令:“迅速前往攻击敌航空母舰,方位320度,距离180海里,航向135度,航速25节!”
数以百计飞机升空的喧嚣声消失之后,中途岛陷入了大战前的短暂沉寂,只闻波涛拍打海岸的巨大声响。陆战队员全部进入了沙袋掩体,头戴钢盔的炮手转动高射炮口指向西北。此时在整个地球上,这个叫中途岛的小小环礁肯定是最紧张的!
远方飞来的正是友永的第一攻击机群。虽然明知在彪悍且数量占优的零战面前不是对手,凯里还是义无反顾地朝敌机迎面扑去。6时12分,他抓起报话机狂呼:“发现目标!鹰在天使十二!”美军暗语“天使”代表1000英尺,这是在告诉岛上和身后的伙伴,在“12000英尺”发现了敌军机群。迎面杀过来的正是“飞龙”号和“苍龙”号的鱼雷机队。
凯里惊讶地发现,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零式战斗机并未在前面为鱼雷机开路,而是飞得靠后略高一些。这使他得以迅速向敌鱼雷机发起攻击。他的“野猫”一个平稳的横滚,呼啸着俯冲以增加速度。上尉在瞄准器中死死盯住了一架领队机,自己挡风玻璃被打裂也全然不顾。随着凯里射出的一串串子弹,那架日机在前方轰然炸开了花!
在菅波的护航战斗机做出反应之前,“飞龙”号的3架鱼雷机已被击落。第二中队中队长菊池六郎的飞机因伤势过重不得不在库雷岛附近迫降,3名机组成员艰难爬上了陆地。拒绝成为美军俘虏的3人最终选择了自杀,也有说是被美军击杀的。一等飞曹丸山泰辅看见二等飞曹宫内政治的鱼雷机被1架“野猫”击中油箱,燃烧着一头扎入大海。随后鸟羽重信的鱼雷机油箱中弹起火坠落。在丸山对面,总指挥友永的飞机机翼中弹,油箱开始漏油,但起火很快就熄灭了。“苍龙”号的1架鱼雷机几乎同时被美军击落。
日军战斗机很快猛扑上来。凯里迅速向上拉升,一个外侧滑急转弯向编队后部飞去。当他再次掉头飞回时,飞机被日军1架鱼雷机机尾机枪的子弹击中,钢铁碎片扎进了双腿,血肉模糊。凯里凭借坚忍的毅力继续向前飞行,着陆时他已无法踩下油门了。加上两只轮胎也被打穿,他的“野猫”滑出跑道撞进了一个飞机掩体。2名陆战队员奋勇蹿出,将凯里拖出飞机拉到掩体后面。此时敌人的炸弹已呼啸而下。
激烈的空战呈现一边倒状态,在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上日军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日机凌厉的攻击面前,美机一架接一架拖着一道道黑烟坠入海中。后来1名日军飞行员告诉渊田,“敌机实际上是很差劲的,我感觉它们都是精疲力竭的样子”。中队长帕克斯的飞机中弹起火,少校无奈选择跳伞。1架零战根本没打算放过他,冲上前去一通扫射,帕克斯就这样被打死在礁石上。第一分队只有战机故障提前返回的查尔斯·休斯少尉一人幸存。
驾驶“水牛”的第二分队也只有菲利普·怀特上尉和赫伯特·梅里尔上尉两人生还。梅里尔因为在受伤飞机中待的时间过长,脸部、脖子和双手被严重烧伤,最后跳伞到礁湖中才保住了性命,但他显然已经比帕克斯和其他同伴幸运多了。怀特目睹了许多战友的悲壮牺牲,对笨拙的“水牛”充满了刻骨仇恨:“这种飞机根本不能被叫作战斗机,日本零战可以绕着它转圈儿飞。我认为指挥官在命令飞行员驾驶这种飞机升空时,已经可以把他的名字写进阵亡名单中了。”
在击溃或驱走美军战斗机的拦截之后,日军机群继续朝中途岛快速逼近。6时30分,香农通知所有部队:“目标进入我射程之内立即开火。”礁湖中的鱼雷艇已快速驶出,艇上机枪甚至步枪手枪均进入预备射击状态。福特导演守在发电站屋顶上,看到陆战队员个个异常镇静,目光炯炯,简直是在“懒洋洋”的气氛中等待空袭来临。福特并未亲历过战争,他对战士在如此场面下的冷静惊叹不已。
雷达显示敌机正在不断逼近。懂行的老兵钦佩地看到,日军飞行员依靠娴熟的技术和严格的纪律始终保持着整齐队形。一架飞机被击落后,其他飞机立即重新组合填补空当,继续保持原来的航向和航速——日本人果真是训练有素,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狡猾的日军机群并非直接自西向东发起攻击,而是从北面迂回至岛东,鱼雷机队在3300米高度从东南靠近中途岛,这样攻击就可以沿着两岛的长轴飞行,确保轰炸取得最佳效果。迎接他们的是美军密集的高射炮火。第一波炮击在日机编队身后爆炸,地面部队很快将瞄准器归零后重新开火。汤普森少尉看见一架敌机中弹坠落,奇怪的是无人跳伞——比较“二”的日军飞行员很多出击时不带降落伞。一名黑人炊事兵飞奔到飞机残骸跟前,将飞行员尸体从机舱中拖出来。很快拉姆齐也跑了过去,想从死者衣袋里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此时日军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拉姆齐和赛马德双双纵身跃入掩体。
日军飞行员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密集炮火”。“飞龙”号坂本宪司的鱼雷机率先中弹,坠落在沙岛上端的环礁湖之中——现在“飞龙”号的每一架损失都将对日军下午的濒死反击产生不利影响。对日军飞行员来说,飞过小岛的航程显得格外漫长,但他们还是终于熬到了投弹时刻。投弹后的鱼雷机迅速拉升,能逃离岛上的防空火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苍龙”号飞行员汇报说“投弹具有完美的命中率”,攻击炸毁了东岛的高平两用炮组,导致一座炮台报废,同时造成了巨大杀伤。“飞龙”号的报告稍显含蓄,认为第一组攻击只投中1弹,炸毁了沙岛的一座储油罐,第二组攻击部分破坏了东部的一座高平两用炮组。第三组攻击覆盖了水上飞机和停机坪并将它们破坏。水平轰炸摧毁了码头区和贮油区间的输油管路,美军飞机的加油从此只能靠人工进行。
日鱼雷机和战斗机吸引了美军注意力,俯冲轰炸机队因此一路畅通无阻。日军投下的炸弹大部分落在东岛二号跑道以北。1颗炸弹落在一号跑道东端中央,同一条跑道上距东端约500米处被炸出一个大坑。另1颗炸弹落入了战斗机中队弹药补给坑,诱爆了8颗45公斤炸弹和1万发12.7毫米机枪子弹,4名维修人员当场阵亡。
要说人家大导演这海军预备役中校还真不冒牌——老酒这中尉咱承认真是冒牌——福特准确判断出日军的轰炸肯定不会漏掉机库,就提前将摄影机对准了那里。他发现敌军“没有轰炸机场本身”,猜想“日本人是想把机场留给当天晚些时候在该机场着陆的日机使用”。炸弹诱爆了机库中的炸药,整个机库化为一片废墟。福特肘部和肩部被炸伤,纪录片《中途岛之战》中“一块巨大的爆炸碎片直冲摄影机飞来”那个镜头正是导演用鲜血换来的。一位年轻的陆战队员——估计是导演的铁杆粉丝——迅速冲上去替中校包扎伤口,并一脸真诚地告诉他:“别去找那个军医,让我们来照顾你。”可算逮住接近大名人的机会了。
6时38分,一架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摧毁了发电站,供电所和蒸馏水厂陷入瘫痪。可能是罗彻福特假电报换来的报应,中途岛这回真缺水了。
一颗炸弹击中了海军陆战队的厨房,锅碗瓢盆一齐上了天,食品全部化为齑粉。随后两天里,陆战队员只能食用一些紧急配给的简易食品。随军小卖部里的啤酒、罐头被炸得霰弹一样四处横飞。一瓶罐头准确砸中一名机枪手的太阳穴,导致他当场晕厥在地。这位老兄醒来后喘着粗气大骂道:“老子是从来不会空肚子喝啤酒的!”香烟纸箱和包装盒被震散,空中落下了一阵白色的香烟雨。陆战队员兴高采烈地上前捡起了这些特殊的礼物,这回抽烟绝对免费了。到处都是起火点,连火柴都省了。
沙岛有3个贮油罐被彻底炸毁,汽油燃料了整整2天,滚滚浓烟使损失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大得多。陆战队驻地一条从海里抽水的管道被炸断,一个水上飞机机库起火,士兵禁闭室在轰炸中消失。好在当时里边没人,连最调皮的捣蛋鬼都被放出来打日本人去了。岛上仅有的一个小邮局被夷为平地。
屋顶上画着巨大红十字的海军诊疗所被2颗炸弹以及随后燃起的大火扫平。海军洗衣房也挨了炸弹,衣物全部化为灰烬。这使拉姆齐仅剩下身上那套军服。6月12日,当他回到珍珠港汇报时,穿的还是那套衣服。尼米兹当场给他看了晋升他为上校的推荐书,这身脏衣服穿得真值。
日军轰炸机前脚刚走,那些零式战斗机就蜂拥而至,向发现的所有目标和人员猛烈扫射。休斯上尉看见还有2架“野猫”在与日机厮杀,1架美机一头栽了下来,地面上一阵猛烈的掩护火力救了第二架美机的命。“当零战向他们发起进攻时,他俩都像被绳子拴住了似的,”休斯愤愤不平地说,“我相信,我们的飞机性能只要有零式机一半那么好,就完全可以制止这次空袭。”
6时43分,南云收到了友永发回的电报,“攻击结束,准备返航”。5分钟后,沙岛雷达兵向营指挥所报告说:“许多敌机正沿300度方向离去。”但直到7时15分,赛马德才发出了解除空袭的警报,召回飞机并统计损失情况。凯姆斯中校高声呼叫第二二一中队的飞行员:“战斗机降落,按分队加油,第五分队先加。”未能得到任何答复。于是他把命令又重复了几次。后来中校回忆说:“收到电文返回的战斗机少得可怜,我们估计都不会再有飞机降落了。”26名飞行员中,有14人永远不会在点名时喊“到”了。还有几人受了重伤,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只剩2架。
日军宣称击落美机41架,另有9架很可能也被击落。实际上美军升空的战斗机才24架。按照日军50架的战绩汇报,都被击落两次还不够。美国人同样毫不谦虚,声称击落日机40~50架,另有10架被防空炮火击落。双方吹牛水平难分伯仲。
事实上美军并非全是吹嘘,友永机队的确遭受了重大损失,使南云在执行后来的攻击时更加困难。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运气确实很糟,一个突出现象是“飞龙”号的舰载机损失最大,虽然9架零战悉数返航,但其中至少2架因伤无法继续作战。17架鱼雷机中,2架被美军战斗机击落,另1架毁于岛上的防空炮火,菊池机在库雷岛附近迫降,机组成员自杀。野中觉飞曹长的飞机虽然艰难返航,却因伤势过重在一艘重巡洋舰附近迫降,机组人员成功获救。另有5架飞机受损,其中包括友永的飞机。如此,“飞龙”号能继续使用的鱼雷机仅剩8架——包括因故障返航的那架。“苍龙”号同样不容乐观,回到航母的14架飞机有4架无法继续使用,其余10架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其9架零战竟毫发无损。
第一航空战队情况稍好。“赤城”号只有1架零战被防空炮火击落,另有3架零战负伤,所有俯冲轰炸机均安全降落在甲板上,其中1架因伤势过重报废,另有4架轻微受伤。“加贺”号分别有1架零战和1架俯冲轰炸机被防空炮火击落。虽然田中行雄在临死之前顽强地将飞机降落在甲板上,但飞机注定已无法使用。这天早上,友永机队的重大损失证明美国人确已拥有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强的防空炮。
综合友永机队的损失是:彻底损失飞机11架,14架严重受损,29架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相当于在短短半小时内,第一机动部队航空力量损失约23%。20名机组成员战死或失踪,另有多人受伤。这对南云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初看美国人似乎被打得遍体鳞伤,但那不过是皮外伤,未伤筋骨。只有约20名美军士兵阵亡,飞机跑道也只受到轻微损坏,表面虽然坑坑洼洼却并不影响继续使用。赛马德的观点和福特一样,日本人是故意不炸跑道以便留给自己使用。检查发现,遭破坏的设施大都可以迅速修好。所有人立即行动起来,努力恢复供电,修复供水管道,扑灭零星小火并清除废墟瓦砾。
完成投弹的友永并未立即离开,而是滞留在战场附近观察攻击的总体情况。他明显对攻击效果不太满意。空战中遭遇的全是美军战斗机,那些轰炸机和鱼雷机连根毛都没看见。飞机跑道几乎完好无损,高射炮仍在对空射击。既然攻击未能摧毁美军航空力量并瘫痪中途岛的防御,友永认为有必要发起第二波攻击。发报机在格斗中被美军机枪子弹打坏,友永把建议写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二号机以自己的名义向南云发报:“建议发起第二波攻击。”此时是4日7时整。
在中途岛以南约20公里处,日军“伊-168”号潜艇目睹了空袭全过程。田边后来回忆说:“空袭造成大量建筑物和油库爆炸,岛上烈焰升腾,一片火海。”在接到发现敌舰报告之后2小时内,珍珠港未收到前线任何电报。情况不明,连一贯沉稳的尼米兹脸上也浮现出鲜见的焦虑。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在暴露行踪之前当然应保持无线电静默,中途岛守军被打得皮青脸肿,根本无暇对外发报。一直到8点30分,珍珠港才收到了赛马德发来的一份令人伤感的短电:“仅剩2架战斗机未遭破坏,我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去向不明。”——众多美军攻击机肯定不会无端消失,他们此时已向日军航母发起了飞蛾扑火般的殊死攻击,很多人将一去不返。
在中途岛以北360公里海面上,弗莱彻在6时03分通过拉姆齐对斯威尼发出的明文电报得知了“发现日2艘航母”的消息。这意味着那2艘日军航母就处于第十七特混舰队西南370公里的位置——实际南云与弗莱彻的准确距离是410公里。对斯普鲁恩斯的第十六特混舰队而言距离是340公里——实为370公里。上述情报同时说明,还有2艘——甚至是3艘敌军航母尚未被侦察机定位。弗莱彻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他就像一名机敏的组织后卫,看到队友斯普鲁恩斯距篮筐更近,处于更有利的进攻位置,就立即将球传了过去。6时07分,弗莱彻通过tbs电令斯普鲁恩斯:“向西南方向前进,一旦敌航母位置确定立即发起攻击,我将在回收侦察机后立即跟进。”
接到弗莱彻的命令之后,斯普鲁恩斯立即下令舰队转向西南240度,以25节快速前进。同时决定,当自己的2艘航母进入打击敌人的范围之后,立即派出所有120架舰载机发出孤注一掷的攻击。鱼雷机和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仅325公里,俯冲轰炸机则大大超过370公里。距离计算看似简单,但他必须考虑诸多现场因素。
斯普鲁恩斯在6时15分做出估计,如侦察机的情报准确,敌航母约在325公里之外,恰好处在鱼雷机和战斗机的打击极限上。“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少将认为应该立即发起进攻。他下令除大队长和中队长之外的飞行员全部登机。但看到“企业”号并未转往逆风方向,米切尔又解除了刚刚发出的命令。
此时第十六特混舰队位于南云左翼,处在绝佳的攻击位置。因敌对的2支舰队并非相向而行,日军航母行进路线几乎垂直横贯于美军攻击机前方,要准确找到敌舰绝非易事。如目标未出现在预定拦截点,攻击机群将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搜索,这就将耗费更多燃油,为此攻击距离的计算必须留有余地。如果在6时15分放飞机群,实际出击距离将大大超过325公里。这就等于要么放弃协同攻击,只派出俯冲轰炸机,要么拿腿短的鱼雷机和战斗机冒险。此时东南风只有6节,航母为产生足以进行起降的甲板风不得不以25节航速行驶,而朝东南方行进将使它们沿切线方向远离目标,大大增加了飞机到达目标上空需要飞行的距离。如果起飞过程如事先预料持续45分钟,机群将与目标再拉开36公里距离,那么当机群真正出发时距离将近370公里。如果不是有去无回的敢死攻击,这一距离对鱼雷机和战斗机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极限距离上的攻击一旦出现意外,就将导致一部分飞机不得不中途退出战斗,从而削弱整体进攻实力。
鉴于上述情况,参谋长勃朗宁上校建议在7时放飞舰载机,届时敌人应在290公里之外。斯普鲁恩斯也渴望在明智判断的前提下尽早发起攻击,当即同意了勃朗宁的意见。6时38分,他向2艘航母发出了作战命令:“所有攻击机在7时起飞!”做出出动全部飞机的重大决定非常自然,斯普鲁恩斯历来主张要进攻就不遗余力。他曾说:“要是我去攻击日本人,就将全力以赴。”弗莱彻显然赞同斯普鲁恩斯的观点,他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对付日本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他们进攻,狠狠地打。我们不能坐失良机,必须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力发起进攻!”巡洋舰队司令官金凯德少将在战后的报告中也说:“在发现目标之后,毫不迟疑地坚决进攻,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点。”
斯普鲁恩斯并不熟悉航空业务,他只是在重大问题上做出决断,而把战术细节完全交给勃朗宁、作战参谋伯雷克以及两位舰长米切尔和默里去处理。勃朗宁被哈尔西认为“很了不起”。他是个像鹰一样的男人,有着极不稳定的情绪和火暴脾气,经常酗酒,喜欢酒后骂人。桀骜不驯的勃朗宁在官兵中人缘极差,只有哈尔西能驾驭他。一向内敛的斯普鲁恩斯曾毫不隐晦地说:“在太平洋战争中,大家对他恨之入骨。”但“勃朗宁机智敏捷”,关键时刻不得不用。斯普鲁恩斯需要的是勃朗宁的航空作战经验,这是他最缺乏的。
但精明的勃朗宁显然采取了一种并非最稳妥的办法,他下达的命令是“延时出发”。即先起飞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等所有飞机升空后一起出发,在飞往攻击目标途中保持战术接触。美军3种舰载机在航程、航速和最佳巡航高度上差异显著,让它们同时到达目标显然非常困难——这也可以看出它们与日军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勃朗宁认为敌人的方向显而易见,便未给攻击机群指定出击航线,只强调各大队必须攻击不同的航母。他也未指定一名统一指挥官。按照惯例,机群应该由资历最深的“大黄蜂”号飞行大队长斯坦厄普·林中校——就是在空袭东京行动中给杜立特写打油诗的那位——统一指挥。没让林指挥同样是美军海战中的幸运,林蹩脚的判断使他的大部分飞机连日军航母的毛都未看见一根,只有违命擅自离队的鱼雷机找到了敌人。
7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同时转向南方,并提速至28节。按照预想,攻击目标约在239~240度方向、290公里之外——实际为245度、325公里。斯普鲁恩斯计划在完成起飞作业后,继续向目标方向前进180公里以缩短攻击机回程,这就意味着机群出发之后舰队要以25节向西南前进3个小时。勃朗宁允许两位舰长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放飞舰载机。从随后的表现看,美国人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米切尔少将虽在航母上服役多年,却未有过实战经验。由于之前远征东京,服役不久的“大黄蜂”号浪费了一段宝贵的训练时间。米切尔完全按美军起飞条令操作,排在甲板最前的是20架“野猫”——10架用于为攻击机护航,8架负责舰队上空巡逻,2架待机。随后是全部34架轰炸机,其中半数挂载454公斤炸弹,另一半挂载227公斤炸弹。飞行甲板的最后空间留给了6架鱼雷机,其余9架尚在机库之中,要等甲板清空后才提升到舰尾最后出发。虽然“野猫”的作战半径和“蹂躏者”一样短,但它们还是受命最先起飞。这样等最后一架鱼雷机升空时,最早起飞的战斗机已在空中盘旋了45分钟。米切尔认为,相比鱼雷机而言,俯冲轰炸机更需要保护,因此10架“野猫”都被指令为高空飞行的俯冲轰炸机护航,速度较慢的鱼雷机则在低空跟随。他希望飞行途中各中队保持战术接触,对于日军这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务,美国人却很难做到。“大黄蜂”号在7时55分完成了起飞作业,林向编队发出了全体出击的信号。
由于之前参加过多次实战,“企业”号舰长默里就显得老练许多,他采取了2月24日空袭威克岛的起飞方案。将航程短的鱼雷机和战斗机排在后边出发,第一批升空的是用于空中巡逻的8架战斗机和37架俯冲轰炸机——其中前19架挂载227公斤炸弹,后18架挂载454公斤炸弹,因后者负重较大需要更长的飞行甲板。在机库中等待起飞的是负责护航的10架战斗机和全部14架鱼雷机。和米切尔的做法一样,默里让战斗机在高空掩护俯冲轰炸机。但飞行大队长麦克拉斯基少校告诉几个中队长,一旦鱼雷机遭遇敌军战斗机的顽强阻击,战斗机就冲下去帮助它们一把。实际上,鱼雷机比轰炸机更需要战斗机的保护,“蹂躏者”的自卫能力也没“无畏式”强。
麦克拉斯基认为,鱼雷机中队中队长尤金·林赛少校可以不参加此次战斗。舰队从珍珠港起航时,林赛的“蹂躏者”在一次降落时意外冲出甲板。身受重伤的少校至今鼻青脸肿,连飞行风镜都戴不上。但早上有人问他能否起飞时,林赛平静地告诉大家:“我接受飞行训练,为的就是能够上天。”遗憾的是,勇敢的少校最终未能活着回来。
美军的起飞作业在7时刚过时开始。与日军相比,他们的起飞过程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到7时42分,“大黄蜂”号才完成了第一波飞机的起飞,刚开始把剩余9架鱼雷机提上甲板。“企业”号多达4架轰炸机出现故障,起飞过程更加缓慢,半小时后起飞作业还没完成一半。斯普鲁恩斯变得异常急躁,现在一分一秒都关乎战役的成败,时间实在太重要了。7时40分,无线电情报参谋斯罗尼姆上尉提醒他,截获附近1架日军侦察机发出的电报——那无疑是一份接敌报告,舰队很可能已被日军发现。情急之下,斯普鲁恩斯当机决定放弃协同攻击以获得先机。勃朗宁同样对拖拖拉拉的起飞过程感到焦虑,完全赞同司令官的意见。7时45分,信号员通过闪光灯向空中的麦克拉斯基少校做出指示,“立即执行指定攻击任务”。麦克拉斯基于是放弃战斗机护航,带着俯冲轰炸机队绝尘而去。前文提到,日军第一攻击波的起飞作业仅用了15分钟。
非但起飞作业异常糟糕,攻击机群寻找敌军航母的航途同样命运多舛。斯普鲁恩斯不知道,他的空袭机群升空不久就分成了3个分队。冲在最前面的麦克拉斯基认为,日军航母为回收攻击机将继续以25节向中途岛航行。经过测算,他为33架俯冲轰炸机选择了226度的前进方向,并预计将在飞出260公里后发现目标。晚出发15分钟的林赛为14架鱼雷机选择了240度方向。“大黄蜂”号的林带领34架俯冲轰炸机、10架战斗机和15架鱼雷机戏剧性都朝265度方向飞行。显然,米切尔为仅仅找到敌军2艘航母感到了不安,所以自作主张地搜索和攻击他认为在先头航母群后的所谓第二个航母群——这纯粹属于碗里饭还没吃就瞅着锅里的行为。显而易见,朝不同方向飞行的3队美机不可能全部找到南云。即使发现敌人,他们也不得不以中队为单位独自作战。美国人的蹩脚做法要是被日本人看到了,他们一定会忍俊不禁的。
放飞了所有打击力量之后,8时06分,斯普鲁恩斯将航向恢复到240度,航速25节。在过去半小时里,他已明显注意到来自一个盯梢者的无线电通信。8时15分,“北安普顿”号报告说:“发现敌机1架,方位185度,距离30海里,机种为单引擎双浮筒式水上飞机。”那正是甘利洋司的四号机。“企业”号的战斗机引导官道少校打破了无线电静默,指挥空中的“野猫”立即捕杀这一不速之客,未果。斯普鲁恩斯意识到舰队可能已被敌人发现。但攻击机群已经上路,现在只好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并期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此时,第十六特混舰队已形成了由默里和米切尔指挥的2支临时特混大队。“北安普顿”号、“文森斯”号、“彭萨科拉”号带领5艘驱逐舰跟随“企业”号,“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亚特兰大”号和4艘驱逐舰则护卫着“大黄蜂”号。尽管资历远比刚晋升的米切尔深,但大度的金凯德用旗语告诉后者,将完全按照他的指挥配合一切行动。
斯普鲁恩斯一接到命令就投入了全部攻击力量,弗莱彻面临的问题却远非这么简单。他留下“约克城”号做预备队,有3条充分的理由。首先,他想回收之前放飞的侦察轰炸机。其次,目前只发现了敌军2艘航母,之前情报显示参战日军航母至少4艘,甚至5艘。这预示着很可能另一支敌军航母编队尚未被发现。弗莱彻在珊瑚海吃过亏,当时他只顾全力以赴攻击“祥凤”号,使自己完全暴露在“双鹤”的攻击之下。聪明人吃过一次亏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最后,此时他距南云尚有415公里,美军鱼雷机和战斗机腿都没有那么长。
弗莱彻决定继续向敌军靠近,为继斯普鲁恩斯之后发起连续攻击创造条件。他下令“约克城”号朝西南225度以25节航速行驶,同时估计自己将在8时30分放飞攻击机,届时他与敌军的距离可以缩短到300公里。如果另一支日军航母舰队恰好在这段时间内被定位,即使斯普鲁恩斯对前2艘航母释放了全部战斗力,他仍有一定火力去对付日军第二个航母打击群。如果其间没有新的发现,他就会援助斯普鲁恩斯的初次进攻。6时48分,弗莱彻告诉斯普鲁恩斯和史密斯:“将跟随第十六特混舰队向西南航行,在进入射程后立即发起攻击。敌2~3艘航母至今仍无下落。”
相比“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而言,久经战阵的“约克城”号就显得非常老到。在航空长阿诺德中校、飞行大队长奥斯卡·彼得森少校帮助下,弗莱彻采取了更加合理和简捷的作战方案。最初的情报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必须重新进行计算。在海图上标出敌军2艘航母的具体位置和可能航速后,阿诺德发现中途岛基本就在其下风方向。他和麦克拉斯基一样猜测,南云将继续迎东南风航行,缩短航程以回收攻击机群。按此推算,当“约克城”号的舰载机找到敌舰队时,他们可能距中途岛170公里。但阿诺德还估计,日军航母在开战之初不会距中途岛如此之近,它们应该至少待在220公里之外,就是北纬30度、西经179度。这个位置距离“约克城”号预定放飞点280公里,方位角230度。阿诺德告诉几个中队长,如果在预定地点未能发现日军航母,就右转向西北飞行,沿日军航线反向搜索。后来阿诺德说:“他们都认为这个方案很有道理,全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事实证明阿诺德的判断非常英明,这项命令加上推迟起飞,“约克城”号攻击机群遇到了转晴的天气条件和良好的能见度,美国人再次交上了好运。
为保证攻击机群的燃油在延长搜索时间后仍能发起协同攻击,彼得森少校拟定了早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途中会合方案。第一波全甲板出击包括莱斯利少校的17架俯冲轰炸机,全部携带454公斤炸弹,之后是梅西少校的12架“蹂躏者”。俯冲轰炸机将在空中盘旋15分钟,等鱼雷机起飞后一起出发。随后肖特上尉的17架侦察轰炸机将被拉出机库,升空后将跟在莱斯利身后出发。最后升空的是速度最快的萨奇少校的8架“野猫”,将为低空的鱼雷机护航。如果顺利,萨奇应该在45分钟后经过肖特和莱斯利下方追上梅西。整个机群在抵达目标之前有足够时间完成编队。
在斯普鲁恩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起飞作业之后,“约克城”号的攻击机群在甲板和机库中度过了令人心悸的一个半小时。因其间并无新的发现,弗莱彻在8时25分勉强决定,不把所有攻击机投入第一波攻击。肖特的17架侦察轰炸机将被留作预备队,萨奇的护航战斗机由8架减为6架。萨奇对此非常生气,他正在实验一种后来被称作“萨奇剪”的战术动作,要求飞机数量最好是4的倍数。
8时38分,“约克城”号转向东南逆风方向并加速至28节,莱斯利、梅西、萨奇机队分别在38分、50分、55分升空,飞向敌军航母可能出现的海域。机群在海上几乎沿着单一航向朝单一目标前进,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现敌人,他们就可以发动一次非常协调的攻击。9时14分,弗莱彻告诉斯普鲁恩斯,“已起飞3/4机群攻击同一批航母”。
完成飞行作业后,弗莱彻取225度预定航线以25节速度航行。除空中巡逻战斗机外,剩余12架“野猫”和17架侦察轰炸机全都摆上了甲板,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一旦发现日军剩余2~3艘航母,它们将立即起飞实施打击。
截至9时20分,弗莱彻觉得目前行动算得上顺利。日本人没有阻止美军打出第一拳。美军攻击机群由151架飞机组成,旨在将日军航母减少到容易对付的2~3艘。弗莱彻未曾料到,南云的4艘航母竟然全在一起,美国人强劲有力的第一波攻击将一举奠定胜局。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们共同做一次时空穿越,飞临1942年6月3日的中途岛上空,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无比壮阔的画面。从岛西南、正西到西北的海面上,簇拥着无数蝗虫一般的日本舰船。离小小环礁最近的,是西北方向南云第一机动部队。在他身后700公里处,是山本亲自领军的主力舰队。极目北眺,负责阿留申作战的高须、细萱、角田三支舰队在白茫茫的雾霭中时隐时现——?其中角田第二机动部队对荷兰港的攻击已轰然打响。西南方向,田中运输船队居中,两侧簇拥着近藤主力护航舰队和栗田近距离支援舰队。在岛西、北、南三个方向,有对阵双方逾30艘潜艇组成的3条水下警戒线。截至目前,除第一机动部队的出发比原计划推迟一天之外,一切仿佛尽在山本掌握之中。但是,请大家随老酒的手势望向中途岛以北360公里处,那里有一片若隐若现的小小斑点——?其中较大的3个黑点正是在此潜伏许久的美军航母“企业”号、“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美军2支特混舰队司令官弗莱彻少将、斯普鲁恩斯少将早已枕戈待旦、蓄势待发。在中、北太平洋的广袤水域,交战双方的近300艘作战舰艇势必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危机四伏的中途岛在焦灼不安中迎来了6月3日黎明。清晨3时,杰克·里德少尉和弟兄们就开始用餐,他们将与另21架“卡塔琳娜”一起执行当天的搜索任务。值班军官告诉大家,日军的进攻已迫在眉睫。
天气晴朗,蔚蓝的大海寂静无声。9时,飞行中的里德提醒同伴“保持警惕”。除监视海面随时可能出现的敌军舰队之外,他们还必须时刻提防从威克岛出发的日军巡逻机。之前已有4架飞机遭日军重创,里德不希望自己的飞机成为第五个不幸者。一旦遇上日军九六式陆攻机,硕大笨重的“卡特琳娜”就将陷入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脱的尴尬境地。此前曾有一位“卡塔琳娜”飞行员在发回接敌报告时,在电报结尾处加上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临终”遗言,“请立即转告我的家属吧”。
“卡塔琳娜”已经飞出去6个小时,海面上依旧平静如常。飞机即将抵达巡逻区尽头,别说舰队和敌机,就连飞鸟都未看见几只。领航员罗伯特·斯旺少尉已准备通知里德掉头返航了。弗朗西斯·马瑟无线电军士提议再向外飞10分钟,斯旺算出再飞20~40分钟油料还绰绰有余。可惜20分钟后他们依然一无所获,里德于是开始转弯准备返航。
就在此时,他发现前方50公里处有一群像“后院水池中的小船”一样的东西。起初里德以为那是挡风玻璃上的污点,但他很快醒悟过来,对副驾驶杰拉尔德·哈曼德少尉高喊道:“啊,上帝!海面上那不是敌舰吗?我想我们交上好运了。你看见我看见的东西了吗?”
哈曼德抓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你说得没错儿,里德,我看见了”。几分钟后,阿瑟向中途岛发出了“发现敌军主力舰队”的电报,2分钟后补报“方位62度、距离700海里”。中途岛在9时25分收到了阿瑟发回的电报。
岛上瞬间一阵亢奋,等待已久的日本人果然来了。需要更精确情报的拉姆齐和赛马德立即向里德补发了命令,“进一步报告详情”。里德的飞机距日舰尚远,需要接近观察才能确定具体数量和舰种。此时日军舰队正向东行驶,里德将飞机贴近水面,转向正北与日舰前进方向垂直,15分钟后再转向正西,飞了大约45公里。
尽管时间仅过去了十几分钟,但中途岛一众人等早已不耐烦了。赛马德决定,在大致了解敌舰数量和舰种之后立即出动b-17发起攻击——?现在只有它和“卡塔琳娜”腿有那么长。其实在此之前的9时4分,另一架“卡塔琳娜”飞行员查尔斯·伊顿少尉就报告说,“发现敌军2艘货船,方位247度,距离670海里,我遭敌军高炮射击”。这些船属于宫本定知的扫雷舰队。这支由4艘扫雷舰、8艘猎潜舰、1艘供应舰和2艘货船组成的舰队已于6月3日早晨到达指定位置。但这天上午,赛马德要钓的不是这种小鱼小虾,10时07分,他再次催促里德,“报告更加详尽的现场情报”。
半小时后,里德发出了“大型舰只6艘,成纵列行驶”的第三封电报。10时40分收到电报的赛马德和拉姆齐气愤异常,3分钟后,他们再次命令里德“报告舰种、航向和航速”。
里德清楚,如果再飞得高一些就能全面报告日军部队的情况。但那样被敌舰发现的概率更大。他确信日舰有战斗机护航,一旦行踪被敌人发现,凶悍的零式战斗机一定会干净利落地将他和他的飞机送入海底。
偏偏此时天气晴朗,连一片借助隐蔽的云都找不到。里德只得捉迷藏似的不时改变高度,尽量贴近水面飞行。他想飞往敌舰队后方,这样不仅能扩大视野,大型舰只的尾波比舰只本身更容易观察。他认为一心想着进攻的敌人很可能会集中精力观察正面,不大会去注意身后。里德再次降低高度向西飞了45公里,他的飞机已位于日军舰队身后很远,日舰处于他和中途岛之间。此时万一遇到麻烦,岛上是无法提供任何援助的。
里德再次变西行为南进,直到发现敌舰身后掀起的长长白色航迹为止。他仔细数了数敌舰数量,随后发回了更加详细的报告:“敌舰11艘,航向90度,速度19节,小型航母1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数艘。”中途岛于11时25分收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报。
几个年轻人一直在专心观察敌情,根本未留意自己的位置。里德突然意识到,他们已远在中途岛以西1400公里处,“距日本比那些日舰还近”。原定返航时间已过去2个多小时,所余燃料刚刚还够飞回基地。11时30分,接到返航命令的里德再次迂回绕过敌舰,在连续飞行14小时后平安降落岛上,油箱几乎见底。
里德发现的并非南云第一机动部队,而是田中赖三的中途岛登陆部队,那些水上飞机母舰无疑正是藤田类太郎的库雷岛攻略部队。里德的报告并不准确,敌舰数量远超过11艘。但尽职尽责的里德机组能越出范围实施搜索并发现了来犯舰队,使守岛部队和2支特混舰队能够有所准备,避免出现珍珠港那样的悲剧,这对美国人来说已是不错了。
接到发现敌舰的消息时,岛上的空中堡垒正在加油。目前敌舰距离尚远,即使是b-17,也必须在飞机弹药舱内配备额外油箱并减少一半载弹量,才能够到敌人。拉姆齐不愿浪费一点时间,12时25分,9架空中堡垒各携带4颗272公斤炸弹,在斯威尼中校率领下前往攻击日军的“主力舰队”。
最近,那个参加过空袭东京行动的大导演、海军预备役中校——?比海军预备役中尉老酒高好几级——?约翰·福特已带着一个战地摄影组来到了中途岛上,他此行的目的是拍摄一个“中途岛历史图片集”。福特不大相信日本人果真会进攻中途岛,但b-17起飞攻敌的轰鸣声让他明白,战斗果然已迫在眉睫。赛马德特意为大导演选择了电站楼顶,福特也认为“那里绝对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16时23分,斯威尼机群出现在田中视野之中。借着暮色,空中堡垒从2500~3000米高度实施了水平轰炸。田中旗舰“神通”号及护航驱逐舰的高炮立即打响。刹时间,日舰大炮轰鸣,美军炸弹呼啸而下,原本平静的海面上水柱林立。几分钟后喧闹停止,双方竟然相安无事,无一伤亡。从如此高空攻击海上缓慢行进的目标,对陆军航空队的投弹手来说并非易事。几个月前,那些年轻飞行员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中有出租车司机,有商店店员,有的是田间的耕耘者。以前双方每一次交锋似乎都会为日军增添新的荣誉,但这一次显然没有。日舰防空炮火虽然猛烈,但炮弹都打到了敌机身后。美军丢下的炸弹也不算少,但有些根本没有爆炸。第三分队长塞西尔·福克纳上尉投下的4弹只有1弹炸响。因电动投弹装置故障,爱德华·斯蒂德曼中尉仅投下了1颗炸弹。b-17攻击水面舰艇的水平比珊瑚海没有丝毫改观。
尽管如此,炸弹激起的水柱还是让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兴奋得手舞足蹈。回岛之后,斯威尼声称取得了显赫战果:5弹命中2艘战列舰或航空母舰、2艘大型运输船,1弹可能命中,4弹差点命中,敌1艘战列舰和1艘运输船燃起了大火,1艘运输船吃水线附近中弹。战绩果真不同凡响。
听到如此大好消息,潜艇部队司令官英格利希少将激动万分,立即电令在附近游弋的“乌贼”号快速赶往交战海域,干掉敌人那艘“已受伤的战列舰”。匆匆赶去的“乌贼”号在预定海域并未发现任何敌舰的残骸。事实上,田中船队块头最大的是轻巡洋舰“神通”号,他们在美军的轰炸中毫发无损。不过他们的表现至少比珊瑚海的兄弟们好多了,至少将炸弹扔到了日军头顶上——关键附近水域也没友军的船。
“大和”号很快收到了田中发来的告急电报:“登陆船队被敌发现并遭空袭。”田中船队在南云机动部队对中途岛发起空袭之前就暴露行踪,完全出乎日军的预料。当初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山本就对低速的田中船队是否先于南云出发踌躇再三。他本预计中途岛的空中搜索不会超过1100公里,田中应在3日下午进入美军巡逻范围,这时岛上清早出发的侦察机恰好掉头返航,田中就能获得当晚十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而翌日清晨南云就将对中途岛发起进攻,如此运输船队的安全是完全可以保证的。现在田中被提前发现,似乎预示着战役前景不容乐观,中途岛和夏威夷均已有所警觉。宇垣怒斥登陆船队“过早暴露行踪”,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对此应予以注意。下午,田中报告说,9架敌机攻击了我登陆船队,但我未受损失,显然他们对我方的意图已有所察觉。”虽然出现了如此意外,山本并未对作战部署做出任何调整,但其计划的第一块基石——战略上的出其不意已完全丧失。
珍珠港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中途岛发来的“发现敌主力舰队”的紧急电报。当通信参谋莫里斯·柯茨中校将电报匆匆呈交司令官时,尼米兹上将如释重负,他略显兴奋地告诉莱顿:“看来一切都明朗了!”漫长等待终于有了结果。结合之前荷兰港遭袭的消息,尼米兹清楚罗彻福特的情报是准确无误的,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完全正确,一切正如预料顺利进行。
根据罗彻福特此前的情报,尼米兹清楚威胁最大的日军航母尚未露头。如果弗莱彻根据侦察机发回的情报错误认为这就是日军“主力舰队”并贸然向敌靠近——他目前的位置尚不足以立即发起攻击,将会打乱美军的全部节奏。10时07分,谨慎的尼米兹向弗莱彻发出了提醒电报,“那不是──重复一遍──那不是敌军的航母舰队,很可能只是登陆部队。航母舰队将于明日清晨从西北向中途岛发起攻击”。他要求弗莱彻暂按兵不动,继续组织搜索行动。在电报结尾处他说:“明天,可能是你们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重要一天。”当天太平洋舰队作战纪要的结束语应和了司令官的预言:“在未来两三天内,战斗发展将影响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14时45分,尼米兹总结了当天的全部事态,“据信敌航母舰队尚未出现”,截至目前,“局面尚不足以确定或推翻我此前的判断,也不足以证明初期的事态将发生变化”。当天晚上,尼米兹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日军的航母不久就将出现,“明天也许就是我们收拾他们的日子”。
接到尼米兹的提醒电报时,美军2支特混舰队距离田中船队尚有1600公里,当天不可能有交战发生,但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弗莱彻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中途岛的判断,他的观点与尼米兹不谋而合。他已经得到中途岛陆基航空队攻击日登陆船队的消息,但最重要的敌军航母至今毫无消息。用弗莱彻的话就是,大家都“咬着指甲”猜测敌军航母为何还未出现,只盼第二天早上的搜索能够尽快找到他们,“我们等不起,必须先发制人,迅速而有力地发起攻击”。
弗莱彻下令舰队先北上后掉头,继续滞留在中途岛以北。为确保敌军没有悄悄靠近,他下令“约克城”号放飞了10架侦察轰炸机,对西南和东北扇面实施370公里搜索。4日凌晨,弗莱彻指挥舰队以13.5节速度向西南航行,准备在黎明时分到达中途岛以北370公里的位置。一旦岛上巡逻机定位了日军航母舰队,他和斯普鲁恩斯就会立即起飞舰载机发出致命一击。弗莱彻同样深信,6月4日将是“美国海军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日子”。
大战在即,弗莱彻不愿过多削弱自己的攻击力量,他想依靠中途岛的“卡塔琳娜”寻找据信从西北方向不断接近的日军舰队。为防止敌军迂回至背后,4日4时,弗莱彻放飞了“约克城”号的10架侦察轰炸机,在舰队北侧180公里半圆执行搜索。4时20分,“约克城”号依次放飞6架执行空中巡逻的“野猫”和执行低空反鱼雷机巡逻的10架“无畏式”,然后将8架战斗机、17架轰炸机和12架鱼雷机排上甲板。由于担心日军航母并非全在一起,他在机库中保留了一半攻击力量。在珊瑚海,因贸然出击“祥凤”号给日军“双鹤”造成了绝佳的攻击机会,弗莱彻希望今天不要再犯类似上次的错误。
在弗莱彻南面18公里处,斯普鲁恩斯的2艘航母上摆满了他所有的打击力量——舰载机120架:俯冲轰炸机71架、鱼雷机29架、战斗机20架。3艘航母总计另有51架“野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由“企业”号战斗机引导官道少校统一指挥。“约克城”号完成起飞作业之后,弗莱彻率舰队以15节航速转向东行。
中途岛上,赛马德、拉姆齐对斯威尼的战果汇报半信半疑。如果真如他们所言,陆军兄弟的攻击实在太给力了。不管对敌人造成了多大伤害,那支舰队的残余力量肯定依然在向中途岛靠近。一旦那些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日本人接近并登上中途岛,可真够岛上陆战队员喝好几壶的。当务之急,是趁他们仍在海上航行之时将之彻底歼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两人商定,继续派出攻击力量对日“主力舰队”发起夜袭。这次奉命出击的竟是悬挂鱼雷的4架“卡塔琳娜”。这种做法近乎荒唐,这种飞机不但速度极慢且无鱼雷挂架,机组人员几乎未接受过投雷训练,况且飞行员白天已执行过侦察任务,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时不我待,能给敌人造成打击的任何做法都必须做出有益尝试。拉姆齐勉强凑齐了4个看似不甚疲劳的机组。除1个机组,其余都是当天下午刚从珍珠港飞来的。20时,拉姆齐为飞行员选择了攻击次序──航空母舰、战列舰,然后是运输船。21时15分,威廉·理查德中尉率队升入夜空,朝日军舰队所在位置隆隆飞去。
天气恶劣。刚飞出不远,阿伦·罗森伯格少尉就与同伴失去了联系,只好孤身飞往目标。看看油耗过半仍未发现敌人,少尉只好掉头返航,着陆前将鱼雷投入了大海。
4日1时20分,其余3架“卡塔琳娜”发现海上有10~12艘大型船只以两路纵队“像鹅一样大摇大摆向前航行”。理查德下令1时30分发起攻击,随后对准一艘看似最大最粗的货船向下滑翔,投下鱼雷后迅速拉起。身后的同伴“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并看到舰上浓烟升起”。普罗布斯特少尉选择纵队中倒数第二艘船作为目标,在15米高度投雷,他认为鱼雷准确命中了1艘运输船。道格拉斯·戴维斯中尉的运气就差多了。为寻找最佳位置,他2次飞越目标上空都没能投雷,飞机反被日军击伤,最后只好悻悻飞走。
虽然理查德投下的鱼雷爆炸了──这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但显然并未命中。普罗布斯特的鱼雷准确命中了油轮“曙丸”号,造成船上水兵11人死亡、13人受伤。从未进行过投雷训练的普罗布斯特第一次出手就能命中,小伙子的运气好得简直可以去买彩票了。当他们摇摇晃晃返回基地时,南云对中途岛的第一轮空袭已轰然打响。轻微受伤的“曙丸”号只是暂时降低了航速,很快回到编队中继续航行,田中当晚的紧张和焦虑到此为止。
中途岛3日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海军陆战队员高度警惕,希望自己不会遭遇威克岛同伴那样的命运。他们索性待在阵地里,抱着武器尽量抽空打会儿盹。所有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准备随时登机前往阻击或对敌舰发起攻击。
在中途岛东北370公里的海面上,2支美军特混舰队的水兵同样无心睡眠。地勤人员通宵苦干检查飞机,厨师则忙碌着制作出数以千计的三明治,作为第二天的战斗快餐。此时倒是作为战斗主角儿的飞行员略显悠闲。21时,热闹的掷骰子游戏宣告结束。很多人相信“赌场得意、战场失意”的说法,在这天赌输了的人个个心中窃喜。迪克·克罗韦尔上尉一脸严肃地告诉大家:“美国的命运现在就掌握在这240名飞行员手里。”
听到田中船队遭遇夜袭的消息,山本意识到入侵中途岛的行动已经暴露,但所幸第一机动部队和主力舰队至今尚未暴露行踪,达成突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思忖再三,山本决定继续按原计划行事。此时,夜幕下的南云舰队正以24节向中途岛快速逼近。
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一天——1942年6月4日——在紧张不安的气氛中悄然来临。美日2支航母舰队恰似位于一个v字的顶端,每边长320公里,交叉点就是中途岛。弗莱彻已知晓了敌人的大致来袭方向,但南云对侧翼的潜在威胁依然一无所知。黎明前最后一次通报会上,南云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我们附近存在敌军航母舰队。”
2时30分,日军飞行员仍在酣睡之中,随着飞行长增田升吾一声令下,几艘航母上的地勤人员和机械师纷纷翻身起床,迅速换装用餐到机库集合。因淡水严格控制使用,很多人出航以来从未洗浴和换过衣服,但今天都换上了干净服装。武士道精神要求战士战斗时着装整洁,一旦丧命也能干净走人。南云4艘航母上有逾1600名操作工和机械师,他们就像飞行员一样是自己行业内的顶尖高手,相互之间配合默契。相比美国而言,日本工业化差距较大,这方面人才并非俯拾皆是,这些人都是经过多年磨砺协作才具有今天的超专业水准的。今天凌晨,他们在心中祈祷,一旦与美军舰队遭遇,不要再出现类似印度洋那样的重新装备,引发混乱。
2时45分,“赤城”号的扩音器响起来了,飞行员纷纷翻身下床。甲板上早已人声鼎沸。他们立即赶往餐厅用餐,桌上摆的是为奔赴沙场的战士精心准备的传统早餐:米饭、大酱汤、干板栗和清酒。
舰上到处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似乎已打了胜仗似的。喇叭声、飞机发动机轰鸣声吵醒了病员舱里的源田。尽管依然高烧不退,源田还是毅然换上军服匆匆登上了舰桥。对他的出现,南云颇感意外,同时也感到有这年轻人在身边,腰杆顿时硬朗了不少。他像大哥一样亲昵地将一只手搭在源田肩上:“现在感觉怎么样?”
“长官,我离开岗位这么长时间,真对不起。烧还没全退,但已好很多了。”源田明显在说谎,他微微泛红的脸以及布满血丝的眼睛显示病情仍然很重。但他的出现对所有在场者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周围的每一双眼睛都热切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这种发自内心的信任让源田顿觉血脉偾张,勇气倍增。
源田刚出现一会儿,病员舱里又跑出来一个病号,渊田和源田一样躺不住了。今天攻击本应由他领衔,可那该死的手术让他只能静静躺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看着伙伴们去建功立业。头一天才能勉强下床的渊田极度虚弱,他发现舱门已被关死。大战在即,所有舱门和舷窗都关得严严实实。好在那扇门上还有入孔,在紧急状态下可以转动曲柄将之打开。
渊田艰难地转动曲柄,足足用了一分多钟才将入孔打开,其间因用力过猛险些几次晕倒。不过他最终还是将入孔打开到可以挤出去的程度。接着他还要把它关好,以确保舰艇的水密性能。在总共开关了10道这样的舱盖之后,渊田终于回到了住舱——有时甚至是爬行通过。在气喘吁吁了好一阵之后,渊田换上军服艰难地走向飞行指挥所,他看到飞行长增田正在指挥起飞准备。看到体壮如牛的渊田病得像喝晕了一样站都站不稳,沉着冷静的源田脸烧得像猴子的某个部位,草鹿无端感到了一阵发自骨子里的寒冷。
渊田问身边的布留川泉今天的空中搜索是如何安排的。当得知侦察机与第一攻击波同时起飞时,渊田稍稍感到了不安。在印度洋时,舰队曾有过类似经历:当攻击机群从航母起飞后,随后的单相搜索发现了敌军的水面舰艇。渊田问:万一进攻时侦察机发现了敌军舰队,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旁边的村田接过了话头:“不要紧,队长。第一攻击波起飞后,第二攻击波很快就将准备到位,可以消灭发现的任何敌军部队。第二攻击波由江草少佐的俯冲轰炸机队、板谷少佐的制空战斗机队和我的鱼雷机队组成。”
听到这话,渊田顿觉轻松了许多。他清楚,由村田、江草和板谷3个精英少佐领衔的攻击机队是日本乃至当时全球海军航空兵最精锐的空中组合,足以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果自己能担任总指挥,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布留川走到图板之前,将侦察的具体安排一五一十向渊田做了介绍。日军的搜索就像一把檀香扇,扇面由7个小扇形组成,现在串绳已断,7个小扇形相互分家。它的扇骨以机动部队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7个独立搜索区。其中6架侦察机将向外搜索560公里,左拐飞行110公里后返回母舰。
“赤城”号负责第一扇区,其1架鱼雷机将沿180度向南飞行。“加贺”号1架鱼雷机在第二扇区沿158度飞行。“利根”号负责第三、第四扇区,它的2架零式水上侦察机分别沿123、100度线搜索。“筑摩”号的2架同型侦察机沿77、54度线飞行,负责第五、第六扇区。“榛名”号1架九五式水上侦察机负责第七扇面。这架飞机机体较小,只能飞出280公里后做75公里折飞,它将在31度线上飞行,在它飞越的海域发现美军水面舰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这种20世纪30年代的老式飞机更多用于火炮射击定位——校正战列舰或重巡洋舰的炮弹落点,并非真正意义的侦察机。
事实上,7架侦察机在飞出280公里后就散得很开,无法充分照顾到负责的区域。也就是说,搜索区域留有少许未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当美军舰队并非与搜索方向相同或相反,而是穿过或斜切入搜索扇面时。
上述搜索方案的制订者,曾有南云、草鹿、源田三种版本。身为司令官的南云制订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他的主要精力在于把握全局和部署攻击。源田已好几天未参与舰队的具体事务,他是刚从病员舱里跑出来的,制订方案的可能性明显不存在。首席参谋大石保明显是个摆设,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方案的制订与他有关。如此就只剩一个人,就是以侦察专家自居的草鹿。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加入海军航空兵时,草鹿就选择了“论以飞机侦察敌情”的研究课题,他是日本海军“多种方式侦察敌情的创始人”。
草鹿这种单相搜索的弊端不言而喻,将导致第一次漏查的敌情之后无法再次发现。战后,渊田对这种搜索方式大放厥词,认为草鹿的安排是导致机动部队兵败中途岛的主要原因。源田对草鹿个人的指责显然不能成立。日本海军军事准则对单相搜索有明文规定,后来修订为“双相搜索”已经是1943年5月以后的事了。当然也是吸取了中途岛、东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以及之前的珊瑚海海战经验教训后才做出修订的。规定单相搜索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海军长期形成的重攻击轻侦察的痼疾。
顾名思义,双相搜索是指同一扇区在相隔一定时间内安排2架飞机搜索。如果实施双相搜索,第一架侦察机必须在凌晨2时派出,拂晓时到达折飞点返航。就是说当它向外飞行时,黑暗中飞过的区域是未经搜索的。为了在天亮之后尽早发现敌人,第一相搜索出动时间必须能让它在天亮时到达搜索半径的终点。第一架飞机启航约1小时后第二架飞机起飞,它们是在晨曦中对同一扇面进行重复搜索。
执行第一相搜索的飞行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夜航经验。南云显然有足够数量受过夜间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来执行这一任务,但这就需要派出多一倍的飞机,变相削弱了航母的攻击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及初期,日本海军战略家往往醉心于进攻,侦察对他们来说属于防御范畴,不愿在该方面花费太多精力。他们充其量只愿将不到1/10的兵力用于侦察活动,而将其余力量留做进攻,这在军事准则里是明文规定的。在“海兵”和“海大”的课程中,侦察只作为旁听课附带传授,之后并无专门训练。日本航母并未配备一定规模的侦察分队——美军航母配有一个专业侦察轰炸机中队,兼顾搜索和攻击两大任务——侦察任务往往由护航舰只的水上飞机或航母攻击机临时客串。当初袭击珍珠港时,南云部队6艘航母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全部用于进攻,侦察任务是由巡洋舰的水上飞机承担的。目前仅派出“赤城”号和“加贺”号的2架鱼雷机,南云和草鹿还觉得心疼呢。换句话说,在日军军事准则面前,没人能制订出比草鹿更高明的方案。
如果即将开始的战斗依然由水面舰艇以舰炮或鱼雷攻击的方式来进行,日军如此做法无可厚非。但现在是飞机在唱主角儿,通过侦察发现敌人抢得先机就显得至关重要,珊瑚海海战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但认为自己取得全胜的日本人并未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在实战中得来的教训。在印度洋作战中,因派出的搜索机经常迷航,航母不得不打破无线电静默为其导航,这就等于主动向敌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南云、草鹿因此对侦察产生了偏见,认为如非绝对必要,派出的侦察机越少越好,免得生出意外事端。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南云、草鹿完全可以把侦察机的起飞时间提前半小时。但这样就意味着机动部队离中途岛更远,搜索扇面可能达不到该岛。其实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日军自作主张地“规定”美国人不能在中途岛附近部署航母舰队,他们必须要等到中途岛失守后才姗姗来迟。怪也只能怪尼米兹这货太不听话,没打招呼就提前把航母放出来了。他们完全忽略了不久前的一个事实——在珊瑚海,弗莱彻的航母同样是提前跑出来的。
空中侦察的安排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源田同样认为,“中途岛战败的首要原因”就是“搜索计划制订得不够周密”。他说:“这项计划和当初印度洋作战及袭击珍珠港时采用的计划毫无二致。但现在回过头看,应当承认它是存在缺陷的。就是在搜索区中留有空白,尤其是当敌人横插或斜穿计划中的搜索面时更是如此。计划本来应该制订得更周密完善、准确细致一些。”虽然“两田”后来同时对侦察方案提出质疑,但很可能当时他们根本就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上述说法有为个人开脱的嫌疑,纯粹属于“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的行径。这擅放马后炮的人到哪儿都不少。
不管隐患是否存在,开战以来所向披靡的南云对眼前局势的判断依然乐观。在他看来,两个月前印度洋的美好时光将“昨日重现”,南云分析:
一、敌虽无斗志,但如我攻略行动进展顺利,它可能会展开反击。
二、敌空中侦察以西、西南两个方向为主,对西北和北方没有严密警戒。
三、敌空中巡逻距离不会超过920公里。
四、敌尚未发现我军的战略意图。
五、据信附近海域无敌军航母舰队存在。
六、在空袭中途岛、摧毁敌陆基飞机,为我登陆作战扫清障碍后,我们仍具备消灭任何企图反扑的敌舰队的能力。
七、我护航战斗机以及对空火力可以压制敌陆基飞机的反击。
比较随后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南云的判断极其可笑。除第一、第七条之外,其余均与事实相反。其中第三条简直不可理喻。之前双方侦察机已在中途岛以西1300公里处发生过两次遭遇战,难道病员舱里的渊田都能了解的信息,舰队司令官南云反而不知道吗?凭上述分析,南云要是最后能把仗打赢,那才真是奇了怪了。
清晨4时,“赤城”号广播里传出了“飞行员集合”的号令。飞行员纷纷挤进情况介绍室,听取最后的作战任务讲解。
就在日军厉兵秣马准备发起第一波攻击之时,中途岛的美国人当然也不会闲着。拉姆齐和赛马德担心日军将在4日黎明发起攻击,他们必须比对手更早开始作业。从3时50分开始,岛上陆续起飞了三波飞机。最先升空的是约翰·凯里上尉的6架“野猫”战斗机。由于敌人已近在咫尺,拉姆齐为当天的侦察活动派出了战斗机护航。4时15分,22架“卡塔琳娜”依次升空,对岛西、岛北海域进行辐射状搜索。加上弗莱彻派出的10架侦察轰炸机,当天清晨美军用于搜索的飞机达到32架,远远超过日本人的7架。拉姆齐要求侦察机只飞出790公里而不是以往的1300公里。按照珍珠港之前提供的情报,拉姆齐和赛马德认为,目前日军航母舰队与中途岛之间不会超过这个距离。
紧接着起飞的是15架空中堡垒。其中1架出发不久出现故障,斯威尼令其直接返回珍珠港。机群将继续前往攻击头天被定位的田中船队。队长斯威尼得到指示,如果敌军航母被提前定位,机群要立即改变方向率先前往摧毁日军的飞行甲板,回头再收拾运输船队不迟。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距日出还有40分钟。“赤城”号扩音器里再次发出了号令:“飞行员登机!”飞行员纷纷奔向自己的飞机。飞行长增田大声下达了攻击命令:“全体注意,各就各位!开车!”舰长青木将航母转为逆风方向,并很快加速到20节。
突然间所有泛光灯全部打开,将甲板照得如同白昼。传令兵高声报告说:“长官,各机准备完毕!”青木下令:“开始起飞!”增田举起绿色信号灯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圆,4时26分,官二代白根斐夫——他是原内阁书记官长、贵族院议员白根竹介之子——用力踩下了油门,他的第一架零战仅滑行几米,机尾就离开了甲板,经过80米掠行后咆哮着冲入夜空。安全区内,所有人狂热地挥舞手臂和帽子为飞行员壮行,欢呼声在晨风中久久回荡。随后起飞的是8架零战,每人仅花费10~15秒。之后是18架俯冲轰炸机。此时海上东南风对日军非常有利,南云在实施起降作业时也能不断缩短与中途岛的距离。
“赤城”号左舷4000米外的“飞龙”号上同样灯光闪耀,说明舰载机也在起飞。短短15分钟,第一攻击波的108架飞机全部升空。机群迅速在舰队上空完成编队,然后朝东南方向的中途岛疾驰而去。美国人如果能看到这一情景,肯定会“羡慕嫉妒恨”的。在如此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机种配置合理、攻击性协调的机群的能力,他们显然是远远不具备的。
因渊田患病缺阵,拂晓突袭的指挥权落在了“飞龙”号飞行队长友永丈市头上。友永是在舰队即将出发时才到舰上来的,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对美军的空袭。之前友永主要在中国作战,以“勇敢善战的领队”闻名——欠我军民的血债肯定不会少。寡言少语的友永为人冷漠,喝酒海量。在他身后,是观察员桥本敏男和电报员村井定。
第一攻击机群中,挂载航空炸弹的36架鱼雷机全部由“飞龙”号和“苍龙”号派出,由友永亲自指挥。由“加贺”号俯冲轰炸机分队长小川正一率领的36架轰炸机则来自“赤城”号和“加贺”号。36架战斗机由4艘航母各派9架,指挥官是“苍龙”号战斗机分队长菅波政治。俯冲轰炸机各挂载1颗250公斤炸弹,鱼雷机则携带1颗800公斤炸弹。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第一攻击波的总指挥及分队长全是大尉,那几个声名显赫的精英少佐一个都没出现。
“飞龙”号鱼雷机队将负责轰炸沙岛设施,“苍龙”号则攻击东岛和机场。水平轰炸一旦结束,俯冲轰炸机队将迅速跟进。“赤城”号继续轰炸东岛,“加贺”号则负责扫清沙岛的剩余目标。36架零战首先确保攻击机安全抵达目标上空,驱散或歼灭任何试图拦截的敌战斗机,在取得制空权后对地面目标或人员实施扫射。
表面看来,由108架飞机组成的机群似乎具有无比强大的攻击力。事实上,72架攻击机注定将无法完成瘫痪中途岛陆、空防御力量的艰巨任务。岛上的陆基飞机比日军第一攻击波飞机的数量还多,36架零战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将之全部摧毁。美机还能得到岛上高射炮火的全力支援。日军水平轰炸是6机同时投弹,这样只有1~2颗炸弹能造成重大破坏,这种轰炸只能用来对付飞机跑道或军事设施等大型目标。36架俯冲轰炸机可以攻击岛上的防御核心,包括防空系统、指挥和控制设施等,36颗中型炸弹不可能将所有目标悉数摧毁。几乎可以肯定,南云需派出第二波攻击机才能彻底摧毁岛上美军的防御力量。此时如果在珊瑚海意外折戟的“双鹤”在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第一波攻击就能派出超过160架飞机,很可能一轮攻击就能完成瘫痪岛上防御力量的任务。
此时南云机动部队上空有11架零战——“赤城”号、“飞龙”号、“苍龙”号各3架、“加贺”2架——在执行舰队空中的巡逻任务。保护多达21艘军舰,这点力量无疑是远远不够的。增田下令“赤城”号提升9架战斗机,他看到其他航母在纷纷效仿。预热后的战斗机可以随时升空。只有“飞龙”号出现了意外,它的战斗机刚刚定位就被推开,参加第一波攻击的赤松作的鱼雷机出现引擎故障,提前返回。所幸飞机顺利收容,并未发生意外事故。
4时30分,“赤城”号、“加贺”号和“榛名”号的3架侦察机随第一攻击波顺利起飞,奔向各自的搜索区域。交战双方似乎对过表一样,在时间安排上不谋而合。在东面400公里的海面上,弗莱彻从“约克城”号上放飞了10架侦察轰炸机,对北面180公里扇面实施搜索。
但第八战队的飞行作业出现了意外。它们的水上飞机本应同时起飞,结果全部未能做到。“筑摩”号于4时35分派出五号机,3分钟后六号机起飞。4时42分,“利根”号三号机升空。3架飞机起飞时间比计划分别推迟了5分钟、8分钟和12分钟。“利根”号甘利洋司的四号机一直未见动静,等它出发已是5时整了,比计划晚了半小时。迟发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说是巡洋舰未接到旗舰命令,还有人说是弹射器出了故障。“筑摩”号舰长古村启藏“对推迟起飞的原因没有一点记忆”。根据草鹿、源田及他的助手吉冈忠一回忆,“赤城”号未给第八战队旗舰“利根”号发过任何信号,以致最后导致了延误。
根据源田和增田的回忆,在巡洋舰和旗舰后来的通信中并无侦察机延迟起飞的任何记录。也许南云和阿部认为,30分钟在4个小时侦察任务的背景下无关紧要。对此表示出极度愤怒的是“飞龙”号上的山口和加来,这两人最后都没活着回去。
归根结底,日军主观认为美军航母根本不可能在附近出现。48小时内,从珍珠港出发的美军舰队绝对无法赶到战场。在这段时间里,南云有足够的时间收拾岛上美军,转过头来从容迎战匆忙赶来的美军舰队。再说,为预防美军航母突然出现,南云已为他们提前预备了一支更加恐怖的打击力量。
第一攻击波刚刚出发,几艘航母的机库中就再次忙碌起来。第一航空战队的43架鱼雷机——“赤城”号18架、“加贺”号27架——开始挂载航空鱼雷,“飞龙”号18架、“苍龙”号16架俯冲轰炸机随时可以提升至甲板加挂炸弹。加上护航零战36架,这就是南云为可能出现的美军舰队精心准备的“a级攻击部队”。
俯冲轰炸机队指挥官是“苍龙”号飞行队长江草隆繁,他被源田称作“神一般”的战斗指挥员,享有“舰爆之神”的美誉。在印度洋,江草5分钟内击沉2艘重巡洋舰,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最快速度,并借此战名扬天下。鱼雷机队领队是“赤城”号分队长村田重治,珍珠港美军战列舰非沉及伤大部都拜村田所赐。战斗机领队是“赤城”号板谷茂,同样是参加过开战以来所有战斗的一只“老鸟”。
这3人堪称执行攻舰任务的最佳人选。相比刚刚出发那3个大尉,这3人无疑更加凶狠,更加老道。在整个日本乃至全球海军航空兵中,再没有比他们更老练、更凶残的战斗组合了。正是出于对可能出现的美军航母的恐惧,南云才谨慎地将第一流部队留作预备队,而让友永等人执行相对容易的攻岛任务。一旦攻击范围内美军航母现身,这支精锐力量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干脆利落地将它们变成海底一堆堆废铜烂铁。
一切看似都已就绪,渊田对眼下局势仍有些担心,他认为空中护航战斗机数量不足。舰队早已进入中途岛美军陆基飞机的攻击范围,一旦舰队行踪被美军发现,将会很快遭到美军的反击。机动部队为此也在不断增加空中战斗机的数量,“飞龙”号和“赤城”号分别在5时25分和43分各升空了3架零战。
在南云后方700公里,山本主力舰队的一众“精英”参谋也早早起床。大战在即,谁都不愿错过见证战斗每一细节的难得机会,大家都在急切等待着南云从前方发来的胜利喜讯。
中途岛上,美军第六守备营的高炮已全部进入临战状态,码头上停泊的8艘鱼雷艇整装待发。作战方案早已制订,一旦侦察机或雷达发现敌机接近,机场所有能飞的飞机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升空。战斗机将前往拦截敌机,攻击机将在东岛90度方位36公里处集结,迅速出击摧毁敌航母的飞行甲板。
对“卡塔琳娜”飞行员霍华德·艾迪中尉和副驾驶英里斯·史密斯少尉来说,6月4日的清晨注定将终生难忘。当发现海上那一大群船只时,艾迪顿觉胆战心寒,好像“看到世界上最壮观的一场大戏开演时幕布徐徐拉开一样”。5时30分,中途岛收到了艾迪发来的电报:“发现敌2艘航母和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离180海里,航速25节。”这是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电报,没有之一。虽然电报说仅发现了敌军2艘航母,但这足以使美军警觉起来。这正是当天目击报告的实际情况。由于破碎云层的遮拦以及南云机动部队采取的松散队形,几乎不会有美军飞机能同时看到2艘以上的日军航母。
中途岛瞬间紧张起来。5时45分,所有飞行员及机组乘员已各就各位并完成暖机,第六守备营的高射炮群受命“向所有判明为非我方的飞机开火”。
5时55分,珍珠港收到了中途岛发来的紧急电报:“据侦察机报告,发现敌2艘航空母舰及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离180海里,航速25节。”
尼米兹上将坚信,来袭日军航母至少4艘,甚至5艘。他仔细察看了电报的时间,走进作战室里将日舰队的位置准确标注在海图上,同时对身边的莱顿说:“你的预测只差了5海里、5度和5分钟。”——莱顿的判断何其准确,这点差距我们走路要走半天,但在茫茫太平洋上简直就是同一个点!
艾迪发现的正是尼米兹期盼已久的目标——南云第一机动部队。这份重要情报表明,南云的舰载机一定是在330公里之外的航母上起飞。日舰航向135度正对着中途岛,说明南云尚不知晓美军航母就在侧翼,否则他一定会将派出飞机的航向朝向它们的。尼米兹相信,接到电报的弗莱彻已开始行动。为以防万一,他还是将这一至关重要的电报立即转发弗莱彻。
中途岛海战美军能够取得完胜,侦察机中队的一众水上飞机功不可没。5时45分,威廉·蔡斯少尉的“卡塔琳娜”正在邻近艾迪的扇面飞行,观察员科贝尔少尉突然发现,远方有两个机群约数十架飞机正在向中途岛快速逼近。激动万分的两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此时时间远比保密更加重要,于是用明语直接向中途岛发出了电报:“很多飞机正在飞向中途岛,方位320度,距离150海里。”此时他们已经被“利根”号发现,两人这天的运气无疑极好,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日军把目标弄丢了。一旦被日军零战发现,美国人可以说无生还可能。
就在科贝尔发出报告后仅1分钟,沙岛的雷达已发现“敌机数架,距离93海里,310度,高度11000英尺”。实际上,来袭敌机岂止“数架”,几分钟后报告就变成“许多架”了。空袭警报立即拉响,中队长弗洛伊德·帕克斯少校的战斗机第一分队旋即升空,紧随其后的是罗伯特·柯廷上尉的第四分队。之前刚刚降落的凯里立即再次起飞。柯克·阿米斯特德上尉第三分队的6架“水牛”也急速升空盘旋待命。
东岛的三条跑道上,只见一架接一架飞机快速滑行,凡能飞起来的全都趁日军来袭之前升上空。未出动侦察的“卡塔琳娜”纷纷飞出礁湖,前往岛东一个安全区暂避。一切表明珍珠港的悲剧将不再重演——死也要死在与敌人的格斗中。
轰炸机和鱼雷机受命前往攻击日军航母舰队。它们包括:海军6架“复仇者”鱼雷机,陆军4架b-26“掠夺者式”轰炸机——每机悬挂一条鱼雷;海军陆战队1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4架老旧的“报复者式”侦察轰炸机。斯威尼的b-17受命立即转向,快速飞往日军航母所在海域。
战斗机起飞之后,兰登·费伯林上尉迅速集合队员快速奔向6架“复仇者”。发动机隆隆启动之后,跳上机翼的一名传令兵大声朝费伯林喊道:“攻击目标,敌航空母舰,方位320度,距离180海里,航向135度,航速25节!”
费伯林分队起飞扬起的尘土尚未消散,詹姆斯·科林斯上尉的4架b-26紧接着就升空了。这是陆军战机第一次用鱼雷攻击水上目标。科林斯分队铆足了劲儿想取得一些战绩,让那些一向看不起自己的海军兄弟看看,俺陆军飞行员也绝不是吃素的。
6时10分,轮到洛夫顿·亨德森少校的“无畏式”起飞了。由于“许多飞机争相起飞”,结果欲速则不达,花了10分钟才升空完毕。16架俯冲轰炸机在岛东37公里处“a”点集合。此时托马斯·穆尔少尉的无线电中传来了“中途岛正遭遇空袭”的声音。少尉回头看到岛上已滚滚浓烟。接着耳机里传来了异常清晰的命令:“迅速前往攻击敌航空母舰,方位320度,距离180海里,航向135度,航速25节!”
数以百计飞机升空的喧嚣声消失之后,中途岛陷入了大战前的短暂沉寂,只闻波涛拍打海岸的巨大声响。陆战队员全部进入了沙袋掩体,头戴钢盔的炮手转动高射炮口指向西北。此时在整个地球上,这个叫中途岛的小小环礁肯定是最紧张的!
远方飞来的正是友永的第一攻击机群。虽然明知在彪悍且数量占优的零战面前不是对手,凯里还是义无反顾地朝敌机迎面扑去。6时12分,他抓起报话机狂呼:“发现目标!鹰在天使十二!”美军暗语“天使”代表1000英尺,这是在告诉岛上和身后的伙伴,在“12000英尺”发现了敌军机群。迎面杀过来的正是“飞龙”号和“苍龙”号的鱼雷机队。
凯里惊讶地发现,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零式战斗机并未在前面为鱼雷机开路,而是飞得靠后略高一些。这使他得以迅速向敌鱼雷机发起攻击。他的“野猫”一个平稳的横滚,呼啸着俯冲以增加速度。上尉在瞄准器中死死盯住了一架领队机,自己挡风玻璃被打裂也全然不顾。随着凯里射出的一串串子弹,那架日机在前方轰然炸开了花!
在菅波的护航战斗机做出反应之前,“飞龙”号的3架鱼雷机已被击落。第二中队中队长菊池六郎的飞机因伤势过重不得不在库雷岛附近迫降,3名机组成员艰难爬上了陆地。拒绝成为美军俘虏的3人最终选择了自杀,也有说是被美军击杀的。一等飞曹丸山泰辅看见二等飞曹宫内政治的鱼雷机被1架“野猫”击中油箱,燃烧着一头扎入大海。随后鸟羽重信的鱼雷机油箱中弹起火坠落。在丸山对面,总指挥友永的飞机机翼中弹,油箱开始漏油,但起火很快就熄灭了。“苍龙”号的1架鱼雷机几乎同时被美军击落。
日军战斗机很快猛扑上来。凯里迅速向上拉升,一个外侧滑急转弯向编队后部飞去。当他再次掉头飞回时,飞机被日军1架鱼雷机机尾机枪的子弹击中,钢铁碎片扎进了双腿,血肉模糊。凯里凭借坚忍的毅力继续向前飞行,着陆时他已无法踩下油门了。加上两只轮胎也被打穿,他的“野猫”滑出跑道撞进了一个飞机掩体。2名陆战队员奋勇蹿出,将凯里拖出飞机拉到掩体后面。此时敌人的炸弹已呼啸而下。
激烈的空战呈现一边倒状态,在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上日军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日机凌厉的攻击面前,美机一架接一架拖着一道道黑烟坠入海中。后来1名日军飞行员告诉渊田,“敌机实际上是很差劲的,我感觉它们都是精疲力竭的样子”。中队长帕克斯的飞机中弹起火,少校无奈选择跳伞。1架零战根本没打算放过他,冲上前去一通扫射,帕克斯就这样被打死在礁石上。第一分队只有战机故障提前返回的查尔斯·休斯少尉一人幸存。
驾驶“水牛”的第二分队也只有菲利普·怀特上尉和赫伯特·梅里尔上尉两人生还。梅里尔因为在受伤飞机中待的时间过长,脸部、脖子和双手被严重烧伤,最后跳伞到礁湖中才保住了性命,但他显然已经比帕克斯和其他同伴幸运多了。怀特目睹了许多战友的悲壮牺牲,对笨拙的“水牛”充满了刻骨仇恨:“这种飞机根本不能被叫作战斗机,日本零战可以绕着它转圈儿飞。我认为指挥官在命令飞行员驾驶这种飞机升空时,已经可以把他的名字写进阵亡名单中了。”
在击溃或驱走美军战斗机的拦截之后,日军机群继续朝中途岛快速逼近。6时30分,香农通知所有部队:“目标进入我射程之内立即开火。”礁湖中的鱼雷艇已快速驶出,艇上机枪甚至步枪手枪均进入预备射击状态。福特导演守在发电站屋顶上,看到陆战队员个个异常镇静,目光炯炯,简直是在“懒洋洋”的气氛中等待空袭来临。福特并未亲历过战争,他对战士在如此场面下的冷静惊叹不已。
雷达显示敌机正在不断逼近。懂行的老兵钦佩地看到,日军飞行员依靠娴熟的技术和严格的纪律始终保持着整齐队形。一架飞机被击落后,其他飞机立即重新组合填补空当,继续保持原来的航向和航速——日本人果真是训练有素,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狡猾的日军机群并非直接自西向东发起攻击,而是从北面迂回至岛东,鱼雷机队在3300米高度从东南靠近中途岛,这样攻击就可以沿着两岛的长轴飞行,确保轰炸取得最佳效果。迎接他们的是美军密集的高射炮火。第一波炮击在日机编队身后爆炸,地面部队很快将瞄准器归零后重新开火。汤普森少尉看见一架敌机中弹坠落,奇怪的是无人跳伞——比较“二”的日军飞行员很多出击时不带降落伞。一名黑人炊事兵飞奔到飞机残骸跟前,将飞行员尸体从机舱中拖出来。很快拉姆齐也跑了过去,想从死者衣袋里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此时日军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拉姆齐和赛马德双双纵身跃入掩体。
日军飞行员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密集炮火”。“飞龙”号坂本宪司的鱼雷机率先中弹,坠落在沙岛上端的环礁湖之中——现在“飞龙”号的每一架损失都将对日军下午的濒死反击产生不利影响。对日军飞行员来说,飞过小岛的航程显得格外漫长,但他们还是终于熬到了投弹时刻。投弹后的鱼雷机迅速拉升,能逃离岛上的防空火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苍龙”号飞行员汇报说“投弹具有完美的命中率”,攻击炸毁了东岛的高平两用炮组,导致一座炮台报废,同时造成了巨大杀伤。“飞龙”号的报告稍显含蓄,认为第一组攻击只投中1弹,炸毁了沙岛的一座储油罐,第二组攻击部分破坏了东部的一座高平两用炮组。第三组攻击覆盖了水上飞机和停机坪并将它们破坏。水平轰炸摧毁了码头区和贮油区间的输油管路,美军飞机的加油从此只能靠人工进行。
日鱼雷机和战斗机吸引了美军注意力,俯冲轰炸机队因此一路畅通无阻。日军投下的炸弹大部分落在东岛二号跑道以北。1颗炸弹落在一号跑道东端中央,同一条跑道上距东端约500米处被炸出一个大坑。另1颗炸弹落入了战斗机中队弹药补给坑,诱爆了8颗45公斤炸弹和1万发12.7毫米机枪子弹,4名维修人员当场阵亡。
要说人家大导演这海军预备役中校还真不冒牌——老酒这中尉咱承认真是冒牌——福特准确判断出日军的轰炸肯定不会漏掉机库,就提前将摄影机对准了那里。他发现敌军“没有轰炸机场本身”,猜想“日本人是想把机场留给当天晚些时候在该机场着陆的日机使用”。炸弹诱爆了机库中的炸药,整个机库化为一片废墟。福特肘部和肩部被炸伤,纪录片《中途岛之战》中“一块巨大的爆炸碎片直冲摄影机飞来”那个镜头正是导演用鲜血换来的。一位年轻的陆战队员——估计是导演的铁杆粉丝——迅速冲上去替中校包扎伤口,并一脸真诚地告诉他:“别去找那个军医,让我们来照顾你。”可算逮住接近大名人的机会了。
6时38分,一架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摧毁了发电站,供电所和蒸馏水厂陷入瘫痪。可能是罗彻福特假电报换来的报应,中途岛这回真缺水了。
一颗炸弹击中了海军陆战队的厨房,锅碗瓢盆一齐上了天,食品全部化为齑粉。随后两天里,陆战队员只能食用一些紧急配给的简易食品。随军小卖部里的啤酒、罐头被炸得霰弹一样四处横飞。一瓶罐头准确砸中一名机枪手的太阳穴,导致他当场晕厥在地。这位老兄醒来后喘着粗气大骂道:“老子是从来不会空肚子喝啤酒的!”香烟纸箱和包装盒被震散,空中落下了一阵白色的香烟雨。陆战队员兴高采烈地上前捡起了这些特殊的礼物,这回抽烟绝对免费了。到处都是起火点,连火柴都省了。
沙岛有3个贮油罐被彻底炸毁,汽油燃料了整整2天,滚滚浓烟使损失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大得多。陆战队驻地一条从海里抽水的管道被炸断,一个水上飞机机库起火,士兵禁闭室在轰炸中消失。好在当时里边没人,连最调皮的捣蛋鬼都被放出来打日本人去了。岛上仅有的一个小邮局被夷为平地。
屋顶上画着巨大红十字的海军诊疗所被2颗炸弹以及随后燃起的大火扫平。海军洗衣房也挨了炸弹,衣物全部化为灰烬。这使拉姆齐仅剩下身上那套军服。6月12日,当他回到珍珠港汇报时,穿的还是那套衣服。尼米兹当场给他看了晋升他为上校的推荐书,这身脏衣服穿得真值。
日军轰炸机前脚刚走,那些零式战斗机就蜂拥而至,向发现的所有目标和人员猛烈扫射。休斯上尉看见还有2架“野猫”在与日机厮杀,1架美机一头栽了下来,地面上一阵猛烈的掩护火力救了第二架美机的命。“当零战向他们发起进攻时,他俩都像被绳子拴住了似的,”休斯愤愤不平地说,“我相信,我们的飞机性能只要有零式机一半那么好,就完全可以制止这次空袭。”
6时43分,南云收到了友永发回的电报,“攻击结束,准备返航”。5分钟后,沙岛雷达兵向营指挥所报告说:“许多敌机正沿300度方向离去。”但直到7时15分,赛马德才发出了解除空袭的警报,召回飞机并统计损失情况。凯姆斯中校高声呼叫第二二一中队的飞行员:“战斗机降落,按分队加油,第五分队先加。”未能得到任何答复。于是他把命令又重复了几次。后来中校回忆说:“收到电文返回的战斗机少得可怜,我们估计都不会再有飞机降落了。”26名飞行员中,有14人永远不会在点名时喊“到”了。还有几人受了重伤,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只剩2架。
日军宣称击落美机41架,另有9架很可能也被击落。实际上美军升空的战斗机才24架。按照日军50架的战绩汇报,都被击落两次还不够。美国人同样毫不谦虚,声称击落日机40~50架,另有10架被防空炮火击落。双方吹牛水平难分伯仲。
事实上美军并非全是吹嘘,友永机队的确遭受了重大损失,使南云在执行后来的攻击时更加困难。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运气确实很糟,一个突出现象是“飞龙”号的舰载机损失最大,虽然9架零战悉数返航,但其中至少2架因伤无法继续作战。17架鱼雷机中,2架被美军战斗机击落,另1架毁于岛上的防空炮火,菊池机在库雷岛附近迫降,机组成员自杀。野中觉飞曹长的飞机虽然艰难返航,却因伤势过重在一艘重巡洋舰附近迫降,机组人员成功获救。另有5架飞机受损,其中包括友永的飞机。如此,“飞龙”号能继续使用的鱼雷机仅剩8架——包括因故障返航的那架。“苍龙”号同样不容乐观,回到航母的14架飞机有4架无法继续使用,其余10架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其9架零战竟毫发无损。
第一航空战队情况稍好。“赤城”号只有1架零战被防空炮火击落,另有3架零战负伤,所有俯冲轰炸机均安全降落在甲板上,其中1架因伤势过重报废,另有4架轻微受伤。“加贺”号分别有1架零战和1架俯冲轰炸机被防空炮火击落。虽然田中行雄在临死之前顽强地将飞机降落在甲板上,但飞机注定已无法使用。这天早上,友永机队的重大损失证明美国人确已拥有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强的防空炮。
综合友永机队的损失是:彻底损失飞机11架,14架严重受损,29架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相当于在短短半小时内,第一机动部队航空力量损失约23%。20名机组成员战死或失踪,另有多人受伤。这对南云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初看美国人似乎被打得遍体鳞伤,但那不过是皮外伤,未伤筋骨。只有约20名美军士兵阵亡,飞机跑道也只受到轻微损坏,表面虽然坑坑洼洼却并不影响继续使用。赛马德的观点和福特一样,日本人是故意不炸跑道以便留给自己使用。检查发现,遭破坏的设施大都可以迅速修好。所有人立即行动起来,努力恢复供电,修复供水管道,扑灭零星小火并清除废墟瓦砾。
完成投弹的友永并未立即离开,而是滞留在战场附近观察攻击的总体情况。他明显对攻击效果不太满意。空战中遭遇的全是美军战斗机,那些轰炸机和鱼雷机连根毛都没看见。飞机跑道几乎完好无损,高射炮仍在对空射击。既然攻击未能摧毁美军航空力量并瘫痪中途岛的防御,友永认为有必要发起第二波攻击。发报机在格斗中被美军机枪子弹打坏,友永把建议写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二号机以自己的名义向南云发报:“建议发起第二波攻击。”此时是4日7时整。
在中途岛以南约20公里处,日军“伊-168”号潜艇目睹了空袭全过程。田边后来回忆说:“空袭造成大量建筑物和油库爆炸,岛上烈焰升腾,一片火海。”在接到发现敌舰报告之后2小时内,珍珠港未收到前线任何电报。情况不明,连一贯沉稳的尼米兹脸上也浮现出鲜见的焦虑。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在暴露行踪之前当然应保持无线电静默,中途岛守军被打得皮青脸肿,根本无暇对外发报。一直到8点30分,珍珠港才收到了赛马德发来的一份令人伤感的短电:“仅剩2架战斗机未遭破坏,我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去向不明。”——众多美军攻击机肯定不会无端消失,他们此时已向日军航母发起了飞蛾扑火般的殊死攻击,很多人将一去不返。
在中途岛以北360公里海面上,弗莱彻在6时03分通过拉姆齐对斯威尼发出的明文电报得知了“发现日2艘航母”的消息。这意味着那2艘日军航母就处于第十七特混舰队西南370公里的位置——实际南云与弗莱彻的准确距离是410公里。对斯普鲁恩斯的第十六特混舰队而言距离是340公里——实为370公里。上述情报同时说明,还有2艘——甚至是3艘敌军航母尚未被侦察机定位。弗莱彻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他就像一名机敏的组织后卫,看到队友斯普鲁恩斯距篮筐更近,处于更有利的进攻位置,就立即将球传了过去。6时07分,弗莱彻通过tbs电令斯普鲁恩斯:“向西南方向前进,一旦敌航母位置确定立即发起攻击,我将在回收侦察机后立即跟进。”
接到弗莱彻的命令之后,斯普鲁恩斯立即下令舰队转向西南240度,以25节快速前进。同时决定,当自己的2艘航母进入打击敌人的范围之后,立即派出所有120架舰载机发出孤注一掷的攻击。鱼雷机和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仅325公里,俯冲轰炸机则大大超过370公里。距离计算看似简单,但他必须考虑诸多现场因素。
斯普鲁恩斯在6时15分做出估计,如侦察机的情报准确,敌航母约在325公里之外,恰好处在鱼雷机和战斗机的打击极限上。“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少将认为应该立即发起进攻。他下令除大队长和中队长之外的飞行员全部登机。但看到“企业”号并未转往逆风方向,米切尔又解除了刚刚发出的命令。
此时第十六特混舰队位于南云左翼,处在绝佳的攻击位置。因敌对的2支舰队并非相向而行,日军航母行进路线几乎垂直横贯于美军攻击机前方,要准确找到敌舰绝非易事。如目标未出现在预定拦截点,攻击机群将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搜索,这就将耗费更多燃油,为此攻击距离的计算必须留有余地。如果在6时15分放飞机群,实际出击距离将大大超过325公里。这就等于要么放弃协同攻击,只派出俯冲轰炸机,要么拿腿短的鱼雷机和战斗机冒险。此时东南风只有6节,航母为产生足以进行起降的甲板风不得不以25节航速行驶,而朝东南方行进将使它们沿切线方向远离目标,大大增加了飞机到达目标上空需要飞行的距离。如果起飞过程如事先预料持续45分钟,机群将与目标再拉开36公里距离,那么当机群真正出发时距离将近370公里。如果不是有去无回的敢死攻击,这一距离对鱼雷机和战斗机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极限距离上的攻击一旦出现意外,就将导致一部分飞机不得不中途退出战斗,从而削弱整体进攻实力。
鉴于上述情况,参谋长勃朗宁上校建议在7时放飞舰载机,届时敌人应在290公里之外。斯普鲁恩斯也渴望在明智判断的前提下尽早发起攻击,当即同意了勃朗宁的意见。6时38分,他向2艘航母发出了作战命令:“所有攻击机在7时起飞!”做出出动全部飞机的重大决定非常自然,斯普鲁恩斯历来主张要进攻就不遗余力。他曾说:“要是我去攻击日本人,就将全力以赴。”弗莱彻显然赞同斯普鲁恩斯的观点,他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对付日本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他们进攻,狠狠地打。我们不能坐失良机,必须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力发起进攻!”巡洋舰队司令官金凯德少将在战后的报告中也说:“在发现目标之后,毫不迟疑地坚决进攻,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点。”
斯普鲁恩斯并不熟悉航空业务,他只是在重大问题上做出决断,而把战术细节完全交给勃朗宁、作战参谋伯雷克以及两位舰长米切尔和默里去处理。勃朗宁被哈尔西认为“很了不起”。他是个像鹰一样的男人,有着极不稳定的情绪和火暴脾气,经常酗酒,喜欢酒后骂人。桀骜不驯的勃朗宁在官兵中人缘极差,只有哈尔西能驾驭他。一向内敛的斯普鲁恩斯曾毫不隐晦地说:“在太平洋战争中,大家对他恨之入骨。”但“勃朗宁机智敏捷”,关键时刻不得不用。斯普鲁恩斯需要的是勃朗宁的航空作战经验,这是他最缺乏的。
但精明的勃朗宁显然采取了一种并非最稳妥的办法,他下达的命令是“延时出发”。即先起飞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等所有飞机升空后一起出发,在飞往攻击目标途中保持战术接触。美军3种舰载机在航程、航速和最佳巡航高度上差异显著,让它们同时到达目标显然非常困难——这也可以看出它们与日军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勃朗宁认为敌人的方向显而易见,便未给攻击机群指定出击航线,只强调各大队必须攻击不同的航母。他也未指定一名统一指挥官。按照惯例,机群应该由资历最深的“大黄蜂”号飞行大队长斯坦厄普·林中校——就是在空袭东京行动中给杜立特写打油诗的那位——统一指挥。没让林指挥同样是美军海战中的幸运,林蹩脚的判断使他的大部分飞机连日军航母的毛都未看见一根,只有违命擅自离队的鱼雷机找到了敌人。
7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同时转向南方,并提速至28节。按照预想,攻击目标约在239~240度方向、290公里之外——实际为245度、325公里。斯普鲁恩斯计划在完成起飞作业后,继续向目标方向前进180公里以缩短攻击机回程,这就意味着机群出发之后舰队要以25节向西南前进3个小时。勃朗宁允许两位舰长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放飞舰载机。从随后的表现看,美国人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米切尔少将虽在航母上服役多年,却未有过实战经验。由于之前远征东京,服役不久的“大黄蜂”号浪费了一段宝贵的训练时间。米切尔完全按美军起飞条令操作,排在甲板最前的是20架“野猫”——10架用于为攻击机护航,8架负责舰队上空巡逻,2架待机。随后是全部34架轰炸机,其中半数挂载454公斤炸弹,另一半挂载227公斤炸弹。飞行甲板的最后空间留给了6架鱼雷机,其余9架尚在机库之中,要等甲板清空后才提升到舰尾最后出发。虽然“野猫”的作战半径和“蹂躏者”一样短,但它们还是受命最先起飞。这样等最后一架鱼雷机升空时,最早起飞的战斗机已在空中盘旋了45分钟。米切尔认为,相比鱼雷机而言,俯冲轰炸机更需要保护,因此10架“野猫”都被指令为高空飞行的俯冲轰炸机护航,速度较慢的鱼雷机则在低空跟随。他希望飞行途中各中队保持战术接触,对于日军这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务,美国人却很难做到。“大黄蜂”号在7时55分完成了起飞作业,林向编队发出了全体出击的信号。
由于之前参加过多次实战,“企业”号舰长默里就显得老练许多,他采取了2月24日空袭威克岛的起飞方案。将航程短的鱼雷机和战斗机排在后边出发,第一批升空的是用于空中巡逻的8架战斗机和37架俯冲轰炸机——其中前19架挂载227公斤炸弹,后18架挂载454公斤炸弹,因后者负重较大需要更长的飞行甲板。在机库中等待起飞的是负责护航的10架战斗机和全部14架鱼雷机。和米切尔的做法一样,默里让战斗机在高空掩护俯冲轰炸机。但飞行大队长麦克拉斯基少校告诉几个中队长,一旦鱼雷机遭遇敌军战斗机的顽强阻击,战斗机就冲下去帮助它们一把。实际上,鱼雷机比轰炸机更需要战斗机的保护,“蹂躏者”的自卫能力也没“无畏式”强。
麦克拉斯基认为,鱼雷机中队中队长尤金·林赛少校可以不参加此次战斗。舰队从珍珠港起航时,林赛的“蹂躏者”在一次降落时意外冲出甲板。身受重伤的少校至今鼻青脸肿,连飞行风镜都戴不上。但早上有人问他能否起飞时,林赛平静地告诉大家:“我接受飞行训练,为的就是能够上天。”遗憾的是,勇敢的少校最终未能活着回来。
美军的起飞作业在7时刚过时开始。与日军相比,他们的起飞过程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到7时42分,“大黄蜂”号才完成了第一波飞机的起飞,刚开始把剩余9架鱼雷机提上甲板。“企业”号多达4架轰炸机出现故障,起飞过程更加缓慢,半小时后起飞作业还没完成一半。斯普鲁恩斯变得异常急躁,现在一分一秒都关乎战役的成败,时间实在太重要了。7时40分,无线电情报参谋斯罗尼姆上尉提醒他,截获附近1架日军侦察机发出的电报——那无疑是一份接敌报告,舰队很可能已被日军发现。情急之下,斯普鲁恩斯当机决定放弃协同攻击以获得先机。勃朗宁同样对拖拖拉拉的起飞过程感到焦虑,完全赞同司令官的意见。7时45分,信号员通过闪光灯向空中的麦克拉斯基少校做出指示,“立即执行指定攻击任务”。麦克拉斯基于是放弃战斗机护航,带着俯冲轰炸机队绝尘而去。前文提到,日军第一攻击波的起飞作业仅用了15分钟。
非但起飞作业异常糟糕,攻击机群寻找敌军航母的航途同样命运多舛。斯普鲁恩斯不知道,他的空袭机群升空不久就分成了3个分队。冲在最前面的麦克拉斯基认为,日军航母为回收攻击机将继续以25节向中途岛航行。经过测算,他为33架俯冲轰炸机选择了226度的前进方向,并预计将在飞出260公里后发现目标。晚出发15分钟的林赛为14架鱼雷机选择了240度方向。“大黄蜂”号的林带领34架俯冲轰炸机、10架战斗机和15架鱼雷机戏剧性都朝265度方向飞行。显然,米切尔为仅仅找到敌军2艘航母感到了不安,所以自作主张地搜索和攻击他认为在先头航母群后的所谓第二个航母群——这纯粹属于碗里饭还没吃就瞅着锅里的行为。显而易见,朝不同方向飞行的3队美机不可能全部找到南云。即使发现敌人,他们也不得不以中队为单位独自作战。美国人的蹩脚做法要是被日本人看到了,他们一定会忍俊不禁的。
放飞了所有打击力量之后,8时06分,斯普鲁恩斯将航向恢复到240度,航速25节。在过去半小时里,他已明显注意到来自一个盯梢者的无线电通信。8时15分,“北安普顿”号报告说:“发现敌机1架,方位185度,距离30海里,机种为单引擎双浮筒式水上飞机。”那正是甘利洋司的四号机。“企业”号的战斗机引导官道少校打破了无线电静默,指挥空中的“野猫”立即捕杀这一不速之客,未果。斯普鲁恩斯意识到舰队可能已被敌人发现。但攻击机群已经上路,现在只好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并期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此时,第十六特混舰队已形成了由默里和米切尔指挥的2支临时特混大队。“北安普顿”号、“文森斯”号、“彭萨科拉”号带领5艘驱逐舰跟随“企业”号,“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亚特兰大”号和4艘驱逐舰则护卫着“大黄蜂”号。尽管资历远比刚晋升的米切尔深,但大度的金凯德用旗语告诉后者,将完全按照他的指挥配合一切行动。
斯普鲁恩斯一接到命令就投入了全部攻击力量,弗莱彻面临的问题却远非这么简单。他留下“约克城”号做预备队,有3条充分的理由。首先,他想回收之前放飞的侦察轰炸机。其次,目前只发现了敌军2艘航母,之前情报显示参战日军航母至少4艘,甚至5艘。这预示着很可能另一支敌军航母编队尚未被发现。弗莱彻在珊瑚海吃过亏,当时他只顾全力以赴攻击“祥凤”号,使自己完全暴露在“双鹤”的攻击之下。聪明人吃过一次亏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最后,此时他距南云尚有415公里,美军鱼雷机和战斗机腿都没有那么长。
弗莱彻决定继续向敌军靠近,为继斯普鲁恩斯之后发起连续攻击创造条件。他下令“约克城”号朝西南225度以25节航速行驶,同时估计自己将在8时30分放飞攻击机,届时他与敌军的距离可以缩短到300公里。如果另一支日军航母舰队恰好在这段时间内被定位,即使斯普鲁恩斯对前2艘航母释放了全部战斗力,他仍有一定火力去对付日军第二个航母打击群。如果其间没有新的发现,他就会援助斯普鲁恩斯的初次进攻。6时48分,弗莱彻告诉斯普鲁恩斯和史密斯:“将跟随第十六特混舰队向西南航行,在进入射程后立即发起攻击。敌2~3艘航母至今仍无下落。”
相比“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而言,久经战阵的“约克城”号就显得非常老到。在航空长阿诺德中校、飞行大队长奥斯卡·彼得森少校帮助下,弗莱彻采取了更加合理和简捷的作战方案。最初的情报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必须重新进行计算。在海图上标出敌军2艘航母的具体位置和可能航速后,阿诺德发现中途岛基本就在其下风方向。他和麦克拉斯基一样猜测,南云将继续迎东南风航行,缩短航程以回收攻击机群。按此推算,当“约克城”号的舰载机找到敌舰队时,他们可能距中途岛170公里。但阿诺德还估计,日军航母在开战之初不会距中途岛如此之近,它们应该至少待在220公里之外,就是北纬30度、西经179度。这个位置距离“约克城”号预定放飞点280公里,方位角230度。阿诺德告诉几个中队长,如果在预定地点未能发现日军航母,就右转向西北飞行,沿日军航线反向搜索。后来阿诺德说:“他们都认为这个方案很有道理,全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事实证明阿诺德的判断非常英明,这项命令加上推迟起飞,“约克城”号攻击机群遇到了转晴的天气条件和良好的能见度,美国人再次交上了好运。
为保证攻击机群的燃油在延长搜索时间后仍能发起协同攻击,彼得森少校拟定了早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途中会合方案。第一波全甲板出击包括莱斯利少校的17架俯冲轰炸机,全部携带454公斤炸弹,之后是梅西少校的12架“蹂躏者”。俯冲轰炸机将在空中盘旋15分钟,等鱼雷机起飞后一起出发。随后肖特上尉的17架侦察轰炸机将被拉出机库,升空后将跟在莱斯利身后出发。最后升空的是速度最快的萨奇少校的8架“野猫”,将为低空的鱼雷机护航。如果顺利,萨奇应该在45分钟后经过肖特和莱斯利下方追上梅西。整个机群在抵达目标之前有足够时间完成编队。
在斯普鲁恩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起飞作业之后,“约克城”号的攻击机群在甲板和机库中度过了令人心悸的一个半小时。因其间并无新的发现,弗莱彻在8时25分勉强决定,不把所有攻击机投入第一波攻击。肖特的17架侦察轰炸机将被留作预备队,萨奇的护航战斗机由8架减为6架。萨奇对此非常生气,他正在实验一种后来被称作“萨奇剪”的战术动作,要求飞机数量最好是4的倍数。
8时38分,“约克城”号转向东南逆风方向并加速至28节,莱斯利、梅西、萨奇机队分别在38分、50分、55分升空,飞向敌军航母可能出现的海域。机群在海上几乎沿着单一航向朝单一目标前进,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现敌人,他们就可以发动一次非常协调的攻击。9时14分,弗莱彻告诉斯普鲁恩斯,“已起飞3/4机群攻击同一批航母”。
完成飞行作业后,弗莱彻取225度预定航线以25节速度航行。除空中巡逻战斗机外,剩余12架“野猫”和17架侦察轰炸机全都摆上了甲板,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一旦发现日军剩余2~3艘航母,它们将立即起飞实施打击。
截至9时20分,弗莱彻觉得目前行动算得上顺利。日本人没有阻止美军打出第一拳。美军攻击机群由151架飞机组成,旨在将日军航母减少到容易对付的2~3艘。弗莱彻未曾料到,南云的4艘航母竟然全在一起,美国人强劲有力的第一波攻击将一举奠定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