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宽和七总管率部出发了。然而此时对于杨坚来说,形势却越来越危急。不利的消息接二连三,告急文书一封又一封。
正阳宫内,众人再次围坐一堂,共同商议平叛大事。
“丞相,青州总管尉迟勤送来尉迟迥联络的书信,表明自己与叛军并无关联的决心,我们要不要相信他?”
杨坚盯着郑译看了一阵,平静的回道。
“他主动撇清关系,我们求之不得。只是他毕竟是尉迟迥的侄子,血缘至亲怕是难以彻底倒戈相向。该防的还得防,以免让尉迟迥有可乘之机。”
话刚说完,皇甫绩随即又提醒道:“益州总管王谦为求自保,派使者入京表示服从。丞相觉得有几分可信?”
“王谦本人并没有多大才能,更没有什么战功,完全是因为承袭父荫而飞黄腾达。虽然我也派人去安抚并且收买他,他也向我保证蜀地不反,益州总管十八州诸军事不动。”
静默片刻,杨坚暗自叹息一声,继续分析道。
“不过他这个人没主见也没有谋略,又深受皇恩,如果尉迟迥派人拿此事说服他,又用激将法刺激他。难保他不会心有转变。”
“报,荥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各据本州,起兵响应叛军。”
“报,徐州总管府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纷纷响应尉迟迥叛乱。”
听着这两声不利消息的奏报,众人内心一阵惊慌,还没回过神来,就见郑贲快步走近杨坚身边禀报道。
“丞相,刚刚传来消息,青州总管尉迟勤改变注意,决定追随尉迟迥作乱。”
“报,尉迟迥各军已陆续攻克建州、潞州、曹州、等地。前线危急。”
待汇报的将士离开大殿,众人沉默了好一阵,确信应该不会再有人进来了,这才重新恢复到商谈的气氛。
“平叛大军还未抵达战场,关东地区大半就已归属尉迟迥。看样子,日后定有场恶战要打。”
柳裘的话说完,众人心里变得异常沉重。杨坚扫视了一眼在场的各位,淡定的回道。
“叛军刚刚起势,必定会有很多人响应,不用太过紧张。韦孝宽率领的大军一到,局面便会稳定下来。”
“如今最关键的行动是,要取得手握重兵的各州总管的支持,他们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结局。派往各地的使者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消息了,胜败在此一举。”
听完杨坚的话,高熲深表赞同,接着分析道。
“目前大周管辖区内,除了长安和邺城双方交恶地带,有五处至关重要的战略区,对应五位总管。幽州总管于翼,并州总管李穆,益州总管王谦,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徐州总管源雄。”
“也就是说谁争取到其它五处战略区域的军队谁就握有胜算。”
郑译和众人对视一眼,随即转向杨坚。“想必勋州总管司马消难应该会站在丞相这一边。”
杨坚一脸淡漠的回道:“我看未必。”
“按理说,司马消难和丞相私交甚好。如果他不反,跟着丞相岂不是前途无量。而跟着尉迟迥造反,失败了自然一无所有,即使成功了,他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下官实在不太理解,他为何不站在丞相这一边。”
听完郑译的解释,杨坚冷笑一声,语气瞬间变得冷漠。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的女儿司马令姬如今已是新帝的皇后,他会甘心看着我一个后辈辅政,而他只能做一个地方总管吗?”
高熲赞同道:“我的想法和丞相差不多。司马消难连退路都想好了。他所在的勋州和南边的陈国接壤,万一失利随时可以逃往江南。”
“几个月前他的发妻高氏曾经提醒过我防备司马消难这个人,宇文赟刚去世的时候,赵芬又向我密报他和尉迟迥来往密切。种种迹象表明,司马消难必反无疑。”
“那益州总管王谦应该不至于和丞相作对吧。巴蜀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凭他的能力也只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至少对于他来说,保持中立应该是上策。”
皇甫绩分析完,众人皆觉有些道理,默默看向杨坚。
“王谦这个人没啥本事,也无功劳,更无威望。众多世家子弟,也就唯有他一人,完全凭着父辈的功勋才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如果他还算聪明的话,老老实实做个墙头草,对大家都有好处。”
“就怕他不够聪明,受人诱惑,被人利用,想当一回真英雄。不过,巴蜀之地落在这样一个人手里,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幸事。”
正商谈的起劲,郑贲再次走进殿内,向杨坚汇报道。
“丞相,派往各州的使者有消息了。徐州总管源雄、利州总管豆卢勣、亳州总管元景山已经表态,他们坚定地站在丞相这边。”
话音刚落,高熲急忙追问道:“勋州总管和益州总管呢?”
“勋州总管司马消难已经举起反旗,响应尉迟迥叛变。益州总管王谦本已归顺丞相,只是使者刚离开,尉迟迥派人拉拢他,蜀地一带也跟着司马消难一道反了。”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悄悄看向杨坚。短暂的沉默之后,杨坚苦涩的笑了笑,徐徐开口道。
“司马消难最终还是反了,叫了他二十年叔父,还真是白叫了。”
郑译察觉到杨坚似有颓丧之意,焦急的提醒道:“丞相,如今三方叛乱,四面受敌,形势万分危急,还得尽快做出决断。”
杨坚抬起头盯着郑译,冷冷回道:“三方叛乱又如何?这点阵势又有何惧?除了尉迟迥难对付一点外,司马消难和王谦都不足为虑。”
皇甫绩小心提醒道:“丞相,我方能征善战的将领,大多都已经随老将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叛军去了。不知何人能领兵讨伐其余两路叛军?”
听完此话,杨坚神情瞬间变得严肃。“传我命令,柱国大将军梁睿率步骑二十万入蜀平定王谦叛乱,柱国大将军王谊率军攻打司马消难。”
站在不远处的一个内侍,低声应道:“是。”
“幽州总管和并州总管还没有表态?”杨坚继续问道。
“还没有,不过他们对丞相还是颇有好感的,只是还没下定决心。”
听完郑贲的话,杨坚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如今,勋州、益州一带落入敌手,徐州、利州、亳州一带归于我方。决定权就在幽州和并州这两位总管手里。”
“于氏一门在大周极为显赫,影响巨大,现今位列柱国的就有三人。如果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胜算可就大多了。”
“不光如此,如果尉迟迥想要和突厥联手对付我们,必然要经过幽州总管辖区。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下于翼。”
听完杨坚的这番言论,众人互相对视一眼,高熲随即问道。
“丞相有何良策?”
“升官发财、加官进爵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既然他们的决定能影响成败,那我也不吝惜下这个血本。”
众人皆点头表示赞同,杨坚见状,立马吩咐道。
“速速拟旨,晋封于翼为上柱国、任国公,赏绢一千五百段、珠宝无数。另外于翼的兄长于寔从凉州调回长安,进位上柱国,官拜大左辅。”
李德林闻言,情不自禁的夸赞道:“丞相此招绝妙。如此一来,世人皆能明白,唯有丞相才有权力给大家升官发财,带来实质上的利益。而尉迟迥只能许以愿望,根本不能兑现承诺,想必幽州很快也要归顺丞相了。”
“现在只剩下并州总管李穆。此人不仅是开国元勋,而且资历比尉迟迥还深。他控制下的并州,地势险要、兵精粮足。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比司马消难、王谦等人要大得多。”
杨坚叹息一声,继续分析道。
“我们能想到的,尉迟迥也同样能想到。他必定也会派使者前去拉拢李穆,所以柳裘你带着李浑去晋阳帮我去说服这个举足轻重的并州总管。”
柳裘心存疑虑,委婉的询问道:“丞相是想让他们父子相聚,打消李穆的疑虑,以表诚意和信任?”
“你说得对,同样的方式在尉迟迥那不凑效,在李穆那说不定就管用了。不过我还是需要借助你这张巧嘴才有把握让他倒向我们。”
“丞相放心,柳裘定不辱使命。”
正阳宫内,众人再次围坐一堂,共同商议平叛大事。
“丞相,青州总管尉迟勤送来尉迟迥联络的书信,表明自己与叛军并无关联的决心,我们要不要相信他?”
杨坚盯着郑译看了一阵,平静的回道。
“他主动撇清关系,我们求之不得。只是他毕竟是尉迟迥的侄子,血缘至亲怕是难以彻底倒戈相向。该防的还得防,以免让尉迟迥有可乘之机。”
话刚说完,皇甫绩随即又提醒道:“益州总管王谦为求自保,派使者入京表示服从。丞相觉得有几分可信?”
“王谦本人并没有多大才能,更没有什么战功,完全是因为承袭父荫而飞黄腾达。虽然我也派人去安抚并且收买他,他也向我保证蜀地不反,益州总管十八州诸军事不动。”
静默片刻,杨坚暗自叹息一声,继续分析道。
“不过他这个人没主见也没有谋略,又深受皇恩,如果尉迟迥派人拿此事说服他,又用激将法刺激他。难保他不会心有转变。”
“报,荥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各据本州,起兵响应叛军。”
“报,徐州总管府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纷纷响应尉迟迥叛乱。”
听着这两声不利消息的奏报,众人内心一阵惊慌,还没回过神来,就见郑贲快步走近杨坚身边禀报道。
“丞相,刚刚传来消息,青州总管尉迟勤改变注意,决定追随尉迟迥作乱。”
“报,尉迟迥各军已陆续攻克建州、潞州、曹州、等地。前线危急。”
待汇报的将士离开大殿,众人沉默了好一阵,确信应该不会再有人进来了,这才重新恢复到商谈的气氛。
“平叛大军还未抵达战场,关东地区大半就已归属尉迟迥。看样子,日后定有场恶战要打。”
柳裘的话说完,众人心里变得异常沉重。杨坚扫视了一眼在场的各位,淡定的回道。
“叛军刚刚起势,必定会有很多人响应,不用太过紧张。韦孝宽率领的大军一到,局面便会稳定下来。”
“如今最关键的行动是,要取得手握重兵的各州总管的支持,他们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结局。派往各地的使者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消息了,胜败在此一举。”
听完杨坚的话,高熲深表赞同,接着分析道。
“目前大周管辖区内,除了长安和邺城双方交恶地带,有五处至关重要的战略区,对应五位总管。幽州总管于翼,并州总管李穆,益州总管王谦,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徐州总管源雄。”
“也就是说谁争取到其它五处战略区域的军队谁就握有胜算。”
郑译和众人对视一眼,随即转向杨坚。“想必勋州总管司马消难应该会站在丞相这一边。”
杨坚一脸淡漠的回道:“我看未必。”
“按理说,司马消难和丞相私交甚好。如果他不反,跟着丞相岂不是前途无量。而跟着尉迟迥造反,失败了自然一无所有,即使成功了,他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下官实在不太理解,他为何不站在丞相这一边。”
听完郑译的解释,杨坚冷笑一声,语气瞬间变得冷漠。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的女儿司马令姬如今已是新帝的皇后,他会甘心看着我一个后辈辅政,而他只能做一个地方总管吗?”
高熲赞同道:“我的想法和丞相差不多。司马消难连退路都想好了。他所在的勋州和南边的陈国接壤,万一失利随时可以逃往江南。”
“几个月前他的发妻高氏曾经提醒过我防备司马消难这个人,宇文赟刚去世的时候,赵芬又向我密报他和尉迟迥来往密切。种种迹象表明,司马消难必反无疑。”
“那益州总管王谦应该不至于和丞相作对吧。巴蜀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凭他的能力也只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至少对于他来说,保持中立应该是上策。”
皇甫绩分析完,众人皆觉有些道理,默默看向杨坚。
“王谦这个人没啥本事,也无功劳,更无威望。众多世家子弟,也就唯有他一人,完全凭着父辈的功勋才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如果他还算聪明的话,老老实实做个墙头草,对大家都有好处。”
“就怕他不够聪明,受人诱惑,被人利用,想当一回真英雄。不过,巴蜀之地落在这样一个人手里,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幸事。”
正商谈的起劲,郑贲再次走进殿内,向杨坚汇报道。
“丞相,派往各州的使者有消息了。徐州总管源雄、利州总管豆卢勣、亳州总管元景山已经表态,他们坚定地站在丞相这边。”
话音刚落,高熲急忙追问道:“勋州总管和益州总管呢?”
“勋州总管司马消难已经举起反旗,响应尉迟迥叛变。益州总管王谦本已归顺丞相,只是使者刚离开,尉迟迥派人拉拢他,蜀地一带也跟着司马消难一道反了。”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悄悄看向杨坚。短暂的沉默之后,杨坚苦涩的笑了笑,徐徐开口道。
“司马消难最终还是反了,叫了他二十年叔父,还真是白叫了。”
郑译察觉到杨坚似有颓丧之意,焦急的提醒道:“丞相,如今三方叛乱,四面受敌,形势万分危急,还得尽快做出决断。”
杨坚抬起头盯着郑译,冷冷回道:“三方叛乱又如何?这点阵势又有何惧?除了尉迟迥难对付一点外,司马消难和王谦都不足为虑。”
皇甫绩小心提醒道:“丞相,我方能征善战的将领,大多都已经随老将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叛军去了。不知何人能领兵讨伐其余两路叛军?”
听完此话,杨坚神情瞬间变得严肃。“传我命令,柱国大将军梁睿率步骑二十万入蜀平定王谦叛乱,柱国大将军王谊率军攻打司马消难。”
站在不远处的一个内侍,低声应道:“是。”
“幽州总管和并州总管还没有表态?”杨坚继续问道。
“还没有,不过他们对丞相还是颇有好感的,只是还没下定决心。”
听完郑贲的话,杨坚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如今,勋州、益州一带落入敌手,徐州、利州、亳州一带归于我方。决定权就在幽州和并州这两位总管手里。”
“于氏一门在大周极为显赫,影响巨大,现今位列柱国的就有三人。如果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胜算可就大多了。”
“不光如此,如果尉迟迥想要和突厥联手对付我们,必然要经过幽州总管辖区。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下于翼。”
听完杨坚的这番言论,众人互相对视一眼,高熲随即问道。
“丞相有何良策?”
“升官发财、加官进爵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既然他们的决定能影响成败,那我也不吝惜下这个血本。”
众人皆点头表示赞同,杨坚见状,立马吩咐道。
“速速拟旨,晋封于翼为上柱国、任国公,赏绢一千五百段、珠宝无数。另外于翼的兄长于寔从凉州调回长安,进位上柱国,官拜大左辅。”
李德林闻言,情不自禁的夸赞道:“丞相此招绝妙。如此一来,世人皆能明白,唯有丞相才有权力给大家升官发财,带来实质上的利益。而尉迟迥只能许以愿望,根本不能兑现承诺,想必幽州很快也要归顺丞相了。”
“现在只剩下并州总管李穆。此人不仅是开国元勋,而且资历比尉迟迥还深。他控制下的并州,地势险要、兵精粮足。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比司马消难、王谦等人要大得多。”
杨坚叹息一声,继续分析道。
“我们能想到的,尉迟迥也同样能想到。他必定也会派使者前去拉拢李穆,所以柳裘你带着李浑去晋阳帮我去说服这个举足轻重的并州总管。”
柳裘心存疑虑,委婉的询问道:“丞相是想让他们父子相聚,打消李穆的疑虑,以表诚意和信任?”
“你说得对,同样的方式在尉迟迥那不凑效,在李穆那说不定就管用了。不过我还是需要借助你这张巧嘴才有把握让他倒向我们。”
“丞相放心,柳裘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