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节制
试问,谁又敢明着来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林沐白和寿王提出的政改自然是事半功倍,顺理成章!
因为眼下政改还没到具体实施阶段,所以老皇帝并没有叫其他人,只叫了前内阁大臣一同前来。
御书房内,老皇帝很是和蔼,道:“林卿受苦了。”
林沐白跪地叩首,高声道:“吾皇万岁万岁!臣不辛苦。”
老皇帝呵呵一笑,道:“林卿过谦了,肆虐江北江南大半年的水患,以及那百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林卿在短短几个月,就能妥善安排好,想要什么赏赐?”
林沐白摇摇头,道:“吾辈中人,以天下为己任,谈这些黄白之物,就俗气了。”
老皇帝摸着长长白须,忽的严肃道:“那好,来人,传旨下去,加封林沐白为太子少保,授通州府卫军一品千户,节制诸军。”
马上,就有宫人去拟旨,相信不到半天,中书省就会把这道诏令发出去。
林沐白叩谢,心道,总算,有了一个名正言顺、正儿八经的官职了。
以后,也好办事了。
老皇帝又问:“税政及其其他事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么现在,是不是由你先来说说想法呢?”
林沐白在这段时间里,闲归闲但总归是就新政的事情做了些准备,于是按照之前整理的思路,说道,“皇上,把税政这些事情综合起来,管它叫新政!那么,欲行新政,还是需先知大商眼下的痛处在哪,知道痛处咱们才能对症下药。”
“然也,林卿继续。”
“眼下大商之痛,归根到底有三个:农民、商人和官员。”
“农民之痛,一是无田可耕,二是即便有田可耕也收入无多。”
据臣所知,我大商普通佃农一年所得七成以上要归地主和朝廷所有。”
林沐白可忘不了,他自己那个世界里,明朝造反的那个,因而高迎祥当初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时,有大批农户追随他。
这几个闯王,结果还真的闯出来了一片天。
把大明朝给弄没了。
可叹我华夏千年,一朝亡于蛮人之手……
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林沐白,永远也忘不掉。
林沐白的话,老皇帝细细想了想,然后点头道,“那么,林卿以为当如何?”
“一是为无田者提供田地,二是减免田赋。先说第一个,田从何来?”
据臣所知,赵王在泾阴有良田二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良田。而赵王在耕种的,不过十余万亩而已,其余皆荒废在野,即便是有佃农想帮他种赵王都不同意,这岂不荒唐?
皇上试想,这二百万亩良田若是分给农户种,至少得有二十万人耕者有其田吧?一个赵王就占了二十万农民的生计,而大商像赵王这样的大地主有多少?”
前内阁元老李承宗叹了口气,说道,“林大人言之有理。不过赵王的田是赵王年幼时,先皇神宗所赐。”
而且,赵王的封地王位,都是先皇而赐下的。而赵王本人狡猾、残忍又固执,若是要打他田产的主意,怕是不容易。
此番新政涉及的方方面面颇多,咱们首先要占住一个‘理’字,方能畅行无阻。”
李承宗的意思很明确,赵王的田是先皇赐的,老皇帝不能硬着把它们拿回来,否则就是违背先皇之命,这不但是对先皇的大不敬,而且也会造成大商皇帝朝令夕改的印象,势必不利于取信于民,也必然会遭到士绅阶层的反感。
这就是不占“理”了。
应该说,李承宗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老皇帝却道,“李阁老,朕倒是认为,赵王占那么多田,本身就不占理。既然他先不占理,咱们找他说说理总可以吧?”
李承宗意外地看了眼老皇帝,只见老年帝王的眼里一片坚定与执着,脸上则透露着沉着的自信。
惊讶之余,不禁心里微微一笑。
皇上,虽然老了,但是不糊涂!
是啊,也不能糊涂了!他可跟大商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从摇摇欲坠、九死一生中他努力地爬出来了。
大风大浪都挺过去了,现在他急着来一场落日余晖,又怎么可能被一个赵王束缚了手脚?
虽然赵王势力大!是先皇最疼爱的儿子,但是,任他再怎么势力大,现在也没能力来杀自己的父亲的弟弟吧。
好!好极!雷厉风行,决断果敢,这才是一代雄主之像!
(以下,老皇帝改成光武帝,因为老皇帝的年号就是光武;其次,说一下赵王等诸王和皇帝的关系。一、老皇帝是先帝的弟弟,先帝驾崩,长子病逝,乱局中,被宦官拥立;赵王虽然动手狠,但是慢了一步。二、赵王是先帝的儿子,其他的几个王爷,是这个老皇帝的儿子;后面有什么疑问书评留言,我再说。)
林沐白也赞赏地对光武帝说道,“皇上圣明!赵王当是天下地主强豪之首,若能让他做出表率,相信我们的田政新法势必可得顺利推行。”
光武帝点头道,“没错。对付赵王这类强豪,朕以怀柔之法,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咱们双管齐下,就不怕他们不乖乖交出田产。”
林沐白讪笑着补充道,“皇上,是‘买’,不是让他们交。当然了,他们要是体恤百姓,肯无偿捐出一部分田产来,咱们也不介意不是?”
光武帝也笑道,“朕还可以给他树功德牌坊呢,再不够封个不实授的官也行。”
现在,光武帝的意思很明显,林沐白说的新政,你说的我听起来大概还不错,那么,朕就跟你干。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什么?
光武帝说了一句,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
我儿?能行雷霆霹雳的,不是那手握三十万重兵的燕王,还能是谁?
任何新政,必然会阻力重重,而有了强大的军力,就是根本!
试问,谁又敢明着来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林沐白和寿王提出的政改自然是事半功倍,顺理成章!
因为眼下政改还没到具体实施阶段,所以老皇帝并没有叫其他人,只叫了前内阁大臣一同前来。
御书房内,老皇帝很是和蔼,道:“林卿受苦了。”
林沐白跪地叩首,高声道:“吾皇万岁万岁!臣不辛苦。”
老皇帝呵呵一笑,道:“林卿过谦了,肆虐江北江南大半年的水患,以及那百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林卿在短短几个月,就能妥善安排好,想要什么赏赐?”
林沐白摇摇头,道:“吾辈中人,以天下为己任,谈这些黄白之物,就俗气了。”
老皇帝摸着长长白须,忽的严肃道:“那好,来人,传旨下去,加封林沐白为太子少保,授通州府卫军一品千户,节制诸军。”
马上,就有宫人去拟旨,相信不到半天,中书省就会把这道诏令发出去。
林沐白叩谢,心道,总算,有了一个名正言顺、正儿八经的官职了。
以后,也好办事了。
老皇帝又问:“税政及其其他事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么现在,是不是由你先来说说想法呢?”
林沐白在这段时间里,闲归闲但总归是就新政的事情做了些准备,于是按照之前整理的思路,说道,“皇上,把税政这些事情综合起来,管它叫新政!那么,欲行新政,还是需先知大商眼下的痛处在哪,知道痛处咱们才能对症下药。”
“然也,林卿继续。”
“眼下大商之痛,归根到底有三个:农民、商人和官员。”
“农民之痛,一是无田可耕,二是即便有田可耕也收入无多。”
据臣所知,我大商普通佃农一年所得七成以上要归地主和朝廷所有。”
林沐白可忘不了,他自己那个世界里,明朝造反的那个,因而高迎祥当初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时,有大批农户追随他。
这几个闯王,结果还真的闯出来了一片天。
把大明朝给弄没了。
可叹我华夏千年,一朝亡于蛮人之手……
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林沐白,永远也忘不掉。
林沐白的话,老皇帝细细想了想,然后点头道,“那么,林卿以为当如何?”
“一是为无田者提供田地,二是减免田赋。先说第一个,田从何来?”
据臣所知,赵王在泾阴有良田二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良田。而赵王在耕种的,不过十余万亩而已,其余皆荒废在野,即便是有佃农想帮他种赵王都不同意,这岂不荒唐?
皇上试想,这二百万亩良田若是分给农户种,至少得有二十万人耕者有其田吧?一个赵王就占了二十万农民的生计,而大商像赵王这样的大地主有多少?”
前内阁元老李承宗叹了口气,说道,“林大人言之有理。不过赵王的田是赵王年幼时,先皇神宗所赐。”
而且,赵王的封地王位,都是先皇而赐下的。而赵王本人狡猾、残忍又固执,若是要打他田产的主意,怕是不容易。
此番新政涉及的方方面面颇多,咱们首先要占住一个‘理’字,方能畅行无阻。”
李承宗的意思很明确,赵王的田是先皇赐的,老皇帝不能硬着把它们拿回来,否则就是违背先皇之命,这不但是对先皇的大不敬,而且也会造成大商皇帝朝令夕改的印象,势必不利于取信于民,也必然会遭到士绅阶层的反感。
这就是不占“理”了。
应该说,李承宗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老皇帝却道,“李阁老,朕倒是认为,赵王占那么多田,本身就不占理。既然他先不占理,咱们找他说说理总可以吧?”
李承宗意外地看了眼老皇帝,只见老年帝王的眼里一片坚定与执着,脸上则透露着沉着的自信。
惊讶之余,不禁心里微微一笑。
皇上,虽然老了,但是不糊涂!
是啊,也不能糊涂了!他可跟大商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从摇摇欲坠、九死一生中他努力地爬出来了。
大风大浪都挺过去了,现在他急着来一场落日余晖,又怎么可能被一个赵王束缚了手脚?
虽然赵王势力大!是先皇最疼爱的儿子,但是,任他再怎么势力大,现在也没能力来杀自己的父亲的弟弟吧。
好!好极!雷厉风行,决断果敢,这才是一代雄主之像!
(以下,老皇帝改成光武帝,因为老皇帝的年号就是光武;其次,说一下赵王等诸王和皇帝的关系。一、老皇帝是先帝的弟弟,先帝驾崩,长子病逝,乱局中,被宦官拥立;赵王虽然动手狠,但是慢了一步。二、赵王是先帝的儿子,其他的几个王爷,是这个老皇帝的儿子;后面有什么疑问书评留言,我再说。)
林沐白也赞赏地对光武帝说道,“皇上圣明!赵王当是天下地主强豪之首,若能让他做出表率,相信我们的田政新法势必可得顺利推行。”
光武帝点头道,“没错。对付赵王这类强豪,朕以怀柔之法,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咱们双管齐下,就不怕他们不乖乖交出田产。”
林沐白讪笑着补充道,“皇上,是‘买’,不是让他们交。当然了,他们要是体恤百姓,肯无偿捐出一部分田产来,咱们也不介意不是?”
光武帝也笑道,“朕还可以给他树功德牌坊呢,再不够封个不实授的官也行。”
现在,光武帝的意思很明显,林沐白说的新政,你说的我听起来大概还不错,那么,朕就跟你干。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什么?
光武帝说了一句,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
我儿?能行雷霆霹雳的,不是那手握三十万重兵的燕王,还能是谁?
任何新政,必然会阻力重重,而有了强大的军力,就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