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新政在即
就只是想想,瑞清都觉得心里很爽!
院子里里什么事儿都不需要他操心,完全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知道院子里的丫鬟和佣人,算上扬州知府带来的以及的自己叫的一些,加起来多达一百多人!
吴广亮等人倒也没来打搅他,大抵也是感念他和林沐白几人这大半年来,东奔西走、劳心劳力一刻都没有停歇,如今大事终于初定,有意让他好好休养一阵。
不但也不去骚扰瑞清了,还隔三差五地派手下的人给他送东西,什么人参、鹿茸、燕窝之类的补品送了一波又一波,还经常提醒,好生照顾林大人,切不可怠慢了林大人的身子。
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一个月。
这期间一众大内侍卫、瑞清带的一些随从等人也趁林沐白病休,扬州暂时也办不了什么事,暂无战事,纷纷轮休回来。
瑞清又派人去叫来这些人,虽然是下人随从,但是也算劳苦功高。
众人齐聚一堂,纵酒言欢,回忆回忆这一年多来的苦日子,再吹吹牛皮,倒也好生快活。
到了年底,瑞清上奏朝廷,不过,寿王并没有直接发奏折到中书省。
而是以皇室亲王的身份,发了一封私函,请示天子。
说如今水患初定,三生教撤出杭州,目前不知所踪,并且林沐白被刺客重伤,请示该怎么办。
不久,天子下旨,让兵部派出几名要员,各带一万兵马进驻扬州,原姑苏卫的兵马则回姑苏驻扎。
圣旨里还特别提到,若三生有所反复徒生事端,则各部兵马应予以痛击,决不可有绥靖懈怠之心。
说来说去,大概就是一些中庸之策,皇帝老啦!
真的老了,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了。
只是在有些方面,很硬气。
比如,北边战事。
现在的皇帝,虽然老了,但是,对于边疆战事,比是比这些事情强硬多了!据说乌蛮人有好几个部落偷偷地想议和,以此重换边境贸易的重开。
不过老皇帝就统一回了一个意见:大商与乌蛮诸部没有议和,只有君臣。除非乌蛮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并且允许让商朝大军在北原上置卫所,否则双方断无和解之可能。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啊!要搁一个没胆子的,没骨气的皇帝,打死怕是也说不出这么硬气的话来。
要是惹恼了乌蛮人,人家几十万铁骑踏来,我的乖乖,那可咋办?
可是老皇帝现在就是可以这么硬气!
乌蛮人虽然没被彻底打趴了,但是上次远征,被燕王铁血迎战,大败!
无功而返之后,乌蛮人的老大,大汗之位岌岌可危,蛮人境内钱粮极其短缺,且士气、民心都跌到了低谷,再无伐商之力。
所以皇帝在北疆拥有大批坚城、工事的北陆防线上留了三十万兵马,其中主力换成了组燕王手下的原虎牢关守军,而把原来的边疆主力放到了边城沿线,以震慑北方。
还有一个战无不胜的燕王在北边。
老皇帝根本就不怕,这么一来,面对乌蛮人,皇帝根本不带怕的!
乌蛮人不称臣?没事!先断你盐铁贸易,有你难受的!
不服吗?不服来干!燕王三十万在长城沿线等你!
不敢来?不敢来也没事,明着告诉你,等大商蓄力几年,到时候一定来草原找你们!
林沐白跟瑞清说的那些话,别的瑞清未必能记起来,但有三个字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干!
按照林沐白的话来说,这小子现在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意思。
以前他就是个受气包,没什么实权的王爷,都可以欺负他。
现在谁要是再敢跟他横,他绝对不介意一耳光扇回去!
为啥?
我有一个牛逼的师父!
而且,这些事,自己还得好好跟皇爷爷说说呢!
时间很快,二十多天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一月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林沐白重伤初愈,刺客没把老子弄死?
行呀,来呀,造作呀!
林沐白现在是意气风发,自己说的那些,可是得统统要做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这一年有着野心勃勃计划的寿王和林沐白,终于按耐不住,带着一众随从,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禀告天子,有要事启奏!
宫里太监把林沐白召进了宫。
无他,问政。
光武二十九年二月,老皇帝准备进行大规模政改。
从时机上看,这次政改无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换作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比此时更好。
所谓天时地利,就说如果地缘军事格局非常稳定,无论是北方乌蛮、摩达还是南夷、越人都无力进攻大商。而大商境内,持续大半年的水患已平,三生教亦已暂时销声匿迹,加上林沐白先期做了一系列减赋救灾的举措,政局相对安定。
而人和方面,主要指的是这次政改的参与者——大商百官。因为朝中三股势力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状况,势均力敌。
当然,党争的同时,有人贬谪有人死,也有大批中低层官员全部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他们一没有深厚根基,二处在感激皇恩之中,三又处于天威不可犯的震撼中,所以这时候推行新政,无所谓触犯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布衣,什么都没有。
而对于在三派之外没有受到波及的官员中,仍在留任的旧官员,此时也轮不到他们来说三道四——全国的兵权都已牢牢掌控在皇帝及燕王手里,他们敢说个不字?
说白了,只要燕王支持皇帝,天底下就没有哪个督抚、哪个将领敢擅动一兵一卒!
而且,那燕王除了是大商北疆一代战神之外,又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对自己这个老父皇,可是十分心疼。
就只是想想,瑞清都觉得心里很爽!
院子里里什么事儿都不需要他操心,完全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知道院子里的丫鬟和佣人,算上扬州知府带来的以及的自己叫的一些,加起来多达一百多人!
吴广亮等人倒也没来打搅他,大抵也是感念他和林沐白几人这大半年来,东奔西走、劳心劳力一刻都没有停歇,如今大事终于初定,有意让他好好休养一阵。
不但也不去骚扰瑞清了,还隔三差五地派手下的人给他送东西,什么人参、鹿茸、燕窝之类的补品送了一波又一波,还经常提醒,好生照顾林大人,切不可怠慢了林大人的身子。
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一个月。
这期间一众大内侍卫、瑞清带的一些随从等人也趁林沐白病休,扬州暂时也办不了什么事,暂无战事,纷纷轮休回来。
瑞清又派人去叫来这些人,虽然是下人随从,但是也算劳苦功高。
众人齐聚一堂,纵酒言欢,回忆回忆这一年多来的苦日子,再吹吹牛皮,倒也好生快活。
到了年底,瑞清上奏朝廷,不过,寿王并没有直接发奏折到中书省。
而是以皇室亲王的身份,发了一封私函,请示天子。
说如今水患初定,三生教撤出杭州,目前不知所踪,并且林沐白被刺客重伤,请示该怎么办。
不久,天子下旨,让兵部派出几名要员,各带一万兵马进驻扬州,原姑苏卫的兵马则回姑苏驻扎。
圣旨里还特别提到,若三生有所反复徒生事端,则各部兵马应予以痛击,决不可有绥靖懈怠之心。
说来说去,大概就是一些中庸之策,皇帝老啦!
真的老了,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了。
只是在有些方面,很硬气。
比如,北边战事。
现在的皇帝,虽然老了,但是,对于边疆战事,比是比这些事情强硬多了!据说乌蛮人有好几个部落偷偷地想议和,以此重换边境贸易的重开。
不过老皇帝就统一回了一个意见:大商与乌蛮诸部没有议和,只有君臣。除非乌蛮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并且允许让商朝大军在北原上置卫所,否则双方断无和解之可能。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啊!要搁一个没胆子的,没骨气的皇帝,打死怕是也说不出这么硬气的话来。
要是惹恼了乌蛮人,人家几十万铁骑踏来,我的乖乖,那可咋办?
可是老皇帝现在就是可以这么硬气!
乌蛮人虽然没被彻底打趴了,但是上次远征,被燕王铁血迎战,大败!
无功而返之后,乌蛮人的老大,大汗之位岌岌可危,蛮人境内钱粮极其短缺,且士气、民心都跌到了低谷,再无伐商之力。
所以皇帝在北疆拥有大批坚城、工事的北陆防线上留了三十万兵马,其中主力换成了组燕王手下的原虎牢关守军,而把原来的边疆主力放到了边城沿线,以震慑北方。
还有一个战无不胜的燕王在北边。
老皇帝根本就不怕,这么一来,面对乌蛮人,皇帝根本不带怕的!
乌蛮人不称臣?没事!先断你盐铁贸易,有你难受的!
不服吗?不服来干!燕王三十万在长城沿线等你!
不敢来?不敢来也没事,明着告诉你,等大商蓄力几年,到时候一定来草原找你们!
林沐白跟瑞清说的那些话,别的瑞清未必能记起来,但有三个字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干!
按照林沐白的话来说,这小子现在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意思。
以前他就是个受气包,没什么实权的王爷,都可以欺负他。
现在谁要是再敢跟他横,他绝对不介意一耳光扇回去!
为啥?
我有一个牛逼的师父!
而且,这些事,自己还得好好跟皇爷爷说说呢!
时间很快,二十多天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一月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林沐白重伤初愈,刺客没把老子弄死?
行呀,来呀,造作呀!
林沐白现在是意气风发,自己说的那些,可是得统统要做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这一年有着野心勃勃计划的寿王和林沐白,终于按耐不住,带着一众随从,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禀告天子,有要事启奏!
宫里太监把林沐白召进了宫。
无他,问政。
光武二十九年二月,老皇帝准备进行大规模政改。
从时机上看,这次政改无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换作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比此时更好。
所谓天时地利,就说如果地缘军事格局非常稳定,无论是北方乌蛮、摩达还是南夷、越人都无力进攻大商。而大商境内,持续大半年的水患已平,三生教亦已暂时销声匿迹,加上林沐白先期做了一系列减赋救灾的举措,政局相对安定。
而人和方面,主要指的是这次政改的参与者——大商百官。因为朝中三股势力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状况,势均力敌。
当然,党争的同时,有人贬谪有人死,也有大批中低层官员全部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他们一没有深厚根基,二处在感激皇恩之中,三又处于天威不可犯的震撼中,所以这时候推行新政,无所谓触犯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布衣,什么都没有。
而对于在三派之外没有受到波及的官员中,仍在留任的旧官员,此时也轮不到他们来说三道四——全国的兵权都已牢牢掌控在皇帝及燕王手里,他们敢说个不字?
说白了,只要燕王支持皇帝,天底下就没有哪个督抚、哪个将领敢擅动一兵一卒!
而且,那燕王除了是大商北疆一代战神之外,又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对自己这个老父皇,可是十分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