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潘厚仁几个在农庄里商议要如何对付那李家寨子,如今京师也因为收到了沐晟的八百里加急,而混乱不堪。
澜沧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竟然胆敢截杀大明朝赈济交趾的物资大夫队伍,且不说他们还残忍的将随行大夫屠戮一空,就说他们这种行为,已经让众多“爱明”人士忿忿不平!
谁也不知道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总之原本应该是一件秘密的事情,两三天的功夫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就连那些内阁大臣们家中的仆佣无聊时都将这澜沧国挂在嘴边,而且毫无例外,都是希望朝廷能够出兵,平之,如此一来,倒是让某些有心消饵此事的人,不敢随意站出来表态了。
朱棣登基不过十多年的时间,正是文武鼎盛时期,况且还几次御驾亲征,若是被澜沧小国欺压上门都忍气吞声,怕是难平民心。就连朱棣此时心中都充满了愤慨。交趾的疫情虽说在潘厚仁制定的那套隔离治疗方法下被初步控制,但医治患病的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更不用说恢复民生。
朝廷当中也有大臣提出不如放弃交趾这个没有多大用处的区域,撤回大明的子民,任由交趾原住民自生自灭,以免国库大笔的资金投入到这个无底洞当中——初步测算,若是要彻底解决交趾的霍乱疫情,花费的银子几乎等于朝廷半年的财政收入,这样巨大的消耗,让朱棣很是头疼。
但是朱棣的为人决定了他不可能轻易放弃偌大一片区域,因为这是他的政绩,是他文治武功的证明,是他英明神武的标志,交趾,一定要救!
少了昆明过去的大夫怎么办?太医院多的是,不自愿去的,就指派去,谁要是敢抗旨,难不成锦衣卫都是吃干饭的?纪纲这条狗还是有点用处的。
没有钱怎么办?按照朱棣的想法倒是很简单,摊派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交趾是伟大明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浙一代富庶,那就大家都掏点银子出来,帮交趾一把!朱棣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可是当他在几个内阁大臣面前谈及此两点时,第一点完全没有问题,第二点却是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
最让朱棣想不明白的是,一向很支持他的杨荣,竟然也在第二点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内阁商议时,朱棣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没有做出任何表示,等到商议结束,他将杨荣留了下来。
“勉仁,朕以为你会支持朕,为何?”
进了御书房,朱棣表现出他随和的一面,让太监给杨荣赐座,又泡上香茶,看上去不像是君臣之间商议国事,倒如同是随便闲聊一般。
杨荣今年四十出头,正是身富力强之际,颌下的胡须也是根根笔挺如同钢针。别看杨荣好像是个文臣,其实在大明朝初期,所谓的文臣那都是骑得了战马,拉得开硬弓的。就这杨荣,两次随着朱棣御驾亲征蒙古,没有几分弓马本事,如何追随皇帝的脚步?
“臣惶恐!”
被朱棣开门见山的逼问,那杨荣口称惶恐,脸上却无丝毫惊慌之色,就连端在手中的茶碗,褐色的液面是半丝波纹皆无。
“你呀你呀,少来这套,给朕说说,朕,错在哪里?”
所谓礼贤下士也不过就是朱棣这样子,能够问巩固之臣究竟错在何处,倒也算是明君的一种行为了。若杨荣是个铮臣,一定会起身开口先贤、闭口祖制,将朱棣批的一无是处,可惜杨荣并不是铮臣,他有他为人处世的圆滑之处,或者说,他有他的政治智慧。
“陛下,您提出来的两点,臣认为都没有错!非但没有错,在目前交趾这种情况之下,可谓是对症下药,正确的很!”
“既然如此,爱卿你为何又与那光大一起反对朕?”朱棣脸色不动,杨荣的性格他清楚,知道这厮还有说法。
果然,杨荣微微一笑,开口就来一个“但是”,朱棣也笑了,抬手指指杨荣,表示他早有预料。君臣相得可见一斑。
“皇上你是明君,懂得收放之道,更有收放之力,然.请皇上恕罪,臣就直说了。”
“但说不妨,但说不妨!”
“然皇上之后,先太子,后太孙。臣观太孙殿下乃有陛下之神韵,来日定然也是个明君,可是太子殿下么.臣以为,擅自摊派之风不可起,若是遇上横征暴敛之君,陛下今日之举,就会成为我朝百姓他日之祸根。不管百、千年之后,百姓皆会骂陛下为‘始作俑者’啊!”
杨荣这话算是在指着朱棣的鼻子骂了,也幸亏他先是将朱棣的马屁拍得“嘭嘭”作响,随后又不动声色的将朱棣最喜欢的皇太孙捧了起来,故而这些话也都还在朱棣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是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原来诸位爱卿都是记挂着朕的身后名啊,罢了,你等见识渊博,不同意就不同意罢!可是这银钱,究竟应该从何而出,勉仁你有没有个思路?”朱棣摆摆手,随侍身边的黄俨就上来,给两人掺茶水。
正好朱棣说到“银钱何出”的问题,黄俨不由自主的右手一抖,水壶里的水淋到了杨荣杯子外面,虽然只是一点点,可在皇帝面前,这可就是极其严重的失礼了。
换成是个小太监,就算不马上被拖下去打个半死,至少也要调到最苦最累的地方磨难几十年。凭黄俨的身份和跟朱棣之间的感情,再加上原本这就不是他的活儿,是朱棣为了保证谈话的内容不外泄,才将干活的小太监们打发走的,故而朱棣只是微微地瞥了黄俨一眼,并没有开口说话。
倒是杨荣,身子一抖,抬手指着黄俨:“哟,黄公公,你可是吓到我了!刚刚好不容易想到个解决的法子,被你给吓掉了,你赔我!”
这神似耍无赖的做法,恐怕也只有杨荣才敢当着朱棣的面施展,黄俨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殊不料杨荣动作极快,一把就抓住了黄俨的左手袖口,“休想跑!皇上,依臣看,这银子的事情,还得着落在黄公公身上!”
眼前的场景让朱棣真正是苦笑不得,黄俨也好,杨荣也罢,那都是他的肱骨之臣,若是要朱棣此时站出来说谁对谁错,他还真是不好偏袒。
“放开放开,御书房内,勉仁你这成何体统!”朱棣倒是没有半点生气,他唯一担心的是黄俨被扯的恼羞成怒,将手里滚烫的开水给那杨荣劈头盖脸的浇下去,到时候岂不是成了大明朝的丑闻了?
黄俨当然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就算不尊敬杨荣这个人,至少也要尊敬杨荣屁股下的椅子。所以他亦只能是苦笑道:“杨大人若是不满意,老奴这就用袖子替你把桌子擦干净罢!”
“什么替我啊,这是御书房,都是皇上的,我又没让你擦桌子,我是要你赔我刚刚想到的那个解决的法子,你要是赔不出来呀,也好,那你就替皇上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罢!”杨荣这无赖耍的,让朱棣和黄俨都没辙了。黄俨转头看朱棣,朱棣也只能对其求救的眼神熟视无睹,看杨荣这狗皮膏药的势头,今天若是黄俨不答应,就算是用开水浇下去,杨荣都是不会放手了。
“皇上,老奴.老奴愿意捐银子!”
被逼无奈,黄俨忍着心头疼,终于开口说他愿意捐银子。
“你捐银子?你能有多少银子可以捐啊?勉仁啊,你看你把他都逼的搬床底了,还是放了手罢!”
都说太监们喜欢把银子藏在床底下,所以朱棣说黄俨是在“搬床底”。皇上都这样说了,杨荣也不好继续抓着黄俨不放,遂松开了手来,但口中仍旧是不依不饶,“皇上呀,您可是不要小看黄公公,他虽然没钱,可是他那个义弟的家中,可是有钱的很啊!”
绕了大半个圈子,杨荣的真正目的终于暴露出来了。
提到黄俨的义弟,朝廷里稍微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那是昆明的土豪啊,听说光是家门口的一对汉白玉狮子,就值的起十万雪花银。
“皇上,老奴是老奴,老奴的义弟跟这事儿可没有关系啊!”黄俨不住地摆手,但并非是因为他心疼潘厚仁的银子,而是他担心万一皇上提出来的要求太苛刻,到时候岂不是自己要被夹在其中,两头难为?最好的法子就是打消朱棣的这种念头,要怪,就要怪这个杨荣,实在是太可恶了!
要不是因为杨荣深得皇上和皇太孙器重,而且又坚决支持迁都,跟黄俨完全是站在同一条阵线当中,黄俨说不定就会给这个总喜欢装疯卖傻的家伙上点眼药,让他知道点厉害。
虽说杨荣是在装疯卖傻,可是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已经成功的将朱棣的注意力,从向江浙一带摊派,转移到了云南潘府的身上。而杨荣之所以会这样做,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这原因并不杨荣眼红潘府的财产,实际上,就在昨天,杨荣府上曾经到访了一位客人,而这位客人的名字,叫夏元吉。
澜沧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竟然胆敢截杀大明朝赈济交趾的物资大夫队伍,且不说他们还残忍的将随行大夫屠戮一空,就说他们这种行为,已经让众多“爱明”人士忿忿不平!
谁也不知道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总之原本应该是一件秘密的事情,两三天的功夫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就连那些内阁大臣们家中的仆佣无聊时都将这澜沧国挂在嘴边,而且毫无例外,都是希望朝廷能够出兵,平之,如此一来,倒是让某些有心消饵此事的人,不敢随意站出来表态了。
朱棣登基不过十多年的时间,正是文武鼎盛时期,况且还几次御驾亲征,若是被澜沧小国欺压上门都忍气吞声,怕是难平民心。就连朱棣此时心中都充满了愤慨。交趾的疫情虽说在潘厚仁制定的那套隔离治疗方法下被初步控制,但医治患病的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更不用说恢复民生。
朝廷当中也有大臣提出不如放弃交趾这个没有多大用处的区域,撤回大明的子民,任由交趾原住民自生自灭,以免国库大笔的资金投入到这个无底洞当中——初步测算,若是要彻底解决交趾的霍乱疫情,花费的银子几乎等于朝廷半年的财政收入,这样巨大的消耗,让朱棣很是头疼。
但是朱棣的为人决定了他不可能轻易放弃偌大一片区域,因为这是他的政绩,是他文治武功的证明,是他英明神武的标志,交趾,一定要救!
少了昆明过去的大夫怎么办?太医院多的是,不自愿去的,就指派去,谁要是敢抗旨,难不成锦衣卫都是吃干饭的?纪纲这条狗还是有点用处的。
没有钱怎么办?按照朱棣的想法倒是很简单,摊派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交趾是伟大明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浙一代富庶,那就大家都掏点银子出来,帮交趾一把!朱棣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可是当他在几个内阁大臣面前谈及此两点时,第一点完全没有问题,第二点却是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
最让朱棣想不明白的是,一向很支持他的杨荣,竟然也在第二点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内阁商议时,朱棣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没有做出任何表示,等到商议结束,他将杨荣留了下来。
“勉仁,朕以为你会支持朕,为何?”
进了御书房,朱棣表现出他随和的一面,让太监给杨荣赐座,又泡上香茶,看上去不像是君臣之间商议国事,倒如同是随便闲聊一般。
杨荣今年四十出头,正是身富力强之际,颌下的胡须也是根根笔挺如同钢针。别看杨荣好像是个文臣,其实在大明朝初期,所谓的文臣那都是骑得了战马,拉得开硬弓的。就这杨荣,两次随着朱棣御驾亲征蒙古,没有几分弓马本事,如何追随皇帝的脚步?
“臣惶恐!”
被朱棣开门见山的逼问,那杨荣口称惶恐,脸上却无丝毫惊慌之色,就连端在手中的茶碗,褐色的液面是半丝波纹皆无。
“你呀你呀,少来这套,给朕说说,朕,错在哪里?”
所谓礼贤下士也不过就是朱棣这样子,能够问巩固之臣究竟错在何处,倒也算是明君的一种行为了。若杨荣是个铮臣,一定会起身开口先贤、闭口祖制,将朱棣批的一无是处,可惜杨荣并不是铮臣,他有他为人处世的圆滑之处,或者说,他有他的政治智慧。
“陛下,您提出来的两点,臣认为都没有错!非但没有错,在目前交趾这种情况之下,可谓是对症下药,正确的很!”
“既然如此,爱卿你为何又与那光大一起反对朕?”朱棣脸色不动,杨荣的性格他清楚,知道这厮还有说法。
果然,杨荣微微一笑,开口就来一个“但是”,朱棣也笑了,抬手指指杨荣,表示他早有预料。君臣相得可见一斑。
“皇上你是明君,懂得收放之道,更有收放之力,然.请皇上恕罪,臣就直说了。”
“但说不妨,但说不妨!”
“然皇上之后,先太子,后太孙。臣观太孙殿下乃有陛下之神韵,来日定然也是个明君,可是太子殿下么.臣以为,擅自摊派之风不可起,若是遇上横征暴敛之君,陛下今日之举,就会成为我朝百姓他日之祸根。不管百、千年之后,百姓皆会骂陛下为‘始作俑者’啊!”
杨荣这话算是在指着朱棣的鼻子骂了,也幸亏他先是将朱棣的马屁拍得“嘭嘭”作响,随后又不动声色的将朱棣最喜欢的皇太孙捧了起来,故而这些话也都还在朱棣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是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原来诸位爱卿都是记挂着朕的身后名啊,罢了,你等见识渊博,不同意就不同意罢!可是这银钱,究竟应该从何而出,勉仁你有没有个思路?”朱棣摆摆手,随侍身边的黄俨就上来,给两人掺茶水。
正好朱棣说到“银钱何出”的问题,黄俨不由自主的右手一抖,水壶里的水淋到了杨荣杯子外面,虽然只是一点点,可在皇帝面前,这可就是极其严重的失礼了。
换成是个小太监,就算不马上被拖下去打个半死,至少也要调到最苦最累的地方磨难几十年。凭黄俨的身份和跟朱棣之间的感情,再加上原本这就不是他的活儿,是朱棣为了保证谈话的内容不外泄,才将干活的小太监们打发走的,故而朱棣只是微微地瞥了黄俨一眼,并没有开口说话。
倒是杨荣,身子一抖,抬手指着黄俨:“哟,黄公公,你可是吓到我了!刚刚好不容易想到个解决的法子,被你给吓掉了,你赔我!”
这神似耍无赖的做法,恐怕也只有杨荣才敢当着朱棣的面施展,黄俨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殊不料杨荣动作极快,一把就抓住了黄俨的左手袖口,“休想跑!皇上,依臣看,这银子的事情,还得着落在黄公公身上!”
眼前的场景让朱棣真正是苦笑不得,黄俨也好,杨荣也罢,那都是他的肱骨之臣,若是要朱棣此时站出来说谁对谁错,他还真是不好偏袒。
“放开放开,御书房内,勉仁你这成何体统!”朱棣倒是没有半点生气,他唯一担心的是黄俨被扯的恼羞成怒,将手里滚烫的开水给那杨荣劈头盖脸的浇下去,到时候岂不是成了大明朝的丑闻了?
黄俨当然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就算不尊敬杨荣这个人,至少也要尊敬杨荣屁股下的椅子。所以他亦只能是苦笑道:“杨大人若是不满意,老奴这就用袖子替你把桌子擦干净罢!”
“什么替我啊,这是御书房,都是皇上的,我又没让你擦桌子,我是要你赔我刚刚想到的那个解决的法子,你要是赔不出来呀,也好,那你就替皇上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罢!”杨荣这无赖耍的,让朱棣和黄俨都没辙了。黄俨转头看朱棣,朱棣也只能对其求救的眼神熟视无睹,看杨荣这狗皮膏药的势头,今天若是黄俨不答应,就算是用开水浇下去,杨荣都是不会放手了。
“皇上,老奴.老奴愿意捐银子!”
被逼无奈,黄俨忍着心头疼,终于开口说他愿意捐银子。
“你捐银子?你能有多少银子可以捐啊?勉仁啊,你看你把他都逼的搬床底了,还是放了手罢!”
都说太监们喜欢把银子藏在床底下,所以朱棣说黄俨是在“搬床底”。皇上都这样说了,杨荣也不好继续抓着黄俨不放,遂松开了手来,但口中仍旧是不依不饶,“皇上呀,您可是不要小看黄公公,他虽然没钱,可是他那个义弟的家中,可是有钱的很啊!”
绕了大半个圈子,杨荣的真正目的终于暴露出来了。
提到黄俨的义弟,朝廷里稍微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那是昆明的土豪啊,听说光是家门口的一对汉白玉狮子,就值的起十万雪花银。
“皇上,老奴是老奴,老奴的义弟跟这事儿可没有关系啊!”黄俨不住地摆手,但并非是因为他心疼潘厚仁的银子,而是他担心万一皇上提出来的要求太苛刻,到时候岂不是自己要被夹在其中,两头难为?最好的法子就是打消朱棣的这种念头,要怪,就要怪这个杨荣,实在是太可恶了!
要不是因为杨荣深得皇上和皇太孙器重,而且又坚决支持迁都,跟黄俨完全是站在同一条阵线当中,黄俨说不定就会给这个总喜欢装疯卖傻的家伙上点眼药,让他知道点厉害。
虽说杨荣是在装疯卖傻,可是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已经成功的将朱棣的注意力,从向江浙一带摊派,转移到了云南潘府的身上。而杨荣之所以会这样做,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这原因并不杨荣眼红潘府的财产,实际上,就在昨天,杨荣府上曾经到访了一位客人,而这位客人的名字,叫夏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