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太史慈,李易很高兴,但心中也稍稍有那么一丝遗憾。
现在李易麾下的武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以张辽、典韦、徐盛这些人为代表,他们在才能方面各有高下,各有所长,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李易忠心耿耿,不但能为李易抛头颅洒热血,更是可以毫无疑问的执行李易的任何命令,相应的,李易面对他们时所表露的,也是本身最为真实的一面。
这些人的天花板很高,有恰当机会的时候,李易也会优先考虑他们,只要他们能立功,李易就会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加官进爵。
第二类人的天花板就稍稍低了那么一点,比如贺齐,张绣,陈到他们,他们对李易也是比较忠心的,李易也信任他们,但因为相处时间问题,或者是本身的三观,李易暂时还不能对他们毫无顾忌的放心,所以,李易或许会重用,比如这次就让张绣担任了先锋,但之后张绣要是不想办法将李易的好感度刷上去,这个先锋基本就是他的人生顶点了。
至于最后的,则是孙贲,凌操,徐琨这些人,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但还没有到需要李易动容的地步,再加上他们的背景多少都是有些问题的,所以李易虽然会为了和谐任用他们,却很好给予他们真正的信任。
相应的,这些人的天花板就比较低了,机会也少,基本上军中的中层就是他们的终点了,想要向上更进一步,除非发生某些偶然事件,否则只能寄期望于下一代人。
而太史慈这位三国之中排的上号的猛将,就很不幸的被李易放到第二类人里面。
太史慈虽然因为李易的免死,非常感激李易,关键时刻为李易挡刀也不是问题,但太史慈却是个三观比较正的人,在他眼里,有太多东西都是要胜过功名利禄的,甚至胜过他自己,李易对这种人非常欣赏,甚至是敬佩,但是,他可是一个造反头子,太史慈遇到李易,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接纳了太史慈之后,李易便很是大方的让太史慈先回青州接他的老母亲,这是李易的诚意表现,因为这根本就是将开溜的机会送到了太史慈的面前。
不过,太史慈的节操在这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太史慈先问李易是否要继续北上,与曹操征战,在李易点头之后,太史慈便坚决表示,李易免他不死,这是恩情,而李易今后又有大战,他若是此时离开,便是不义,非君子所为!
所以,他一定要先跟随李易与曹操交战,等兖州战事结束之后,再回老家接他母亲。
李易本不想如此的,但在太史慈的再三坚持下,还是同意了,并且顺便给太史慈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明日起协助黄忠整编豫州军,目的是要从豫州军中选拔出一些精锐,随着他的大军奔赴兖州,与曹操作战。
交代完这些之后,李易便告辞离开,虽然谯县已经拿下了,但后续依然有着许多的事情要处理,最起码一开始这两三天,李易是闲不下来的。
然后,让李易很意外的是,他刚进入那处别院的正厅,发现除了他麾下文武,孔融竟然也在。
与第一次相见时的风度翩翩不同,今日孔融模样很是狼狈,头发散乱,身上血迹斑斑不说,衣服上还有沾着不少的泥土黑灰,而且是黏在上面的,更显邋遢。
李易进来时自然是有动静的,但孔融却是闭着眼睛,轻哼了一声,连看都不看李易一眼,一脸的不屑,就好像李易有多膈应一般。
但李易却是觉得,孔融举动更像是掩耳盗铃多一些。
李易视线扫视了一圈,对贺齐说道:“公苗,刺史府的事情是你负责,孔融也是你找到的吧?”
“正是属下!”
贺齐赶忙应声,之后脸色稍显古怪的道:“之前刺史府火势太大,将近入夜方才扑灭,有些帮忙救火的百姓便在院中休息,然后有一人听到有咀嚼之声,最初以为仓鼠,再听却是与人声相似,于是,那人将异状报与了军中将士,将士们寻声索骥,找到了一处隐秘的地窖,然后就见孔融藏身其中,当时他还在吃饼。”
贺齐说罢,在场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李易同样神色古怪。
在李易看来,像孔融这样的人就算败了,不管是死还是降,都应该比较体面才是,所以听说刺史府起火之后,李易便以为孔融是如袁术那般举火自焚,根本没想到他虽然烧了刺史府,自己却是藏了起来。
这真是叫李易吐槽不能。
孔融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发一语,不过脸色却是涨红,显然他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镇定。
看到孔融这样子,李易忍不住说道:“你想要求活,我可以理解,但你烧了刺史府作甚,你可知道,单单这一座府邸,想要将其修复,得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李易是真的心疼,城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结果孔融一把火就把地标建筑给烧了,李易自然不爽。
孔融微微转身,用后脑勺对着李易,显然是不打算回这个问题。
“主公。”
这时贺齐轻声补充道:“扑灭火势之后,将士们发现几具尸首样置蹊跷,便请了医官前来查验,基本确定,那些人多是妇人,还有孩童,且是在起火之前,便被人杀死了。”
“竟然还有这等事?”
李易目露惊讶之色,然后再看向孔融的时候,眼神就有些嫌弃了。
大势已去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与家人受辱,杀妻杀子,然后自杀的人不在少数。
李易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崇祯帝,还有刘备的孙子刘谌,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却是在刘禅决定投降的情况下,宁死不受辱,全家赴难,那股子硬气,便是李易都很敬佩。
所以,倘若今日孔融能像刘谌样,李易也会叹一声好汉,然后给他坟头添把土,毕竟逝者已矣,有些事情再计较就没劲了。
可孔融这倒好,老婆孩子都死了,自己躲地洞里藏了起来,这算是个什么事?
李易冷哼了一声,忍不住想要羞辱孔融一番,而孔融似乎有所察觉,直接抢在李易开口之前喝道:“忠良之后,宁死不能受贼之羞辱!”
“大胆!”
贺齐当即开口呵斥,李易却是摇摇头,然后略一思索,他忽然明白孔融为什么这么狠心了。
而且,这件事李易也有责任,因为他可是不止一次威胁孔融,说要绿了他的。
李易是有些贪花好色不假,但他办事的过程还是比较讲究的,尽管也有点黑历史,但跟曹操那个级别的还差着境界,最起码暂时如此,以后的话……以后再说。
而且李易一直认为给别人带帽子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是要败人品的,再加上孔融都那么大年纪了,所以李易对孔融说那些话主要是膈应他的,不是真的要给他戴帽子。
哪曾想,孔融却是当真了,然后为了不让李易得手,直接从根本上断了李易的念想……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孔融的家人不想落入他的毒手,干脆自行了断了。
李易抿了抿嘴,忽然觉得再继续欺负孔融有些不太好,便转过身去,想了想,然后对鲁肃说道:“子敬,你代笔,我要上书天子,唔……曹操残暴,视百姓为草芥,于徐州屠戮百万,可谓罪大恶极,人神共愤,为天下仁人义士所不容,而易,深受皇恩,自不能坐视曹操横行,肆虐天下,于是只能不辞辛苦,亲率大军北上,欲与曹操决战与兖州,便是粉身碎骨,也要为天下除此祸害!”
李易微微顿了顿,开始观察众人的表情反应,发现除了几个新来的,其他人倒是颇为淡然,似乎已经习惯这种情况。
最后李易看了孔融一眼,见他却是目瞪口呆,暗暗摇头,然后继续说道:“豫州孔融,不明善恶,不辨是非,竟然与曹操勾结,阻我除贼,甚至不惜让刘繇夺我帅印虎符,事败之后,为遮掩罪行,更是丧心病狂,无视数万百姓生死,纵火焚城,幸好守城将士深明大义,请我入城,主持大局,没有酿成大祸。”
孔融的眼睛直接就瞪圆了,众目睽睽之下,如此颠倒黑白的话,李易却是张口就来,这再一次刷新了孔融对李易无耻程度的认知。
“今孔融已经畏罪自杀,然豫州百姓百万,孔融在任时便是民不聊生,今更是人心惶惶,为豫州百姓生计考虑,亟需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主持安抚,故而……”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易看了蒯越一眼,稍作犹豫之后,才继续说道:“易举荐蔡邕为豫州刺史,蔡邕乃天下博学之士,声名传于宇内,必能安抚豫州人心,还请朝廷应允。”
李易说罢,蒯越心里松了口气,刚才他可是吓了一跳,还以为李易要把他留在豫州呢,在旁人看来,刺史是个好差事,但蒯越却是真的不稀罕,好在李易没选他,而是将蔡邕给点了过来。
而李易点了蔡邕,虽然稍显突兀,却是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李易麾下虽然能人不少,但普遍年轻,缺少威望,让他们主政一方,维持各方关系,无形中会有许多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李易让蔡邕来做明面上的豫州刺史,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说明面上,是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蔡邕只是在豫州撑场面的,真正做实事的,李易绝对另有安排。
“逆贼!你这逆贼!老夫杀了你!”
忽然,孔融一声大叫,挥拳向李易冲了过去。
孔融是真无法忍受,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都不敢相信一个人竟然可以如此颠倒是非,还明目张胆的上书为难天子,真真是无法无天,无耻至极!
愤怒之下,孔融的这一冲倒是当真有几分威势,奈何,还不等他到李易跟前,便被典韦一把攥住了手臂,反手将他牢牢制住。
但孔融依旧不肯作罢,大声叫道:“天日昭昭,报应不爽!李易,你今日如此倒行逆施,将来必有忠志之士,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死到临头还敢猖狂!”
典韦骂了一声,挥拳便要去砸孔融,但李易却是伸手挡了一下,然后走进看着孔融,试探问道:“你生死只在我一念之间,你现在若是求我,或许我还能给你一条生路。”
“哈哈哈……”
孔融大笑一声,骂道:“身死事小,失节事大,孔某人清清白白,宁死不能与小小同流合污!”
李易定定的看着孔融,忽然摇头笑了,然后感慨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能够延续千年,原来最后的那根硬骨头在这里。”
李易这话说得莫名其妙,众人都是不解,李易也没有解释,一摆手,道:“带下去吧,办得体面些,孔融虽然作人蠢了一些,但骨头却没歪,不算坏人。”
“李易,奸贼,你不得好死!”
“奸贼,我誓杀汝!”
……
孔融被典韦拖走,一路上依旧叫骂不停,李易却是没有再管他,回身对众人问道:“以蔡中郎为豫州刺史,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皆是摇头,且不说蔡邕名望足够,便是李易自己都表态了,除非有什么大疏漏,一般是没人会再提意见的。
蒯越微一拱手,出列问道:“不知除蔡中郎之外,主公可还有其他安排?”
李易看了蒯越一眼,赞许道:“知我者,军师也。”
蒯越笑笑,拱手后退,然后李易缓缓踱了几步,叫道:“黄忠。”
黄忠一凛,出列道:“末将在。”
“即日起,你兼任汝南都督,执掌豫州军务,待得徐盛霍峻归来,他二人也暂归你调遣,然后全力应对兖州战事!”
黄忠心头不由一阵剧烈跳动,虽然有张辽的例子在先,李易再设一个都督并不奇怪,但豫州和扬州不一样,豫州是前线,这个都督的分量可比扬州要重的多。
这让黄忠感动莫名,同时更觉得身上责任重大。
黄忠没有矫情推辞,他深吸口气,一撩衣摆,郑重下拜,大声应道:“请主公放心,末将绝不辜负主公信任!”
现在李易麾下的武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以张辽、典韦、徐盛这些人为代表,他们在才能方面各有高下,各有所长,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李易忠心耿耿,不但能为李易抛头颅洒热血,更是可以毫无疑问的执行李易的任何命令,相应的,李易面对他们时所表露的,也是本身最为真实的一面。
这些人的天花板很高,有恰当机会的时候,李易也会优先考虑他们,只要他们能立功,李易就会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加官进爵。
第二类人的天花板就稍稍低了那么一点,比如贺齐,张绣,陈到他们,他们对李易也是比较忠心的,李易也信任他们,但因为相处时间问题,或者是本身的三观,李易暂时还不能对他们毫无顾忌的放心,所以,李易或许会重用,比如这次就让张绣担任了先锋,但之后张绣要是不想办法将李易的好感度刷上去,这个先锋基本就是他的人生顶点了。
至于最后的,则是孙贲,凌操,徐琨这些人,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但还没有到需要李易动容的地步,再加上他们的背景多少都是有些问题的,所以李易虽然会为了和谐任用他们,却很好给予他们真正的信任。
相应的,这些人的天花板就比较低了,机会也少,基本上军中的中层就是他们的终点了,想要向上更进一步,除非发生某些偶然事件,否则只能寄期望于下一代人。
而太史慈这位三国之中排的上号的猛将,就很不幸的被李易放到第二类人里面。
太史慈虽然因为李易的免死,非常感激李易,关键时刻为李易挡刀也不是问题,但太史慈却是个三观比较正的人,在他眼里,有太多东西都是要胜过功名利禄的,甚至胜过他自己,李易对这种人非常欣赏,甚至是敬佩,但是,他可是一个造反头子,太史慈遇到李易,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接纳了太史慈之后,李易便很是大方的让太史慈先回青州接他的老母亲,这是李易的诚意表现,因为这根本就是将开溜的机会送到了太史慈的面前。
不过,太史慈的节操在这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太史慈先问李易是否要继续北上,与曹操征战,在李易点头之后,太史慈便坚决表示,李易免他不死,这是恩情,而李易今后又有大战,他若是此时离开,便是不义,非君子所为!
所以,他一定要先跟随李易与曹操交战,等兖州战事结束之后,再回老家接他母亲。
李易本不想如此的,但在太史慈的再三坚持下,还是同意了,并且顺便给太史慈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明日起协助黄忠整编豫州军,目的是要从豫州军中选拔出一些精锐,随着他的大军奔赴兖州,与曹操作战。
交代完这些之后,李易便告辞离开,虽然谯县已经拿下了,但后续依然有着许多的事情要处理,最起码一开始这两三天,李易是闲不下来的。
然后,让李易很意外的是,他刚进入那处别院的正厅,发现除了他麾下文武,孔融竟然也在。
与第一次相见时的风度翩翩不同,今日孔融模样很是狼狈,头发散乱,身上血迹斑斑不说,衣服上还有沾着不少的泥土黑灰,而且是黏在上面的,更显邋遢。
李易进来时自然是有动静的,但孔融却是闭着眼睛,轻哼了一声,连看都不看李易一眼,一脸的不屑,就好像李易有多膈应一般。
但李易却是觉得,孔融举动更像是掩耳盗铃多一些。
李易视线扫视了一圈,对贺齐说道:“公苗,刺史府的事情是你负责,孔融也是你找到的吧?”
“正是属下!”
贺齐赶忙应声,之后脸色稍显古怪的道:“之前刺史府火势太大,将近入夜方才扑灭,有些帮忙救火的百姓便在院中休息,然后有一人听到有咀嚼之声,最初以为仓鼠,再听却是与人声相似,于是,那人将异状报与了军中将士,将士们寻声索骥,找到了一处隐秘的地窖,然后就见孔融藏身其中,当时他还在吃饼。”
贺齐说罢,在场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李易同样神色古怪。
在李易看来,像孔融这样的人就算败了,不管是死还是降,都应该比较体面才是,所以听说刺史府起火之后,李易便以为孔融是如袁术那般举火自焚,根本没想到他虽然烧了刺史府,自己却是藏了起来。
这真是叫李易吐槽不能。
孔融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发一语,不过脸色却是涨红,显然他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镇定。
看到孔融这样子,李易忍不住说道:“你想要求活,我可以理解,但你烧了刺史府作甚,你可知道,单单这一座府邸,想要将其修复,得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李易是真的心疼,城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结果孔融一把火就把地标建筑给烧了,李易自然不爽。
孔融微微转身,用后脑勺对着李易,显然是不打算回这个问题。
“主公。”
这时贺齐轻声补充道:“扑灭火势之后,将士们发现几具尸首样置蹊跷,便请了医官前来查验,基本确定,那些人多是妇人,还有孩童,且是在起火之前,便被人杀死了。”
“竟然还有这等事?”
李易目露惊讶之色,然后再看向孔融的时候,眼神就有些嫌弃了。
大势已去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与家人受辱,杀妻杀子,然后自杀的人不在少数。
李易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崇祯帝,还有刘备的孙子刘谌,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却是在刘禅决定投降的情况下,宁死不受辱,全家赴难,那股子硬气,便是李易都很敬佩。
所以,倘若今日孔融能像刘谌样,李易也会叹一声好汉,然后给他坟头添把土,毕竟逝者已矣,有些事情再计较就没劲了。
可孔融这倒好,老婆孩子都死了,自己躲地洞里藏了起来,这算是个什么事?
李易冷哼了一声,忍不住想要羞辱孔融一番,而孔融似乎有所察觉,直接抢在李易开口之前喝道:“忠良之后,宁死不能受贼之羞辱!”
“大胆!”
贺齐当即开口呵斥,李易却是摇摇头,然后略一思索,他忽然明白孔融为什么这么狠心了。
而且,这件事李易也有责任,因为他可是不止一次威胁孔融,说要绿了他的。
李易是有些贪花好色不假,但他办事的过程还是比较讲究的,尽管也有点黑历史,但跟曹操那个级别的还差着境界,最起码暂时如此,以后的话……以后再说。
而且李易一直认为给别人带帽子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是要败人品的,再加上孔融都那么大年纪了,所以李易对孔融说那些话主要是膈应他的,不是真的要给他戴帽子。
哪曾想,孔融却是当真了,然后为了不让李易得手,直接从根本上断了李易的念想……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孔融的家人不想落入他的毒手,干脆自行了断了。
李易抿了抿嘴,忽然觉得再继续欺负孔融有些不太好,便转过身去,想了想,然后对鲁肃说道:“子敬,你代笔,我要上书天子,唔……曹操残暴,视百姓为草芥,于徐州屠戮百万,可谓罪大恶极,人神共愤,为天下仁人义士所不容,而易,深受皇恩,自不能坐视曹操横行,肆虐天下,于是只能不辞辛苦,亲率大军北上,欲与曹操决战与兖州,便是粉身碎骨,也要为天下除此祸害!”
李易微微顿了顿,开始观察众人的表情反应,发现除了几个新来的,其他人倒是颇为淡然,似乎已经习惯这种情况。
最后李易看了孔融一眼,见他却是目瞪口呆,暗暗摇头,然后继续说道:“豫州孔融,不明善恶,不辨是非,竟然与曹操勾结,阻我除贼,甚至不惜让刘繇夺我帅印虎符,事败之后,为遮掩罪行,更是丧心病狂,无视数万百姓生死,纵火焚城,幸好守城将士深明大义,请我入城,主持大局,没有酿成大祸。”
孔融的眼睛直接就瞪圆了,众目睽睽之下,如此颠倒黑白的话,李易却是张口就来,这再一次刷新了孔融对李易无耻程度的认知。
“今孔融已经畏罪自杀,然豫州百姓百万,孔融在任时便是民不聊生,今更是人心惶惶,为豫州百姓生计考虑,亟需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主持安抚,故而……”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易看了蒯越一眼,稍作犹豫之后,才继续说道:“易举荐蔡邕为豫州刺史,蔡邕乃天下博学之士,声名传于宇内,必能安抚豫州人心,还请朝廷应允。”
李易说罢,蒯越心里松了口气,刚才他可是吓了一跳,还以为李易要把他留在豫州呢,在旁人看来,刺史是个好差事,但蒯越却是真的不稀罕,好在李易没选他,而是将蔡邕给点了过来。
而李易点了蔡邕,虽然稍显突兀,却是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李易麾下虽然能人不少,但普遍年轻,缺少威望,让他们主政一方,维持各方关系,无形中会有许多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李易让蔡邕来做明面上的豫州刺史,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说明面上,是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蔡邕只是在豫州撑场面的,真正做实事的,李易绝对另有安排。
“逆贼!你这逆贼!老夫杀了你!”
忽然,孔融一声大叫,挥拳向李易冲了过去。
孔融是真无法忍受,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都不敢相信一个人竟然可以如此颠倒是非,还明目张胆的上书为难天子,真真是无法无天,无耻至极!
愤怒之下,孔融的这一冲倒是当真有几分威势,奈何,还不等他到李易跟前,便被典韦一把攥住了手臂,反手将他牢牢制住。
但孔融依旧不肯作罢,大声叫道:“天日昭昭,报应不爽!李易,你今日如此倒行逆施,将来必有忠志之士,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死到临头还敢猖狂!”
典韦骂了一声,挥拳便要去砸孔融,但李易却是伸手挡了一下,然后走进看着孔融,试探问道:“你生死只在我一念之间,你现在若是求我,或许我还能给你一条生路。”
“哈哈哈……”
孔融大笑一声,骂道:“身死事小,失节事大,孔某人清清白白,宁死不能与小小同流合污!”
李易定定的看着孔融,忽然摇头笑了,然后感慨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能够延续千年,原来最后的那根硬骨头在这里。”
李易这话说得莫名其妙,众人都是不解,李易也没有解释,一摆手,道:“带下去吧,办得体面些,孔融虽然作人蠢了一些,但骨头却没歪,不算坏人。”
“李易,奸贼,你不得好死!”
“奸贼,我誓杀汝!”
……
孔融被典韦拖走,一路上依旧叫骂不停,李易却是没有再管他,回身对众人问道:“以蔡中郎为豫州刺史,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皆是摇头,且不说蔡邕名望足够,便是李易自己都表态了,除非有什么大疏漏,一般是没人会再提意见的。
蒯越微一拱手,出列问道:“不知除蔡中郎之外,主公可还有其他安排?”
李易看了蒯越一眼,赞许道:“知我者,军师也。”
蒯越笑笑,拱手后退,然后李易缓缓踱了几步,叫道:“黄忠。”
黄忠一凛,出列道:“末将在。”
“即日起,你兼任汝南都督,执掌豫州军务,待得徐盛霍峻归来,他二人也暂归你调遣,然后全力应对兖州战事!”
黄忠心头不由一阵剧烈跳动,虽然有张辽的例子在先,李易再设一个都督并不奇怪,但豫州和扬州不一样,豫州是前线,这个都督的分量可比扬州要重的多。
这让黄忠感动莫名,同时更觉得身上责任重大。
黄忠没有矫情推辞,他深吸口气,一撩衣摆,郑重下拜,大声应道:“请主公放心,末将绝不辜负主公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