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担任主攻任务的,还是中垒营,由中垒将军皇甫坚亲自带队,只不过此次出击的,不再仅仅是前部人马,而是投入了中垒营的全部兵力,共计一万五千余人,可谓是全员出动,兵分五路,向鬼牛坡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皇甫坚亲率前部人马,向鬼牛坡的蜀军主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鬼牛坡的蜀军阵地不像鹰嘴崖那样的单薄,而是采用了多梯次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壕沟纵横,堡垒林立,魏军想要一口气趁着大雾将鬼牛坡也不太现实,所以刘靖的目标,还是锁定在鬼牛坡的那些前沿阵地上,只要将这些前沿阵地给拿下来,对魏军接下来的推进自然有着莫大的好处。
魏军在皇甫坚的带领下,一路小跑地朝着目标前进,很快就进入到了攀山的路径上,此时距离目标阵地已经不是太远了,皇甫坚下令中垒营的士兵放慢脚步,尽量地减少噪音,不让守军发现魏军此刻已经接近到了他们的阵地前,只有到达足够近的距离之后,魏军才会开启强攻的模式。
当然,这次的进攻和上次打鹰嘴崖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当时蜀军并没有多少的防备,谁都不会相信魏军会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起进攻,一时的疏忽大意自然就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现在蜀军吃了那么大的亏,自然也是交足了学费,这样疏忽的事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不过皇甫坚也没啥可担心的,毕竟这大雾才是最好的隐身衣,魏军藏在大雾之中,就算蜀军早有准备,那也是防不胜防啊!
上山的道路同样是极为陡峭的,蜿蜒曲折,魏军行至此处,也只是顺着山势,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生怕搞出动静声来,被山上的蜀军听到。
浓雾之中,虽然是目不能视物,但却是无碍于听声辨位的,寻常情况下,如果人的视力受阻的话,其他的感观就会变得敏锐起来,比如听力,也许平常只能听到很近的声音,但此时却可以听得很远。
想必蜀军那边也会安排一些听力极佳的士兵,专门来探听魏军的动静,所以这个时候,越接近蜀军的阵地,魏军就越得小心谨慎,尽可能地不会出太大的声响,以免被蜀兵发现他们的踪迹。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浓雾之中传出了几声哨子的声音,清脆响亮,时长时短,长时声音悠长婉转,余音袅袅,有如百灵鸟一般动听,短时声音急促沉闷,戛然而止,收束地非常突兀。
皇甫坚顿时脸色大变,原本在这宁静的朝雾之中,四周一片的静谥,鸦雀无声,此时突然出现了哨声,这显然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尤其是那哨声,三长两短,分明就是一种有人刻意发出来的讯号声。
魏军士兵齐刷刷地朝着声音的来源方向望去,只见浓雾之中一条人影飞快地闪过,皇甫坚正欲派人去追,却听到了前方有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
“可恶!”皇甫坚低吼了一声,大声地下令:“卧倒!”
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嗖嗖嗖,乱箭就已经是擦着他头盔上的缨子飞了过去,皇甫坚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若非他的反应敏捷,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到鬼门关报到了。
而他的身后的有些个魏兵就不那么幸运了,尽管皇甫坚已经下令卧倒了,但还是有士兵慢了半拍,被乱箭给穿身而去,当场死于非命。
那些爬在了地上的魏兵总算是有惊无险,不过前方的箭矢仍就是不断地射了过来,压得他们抬都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地向前发起进攻了。
蜀军的箭矢能够如此精准的打击,显然是和刚才那几声哨声是分不开的,皇甫坚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蜀军早在就在半路上埋伏了一些哨兵,看到魏军的踪迹之后,立刻便吹哨示警,那哨声的长短肯定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以此来确定魏军的方位和距离。
而那边的蜀军的弓箭手早已经是严阵以待,这边哨声一旦传出,弓箭手便会立刻开弓放箭,对魏军进行阻击。
而那些哨兵一旦吹过哨子,位置就会暴露,他们的则利用早先就掌握好的撤退路线,飞快地予以撤离,如此大雾天气,只需三拐两折,就能消失地无影无踪,魏军就算是想要追击,那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当然这些哨兵也不全是为了避开魏军,本身他们示警的位置,就是在他们藏身之地的附近,这个时候蜀军的弓箭兵根本就看不到目标,只能是凭着哨声所标注的位置进行覆盖似地攻击,假如他们继续滞留原地的话,也很容易被自己人的箭给射中的。
面对如飞的乱箭,皇甫坚只能是下令撤退,一旦被蜀军发现他们从这条路进攻的话,那么这条进攻路线就全废了,魏军再厉害,也不可能冒着箭雨发起冲锋,这个时候皇甫坚也只能是重新规划进攻的路线。
但没走几步呢,又是一阵哨声的传来,紧接着箭雨倾泻而至,魏军只能是向后撤退。
皇甫坚没有想到蜀军居然会采用这种方式来破解雾战,他们只需要派出少量的士兵潜伏在一些上山的必经之路上,一旦发现敌情,即吹哨示警,指挥弓箭兵展开攻击。
无论魏军如何转换路径,只要那些哨兵还潜藏着前方,魏军就没有办法接近蜀军的阵地。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潜伏在浓雾之中的哨兵给清除掉,但这些哨兵,滑得就如同是泥鳅一样,只要吹哨之后,他们立刻就会转移,有时候明明就在他们的眼前,但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想要在大雾之中逮住这些个哨兵,简直就是要比登天还难,本身这大雾就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就能伤敌,搞不好反倒是要伤了自己的。
皇甫坚亲率前部人马,向鬼牛坡的蜀军主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鬼牛坡的蜀军阵地不像鹰嘴崖那样的单薄,而是采用了多梯次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壕沟纵横,堡垒林立,魏军想要一口气趁着大雾将鬼牛坡也不太现实,所以刘靖的目标,还是锁定在鬼牛坡的那些前沿阵地上,只要将这些前沿阵地给拿下来,对魏军接下来的推进自然有着莫大的好处。
魏军在皇甫坚的带领下,一路小跑地朝着目标前进,很快就进入到了攀山的路径上,此时距离目标阵地已经不是太远了,皇甫坚下令中垒营的士兵放慢脚步,尽量地减少噪音,不让守军发现魏军此刻已经接近到了他们的阵地前,只有到达足够近的距离之后,魏军才会开启强攻的模式。
当然,这次的进攻和上次打鹰嘴崖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当时蜀军并没有多少的防备,谁都不会相信魏军会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起进攻,一时的疏忽大意自然就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现在蜀军吃了那么大的亏,自然也是交足了学费,这样疏忽的事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不过皇甫坚也没啥可担心的,毕竟这大雾才是最好的隐身衣,魏军藏在大雾之中,就算蜀军早有准备,那也是防不胜防啊!
上山的道路同样是极为陡峭的,蜿蜒曲折,魏军行至此处,也只是顺着山势,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生怕搞出动静声来,被山上的蜀军听到。
浓雾之中,虽然是目不能视物,但却是无碍于听声辨位的,寻常情况下,如果人的视力受阻的话,其他的感观就会变得敏锐起来,比如听力,也许平常只能听到很近的声音,但此时却可以听得很远。
想必蜀军那边也会安排一些听力极佳的士兵,专门来探听魏军的动静,所以这个时候,越接近蜀军的阵地,魏军就越得小心谨慎,尽可能地不会出太大的声响,以免被蜀兵发现他们的踪迹。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浓雾之中传出了几声哨子的声音,清脆响亮,时长时短,长时声音悠长婉转,余音袅袅,有如百灵鸟一般动听,短时声音急促沉闷,戛然而止,收束地非常突兀。
皇甫坚顿时脸色大变,原本在这宁静的朝雾之中,四周一片的静谥,鸦雀无声,此时突然出现了哨声,这显然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尤其是那哨声,三长两短,分明就是一种有人刻意发出来的讯号声。
魏军士兵齐刷刷地朝着声音的来源方向望去,只见浓雾之中一条人影飞快地闪过,皇甫坚正欲派人去追,却听到了前方有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
“可恶!”皇甫坚低吼了一声,大声地下令:“卧倒!”
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嗖嗖嗖,乱箭就已经是擦着他头盔上的缨子飞了过去,皇甫坚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若非他的反应敏捷,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到鬼门关报到了。
而他的身后的有些个魏兵就不那么幸运了,尽管皇甫坚已经下令卧倒了,但还是有士兵慢了半拍,被乱箭给穿身而去,当场死于非命。
那些爬在了地上的魏兵总算是有惊无险,不过前方的箭矢仍就是不断地射了过来,压得他们抬都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地向前发起进攻了。
蜀军的箭矢能够如此精准的打击,显然是和刚才那几声哨声是分不开的,皇甫坚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蜀军早在就在半路上埋伏了一些哨兵,看到魏军的踪迹之后,立刻便吹哨示警,那哨声的长短肯定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以此来确定魏军的方位和距离。
而那边的蜀军的弓箭手早已经是严阵以待,这边哨声一旦传出,弓箭手便会立刻开弓放箭,对魏军进行阻击。
而那些哨兵一旦吹过哨子,位置就会暴露,他们的则利用早先就掌握好的撤退路线,飞快地予以撤离,如此大雾天气,只需三拐两折,就能消失地无影无踪,魏军就算是想要追击,那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当然这些哨兵也不全是为了避开魏军,本身他们示警的位置,就是在他们藏身之地的附近,这个时候蜀军的弓箭兵根本就看不到目标,只能是凭着哨声所标注的位置进行覆盖似地攻击,假如他们继续滞留原地的话,也很容易被自己人的箭给射中的。
面对如飞的乱箭,皇甫坚只能是下令撤退,一旦被蜀军发现他们从这条路进攻的话,那么这条进攻路线就全废了,魏军再厉害,也不可能冒着箭雨发起冲锋,这个时候皇甫坚也只能是重新规划进攻的路线。
但没走几步呢,又是一阵哨声的传来,紧接着箭雨倾泻而至,魏军只能是向后撤退。
皇甫坚没有想到蜀军居然会采用这种方式来破解雾战,他们只需要派出少量的士兵潜伏在一些上山的必经之路上,一旦发现敌情,即吹哨示警,指挥弓箭兵展开攻击。
无论魏军如何转换路径,只要那些哨兵还潜藏着前方,魏军就没有办法接近蜀军的阵地。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潜伏在浓雾之中的哨兵给清除掉,但这些哨兵,滑得就如同是泥鳅一样,只要吹哨之后,他们立刻就会转移,有时候明明就在他们的眼前,但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想要在大雾之中逮住这些个哨兵,简直就是要比登天还难,本身这大雾就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就能伤敌,搞不好反倒是要伤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