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天也是极度的配合,刘靖只等了三天的时间,就等来了一场漫天的大雾,这次的大雾比四天前的那场大雾更浓更厚,白色的雾霭就如同是一道轻纱一般,遮在了人们的眼前,许多人抬起手,还可以看到那雾气在指尖萦绕,平伸出胳膊,那五指都变得隐约起来,再往前看去,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
刘靖大喜,真是老天相助,自己想不成功都难。
这几天的时间,魏军一直在做着进攻的准备,包括集结兵马,整军备战,道路勘测,后勤补给,可谓是万事具备,就等大雾了。
现如今大雾来临,魏军早已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刘靖也知道,其实他们可以利用的时间也是极为的短暂的,一旦太阳升起,大雾就会消散,就算是维持阴雨天气,这种浓雾也不会持久,一旦能见度加大之后,雾气的掩护作用就丧失了,所以魏军想要发起进攻,就必须抓紧这个窗口期,不能说一口就吃下整个的鬼牛坡阵地,但至少也能打掉蜀军的一些外围据点,为魏军的后续进攻创造机会。
有了鹰嘴崖雾战的成功经验,这次刘靖对进攻鬼牛坡是充满着信心的,针对鬼牛坡进攻路线多的特点,刘靖安排了多路的人马发起进攻,以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蜀军在鹰嘴崖全无准备,吃了雾战的一个大亏,想必司马伦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加强反制的力度的。
但这种大雾天气,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想要消除大雾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浓雾重重,蜀军是很难发现悄然接近的魏军的,那怕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严加戒备,但往往发现魏军来袭之后,魏军已经到达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险要的地利优势无法利用的话,双方的对战就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了。
在同等的条件下展开近身战和白刃战,魏军可是一点儿也不怵蜀军的,在这一点上,刘靖还有着充分的自信,尤其是司马军和吴军,虽然他们现在都编入到了蜀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但他们尚未配备蜀军的诸葛连弩,和魏军相比,没有多大的近战优势,而魏军则有着连弩这种强火力的支援,明显地占据着上风。
鹰嘴崖之战,大雾的掩护固然是获胜的最大倚仗,但发起近距离攻击的时候,如果没有连弩这样近距离的强火力压制性武器,魏军也是很难控制局面的,所以这场战斗真正的致胜法宝,还是强劲的连弩,正是魏军利用连弩将防御阵地上的蜀军压得喘不过气来,才趁势一鼓作气地拿下了鹰嘴崖。
所以这次的进攻鬼牛坡,连弩兵依然是冲在最前一线的中坚力量,刘靖就是要利用连弩方阵这样强大的攻击力,撕开蜀军的防线。
如果说鹰嘴崖之战是一场奇袭战,打得就是一个出奇不意,那这次的进攻,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效果了,面对准备充分的蜀军,魏军也只有强攻一途了。
大雾一起,就是进攻的信号,刘靖立刻对枕戈待旦的魏军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各路人马按照原计划,分头向蜀军的鬼牛坡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魏军已经事先踩好了进攻的路线,所以那怕是现在大雾弥漫,五步之外即难辨人影,不过魏军依然可以通过既定的路线发起进攻。
更何况,魏军各营各部各曲皆配备指南针这样的工具,所以在辨别方向上面,魏军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虽然古之有司南,但司南这个东西造价昂贵而且携带不便,所以民间很少有人使用。
马钧虽然造出过指南车,但那也不过是献给明帝的贡物,并没有在军队之中广泛地采用,马钧造出来的那样指南样车,虽然让明帝和诸大臣好奇不已,但新鲜感过后,那辆指南车也就尘封于宫殿仓库的角落之中,再也无人问津了。
曹亮虽然得到过马钧造指南车的图纸,但这个东西对于曹亮而言,却是如鸡肋般的存在,曹亮也就懒得仿制了,毕竟指南车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曹亮能造出小巧又灵便的指南针来,难道它不香吗?
在后世,指南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只要明白了它的制作原理,制造出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曹亮才不会考虑去复制马钧那结构复杂的指南车,曹亮的目标是制做出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小型指南针来,以便利于单兵使用。
指南针在阴雨雾天用来辨别方向十分的实用,正因为魏军之中配备有大量的指南针,所以刘靖一点也不用担心魏军会迷路。
在大雾之中行军,最重要的是保持缄默,尽可能少得发出声音,毕竟在大雾之中,视觉是完全失效的,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只有几步最大十几步远,今天的雾确实也够大的,前几天攻打鹰嘴崖时,雾可没有这么浓。
不过越浓的雾对魏军起越有利,这样蜀军虽然是有所防备,但他们也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魏军的靠近,这就好比明知道敌人就在眼前,他们却无法看到,这无疑会让蜀军变得更为焦虑和急躁。
这次魏军虽然是发起了多路进攻,但采用的进攻策略却依然和上次攻打鹰嘴崖几乎完全一致,就是要利用大雾的掩护,悄然地逼近蜀军的防守阵地,在近距离上,利用连弩的强大火力,对目标进行压制性地攻击,然后步兵进行全面地突击,一举将蜀军的阵地给夺下来。
由于不确定大雾何时会消散,所以魏军的进攻必须是快速而有效的,必须尽快地拿下已经锁定的那些蜀军的前沿目标,否则一旦大雾散去,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蜀军阵地的魏军必然会暴露在蜀军的弓箭面前。
失去了大雾的掩护,滞留在战场上没有险要地形依托的魏军处境将会变得危险起来,所以魏军的进攻,一刻也不能拖延。
刘靖大喜,真是老天相助,自己想不成功都难。
这几天的时间,魏军一直在做着进攻的准备,包括集结兵马,整军备战,道路勘测,后勤补给,可谓是万事具备,就等大雾了。
现如今大雾来临,魏军早已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刘靖也知道,其实他们可以利用的时间也是极为的短暂的,一旦太阳升起,大雾就会消散,就算是维持阴雨天气,这种浓雾也不会持久,一旦能见度加大之后,雾气的掩护作用就丧失了,所以魏军想要发起进攻,就必须抓紧这个窗口期,不能说一口就吃下整个的鬼牛坡阵地,但至少也能打掉蜀军的一些外围据点,为魏军的后续进攻创造机会。
有了鹰嘴崖雾战的成功经验,这次刘靖对进攻鬼牛坡是充满着信心的,针对鬼牛坡进攻路线多的特点,刘靖安排了多路的人马发起进攻,以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蜀军在鹰嘴崖全无准备,吃了雾战的一个大亏,想必司马伦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加强反制的力度的。
但这种大雾天气,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想要消除大雾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浓雾重重,蜀军是很难发现悄然接近的魏军的,那怕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严加戒备,但往往发现魏军来袭之后,魏军已经到达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险要的地利优势无法利用的话,双方的对战就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了。
在同等的条件下展开近身战和白刃战,魏军可是一点儿也不怵蜀军的,在这一点上,刘靖还有着充分的自信,尤其是司马军和吴军,虽然他们现在都编入到了蜀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但他们尚未配备蜀军的诸葛连弩,和魏军相比,没有多大的近战优势,而魏军则有着连弩这种强火力的支援,明显地占据着上风。
鹰嘴崖之战,大雾的掩护固然是获胜的最大倚仗,但发起近距离攻击的时候,如果没有连弩这样近距离的强火力压制性武器,魏军也是很难控制局面的,所以这场战斗真正的致胜法宝,还是强劲的连弩,正是魏军利用连弩将防御阵地上的蜀军压得喘不过气来,才趁势一鼓作气地拿下了鹰嘴崖。
所以这次的进攻鬼牛坡,连弩兵依然是冲在最前一线的中坚力量,刘靖就是要利用连弩方阵这样强大的攻击力,撕开蜀军的防线。
如果说鹰嘴崖之战是一场奇袭战,打得就是一个出奇不意,那这次的进攻,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效果了,面对准备充分的蜀军,魏军也只有强攻一途了。
大雾一起,就是进攻的信号,刘靖立刻对枕戈待旦的魏军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各路人马按照原计划,分头向蜀军的鬼牛坡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魏军已经事先踩好了进攻的路线,所以那怕是现在大雾弥漫,五步之外即难辨人影,不过魏军依然可以通过既定的路线发起进攻。
更何况,魏军各营各部各曲皆配备指南针这样的工具,所以在辨别方向上面,魏军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虽然古之有司南,但司南这个东西造价昂贵而且携带不便,所以民间很少有人使用。
马钧虽然造出过指南车,但那也不过是献给明帝的贡物,并没有在军队之中广泛地采用,马钧造出来的那样指南样车,虽然让明帝和诸大臣好奇不已,但新鲜感过后,那辆指南车也就尘封于宫殿仓库的角落之中,再也无人问津了。
曹亮虽然得到过马钧造指南车的图纸,但这个东西对于曹亮而言,却是如鸡肋般的存在,曹亮也就懒得仿制了,毕竟指南车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曹亮能造出小巧又灵便的指南针来,难道它不香吗?
在后世,指南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只要明白了它的制作原理,制造出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曹亮才不会考虑去复制马钧那结构复杂的指南车,曹亮的目标是制做出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小型指南针来,以便利于单兵使用。
指南针在阴雨雾天用来辨别方向十分的实用,正因为魏军之中配备有大量的指南针,所以刘靖一点也不用担心魏军会迷路。
在大雾之中行军,最重要的是保持缄默,尽可能少得发出声音,毕竟在大雾之中,视觉是完全失效的,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只有几步最大十几步远,今天的雾确实也够大的,前几天攻打鹰嘴崖时,雾可没有这么浓。
不过越浓的雾对魏军起越有利,这样蜀军虽然是有所防备,但他们也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魏军的靠近,这就好比明知道敌人就在眼前,他们却无法看到,这无疑会让蜀军变得更为焦虑和急躁。
这次魏军虽然是发起了多路进攻,但采用的进攻策略却依然和上次攻打鹰嘴崖几乎完全一致,就是要利用大雾的掩护,悄然地逼近蜀军的防守阵地,在近距离上,利用连弩的强大火力,对目标进行压制性地攻击,然后步兵进行全面地突击,一举将蜀军的阵地给夺下来。
由于不确定大雾何时会消散,所以魏军的进攻必须是快速而有效的,必须尽快地拿下已经锁定的那些蜀军的前沿目标,否则一旦大雾散去,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蜀军阵地的魏军必然会暴露在蜀军的弓箭面前。
失去了大雾的掩护,滞留在战场上没有险要地形依托的魏军处境将会变得危险起来,所以魏军的进攻,一刻也不能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