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的皇帝陛下朱慈烺而言,每年国库拨给内库的钱粮已经足够紫禁城花销还有结余。作为恒信商行的东家,朱慈烺更是拥有足够的私财,以至于可以挥手就给太上皇五十万两进行对北美大陆的探险。
要知道,这笔银子对于朱由检而言,很可能就是他执政时候一支十万大军一年的军费了。
但朱慈烺随手就给了。
朱慈烺既然不缺钱,自然就不需要扩张自己的权力从国库里拿钱。没有冲突,自然就不会有斗争。
但是,朱慈烺是要出国的。
那就意味着皇帝陛下无法长期在京师处理国务。大臣们守规矩,自然是老老实实地干活,没人批复那些大政要务顶多是耽误了事情。
但人性之复杂让朱慈烺完全可以预料到,一旦皇帝陛下的威名随着长久不见以及遥远的距离淡漠下去,定然会有人搞事。
贪污、受贿……
对于掌握巨大权力的官僚们而言,不做事反而坏事实在是太容易太简单了。
这个时候,反而是朱慈烺替代了历史进程之中的那个新兴贵族以及资产阶级……有了对政府制衡的需要。
这个时候,预算制这个格外管用的工具被朱慈烺拿出来也就顺理成章,更会效果出众了。
当然,对于朱慈烺而言,他并不会提这些帝王心术的东西。
朱慈烺只是单纯地讲好处。秩序、公开以及效率。
对于在权力场里浸泡数十年的官员们而言,朱慈烺提及的这几点可谓是一缕清新的春风净化了尔虞我诈的大明官场。
这几年虽然因为皇帝陛下的登基,官场风气有所扭转,但百年顽疾,非一朝一夕可改。
人亡政息的例子实在是并不少见。
但预算制度这一点,却是可以超越人亡政息这等规律的。因为,这是制度。得宜的制度,就如同六部一样,代代传承。
首先,预算制度的建立代表的是秩序的价值。
前文所言,朱慈烺用预算制度控制政府,但反过来,浸淫官场的官员们难道就不会用预算制度制衡皇帝陛下?
而今的皇帝陛下不在乎钱,是皇帝陛下控制朝堂,但下一个又会谁知道呢?
而预算制度的建立,便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新的规则在建立。更加关键的是,因为皇帝陛下的首肯,这意味着这样的秩序显然也是可以约束皇帝陛下的。尽管,这个秩序与规则是由朱慈烺划定,定然是百般有利于朱慈烺。但既然能约束朱慈烺,那就显然可以约束下一个皇帝。
况且,既然皇帝陛下没有独断专行,直接宣布预算制度运行,而是事先与诸位大臣们沟通。那显然意味着他们也有参与的份儿。
如此一来,自然是让众人感觉到了安全感。
这意味着秩序的稳固,意味着规则的尊严。
这对于过于尊崇权力的中国人而言,实在是先进与进步。
至于公开的效果,那更是立竿见影。
恐惧来源于未知,误会也大多来源于误解。
预算制度一旦建立,显然各级预算开支也会公开。更加容易让人监督。
至于效率的问题,那更加简单明了。别的不说,预算制度配合明定国是,推诿扯皮等内耗便可以极大降低,效率自然是极大提高。
明白了这些好处,傅淑训的态度很快就变化了下来。
很快,傅淑训便开始细细地询问起了朱慈烺预算制度的构建细节。
而朱慈烺也很有耐心。
“对于明定国是与财政预算两件大事,我打算召开大会。往后,每半年朕还是会在南北二京呆一趟的。这个时间里,会举行国是大会,审定国务。同样,每年也会举行规格更高的全国国务会议。这些重要会议,如无极端情况,朕都会亲自主持。不同级别的国务,都会在不同级别上审定。其中,财政预算会在每年举行的最高规格的会议里由朕亲自审定……”朱慈烺拿起纸笔,开始比划了起来。
显然,朱慈烺是在给财政预算制度披上一层金衣,高规格,自然高级的法定性。
同样,财政预算也是一个推进朝廷规范管理的极佳办法。帝国各部门依据国法享有职权。同样,也可以完善律法划分事权与财权。通过对预算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消除各部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让朝廷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并且稳定。
再以此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划分预算资源,便可以使得各级部门各级衙门不得不在自己的财政开支、责任划分以及收入划分上进行适应匹配,而不是恣意妄为,留下巨大亏空让下一位要么继续瞒报,要么自行填补几乎完成不了的亏空。
“朕还打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陛下说的是,财政收入各入他门,实在太零乱了。”
“还有朝廷采购制度……”
“若是如此,贪腐舞弊可大为减轻,妙啊!”
“健全预算监督……”
“当然,预算也不能随意设定。也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这个也是要考核绩效的,权责一致……”
朱慈烺与傅淑训你来我往,大多数时候都是傅淑训请教,朱慈烺答,然后傅淑训亦或者其余官员纷纷赞叹。
有几个新升官的新人看着白发苍苍的傅淑训越说越是姿态恭敬,而朱慈烺却是潇洒写意,纷纷感觉这个世界真是奇妙。
但同样,越是听朱慈烺说起这些,他们这些人也是纷纷感慨不已。脑海里齐齐都是冒出了当年孔圣人所言:“生而知之者……”
朱慈烺眼下,还真有些像那种生而知之者呢。
要不然,如何会有这般奇思妙想,更关键的是还如此看起来有效强力。
……
朱慈烺的讲解一直到了黄昏,众人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眼见众人走了,朱慈烺这才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不过,朱慈烺倒是很眼尖地发现李邦华一直走在人群最后头。
见此,朱慈烺明白了什么,走过去,与李邦华并肩道:“李爱卿,眼下这么晚了,陪朕一起用个晚餐吧。”
要知道,这笔银子对于朱由检而言,很可能就是他执政时候一支十万大军一年的军费了。
但朱慈烺随手就给了。
朱慈烺既然不缺钱,自然就不需要扩张自己的权力从国库里拿钱。没有冲突,自然就不会有斗争。
但是,朱慈烺是要出国的。
那就意味着皇帝陛下无法长期在京师处理国务。大臣们守规矩,自然是老老实实地干活,没人批复那些大政要务顶多是耽误了事情。
但人性之复杂让朱慈烺完全可以预料到,一旦皇帝陛下的威名随着长久不见以及遥远的距离淡漠下去,定然会有人搞事。
贪污、受贿……
对于掌握巨大权力的官僚们而言,不做事反而坏事实在是太容易太简单了。
这个时候,反而是朱慈烺替代了历史进程之中的那个新兴贵族以及资产阶级……有了对政府制衡的需要。
这个时候,预算制这个格外管用的工具被朱慈烺拿出来也就顺理成章,更会效果出众了。
当然,对于朱慈烺而言,他并不会提这些帝王心术的东西。
朱慈烺只是单纯地讲好处。秩序、公开以及效率。
对于在权力场里浸泡数十年的官员们而言,朱慈烺提及的这几点可谓是一缕清新的春风净化了尔虞我诈的大明官场。
这几年虽然因为皇帝陛下的登基,官场风气有所扭转,但百年顽疾,非一朝一夕可改。
人亡政息的例子实在是并不少见。
但预算制度这一点,却是可以超越人亡政息这等规律的。因为,这是制度。得宜的制度,就如同六部一样,代代传承。
首先,预算制度的建立代表的是秩序的价值。
前文所言,朱慈烺用预算制度控制政府,但反过来,浸淫官场的官员们难道就不会用预算制度制衡皇帝陛下?
而今的皇帝陛下不在乎钱,是皇帝陛下控制朝堂,但下一个又会谁知道呢?
而预算制度的建立,便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新的规则在建立。更加关键的是,因为皇帝陛下的首肯,这意味着这样的秩序显然也是可以约束皇帝陛下的。尽管,这个秩序与规则是由朱慈烺划定,定然是百般有利于朱慈烺。但既然能约束朱慈烺,那就显然可以约束下一个皇帝。
况且,既然皇帝陛下没有独断专行,直接宣布预算制度运行,而是事先与诸位大臣们沟通。那显然意味着他们也有参与的份儿。
如此一来,自然是让众人感觉到了安全感。
这意味着秩序的稳固,意味着规则的尊严。
这对于过于尊崇权力的中国人而言,实在是先进与进步。
至于公开的效果,那更是立竿见影。
恐惧来源于未知,误会也大多来源于误解。
预算制度一旦建立,显然各级预算开支也会公开。更加容易让人监督。
至于效率的问题,那更加简单明了。别的不说,预算制度配合明定国是,推诿扯皮等内耗便可以极大降低,效率自然是极大提高。
明白了这些好处,傅淑训的态度很快就变化了下来。
很快,傅淑训便开始细细地询问起了朱慈烺预算制度的构建细节。
而朱慈烺也很有耐心。
“对于明定国是与财政预算两件大事,我打算召开大会。往后,每半年朕还是会在南北二京呆一趟的。这个时间里,会举行国是大会,审定国务。同样,每年也会举行规格更高的全国国务会议。这些重要会议,如无极端情况,朕都会亲自主持。不同级别的国务,都会在不同级别上审定。其中,财政预算会在每年举行的最高规格的会议里由朕亲自审定……”朱慈烺拿起纸笔,开始比划了起来。
显然,朱慈烺是在给财政预算制度披上一层金衣,高规格,自然高级的法定性。
同样,财政预算也是一个推进朝廷规范管理的极佳办法。帝国各部门依据国法享有职权。同样,也可以完善律法划分事权与财权。通过对预算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消除各部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让朝廷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并且稳定。
再以此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划分预算资源,便可以使得各级部门各级衙门不得不在自己的财政开支、责任划分以及收入划分上进行适应匹配,而不是恣意妄为,留下巨大亏空让下一位要么继续瞒报,要么自行填补几乎完成不了的亏空。
“朕还打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陛下说的是,财政收入各入他门,实在太零乱了。”
“还有朝廷采购制度……”
“若是如此,贪腐舞弊可大为减轻,妙啊!”
“健全预算监督……”
“当然,预算也不能随意设定。也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这个也是要考核绩效的,权责一致……”
朱慈烺与傅淑训你来我往,大多数时候都是傅淑训请教,朱慈烺答,然后傅淑训亦或者其余官员纷纷赞叹。
有几个新升官的新人看着白发苍苍的傅淑训越说越是姿态恭敬,而朱慈烺却是潇洒写意,纷纷感觉这个世界真是奇妙。
但同样,越是听朱慈烺说起这些,他们这些人也是纷纷感慨不已。脑海里齐齐都是冒出了当年孔圣人所言:“生而知之者……”
朱慈烺眼下,还真有些像那种生而知之者呢。
要不然,如何会有这般奇思妙想,更关键的是还如此看起来有效强力。
……
朱慈烺的讲解一直到了黄昏,众人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眼见众人走了,朱慈烺这才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不过,朱慈烺倒是很眼尖地发现李邦华一直走在人群最后头。
见此,朱慈烺明白了什么,走过去,与李邦华并肩道:“李爱卿,眼下这么晚了,陪朕一起用个晚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