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上校是德军第三航空大队的大队长。
第三航空大队是负责在地中海上空轰炸马耳它岛及保护德、意军对北非的运输线的。
对此米勒上校不由再次抱怨了一声:“这简直是个让人折磨的任务!”
原本这些任务是由两个航空大队来执行的,也就是第二、第三航空大队。但在第二航空大队到非洲战场去协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作战后,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第三航空大队肩上。
这些任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两句话就说完了,但真的做起来却是十分繁杂,比如运输船要来往于意大利与利比亚,于是就需要战机护航,再比如对马耳它岛的轰炸,还有英国佬的喷火式战机时不时的还会成群结队的过来骚扰一番……所有的这些都使第三航空队不堪重负,甚至就连身为大队长的米勒都不得不每天在空中飞上三个小时以便其它飞行员能得到一点休息的时间。
想到这里米勒不由咒骂了一声。
但他同时也知道,此时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不只是第三航空队,其它的航空队也都不轻松……伟大的元首恨不得把所有的战机都变成两个来用,所以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米勒带着几架战机往马耳它岛的东边飞,在这个区域,希腊在北、利比亚在南,中间还有一个克利特岛,形成了一个被德军称为死亡交叉口的地区……之所以称为死亡交叉口,是因为英国及德国的军舰和船只在这里都很容易被发现并封锁,由此在这片海域的上空也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空战交火,海底都不知道沉睡了多少战机及船只的残骸。
像往常一样,米勒一边驾着战机绕圈一边四处张望,这是他长期空战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他一直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并成为一个上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一点。
接着他就看到了太阳升起的位置隐隐闪出几个黑点……
“英国人!”米勒朝着对讲机大叫,他很快就认出了那是英国的喷火式战机。
话音未落,就见那几个黑点也调转方向朝他们靠近,英国战机显然也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远离他们!”米勒下了命令。
敌人的战机数与自己的一样,双方都是六架战机。
但米勒却知道,相比起自己的部下来,英国飞行员更具有素质上的优势。所以米勒不会让自己的战机逞强与英国人搏斗,因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数量……可以用数量取胜却要硬拼,那绝对是件蠢事。
所以米勒马上通知附近的两个巡逻队向自己靠拢,只要这些英国人敢追上来,那么他们就会掉进自己设下的陷阱。
但米勒很快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因为另一个方向又出现了一个喷火式机群,数量同样也为六架。
“看来英国人今天是打算大打一架啊!”米勒说,同时心里盘算着:十八架对十二架,胜算还不是很大,或者就算能取得胜利自己也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没有迟疑,又紧急调来了另一支机群。
但是……英国的飞机很快就增加到了十八架。
这时米勒就感觉到有些蹊跷,英国人似乎是在有意调动自己的主力。直觉告诉米勒,这可能是英国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那会是什么呢?
米勒已无法决定了,他马上把情况报告给指挥部。
很快,米勒就得到了凯塞林元帅的指令:“战斗,上校,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管前面是什么,胜利是我们唯一的道理!”
这也是取得制空权一方的尴尬……取得制空权的一方至少在战略上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取得了制空权就必须得保证这片天空的安全,于是就得不断的派出战机去巡逻,而敌人却随时都可以集中力量在任何一点突袭。
更糟糕的还是,取得了制空权后所有的地面单位都会以“空中安全”为前提放开了运作,比如从意大利开往利比亚的运输船只,还有两地的港口,此时都在不断的装卸、运输各种军用物资。
这就决定了德军对于英军的挑畔不得不应战。
因为不应战的代价,就是英军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这些港口和运输船给德军造成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只得咬了咬牙,下令道:“第一、第二航空中队紧急起飞,第三航空中队做好起飞准备!”
如果是从僚机的眼光来看,米勒这么做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后头不过是十八架英国战机,一个中队就足以取得胜利。
但米勒却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不久,一个三十架的德军机群赶到并与米勒汇合,米勒马上指挥机群调头朝英军机群迎了上去。
英军机群没有应战,他们调了个头就往亚历山大港的方向飞机,米勒不由松了一口气,下令不准追击。
部下都对这个命令表示疑惑,纷纷表示不能让英军机群就这么逃了,但米勒不为所动。
很快部下就发现米勒是对的,因为不久后空中就出现了一个更大的机群,数量至少有一百多架次,它们分成两个部份一左一右的朝德军机群冲来。
“是塘鹅!”米勒焦急的向指挥部报告道:“一百多架,很明显,英国人的航空力量得到了加强,这是他们设下的陷阱……”
“塘鹅”是英国人对“地狱猫”的叫法,“地狱猫”这款战机,美国在两年内就生产了一万多架,这些战机除了用于太平洋战场外还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给英国。
只不过英国却不常用这款战机,主要是因为其航电及操作与英国人常用习惯有些不大一样,毕竟是美国货,英国飞行员要熟练驾驶它们至少需要几年的训练,而英国显然等不到那时候。
所以,这时的米勒实际上是出现了误判,他以为他碰到的是英国人驾驶的“塘鹅”……按照他的认知,这些“塘鹅”性能虽优秀但战斗力却不怎么样,所以他相信自己的航空队还是能应付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碰到的其实美国飞行员驾驶的“地狱猫”,其战斗力已经不是昔日的“塘鹅”能比的了。
第三航空大队是负责在地中海上空轰炸马耳它岛及保护德、意军对北非的运输线的。
对此米勒上校不由再次抱怨了一声:“这简直是个让人折磨的任务!”
原本这些任务是由两个航空大队来执行的,也就是第二、第三航空大队。但在第二航空大队到非洲战场去协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作战后,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第三航空大队肩上。
这些任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两句话就说完了,但真的做起来却是十分繁杂,比如运输船要来往于意大利与利比亚,于是就需要战机护航,再比如对马耳它岛的轰炸,还有英国佬的喷火式战机时不时的还会成群结队的过来骚扰一番……所有的这些都使第三航空队不堪重负,甚至就连身为大队长的米勒都不得不每天在空中飞上三个小时以便其它飞行员能得到一点休息的时间。
想到这里米勒不由咒骂了一声。
但他同时也知道,此时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不只是第三航空队,其它的航空队也都不轻松……伟大的元首恨不得把所有的战机都变成两个来用,所以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米勒带着几架战机往马耳它岛的东边飞,在这个区域,希腊在北、利比亚在南,中间还有一个克利特岛,形成了一个被德军称为死亡交叉口的地区……之所以称为死亡交叉口,是因为英国及德国的军舰和船只在这里都很容易被发现并封锁,由此在这片海域的上空也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空战交火,海底都不知道沉睡了多少战机及船只的残骸。
像往常一样,米勒一边驾着战机绕圈一边四处张望,这是他长期空战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他一直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并成为一个上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一点。
接着他就看到了太阳升起的位置隐隐闪出几个黑点……
“英国人!”米勒朝着对讲机大叫,他很快就认出了那是英国的喷火式战机。
话音未落,就见那几个黑点也调转方向朝他们靠近,英国战机显然也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远离他们!”米勒下了命令。
敌人的战机数与自己的一样,双方都是六架战机。
但米勒却知道,相比起自己的部下来,英国飞行员更具有素质上的优势。所以米勒不会让自己的战机逞强与英国人搏斗,因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数量……可以用数量取胜却要硬拼,那绝对是件蠢事。
所以米勒马上通知附近的两个巡逻队向自己靠拢,只要这些英国人敢追上来,那么他们就会掉进自己设下的陷阱。
但米勒很快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因为另一个方向又出现了一个喷火式机群,数量同样也为六架。
“看来英国人今天是打算大打一架啊!”米勒说,同时心里盘算着:十八架对十二架,胜算还不是很大,或者就算能取得胜利自己也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没有迟疑,又紧急调来了另一支机群。
但是……英国的飞机很快就增加到了十八架。
这时米勒就感觉到有些蹊跷,英国人似乎是在有意调动自己的主力。直觉告诉米勒,这可能是英国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那会是什么呢?
米勒已无法决定了,他马上把情况报告给指挥部。
很快,米勒就得到了凯塞林元帅的指令:“战斗,上校,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管前面是什么,胜利是我们唯一的道理!”
这也是取得制空权一方的尴尬……取得制空权的一方至少在战略上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取得了制空权就必须得保证这片天空的安全,于是就得不断的派出战机去巡逻,而敌人却随时都可以集中力量在任何一点突袭。
更糟糕的还是,取得了制空权后所有的地面单位都会以“空中安全”为前提放开了运作,比如从意大利开往利比亚的运输船只,还有两地的港口,此时都在不断的装卸、运输各种军用物资。
这就决定了德军对于英军的挑畔不得不应战。
因为不应战的代价,就是英军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这些港口和运输船给德军造成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只得咬了咬牙,下令道:“第一、第二航空中队紧急起飞,第三航空中队做好起飞准备!”
如果是从僚机的眼光来看,米勒这么做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后头不过是十八架英国战机,一个中队就足以取得胜利。
但米勒却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不久,一个三十架的德军机群赶到并与米勒汇合,米勒马上指挥机群调头朝英军机群迎了上去。
英军机群没有应战,他们调了个头就往亚历山大港的方向飞机,米勒不由松了一口气,下令不准追击。
部下都对这个命令表示疑惑,纷纷表示不能让英军机群就这么逃了,但米勒不为所动。
很快部下就发现米勒是对的,因为不久后空中就出现了一个更大的机群,数量至少有一百多架次,它们分成两个部份一左一右的朝德军机群冲来。
“是塘鹅!”米勒焦急的向指挥部报告道:“一百多架,很明显,英国人的航空力量得到了加强,这是他们设下的陷阱……”
“塘鹅”是英国人对“地狱猫”的叫法,“地狱猫”这款战机,美国在两年内就生产了一万多架,这些战机除了用于太平洋战场外还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给英国。
只不过英国却不常用这款战机,主要是因为其航电及操作与英国人常用习惯有些不大一样,毕竟是美国货,英国飞行员要熟练驾驶它们至少需要几年的训练,而英国显然等不到那时候。
所以,这时的米勒实际上是出现了误判,他以为他碰到的是英国人驾驶的“塘鹅”……按照他的认知,这些“塘鹅”性能虽优秀但战斗力却不怎么样,所以他相信自己的航空队还是能应付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碰到的其实美国飞行员驾驶的“地狱猫”,其战斗力已经不是昔日的“塘鹅”能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