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按:拙文《历史的暗角》发表后,祖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的报刊多方转载,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反应。上海《文汇报》的编者曾给我看过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推荐拙文的一篇长文,张先生谈了对小人问题的一系列精彩看法后认为,我对于如何对付小人,态度还嫌消极。他认为,小人做尽坏事,但在今天却难于剥夺我们的生存权,而只要我们的生存权未被剥夺,我们就应该联合起来与他们斗,万不可退让躲避。刚读完张贤亮先生的文章,我又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了卫建民先生的《谈“小人”》,他的意见正恰与张贤亮先生相反,认为对小人完全不必理会,应该沉默以对。两位先生的意见其实都很有道理,这是两种不必统一的道理。我至今在这两种意见中徘徊,估计还会长期徘徊下去。对于一切最常见的社会历史命题,深刻的答案往往是处于徘徊状态的。如果答案简单,它就早已解决,不可能常见了。
读了他们的文章我也产生了一些补充意见。我觉得人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对自己提出了不恰当批评的人看作小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在很多时候,即便那些给我们带来毁损和灾难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对毁损的态度和对小人的态度分开来说。毁损是一种特殊事件,小人是一种恒久存在。毁损针对个人,小人荼毒社会。因此,毁损不必纠缠,而小人有待研究。
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争吵使他们加重,研究使他们失重,逐步让他们处于低位状态、边缘状态、赘余状态。虽然小人尚未定义,但我看到一个与小人有关的定义,一个关于时代的定义。一个美国学者说,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大家都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个定义十分精彩。小人总有,他们的地位与时代的价值成反比。小人若能在一定的精神气压下被低位安顿,这个时代就已经在问鼎伟大。大家都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意思,与卫建民先生的想法很接近。
另外,我觉得即便是真的小人也应该受到关爱,我们要鄙弃的只不过是他们的生态和心态。
张贤亮先生的文章一时找不到,且附卫建民先生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读了他们的文章我也产生了一些补充意见。我觉得人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对自己提出了不恰当批评的人看作小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在很多时候,即便那些给我们带来毁损和灾难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对毁损的态度和对小人的态度分开来说。毁损是一种特殊事件,小人是一种恒久存在。毁损针对个人,小人荼毒社会。因此,毁损不必纠缠,而小人有待研究。
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争吵使他们加重,研究使他们失重,逐步让他们处于低位状态、边缘状态、赘余状态。虽然小人尚未定义,但我看到一个与小人有关的定义,一个关于时代的定义。一个美国学者说,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大家都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个定义十分精彩。小人总有,他们的地位与时代的价值成反比。小人若能在一定的精神气压下被低位安顿,这个时代就已经在问鼎伟大。大家都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意思,与卫建民先生的想法很接近。
另外,我觉得即便是真的小人也应该受到关爱,我们要鄙弃的只不过是他们的生态和心态。
张贤亮先生的文章一时找不到,且附卫建民先生的文章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