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西太后细述当年因, 林黛玉暗思今日果
太上皇的表情有些古怪,端详皇帝的时候,目光中甚至充斥着审视的意味。皇帝任他打量, 并没因此而显得退缩。他不动声色迎上了太上皇的目光, 大有一种我意已决的架势。
“你一向是有主意的人。”太上皇这话听着像是夸奖, 但细细品就会发现, 实则更像是一句感慨。慕容氏自打进了紫禁城, 就没有溺爱孩子的说法。是以几个皇子各有所长, 自己心里都有个谱。做皇帝的心里有主意, 这也算不得什么值得夸耀的事。
“当年不废黜东太后, 是多方考量做下的决定……”
“东太后虽有过,但她终究是一国之母。你是新册立的皇后,有些事难免不清楚。”西太后领着林黛玉在昆明湖边上闲逛, 入目一片湖光水色, 抬头就是苍翠的万寿山,但此时此刻谁都没心思细看。
黛玉心感怪异,不明白西太后为什么说这些话。她离开乐寿堂, 分明是不愿意听这些事。但逛到昆明湖边, 等宫女都四下隐去了, 却又状似无意, 犹如闲谈一般提及旧事。
但西太后虽不是她正经的嫡亲婆母,却也是太后之尊,是长辈。黛玉没想过和她闹什么不愉快,故而很尊敬她。她说什么,自己听着就是了。左右都是宫里熬出来的, 难道还会无的放矢?
黛玉扶着西太后, 低声道:“是, 恭请西太后娘娘教导。”
“倒也算不得教导,不过是受人之托,告诉你一些事罢了。”西太后说话向来直白,有一说一,最不爱虚与委蛇。说不明白她此时此刻是什么想法,那些话就这样轻飘飘地说出来,寻常自然得像是在说今日午膳加道菜。
饶是黛玉这样一个不动声色的人,听见那些宫闱旧事,也不由面露诧异,目带惊愕。
只听西太后淡声道:“这件事,归根结底症结是在我和太上皇身上。陈年旧事,你大概也听过一些。我和东太后是闺中密友,当年也曾好得像是一个人似的。当日高句丽叛乱,先帝御驾亲征,可惜那一仗大庆朝惨败,致使老北静王为救先帝而战死。先帝虽拼着回来了,但终究伤了根本,扎挣着交代了后事,便溘然长逝。”
虽事关己身,可她的神色却极为平淡,竟像是在说一个关于他人的故事,自己只是个冷眼旁观的说书人。
先帝是个铁血手腕的人,很信奉武力。一生之中御驾亲征总有数十次,他自兵马中崭露头角,却在兵马中葬送性命。但他寸步不让,这份刚硬和铁骨导致外邦闻风丧胆,虽因此战死,百姓也多是念着他的好。
黛玉隐约听过一些,但只是个大概。他们内宅里的姑娘,也没人会认真去打听朝堂上的事。
西太后止住了,一刻后方又道:“太上皇当日才十七八岁,尚未成家。临危受命,仓促间依从先帝的意思,定下了太子正妃和侧妃。在此之前,宫里一直默认我是太子正妃。至于东太后,她则许给了我胞兄。然而太上皇年纪尚轻,先帝唯恐太上皇无法收服臣工,临终前转而改口,命东太后为正妃,我为侧妃,共入东宫。我胞兄受不了这打击,不思饮食,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曾经黏在一处分不开,指天为誓说要做一辈子挚友的两个人,就这么成了一辈子的仇人。
黛玉心感唏嘘,兜兜圈圈一圈人,其实都是皇权更替的牺牲品。难道能说先帝做错了?老北静王征战而死,北静王府手握重兵,太上皇年少御极,若不能收服北静王府,难道眼瞧着大庆朝动荡?高句丽就等着趁虚而入,咬下一块肉来,谁能拿这事做赌注?
“东太后……”黛玉试探着问了一句:“她是记恨太上皇吗?”
难道就是因为那个病死的未婚夫,才记恨太上皇,乃至不爱惜自己的儿子?
西太后若有所思,望了她一眼,说道:“她记恨我们所有人。其实她从前不是这样,是个明艳爽脆的好姑娘。原先对太上皇也没那份心,最初成婚的时候,先帝不成了,身为太子的太上皇政事繁忙。我们两个住在东宫里,那里可真冷清啊,没有爹妈兄弟,除了宫女太监就是咱们两。我们就常常一处睡觉,一处吃饭。”
说不清这份亲密是什么时候变质的,像是从西太后有了身孕开始,东太后就渐渐变了。
“我有了身孕之后,东太后就与我有了隔阂。先帝和太皇太后也觉得很对不住东太后,故而常常劝她宽心。太上皇也对她许诺,将来一定是她坐上皇后之位。东太后是很看重身份地位的人,不论什么事,都得论个尊卑。有了太上皇的承诺,东太后像是安心了许多。后来我养了个儿子,就是如今的咏乐王。谁都没料到他养下来竟然是个睁眼瞎,看不见东西。那时候大庆朝内忧外患,先帝也越发体虚气弱,太上皇常常不见人影,我整日以泪洗面,说句锥心刺骨的话,最难过的时候甚至想过,不如抱着孩子一死了之罢。一个眼盲的孩子,纵然身在皇家锦衣玉食,但这辈子得过得多艰难?”
怀胎十月却养了个瞎子,搁在谁身上都受不了。黛玉没生养过,但就是想想都难以接受。何况西太后是当事人。但难道先天眼盲也能治好?若一直是个瞎子,后来怎么做了皇帝?虽说后来被废了,但到底站上去过。
兴许是西太后今天给了她一种特别好说话的感觉,黛玉这么想着,竟然就直接问出了声:“我听哥哥说,咏乐王的眼睛后来治好了?”
“你哥哥?”西太后似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想起来了,林玦是你胞兄。他是个如竹如松的好儿郎,原先和咏乐王走得倒也很近。咏乐王的眼睛算不上是治好,真论起来应该算是解毒。当时养下咏乐王后,我一度不想苟活。东太后却常常来宽解我,还抱着孩子让我看,我也就渐渐歇了心思。咏乐王养到两岁,先帝终于不成了,留下太子继位的遗言就撒手人寰。太皇太后痛不欲生,在乾清宫灵前哭晕过去。我们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竟然有了身孕,这是先帝留下的遗腹子,也就是如今的合睿王。”
合睿王比自己的侄儿还小两岁,且又是先帝留下的血脉,故而太上皇对合睿王格外疼爱,甚至儿子都得靠边站。
“当时东太后也怀着五个月的身孕,前朝内廷都是紧要关头。就在这时候,高句丽再度扰我边疆。经过前两年的战乱,大庆朝还没恢复。一连折损了好几员大将,连士气都无法提起。高句丽趁此提出要求,想让先帝和太皇太后嫡出的敬端大长公主和亲。没了敬端大长公主,太皇太后愈发悲痛,东太后挺着肚子料理内廷,待太皇太后养下合睿王后更是对其爱若亲子。”西太后拍了拍黛玉的手背,像是刻意解释了一句:“这也正是这些年太皇太后对东太后多有忍让的原因。”
西太后道:“咏乐王的毒还是合睿王发现的,说是咏乐王的血比寻常人更暗一些。太上皇记在心上,悄悄遣人去查,终于查出他这毒是胎里带来的。原先是要人性命,然而我当日害喜太厉害,反倒救了他一命。几年前的事了,一时半刻查不到幕后主使。太上皇便一面寻名医良药为咏乐王解毒,一面探查,最终兜兜转转,却查到了东太后身上。”
黛玉顿时不寒而栗,难怪太皇太后和皇帝都说,东太后向来是最知道怎么向孩子下手的,这是她历来的手段。原来症结在这里,荣寿公主已经不是第一个被她所害的孩子了!
论理那时候就该废了东太后,为何这事毫无风声,她甚至安安稳稳坐到了太后这位置上?
人和人亲近有时候只需要几句话,不知为何,西太后分明一直是冷淡的,但黛玉就是觉得她比笑面迎人的东太后更好亲近。
黛玉不由问出了声,西太后眼眸微动,与黛玉往前走了两步。
“太上皇想过废了东太后,但被太皇太后拦住了。那时候东太后已经养下了孝义王,这个嫡出皇子,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他也不负众望,从小就显出过人的天资,很小就被封为太子。咱们太上皇也是小小年纪就当了太子,所以他觉得孝义王是子承父业,对他爱若非常。大庆朝是讲究正统、嫡庶、尊卑的,太皇太后不忍见一国储君因生母而染上污名。太上皇终究觉得自己愧对东太后,也爱惜孝义王,于是按下了这件事。当日没有废黜东太后,是为了孝义王。如今不能废黜东太后,是因为皇帝。”
西太后这番话说得相当诚恳,她是受人之托,既然答应了,就得忠人之事,把这件事办好。
“东太后千错万错,但她终究是皇帝生母。皇后可曾想过,倘若在此刻废黜东太后,就算是太上皇下旨,会对皇帝造成什么影响?”
黛玉原先没想过这一层,经过西太后点拨,才隐隐探出了众人踌躇迟疑的真相,她试探着说:“会让臣工觉得,皇上失心于太上皇?”
“不止如此。”
前方不远处有个竹子编成的长椅,西太后很喜欢沿着昆明湖遛弯,因而沿湖有不少这样的椅子。西太后领着黛玉在长椅上坐下,举目望去,但见昆明湖开阔浩荡无边际,水光天光如一色。
“有些话,原先你养在深闺的时候,林大人或许不会告诉你。但如今你是皇后了,多少得知道一些。太上皇虽退下来了,但还有不少人打着在他跟前走路子的主意。许多老臣也觉得皇帝太过年轻,很多紧要的大事还是会请太上皇拿主意。有老子在,儿子永远就小一辈,就是皇帝也一样。一旦废黜东太后,所迎来的反噬几乎瞬间就会发生。会有臣工猜疑,皇帝是否已在太上皇跟前失心。有咏乐王被废的前车之鉴,他们就更加会多心,猜测太上皇是否有有他意。皇帝御极时比咏乐王更顺利,几乎没受到阻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东太后所出,中宫嫡出,从小养在太皇太后跟前,是绝对的正统。东太后若废了,难免对皇帝的声誉有所影响。”
废黜一个妃子很容易,就像皇帝废淑妃,太上皇废明太妃,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废黜皇后乃至太后,就不再是皇帝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事。一国之母的废立涉及到国家安定,也对内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黛玉听了这些话,几乎已经猜到,太上皇不会允许皇帝废黜东太后。她也赞同西太后的说法,这样对皇帝更好些。可是心里却又忍不住心疼起皇帝和荣寿公主来。他们都是无端受过的人,难道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将此事轻轻揭过不成?
“西太后和太上皇可知,荣寿公主为何久病不愈?昨日就送过来了,想来到今日你们也发现了,荣寿公主除了偶尔醒一会,就是不停地睡觉……”黛玉终究没法子就这么干看着,将东太后对荣寿公主下寒食散的事说了:“荣寿公主何辜?您是蒙受过这种痛苦的,想来对淑妃和皇上眼下的心情也很了解。做父母的知道了这些事,只有咬牙切齿的恨,何况皇上如此爱憎分明。依我看,皇上未必肯听从。”
皇帝这回确实是铁了心请太上皇废除东太后,哪怕自己遭受流言蜚语和御史苛责也不顾了。她因为一己之私,先是害得咏乐王眼盲多年,直接导致咏乐王心生怨怼,从而害死了孝义王。如今愈发变本加厉,连自己亲生的孙女都舍得下手。若这次不处置她,谁知道她下回还会做出什么事来?这回毒害荣寿公主,下回是不是就要对他下手?她不喜黛玉,难道要日夜提防着她谋害皇后?没有千日防贼的说法!
故而饶是太上皇抽丝剥茧,把种种利害都说与皇帝听,他依然未曾动摇。
“您不肯下旨,朕自己下旨!”皇帝执意如此:“朕宁愿没有这样的母亲,宁可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指着鼻子骂不孝也认了。郑庄公尚能对武姜发出‘不至黄泉无相见’[1]的宣言,难道朕身为大庆天子,就只能一忍再忍?”
“你冷静些!身为皇帝该有的自持稳重都学到哪去了!”
皇帝哽了哽,一双眼迅速红起来:“若是二哥还在,我本也不必当这个皇帝。您为什么不早早约束东太后?如果您狠心些,当日发现东太后给咏乐王下毒的时候就了结了她,就不会有后来那些事。二哥也不会早早离世!您还记得二哥吗?最敦厚仁爱的太子!他去世的时候才十七岁!”
孝义王的死是所有人心里的遗憾和伤痛,皇帝和这个哥哥最亲近。他是第五个皇子,东太后不爱惜,太上皇也不看重。生活上是太皇太后在照料,可在学业上却是孝义王手把手教导的。他和谨庄王视孝义王如兄如父,若孝义王尚在,他何曾想过当皇帝?
提及孝义王,太上皇也不由痛惜起来,眼眶也跟着红了。人老了,想起从前有所缺憾的事,就越发愧悔。孝义王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年少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他为孝义王取名永宁,十五岁冠礼上珍而重之地为他择表字晏清。代表着他对孝义王的无限期待,期盼将来国家在孝义王手中能够永昌永宁、海晏河清。然而他却卷入了谋逆案,太上皇不相信这个儿子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但为了堵住臣工的口,只能暂时将他圈禁在东宫,再慢慢查问。结果这孩子太过敦厚重情,太上皇不见他,他就日日跪在东宫门口。从小就金莼玉粒养着的人,怎么经受得住,就这么病了。病到最后,咏乐王就用当年东太后谋害他的药,夺取了孝义王的性命。
一报还一报,当初东太后种下了因,最后偿还的却是孝义王。
太上皇面露颓然之态:“这些年,你二哥从没入过朕的梦。想来他也是在怨恨朕……”
“若不废黜东太后,再容她在内廷兴风作浪,这样的事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多。”皇帝也曾对东太后有过期盼和孺慕之情,但多少情感都在她一次又一次的狠毒中被消耗殆尽。“她不喜我新册立的皇后,我绝不能容许皇后因她而有所闪失。就如您不能接受东太后伤害西太后一样!”
慕容氏的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不容易,但一旦找到了,就是一生一世。
太上皇按着额头,陷入长长久久的沉思。不知过了多久,才声音沙哑地说:“东太后不能废。打发她去热河行宫罢,就以为先帝祈福的名义。收回她的皇后、太后册宝,宫女和太监由她带走,从此后无诏不许她回京……”
※※※※※※※※※※※※※※※※※※※※
不至黄泉无相见[1]:出自《左传》里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看看~皇帝的人设部分借鉴了郑庄公。
前两天家里出了点事,受长辈所托去帮忙处理了一下。抱歉让大家久等了,今天留言全部送上红包以示歉意。对剧情有任何疑惑可以在本章提问,我全部都会回答的~
感谢在2020-08-27 23:38:42~2020-08-31 23:12: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栗子不炒糖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钰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栗子不炒糖 10瓶;钰淇 5瓶;飞天舞928、芝兰百合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太上皇的表情有些古怪,端详皇帝的时候,目光中甚至充斥着审视的意味。皇帝任他打量, 并没因此而显得退缩。他不动声色迎上了太上皇的目光, 大有一种我意已决的架势。
“你一向是有主意的人。”太上皇这话听着像是夸奖, 但细细品就会发现, 实则更像是一句感慨。慕容氏自打进了紫禁城, 就没有溺爱孩子的说法。是以几个皇子各有所长, 自己心里都有个谱。做皇帝的心里有主意, 这也算不得什么值得夸耀的事。
“当年不废黜东太后, 是多方考量做下的决定……”
“东太后虽有过,但她终究是一国之母。你是新册立的皇后,有些事难免不清楚。”西太后领着林黛玉在昆明湖边上闲逛, 入目一片湖光水色, 抬头就是苍翠的万寿山,但此时此刻谁都没心思细看。
黛玉心感怪异,不明白西太后为什么说这些话。她离开乐寿堂, 分明是不愿意听这些事。但逛到昆明湖边, 等宫女都四下隐去了, 却又状似无意, 犹如闲谈一般提及旧事。
但西太后虽不是她正经的嫡亲婆母,却也是太后之尊,是长辈。黛玉没想过和她闹什么不愉快,故而很尊敬她。她说什么,自己听着就是了。左右都是宫里熬出来的, 难道还会无的放矢?
黛玉扶着西太后, 低声道:“是, 恭请西太后娘娘教导。”
“倒也算不得教导,不过是受人之托,告诉你一些事罢了。”西太后说话向来直白,有一说一,最不爱虚与委蛇。说不明白她此时此刻是什么想法,那些话就这样轻飘飘地说出来,寻常自然得像是在说今日午膳加道菜。
饶是黛玉这样一个不动声色的人,听见那些宫闱旧事,也不由面露诧异,目带惊愕。
只听西太后淡声道:“这件事,归根结底症结是在我和太上皇身上。陈年旧事,你大概也听过一些。我和东太后是闺中密友,当年也曾好得像是一个人似的。当日高句丽叛乱,先帝御驾亲征,可惜那一仗大庆朝惨败,致使老北静王为救先帝而战死。先帝虽拼着回来了,但终究伤了根本,扎挣着交代了后事,便溘然长逝。”
虽事关己身,可她的神色却极为平淡,竟像是在说一个关于他人的故事,自己只是个冷眼旁观的说书人。
先帝是个铁血手腕的人,很信奉武力。一生之中御驾亲征总有数十次,他自兵马中崭露头角,却在兵马中葬送性命。但他寸步不让,这份刚硬和铁骨导致外邦闻风丧胆,虽因此战死,百姓也多是念着他的好。
黛玉隐约听过一些,但只是个大概。他们内宅里的姑娘,也没人会认真去打听朝堂上的事。
西太后止住了,一刻后方又道:“太上皇当日才十七八岁,尚未成家。临危受命,仓促间依从先帝的意思,定下了太子正妃和侧妃。在此之前,宫里一直默认我是太子正妃。至于东太后,她则许给了我胞兄。然而太上皇年纪尚轻,先帝唯恐太上皇无法收服臣工,临终前转而改口,命东太后为正妃,我为侧妃,共入东宫。我胞兄受不了这打击,不思饮食,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曾经黏在一处分不开,指天为誓说要做一辈子挚友的两个人,就这么成了一辈子的仇人。
黛玉心感唏嘘,兜兜圈圈一圈人,其实都是皇权更替的牺牲品。难道能说先帝做错了?老北静王征战而死,北静王府手握重兵,太上皇年少御极,若不能收服北静王府,难道眼瞧着大庆朝动荡?高句丽就等着趁虚而入,咬下一块肉来,谁能拿这事做赌注?
“东太后……”黛玉试探着问了一句:“她是记恨太上皇吗?”
难道就是因为那个病死的未婚夫,才记恨太上皇,乃至不爱惜自己的儿子?
西太后若有所思,望了她一眼,说道:“她记恨我们所有人。其实她从前不是这样,是个明艳爽脆的好姑娘。原先对太上皇也没那份心,最初成婚的时候,先帝不成了,身为太子的太上皇政事繁忙。我们两个住在东宫里,那里可真冷清啊,没有爹妈兄弟,除了宫女太监就是咱们两。我们就常常一处睡觉,一处吃饭。”
说不清这份亲密是什么时候变质的,像是从西太后有了身孕开始,东太后就渐渐变了。
“我有了身孕之后,东太后就与我有了隔阂。先帝和太皇太后也觉得很对不住东太后,故而常常劝她宽心。太上皇也对她许诺,将来一定是她坐上皇后之位。东太后是很看重身份地位的人,不论什么事,都得论个尊卑。有了太上皇的承诺,东太后像是安心了许多。后来我养了个儿子,就是如今的咏乐王。谁都没料到他养下来竟然是个睁眼瞎,看不见东西。那时候大庆朝内忧外患,先帝也越发体虚气弱,太上皇常常不见人影,我整日以泪洗面,说句锥心刺骨的话,最难过的时候甚至想过,不如抱着孩子一死了之罢。一个眼盲的孩子,纵然身在皇家锦衣玉食,但这辈子得过得多艰难?”
怀胎十月却养了个瞎子,搁在谁身上都受不了。黛玉没生养过,但就是想想都难以接受。何况西太后是当事人。但难道先天眼盲也能治好?若一直是个瞎子,后来怎么做了皇帝?虽说后来被废了,但到底站上去过。
兴许是西太后今天给了她一种特别好说话的感觉,黛玉这么想着,竟然就直接问出了声:“我听哥哥说,咏乐王的眼睛后来治好了?”
“你哥哥?”西太后似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想起来了,林玦是你胞兄。他是个如竹如松的好儿郎,原先和咏乐王走得倒也很近。咏乐王的眼睛算不上是治好,真论起来应该算是解毒。当时养下咏乐王后,我一度不想苟活。东太后却常常来宽解我,还抱着孩子让我看,我也就渐渐歇了心思。咏乐王养到两岁,先帝终于不成了,留下太子继位的遗言就撒手人寰。太皇太后痛不欲生,在乾清宫灵前哭晕过去。我们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竟然有了身孕,这是先帝留下的遗腹子,也就是如今的合睿王。”
合睿王比自己的侄儿还小两岁,且又是先帝留下的血脉,故而太上皇对合睿王格外疼爱,甚至儿子都得靠边站。
“当时东太后也怀着五个月的身孕,前朝内廷都是紧要关头。就在这时候,高句丽再度扰我边疆。经过前两年的战乱,大庆朝还没恢复。一连折损了好几员大将,连士气都无法提起。高句丽趁此提出要求,想让先帝和太皇太后嫡出的敬端大长公主和亲。没了敬端大长公主,太皇太后愈发悲痛,东太后挺着肚子料理内廷,待太皇太后养下合睿王后更是对其爱若亲子。”西太后拍了拍黛玉的手背,像是刻意解释了一句:“这也正是这些年太皇太后对东太后多有忍让的原因。”
西太后道:“咏乐王的毒还是合睿王发现的,说是咏乐王的血比寻常人更暗一些。太上皇记在心上,悄悄遣人去查,终于查出他这毒是胎里带来的。原先是要人性命,然而我当日害喜太厉害,反倒救了他一命。几年前的事了,一时半刻查不到幕后主使。太上皇便一面寻名医良药为咏乐王解毒,一面探查,最终兜兜转转,却查到了东太后身上。”
黛玉顿时不寒而栗,难怪太皇太后和皇帝都说,东太后向来是最知道怎么向孩子下手的,这是她历来的手段。原来症结在这里,荣寿公主已经不是第一个被她所害的孩子了!
论理那时候就该废了东太后,为何这事毫无风声,她甚至安安稳稳坐到了太后这位置上?
人和人亲近有时候只需要几句话,不知为何,西太后分明一直是冷淡的,但黛玉就是觉得她比笑面迎人的东太后更好亲近。
黛玉不由问出了声,西太后眼眸微动,与黛玉往前走了两步。
“太上皇想过废了东太后,但被太皇太后拦住了。那时候东太后已经养下了孝义王,这个嫡出皇子,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他也不负众望,从小就显出过人的天资,很小就被封为太子。咱们太上皇也是小小年纪就当了太子,所以他觉得孝义王是子承父业,对他爱若非常。大庆朝是讲究正统、嫡庶、尊卑的,太皇太后不忍见一国储君因生母而染上污名。太上皇终究觉得自己愧对东太后,也爱惜孝义王,于是按下了这件事。当日没有废黜东太后,是为了孝义王。如今不能废黜东太后,是因为皇帝。”
西太后这番话说得相当诚恳,她是受人之托,既然答应了,就得忠人之事,把这件事办好。
“东太后千错万错,但她终究是皇帝生母。皇后可曾想过,倘若在此刻废黜东太后,就算是太上皇下旨,会对皇帝造成什么影响?”
黛玉原先没想过这一层,经过西太后点拨,才隐隐探出了众人踌躇迟疑的真相,她试探着说:“会让臣工觉得,皇上失心于太上皇?”
“不止如此。”
前方不远处有个竹子编成的长椅,西太后很喜欢沿着昆明湖遛弯,因而沿湖有不少这样的椅子。西太后领着黛玉在长椅上坐下,举目望去,但见昆明湖开阔浩荡无边际,水光天光如一色。
“有些话,原先你养在深闺的时候,林大人或许不会告诉你。但如今你是皇后了,多少得知道一些。太上皇虽退下来了,但还有不少人打着在他跟前走路子的主意。许多老臣也觉得皇帝太过年轻,很多紧要的大事还是会请太上皇拿主意。有老子在,儿子永远就小一辈,就是皇帝也一样。一旦废黜东太后,所迎来的反噬几乎瞬间就会发生。会有臣工猜疑,皇帝是否已在太上皇跟前失心。有咏乐王被废的前车之鉴,他们就更加会多心,猜测太上皇是否有有他意。皇帝御极时比咏乐王更顺利,几乎没受到阻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东太后所出,中宫嫡出,从小养在太皇太后跟前,是绝对的正统。东太后若废了,难免对皇帝的声誉有所影响。”
废黜一个妃子很容易,就像皇帝废淑妃,太上皇废明太妃,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废黜皇后乃至太后,就不再是皇帝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事。一国之母的废立涉及到国家安定,也对内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黛玉听了这些话,几乎已经猜到,太上皇不会允许皇帝废黜东太后。她也赞同西太后的说法,这样对皇帝更好些。可是心里却又忍不住心疼起皇帝和荣寿公主来。他们都是无端受过的人,难道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将此事轻轻揭过不成?
“西太后和太上皇可知,荣寿公主为何久病不愈?昨日就送过来了,想来到今日你们也发现了,荣寿公主除了偶尔醒一会,就是不停地睡觉……”黛玉终究没法子就这么干看着,将东太后对荣寿公主下寒食散的事说了:“荣寿公主何辜?您是蒙受过这种痛苦的,想来对淑妃和皇上眼下的心情也很了解。做父母的知道了这些事,只有咬牙切齿的恨,何况皇上如此爱憎分明。依我看,皇上未必肯听从。”
皇帝这回确实是铁了心请太上皇废除东太后,哪怕自己遭受流言蜚语和御史苛责也不顾了。她因为一己之私,先是害得咏乐王眼盲多年,直接导致咏乐王心生怨怼,从而害死了孝义王。如今愈发变本加厉,连自己亲生的孙女都舍得下手。若这次不处置她,谁知道她下回还会做出什么事来?这回毒害荣寿公主,下回是不是就要对他下手?她不喜黛玉,难道要日夜提防着她谋害皇后?没有千日防贼的说法!
故而饶是太上皇抽丝剥茧,把种种利害都说与皇帝听,他依然未曾动摇。
“您不肯下旨,朕自己下旨!”皇帝执意如此:“朕宁愿没有这样的母亲,宁可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指着鼻子骂不孝也认了。郑庄公尚能对武姜发出‘不至黄泉无相见’[1]的宣言,难道朕身为大庆天子,就只能一忍再忍?”
“你冷静些!身为皇帝该有的自持稳重都学到哪去了!”
皇帝哽了哽,一双眼迅速红起来:“若是二哥还在,我本也不必当这个皇帝。您为什么不早早约束东太后?如果您狠心些,当日发现东太后给咏乐王下毒的时候就了结了她,就不会有后来那些事。二哥也不会早早离世!您还记得二哥吗?最敦厚仁爱的太子!他去世的时候才十七岁!”
孝义王的死是所有人心里的遗憾和伤痛,皇帝和这个哥哥最亲近。他是第五个皇子,东太后不爱惜,太上皇也不看重。生活上是太皇太后在照料,可在学业上却是孝义王手把手教导的。他和谨庄王视孝义王如兄如父,若孝义王尚在,他何曾想过当皇帝?
提及孝义王,太上皇也不由痛惜起来,眼眶也跟着红了。人老了,想起从前有所缺憾的事,就越发愧悔。孝义王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年少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他为孝义王取名永宁,十五岁冠礼上珍而重之地为他择表字晏清。代表着他对孝义王的无限期待,期盼将来国家在孝义王手中能够永昌永宁、海晏河清。然而他却卷入了谋逆案,太上皇不相信这个儿子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但为了堵住臣工的口,只能暂时将他圈禁在东宫,再慢慢查问。结果这孩子太过敦厚重情,太上皇不见他,他就日日跪在东宫门口。从小就金莼玉粒养着的人,怎么经受得住,就这么病了。病到最后,咏乐王就用当年东太后谋害他的药,夺取了孝义王的性命。
一报还一报,当初东太后种下了因,最后偿还的却是孝义王。
太上皇面露颓然之态:“这些年,你二哥从没入过朕的梦。想来他也是在怨恨朕……”
“若不废黜东太后,再容她在内廷兴风作浪,这样的事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多。”皇帝也曾对东太后有过期盼和孺慕之情,但多少情感都在她一次又一次的狠毒中被消耗殆尽。“她不喜我新册立的皇后,我绝不能容许皇后因她而有所闪失。就如您不能接受东太后伤害西太后一样!”
慕容氏的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不容易,但一旦找到了,就是一生一世。
太上皇按着额头,陷入长长久久的沉思。不知过了多久,才声音沙哑地说:“东太后不能废。打发她去热河行宫罢,就以为先帝祈福的名义。收回她的皇后、太后册宝,宫女和太监由她带走,从此后无诏不许她回京……”
※※※※※※※※※※※※※※※※※※※※
不至黄泉无相见[1]:出自《左传》里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看看~皇帝的人设部分借鉴了郑庄公。
前两天家里出了点事,受长辈所托去帮忙处理了一下。抱歉让大家久等了,今天留言全部送上红包以示歉意。对剧情有任何疑惑可以在本章提问,我全部都会回答的~
感谢在2020-08-27 23:38:42~2020-08-31 23:12: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栗子不炒糖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钰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栗子不炒糖 10瓶;钰淇 5瓶;飞天舞928、芝兰百合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