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四年,春三月,吐蕃破雅州,四月又破黎州。两场败绩让大都督李默颜面无存,究其原因,一是初来乍到,不熟悉地方,二来南征之军多为旧式军队,军事技术上与吐蕃没有区别,甚至装备的弓马刀兵还不如吐蕃的锐利,三是李默麾下名将尽在河东,无人可用。
而且这两场败绩中都有姬氏的影子,姬氏投奔吐蕃后,甘为驱使反攻蜀地,让李默一时颇为头疼,此刻南征之军多已撤防,蜀地兵力不足四万,既要镇守地方,又要防御江陵,震慑大理,捉襟见肘,十分被动。
时宁是敬病重,萧淑贞调许贤友出镇汉中,又以傅西山为帅,陈应人、邱复明为副帅,出兵六万南下蜀中驰援李默。李默窥知宁是敬病重,萧淑贞与宰相盛安、枢密副使粱峥擅权,知道此番来意不善,便令李道成出镇剑门。
李道成道:“公然抗拒朝廷大军便是造反,会失人心的。”
李默道:“我叫你抗拒他们了吗?我叫你守着剑门关,别叫他们夺了去,剑门关在我们手上,蜀地就是我们的。任谁也打不了我们的主意。”
李道成嘟囔道:“你又不说清楚。”
小七叫道:“胖子,你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这事能随便乱说吗,晓不晓得什么叫心领神会?啊?”回头对李默说:“大哥,我看还是别叫胖子去了,这家伙现在浑浑噩噩的,指不定关键时刻会犯傻,还是叫郭槐去吧。老郭干事稳当。”
李道成喝道:“小七你说谁办事不稳当呢,这样的大事我会犯糊涂吗?”
小七捂着耳朵道:“好好好,你办事稳当,我说错了,说错话不犯死罪吧,我就是提醒你一下,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李道成道:“我用不着你提醒。”
李默压压手,叫二人不要吵,便对二人推心置腹道:“萧淑贞此举是来者不善,不可不防,所以剑门关必须得拿在我们手上。”
李道成道:“剑门关险在北面,只怕不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小七笑道:“威胁自北方来,南方嘛,傅帅他们都是老江湖不会上那女人当的。”
李道成默默点头:“我明白了。”
傅西山在魏州大都督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萧淑贞弄回了长安,心里十分不爽,这次叫他挂帅驰援蜀地,更是憋着一肚子火,到汉中时受了点风寒,索性就躺下不动了。
副帅陈应人接到诏书后河中一带就匪乱横行,他上奏朝廷请求缓刑,因此根本就没离开河中府,各部中只有邱复明率部南下。
邱复明是邱清明的弟弟,也是宁州的老将了,跟李默关系还过得去。
其余各路援军都是资历浅薄之辈,对李默心存敬畏,到了蜀中都还算老实。
唯一让李默有些闹心的是随邱复明一起来的新任成都监军梅龙生。
这家伙据说以前在宫里挺得宠,后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权贵被撵出京城,年初回京,然后就外放了成都。
情报显示,这个人回京后跟萧淑贞走的很近,推测是改换门庭投在了萧淑贞门下,所以一到成都来就跟李默过不去。
但更深一层的背景还在调查中,所以李默暂时对其保持敷衍态度。
一次饮宴时,邱复明借着酒劲对李默说:“汉中、蜀地新平,道路上不大平靖,这个人非要跟我一道,我也只能带着他。你也知道,我对这帮阉官一向是十分厌恶的。我们之间并无任何瓜葛,更谈不上任何交情。”
邱复明把自己摘的这么干净,是他发现这个梅龙生来成都的目的不单纯,弄不好就是冲着李默来的。
他可不想陷入一场无谓的纷争中去。
李默淡淡一笑,道了声谢。
一个梅龙生当然不能把他怎么样,这个道理萧淑贞难道不知道吗,那她派这个人过来是什么意思呢?李默想无非是想置他于不义之地。
她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但他偏不上这个当。
李默为新任监军使在成都城里上风上水的地方建造了府邸,帮助他组建了监军府卫队,允许监军府卫队参与大都督府的警卫工作,甚至还按照朝廷新立下的规矩,每月逢五去监军府议论审刑。
监督赏刑是监军使最主要的职责,过去凡有大的刑赏,监军使都要亲自参与。不过过去都是监军使到大都督府来,到了泰和四年,一切都反过来了。
各路大军五月中旬陆续到位,自六月初开始反击吐蕃,但战事并不顺利,北方军队难耐南方的湿热天气,水土不服,疫病流行,反攻之战开始后非但未能夺回失地,反而损兵折将,一口气丢了七八个县,最窘迫的时候一支吐蕃军竟然攻到了成都城下,吓得满城百姓惊慌失措。
六月底,宁是敬诏令许贤友率禁军两万入蜀。七月初,建蜀中行营,以李默为主帅,许贤友副之,梅龙生为监军使。
禁军北来,未及接战就已经病倒了大半,士气低落,不要说打仗连行军驻营都成问题。但禁军毕竟是禁军,皇帝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瘪皇帝脸上也没有光彩,所以这笔账还是要算在李默的头上。朝中对此议论纷纷,监察御史轮番弹劾李默,要求治李默败阵之罪。
入夏之后宁是敬就去了九成宫,他衰弱的身体实在难耐长安的酷夏。太子宁买道留在长安监国。一起留在长安的还有皇后萧淑贞。
六月底的时候萧淑贞跟贵妃林姣发生了一次冲突,原因不详,这或者就是她留在长安的原因,毕竟贵妃娘娘是皇帝须臾离不开的人,九成宫虽大,却容不下两匹母老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皇后娘娘对朝政究竟有多少影响力,众说纷纭,但一种普遍的说法是监国太子宁买道的大政方针若没有皇后娘娘的赞同是一样也推行不了。
七月初五,长安艳阳高照,气候酷热,大朝会上,监察院的一干御史又旧事重提要求朝廷罢免李默,另择良将主持蜀地战事。
宁买道耐着性子听完,一言不发。
散朝后,他召集父亲临走前给他组建的留守班子议论此事,枢密副使粱峥进言要他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叫梅龙生代表朝廷斥责李默,以树立威望,以平息众议。
宁买道答应了,李默屡战屡败,他早就想严厉斥责了,今番御史弹奏的如此厉害,正好借这个机会出出气,纵然有什么不妥还可以推给粱峥嘛。
这个人是皇后的宠幸,那啥死了也不可惜对吧。
而且这两场败绩中都有姬氏的影子,姬氏投奔吐蕃后,甘为驱使反攻蜀地,让李默一时颇为头疼,此刻南征之军多已撤防,蜀地兵力不足四万,既要镇守地方,又要防御江陵,震慑大理,捉襟见肘,十分被动。
时宁是敬病重,萧淑贞调许贤友出镇汉中,又以傅西山为帅,陈应人、邱复明为副帅,出兵六万南下蜀中驰援李默。李默窥知宁是敬病重,萧淑贞与宰相盛安、枢密副使粱峥擅权,知道此番来意不善,便令李道成出镇剑门。
李道成道:“公然抗拒朝廷大军便是造反,会失人心的。”
李默道:“我叫你抗拒他们了吗?我叫你守着剑门关,别叫他们夺了去,剑门关在我们手上,蜀地就是我们的。任谁也打不了我们的主意。”
李道成嘟囔道:“你又不说清楚。”
小七叫道:“胖子,你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这事能随便乱说吗,晓不晓得什么叫心领神会?啊?”回头对李默说:“大哥,我看还是别叫胖子去了,这家伙现在浑浑噩噩的,指不定关键时刻会犯傻,还是叫郭槐去吧。老郭干事稳当。”
李道成喝道:“小七你说谁办事不稳当呢,这样的大事我会犯糊涂吗?”
小七捂着耳朵道:“好好好,你办事稳当,我说错了,说错话不犯死罪吧,我就是提醒你一下,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李道成道:“我用不着你提醒。”
李默压压手,叫二人不要吵,便对二人推心置腹道:“萧淑贞此举是来者不善,不可不防,所以剑门关必须得拿在我们手上。”
李道成道:“剑门关险在北面,只怕不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小七笑道:“威胁自北方来,南方嘛,傅帅他们都是老江湖不会上那女人当的。”
李道成默默点头:“我明白了。”
傅西山在魏州大都督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萧淑贞弄回了长安,心里十分不爽,这次叫他挂帅驰援蜀地,更是憋着一肚子火,到汉中时受了点风寒,索性就躺下不动了。
副帅陈应人接到诏书后河中一带就匪乱横行,他上奏朝廷请求缓刑,因此根本就没离开河中府,各部中只有邱复明率部南下。
邱复明是邱清明的弟弟,也是宁州的老将了,跟李默关系还过得去。
其余各路援军都是资历浅薄之辈,对李默心存敬畏,到了蜀中都还算老实。
唯一让李默有些闹心的是随邱复明一起来的新任成都监军梅龙生。
这家伙据说以前在宫里挺得宠,后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权贵被撵出京城,年初回京,然后就外放了成都。
情报显示,这个人回京后跟萧淑贞走的很近,推测是改换门庭投在了萧淑贞门下,所以一到成都来就跟李默过不去。
但更深一层的背景还在调查中,所以李默暂时对其保持敷衍态度。
一次饮宴时,邱复明借着酒劲对李默说:“汉中、蜀地新平,道路上不大平靖,这个人非要跟我一道,我也只能带着他。你也知道,我对这帮阉官一向是十分厌恶的。我们之间并无任何瓜葛,更谈不上任何交情。”
邱复明把自己摘的这么干净,是他发现这个梅龙生来成都的目的不单纯,弄不好就是冲着李默来的。
他可不想陷入一场无谓的纷争中去。
李默淡淡一笑,道了声谢。
一个梅龙生当然不能把他怎么样,这个道理萧淑贞难道不知道吗,那她派这个人过来是什么意思呢?李默想无非是想置他于不义之地。
她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但他偏不上这个当。
李默为新任监军使在成都城里上风上水的地方建造了府邸,帮助他组建了监军府卫队,允许监军府卫队参与大都督府的警卫工作,甚至还按照朝廷新立下的规矩,每月逢五去监军府议论审刑。
监督赏刑是监军使最主要的职责,过去凡有大的刑赏,监军使都要亲自参与。不过过去都是监军使到大都督府来,到了泰和四年,一切都反过来了。
各路大军五月中旬陆续到位,自六月初开始反击吐蕃,但战事并不顺利,北方军队难耐南方的湿热天气,水土不服,疫病流行,反攻之战开始后非但未能夺回失地,反而损兵折将,一口气丢了七八个县,最窘迫的时候一支吐蕃军竟然攻到了成都城下,吓得满城百姓惊慌失措。
六月底,宁是敬诏令许贤友率禁军两万入蜀。七月初,建蜀中行营,以李默为主帅,许贤友副之,梅龙生为监军使。
禁军北来,未及接战就已经病倒了大半,士气低落,不要说打仗连行军驻营都成问题。但禁军毕竟是禁军,皇帝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瘪皇帝脸上也没有光彩,所以这笔账还是要算在李默的头上。朝中对此议论纷纷,监察御史轮番弹劾李默,要求治李默败阵之罪。
入夏之后宁是敬就去了九成宫,他衰弱的身体实在难耐长安的酷夏。太子宁买道留在长安监国。一起留在长安的还有皇后萧淑贞。
六月底的时候萧淑贞跟贵妃林姣发生了一次冲突,原因不详,这或者就是她留在长安的原因,毕竟贵妃娘娘是皇帝须臾离不开的人,九成宫虽大,却容不下两匹母老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皇后娘娘对朝政究竟有多少影响力,众说纷纭,但一种普遍的说法是监国太子宁买道的大政方针若没有皇后娘娘的赞同是一样也推行不了。
七月初五,长安艳阳高照,气候酷热,大朝会上,监察院的一干御史又旧事重提要求朝廷罢免李默,另择良将主持蜀地战事。
宁买道耐着性子听完,一言不发。
散朝后,他召集父亲临走前给他组建的留守班子议论此事,枢密副使粱峥进言要他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叫梅龙生代表朝廷斥责李默,以树立威望,以平息众议。
宁买道答应了,李默屡战屡败,他早就想严厉斥责了,今番御史弹奏的如此厉害,正好借这个机会出出气,纵然有什么不妥还可以推给粱峥嘛。
这个人是皇后的宠幸,那啥死了也不可惜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