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嫣然,周太太回到屋里思索一会儿,就让人备轿要去周氏那边。周二奶奶听的下人说自己婆婆又要去周氏那边,急忙过来道:“婆婆要去小姑那边也好,二爷从一回来就病了,小姑也该……”
话没说完,周二奶奶脸上就被周太太啐了一口,周二奶奶立即低首敛眉。接着周太太就叹气:“罢了,我说你做什么,我原先不就是你这样的念头?好好过日子吧,别的事想都别想!”
周二奶奶心里不服,但也只有应是。周太太怎不晓得儿媳口服心不服,到了此刻,也只有怪自己当初行为还能怪什么?
周氏那日晕倒之后,等醒来听的儿子已经遣走胡婆子,登时大怒,把儿子叫来骂了一通,这两日都气的躺在床上。听的自己娘来探自己,心头的气又发作,欲想不理,可现在丈夫没了,和容畦那边关系不好,所能依靠的只有娘家。
周氏还在那想东想西,周太太已挑起帘子进来,见女儿坐在床上,面上发黄,看着气息怏怏。周太太心中又心疼又后悔,若当日劝着女儿些,没被那些金子银子的事蒙了眼。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周氏见自己的娘进来了,只叫了一声娘依旧坐在床上一动不动。
周太太叹一口气坐在女儿床边:“方才我进来时,这里的下人很少。我想来想去,现在姑爷没了,你的身子骨也不大好,不如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
“只有娘疼我!”周氏听的周太太这句顿时泪就下来。接着周氏就摇头:“不过娘虽疼我,我还是不搬回去,你外孙还小,总要读书!”
“就是为了我外孙,我才让你搬回去!”周太太主意早就打定,并不容女儿拒绝:“你们都要守孝,他年纪还小,这家里没个男人顶门立户的,许多事也不好做。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服侍的人也可以用我的,日常起居,我也能贴些给你,你省了出来,也好攒着给他用。等以后他过了十六七,定了亲事,你们再搬出去顶门立户的,这有什么不好?”
周氏晓得回去依着娘住,舒服是舒服了,可跟娘住,就不能自己发号施令,不能当家,这对周氏来说是何等的不舒坦。
见周氏还是不说话,周太太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把女儿搬回去,免得丢她一人在这住着,又没人拘管,她的脾气,到时还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来。那时就把这剩下的小小产业都给败光,还谈什么以后?
因此周太太把女儿的手拍上一下:“我晓得,你是怕你二嫂说东道西。这你放心,你住在我上房里,你二嫂每日除了过来问安之外,我再不让她过来。我快六十的人了。不为了你,我操这么些心做什么?”
周氏似有意动,但还是道:“可你外孙,是个男的,我……”
“我已经想好了,你大外甥,今年十四了,在白鹿书院读书呢,把他也送去,两表兄弟在一起,正好作伴!”
“娘,您心疼我,我晓得,可是……”周氏心里虽有意动,可又觉得依着爹娘住着,哪有自己自在,想来想去又不肯去了。
周太太还要劝,外头就传来声音:“娘,外祖母的主意很好!”
说着周氏的儿子就掀起帘子进来,先规矩给周太太行了礼,这孩子才道:“娘,读书识字本是男子本等,外祖母想把我送去和大表兄一起读书,这是好事。娘您去依着外祖母住着,一来尽了孝心不说,二来儿子在外头也不用惦记娘,这是几处的好事。”
见这不到十岁的孩子说出大人话,周太太不由一阵心酸,伸手把这孩子抱在怀里:“我的儿,难为你了,这才多大点的孩子,就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见儿子和自己并不一条心,周氏心里就有些觉得气上不来,倒在床上不说话。既然她这样,周太太就当她答应了,事不宜迟,一边唤人回去告诉周二奶奶,赶紧把厢房收拾出来。另一边自己就在这让下人把周二奶奶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自己在这陪着周氏过了一夜。
等到第二日,周家回报说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周太太先着人押了行李回去铺陈,留的一个老婆子在这看房子,厨子等用不着的下人也就遣散。周氏随身带了两个丫鬟和那孩子的一个小厮跟了去周家,关上大门。周太太在后带了女儿外孙上轿,只余下一所空屋子在这里。
周太太带了周氏回周家居住,消息很快传开,嫣然听说了这事,不由和前来闲坐的裘氏叹道:“若早早如此,也不会成现在这样!”
“人啊,总要经了些事才明白苦处。”裘氏顺口说了一句,就笑着道:“听说建坊的地方都已选好,就在前面,还说要赶工呢。说来,这有钱人见的多了,这建忠义坊的,还是独一家呢!”
提起这事嫣然也笑的开心:“这也是机缘巧合!”
“什么机缘巧合,要我说,是三婶婶你平日做人好,不过呢,有其女就能瞧得出爹娘是什么样的人。”裘氏的话让嫣然又是一笑,若再多说,就成不谦虚了。
这建坊是地方上教化大事,又因是这样一件事情,比起那节孝等坊来说,另有不同。全城文人秀才,也都有凑趣的,写诗的写诗,做赋的做赋,那忠义坊上都快刻不下了。
“原本我想着,要出些银子,买几篇诗赋呢,想着瞧来,倒是我料错了!”郑家建坊,容畦是郑家女婿,自然要在那边多跑一些,这日才回来就笑着对嫣然摇头。
“辛苦你了,日日让你跑!”嫣然给丈夫端一杯茶,容畦接过一口喝干就道:“这是喜事,那日县尊老爷还和我说,节妇常见,孝子不少,可唯有这义仆,却是数年得不到一个。还和我说,要寻人来,给岳父岳母做一篇文,刻行天下,要天下人都晓得,义仆难寻!”
“竟还可以这样做?”嫣然笑的眉眼弯弯,容畦拍拍妻子的手:“这都是锦上添花的事,谁不会做呢?”
“这啊,先要谢你,想出个好主意。”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可也要岳父岳母舍得,若舍不得那七八万两银子,不就全都白费?”
有自己产业和依靠女婿过日子是不一样的,嫣然的眉微微一皱就道:“爹娘不肯用二哥的银子,怎么劝都不应,我有什么法子?”
郑三叔虽重新认下郑二哥这个儿子,不过还是在那倔着,说没给儿子什么好处,儿子又已给了曾家一万银子,绝不肯花郑二哥一钱银子。和郑小弟从南京国子监报名回来,郑三叔就寻到容畦,要在容畦铺子里做个管事的,给郑小弟赚钱读书,郑三婶平日也就做些针线家务,又嫌那三进院子开销太大,把那院子退了,搬在容家宅内一个小院子过日子。
郑三叔倔强,容畦有心想要资助,可郑三叔说已经住在容家宅内,又做了铺子里的管事,就帮了大忙,哪肯要什么资助?嫣然只得遣了个婆子过去帮忙洗衣做粗活,别的丫鬟什么,郑三婶就是不肯要。
“岳父性子倔强,说来,倒是你和二哥都有些像他!”
“我可没这么倔!”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你可别不信。”
嫣然背过身去不理他,容畦凑到妻子耳边:“你说我今年都不出去的话,就再添个孩子呢,这会儿都快六月了,我今年啊,准定不出去了。这孩子,要不要给我添?”
嫣然伸手捏他胳膊一下:“和谁学的油嘴滑舌的,等要添孩子,到时就有了呗!”容畦察觉到妻子面上那一丝隐约的笑意,把妻子抱在怀里:“你真的有了,没骗我?”
嫣然不理他,唇角有浅浅笑容,现在风平浪静,日子好过,就该添个孩子,看孩子牙牙学语,任时光缓缓流过。
平常建坊,有赶工的,十来日就做好了。不过郑家不急于这一时,务必要做的精美,在户部拨出的建坊银子之外,容畦又添了五百银子上去。因此这忠义坊建的高大不说,上面的雕刻也十分精美。
完工之日,已是七月下旬。本府知府穿了公服,亲自来道贺。本府属官,知县本县属官,地方上的士绅,举人秀才,都纷纷穿了大衣服,前来恭贺这件事。
郑小弟穿了衣巾,陪着父母去瞧那忠义坊,一路上瞧热闹的成千上万,个个啧啧赞叹。郑三叔虽经过些大场面,还是觉得手脚都没处摆。郑三婶眼里的泪就没断过。
瞧见郑家人来了,本府知府上前作揖打拱,口称本府出了这么一件为桑梓生光的事,实乃这山川之幸。
郑三叔平日要应付这样官员,那叫十分轻松,可今日不知怎地,心里堵的慌,还是郑小弟代父答话。
话没说完,周二奶奶脸上就被周太太啐了一口,周二奶奶立即低首敛眉。接着周太太就叹气:“罢了,我说你做什么,我原先不就是你这样的念头?好好过日子吧,别的事想都别想!”
周二奶奶心里不服,但也只有应是。周太太怎不晓得儿媳口服心不服,到了此刻,也只有怪自己当初行为还能怪什么?
周氏那日晕倒之后,等醒来听的儿子已经遣走胡婆子,登时大怒,把儿子叫来骂了一通,这两日都气的躺在床上。听的自己娘来探自己,心头的气又发作,欲想不理,可现在丈夫没了,和容畦那边关系不好,所能依靠的只有娘家。
周氏还在那想东想西,周太太已挑起帘子进来,见女儿坐在床上,面上发黄,看着气息怏怏。周太太心中又心疼又后悔,若当日劝着女儿些,没被那些金子银子的事蒙了眼。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周氏见自己的娘进来了,只叫了一声娘依旧坐在床上一动不动。
周太太叹一口气坐在女儿床边:“方才我进来时,这里的下人很少。我想来想去,现在姑爷没了,你的身子骨也不大好,不如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
“只有娘疼我!”周氏听的周太太这句顿时泪就下来。接着周氏就摇头:“不过娘虽疼我,我还是不搬回去,你外孙还小,总要读书!”
“就是为了我外孙,我才让你搬回去!”周太太主意早就打定,并不容女儿拒绝:“你们都要守孝,他年纪还小,这家里没个男人顶门立户的,许多事也不好做。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服侍的人也可以用我的,日常起居,我也能贴些给你,你省了出来,也好攒着给他用。等以后他过了十六七,定了亲事,你们再搬出去顶门立户的,这有什么不好?”
周氏晓得回去依着娘住,舒服是舒服了,可跟娘住,就不能自己发号施令,不能当家,这对周氏来说是何等的不舒坦。
见周氏还是不说话,周太太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把女儿搬回去,免得丢她一人在这住着,又没人拘管,她的脾气,到时还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来。那时就把这剩下的小小产业都给败光,还谈什么以后?
因此周太太把女儿的手拍上一下:“我晓得,你是怕你二嫂说东道西。这你放心,你住在我上房里,你二嫂每日除了过来问安之外,我再不让她过来。我快六十的人了。不为了你,我操这么些心做什么?”
周氏似有意动,但还是道:“可你外孙,是个男的,我……”
“我已经想好了,你大外甥,今年十四了,在白鹿书院读书呢,把他也送去,两表兄弟在一起,正好作伴!”
“娘,您心疼我,我晓得,可是……”周氏心里虽有意动,可又觉得依着爹娘住着,哪有自己自在,想来想去又不肯去了。
周太太还要劝,外头就传来声音:“娘,外祖母的主意很好!”
说着周氏的儿子就掀起帘子进来,先规矩给周太太行了礼,这孩子才道:“娘,读书识字本是男子本等,外祖母想把我送去和大表兄一起读书,这是好事。娘您去依着外祖母住着,一来尽了孝心不说,二来儿子在外头也不用惦记娘,这是几处的好事。”
见这不到十岁的孩子说出大人话,周太太不由一阵心酸,伸手把这孩子抱在怀里:“我的儿,难为你了,这才多大点的孩子,就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见儿子和自己并不一条心,周氏心里就有些觉得气上不来,倒在床上不说话。既然她这样,周太太就当她答应了,事不宜迟,一边唤人回去告诉周二奶奶,赶紧把厢房收拾出来。另一边自己就在这让下人把周二奶奶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自己在这陪着周氏过了一夜。
等到第二日,周家回报说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周太太先着人押了行李回去铺陈,留的一个老婆子在这看房子,厨子等用不着的下人也就遣散。周氏随身带了两个丫鬟和那孩子的一个小厮跟了去周家,关上大门。周太太在后带了女儿外孙上轿,只余下一所空屋子在这里。
周太太带了周氏回周家居住,消息很快传开,嫣然听说了这事,不由和前来闲坐的裘氏叹道:“若早早如此,也不会成现在这样!”
“人啊,总要经了些事才明白苦处。”裘氏顺口说了一句,就笑着道:“听说建坊的地方都已选好,就在前面,还说要赶工呢。说来,这有钱人见的多了,这建忠义坊的,还是独一家呢!”
提起这事嫣然也笑的开心:“这也是机缘巧合!”
“什么机缘巧合,要我说,是三婶婶你平日做人好,不过呢,有其女就能瞧得出爹娘是什么样的人。”裘氏的话让嫣然又是一笑,若再多说,就成不谦虚了。
这建坊是地方上教化大事,又因是这样一件事情,比起那节孝等坊来说,另有不同。全城文人秀才,也都有凑趣的,写诗的写诗,做赋的做赋,那忠义坊上都快刻不下了。
“原本我想着,要出些银子,买几篇诗赋呢,想着瞧来,倒是我料错了!”郑家建坊,容畦是郑家女婿,自然要在那边多跑一些,这日才回来就笑着对嫣然摇头。
“辛苦你了,日日让你跑!”嫣然给丈夫端一杯茶,容畦接过一口喝干就道:“这是喜事,那日县尊老爷还和我说,节妇常见,孝子不少,可唯有这义仆,却是数年得不到一个。还和我说,要寻人来,给岳父岳母做一篇文,刻行天下,要天下人都晓得,义仆难寻!”
“竟还可以这样做?”嫣然笑的眉眼弯弯,容畦拍拍妻子的手:“这都是锦上添花的事,谁不会做呢?”
“这啊,先要谢你,想出个好主意。”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可也要岳父岳母舍得,若舍不得那七八万两银子,不就全都白费?”
有自己产业和依靠女婿过日子是不一样的,嫣然的眉微微一皱就道:“爹娘不肯用二哥的银子,怎么劝都不应,我有什么法子?”
郑三叔虽重新认下郑二哥这个儿子,不过还是在那倔着,说没给儿子什么好处,儿子又已给了曾家一万银子,绝不肯花郑二哥一钱银子。和郑小弟从南京国子监报名回来,郑三叔就寻到容畦,要在容畦铺子里做个管事的,给郑小弟赚钱读书,郑三婶平日也就做些针线家务,又嫌那三进院子开销太大,把那院子退了,搬在容家宅内一个小院子过日子。
郑三叔倔强,容畦有心想要资助,可郑三叔说已经住在容家宅内,又做了铺子里的管事,就帮了大忙,哪肯要什么资助?嫣然只得遣了个婆子过去帮忙洗衣做粗活,别的丫鬟什么,郑三婶就是不肯要。
“岳父性子倔强,说来,倒是你和二哥都有些像他!”
“我可没这么倔!”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你可别不信。”
嫣然背过身去不理他,容畦凑到妻子耳边:“你说我今年都不出去的话,就再添个孩子呢,这会儿都快六月了,我今年啊,准定不出去了。这孩子,要不要给我添?”
嫣然伸手捏他胳膊一下:“和谁学的油嘴滑舌的,等要添孩子,到时就有了呗!”容畦察觉到妻子面上那一丝隐约的笑意,把妻子抱在怀里:“你真的有了,没骗我?”
嫣然不理他,唇角有浅浅笑容,现在风平浪静,日子好过,就该添个孩子,看孩子牙牙学语,任时光缓缓流过。
平常建坊,有赶工的,十来日就做好了。不过郑家不急于这一时,务必要做的精美,在户部拨出的建坊银子之外,容畦又添了五百银子上去。因此这忠义坊建的高大不说,上面的雕刻也十分精美。
完工之日,已是七月下旬。本府知府穿了公服,亲自来道贺。本府属官,知县本县属官,地方上的士绅,举人秀才,都纷纷穿了大衣服,前来恭贺这件事。
郑小弟穿了衣巾,陪着父母去瞧那忠义坊,一路上瞧热闹的成千上万,个个啧啧赞叹。郑三叔虽经过些大场面,还是觉得手脚都没处摆。郑三婶眼里的泪就没断过。
瞧见郑家人来了,本府知府上前作揖打拱,口称本府出了这么一件为桑梓生光的事,实乃这山川之幸。
郑三叔平日要应付这样官员,那叫十分轻松,可今日不知怎地,心里堵的慌,还是郑小弟代父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