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离早料到如此,黯然低头。
唐歌又道:“你是有身孕的人,不要太伤神了。圣上已将泉南王府交我看管,府中都是我的亲信,你可以随意走动,不可以出门。三个月后,我要交第一批火器给圣上过目,你知道该怎么做,不要坏了我的事。”
话虽冷酷,语声却是温柔的。说完,唐歌便起身离开。花若离喝了药,握着墨玉梳子躺下,只觉昨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暮雪千山。
“花若离啊花若离,你不是一无所有,你不是了无牵挂,无论多苦、多难,你都得活下去。相公,他在天上看着你呢。”
翌日,宫内传出消息,朱灏逸与内侍自尽奉天殿,宣德皇帝朱瞻基礼葬之。七日后,朝廷大军肃清宁国、广德、镇江、常州、扬州、苏州、松江七府叛军残余,这场波及大明半壁江山的叛乱,终告完结。
宣德皇帝于南京皇宫升朝,第一道圣旨,宁海宗室,承遵伪朝封官者夷三族,附逆者流放西疆。
第二道圣旨,南直隶、浙江苦宁海兵祸久矣,免除一年赋税徭役。
第三道圣旨,裁撤勇武堂,夺九大派及武林城封号,武人晋封,不再看门派举荐,只论军功。
第四道圣旨,升江西巡按于谦为兵部右侍郎;特封林枫世袭诚毅伯、领右军都督府、特进荣禄大夫、总领五军营,授丹书铁券;特封唐歌世袭建威伯、领前军都督府、特进荣禄大夫、总领神机营,授丹书铁券;封慕容华予昭勇将军,特旨恩赐上轻车都尉勋,领锦衣卫指挥佥事、南镇抚司,赐斗牛服。谢鹰白、代遴波、唐缎和其他将领亦各有封赏。便连丐帮,也得了一块“忠义救民”的金牌,在江湖中大大风光了一回。
此皆不提,只说李明远。自他投诚,便因出身和经历饱受指摘,好在英国公用人不疑。武昌会师后,李明远与于谦结识。两人虽身份悬殊,却一见如故。南京光复,于谦力荐其入朝为官,宣德皇帝念其祖上功绩,亦有意重用。但李明远坚辞不授,情愿为一庶民,寄情山水。这一日正午,两乘小轿停在镇淮桥酒楼前。于谦、李明远轻装简从,相携下轿。门口迎出来一个青灰长衫的男子,却是唐歌:“于大人,李大人。”
李明远摆手道:“唐大人,李某如今是闲人一个,不敢称大人。”
于谦笑道:“今日我们都不是大人,只是朋友践行。”一顿,念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众人听了,一时放轻心怀,进了临窗雅间。待酒菜摆上,李明远举杯道:“太白诗中,金陵子弟相送诗仙。今日此境,却是两位英才相送金陵子弟。”他看看于谦,又看看唐歌,“廷益兄,唐公子,两位年轻有为,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在下真真羡慕。”
于谦饮了酒,哈哈笑道:“若说年轻有为,谁敢比当今圣上?”他虽居高位,却不过三十岁年纪,比李明远、唐歌还小了几岁,脱掉官服,倒比谁都要随和开朗。
李明远道:“不错。圣上二十五继帝位,平汉抚赵,任用贤臣,亲征南京,革除勇武堂弊制。有君如此,臣复何求?”
于谦道:“说起来,圣上自登帝位,便有意改革军制,但这些年只是动了班军轮训、军械装配之类。譬如,”他握着酒杯,笑着看了看唐歌,“请唐大公子上京,主持京营三大营装配改造,真真先见之明。这次进兵南直隶,据我所知,唐公子的部下是伤亡最少的,可不全赖火器之厉。”
唐歌道:“可惜,终究不敌敌军的鸟铳和佛郎机。”
于谦点点头,道:“所以圣上允准你继续改良火器。”一顿,又叹道,“这次能拿勇武堂开刀,也算是宁海兵祸的一点好处。”
唐歌哼道:“勇武堂贪腐无能,积怨江湖,早该废掉。何况这一次,崆峒、华山、点苍三派附逆,勇武堂竟一点警觉都没有,还将杜伯恒、云鸿笑、郁夏荐至青云会,让朝廷大失颜面。就算没有改革军制之事,也该重重惩处。”
于谦抚掌道:“你看你看,说到勇武堂,他就来了精神。”
李明远笑而不语。
唐歌直抒胸臆:“我不是九大派弟子,自然看勇武堂不顺眼。”停了停,对于谦道,“林枫今日陪圣上骑射,不能前来,嘱我代为陈情。他日我二人入京为官,还望于兄多多照应。”
于谦摇头道:“唐公子说哪里话。你与林枫主持京营大事,今后军务革新,还要仰仗二位厉行推进。”说着转头,望着镇淮桥南的聚宝门,叹道,“可惜那南宫烟雨,若肯归降,正是可用之才。”
一句话说得三人都沉默下来。
李明远重重叹了口气:“南宫夫人现下如何。我没能救得了南宫老弟,实是有愧。”
唐歌道:“李兄不必自责。南宫夫人一切安好。待她精神平复,我会告诉她,是于兄、李兄与我联名上保,才救得她性命。”
李明远连连摇头:“不必了,不必了。”
于谦也道:“是。我与李兄累她亲眼目睹夫君被杀,这辈子,就让她恨罢。”一顿,又道,“话说回来,不独南宫烟雨,便是杜伯恒、杜叔恒、云鸿笑、韩良平、钟良玉、郁夏、孟箫,也都是栋梁之才。就连那余传辛,亦是个奇人。”
李唐二人听得一惊。李明远道:“于兄在朝为官,这等话,还是少说。”
于谦斟了杯酒,道:“不妨事。圣上虽将余传辛开棺鞭尸,但对他的才学,也是佩服的。说句大不敬的话,”他晃着酒杯,沉吟道,“开科青云会,裁撤勇武堂,整饬军务,重用你们这班年轻人,凡此种种,与朱灏逸的为政之要,并无什么区别。否则,圣上怎会允许你我阵前招安?”
李唐二人都不说话。
若朱灏逸没有野心,忠心为国,大略也是一代贤王。只是这话,永不能宣之于口了。
“还有一人。”于谦端着酒杯,喟然道,“我在南昌时,蒙他相救,秉烛夜谈,真是相见恨晚。此人虽处江湖之远,却深谙朝廷政事,诸多言论,无不切中时弊,令人心折。我恨不能立时将此人荐入朝中。可惜,可惜……”
唐歌又道:“你是有身孕的人,不要太伤神了。圣上已将泉南王府交我看管,府中都是我的亲信,你可以随意走动,不可以出门。三个月后,我要交第一批火器给圣上过目,你知道该怎么做,不要坏了我的事。”
话虽冷酷,语声却是温柔的。说完,唐歌便起身离开。花若离喝了药,握着墨玉梳子躺下,只觉昨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暮雪千山。
“花若离啊花若离,你不是一无所有,你不是了无牵挂,无论多苦、多难,你都得活下去。相公,他在天上看着你呢。”
翌日,宫内传出消息,朱灏逸与内侍自尽奉天殿,宣德皇帝朱瞻基礼葬之。七日后,朝廷大军肃清宁国、广德、镇江、常州、扬州、苏州、松江七府叛军残余,这场波及大明半壁江山的叛乱,终告完结。
宣德皇帝于南京皇宫升朝,第一道圣旨,宁海宗室,承遵伪朝封官者夷三族,附逆者流放西疆。
第二道圣旨,南直隶、浙江苦宁海兵祸久矣,免除一年赋税徭役。
第三道圣旨,裁撤勇武堂,夺九大派及武林城封号,武人晋封,不再看门派举荐,只论军功。
第四道圣旨,升江西巡按于谦为兵部右侍郎;特封林枫世袭诚毅伯、领右军都督府、特进荣禄大夫、总领五军营,授丹书铁券;特封唐歌世袭建威伯、领前军都督府、特进荣禄大夫、总领神机营,授丹书铁券;封慕容华予昭勇将军,特旨恩赐上轻车都尉勋,领锦衣卫指挥佥事、南镇抚司,赐斗牛服。谢鹰白、代遴波、唐缎和其他将领亦各有封赏。便连丐帮,也得了一块“忠义救民”的金牌,在江湖中大大风光了一回。
此皆不提,只说李明远。自他投诚,便因出身和经历饱受指摘,好在英国公用人不疑。武昌会师后,李明远与于谦结识。两人虽身份悬殊,却一见如故。南京光复,于谦力荐其入朝为官,宣德皇帝念其祖上功绩,亦有意重用。但李明远坚辞不授,情愿为一庶民,寄情山水。这一日正午,两乘小轿停在镇淮桥酒楼前。于谦、李明远轻装简从,相携下轿。门口迎出来一个青灰长衫的男子,却是唐歌:“于大人,李大人。”
李明远摆手道:“唐大人,李某如今是闲人一个,不敢称大人。”
于谦笑道:“今日我们都不是大人,只是朋友践行。”一顿,念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众人听了,一时放轻心怀,进了临窗雅间。待酒菜摆上,李明远举杯道:“太白诗中,金陵子弟相送诗仙。今日此境,却是两位英才相送金陵子弟。”他看看于谦,又看看唐歌,“廷益兄,唐公子,两位年轻有为,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在下真真羡慕。”
于谦饮了酒,哈哈笑道:“若说年轻有为,谁敢比当今圣上?”他虽居高位,却不过三十岁年纪,比李明远、唐歌还小了几岁,脱掉官服,倒比谁都要随和开朗。
李明远道:“不错。圣上二十五继帝位,平汉抚赵,任用贤臣,亲征南京,革除勇武堂弊制。有君如此,臣复何求?”
于谦道:“说起来,圣上自登帝位,便有意改革军制,但这些年只是动了班军轮训、军械装配之类。譬如,”他握着酒杯,笑着看了看唐歌,“请唐大公子上京,主持京营三大营装配改造,真真先见之明。这次进兵南直隶,据我所知,唐公子的部下是伤亡最少的,可不全赖火器之厉。”
唐歌道:“可惜,终究不敌敌军的鸟铳和佛郎机。”
于谦点点头,道:“所以圣上允准你继续改良火器。”一顿,又叹道,“这次能拿勇武堂开刀,也算是宁海兵祸的一点好处。”
唐歌哼道:“勇武堂贪腐无能,积怨江湖,早该废掉。何况这一次,崆峒、华山、点苍三派附逆,勇武堂竟一点警觉都没有,还将杜伯恒、云鸿笑、郁夏荐至青云会,让朝廷大失颜面。就算没有改革军制之事,也该重重惩处。”
于谦抚掌道:“你看你看,说到勇武堂,他就来了精神。”
李明远笑而不语。
唐歌直抒胸臆:“我不是九大派弟子,自然看勇武堂不顺眼。”停了停,对于谦道,“林枫今日陪圣上骑射,不能前来,嘱我代为陈情。他日我二人入京为官,还望于兄多多照应。”
于谦摇头道:“唐公子说哪里话。你与林枫主持京营大事,今后军务革新,还要仰仗二位厉行推进。”说着转头,望着镇淮桥南的聚宝门,叹道,“可惜那南宫烟雨,若肯归降,正是可用之才。”
一句话说得三人都沉默下来。
李明远重重叹了口气:“南宫夫人现下如何。我没能救得了南宫老弟,实是有愧。”
唐歌道:“李兄不必自责。南宫夫人一切安好。待她精神平复,我会告诉她,是于兄、李兄与我联名上保,才救得她性命。”
李明远连连摇头:“不必了,不必了。”
于谦也道:“是。我与李兄累她亲眼目睹夫君被杀,这辈子,就让她恨罢。”一顿,又道,“话说回来,不独南宫烟雨,便是杜伯恒、杜叔恒、云鸿笑、韩良平、钟良玉、郁夏、孟箫,也都是栋梁之才。就连那余传辛,亦是个奇人。”
李唐二人听得一惊。李明远道:“于兄在朝为官,这等话,还是少说。”
于谦斟了杯酒,道:“不妨事。圣上虽将余传辛开棺鞭尸,但对他的才学,也是佩服的。说句大不敬的话,”他晃着酒杯,沉吟道,“开科青云会,裁撤勇武堂,整饬军务,重用你们这班年轻人,凡此种种,与朱灏逸的为政之要,并无什么区别。否则,圣上怎会允许你我阵前招安?”
李唐二人都不说话。
若朱灏逸没有野心,忠心为国,大略也是一代贤王。只是这话,永不能宣之于口了。
“还有一人。”于谦端着酒杯,喟然道,“我在南昌时,蒙他相救,秉烛夜谈,真是相见恨晚。此人虽处江湖之远,却深谙朝廷政事,诸多言论,无不切中时弊,令人心折。我恨不能立时将此人荐入朝中。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