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逍遥静静看着,眼中起了四五重变化,一气将整壶酒喝干,摇晃着起身,满眼都是醉意。
梁诗瑄怕极,闭上双眼,眼泪不争气地流下。
任逍遥心头火起:“看着我!”
梁诗瑄睁开眼,见他形容扭曲,一双眼睛布满血丝,薄薄的嘴唇抿成一线,右颊的疤痕几乎要爆裂开来。不知怎地,突然觉得不忍,觉得歉疚,一腔幽怨都化作了柔情,轻声道:“逍……”
啪!
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梁诗瑄跌在地上,脑中一片空白。
“贱人!贱人!”任逍遥近乎失控地咆哮着,反手一掌拍下,喀嚓一声,桌子四分五裂。
“对,我是邪魔,我承认。你喜欢我这邪魔,你敢承认吗?你找一千一万个理由,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你宁可被人逼着陪我睡觉,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你宁可被我侮辱被我戏耍,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我就那么不堪、那么令你厌恶?我到底有哪点对不起你?你说!说!”
梁诗瑄说不出。
她只觉得恐惧,恐惧得眼泪汹涌,却偏偏哭不出声。
任逍遥深吸几口气,脱下长麾,裹在她身上,扳起她下颌。梁诗瑄心中忐忑,仰头看向他,却觉眉心一暖。任逍遥轻轻吻着她,语声温柔低沉:“诗诗,我不勉强你,绝不勉强你。”梁诗瑄柔肠百结,想要抱住他,却无论如何也伸不出手。任逍遥指尖滑过她脸颊,停在她耳畔,取下一只丁香,握在掌心,瞬也不瞬地凝视着她,吐气道:“我再不会纠缠你了。”
梁诗瑄愣住,心像沉进冰封的海底,冷得针刺一般,喃喃道:“逍遥……”
可任逍遥已经走了。
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像当年快意城外的江边,她离开他时一样。
奉天殿内灯火辉煌。
朱灏逸负手立在大明舆图前,一城一池细细看去,时而微笑,时而叹气。
杜蘅与八侍卫站得久了,互相使着眼色,最后仍是杜蘅上前,轻声道:“王爷,二更天了。”朱灏逸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杜蘅忍了忍,又道:“王爷心忧社稷,也要保重龙体。”
朱灏逸终于转过头,道:“本王虽非武林中人,却也不是文弱书生。”他看着七层高阶上的髹金漆云龙纹须弥宝座,道,“太祖天授智勇,统一方夏,十五载而成帝业,为政日勤不怠,晚岁忧民益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本王每每思之,不敢有半分松懈。”一面说,一面踏上高阶,自吟自语,“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一首军旅诗,六十余年过去,豪气依然不减。朱灏逸站在龙座前,看着椅圈上十三条金龙,慢慢伸出手去。
突然,一个温朗声音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人影出现在大殿前,简素白衣仿佛蘸着月光,冲淡满殿金碧辉煌。
冷无言。
八个青衣侍卫和殿外数千御林军,没有一个知道他是何时来的、怎么来的。
朱灏逸转过身来,神色温润:“本王还以为,再也请不动表弟了。”又对杜蘅道,“奉茶。”
冷无言缓步而入:“不必。”他看了看全神戒备的八侍卫和一脸错愕的杜蘅,“你们都下去。”
九人面面相觑,直到朱灏逸摆了摆手,才深施一礼,鱼贯退出,殿内顿时沉静如渊。月光透过门窗上的菱花格纹,照在油黑光润的殿砖上,仿佛大块大块的雪花。
朱灏逸立在宝座前,目透精光:“太子殿下漏夜前来,有何见教?”
他的语声温润依旧,但“太子殿下”四字,已将兄弟情谊剥得干干净净。
冷无言更无一句赘语:“你要传国玉玺,是为了冒我之名。”
不是诘问,而是道破。
当年南京城破,建文帝吩咐亲军侍卫分作两队,一队护卫太子,一队护卫传国玉玺,以图将来,可惜两队人马再未汇合,玉玺亦下落不明。朱棣虽然宣称太子已死,但坊间一直都在传说,太子未死,终有一日会起兵伐燕,光复河山。朱灏逸千方百计谋得传国玉玺,就是要利用这个传闻,自认太子,为谋反、更为他日君临天下,安上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江山原是你不要的,我要、如何要,便都与你无关。除非,”朱灏逸盯着他,一字字道,“太子殿下突然对江山有了兴趣。”
冷无言淡淡道:“我有无兴趣,你心中清楚。”
朱灏逸颔首:“你若有此心,便不会孤身犯险。”
“不错。”
八侍卫已令冷无言没有胜算,再加上数千御林军,朱灏逸若想要他的命,简直易如反掌。如果不是他相信朱灏逸绝不会加害自己,便不会现身。
朱灏逸又道:“我若怀疑你有此心,也不会自陷绝境。”
“不错。”
朱灏逸虽也习武,但冷无言若要擒他甚至杀他,也是易如反掌。如果不是他相信冷无言绝不会加害自己,便不会遣走侍卫。
所以朱灏逸笑了:“看来你我之间,尚有一丝兄弟情谊。”
“未必。”
朱灏逸怔住,旋即大笑:“那你来做什么?劝我罢手吗?”
冷无言摇头:“我来告诉你两件事。”
“你说。”
“第一,朝廷并非全无防备。朱瞻基亲命于谦为江西巡按,又命云峰山庄五十剑奴做他的贴身侍卫,便是明证。”冷无言强压怒意,冷冷道,“风陵寨三当家、四当家丧命,合欢教行刺不成,并非大意,更非因我护佑。”
朱灏逸眉尖一挑,目色森然。
江西地处东南七省之心,控长江要塞,与大别山隔江相望,把东南七省两大重镇——武昌、南京分隔开来。最要紧的是,若从江西顺江而下,不过七百余里,便是南京。朱瞻基如此安排,无异于在朱灏逸眼皮底下打了一根钉子。
“第二,宁海宗室再造之恩,文奎永志不忘。你是皇叔唯一骨血,若有性命之虞,我必相救。”言毕转身,大步离去。
梁诗瑄怕极,闭上双眼,眼泪不争气地流下。
任逍遥心头火起:“看着我!”
梁诗瑄睁开眼,见他形容扭曲,一双眼睛布满血丝,薄薄的嘴唇抿成一线,右颊的疤痕几乎要爆裂开来。不知怎地,突然觉得不忍,觉得歉疚,一腔幽怨都化作了柔情,轻声道:“逍……”
啪!
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梁诗瑄跌在地上,脑中一片空白。
“贱人!贱人!”任逍遥近乎失控地咆哮着,反手一掌拍下,喀嚓一声,桌子四分五裂。
“对,我是邪魔,我承认。你喜欢我这邪魔,你敢承认吗?你找一千一万个理由,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你宁可被人逼着陪我睡觉,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你宁可被我侮辱被我戏耍,也不愿承认你喜欢我!我就那么不堪、那么令你厌恶?我到底有哪点对不起你?你说!说!”
梁诗瑄说不出。
她只觉得恐惧,恐惧得眼泪汹涌,却偏偏哭不出声。
任逍遥深吸几口气,脱下长麾,裹在她身上,扳起她下颌。梁诗瑄心中忐忑,仰头看向他,却觉眉心一暖。任逍遥轻轻吻着她,语声温柔低沉:“诗诗,我不勉强你,绝不勉强你。”梁诗瑄柔肠百结,想要抱住他,却无论如何也伸不出手。任逍遥指尖滑过她脸颊,停在她耳畔,取下一只丁香,握在掌心,瞬也不瞬地凝视着她,吐气道:“我再不会纠缠你了。”
梁诗瑄愣住,心像沉进冰封的海底,冷得针刺一般,喃喃道:“逍遥……”
可任逍遥已经走了。
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像当年快意城外的江边,她离开他时一样。
奉天殿内灯火辉煌。
朱灏逸负手立在大明舆图前,一城一池细细看去,时而微笑,时而叹气。
杜蘅与八侍卫站得久了,互相使着眼色,最后仍是杜蘅上前,轻声道:“王爷,二更天了。”朱灏逸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杜蘅忍了忍,又道:“王爷心忧社稷,也要保重龙体。”
朱灏逸终于转过头,道:“本王虽非武林中人,却也不是文弱书生。”他看着七层高阶上的髹金漆云龙纹须弥宝座,道,“太祖天授智勇,统一方夏,十五载而成帝业,为政日勤不怠,晚岁忧民益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本王每每思之,不敢有半分松懈。”一面说,一面踏上高阶,自吟自语,“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一首军旅诗,六十余年过去,豪气依然不减。朱灏逸站在龙座前,看着椅圈上十三条金龙,慢慢伸出手去。
突然,一个温朗声音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人影出现在大殿前,简素白衣仿佛蘸着月光,冲淡满殿金碧辉煌。
冷无言。
八个青衣侍卫和殿外数千御林军,没有一个知道他是何时来的、怎么来的。
朱灏逸转过身来,神色温润:“本王还以为,再也请不动表弟了。”又对杜蘅道,“奉茶。”
冷无言缓步而入:“不必。”他看了看全神戒备的八侍卫和一脸错愕的杜蘅,“你们都下去。”
九人面面相觑,直到朱灏逸摆了摆手,才深施一礼,鱼贯退出,殿内顿时沉静如渊。月光透过门窗上的菱花格纹,照在油黑光润的殿砖上,仿佛大块大块的雪花。
朱灏逸立在宝座前,目透精光:“太子殿下漏夜前来,有何见教?”
他的语声温润依旧,但“太子殿下”四字,已将兄弟情谊剥得干干净净。
冷无言更无一句赘语:“你要传国玉玺,是为了冒我之名。”
不是诘问,而是道破。
当年南京城破,建文帝吩咐亲军侍卫分作两队,一队护卫太子,一队护卫传国玉玺,以图将来,可惜两队人马再未汇合,玉玺亦下落不明。朱棣虽然宣称太子已死,但坊间一直都在传说,太子未死,终有一日会起兵伐燕,光复河山。朱灏逸千方百计谋得传国玉玺,就是要利用这个传闻,自认太子,为谋反、更为他日君临天下,安上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江山原是你不要的,我要、如何要,便都与你无关。除非,”朱灏逸盯着他,一字字道,“太子殿下突然对江山有了兴趣。”
冷无言淡淡道:“我有无兴趣,你心中清楚。”
朱灏逸颔首:“你若有此心,便不会孤身犯险。”
“不错。”
八侍卫已令冷无言没有胜算,再加上数千御林军,朱灏逸若想要他的命,简直易如反掌。如果不是他相信朱灏逸绝不会加害自己,便不会现身。
朱灏逸又道:“我若怀疑你有此心,也不会自陷绝境。”
“不错。”
朱灏逸虽也习武,但冷无言若要擒他甚至杀他,也是易如反掌。如果不是他相信冷无言绝不会加害自己,便不会遣走侍卫。
所以朱灏逸笑了:“看来你我之间,尚有一丝兄弟情谊。”
“未必。”
朱灏逸怔住,旋即大笑:“那你来做什么?劝我罢手吗?”
冷无言摇头:“我来告诉你两件事。”
“你说。”
“第一,朝廷并非全无防备。朱瞻基亲命于谦为江西巡按,又命云峰山庄五十剑奴做他的贴身侍卫,便是明证。”冷无言强压怒意,冷冷道,“风陵寨三当家、四当家丧命,合欢教行刺不成,并非大意,更非因我护佑。”
朱灏逸眉尖一挑,目色森然。
江西地处东南七省之心,控长江要塞,与大别山隔江相望,把东南七省两大重镇——武昌、南京分隔开来。最要紧的是,若从江西顺江而下,不过七百余里,便是南京。朱瞻基如此安排,无异于在朱灏逸眼皮底下打了一根钉子。
“第二,宁海宗室再造之恩,文奎永志不忘。你是皇叔唯一骨血,若有性命之虞,我必相救。”言毕转身,大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