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程策假装很随意地问崔希,“你觉得王义咋样?”
崔希:“挺好的呀!”
程策不说话了。
元元这小家伙恢复话唠本质,倒是一直和崔希说王大伯对他怎么怎么好,怎么老给他吃的。王奶奶看见他就笑眯眯的。
崔希听得很开心。
别看她和元元相处没有几天,但这小家伙的懂事聪明,已经赢得了她的真心疼爱。而且,大概是因为自己占了孩子妈妈的身体,崔希和元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孩子高兴,她也高兴。
“晚上我带点东西去看看王大娘,顺便还了那天的玉米面。”这几天忙忙叨叨的,倒是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幸亏现在是七十年代后期,每户倒也不等着几斤玉米面救命。
一直黑着脸沉默的程策出声,“一会儿就去吧。”
笑话!他又不傻。
晚上去,碰到王义的可能性很大。倒时候两人在攀谈起来,产生点啥不该产生的好感,让他咋办?
今天在地里,他就觉得崔希看王义的眼神太过专注,这让他有了一种隐隐的危机感。
崔希带着元元去了隔壁王家,把手里提着的东西给了迎出来的的王大娘。
王大娘一看,连连拒绝,“程策找我借的是玉米面,你咋还白面?这不行!”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自己儿子又是生产大队长,得给村里人做表率。
身为他的亲娘,哪儿能占村民的便宜!
崔希:“大娘,那天程策刚回来,家里没有吃的。如果不是您借的玉米面,我们一家三口就得饿肚子了。”
她倒不是不想还玉米面,主要是家里只有白面。程策第一次买了二斤,后来怕不够吃,干脆从县里买了一袋子,足足有十斤。就搁在他们住的正房里。
而且,王大娘是个热心肠的,王义看起来和程策关系也不错,她很想和这家人好好相处。
王大娘又推辞几番,耐不住崔希坚持,便只好收下。
崔希顺势把十个鸡蛋给了她,“给王大爷补补身体。”
提起老伴儿,王大娘就一脸愁苦。人人都说她儿子有出息,还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可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老伴半身不遂,躺在炕上五六年了。
崔希跟着王大娘进了屋子,就见炕角躺着一个老人,枯瘦干瘪。见有人来,他转转眼珠,抬起右手来扬了扬,算是打了招呼。
这人就是王大爷了。
王义有出息,村里人都羡慕,可惜王大爷没有享过儿子的福。这几年摊在炕上,吃喝拉撒都要王大娘伺候。
劳累之下,王大娘已经两鬓斑白,实际上她只比陈桂英大五岁而已。
元元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王大娘喜欢他,便显得十分放松。一会儿趴在王大娘膝头笑眯眯地看她,一会儿又去看王大爷。
小孩子单纯美好的快乐,倒是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庭带来了一丝亮光。就连瘫在炕上的王大爷脸上都有了笑模样。
王大娘就更加欢喜,从柜子里找出两块水果糖给了元元。
元元脆生生地道谢,王大娘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心里十分羡慕。
“程策小时候瘦得跟猫儿一样,我都担心他长不大。你看看,现在都有了媳妇和儿子。再看看我们王义,唉!”
王义比程策大五岁,今年二十七了,别说儿子了,就连媳妇儿都没影儿呢。是儿子不够优秀吗?
当然不是!
是爹娘拖累了他。条件好一点的姑娘,谁愿意嫁过来,一进门就伺候半身不遂的公公呀!
崔希有些愧疚。
她安排剧情的时候,有的时候挺随意的,她觉得自己笔下不过就是个人物而已,配角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的。
可是却不知道给这家人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
她清了清嗓子,“王大爷一定会好起来的。”这家人对程策很不错,对元元也很疼爱,崔希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遭受这样的痛苦。
如果能找到机会回到现实世界去,她肯定第一个把王大爷的病写好了。
可是,她真的还有机会回去吗?
穿书进来已经好几天了,关于怎么回去的事儿,她是一点儿头绪也没有。过来的时候她是睡着了,可她睡了好几觉,也没有见穿回去呀!
回家的路上,她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到坐在自家的正房里,都是心事重重的。
程策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元元也出去玩了,整个屋子就只有崔希一个人。似乎有些空空荡荡的。
一种孤独和不真实的感觉再一次笼罩了崔希。
她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有人在外头喊她,“大嫂,你在吗?”声音轻轻柔柔,透着些胆怯。
崔希开门把人迎进来,刘茵笑得很腼腆,“大嫂,我买了点水果糖,给元元吃吧。”她先是往外头看了一眼,才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个纸包来。
崔希没有接。
在陈桂英的克扣磋磨之下,程家的两个媳妇过得都挺艰难,但原主毕竟有个当兵的丈夫,还给程家生了儿子,陈桂英也不好往死里折磨。
上回不给原主治病、逼着原主带病下地,也是因为程策长时间没有音信,陈桂英以为原主没了依靠。
可想而知,一直没有被男人保护的刘茵过得有多么艰难。更何况,她还是结婚几年都没有怀孕。
恐怕现在陈桂英巴不得赶紧弄走刘茵,好给自己儿子再娶一个呢。
刘茵手里怎么会有余钱?这买水果糖的钱指不定攒了多久了。
崔希怎么忍心收。
她说:“都是妯娌,你别这么客气。留着自己吃吧。”虽然水果糖不能解饿,但是也能补充点糖分。
几十年后,年轻姑娘为了驻颜都在戒糖,而现在这个年代,糖可是好东西。
哪里知道,刘茵这回却十分执拗,她抓住崔希的手,硬生生把纸包塞到对方手里。
“大哥帮了我这么多,这是我的一番心意。”
且不说前几年,程策有意无意地都在照顾她,就说最近两件事吧。
程策夫妻换到正房,刘茵是首当其冲应该住到厢房去。后来却是小姑子程丽丽住过去。
刘茵自然不会认为这是陈桂英突然开始心疼她,略微一想就知道,肯定是程策的功劳。
如果说这家里陈桂英还会忌惮谁,那一定就是程策了。
更何况,这整个院子都是程策盖的。
至于程柱被打,就更显而易见了。
刘茵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水果糖也许对崔希来说并不稀罕,可是毕竟也是她的一番心意。
崔希就心里有数了,她也不扭捏,接过纸包来藏在柜子里。
“等元元回来,我给他吃。他一定很高兴!”
有什么比自己带的东西被人珍惜更欢喜的呢?刘茵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大嫂性子真是变了不少。
以前的崔希,性子懦弱也不爱说话,和刘茵两人就跟两个闷葫芦一般,一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
看看现在,人家多活泛!
就连人的性格都可以改变,那么自己这悲惨的境遇,是不是也可以改变?
刘茵心里升起了一股小小的火苗,含着笑走了。
崔希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激励了别人。她还是执着于回现实世界的事儿。
说着话就到了晌午,现在程家相当于是半分家状态,崔希每顿饭都自己做,屋里有粮有鸡蛋,隔三差五的,程策还去县上买肉回来。
一家三口的伙食是相当不错的。
程策不缺钱,部队里的工资足以养活崔希和元元,而且现在又不用给陈桂英了,更是宽裕了不少。
崔希打算这阵子都吃好点,把元元瘦弱的小身板给养圆乎了。
她取了盆盛了三碗白面,打算中午擀面条吃。走到灶间,发现刘茵也在做饭。
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刘茵低声叫了一声“大嫂”,这一声就把正房里的人给引出来了。
程家的三间正房,其中两间是紧邻灶间的,如果两边都开着门,对面房间的一切都一览无余。
这两间正房原本分别住着陈桂英夫妇和程丽丽,后来程丽丽和崔希换房,现在和陈桂英夫妇住对面的是崔希一家三口。
而刘茵和程柱两口子住在另外一间,也是正房,却没有灶间。
刚才刘茵找崔希的时候那么蹑手蹑脚的,就是怕陈桂英听见。
幸亏那时候陈桂英正好出去串门了。
不过这一回,她可是听见了。
陈桂英从门里窜出来,对着崔希就发了难,“你不是牛吗?干脆也别用我们家灶间!”
不交一分钱,别人送的鸡蛋、买的大米白面都只是放在自己屋里,哪里有这样的儿媳妇!
既然占不着一点便宜,陈桂英干脆就要撕破脸。
她原本就凶恶,此时横眉立目的,让正在烧火的刘茵都吓了一跳。
崔希很是无所谓,“不让用啊?那行,我们下馆子去!”
说罢,又端着盆走了。
把陈桂英气得直跳脚,她可是看清清楚楚,盆里的白面堆得尖尖的。
崔希三人三顿饭都吃细粮,一点儿也舍不得给她的!
“小气样儿!没见过世面!”她狠狠跺脚。
进了屋的崔希也听见了,不由觉得好笑:和她一个来自2019年的人比见过的世面,陈桂英的心也真太大了!
崔希:“挺好的呀!”
程策不说话了。
元元这小家伙恢复话唠本质,倒是一直和崔希说王大伯对他怎么怎么好,怎么老给他吃的。王奶奶看见他就笑眯眯的。
崔希听得很开心。
别看她和元元相处没有几天,但这小家伙的懂事聪明,已经赢得了她的真心疼爱。而且,大概是因为自己占了孩子妈妈的身体,崔希和元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孩子高兴,她也高兴。
“晚上我带点东西去看看王大娘,顺便还了那天的玉米面。”这几天忙忙叨叨的,倒是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幸亏现在是七十年代后期,每户倒也不等着几斤玉米面救命。
一直黑着脸沉默的程策出声,“一会儿就去吧。”
笑话!他又不傻。
晚上去,碰到王义的可能性很大。倒时候两人在攀谈起来,产生点啥不该产生的好感,让他咋办?
今天在地里,他就觉得崔希看王义的眼神太过专注,这让他有了一种隐隐的危机感。
崔希带着元元去了隔壁王家,把手里提着的东西给了迎出来的的王大娘。
王大娘一看,连连拒绝,“程策找我借的是玉米面,你咋还白面?这不行!”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自己儿子又是生产大队长,得给村里人做表率。
身为他的亲娘,哪儿能占村民的便宜!
崔希:“大娘,那天程策刚回来,家里没有吃的。如果不是您借的玉米面,我们一家三口就得饿肚子了。”
她倒不是不想还玉米面,主要是家里只有白面。程策第一次买了二斤,后来怕不够吃,干脆从县里买了一袋子,足足有十斤。就搁在他们住的正房里。
而且,王大娘是个热心肠的,王义看起来和程策关系也不错,她很想和这家人好好相处。
王大娘又推辞几番,耐不住崔希坚持,便只好收下。
崔希顺势把十个鸡蛋给了她,“给王大爷补补身体。”
提起老伴儿,王大娘就一脸愁苦。人人都说她儿子有出息,还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可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老伴半身不遂,躺在炕上五六年了。
崔希跟着王大娘进了屋子,就见炕角躺着一个老人,枯瘦干瘪。见有人来,他转转眼珠,抬起右手来扬了扬,算是打了招呼。
这人就是王大爷了。
王义有出息,村里人都羡慕,可惜王大爷没有享过儿子的福。这几年摊在炕上,吃喝拉撒都要王大娘伺候。
劳累之下,王大娘已经两鬓斑白,实际上她只比陈桂英大五岁而已。
元元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王大娘喜欢他,便显得十分放松。一会儿趴在王大娘膝头笑眯眯地看她,一会儿又去看王大爷。
小孩子单纯美好的快乐,倒是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庭带来了一丝亮光。就连瘫在炕上的王大爷脸上都有了笑模样。
王大娘就更加欢喜,从柜子里找出两块水果糖给了元元。
元元脆生生地道谢,王大娘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心里十分羡慕。
“程策小时候瘦得跟猫儿一样,我都担心他长不大。你看看,现在都有了媳妇和儿子。再看看我们王义,唉!”
王义比程策大五岁,今年二十七了,别说儿子了,就连媳妇儿都没影儿呢。是儿子不够优秀吗?
当然不是!
是爹娘拖累了他。条件好一点的姑娘,谁愿意嫁过来,一进门就伺候半身不遂的公公呀!
崔希有些愧疚。
她安排剧情的时候,有的时候挺随意的,她觉得自己笔下不过就是个人物而已,配角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的。
可是却不知道给这家人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
她清了清嗓子,“王大爷一定会好起来的。”这家人对程策很不错,对元元也很疼爱,崔希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遭受这样的痛苦。
如果能找到机会回到现实世界去,她肯定第一个把王大爷的病写好了。
可是,她真的还有机会回去吗?
穿书进来已经好几天了,关于怎么回去的事儿,她是一点儿头绪也没有。过来的时候她是睡着了,可她睡了好几觉,也没有见穿回去呀!
回家的路上,她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到坐在自家的正房里,都是心事重重的。
程策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元元也出去玩了,整个屋子就只有崔希一个人。似乎有些空空荡荡的。
一种孤独和不真实的感觉再一次笼罩了崔希。
她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有人在外头喊她,“大嫂,你在吗?”声音轻轻柔柔,透着些胆怯。
崔希开门把人迎进来,刘茵笑得很腼腆,“大嫂,我买了点水果糖,给元元吃吧。”她先是往外头看了一眼,才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个纸包来。
崔希没有接。
在陈桂英的克扣磋磨之下,程家的两个媳妇过得都挺艰难,但原主毕竟有个当兵的丈夫,还给程家生了儿子,陈桂英也不好往死里折磨。
上回不给原主治病、逼着原主带病下地,也是因为程策长时间没有音信,陈桂英以为原主没了依靠。
可想而知,一直没有被男人保护的刘茵过得有多么艰难。更何况,她还是结婚几年都没有怀孕。
恐怕现在陈桂英巴不得赶紧弄走刘茵,好给自己儿子再娶一个呢。
刘茵手里怎么会有余钱?这买水果糖的钱指不定攒了多久了。
崔希怎么忍心收。
她说:“都是妯娌,你别这么客气。留着自己吃吧。”虽然水果糖不能解饿,但是也能补充点糖分。
几十年后,年轻姑娘为了驻颜都在戒糖,而现在这个年代,糖可是好东西。
哪里知道,刘茵这回却十分执拗,她抓住崔希的手,硬生生把纸包塞到对方手里。
“大哥帮了我这么多,这是我的一番心意。”
且不说前几年,程策有意无意地都在照顾她,就说最近两件事吧。
程策夫妻换到正房,刘茵是首当其冲应该住到厢房去。后来却是小姑子程丽丽住过去。
刘茵自然不会认为这是陈桂英突然开始心疼她,略微一想就知道,肯定是程策的功劳。
如果说这家里陈桂英还会忌惮谁,那一定就是程策了。
更何况,这整个院子都是程策盖的。
至于程柱被打,就更显而易见了。
刘茵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水果糖也许对崔希来说并不稀罕,可是毕竟也是她的一番心意。
崔希就心里有数了,她也不扭捏,接过纸包来藏在柜子里。
“等元元回来,我给他吃。他一定很高兴!”
有什么比自己带的东西被人珍惜更欢喜的呢?刘茵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大嫂性子真是变了不少。
以前的崔希,性子懦弱也不爱说话,和刘茵两人就跟两个闷葫芦一般,一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
看看现在,人家多活泛!
就连人的性格都可以改变,那么自己这悲惨的境遇,是不是也可以改变?
刘茵心里升起了一股小小的火苗,含着笑走了。
崔希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激励了别人。她还是执着于回现实世界的事儿。
说着话就到了晌午,现在程家相当于是半分家状态,崔希每顿饭都自己做,屋里有粮有鸡蛋,隔三差五的,程策还去县上买肉回来。
一家三口的伙食是相当不错的。
程策不缺钱,部队里的工资足以养活崔希和元元,而且现在又不用给陈桂英了,更是宽裕了不少。
崔希打算这阵子都吃好点,把元元瘦弱的小身板给养圆乎了。
她取了盆盛了三碗白面,打算中午擀面条吃。走到灶间,发现刘茵也在做饭。
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刘茵低声叫了一声“大嫂”,这一声就把正房里的人给引出来了。
程家的三间正房,其中两间是紧邻灶间的,如果两边都开着门,对面房间的一切都一览无余。
这两间正房原本分别住着陈桂英夫妇和程丽丽,后来程丽丽和崔希换房,现在和陈桂英夫妇住对面的是崔希一家三口。
而刘茵和程柱两口子住在另外一间,也是正房,却没有灶间。
刚才刘茵找崔希的时候那么蹑手蹑脚的,就是怕陈桂英听见。
幸亏那时候陈桂英正好出去串门了。
不过这一回,她可是听见了。
陈桂英从门里窜出来,对着崔希就发了难,“你不是牛吗?干脆也别用我们家灶间!”
不交一分钱,别人送的鸡蛋、买的大米白面都只是放在自己屋里,哪里有这样的儿媳妇!
既然占不着一点便宜,陈桂英干脆就要撕破脸。
她原本就凶恶,此时横眉立目的,让正在烧火的刘茵都吓了一跳。
崔希很是无所谓,“不让用啊?那行,我们下馆子去!”
说罢,又端着盆走了。
把陈桂英气得直跳脚,她可是看清清楚楚,盆里的白面堆得尖尖的。
崔希三人三顿饭都吃细粮,一点儿也舍不得给她的!
“小气样儿!没见过世面!”她狠狠跺脚。
进了屋的崔希也听见了,不由觉得好笑:和她一个来自2019年的人比见过的世面,陈桂英的心也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