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另谋出路
这个时代的北平对于穷苦人来说可能是举步维艰,但是对于一些中等收入,赚工资的人来说,北平却是个好去处,虽然失去了首都的繁盛,但是却成了华北的政治文化中心。
政府对于学术研究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很多学术界的人士涌入了北平,进行研究和学习。
处处都能见到穿着长衫或者穿着西装带着眼镜的文人,清一色手里都拎着一个皮包,出门坐着洋车下着饭馆。
逛书摊,听戏更是日常的生活。
谭其骧在回忆录中曾提到,他们当时时常下馆子,大多是别人请吃,长安八大春、前门外煤市街山西馆、西四同和居、沙锅店、东安市场森隆、洞明楼、东来顺都是他们常常出入的地方。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现状,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和李相默一样节衣缩食,生活穷苦。
为了生计走街串巷,做杂工扛大包这样的人还是大部分的。
他们为了活着不停的奔波,只希望能在这儿乱世中谋得一丝生机。
……
1930年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国产有声电影问世,上映的第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为《雨过天晴》。
而这一年,李相默和赵文斌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除了供养李四之外,两人还能攒下一些积蓄。
“相默,等着我们在攒些钱,我就和大叔提亲,我们把事情办了,以后省的那些人说闲话。”
赵文斌总是能听见有人在背后嚼舌头闲言闲语,他听的不舒服。
李相默红着脸点了点头,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没了面馆的生计,李相默又想到一个法子,她看见招工市场那边,时常有先生坐在那里替人写字赚钱。
李相默上次去那里找工,注意过,一会的功夫,那先生赚了两个大铜元,虽然不算上多,但是一天下来也不少赚。
本来她还想着走街串巷卖烧饼,但是现在李四需要人来照顾,自己不能太早出门,也不能太晚回来,所以她觉得写字这个活计不错。
既能照顾到家里,也不用四处乱跑。
李相默和华阳学过几天的字,她觉得给人家写个招工牌子应该可以。
和赵文斌一商量,两人都觉得不错,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巷口的那个市场。
来这里找工的都是打短工的,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自己能干的活和价钱。
今天那个先生没来,许是家里有事,李相默就蹲在了那个先生时常呆的地方,也支了一个摊子,拿着一根赵文斌不知道从哪淘拢来的毛笔,有模有样的坐了一上午。
可是没见着一个人来找她写字,李相默纳闷了一上午,难道是大伙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想了想又弄了一块牌子,像模像样的写了几个字和价钱。
可是还是没有人来找她,白白坐了一天,一个生意也没有。
“文斌哥,是不是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女子,所以不敢来找我啊?”
李相默想了一天,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理由,应该是大家觉得女先生多有不便,否则也不会不来找她,一回到家就忙着和赵文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傻瓜,现在不像从前,你看街上女子比比皆是,做生意抛头露面的也不占少数,兴许是他们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不可能啊,我牌子写的很清楚啊,给人写字,一个牌子两铜元。”
“呵呵,人家找你来写字,说明不识字,你弄个牌子,人家怎么认得,不认得还以为你也是做短工的,那里会来找你。”
赵文斌看着李相默那个模样,露出了一抹笑意,这傻丫头有时候真是傻的可以。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呢。”
赵文斌的话让李相默恍然大悟,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她又早早去了市场,这次她没写牌子,而是吆喝了起来。
平日里在这里的先生今天也来了,听见她吆喝,脸上露出了一抹的不悦,嘴里嘀咕着什么。
“小姑娘,你能写字?”
吆喝了好半天,终于有人上前来问,李相默高兴的点了点头。
“恩,我会写,您要写什么,我这就给你写。”
李相默早来了一会,在街边捡了不少的木头板子,转过身从地上捡起来一块,手里拿着的毛笔在一旁的墨水里沾了沾,然后看向了那个人,就等着那人说自己要写的内容了。
“哦,呵呵,我不写字,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李相默没想到只是个路过的,本来还高兴的小脸一下子就揪在了一起。
对面的那个先生看见这一幕,露出了一个讥笑。
“哼,自不量力,一个女娃娃会什么。”
声音很大,李相默听得清楚,心里不舒服,但是却依旧扯了一个笑容。
那先生见状,瞪了她一眼就转向了别处也不在说什么。
又是一上午,找那先生写字的人很多,但是来找李相默的一个也没有,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自己恐怕又得另寻出路了,想了想准备在牌子上写点自己擅长的活计,如果没有人找自己写字,自己能找到个工做也未尝不可。
“小姑娘,你这写字多少钱。”
正当李相默准备提笔往牌子上写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相默拿着毛笔保持着这个姿势抬起了头,就看见一个老伯颤颤巍巍的站在她的面前,低着头看着她。
“老伯,两个铜元一个板子,您要写些什么?”
“两个铜元?能不能便宜点,我身上没有那么多,一个铜元行不行。”
老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祈求。
李相默看着那老伯一身破旧的衣裳,一头花白的头发,还有那不太听使唤的双手,点了点头。
“行,一铜元就一铜元。”
李相默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然后就开始询问这老伯要写些什么。
不想听完老伯要写的内容后,李相默吓了一跳,震惊的看着上方的人,有些回不过神来。
政府对于学术研究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很多学术界的人士涌入了北平,进行研究和学习。
处处都能见到穿着长衫或者穿着西装带着眼镜的文人,清一色手里都拎着一个皮包,出门坐着洋车下着饭馆。
逛书摊,听戏更是日常的生活。
谭其骧在回忆录中曾提到,他们当时时常下馆子,大多是别人请吃,长安八大春、前门外煤市街山西馆、西四同和居、沙锅店、东安市场森隆、洞明楼、东来顺都是他们常常出入的地方。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现状,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和李相默一样节衣缩食,生活穷苦。
为了生计走街串巷,做杂工扛大包这样的人还是大部分的。
他们为了活着不停的奔波,只希望能在这儿乱世中谋得一丝生机。
……
1930年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国产有声电影问世,上映的第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为《雨过天晴》。
而这一年,李相默和赵文斌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除了供养李四之外,两人还能攒下一些积蓄。
“相默,等着我们在攒些钱,我就和大叔提亲,我们把事情办了,以后省的那些人说闲话。”
赵文斌总是能听见有人在背后嚼舌头闲言闲语,他听的不舒服。
李相默红着脸点了点头,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没了面馆的生计,李相默又想到一个法子,她看见招工市场那边,时常有先生坐在那里替人写字赚钱。
李相默上次去那里找工,注意过,一会的功夫,那先生赚了两个大铜元,虽然不算上多,但是一天下来也不少赚。
本来她还想着走街串巷卖烧饼,但是现在李四需要人来照顾,自己不能太早出门,也不能太晚回来,所以她觉得写字这个活计不错。
既能照顾到家里,也不用四处乱跑。
李相默和华阳学过几天的字,她觉得给人家写个招工牌子应该可以。
和赵文斌一商量,两人都觉得不错,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巷口的那个市场。
来这里找工的都是打短工的,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自己能干的活和价钱。
今天那个先生没来,许是家里有事,李相默就蹲在了那个先生时常呆的地方,也支了一个摊子,拿着一根赵文斌不知道从哪淘拢来的毛笔,有模有样的坐了一上午。
可是没见着一个人来找她写字,李相默纳闷了一上午,难道是大伙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想了想又弄了一块牌子,像模像样的写了几个字和价钱。
可是还是没有人来找她,白白坐了一天,一个生意也没有。
“文斌哥,是不是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女子,所以不敢来找我啊?”
李相默想了一天,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理由,应该是大家觉得女先生多有不便,否则也不会不来找她,一回到家就忙着和赵文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傻瓜,现在不像从前,你看街上女子比比皆是,做生意抛头露面的也不占少数,兴许是他们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不可能啊,我牌子写的很清楚啊,给人写字,一个牌子两铜元。”
“呵呵,人家找你来写字,说明不识字,你弄个牌子,人家怎么认得,不认得还以为你也是做短工的,那里会来找你。”
赵文斌看着李相默那个模样,露出了一抹笑意,这傻丫头有时候真是傻的可以。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呢。”
赵文斌的话让李相默恍然大悟,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她又早早去了市场,这次她没写牌子,而是吆喝了起来。
平日里在这里的先生今天也来了,听见她吆喝,脸上露出了一抹的不悦,嘴里嘀咕着什么。
“小姑娘,你能写字?”
吆喝了好半天,终于有人上前来问,李相默高兴的点了点头。
“恩,我会写,您要写什么,我这就给你写。”
李相默早来了一会,在街边捡了不少的木头板子,转过身从地上捡起来一块,手里拿着的毛笔在一旁的墨水里沾了沾,然后看向了那个人,就等着那人说自己要写的内容了。
“哦,呵呵,我不写字,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李相默没想到只是个路过的,本来还高兴的小脸一下子就揪在了一起。
对面的那个先生看见这一幕,露出了一个讥笑。
“哼,自不量力,一个女娃娃会什么。”
声音很大,李相默听得清楚,心里不舒服,但是却依旧扯了一个笑容。
那先生见状,瞪了她一眼就转向了别处也不在说什么。
又是一上午,找那先生写字的人很多,但是来找李相默的一个也没有,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自己恐怕又得另寻出路了,想了想准备在牌子上写点自己擅长的活计,如果没有人找自己写字,自己能找到个工做也未尝不可。
“小姑娘,你这写字多少钱。”
正当李相默准备提笔往牌子上写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相默拿着毛笔保持着这个姿势抬起了头,就看见一个老伯颤颤巍巍的站在她的面前,低着头看着她。
“老伯,两个铜元一个板子,您要写些什么?”
“两个铜元?能不能便宜点,我身上没有那么多,一个铜元行不行。”
老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祈求。
李相默看着那老伯一身破旧的衣裳,一头花白的头发,还有那不太听使唤的双手,点了点头。
“行,一铜元就一铜元。”
李相默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然后就开始询问这老伯要写些什么。
不想听完老伯要写的内容后,李相默吓了一跳,震惊的看着上方的人,有些回不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