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母鱼和灯笼鱼狗母鱼和灯笼鱼所在的两个目中包括各种十分奇特的鱼类物种,如以其腹鳍和下尾叶栖息于极深水底的短吻三刺,头骨顶端有极其扁平眼睛的炉眼鱼属网眼鱼,能用来制作佳肴的龙头鱼,大型肉食动物帆蜥鱼,高度进化的奇特望远镜鱼,身上分布着发光器官的灯笼鱼和其他一些鱼类。
    这些目中包括约17个科,有些专家曾一度认为这些科实际上应归属于同一目,而本书则遵循最近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将灯笼鱼科和新灯笼鱼科分为灯笼鱼目,将其他科物种分为仙女鱼目。目前人们普遍推测,灯笼鱼目物种更接近于高等的硬骨鱼,而并非更类似于仙女鱼目物种。
    狗母鱼及其同类
    仙女鱼目
    仙女鱼目中的物种结构各异,但它们鳃的骨骼中部分小骨的排列都呈现特殊的排列方式,因此被归属为一类。人们虽然对这种特殊的变异鳃结构的功能尚不了解,但还从未在其他任何非仙女鱼目物种身上发现过这种结构,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就该目下属和科的结构提出了无数划分方法,最近对该类群的2次详尽研究将仙女鱼目划为4个亚类群。
    在这4个亚类群中,只有一个类群的物种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浅水域中。旗鳍鱼属于仙女鱼目的同名物种科,是仙女鱼目中最原始的物种形态,栖息在大西洋、太平洋的部分区域和南部沿岸地区。旗鳍鱼是有鳞的底栖鱼类,身体细长,头部较大,以背鳍的第2条长棘刺为其特征。它们有一条脂鳍,细小的牙齿排列成密集的数排,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旗鳍鱼是鱼类中少见的色彩极其鲜艳的物种,栖息在900米左右的深度,其中约有12个物种分别呈棕色、红色和粉色。紫仙女鱼是一种澳大利亚的可食用鱼,色彩艳丽,其鱼鳞呈紫色或鲜红色,鳞片边缘则为深红色,黄色的鱼鳍上还布有数排红点。紫仙女鱼的俗名为“贝克中士”,据称是源自最初在新南威尔士捕捉到这一物种的士兵的名字,这一传闻至今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确实有许多红色鱼类都有与军事相关的俗名,与英国步兵的红色制服颇有关联。
    这一栖息在温暖的浅水域或较浅水域的类群中的其他物种大多属于狗母鱼所在的狗母鱼科。狗母鱼是底栖物种,大部分时间内它们都以腹鳍支撑身体,等待猎物的经过。它们不仅头部酷似蜥蜴,摄食速度也十分惊人,因而得名狗母鱼。该科中最为人熟知的物种当属龙头鱼,印度的餐馆常将这种恒河口的大嘴鱼类盐渍晒干,做成咸酥的餐前小点供应给顾客。龙头鱼的圆柱形身体十分纤细,有一条柔软的背鳍和一条脂鳍,这是许多狗母鱼的典型特征。龙头鱼大多为肉食性动物,以其弯曲的针状齿捕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两点狗母鱼所在的狗母鱼属有一个特征,即其嘴的每侧都有单排颚齿。
    下一个亚类群青眼鱼科由各种不同的鱼类组成,既包括栖息在较浅水域的青眼鱼,也包括在极深水域中生存的炉眼鱼。绿眼鱼,又称青眼鱼,是该科中的代表物种,它们两侧扁平,体呈银色,眼睛较大。它们能长至30厘米长,有向前伸展的背鳍和腹鳍,臀鳍之上还有一条脂鳍。由于该科部分物种的脉络膜层(眼睛视网膜的反射层)能反射出青色的光,因而得名青眼鱼。它们的晶状体通常呈黄色,黄色能像选择性过滤器那样,使鱼类能“看穿”那些小型甲壳类动物腹部发光器官向下射出的掩护光线,而将其捕食。
    青眼鱼分布广泛,在北大西洋它们成群栖息于200~750米的深处,数量尤其众多。所有青眼鱼的侧线都十分发达,许多都扩展为吻、头部、鳃盖上的特化器官,能使鱼类探测到小型猎物的行踪。
    肛周器官(围绕肛门的器官)发出的微弱光线是由细菌产生的。人们确信这种光线能使鱼类与其同类保持联系,在繁殖季节可能还有助于同类之间的交配。包括胡瓜鱼在内的10个物种曾一度被归属于青眼鱼科,但这些物种都没有肛周器官。这10个物种如今被归于仙女鱼物种的一个新科——拟仙女鱼科的拟仙女鱼属,人们认为它们与狗母鱼的关系比与青眼鱼的关系更为密切。事实上,对物种身体结构的详尽研究通常会引起其分类体系的重大变更。
    炉眼鱼属中的短吻三刺鲀栖息在6000米深处,人们曾经拍到它们面朝水流的方向栖息在深海底,以坚硬的腹鳍和下尾叶支撑身体,拍形的胸鳍像前伸的鹿角一般覆盖在头顶。短吻三刺鲀约有18个物种,广泛分布于深水域中,它们对栖息地的温度和咸度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仅栖息在特定的一类大洋水域即中海中。小眼深海狗母鱼栖息在300米深的浅水域,而长尾深海狗母鱼则栖息在6000米的深处;胸丝深海狗母鱼仅栖息在南美沿海,而长头深海狗母鱼则呈世界性分布。不论在哪里,它们都只能栖息在海底为软泥或细沙的水域中,因为只有这些物质能为其鳍提供坚固的“支撑着力点”。虽然地球上还有大片符合它们理想栖息条件(就可见的条件而言)的深海水域,但却无法从中找到它们的任何踪迹,譬如北太平洋,这实在令人疑惑。短吻三刺鲀是深海鱼类中十分常见的物种,在巴哈马群岛沿海展开的详尽研究显示,那里的短吻三刺鲀分布几乎可达90条/平方千米。它们的拍状胸鳍上分布着细密的神经,能负责感觉,但人们对其具体功能尚不了解。它们的眼睛极小,因此人们推测它们仅依靠鱼鳍探测周围水流中漂浮的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由于它们通常都为深海物种,因此包括其生命史在内的许多方面对人类而言都还是谜。
    短吻三刺鲀与包括炉眼鱼在内的其他几个属一起,归为炉眼鱼科。炉眼鱼包括3个物种,其中一个被称为网眼鱼,外型有些类似没有三刺的扁平短吻三刺鲀。它们无眼,由于其头顶上有2块谜一般的扁平灰黄大斑,长久以来一直赢得人们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都将其视为发光器官,能发出向上的光线,但深海照片却显示它们实际上具有极强的反射性,它们曾将深海照相机发出的闪光清晰地反射回去。人们在深海进行的采集为科学家提供了数个研究样本,这2个斑块的谜团也随之迎刃而解:原来它们是变异的眼睛和头骨的混合体。每个斑块均达头部宽度的一半,其实是一个透明的头骨,其下的反射层实际上是高度变异的视网膜。它们没有普通的眼睛结构,如晶状体,只保留了感光的视网膜,这层视网膜覆盖了头部顶端,并为头骨所保护。这种结构十分精妙,但其对鱼类的具体作用为何,人们尚很难了解。它们能探测到自上而下的光线,却无法聚焦于一个物体。炉眼鱼仅以海生蠕虫为食,而海生蠕虫却生活在这些鱼类下方。
    仙女鱼目中的蜥鱼类群中集合了另一些各式各样的物种,它们都栖息在深深的大洋中。
    知识档案
    狗母鱼和灯笼鱼
    目 仙女鱼目和灯笼鱼目
    约475个物种,分为约75个属,17个科。
    狗母鱼及其同类(仙女鱼目)
    约225个物种,分为约40属,15科。栖息在海洋从浅至深的各处。体长最长可达2米。科包括:旗鳍鱼(仙女鱼科);狗母鱼(狗母鱼科);青眼鱼(青眼鱼科);短吻三刺和网眼鱼(炉眼鱼科);蜥鱼(蜥鱼科)和剑齿鱼(法老鱼科),含剑齿鱼;帆蜥鱼(帆蜥鱼科),含长鼻帆蜥鱼;齿口鱼(齿口鱼科);珠目鱼(珠目鱼科);望远镜鱼(巨尾鱼科)。
    旗鳍鱼仙女鱼科
    狗母鱼狗母鱼科
    蜥鱼蜥鱼科
    珠目鱼珠目鱼科
    望远镜鱼巨尾鱼科
    齿口鱼齿口鱼科
    帆蜥鱼帆蜥鱼科
    短吻三刺鲀和网眼鱼炉眼鱼科
    青眼鱼青眼鱼科
    灯笼鱼(灯笼鱼目)
    约250个物种,分为35属,2科。栖息在各大洋的深处。体长最大可达30厘米。科包括:新灯笼鱼科;灯笼鱼(灯笼鱼科),含蓝灯笼鱼、鳄珍灯鱼。
    灯笼鱼灯笼鱼科
    新灯笼鱼科
    蜥鱼科中的蜥鱼外表类似珊瑚礁中的肉食性梭鱼,因而得此俗名,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无关联。蜥鱼身体纤细,有大颌,上颌上有许多锋利外伸的小齿,下颌上混杂了许多大些的刺齿。它们有一条小小的脂鳍,身体的后半部上还有一条软棘状的背鳍。其中部分物种有鳞片,这些鳞片易碎易脱落,这可能是为了使其身体具有更好的伸展性,以便吞食大型猎物吧。许多物种的肛门和臀鳍之间还有肉质骨。
    蜥鱼科呈世界性分布,但每个物种的分布却十分有限。考氏背鳞鱼能长至10多厘米长,仅分布在南极洲水域中,而带形蜥鱼则栖息在北太平洋东部。
    蜥鱼有发光器官,因此在仙女鱼目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裸蜥鱼属物种的体内有从头部贯通至腹鳍的体管,那里的细菌能产生灰黄色的亮光,但人们对这种发光器官的功能还不了解。由于有发光器官物种的皮肤色彩绚丽,通体透明,因此人们推测这些发光器管可能并不是为了掩护,而可能是像灯塔一样,使同类物种的个体能互相辨识。
    蜥鱼的眼睛所在的位置保持其双目并视的最佳视野在其正下方,但潜水艇中观察到的蜥鱼却保持头朝上或接近朝上的姿势,这样它们就能保持水平的视野(朝前看),因此人们也推测这种头朝上的姿势能使位于其下方的猎物产生一个较小的影像。
    剑齿鱼可长至1.5米长,栖息在寒冷的极地水域中。它们曾一度被归属于蜥鱼科,但大多数专家如今却赞成将其与其他2个类似物种一起归属于一个单独的法老鱼科。剑齿鱼能捕食约为自身体长一半的猎物,人们曾在南极一条鲸的胃中发现了一条长75厘米的完整无缺的剑齿鱼,它吞食了2条长分别为27厘米和18厘米的蜥鱼,而这两条蜥鱼满腹都是磷虾。
    帆蜥鱼是栖息在中等深度的大型肉食帆蜥鱼科物种,它们虽都没有发光器官,但却有大刺齿和可扩张的胃。帆蜥鱼属的物种能长达2.2米,但它们的身体十分纤细,这种大小的鱼类仅重1.8~2.3千克。它们的形状类似剑齿鱼,但有一条长而高的背鳍,这条背鳍能折入背上的深沟中,完全不可见。人们对该大背鳍的功能尚不了解,但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像旗鱼的大背鳍一样有助于将一群小鱼聚集在一起。长鼻帆蜥鱼以深海斧鱼、蜥鱼、鱿鱼、章鱼和其他几乎任何能捕到的猎物为食,这些猎物大多不会进行日间迁徙,而那些日间迁徙的灯笼鱼,尽管数量极其庞大,却很少为帆蜥鱼所食。而一旦有机会时,金枪鱼和其他栖息在水面的肉食物种会积极捕食帆蜥鱼。
    其他帆蜥鱼科物种还包括与之关系密切的两个物种,即栖息于海洋中层的齿口鱼科的齿口鱼和珠目鱼科的珠目鱼,它们中的一部分能在夜间迁徙至更浅的水域中。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那样,齿口鱼有许多栖息在海洋中层鱼类所特有的长犬牙,而珠目鱼则因其眼睛上的白点或珍珠状器官而得名,这种珍珠状器官能帮助它们在较广的范围中探测到光线。珠目鱼还有向上和向前伸的可伸缩眼。
    狗母鱼和灯笼鱼的代表物种
    1.印度洋——太平洋的纤细狗母鱼或细蛇鲻,在浅环礁湖和礁台中十分常见;2.南极背鳞鱼;3.长鼻帆蜥鱼,卵生,幼体营浮游生活;4.金属灯笼鱼,以浮游生物为食。
    仙女鱼目中的最后一个亚类群是巨尾鱼科中的奇特望远镜鱼,它们呈银色的圆柱状,吻后方有前伸的管眼,无鳞片和发光器官。它们的胸鳍高高地位于身体之上,尾鳍有长长的下叶,无脂鳍和腹鳍。此外它们也没有大量骨骼。事实上,它们的成鱼已失去了许多其近族都拥有的特性,而且现有的许多骨骼都是软骨质的。望远镜鱼大而锋利的牙齿能下沉,便于吞入较大的食物。其口腔和胃的内层上有密集的黑色色素层,有人认为,这层色素层能隔绝其所食食物的发光器官发出的光。它们的腹部富有弹性,这也意味着望远镜鱼能吞食比自己大许多的食物。它们的胸鳍插在鳃面之上,可能有助于大型鱼类顺着望远镜鱼的喉部缓缓下滑,当然,部分这类结构也能有助于水流穿过封闭的口腔进入到鳃内。
    带底灯鱼体长最长可达10厘米,它们在夜间栖息于大洋中约200米深处。本图中它们的发光器官可见,如同小亮点一般。
    长久以来,望远镜鱼都被归属于单独的一目,其成鱼的鳃骨骼变化极大,譬如它们并不具有其他仙女鱼目物种所特有的部分变异鳃结构,而极小的望远镜鱼的鳃骨骼却为软骨质,体现了典型的仙女鱼目物种的鳃结构模式。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它们的幼鱼虽然足以证明望远镜鱼确属仙女鱼目,但这些幼鱼与成鱼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以至于直至近期人们还将它们的幼鱼视做一个单独的物种科。望远镜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大洋中,栖息深度约在3350米处。它们都是小型物种,体长很少超过15厘米。
    灯笼鱼及其同类
    灯笼鱼科
    灯笼鱼目包括约300个物种,由于它们身上有大量的发光器官所形成的斑点,因此通常被称为灯笼鱼。该科物种的准确俗名包括鳄珍灯鱼和蓝灯笼鱼,分别用以描述其醒目的装饰性发光器官的特质。这些肉食性鱼类栖息在各大洋的中等深度处,体长很少超过30厘米。它们身体的整体形状大致相同,但各物种的发光器官各异,因而成为其物种区分的基础依据。除小型发光器官外,它们还有较大的器官——上腺和下腺,这些大型器官大部分靠近尾部,是个体性别的标识。在一般情况下,雌性没有上腺,下腺很不醒目,有的物种甚至没有下腺。灯笼鱼对光线信号极其敏感,一条观赏鱼类甚至对研究员的发光腕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更加明亮的光源则对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刺激。
    灯笼鱼栖息在300~700米的深处,有银色和深色2种物种形态。它们中的许多都有夜间向上迁徙的特性,偶尔能迁徙至50米深处。那些有鳔的物种比无鳔物种的脂肪含量低,这是因为脂肪比水轻,因而有助于无鳔物种获得中性浮力。与之相反,蓝灯笼鱼的鳔中无空气,其身体也几乎没有任何脂肪,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是负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还大!

章节目录

鱼:全世界300种鱼的彩色图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朱立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立春并收藏鱼:全世界300种鱼的彩色图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