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刘知远最后一点犹豫也消失殆尽,手捋胡须,缓缓转身走回了帅案之后。
两名心腹谋臣都不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横生枝节,郭威身为武将之首,也不想分心他顾。自己即便固执己见,又能指派谁去做事?也只能顺水推舟,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未做皇帝之前,自己总觉得当年是石敬瑭做皇帝做得窝囊。如今换了自己,其实也是一模一样。
两伙先后出现的流寇,既然不是真正的山贼,就一定是来自不同的节度使麾下。而河阳节度使孟景玉、归德节度使高行周都带着倾镇之兵到了前线,史弘肇是奉命留守汴梁,动用任何兵马都无需偷偷摸摸;赵匡赞被自己以参谋军机之名扣在了身边,常思麾下那点人马不够南北兼顾。
剩下驻地距离沁阳近,并且手头有兵马可派的,就只有李守贞和白文珂两人。如此明显的答案,偏偏王章就没勇气直接说出来,偏偏苏逢吉还帮着王章一起打马虎眼,偏偏郭威还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什么今后只要陛下有令……
想到此处,刘知远心里又是一阵浓浓的失落。本能地,就想起另外一个宰相杨邠来。与王章的老好人性格不同,杨邠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刚正不阿。可正是因为其说话做事不懂得迂回,才被关进了苦囚营中去面壁思过。
“陛下……”见刘知远情绪低落,苏逢吉蹑手蹑脚凑上前,低声呼唤。
“散了吧,明天还要攻城呢!”刘知远回过头,冲着大伙笑了笑,将双手都压在了帅案上,支撑住疲惫的身体,“你们说的对,凡事都讲究轻重缓急。”
“遵命,臣等告退!”众文武也觉得心里颇不是味道,纷纷躬身施礼,陆续走出中军帐外。
苏逢吉却故意落后了数步,拖拖拉拉地来到了门口。探头看看没有其他人留下,又小跑着回到刘知远面前,“陛下,此事真的急不得。”
“滚!朕怎么做事还用你来教?”刘知远正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狠狠瞪了他一眼,大声命令。
“是,陛下!”苏逢吉再都躬身行礼,倒退着离开。刘知远却猛地又一拍桌案,厉声补充,“杨邠呢,你去把杨邠给朕召来!”
“杨邠?是,微臣遵命!”苏逢吉先是愣了一下神,随即满脸堆笑。“陛下英明,杨平章素来杀伐果断,让他来处置此事,最恰当不过!”
杨邠虽然被囚禁了数月,但是他空下来的同平章政事的位置,却一直没有人顶上。在苏逢吉看来,很显然,刘知远并不是真心想收拾此人,只是迫于妻子李氏和情面,先让杨邠去反省几天而已。
“既然知道,还不快去!”刘知远心情烦躁,又狠狠瞪了苏逢吉一眼,用力挥手。
“微臣遵命!陛下请稍待,微臣去去就来!”苏逢吉连胜答应着,退下去找中书令、同平章政事杨邠。
他做事向来利索,不多时,已经又蹑手蹑脚返回,冲着刘知远施了个礼,故意高声说道:“启禀陛下,罪臣杨邠带到!”
“宣!等等,朕亲自去迎他进来!”刘知远正憋得愁肠百结,先冲苏逢吉挥了下手,随即大声补充。
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有一个沙哑的嗓子大声喊道:“罪臣何德何能,敢劳陛下屈尊相迎?陛下在上,罪臣杨邠叩见。愿陛下早日一统四海,泽被天下万民!”
随即,就看见一个形销骨立的干枯老头子,快步入内。长跪在帅案前,缓缓俯首。
将对方放在苦囚营里一关就是好几个月,刘知远当初心里即便憋着再大的火气,也早已经消了。此刻看到杨邠居然瘦成了一根高粱杆,忍不住勃然大怒,“是谁,是谁将你折磨成这般模样?朕,让他们将你关起来,却没让任何人去折磨你!是谁,是谁这么大胆子?朕去杀了他,朕现在去杀了他替你报仇!”
说着话,双手将杨邠从地上拉起来,怒不可遏。
杨邠笑了笑,轻轻摇头,“陛下连微臣的官爵都没有夺,谁敢折磨当朝宰相。是微臣这些日子静心思过,稍有些累,所以看上去就比先前略瘦了一些。”
“你……”刘知远一时语塞。他的确既没宣布剥夺杨邠的官爵,也没有让人虐待此人。但一个当朝宰相忽然失去了所有权力,直接跟罪囚们关在一个地方反省,对精神上的打击,恐怕比身体上的打击更为强烈。更何况,杨邠还是开国第一任宰相,为大汉国的建立耗费了半生心血。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杨邠倒是颇有宰相心胸,见刘知远面露尴尬,又微笑着补充。“陛下是君,邠乃是臣。君当面顶撞陛下,理当受到重罚!”
他说得越谦卑,刘知远心里越觉得过意不去。摆摆手,大声道:“算了,算了。朕是一时糊涂,你也是个死犟种,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跟朕服个软?不说了,待班师回朝,朕一并补偿与你。但是你不能从此记恨朕,不肯再替朕出谋划策!”
“微臣不敢!”杨邠笑着拱了下手,低声道:“微臣愿为陛下,为大汉,死而后已。”
“死什么死,咱们君臣都要活着,活着结束乱世,一统九州!”刘知远也摇头而笑,然后快速补充,“朕今天遇到的事情,他们的谋划都不对朕的脾气。所以还得劳烦于你!”
“陛下请说详情!”杨邠早就从猜到,刘知远忽然把自己放出来,定然有事。所以也不觉得奇怪,笑了笑,低声催促。
刘知远抓起丢在帅案一角的告捷文书,亲手递给杨邠。一边示意对方观阅,一边快速地,将先前群臣的看法复述了一遍。难得的是,居然毫无疏漏,将每个人的意思,都概括得八九不离十。
杨邠听了,先是闭上眼睛沉吟了片刻,然后猛然将眼皮睁开,正色道:“恐怕微臣又要让陛下失望了。微臣以为,先前王相和苏尚书所说,全是老成谋国之言!”
“朕,朕当然知道,现在不是动手解决麻烦的时候。朕,朕是,朕是无法容忍,他们居然连肇事者的名字都不想提!”刘知远老脸微红,气恼地跺脚。
“这么大的事情,手里没有切实证据,谁又敢信口雌黄?万一推断错了怎么办,岂不是让地方节镇与陛下离心?”杨邠嘴角微微上翘,笑着反问。“况且即便他们真的就猜对了是谁下的手,陛下,您现在能发兵去讨伐么?”
“这?”刘知远被问得如鲠在喉,真恨不得命人将杨邠架出去,再丢进苦囚营反省几天。然而看看对方那风吹就倒的模样,他又强压住了心中怒意,摇着头回应,“当然不能,但朕至少可以让汴梁那边做一些提防!”
“恕臣直言!”杨邠冲着他拱拱手,继续低声冷笑,“此事最蹊跷处,恰巧就在汴梁。”
“嗯?”刘知远大吃一惊,两条浓眉高高地挑起,竖立如刀。
“陛下,按奏折上说,沁阳被围攻了七天。第八天,另一伙流寇才匆忙赶到。而从开战到现在,汴梁却没跟您发一张纸片来。”杨邠顿了顿,面色冷硬如冰,“如果说汴梁根本不知道沁阳遭遇匪患的消息,总计不到四百里的距离,有人敢相信么?如果知道,史枢密为何没有派兵去救?他也是老行伍了,陛下一看就知道流贼乃是有人假冒,他怎么会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
第七章 仕途(三)
“史弘肇要谋反!”刹那间,刘知远魂飞魄散,用手及时在帅案上扶了一下,才勉强让自己不至于一跤坐倒。
此番御驾亲征,他几乎把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全都调到了邺都附近。唯一留守汴梁兼威慑地方诸侯的,便是史弘肇麾下的两万禁军。如果史弘肇造反,前线所有兵马非但会瞬间被抄掉后路,符彦卿、李守贞、侯益、白文珂等已经宣布俯首的豪杰,恐怕也会立刻跳起来分一杯羹。
“这不可能,史元化不可能造朕的反。朕,朕一直拿他当生死兄弟!朕曾经跟他同生共死!”一阵阵晕眩的感觉,从头顶袭来,令刘知远说出口的话,都时断时续,“他,他除了领兵打仗之外,什么都不懂。他,他把满朝文武几乎得罪了个遍,他,他怎么可能反得了朕!”
“陛下,陛下勿慌。微臣,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微臣没说过史枢密有不臣之心!微臣敢以性命担保,史枢密没有不臣之心。”见自己一句话把刘知远给吓得方寸大乱,大汉同平章政事杨邠好生尴尬,连忙上前几步,伸手搀扶了对方一把,低声解释:“史元化对陛下忠心耿耿,微臣绝不敢离间。天底下无论谁会造反,他都不可能造反。想造反必须先拉拢人心,他平素横的像头驴子般,谁肯跟他走得太近?微臣,微臣推断,应该,应该是有人故意截留了沁阳遇袭消息,或者想方设法阻挠了他出兵!”
“嗯!这还差不多!”刘知远闻听,心中的石头迅速落地。史弘肇和郭威二人是大汉国的两根擎天巨柱,无论哪一根倒了,大汉国都会在劫难逃。而只要这两个人还在,哪怕是军事上遭受了些挫折,刘知远也有信心卷土重来。
但是仅仅把眉头舒开了一个呼吸时间,他的脸色就再度变得铁青,“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个老匹,老糊涂,你给朕把话说清楚!”
这一次,杨邠没有再做更多解释,而是退开半步,正色回应,“陛下应该已经猜到了臣是什么意思。其实,恐怕今晚不止微臣一个人看出了问题所在,只是,大伙都不愿让陛下父子失和罢了!”
“你,你,你……,你胡说八道!”刘知远抬起手,指着杨邠的鼻子,身体哆嗦得宛若风中荷叶。
眼下在汴梁能责主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兼枢密使史弘肇,另外一个,则是刚刚才被任命为汴梁留守,左卫大将军,大内都检点的二皇子刘承佑。既然杨邠一口咬定问题没出在史弘肇身上,那到底是谁隐瞒了沁阳被围的军情?谁故意耽搁了禁军渡河去援救怀州?答案不说自明!
“微臣辅佐陛下多年,可曾攀污过任何人?”见刘知远居然拒不接受事实,杨邠的倔劲立刻又犯了,笑了笑,大声反问。“况且此事,陛下给史弘肇去一封信就能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又何必发这么大的火,这么着急斥责微臣?”
“你,来——人!”刘知远心头的怒火,腾地一下就窜过的顶门,用力一拍帅案,大声命令。“把这信口雌黄的老家伙给朕拿下,给朕关到死囚营里去,永不开释!”
“遵命!”当值的御林军答应一声,快步入内。见到自己即将擒拿的人是同平章政事杨邠,愣了愣,一个个身体都僵在了帅帐中央。
此刻可不是后世的某朝,龙颜一怒,宰相照样直接下狱抄家。此刻的同平章事,有跟皇帝坐而论道之权。正式上朝的时候,都得在御案附近专门给宰相摆一个舒服的锦墩就坐。宰相即便犯了天大的错,只要不是谋反,也必须先经由其他臣子出面弹劾,走完了庭辩、罢免、问责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流程,才能下狱定罪。前一段时间皇帝将杨邠关入罪囚营里思过,已经惹得群臣议论纷纭。如果刚刚放出来再给抓进去,恐怕用不了半个时辰,得知消息的文武官员就要联袂叩阙了!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见十几个御前侍卫,居然连一个干巴巴的糟老头子都拿不下来,刘知远愈发怒不可遏。再度拍了下桌案,厉声催促。
“是!”众亲卫们又弱弱的答应了一声,双手空端在身侧,进退两难。
好在同平章事杨邠懂得体谅他们,笑了笑,冲着刘知远长揖及地,“陛下,臣今夜出言无状,理当下狱严惩。臣回死囚营去了,请陛下暂且息怒,明日一早,召集文武百官当众议臣之罪,以明律法,以正朝纲!”
说罢,将双手向身后一背,迈步朝营门口走去。
众亲卫赶紧快步跟上,逃命一般,簇拥着杨邠向外躲避。刘知远被气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指着杨邠的背影,破口大骂,“乡巴佬,给你点儿颜色你就开染坊。二郎,二郎几时得罪过你,你要如此陷害他。二郎,二郎才做了汴梁留守几天,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眼前忽然又是一黑,他身体来回摇晃,叫骂声瞬间卡在了喉咙里。早躲到了帐门口处的苏逢吉见状,赶紧飞身窜上前来,双手死死抱住了他的后腰,“陛下,陛下息怒。别,别跟这个村夫一般见识。他,他是在故意卖直沽名!”
“滚,你这胆小怕事的孬种!”刘知远却猛地一低头,单臂向后横扫。将苏逢吉像丟沙袋一般,直接从身后丢到了面前,“呯”地一下,摔了个头破血流。“你,你要是有杨老儿三分忠心,朕有何必受这个气?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小伎俩,你们这群佞臣一个比一个精明,就是拿杨邠这老糊涂蛋当刀子使!”
民间有云,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婆娘。当父亲再自谦说其子是“犬子”、“不肖儿”,也很难容忍别人当着自己的面,挑剔孩子的过失。哪怕别人挑得再有根有据,在他看来,也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是故意陷害栽赃!
此刻的刘知远,与民间的普通父亲,心态其实没任何分别。他能从一介大头兵走上皇位,先前又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杨邠说得全是大实话。可刘承佑再任性胡闹,再不知道轻重缓急,也是他的亲生儿子,唯一已经成年且身体健康的儿子。大汉国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所以刘承佑昏庸糊涂也好,荒唐无状也罢,他可以骂,可以当众斥责,却容不得外人来说。哪怕这个外人,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大汉宰相。
正闹得骑虎难下之时,忽然中军帐门口,又传来了当值侍卫战战兢兢的声音,“报!枢密副使,检校司徒,冠军大将军郭威,有要事请求觐见!”
“宣!”刘知远稍稍一愣神儿,心中的滔天烈焰迅速开始降温。
不像苏逢吉这个亲信文臣,他急火攻心之时可以抽几巴掌踹几脚,发泄愤怒。郭威是他的老兄弟,且手握重兵,无论如何不能过于怠慢。
换句话说,他打苏逢吉这个宠臣一顿,后者只当是雷霆雨露,既不会抱怨,君臣之间也不会留下什么间隙。而若是打了郭威,恐怕很快就是兄弟离心,君臣分道,外敌趁虚而入的结果。
侍卫们答应着,迅速去请郭威入帐。刚刚被摔了七晕八素的苏逢吉也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撩起大襟,迅速用里边的衬袍擦掉鼻子和嘴角的血迹。刘知远看了,心中不由得一软,摇摇头,低声道:“刚才朕一时情急,收手不住,委屈你了。赶紧去找太医看看,别落下什么病根儿来!”
苏逢吉顿时眼睛发红,鼻子发酸。摇摇头,用颤抖的声音回应,“不妨事,不妨事!微臣骨头轻!微臣,微臣能得陛下这句话,就是死,死也瞑目了!微臣先前也是不放心汴梁,所以,所以才千方百计请杨相回来,替,替陛下分忧解难!”
“行了,你别说了,朕已经明白了!朕懂,朕什么都懂!”刘知远疲倦地摆了摆手,低声吩咐。
当满腔怒火被强行压制下去之后,他立刻想清楚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一伙出现在怀州的“流寇”,主要目标肯定不是沁阳。否则,孟有方和刘福禄那两个窝囊废,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城墙。而“流寇”的行动,未必没有得到自家儿子的默许,否额,距离汴梁那么近的位置发生匪患,汴梁城不可能既不向自己汇报,也不主动出兵平叛。
至于第二支“流寇”出现在沁阳附近的原因,就更简单了。没有圣旨,地方兵马不能越界。想既不引起朝廷的猜忌,又能将第一支“流寇”干掉,让第一支“流寇”的主使者吃个哑巴亏,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沁阳城没危险,大汉国的腹心之地也安若磐石。两支流寇,并不像自己先前猜测的那样,是想给杜重威助阵,他们打的都是别的不可告人图谋。整个事件中,所有参与者都聪明绝顶,唯一一个糊涂蛋,就是自家那个刚刚做了汴梁留守的傻儿子!
怪不得自己今晚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哪里不对劲儿,原来自己早就察觉到了汴梁那边的反应有异,只是自己潜意识里,始终不愿意去面对而已。怪不得王章、郭威、苏逢吉等人先前说话都云山雾罩,原来他们也早就看明白了其中猫腻,只是谁都不像杨邠那样直言敢谏,谁都不想去蹲死囚营!
从头到尾,剥茧抽丝。越想,刘知远心里头越清楚,越想,刘知远心里头越凄凉。文武双全,仁厚睿智的长子承训病入膏肓,浮滑梦浪的次子承佑没有人君之相。早知道如此,自己何必费心费力打这个江山?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汉江山,最后究竟要便宜了谁?
“陛下,郭将军马上就到了!”眼瞅着刘知远的脸色越来越憔悴,精神越来越委顿,苏逢吉抬起头,用只有二人能听见的声音提醒。
“啊!”刘知远猛地一回头,然后双手扶着桌案,缓缓绕了数步,缓缓坐回了案子后的胡床之上。然后努力将腰杆挺直,将肩膀和眉头舒展。
自己还不老,自己才五十多岁。还上得了马,抡得动刀。承佑虽然任性胡闹了些,却虚心好学。只要自己能多带他几年,多给他些历练的机会,他未必就是个付不起来的阿斗。孩子么,总有长大的那一天。做父亲的不为他承担,还能为谁?
第七章 仕途(四)
他这边刚刚强打起精神,大将军郭威的声音就在军帐正中央响了起来,“末将郭威,参见陛下。愿陛下百战百胜,早日一统九州!”
“赶紧过来,你郭大将军,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一套?”刘知远站起身,遥遥地做了个搀扶的姿势,笑着回应。“咱们两个,谁不知道这领兵打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咬着牙赢下一半儿来,另一半别输得太惨,就已经堪称绝代名将了!最怕是打赢了其中九十九,忽然在阴沟里翻了船,毕生英名立刻就化作流水!”
“末将是武夫,当然求个好口彩!”听刘知远好像话里藏着话,郭威笑了笑,低声回应,“但真正上了战场,心思就会跟陛下刚才说得差不多。宁可不求全胜,也要稳扎稳打,免得一时疏忽大意,着了敌将的道。”
说罢,挺直身体,快步走到帅案前,继续笑着补充,“末将一个人吃败仗是小事儿,打仗么,自然就会有输有赢。但坠了我大汉国的威风,耽搁了陛下的统一大业,末将可就百死莫赎了。”
“嘿,朕说你越来越像个文官,你还真一套接一套没完没了!收起来,收起来,咱们两个之间,永远不需要这些。”刘知远横了郭威一眼,再度大声强调。
“末将遵命!”郭威挺直身体,正色拱手。
“唉,你呀你,让朕该怎么说你是好呢!唉——!”刘知远被他毕恭毕敬的模样,弄得满脸无奈,摇着头长长叹气。
以前再做汉王的时候,他脾气很急。而郭威身为武将,说话做事也喜欢直来直去。因此兄弟两个,在议事堂里经常说着说着就争执了起来。每一次都吵得面红耳赤,直到有第三个人出来做出仲裁方能罢休。
而自从他做了皇帝,郭威做的枢密副使,双方争执的情况,就瞬间消失了。郭威在他面前的的一言一行,总是比大部分文官还要恭敬谨慎。即便是双方单独相处,也轻易不会做出任何君前失仪的举动,更甭说再跟他拍打着桌案据理力争了。
“末将曾经听闻一句老话,马背上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被刘知远的叹气声弄得心头一紧,郭威再度笑着摇头,“末将是个大头兵出身,连字都是当了百人将之后才请了人教的。所以知道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心里头越是念着陛下的知遇之恩,就越不敢管本职之外的事情。以免将陛下引上歧途,铸成千古大错!”
“嗯,这话倒也说得通!”刘知远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无论他自己如何推心置腹,郭威都不会变回从前那个郭威。况且他自己,又何尝是当年的那个汉王刘知远?
“陛下能念旧,末将心中不胜感激!”郭威也笑了笑,拱起手来说道,“然治国,却不能以私情。末将以为,若是想要一国长治久安,最重要,便是立下规矩,遵守规矩。各司其职,各尽岂能。若是公私不分,职责不明,再强盛的大国,转眼也得变成明日黄花!”
“嘶——!”刘知远心中略有所感,抬起头,再度仔细打量自己的老兄弟,大汉枢密副使郭威。平素天天见习惯了,也不怎么留意。如今定下神来细看,才发现对方无论面相,还是气度,都与记忆里的那个郭威有着很多的不同。而具体变化在什么地方,他一时间也说不出来。总觉得二人之间隔着一道厚厚的窗纱,无论双方如何努力,目光都无法真正落在彼此的脸上。
这,恐怕就是当皇帝的代价吧。没有真正兄弟,也没有真正的亲朋。在你坐上帝位的那一瞬间,就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想到这儿,他心里又喟然长叹。随即,抖擞起精神,笑着说道,“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算了,你是武将,心思理应花在战场上。朕不难为你。说吧,这么晚了,你找朕是什么事情。如果是给杨邠那老倔驴求情就算了,你刚才自己也说过,文武各司其职。”
“杨相,陛下把杨相放出来了?末将怎么没见到他!”郭威被刘知远的话给吓了一跳,四下看了看,大声询问。
“你真的不是听到消息,来给他求情的?朕又把他给关进了死囚营的事情,没人给你通风报信?”刘知远也被郭威问得微微一愣,眉头跳了跳,讶然反问。
“末将刚才外出巡视,根本不在大营内!”郭威用力摇了下头,苦笑着解释。“陛下把他贯了这么久,都没治他的罪,显然是还要留着他另有重任。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何须末将来乱当好人?不过,陛下还是早点把他放出来为妙,免得底下人没事儿乱猜乱说,损了陛下的英名。”
两名心腹谋臣都不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横生枝节,郭威身为武将之首,也不想分心他顾。自己即便固执己见,又能指派谁去做事?也只能顺水推舟,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未做皇帝之前,自己总觉得当年是石敬瑭做皇帝做得窝囊。如今换了自己,其实也是一模一样。
两伙先后出现的流寇,既然不是真正的山贼,就一定是来自不同的节度使麾下。而河阳节度使孟景玉、归德节度使高行周都带着倾镇之兵到了前线,史弘肇是奉命留守汴梁,动用任何兵马都无需偷偷摸摸;赵匡赞被自己以参谋军机之名扣在了身边,常思麾下那点人马不够南北兼顾。
剩下驻地距离沁阳近,并且手头有兵马可派的,就只有李守贞和白文珂两人。如此明显的答案,偏偏王章就没勇气直接说出来,偏偏苏逢吉还帮着王章一起打马虎眼,偏偏郭威还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什么今后只要陛下有令……
想到此处,刘知远心里又是一阵浓浓的失落。本能地,就想起另外一个宰相杨邠来。与王章的老好人性格不同,杨邠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刚正不阿。可正是因为其说话做事不懂得迂回,才被关进了苦囚营中去面壁思过。
“陛下……”见刘知远情绪低落,苏逢吉蹑手蹑脚凑上前,低声呼唤。
“散了吧,明天还要攻城呢!”刘知远回过头,冲着大伙笑了笑,将双手都压在了帅案上,支撑住疲惫的身体,“你们说的对,凡事都讲究轻重缓急。”
“遵命,臣等告退!”众文武也觉得心里颇不是味道,纷纷躬身施礼,陆续走出中军帐外。
苏逢吉却故意落后了数步,拖拖拉拉地来到了门口。探头看看没有其他人留下,又小跑着回到刘知远面前,“陛下,此事真的急不得。”
“滚!朕怎么做事还用你来教?”刘知远正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狠狠瞪了他一眼,大声命令。
“是,陛下!”苏逢吉再都躬身行礼,倒退着离开。刘知远却猛地又一拍桌案,厉声补充,“杨邠呢,你去把杨邠给朕召来!”
“杨邠?是,微臣遵命!”苏逢吉先是愣了一下神,随即满脸堆笑。“陛下英明,杨平章素来杀伐果断,让他来处置此事,最恰当不过!”
杨邠虽然被囚禁了数月,但是他空下来的同平章政事的位置,却一直没有人顶上。在苏逢吉看来,很显然,刘知远并不是真心想收拾此人,只是迫于妻子李氏和情面,先让杨邠去反省几天而已。
“既然知道,还不快去!”刘知远心情烦躁,又狠狠瞪了苏逢吉一眼,用力挥手。
“微臣遵命!陛下请稍待,微臣去去就来!”苏逢吉连胜答应着,退下去找中书令、同平章政事杨邠。
他做事向来利索,不多时,已经又蹑手蹑脚返回,冲着刘知远施了个礼,故意高声说道:“启禀陛下,罪臣杨邠带到!”
“宣!等等,朕亲自去迎他进来!”刘知远正憋得愁肠百结,先冲苏逢吉挥了下手,随即大声补充。
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有一个沙哑的嗓子大声喊道:“罪臣何德何能,敢劳陛下屈尊相迎?陛下在上,罪臣杨邠叩见。愿陛下早日一统四海,泽被天下万民!”
随即,就看见一个形销骨立的干枯老头子,快步入内。长跪在帅案前,缓缓俯首。
将对方放在苦囚营里一关就是好几个月,刘知远当初心里即便憋着再大的火气,也早已经消了。此刻看到杨邠居然瘦成了一根高粱杆,忍不住勃然大怒,“是谁,是谁将你折磨成这般模样?朕,让他们将你关起来,却没让任何人去折磨你!是谁,是谁这么大胆子?朕去杀了他,朕现在去杀了他替你报仇!”
说着话,双手将杨邠从地上拉起来,怒不可遏。
杨邠笑了笑,轻轻摇头,“陛下连微臣的官爵都没有夺,谁敢折磨当朝宰相。是微臣这些日子静心思过,稍有些累,所以看上去就比先前略瘦了一些。”
“你……”刘知远一时语塞。他的确既没宣布剥夺杨邠的官爵,也没有让人虐待此人。但一个当朝宰相忽然失去了所有权力,直接跟罪囚们关在一个地方反省,对精神上的打击,恐怕比身体上的打击更为强烈。更何况,杨邠还是开国第一任宰相,为大汉国的建立耗费了半生心血。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杨邠倒是颇有宰相心胸,见刘知远面露尴尬,又微笑着补充。“陛下是君,邠乃是臣。君当面顶撞陛下,理当受到重罚!”
他说得越谦卑,刘知远心里越觉得过意不去。摆摆手,大声道:“算了,算了。朕是一时糊涂,你也是个死犟种,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跟朕服个软?不说了,待班师回朝,朕一并补偿与你。但是你不能从此记恨朕,不肯再替朕出谋划策!”
“微臣不敢!”杨邠笑着拱了下手,低声道:“微臣愿为陛下,为大汉,死而后已。”
“死什么死,咱们君臣都要活着,活着结束乱世,一统九州!”刘知远也摇头而笑,然后快速补充,“朕今天遇到的事情,他们的谋划都不对朕的脾气。所以还得劳烦于你!”
“陛下请说详情!”杨邠早就从猜到,刘知远忽然把自己放出来,定然有事。所以也不觉得奇怪,笑了笑,低声催促。
刘知远抓起丢在帅案一角的告捷文书,亲手递给杨邠。一边示意对方观阅,一边快速地,将先前群臣的看法复述了一遍。难得的是,居然毫无疏漏,将每个人的意思,都概括得八九不离十。
杨邠听了,先是闭上眼睛沉吟了片刻,然后猛然将眼皮睁开,正色道:“恐怕微臣又要让陛下失望了。微臣以为,先前王相和苏尚书所说,全是老成谋国之言!”
“朕,朕当然知道,现在不是动手解决麻烦的时候。朕,朕是,朕是无法容忍,他们居然连肇事者的名字都不想提!”刘知远老脸微红,气恼地跺脚。
“这么大的事情,手里没有切实证据,谁又敢信口雌黄?万一推断错了怎么办,岂不是让地方节镇与陛下离心?”杨邠嘴角微微上翘,笑着反问。“况且即便他们真的就猜对了是谁下的手,陛下,您现在能发兵去讨伐么?”
“这?”刘知远被问得如鲠在喉,真恨不得命人将杨邠架出去,再丢进苦囚营反省几天。然而看看对方那风吹就倒的模样,他又强压住了心中怒意,摇着头回应,“当然不能,但朕至少可以让汴梁那边做一些提防!”
“恕臣直言!”杨邠冲着他拱拱手,继续低声冷笑,“此事最蹊跷处,恰巧就在汴梁。”
“嗯?”刘知远大吃一惊,两条浓眉高高地挑起,竖立如刀。
“陛下,按奏折上说,沁阳被围攻了七天。第八天,另一伙流寇才匆忙赶到。而从开战到现在,汴梁却没跟您发一张纸片来。”杨邠顿了顿,面色冷硬如冰,“如果说汴梁根本不知道沁阳遭遇匪患的消息,总计不到四百里的距离,有人敢相信么?如果知道,史枢密为何没有派兵去救?他也是老行伍了,陛下一看就知道流贼乃是有人假冒,他怎么会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
第七章 仕途(三)
“史弘肇要谋反!”刹那间,刘知远魂飞魄散,用手及时在帅案上扶了一下,才勉强让自己不至于一跤坐倒。
此番御驾亲征,他几乎把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全都调到了邺都附近。唯一留守汴梁兼威慑地方诸侯的,便是史弘肇麾下的两万禁军。如果史弘肇造反,前线所有兵马非但会瞬间被抄掉后路,符彦卿、李守贞、侯益、白文珂等已经宣布俯首的豪杰,恐怕也会立刻跳起来分一杯羹。
“这不可能,史元化不可能造朕的反。朕,朕一直拿他当生死兄弟!朕曾经跟他同生共死!”一阵阵晕眩的感觉,从头顶袭来,令刘知远说出口的话,都时断时续,“他,他除了领兵打仗之外,什么都不懂。他,他把满朝文武几乎得罪了个遍,他,他怎么可能反得了朕!”
“陛下,陛下勿慌。微臣,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微臣没说过史枢密有不臣之心!微臣敢以性命担保,史枢密没有不臣之心。”见自己一句话把刘知远给吓得方寸大乱,大汉同平章政事杨邠好生尴尬,连忙上前几步,伸手搀扶了对方一把,低声解释:“史元化对陛下忠心耿耿,微臣绝不敢离间。天底下无论谁会造反,他都不可能造反。想造反必须先拉拢人心,他平素横的像头驴子般,谁肯跟他走得太近?微臣,微臣推断,应该,应该是有人故意截留了沁阳遇袭消息,或者想方设法阻挠了他出兵!”
“嗯!这还差不多!”刘知远闻听,心中的石头迅速落地。史弘肇和郭威二人是大汉国的两根擎天巨柱,无论哪一根倒了,大汉国都会在劫难逃。而只要这两个人还在,哪怕是军事上遭受了些挫折,刘知远也有信心卷土重来。
但是仅仅把眉头舒开了一个呼吸时间,他的脸色就再度变得铁青,“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个老匹,老糊涂,你给朕把话说清楚!”
这一次,杨邠没有再做更多解释,而是退开半步,正色回应,“陛下应该已经猜到了臣是什么意思。其实,恐怕今晚不止微臣一个人看出了问题所在,只是,大伙都不愿让陛下父子失和罢了!”
“你,你,你……,你胡说八道!”刘知远抬起手,指着杨邠的鼻子,身体哆嗦得宛若风中荷叶。
眼下在汴梁能责主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兼枢密使史弘肇,另外一个,则是刚刚才被任命为汴梁留守,左卫大将军,大内都检点的二皇子刘承佑。既然杨邠一口咬定问题没出在史弘肇身上,那到底是谁隐瞒了沁阳被围的军情?谁故意耽搁了禁军渡河去援救怀州?答案不说自明!
“微臣辅佐陛下多年,可曾攀污过任何人?”见刘知远居然拒不接受事实,杨邠的倔劲立刻又犯了,笑了笑,大声反问。“况且此事,陛下给史弘肇去一封信就能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又何必发这么大的火,这么着急斥责微臣?”
“你,来——人!”刘知远心头的怒火,腾地一下就窜过的顶门,用力一拍帅案,大声命令。“把这信口雌黄的老家伙给朕拿下,给朕关到死囚营里去,永不开释!”
“遵命!”当值的御林军答应一声,快步入内。见到自己即将擒拿的人是同平章政事杨邠,愣了愣,一个个身体都僵在了帅帐中央。
此刻可不是后世的某朝,龙颜一怒,宰相照样直接下狱抄家。此刻的同平章事,有跟皇帝坐而论道之权。正式上朝的时候,都得在御案附近专门给宰相摆一个舒服的锦墩就坐。宰相即便犯了天大的错,只要不是谋反,也必须先经由其他臣子出面弹劾,走完了庭辩、罢免、问责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流程,才能下狱定罪。前一段时间皇帝将杨邠关入罪囚营里思过,已经惹得群臣议论纷纭。如果刚刚放出来再给抓进去,恐怕用不了半个时辰,得知消息的文武官员就要联袂叩阙了!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见十几个御前侍卫,居然连一个干巴巴的糟老头子都拿不下来,刘知远愈发怒不可遏。再度拍了下桌案,厉声催促。
“是!”众亲卫们又弱弱的答应了一声,双手空端在身侧,进退两难。
好在同平章事杨邠懂得体谅他们,笑了笑,冲着刘知远长揖及地,“陛下,臣今夜出言无状,理当下狱严惩。臣回死囚营去了,请陛下暂且息怒,明日一早,召集文武百官当众议臣之罪,以明律法,以正朝纲!”
说罢,将双手向身后一背,迈步朝营门口走去。
众亲卫赶紧快步跟上,逃命一般,簇拥着杨邠向外躲避。刘知远被气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指着杨邠的背影,破口大骂,“乡巴佬,给你点儿颜色你就开染坊。二郎,二郎几时得罪过你,你要如此陷害他。二郎,二郎才做了汴梁留守几天,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眼前忽然又是一黑,他身体来回摇晃,叫骂声瞬间卡在了喉咙里。早躲到了帐门口处的苏逢吉见状,赶紧飞身窜上前来,双手死死抱住了他的后腰,“陛下,陛下息怒。别,别跟这个村夫一般见识。他,他是在故意卖直沽名!”
“滚,你这胆小怕事的孬种!”刘知远却猛地一低头,单臂向后横扫。将苏逢吉像丟沙袋一般,直接从身后丢到了面前,“呯”地一下,摔了个头破血流。“你,你要是有杨老儿三分忠心,朕有何必受这个气?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小伎俩,你们这群佞臣一个比一个精明,就是拿杨邠这老糊涂蛋当刀子使!”
民间有云,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婆娘。当父亲再自谦说其子是“犬子”、“不肖儿”,也很难容忍别人当着自己的面,挑剔孩子的过失。哪怕别人挑得再有根有据,在他看来,也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是故意陷害栽赃!
此刻的刘知远,与民间的普通父亲,心态其实没任何分别。他能从一介大头兵走上皇位,先前又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杨邠说得全是大实话。可刘承佑再任性胡闹,再不知道轻重缓急,也是他的亲生儿子,唯一已经成年且身体健康的儿子。大汉国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所以刘承佑昏庸糊涂也好,荒唐无状也罢,他可以骂,可以当众斥责,却容不得外人来说。哪怕这个外人,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大汉宰相。
正闹得骑虎难下之时,忽然中军帐门口,又传来了当值侍卫战战兢兢的声音,“报!枢密副使,检校司徒,冠军大将军郭威,有要事请求觐见!”
“宣!”刘知远稍稍一愣神儿,心中的滔天烈焰迅速开始降温。
不像苏逢吉这个亲信文臣,他急火攻心之时可以抽几巴掌踹几脚,发泄愤怒。郭威是他的老兄弟,且手握重兵,无论如何不能过于怠慢。
换句话说,他打苏逢吉这个宠臣一顿,后者只当是雷霆雨露,既不会抱怨,君臣之间也不会留下什么间隙。而若是打了郭威,恐怕很快就是兄弟离心,君臣分道,外敌趁虚而入的结果。
侍卫们答应着,迅速去请郭威入帐。刚刚被摔了七晕八素的苏逢吉也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撩起大襟,迅速用里边的衬袍擦掉鼻子和嘴角的血迹。刘知远看了,心中不由得一软,摇摇头,低声道:“刚才朕一时情急,收手不住,委屈你了。赶紧去找太医看看,别落下什么病根儿来!”
苏逢吉顿时眼睛发红,鼻子发酸。摇摇头,用颤抖的声音回应,“不妨事,不妨事!微臣骨头轻!微臣,微臣能得陛下这句话,就是死,死也瞑目了!微臣先前也是不放心汴梁,所以,所以才千方百计请杨相回来,替,替陛下分忧解难!”
“行了,你别说了,朕已经明白了!朕懂,朕什么都懂!”刘知远疲倦地摆了摆手,低声吩咐。
当满腔怒火被强行压制下去之后,他立刻想清楚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一伙出现在怀州的“流寇”,主要目标肯定不是沁阳。否则,孟有方和刘福禄那两个窝囊废,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城墙。而“流寇”的行动,未必没有得到自家儿子的默许,否额,距离汴梁那么近的位置发生匪患,汴梁城不可能既不向自己汇报,也不主动出兵平叛。
至于第二支“流寇”出现在沁阳附近的原因,就更简单了。没有圣旨,地方兵马不能越界。想既不引起朝廷的猜忌,又能将第一支“流寇”干掉,让第一支“流寇”的主使者吃个哑巴亏,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沁阳城没危险,大汉国的腹心之地也安若磐石。两支流寇,并不像自己先前猜测的那样,是想给杜重威助阵,他们打的都是别的不可告人图谋。整个事件中,所有参与者都聪明绝顶,唯一一个糊涂蛋,就是自家那个刚刚做了汴梁留守的傻儿子!
怪不得自己今晚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哪里不对劲儿,原来自己早就察觉到了汴梁那边的反应有异,只是自己潜意识里,始终不愿意去面对而已。怪不得王章、郭威、苏逢吉等人先前说话都云山雾罩,原来他们也早就看明白了其中猫腻,只是谁都不像杨邠那样直言敢谏,谁都不想去蹲死囚营!
从头到尾,剥茧抽丝。越想,刘知远心里头越清楚,越想,刘知远心里头越凄凉。文武双全,仁厚睿智的长子承训病入膏肓,浮滑梦浪的次子承佑没有人君之相。早知道如此,自己何必费心费力打这个江山?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汉江山,最后究竟要便宜了谁?
“陛下,郭将军马上就到了!”眼瞅着刘知远的脸色越来越憔悴,精神越来越委顿,苏逢吉抬起头,用只有二人能听见的声音提醒。
“啊!”刘知远猛地一回头,然后双手扶着桌案,缓缓绕了数步,缓缓坐回了案子后的胡床之上。然后努力将腰杆挺直,将肩膀和眉头舒展。
自己还不老,自己才五十多岁。还上得了马,抡得动刀。承佑虽然任性胡闹了些,却虚心好学。只要自己能多带他几年,多给他些历练的机会,他未必就是个付不起来的阿斗。孩子么,总有长大的那一天。做父亲的不为他承担,还能为谁?
第七章 仕途(四)
他这边刚刚强打起精神,大将军郭威的声音就在军帐正中央响了起来,“末将郭威,参见陛下。愿陛下百战百胜,早日一统九州!”
“赶紧过来,你郭大将军,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一套?”刘知远站起身,遥遥地做了个搀扶的姿势,笑着回应。“咱们两个,谁不知道这领兵打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咬着牙赢下一半儿来,另一半别输得太惨,就已经堪称绝代名将了!最怕是打赢了其中九十九,忽然在阴沟里翻了船,毕生英名立刻就化作流水!”
“末将是武夫,当然求个好口彩!”听刘知远好像话里藏着话,郭威笑了笑,低声回应,“但真正上了战场,心思就会跟陛下刚才说得差不多。宁可不求全胜,也要稳扎稳打,免得一时疏忽大意,着了敌将的道。”
说罢,挺直身体,快步走到帅案前,继续笑着补充,“末将一个人吃败仗是小事儿,打仗么,自然就会有输有赢。但坠了我大汉国的威风,耽搁了陛下的统一大业,末将可就百死莫赎了。”
“嘿,朕说你越来越像个文官,你还真一套接一套没完没了!收起来,收起来,咱们两个之间,永远不需要这些。”刘知远横了郭威一眼,再度大声强调。
“末将遵命!”郭威挺直身体,正色拱手。
“唉,你呀你,让朕该怎么说你是好呢!唉——!”刘知远被他毕恭毕敬的模样,弄得满脸无奈,摇着头长长叹气。
以前再做汉王的时候,他脾气很急。而郭威身为武将,说话做事也喜欢直来直去。因此兄弟两个,在议事堂里经常说着说着就争执了起来。每一次都吵得面红耳赤,直到有第三个人出来做出仲裁方能罢休。
而自从他做了皇帝,郭威做的枢密副使,双方争执的情况,就瞬间消失了。郭威在他面前的的一言一行,总是比大部分文官还要恭敬谨慎。即便是双方单独相处,也轻易不会做出任何君前失仪的举动,更甭说再跟他拍打着桌案据理力争了。
“末将曾经听闻一句老话,马背上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被刘知远的叹气声弄得心头一紧,郭威再度笑着摇头,“末将是个大头兵出身,连字都是当了百人将之后才请了人教的。所以知道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心里头越是念着陛下的知遇之恩,就越不敢管本职之外的事情。以免将陛下引上歧途,铸成千古大错!”
“嗯,这话倒也说得通!”刘知远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无论他自己如何推心置腹,郭威都不会变回从前那个郭威。况且他自己,又何尝是当年的那个汉王刘知远?
“陛下能念旧,末将心中不胜感激!”郭威也笑了笑,拱起手来说道,“然治国,却不能以私情。末将以为,若是想要一国长治久安,最重要,便是立下规矩,遵守规矩。各司其职,各尽岂能。若是公私不分,职责不明,再强盛的大国,转眼也得变成明日黄花!”
“嘶——!”刘知远心中略有所感,抬起头,再度仔细打量自己的老兄弟,大汉枢密副使郭威。平素天天见习惯了,也不怎么留意。如今定下神来细看,才发现对方无论面相,还是气度,都与记忆里的那个郭威有着很多的不同。而具体变化在什么地方,他一时间也说不出来。总觉得二人之间隔着一道厚厚的窗纱,无论双方如何努力,目光都无法真正落在彼此的脸上。
这,恐怕就是当皇帝的代价吧。没有真正兄弟,也没有真正的亲朋。在你坐上帝位的那一瞬间,就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想到这儿,他心里又喟然长叹。随即,抖擞起精神,笑着说道,“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算了,你是武将,心思理应花在战场上。朕不难为你。说吧,这么晚了,你找朕是什么事情。如果是给杨邠那老倔驴求情就算了,你刚才自己也说过,文武各司其职。”
“杨相,陛下把杨相放出来了?末将怎么没见到他!”郭威被刘知远的话给吓了一跳,四下看了看,大声询问。
“你真的不是听到消息,来给他求情的?朕又把他给关进了死囚营的事情,没人给你通风报信?”刘知远也被郭威问得微微一愣,眉头跳了跳,讶然反问。
“末将刚才外出巡视,根本不在大营内!”郭威用力摇了下头,苦笑着解释。“陛下把他贯了这么久,都没治他的罪,显然是还要留着他另有重任。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何须末将来乱当好人?不过,陛下还是早点把他放出来为妙,免得底下人没事儿乱猜乱说,损了陛下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