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朵白色花——思念我的姐姐
像一朵白色花——思念我的姐姐
“我睡地板,你睡床!”
这是我姐姐弥留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
我姐姐叫李国煜,1920年出生在成都。
当年的除夕,我的曾祖父李镛逝世。全家举哀之际,我母亲即将分娩。封建礼教认为,产妇必须搬出城外,否则死者会遭遇“血光之灾”。在这种压力下,母亲离家搬到城外去住。这个情节,四爸巴金写到小说《家》里。小说中的高觉新,以巴金的大哥李尧枚为原型。觉新的妻子瑞珏要生孩子,正值祖父高老太爷逝世,为避“血光之灾”,瑞珏住到城外荒郊待产,因难产而死去,不久婴儿也离世。现实生活中,我母亲平安,阴历二月十五日生下一个女孩,她就是我的姐姐。
二
我有四个姐姐。我们叫大姐为姐姐,其余叫二姐、三姐和四姐。
长辈们对我们五姐弟都有“戏”称:姐姐为“大小气”,我为“五横牛”。我看见过姐姐流泪,大多是在谈到我父亲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人,正直善良,热心帮助亲友,后因家庭破产而自杀身亡。父亲去世时,我才一岁零三个月,二姐三姐四姐尚不懂事,只有十一岁的姐姐极度悲伤。半个世纪以后,姐姐才告诉我:父亲很爱她。当年她和父亲同睡一张大床。父亲喜欢读新书报,还给她订了《小朋友》和《儿童世界》。至今她还记得父亲深夜读书时的背影。父亲经常带她出去玩,买糖果招待她的小朋友。1929年秋,父亲从上海回家。当天正是中秋节,姐姐在大门外玩,父亲一下轿子就用手摸她的头。父亲去世那天早上,姐姐哭喊着叫爹爹,用手去扳爹爹的眼睛,期望爹爹能醒过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姐姐思念爹爹,她用写日记的方式,倾诉对父亲的情感。大家看见姐姐流泪,以为她“小气”,其实并不理解她对父亲的眷念深情。
姐姐比二姐大五岁,比我大十岁。我认为姐姐是大人,不像其他三个姐姐那样和我一起玩。姐姐爱给我讲故事,她讲过的一个故事,影响了我的一生。故事发生在波兰,当时的波兰是弱小民族。当祖国遭受侵略的时候,一位牧羊少年,为了保护城里的居民,牺牲了自己。这个故事使我知道:除了爱母亲爱姐姐,还得爱同胞爱祖国!我上小学时,就积极参加了为前线抗日战士捐寒衣的活动。
三
我小的时候,姐姐在四川省立女子职业专科学校读书,她有一批好朋友,常来我们家玩。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我母亲总是热情地接待她们。她们爱逗我玩,叫我跳舞给她们看。其中一位叫萧荀,我不认识“荀”字,把荀写成“苟”,她们开玩笑说萧姐是我的苟姐。
抗日战争初期,我母亲带着我们五姐弟,回到外婆家里住。外婆家有一个丫鬟,叫花珍。我外婆很慈祥,待花珍很好,但花珍不愿被收上房做小老婆。姐姐和她的朋友,帮助花珍逃离外婆家,改名秦志修,以后到重庆当了工人,正式结婚。这无疑是一次反封建的革命行为。1948年,我在重庆沙坪坝见到秦志修,她对我姐姐充满感激之情。
大约在1941年,我的八表叔,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借给姐姐看。当时姐姐读不懂《资本论》,但读《资本论》这件事,受到我的一位叔父严厉的指责,以至姐姐的精神出现异常。她的朋友萧姐和刘姐等很关心她,帮助她换环境休养,她较快恢复了健康。我不知道姐姐生病。有天晚饭时间,我贪玩回家晚了一点,姐姐问我为什么老在外面“蹓来蹓去”?我误以为“蹓”是流氓的“流”,顶撞了姐姐一句,姐姐立即哭起来。我以为是我把姐姐惹病的,十分不安。姐姐病好回家,我不敢去见她,偷偷地站在屋外的凳子上,从窗缝往里看她在做什么。姐姐发现了我,亲切地对我招手:“小五,来吃广柑!”我立刻跑到她身边,接过广柑,如释重负。
也就是那一年,四爸回成都治牙,在我们家住了三个月。姐姐已从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四爸与我父亲的感情深厚,他目睹姐姐生病的过程,决定把姐姐带到文化生活出版社重庆办事处(以下简称文生社)去,在自己身边工作。姐姐在文生社担任会计,认真负责,得到四爸的赞许。我们家:父亲在,他管全家;父亲去世,三爸按月寄钱回家供养全家;三爸去世,四爸给全家提供生活费用。姐姐省吃俭用,每个月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大部分寄回家,供母亲和弟妹们零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四爸返回上海,要带姐姐同去,但姐姐不愿远离母亲和弟妹,选择留在重庆。萧姐当时在重庆读书正好毕业,跟着四爸去了上海,以后成了四爸和四婶的好朋友。
姐姐去重庆后,我一直和她保持通信联系。
我上初中时,喜读新文学。1943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在校刊铅印发表,我很兴奋,寄了一份校刊给姐姐。姐姐看后很高兴,又让她的同事看。姐姐写信鼓励我,还给我提了一条意见,说我的每一段文字,无论句子长短,中间全是逗号,仅在结尾有一个句号。姐姐很会写作文。我读过她的一篇《夏夜》,至今记得开始的几句:“夏天好,夏天好;纺织娘,把歌唱;金铃子,把铃摇。”我上小学时,有一次作文,居然把姐姐的《夏夜》,全部照抄上交,得到老师的好评。下一次作文,没有姐姐的可抄,写得乱七八糟,老师批语:“作文如行舟,不进则退。”以后知道,二姐和四姐,也抄过姐姐的《夏夜》。
1944年夏季,我考上华西协和高级中学。我爱上写作,习作曾在成都的几个报刊上发表。同时,我好友陈先泽的四姐,介绍先泽和我参加了以中共地下党员贾唯英为核心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未名团契”;在贾唯英直接领导下,我与先泽等志同道合的中学生朋友,组织成立了破晓社,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制。这两年半,我积极学习《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与破晓社成员合办刊物,订阅《新华日报》,在学校代销《延安一月》一书,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46年底,我被吸收为地下党员。1947年初,学校暗中把我开除学籍。我考上重庆的西南学院。同年二月,我没有告诉姐姐,突然去了重庆。
到重庆的当天下午,我乘小木船横渡长江,惊涛骇浪。第二天去看姐姐,我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军车撞翻,当场死了四人,我没受伤。姐姐听我讲述时,我看出她慈母般的心疼。
从我上中学起,四爸供给我的学费,由小幺叔转发。小幺叔知道西南学院是中国民主同盟办的,认为学院太“红”了,怕我出问题,不给我学费,要我先自修,暑期报考燕京大学或复旦大学。不能上西南学院,我打算去解放区,但因红岩村和《新华日报》驻地突然被宪兵包围,无法实现,只得搬到民国路文生社三楼“自修”。我是凭政治和作文的成绩考上西南学院的,数学很差,根本考不上燕京和复旦。“自修”期间,姐姐不放心,不时上楼来检查;而我却在学诗人田间,写一些充满激情的新诗。我为姐姐写了一首抒情诗,“像一朵白色花,你默默地开放在人间”,可惜只记得这两句,其余全忘了。
姐姐感到我这样的“自修”无济于事。她与我的朋友王竹(破晓社成员)联系,在王竹就读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为我找了一个床位;又请她在重庆大学先修班读书的朋友丁秀涓,每周两次为我补习数学。有了这些安排,姐姐多少放心些。大约半月一次,我进城看姐姐。姐姐非常爱干净,不让我坐她的床,晚上让我在她床边睡地铺。姐姐和她的好友王淑蓉,常带我去吃小吃,我最喜欢吃熨斗糕。偶尔也带我去西餐馆,喝一碗奶油鸡茸汤,花钱不多。
六月一日凌晨,国民党宪兵在国统区实行大逮捕。我不是省立教育学院的学生,加以匆忙中把两本进步书籍扔到窗外,我被逮捕了。王竹马上进城通知姐姐。那一次全市逮捕了两百多人,社会各界对国民党施加压力,呼吁释放被捕人士。姐姐想了各种办法营救我,最后通过四爸的好友、教育家吴先忧,在第五天中午,把我保释出来。吴伯伯对我说:“你赶快去见你姐姐,她为你急死了!”
我让姐姐操了多少心呵!
五
我被释放后不久,临近高考。当时误传是在成都考试。姐姐为我和王竹,买到两张回成都的飞机票,她和丁秀涓一起,把我和王竹送到重庆珊瑚坝飞机场。我和王竹都是第一次乘飞机,十分新奇,可能在上飞机前,没有特别向姐姐和秀涓告别。秀涓高考后回成都,说姐姐和她都对我们“没有回头看她们一眼”,有点“意见”。
高考地点其实是在重庆,王竹很快返回重庆。我先害痢疾,后生眼病,不能回重庆参加高考。姐姐为我失去高考的机会感到遗憾。我却无所谓,甚至有点庆幸:原本我就考不上这类知名大学。
这个暑假,破晓社成员陈先泽、詹大风、方信嘉和蔡尔雄等,都去了重庆。姐姐热情接待我的这些朋友;他们也喜欢她,都跟着我叫她姐姐。姐姐曾与他们合影留念。
经过大半年的接触,秀涓认为我有理想,会写作,头脑灵,又活泼,比较喜欢我。我则认为秀涓是大家闺秀,功课好,会办事,开始爱上她。当年12月,我眼病初愈,又去重庆。王竹因为参加过抗日的远征军,被四川大学录取。三所大学录取了秀涓,她因为我选择了重庆大学。姐姐请秀涓在重庆大学为我找床位,继续为我补习数学。1948年高考,我没被录取。这本在意料之中,但我觉得实在对不住爱我的姐姐。
国内形势不断变化,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我有了新的打算。我是地下党员,原来想上大学,是为了能有一个“阵地”。既然考不上知名大学,我也不想再考,得开展群众“工作”了。重庆地下党受到破坏,我的组织关系转不过来。当时,我借住在重庆大学校外的一间半破房子里,沿用在成都搞学生运动的老办法,我组织了“大家读书会”,秀涓是我的主要助手。有十几位大学生参加读书会,我们读《世界知识》和《观察》杂志,定期讨论时事,唱进步歌曲,在地图上标注解放战争的进展。这些活动引起了重庆大学校方的注意,训导长侯枫,以清理学校家具为由,亲自带领几个壮汉,对我的住地进行了搜查。幸好头一天晚上,我把所有的进步书籍,都藏到了竹篾片做的天花板上,没有被发现。我怕姐姐担心,不敢告诉她这些情况。我那时仍在写作,文章分别发表在《大公报》和《新民晚报》上,姐姐多次给我鼓励。一位大戏剧家有部电影《艳阳天》,我有些不同意见,写了一篇短文叫《论〈艳阳天〉》;姐说只能叫《谈〈艳阳天〉》,教我懂得谦逊。
1948夏,在征得四爸同意后,姐姐离开了文生社。她先在一个税务报关行,干了三个月;后到重庆黄山的一所慈善学校工作。我和秀涓去黄山看过姐姐,但交通不便,不可能经常去见她。
同年底,我在沙坪坝偶遇王宇光,他是我入党介绍人贾唯英的丈夫。王宇光在了解我这两年的情况后,委托一位化名老张的同志,为我接上了组织关系。老张本名洪德铭,是地下党成都市委最后一任书记,这是我在解放后才知道的。我被任命为地下党川康特委川西派遣组沙磁区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重庆大学先修班和沙磁区中学的工作。秀涓被吸收入党,大家读书会部分成员加入地下社“民青”。1949年4月,“争温饱争生存”运动后,我和秀涓有所暴露,撤退回成都工作。
姐姐也在10月回到成都,后去简阳县教书。这段期间,姐姐对我有些冷淡,我误以为是因为我和秀涓结婚,她感到失落,这在母亲和长姐是可能发生的。以后得知,姐姐在税务报关行工作时,看见社会上许多阴暗面,对环境极为不满,急于和我沟通,她连着给我写了三封信,都没有收到回信,对我产生了误会。实际情况是,当时我们已经受到特务监视,我的来信多被特务扣下;特务还检查到一位要求进步的同学写给秀涓的信,秀涓为此受到了“警告”。这也是我们从重庆撤回成都的原因之一。姐姐不知道我根本没有收到她的信。
我对姐姐的爱,从来没有减轻。
六
1950年秋,姐姐去重庆与查坤培结婚,在《西南工人日报》工作,1951年11月姐姐入党。
姐姐在文生社工作时,曾在附近一所英语夜校学习,一周两三次。查坤培是美孚石油公司的职员,姐姐的夜校同学。美孚石油公司也在民国路,与文生社隔街相对。1948年,我认识了查坤培,在他自办的小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姐姐离开文生社的前后,我多次在查坤培那儿住过。1949年,我介绍查坤培加入了地下党。
1949年底,我和秀涓在成都迎接解放,1950年春又调回重庆,我先后在青年团重庆系统工作。1953年,姐姐生了个儿子,叫查晓;我也有了个女儿。那时大家工作都很忙,接触不太多。我保留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母亲来重庆时,母亲与我、姐姐、坤培、查晓的合影,我抱着查晓;另一张是查晓、我女儿和王竹的儿子的合影,三个孩子在团市委院子里唱歌。我住在两路口,去姐姐家得坐缆车,我为女儿编了儿歌:“坐缆车,下坡坡,看大孃,看表哥。”
1957年底,我调团四川省委工作,离开重庆,回到成都。查坤培原在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工作,1954年西南行政区撤消,调成都的四川总工会工作。1958年,因照顾夫妻关系,姐姐也回到成都,在四川省科委工作。无论在《西南工人日报》或省科委,姐姐都像大姐姐似的,关心和爱护身边的同志,受到大家的尊敬。《西南工人日报》一些同志,一直尊称姐姐为“李国老”,常在“三八节”去看望她,直到姐姐的晚年。1963年春,我调团中央工作,去了北京。1966年,爆发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和成都亲人的联系中断,只有秀涓每月定期给我母亲写信、寄生活费。我在河南团中央“五七”干校劳动了五年,曾两次回成都探亲,姐姐都在四川省的米易“五七”干校劳动,我们没能见面。不过,我对姐姐的思念,无时不在。
七
1973年,我调回成都,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
当时,我女儿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我们把女儿接回成都,准备让她去四川农村插队。不是组织上统一的安排,女儿自己去插队,得花一笔数目不小的安置费。姐姐主动表示,要把她的“私房钱”给我一百元,一百元超过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我没有同意,但深感姐姐对我的爱。我女儿也把大孃的关心,牢记在心间。
人们早已对“文革”,对无止境的斗来斗去,感到不满和厌倦,但又不敢轻易直言。我和姐姐之间没有任何顾虑,交换对时局的看法,无话不谈。当我听到从北京传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赶快去告诉姐姐。因为是非正式渠道,我要姐姐保密,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姐夫查坤培,她遵守了“协议”。
四川人民出版社较快结束了清理“帮派”的工作,面对空前的“书荒”,我们立足本省,面向全国,陆续出版了不少好书。姐姐长期在文生社工作,理解出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为此感到高兴。当她看见我们出版的曹禺新著剧本《王昭君》后,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称赞该书的封面、内文设计和插图好,出版周期短,祝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
姐姐受我父亲影响,从小爱读书;以后,在文生社结识了作家曹禺、丽尼,受他们的影响,读了不少名著。1983年姐姐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涉览群书。我爱买书藏书,四爸也送了我许多书,我家有三十多个书柜,自然成了姐姐的图书馆。姐姐定期请她的保姆来借书还书,她是我们家读书最多的人。姐姐夸我爱护书,说我的许多藏书“很多年后,仍然像新书”,要查晓向我学习。至今我还保存了1947年姐姐送我的英文版《白雪公主》,我的女儿读过,孙女读过,以后重孙女还会阅读。
1980年4月16日晚,我母亲因突发脑溢血住院,昏迷不醒,命在旦夕。二姐把我和四姐叫去,配合医生处理,我和外甥李舒,彻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天下大雨,是否马上禀报姐姐,我十分犹豫:既懂得姐姐对母亲的情感,又担心姐姐的身体,最后决定推迟通知。第二天早上姐姐赶来,她理解这是为她着想,没有责备我。母亲去世,我们极为痛苦,躲在一位邻居家,几天没有与外界接触。
1981年,我因工作紧张引发高血压,在草堂寺疗养院住了半年多。我每周六下午回家,姐姐总要在周六下午,把我和二姐四姐叫到她家,促膝谈心,吃碗抄手。这是快乐的聚会。三姐一家在福建省,我们也思念三姐。
姐姐从没有离开过四川,只是在1982年去上海看望过四爸。四爸很高兴,请女儿李小林到火车站去接姐姐,又抽时间多次和姐姐交谈。弟妹们开玩笑说,姐姐去上海,受到四爸“高规格”的接待。
姐姐喜欢读我的“我的人生”,说文章语言朴实简洁,能动人情感,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
八
2003年元宵节,姐夫查坤培逝世。
我们都为姐姐担心,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幸好姐姐的儿子查晓,从此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一起住。坤培兄对姐姐很好,但他照顾姐姐的方法不完全妥善。他担心姐姐摔跤,主张姐姐少走动;他怕姐姐感冒,不要姐姐下楼散步;他让姐姐吃各种的药品,包括大剂量的安眠药。查晓在肿瘤医院工作,既爱母亲,又具备医药知识。他为姐姐调整了药物,减少了安眠药的数量;鼓励姐姐适当运动。他们住在六楼,姐姐可以下楼,在院子里散步。查晓不但早中晚在家,工间操时,还回来和母亲说几句话。保姆小敬也不错,除买菜做饭之外,多数时候都坐在姐姐身边,陪姐姐说话。姐姐喜欢京剧,早年秀涓教过姐姐唱《贵妃醉酒》和《凤还巢》的片段。姐姐爱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二姐多病,行动不便。我和四姐不时去看望姐姐,姐姐很高兴。我在团中央河南“五七”干校劳动时,因冬季凌晨下水田犁田,腿脚留下后遗症。查晓家没有电梯,上下六楼对我很困难。我送了姐姐一张十寸的大头像,塑胶板做的,放在她的茶桌上。我对姐姐说:“这样,我就能天天陪着你!”姐姐很喜欢这张照片,几乎每天都要指着照片对家人说:“这是小五,他天天陪着我。”对客人也这样说。在她最后一年,语言出现障碍,也要用颤抖的手指着照片,向他人示意,直到她最后住进医院。
姐姐挂念二姐。她提议凡我们几人的生日和节假日,就在二姐家聚会。老年的姐姐喜欢红色,二姐四姐和我,经常买红色衣帽送给她。我爱和姐姐开玩笑,“挖苦”她当年有洁癖,让我睡地板,以致我现在身上疼,姐姐则说:“以后我睡地板,你睡床!”我说她是老姐子,还是该我睡地板,为此“争论”不休。姐姐爱唱歌,我女儿在成都时,一定带上歌本,和大孃一起,把会唱的歌都唱一遍。我的声音是“左”的,无法与姐姐合唱。但我会模仿姐姐年轻时唱的京韵大鼓:“二八的小佳人,懒梳妆!”姐姐笑眯眯地看我表演,高兴极了。
十年来,我们几姐弟,就是这样地相聚。每次,我都坐在姐姐身边,拉着姐姐的手。姐姐去世后,只要看见姐姐常坐的那张椅子,想起我们手拉手坐在一起,就会流泪。我女儿怕想起大孃,甚至不敢去二孃家。
姐姐天天盼着生日和节假日到来。没有聚会时我们每天通电话。姐姐喜欢我幽默,乐意与我通话。头些年说不完的话,通话时间较长,渐渐地她就只有三句话了:第一句:“你的照片,天天陪着我的。”第二句:“我爱我的小弟弟。”第三句:“我睡地板,你睡床!”姐姐的深情,给了我温暖;她的语言退化,又让我难受。这三句话,天天讲月月讲,一字一句,刻在我的心上。
2009年5月,秀涓因病逝世,我没有立即告诉姐姐。以后姐姐知道了,不知多少次地念叨:“小五一个人咋个办?叫他赶快‘续弦’嘛!”姐姐担心无人照顾我的生活。
查晓的确很孝顺。头几年是他扶着姐姐,上下六楼参加聚会;后来是他背着姐姐,上下六楼去二姐家。2006年,姐姐开始出现某些老年认知障碍现象,并且吞咽困难。每吃一口饭,查晓都要检查她,是否把饭吞了下去,不厌其烦。2010年,姐姐患乳腺癌,查晓没有告诉姐姐,但对姐姐百般细心照顾。
2011年底,姐姐的乳腺溃烂化脓,查晓隔天为姐姐换药;8月29日,姐姐肺部大面积感染;9月1日10点07分,姐姐逝世,享年92岁。
在姐姐弥留期间,她不停地叫查医生,还说“我睡地板,你睡床!”
姐姐叫查医生,是呼唤她的好儿子查晓。
姐姐说“我睡地板,你睡床!”,是惦记我,她心爱的小弟弟。
九
姐姐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没有当过“官”,只做过会计、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
姐姐是一个崇高的人:她正直善良,年轻时就追求进步;她内心充满对新世界、新文化的憧憬;她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牺牲自己的利益;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她爱读书唱歌;她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
她就是一朵白色花,一片真情,默默地开放在人间。
2014年7月7日
“我睡地板,你睡床!”
这是我姐姐弥留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
我姐姐叫李国煜,1920年出生在成都。
当年的除夕,我的曾祖父李镛逝世。全家举哀之际,我母亲即将分娩。封建礼教认为,产妇必须搬出城外,否则死者会遭遇“血光之灾”。在这种压力下,母亲离家搬到城外去住。这个情节,四爸巴金写到小说《家》里。小说中的高觉新,以巴金的大哥李尧枚为原型。觉新的妻子瑞珏要生孩子,正值祖父高老太爷逝世,为避“血光之灾”,瑞珏住到城外荒郊待产,因难产而死去,不久婴儿也离世。现实生活中,我母亲平安,阴历二月十五日生下一个女孩,她就是我的姐姐。
二
我有四个姐姐。我们叫大姐为姐姐,其余叫二姐、三姐和四姐。
长辈们对我们五姐弟都有“戏”称:姐姐为“大小气”,我为“五横牛”。我看见过姐姐流泪,大多是在谈到我父亲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人,正直善良,热心帮助亲友,后因家庭破产而自杀身亡。父亲去世时,我才一岁零三个月,二姐三姐四姐尚不懂事,只有十一岁的姐姐极度悲伤。半个世纪以后,姐姐才告诉我:父亲很爱她。当年她和父亲同睡一张大床。父亲喜欢读新书报,还给她订了《小朋友》和《儿童世界》。至今她还记得父亲深夜读书时的背影。父亲经常带她出去玩,买糖果招待她的小朋友。1929年秋,父亲从上海回家。当天正是中秋节,姐姐在大门外玩,父亲一下轿子就用手摸她的头。父亲去世那天早上,姐姐哭喊着叫爹爹,用手去扳爹爹的眼睛,期望爹爹能醒过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姐姐思念爹爹,她用写日记的方式,倾诉对父亲的情感。大家看见姐姐流泪,以为她“小气”,其实并不理解她对父亲的眷念深情。
姐姐比二姐大五岁,比我大十岁。我认为姐姐是大人,不像其他三个姐姐那样和我一起玩。姐姐爱给我讲故事,她讲过的一个故事,影响了我的一生。故事发生在波兰,当时的波兰是弱小民族。当祖国遭受侵略的时候,一位牧羊少年,为了保护城里的居民,牺牲了自己。这个故事使我知道:除了爱母亲爱姐姐,还得爱同胞爱祖国!我上小学时,就积极参加了为前线抗日战士捐寒衣的活动。
三
我小的时候,姐姐在四川省立女子职业专科学校读书,她有一批好朋友,常来我们家玩。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我母亲总是热情地接待她们。她们爱逗我玩,叫我跳舞给她们看。其中一位叫萧荀,我不认识“荀”字,把荀写成“苟”,她们开玩笑说萧姐是我的苟姐。
抗日战争初期,我母亲带着我们五姐弟,回到外婆家里住。外婆家有一个丫鬟,叫花珍。我外婆很慈祥,待花珍很好,但花珍不愿被收上房做小老婆。姐姐和她的朋友,帮助花珍逃离外婆家,改名秦志修,以后到重庆当了工人,正式结婚。这无疑是一次反封建的革命行为。1948年,我在重庆沙坪坝见到秦志修,她对我姐姐充满感激之情。
大约在1941年,我的八表叔,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借给姐姐看。当时姐姐读不懂《资本论》,但读《资本论》这件事,受到我的一位叔父严厉的指责,以至姐姐的精神出现异常。她的朋友萧姐和刘姐等很关心她,帮助她换环境休养,她较快恢复了健康。我不知道姐姐生病。有天晚饭时间,我贪玩回家晚了一点,姐姐问我为什么老在外面“蹓来蹓去”?我误以为“蹓”是流氓的“流”,顶撞了姐姐一句,姐姐立即哭起来。我以为是我把姐姐惹病的,十分不安。姐姐病好回家,我不敢去见她,偷偷地站在屋外的凳子上,从窗缝往里看她在做什么。姐姐发现了我,亲切地对我招手:“小五,来吃广柑!”我立刻跑到她身边,接过广柑,如释重负。
也就是那一年,四爸回成都治牙,在我们家住了三个月。姐姐已从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四爸与我父亲的感情深厚,他目睹姐姐生病的过程,决定把姐姐带到文化生活出版社重庆办事处(以下简称文生社)去,在自己身边工作。姐姐在文生社担任会计,认真负责,得到四爸的赞许。我们家:父亲在,他管全家;父亲去世,三爸按月寄钱回家供养全家;三爸去世,四爸给全家提供生活费用。姐姐省吃俭用,每个月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大部分寄回家,供母亲和弟妹们零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四爸返回上海,要带姐姐同去,但姐姐不愿远离母亲和弟妹,选择留在重庆。萧姐当时在重庆读书正好毕业,跟着四爸去了上海,以后成了四爸和四婶的好朋友。
姐姐去重庆后,我一直和她保持通信联系。
我上初中时,喜读新文学。1943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在校刊铅印发表,我很兴奋,寄了一份校刊给姐姐。姐姐看后很高兴,又让她的同事看。姐姐写信鼓励我,还给我提了一条意见,说我的每一段文字,无论句子长短,中间全是逗号,仅在结尾有一个句号。姐姐很会写作文。我读过她的一篇《夏夜》,至今记得开始的几句:“夏天好,夏天好;纺织娘,把歌唱;金铃子,把铃摇。”我上小学时,有一次作文,居然把姐姐的《夏夜》,全部照抄上交,得到老师的好评。下一次作文,没有姐姐的可抄,写得乱七八糟,老师批语:“作文如行舟,不进则退。”以后知道,二姐和四姐,也抄过姐姐的《夏夜》。
1944年夏季,我考上华西协和高级中学。我爱上写作,习作曾在成都的几个报刊上发表。同时,我好友陈先泽的四姐,介绍先泽和我参加了以中共地下党员贾唯英为核心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未名团契”;在贾唯英直接领导下,我与先泽等志同道合的中学生朋友,组织成立了破晓社,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制。这两年半,我积极学习《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与破晓社成员合办刊物,订阅《新华日报》,在学校代销《延安一月》一书,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46年底,我被吸收为地下党员。1947年初,学校暗中把我开除学籍。我考上重庆的西南学院。同年二月,我没有告诉姐姐,突然去了重庆。
到重庆的当天下午,我乘小木船横渡长江,惊涛骇浪。第二天去看姐姐,我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军车撞翻,当场死了四人,我没受伤。姐姐听我讲述时,我看出她慈母般的心疼。
从我上中学起,四爸供给我的学费,由小幺叔转发。小幺叔知道西南学院是中国民主同盟办的,认为学院太“红”了,怕我出问题,不给我学费,要我先自修,暑期报考燕京大学或复旦大学。不能上西南学院,我打算去解放区,但因红岩村和《新华日报》驻地突然被宪兵包围,无法实现,只得搬到民国路文生社三楼“自修”。我是凭政治和作文的成绩考上西南学院的,数学很差,根本考不上燕京和复旦。“自修”期间,姐姐不放心,不时上楼来检查;而我却在学诗人田间,写一些充满激情的新诗。我为姐姐写了一首抒情诗,“像一朵白色花,你默默地开放在人间”,可惜只记得这两句,其余全忘了。
姐姐感到我这样的“自修”无济于事。她与我的朋友王竹(破晓社成员)联系,在王竹就读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为我找了一个床位;又请她在重庆大学先修班读书的朋友丁秀涓,每周两次为我补习数学。有了这些安排,姐姐多少放心些。大约半月一次,我进城看姐姐。姐姐非常爱干净,不让我坐她的床,晚上让我在她床边睡地铺。姐姐和她的好友王淑蓉,常带我去吃小吃,我最喜欢吃熨斗糕。偶尔也带我去西餐馆,喝一碗奶油鸡茸汤,花钱不多。
六月一日凌晨,国民党宪兵在国统区实行大逮捕。我不是省立教育学院的学生,加以匆忙中把两本进步书籍扔到窗外,我被逮捕了。王竹马上进城通知姐姐。那一次全市逮捕了两百多人,社会各界对国民党施加压力,呼吁释放被捕人士。姐姐想了各种办法营救我,最后通过四爸的好友、教育家吴先忧,在第五天中午,把我保释出来。吴伯伯对我说:“你赶快去见你姐姐,她为你急死了!”
我让姐姐操了多少心呵!
五
我被释放后不久,临近高考。当时误传是在成都考试。姐姐为我和王竹,买到两张回成都的飞机票,她和丁秀涓一起,把我和王竹送到重庆珊瑚坝飞机场。我和王竹都是第一次乘飞机,十分新奇,可能在上飞机前,没有特别向姐姐和秀涓告别。秀涓高考后回成都,说姐姐和她都对我们“没有回头看她们一眼”,有点“意见”。
高考地点其实是在重庆,王竹很快返回重庆。我先害痢疾,后生眼病,不能回重庆参加高考。姐姐为我失去高考的机会感到遗憾。我却无所谓,甚至有点庆幸:原本我就考不上这类知名大学。
这个暑假,破晓社成员陈先泽、詹大风、方信嘉和蔡尔雄等,都去了重庆。姐姐热情接待我的这些朋友;他们也喜欢她,都跟着我叫她姐姐。姐姐曾与他们合影留念。
经过大半年的接触,秀涓认为我有理想,会写作,头脑灵,又活泼,比较喜欢我。我则认为秀涓是大家闺秀,功课好,会办事,开始爱上她。当年12月,我眼病初愈,又去重庆。王竹因为参加过抗日的远征军,被四川大学录取。三所大学录取了秀涓,她因为我选择了重庆大学。姐姐请秀涓在重庆大学为我找床位,继续为我补习数学。1948年高考,我没被录取。这本在意料之中,但我觉得实在对不住爱我的姐姐。
国内形势不断变化,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我有了新的打算。我是地下党员,原来想上大学,是为了能有一个“阵地”。既然考不上知名大学,我也不想再考,得开展群众“工作”了。重庆地下党受到破坏,我的组织关系转不过来。当时,我借住在重庆大学校外的一间半破房子里,沿用在成都搞学生运动的老办法,我组织了“大家读书会”,秀涓是我的主要助手。有十几位大学生参加读书会,我们读《世界知识》和《观察》杂志,定期讨论时事,唱进步歌曲,在地图上标注解放战争的进展。这些活动引起了重庆大学校方的注意,训导长侯枫,以清理学校家具为由,亲自带领几个壮汉,对我的住地进行了搜查。幸好头一天晚上,我把所有的进步书籍,都藏到了竹篾片做的天花板上,没有被发现。我怕姐姐担心,不敢告诉她这些情况。我那时仍在写作,文章分别发表在《大公报》和《新民晚报》上,姐姐多次给我鼓励。一位大戏剧家有部电影《艳阳天》,我有些不同意见,写了一篇短文叫《论〈艳阳天〉》;姐说只能叫《谈〈艳阳天〉》,教我懂得谦逊。
1948夏,在征得四爸同意后,姐姐离开了文生社。她先在一个税务报关行,干了三个月;后到重庆黄山的一所慈善学校工作。我和秀涓去黄山看过姐姐,但交通不便,不可能经常去见她。
同年底,我在沙坪坝偶遇王宇光,他是我入党介绍人贾唯英的丈夫。王宇光在了解我这两年的情况后,委托一位化名老张的同志,为我接上了组织关系。老张本名洪德铭,是地下党成都市委最后一任书记,这是我在解放后才知道的。我被任命为地下党川康特委川西派遣组沙磁区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重庆大学先修班和沙磁区中学的工作。秀涓被吸收入党,大家读书会部分成员加入地下社“民青”。1949年4月,“争温饱争生存”运动后,我和秀涓有所暴露,撤退回成都工作。
姐姐也在10月回到成都,后去简阳县教书。这段期间,姐姐对我有些冷淡,我误以为是因为我和秀涓结婚,她感到失落,这在母亲和长姐是可能发生的。以后得知,姐姐在税务报关行工作时,看见社会上许多阴暗面,对环境极为不满,急于和我沟通,她连着给我写了三封信,都没有收到回信,对我产生了误会。实际情况是,当时我们已经受到特务监视,我的来信多被特务扣下;特务还检查到一位要求进步的同学写给秀涓的信,秀涓为此受到了“警告”。这也是我们从重庆撤回成都的原因之一。姐姐不知道我根本没有收到她的信。
我对姐姐的爱,从来没有减轻。
六
1950年秋,姐姐去重庆与查坤培结婚,在《西南工人日报》工作,1951年11月姐姐入党。
姐姐在文生社工作时,曾在附近一所英语夜校学习,一周两三次。查坤培是美孚石油公司的职员,姐姐的夜校同学。美孚石油公司也在民国路,与文生社隔街相对。1948年,我认识了查坤培,在他自办的小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姐姐离开文生社的前后,我多次在查坤培那儿住过。1949年,我介绍查坤培加入了地下党。
1949年底,我和秀涓在成都迎接解放,1950年春又调回重庆,我先后在青年团重庆系统工作。1953年,姐姐生了个儿子,叫查晓;我也有了个女儿。那时大家工作都很忙,接触不太多。我保留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母亲来重庆时,母亲与我、姐姐、坤培、查晓的合影,我抱着查晓;另一张是查晓、我女儿和王竹的儿子的合影,三个孩子在团市委院子里唱歌。我住在两路口,去姐姐家得坐缆车,我为女儿编了儿歌:“坐缆车,下坡坡,看大孃,看表哥。”
1957年底,我调团四川省委工作,离开重庆,回到成都。查坤培原在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工作,1954年西南行政区撤消,调成都的四川总工会工作。1958年,因照顾夫妻关系,姐姐也回到成都,在四川省科委工作。无论在《西南工人日报》或省科委,姐姐都像大姐姐似的,关心和爱护身边的同志,受到大家的尊敬。《西南工人日报》一些同志,一直尊称姐姐为“李国老”,常在“三八节”去看望她,直到姐姐的晚年。1963年春,我调团中央工作,去了北京。1966年,爆发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和成都亲人的联系中断,只有秀涓每月定期给我母亲写信、寄生活费。我在河南团中央“五七”干校劳动了五年,曾两次回成都探亲,姐姐都在四川省的米易“五七”干校劳动,我们没能见面。不过,我对姐姐的思念,无时不在。
七
1973年,我调回成都,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
当时,我女儿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我们把女儿接回成都,准备让她去四川农村插队。不是组织上统一的安排,女儿自己去插队,得花一笔数目不小的安置费。姐姐主动表示,要把她的“私房钱”给我一百元,一百元超过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我没有同意,但深感姐姐对我的爱。我女儿也把大孃的关心,牢记在心间。
人们早已对“文革”,对无止境的斗来斗去,感到不满和厌倦,但又不敢轻易直言。我和姐姐之间没有任何顾虑,交换对时局的看法,无话不谈。当我听到从北京传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赶快去告诉姐姐。因为是非正式渠道,我要姐姐保密,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姐夫查坤培,她遵守了“协议”。
四川人民出版社较快结束了清理“帮派”的工作,面对空前的“书荒”,我们立足本省,面向全国,陆续出版了不少好书。姐姐长期在文生社工作,理解出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为此感到高兴。当她看见我们出版的曹禺新著剧本《王昭君》后,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称赞该书的封面、内文设计和插图好,出版周期短,祝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
姐姐受我父亲影响,从小爱读书;以后,在文生社结识了作家曹禺、丽尼,受他们的影响,读了不少名著。1983年姐姐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涉览群书。我爱买书藏书,四爸也送了我许多书,我家有三十多个书柜,自然成了姐姐的图书馆。姐姐定期请她的保姆来借书还书,她是我们家读书最多的人。姐姐夸我爱护书,说我的许多藏书“很多年后,仍然像新书”,要查晓向我学习。至今我还保存了1947年姐姐送我的英文版《白雪公主》,我的女儿读过,孙女读过,以后重孙女还会阅读。
1980年4月16日晚,我母亲因突发脑溢血住院,昏迷不醒,命在旦夕。二姐把我和四姐叫去,配合医生处理,我和外甥李舒,彻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天下大雨,是否马上禀报姐姐,我十分犹豫:既懂得姐姐对母亲的情感,又担心姐姐的身体,最后决定推迟通知。第二天早上姐姐赶来,她理解这是为她着想,没有责备我。母亲去世,我们极为痛苦,躲在一位邻居家,几天没有与外界接触。
1981年,我因工作紧张引发高血压,在草堂寺疗养院住了半年多。我每周六下午回家,姐姐总要在周六下午,把我和二姐四姐叫到她家,促膝谈心,吃碗抄手。这是快乐的聚会。三姐一家在福建省,我们也思念三姐。
姐姐从没有离开过四川,只是在1982年去上海看望过四爸。四爸很高兴,请女儿李小林到火车站去接姐姐,又抽时间多次和姐姐交谈。弟妹们开玩笑说,姐姐去上海,受到四爸“高规格”的接待。
姐姐喜欢读我的“我的人生”,说文章语言朴实简洁,能动人情感,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
八
2003年元宵节,姐夫查坤培逝世。
我们都为姐姐担心,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幸好姐姐的儿子查晓,从此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一起住。坤培兄对姐姐很好,但他照顾姐姐的方法不完全妥善。他担心姐姐摔跤,主张姐姐少走动;他怕姐姐感冒,不要姐姐下楼散步;他让姐姐吃各种的药品,包括大剂量的安眠药。查晓在肿瘤医院工作,既爱母亲,又具备医药知识。他为姐姐调整了药物,减少了安眠药的数量;鼓励姐姐适当运动。他们住在六楼,姐姐可以下楼,在院子里散步。查晓不但早中晚在家,工间操时,还回来和母亲说几句话。保姆小敬也不错,除买菜做饭之外,多数时候都坐在姐姐身边,陪姐姐说话。姐姐喜欢京剧,早年秀涓教过姐姐唱《贵妃醉酒》和《凤还巢》的片段。姐姐爱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二姐多病,行动不便。我和四姐不时去看望姐姐,姐姐很高兴。我在团中央河南“五七”干校劳动时,因冬季凌晨下水田犁田,腿脚留下后遗症。查晓家没有电梯,上下六楼对我很困难。我送了姐姐一张十寸的大头像,塑胶板做的,放在她的茶桌上。我对姐姐说:“这样,我就能天天陪着你!”姐姐很喜欢这张照片,几乎每天都要指着照片对家人说:“这是小五,他天天陪着我。”对客人也这样说。在她最后一年,语言出现障碍,也要用颤抖的手指着照片,向他人示意,直到她最后住进医院。
姐姐挂念二姐。她提议凡我们几人的生日和节假日,就在二姐家聚会。老年的姐姐喜欢红色,二姐四姐和我,经常买红色衣帽送给她。我爱和姐姐开玩笑,“挖苦”她当年有洁癖,让我睡地板,以致我现在身上疼,姐姐则说:“以后我睡地板,你睡床!”我说她是老姐子,还是该我睡地板,为此“争论”不休。姐姐爱唱歌,我女儿在成都时,一定带上歌本,和大孃一起,把会唱的歌都唱一遍。我的声音是“左”的,无法与姐姐合唱。但我会模仿姐姐年轻时唱的京韵大鼓:“二八的小佳人,懒梳妆!”姐姐笑眯眯地看我表演,高兴极了。
十年来,我们几姐弟,就是这样地相聚。每次,我都坐在姐姐身边,拉着姐姐的手。姐姐去世后,只要看见姐姐常坐的那张椅子,想起我们手拉手坐在一起,就会流泪。我女儿怕想起大孃,甚至不敢去二孃家。
姐姐天天盼着生日和节假日到来。没有聚会时我们每天通电话。姐姐喜欢我幽默,乐意与我通话。头些年说不完的话,通话时间较长,渐渐地她就只有三句话了:第一句:“你的照片,天天陪着我的。”第二句:“我爱我的小弟弟。”第三句:“我睡地板,你睡床!”姐姐的深情,给了我温暖;她的语言退化,又让我难受。这三句话,天天讲月月讲,一字一句,刻在我的心上。
2009年5月,秀涓因病逝世,我没有立即告诉姐姐。以后姐姐知道了,不知多少次地念叨:“小五一个人咋个办?叫他赶快‘续弦’嘛!”姐姐担心无人照顾我的生活。
查晓的确很孝顺。头几年是他扶着姐姐,上下六楼参加聚会;后来是他背着姐姐,上下六楼去二姐家。2006年,姐姐开始出现某些老年认知障碍现象,并且吞咽困难。每吃一口饭,查晓都要检查她,是否把饭吞了下去,不厌其烦。2010年,姐姐患乳腺癌,查晓没有告诉姐姐,但对姐姐百般细心照顾。
2011年底,姐姐的乳腺溃烂化脓,查晓隔天为姐姐换药;8月29日,姐姐肺部大面积感染;9月1日10点07分,姐姐逝世,享年92岁。
在姐姐弥留期间,她不停地叫查医生,还说“我睡地板,你睡床!”
姐姐叫查医生,是呼唤她的好儿子查晓。
姐姐说“我睡地板,你睡床!”,是惦记我,她心爱的小弟弟。
九
姐姐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没有当过“官”,只做过会计、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
姐姐是一个崇高的人:她正直善良,年轻时就追求进步;她内心充满对新世界、新文化的憧憬;她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牺牲自己的利益;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她爱读书唱歌;她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
她就是一朵白色花,一片真情,默默地开放在人间。
201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