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演员的心里话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午睡醒来,打开电视机,一下就听见刘欢在《北京人在纽约》中唱的片头曲。
    我是在1993年首看这部电视剧的。1992年,我去美国探亲,在美国住了八个多月,曾去纽约旅游。我记得华尔街的高楼,也看见黑人在街上敲乐器。毫无疑问,我有兴趣看完这部电视剧,同时也喜欢刘欢唱的这首歌。
    中为大卫·麦卡锡的扮演者戴博
    我无法全面评论这部电视剧,因为我对美国的国情了解太少,更不了解众多华人在美国打工的情况。当我和一些朋友交谈时,对剧中一个情节颇为反感。即毛衣厂厂长大卫·麦卡锡,明知女工郭燕有丈夫,竟公开追求郭燕,要郭燕转告她丈夫王起明,说他“要和他(指王起明)竞争,并一定要打赢”。我弄不清这是个别的现象,还是美国的“文化”,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样的第三者是不道德的。
    大约在1995年,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组织了一次活动,我是被邀参加人员之一。友协会长陈麟章主持这次见面会。对方是美国人,似乎面熟,原来是《北京人在纽约》中扮演毛衣厂厂长大卫·麦卡锡的演员。他本名为robert daly,中文名为戴博。戴博是爱尔兰人的后裔,1962年生于美国纽约市,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纽约人。戴博曾于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工作,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做出了贡献。来华之前,他曾用了五年的时间潜心学习汉语。使馆工作结束回国后,由于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过于倾心,戴博辞去了外交官这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之后,他一边在美国大学讲授中国文化课,一边从事和中美文化交流有关的自由职业。剧中的厂长大卫留有胡须,而戴博的脸上并无胡须,显得很年轻。
    戴博有可能知道中国观众对《北京人在纽约》的反映,也可能有朋友在交谈中提到对上述那段恋情的意见,他认真地表示:他是一个演员,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他是严格遵照导演的意图表演的。他并不赞同争夺有夫之妇,这也不是美国人的道德标准,众多的美国人是看重家庭的。
    为了强调他听导演指挥,他说,剧中有一个开车的镜头,超过美国规定的时速。“我说不能开这么快,但导演坚持,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交流是心灵的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分别时我们相互拥抱。
    参加这次见面会的人不多,我只记得有表演艺术家庞家声。幸好留下了几张值得保存的照片。
    事过十几年,我一直觉得有责任把这位美国演员的话公开出来,以便增加了解,避免误会。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演员,可以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拒演。当时我并没说出这个意见,因为就这个问题来说,主要责任应在中方的编剧和导演身上。
    2009年5月4日

章节目录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李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致并收藏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