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还是好人多
    既然写了“文革”中的一些事件,必然涉及一些人,特别是当年我所在的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和少年儿童部的同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同事响应号召,审查我批判我,并无个人恩怨,他们也是“个人崇拜”的受害者。我抨击的是那场所谓的“革命”,而不是个人。杂志社的绝大多数同事,在“五七干校”,或在“文革”结束后,都先后成为我的朋友。
    又想起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我被关在“牛棚”时,有一次斗争会很激烈(详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文),当我在“打倒李致”的口号声中离开批判会会场,在办公室等待“勒令”时,杂志社的白均倩进入办公室,逗留了一段时间。在“文革”中,团中央有两位书记(惠庶昌和张超)跳楼自杀身亡,小白怕我发生意外,以倒开水为由来观察我。这是刘素文后来告诉我的。小白当时是杂志社的临时工,能有这样的同情心,使我感到她的善良。去年5月,我们《辅导员》杂志社同事聚会,她的丈夫知道我在“文革”时的表现,写了一幅横幅送我。我收下了,心里充满感激之情。当年小白家境困难,如今儿子成家立业,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正安度晚年。祝他们全家幸福!
    在“牛棚”,我和胡耀邦同志的几位秘书——李彦、戴云和高勇同志,从难友成为挚友。戴云英年早逝,我有专文缅怀。在“五七干校”,一天早上,我被人叫醒,原来是高勇。他钓了几条鱼,由夫人红烧,装在饭盒里端来送给我吃。天下着大雨,他身上的雨衣不断地滴水。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种友爱令我感动。近年来,高勇常把自己的诗作寄我,赠我精神食粮。
    1905年夏,李致去北京,与《辅导员》杂志社同事相聚。前排为李淑铮。李淑铮为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主管《辅导员杂志社工作》
    在干校时,我们的排长,少年儿童部的杨爽,是一个正直的好人。他出身农家,身强力壮,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我们住在同一个寝室,他对我逐渐有所了解和信任。即使在我被“解放”前,排里的某些工作部署,包括首先“解放”哪个当权派,私下他都会先征求我的意见。我是连里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当权派。“解放”我的前一天,他给我打招呼:无论某人(即那个自动与“母蚊子”对号的)怎样攻击你,你一定要心平气和,以免被“抓态度”,揪住不放。
    班长方丽华,是位热心肠的人,对每一个战士都关心,包括对我。在紧张劳动之后,吃饭时她也在帮别人的忙,常常端着一碗饭跑来跑去,有一次忙昏了头,竟端着饭误入了厕所。一位精神失常的同志,不听任何人的话,只服从方班长一人的指挥。方班长离开干校回北京时,我赶着牛车送她去校部,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牛车走得很慢,我和她有说不完的话,彼此依依不舍。至今我们还叫她“方班长”。
    李淑铮同志也在我们排参加劳动。在共青团“九大”前,她是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九大”后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少年儿童部部长,主管少年部和《辅导员》杂志社。1965年,她曾带领我和一部分同志去辽宁省锦县参加“四清”运动。她的思想水平高、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与群众关系好,许多同志直呼她“淑铮”。“文革”初,因参加了中央派驻北京市中学的工作组,淑铮受到很大的冲击,许多人都同情她。一位想取而代之当部长的人,也就是部长中第一个贴大字报《揭关东店黑会》的人,落井下石,给淑铮贴了许多大字报,全面揭发她的“罪行”。其中之一是淑铮在“四清”工作总结会上表扬了我几句(她同时还表扬了不少的人),诬蔑淑铮重用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1968年4月,淑铮被关“牛棚”达十一个月。刚被放出来,她的爱人钱大卫(原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作为先遣人员就去了“五七干校”。干校期间,她与爱人各在一个连队,相隔甚远。不久,钱大卫在劳动时突发心脏病,找不到急救药,待淑铮赶去时他已身亡。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淑铮处理完后事,回到连队第二天即参加劳动。我为此很难过,怕她伤心,又不敢安慰她,甚至不敢多看她一眼。……我敬佩淑铮,一直把她当成榜样,特别是学习她那种坚强的精神。
    胡启立同志是我的老朋友。1956年,我们一起去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世界第四届学生代表大会。他是代表团团长,我是团委成员。共青团“九大”后,他被选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文革”一开始,他作为团中央最大的走资派“三胡一王”中的一“胡”,备受冲击和批判。从“牛棚”出来后,我们都在干校的二八连。他劳动积极,对人友好。因一次所谓的“水獭皮事件”,他受到全连大会不公正的批判。我虽不了解事件的细节,但我认为他不是贪小便宜的人,心中为他不平。后来我被“结合”当了代理班长,因过于认真,未准许某个想偷懒的人请病假。而此人正是那个在政治上打不倒我,又在生活上给我造谣的人。我向连长、班长公开指出了她的本性。不料军代表知道后,认为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指令在连里“当权派”范围内批判我。批判会上,胡启立发言低调。在他离开干校那天,明确向我表示此事对我不公平。
    作为家属到二八连的,还有作家金近、外语教师奚宝芬和“米老太”(米芝敏),我们相处得很好。我多次和金近一起值夜班,虽不敢深谈,仍能感到他是一个朴实、有童心的好人。
    不久,我从二八连调到四连司机班。当时号召学习马列的原著,我和《中国青年报》记者丁望一起,辅导司机同志学习。第一本书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要帮助他们读懂并不容易。我长期做少年儿童工作,利用这个优势,尽量深入浅出地讲解书中的理论,他们也有兴趣。司机同志们把我当成老师,常要我解答一些国际问题。夜晚在一起乘凉时,“精神会餐”,关系融洽。多年不见,老高师傅、大李师傅、小李师傅、胖王师傅,你们可好?
    在四连,我也找到了老师——钱李仁同志,早年曾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后调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工作,是国际问题专家。他夫人郑韵在四连劳动,他来干校探亲。我有空的时候(包括端着碗在食堂外吃饭时),常与他讨论国际问题,受益匪浅。
    ……
    仔细想起来,即使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真正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整人的,也就是那么两三个人。
    世间,还是好人多于坏人,这对我是个安慰和希望。
    2006年12月27日

章节目录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李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致并收藏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