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散尽,李德林默默走到杨坚身边。杨坚看着远处的天边,眼中满是希望。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良臣。高熲这次雪中送炭、主动请缨,日后定会让他成为我的左膀右臂。”
    “高司录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才,看来此次他毛遂自荐,在丞相心目中留下无可比拟的印象了。”
    杨坚转过身,静静的看着李德林。“此前是我太忽视他了,倒是把机会留给了郑译、刘昉这样的人。”
    李德林早知那两人靠不住,此刻听丞相这么说,忍不住委婉的提醒道:“丞相对他二人心怀感激,所以对他们过于放纵。”
    杨坚淡淡一笑,问道:“我知道,你们肯定在背后骂我吧?”
    李德林闻言,惊慌不已,连忙解释道:“下官没这个意思……”
    话一出口,李德林又不敢继续往下说,心里惶恐不已,想解释又怕越描越黑。
    杨坚并没有怪罪李德林,平静的接话道:“平心而论,之前我对这俩人向来不错。虽然没让他们跟我共同执政,但也从没亏待他们。”
    “丞相对他二人的恩宠确实过于隆重。刘昉晋封为黄国公、大将军,郑译原先封的沛国公不变,又升为柱国,对两人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出入都有甲士护卫,朝野上下为之瞩目。”
    “这两个家伙自恃功劳,居功自傲,还贪得无厌。我本就对他们渐生不满之心,这次他们又不肯为我分忧,总算让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
    话说得越开,杨坚越觉得生气。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确实对他们太放纵了点,当下决议以后不再重用此二人。
    “两个靠拍马屁起家的人,关键时刻就是个屁。从今日起,郑译、刘昉这两个人再也得不到我的丝毫信任。以后相府机密事情,与他二人再无瓜葛,他们将彻底消失在我的心腹名单里面。”
    “丞相英明。”
    高颎的表现没有让杨坚失望。出了宫他并没有径直往家里走,只是派人对母亲说了句“忠孝不能两全”,连家也没回就立即出发了,日夜兼程,很快就赶到了军中。
    探望过躺在病床上的韦孝宽之后,高熲便召集了军中诸将齐聚一堂。
    “丞相派了监军过来,不会是来查我们的吧?”
    “就是啊,军中谣言四起,估计是有人向丞相密报此事。所以丞相这是来清算我们吗?”
    “怎么办,丞相起了疑心,这万一……”
    聊的正起劲,高熲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顿时大家都安静下来。
    “各位将军,此行高某前来是代表丞相慰问大家。丞相说将士们在前些作战,辛苦异常,所以特向陛下奏明,让高某前来……”
    刚说了几句,宇文忻不客气的打断了高熲的话。“高监军,打断一下。丞相真的只是让你过来抚慰前线将士?”
    高熲并没有生气,爽朗一笑,淡定回道:“当然不是,丞相还让高某转告各位,事成之后各位有功将领必会论功行赏,朝廷绝不会亏待任何为国奉献的将士。”
    宇文忻闻言,立马表态道:“既然丞相发话,末将等必会以死报国。”
    其余将领见状,连声附和。自此军中人心基本算是安定下来,再无人心存异志,想着尉迟迥那方的好处。
    高熲三言两语就安抚了人心,同时也看出这群人中宇文忻威望最高,众人都会看他脸色行事。
    随后,高熲又以宇文忻为重点,与其推心置腹地一起谋划未来,解除了他的疑虑,两人很快就打成一块,成了莫逆之交。
    “化政公,在下知道你和丞相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丞相的为人怎么样,想必不用我多说吧?”
    “丞相待人宽厚,且从来不吝赏赐,这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只是人在其位,世事难料,多少会有些担忧。”
    “将军担心的是未来,不知前路如何?”
    “确实如此。高监军是丞相身边的人,不知丞相日后有何打算?”
    “丞相雄才大略,等到叛乱平定以后,便会北上平突厥,南下灭陈国,一统天下,结束这百年纷争的乱世。”
    “这些想必将来都是朝廷新贵的光明前途,不知道我们这些旧朝元老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旧朝元老也同样可以是朝廷新贵。将军少时便和丞相相交,如此宏图伟业怎能少了将军?日后将军必定会和丞相一起建立丰功伟绩,传扬后世。”
    “高监军似乎对丞相,崇敬万分,是因为得到什么承诺吗?”
    “丞相的承诺就是唯才是用,有功必赏。高某此前官位不显,名声不响,关键时刻丞相却敢大胆启用,由此可见丞相的魄力和用人不疑的决心。”
    “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丞相此行派高监军过来,实在是明智之举。”
    “高某能和将军共同效力,更是荣幸之至。”
    宇文忻在军中威望颇高,和诸将关系也极好,在他的影响下,军心迅速安定下来了。军心一稳,韦孝宽的病也神奇地好了。
    “如今元帅身体已经无恙,战争还得继续开打。眼下十万叛军挡在沁水河对岸,当务之急我们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过河?”
    韦孝宽见对方胸有成竹,问道:“高监军有何良策?”
    高熲从容应答道:“搭建浮桥,强度沁水。”
    “浮桥?将船只连接起来,组合成浮桥?”
    “正是。”
    韦孝宽皱了皱眉,追问道:“要是叛军火烧浮桥,那我军岂不是要灰飞烟灭?”
    高熲淡定回道:“火能克木,土能克火。如若在浮桥上游,设置一些土墩阻挡火筏,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
    听闻此言,韦孝宽明白眼前之人,绝非泛泛之辈,轻声笑道:“看来高监军早已想到对策,倒是本帅多虑了。”
    “造完浮桥便是渡河作战了,元帅派出的先锋部队必须英勇无敌,方能一击必胜。”
    “你的想法和本帅不谋而和。梁士彦、宇文忻、宇文述,你三人率领先锋部队以最快速度冲过浮桥。”
    三人齐声领命道:“末将遵命。”
    沉吟片刻,韦孝宽手抚长须,继续分析道:“如果我所料没错,尉迟惇倒是有可能帮我们一把。”
    高熲转过脸看向韦孝宽,问道:“半渡而击之?”
    韦孝宽浅浅一笑,夸赞道:“高监军果然是深谙兵法之人。”
    “彼此彼此。”
    “那就这么定了,来人,传令下去。搜集附近方圆百里的船只,搭建浮桥。”
    “遵命。”
    浮桥横亘沁水,尉迟惇望着由战船搭建起来的浮桥,心里暗暗耻笑对方主将无谋,如此愚蠢的办法居然也敢堂而皇之使出来。
    “将军,敌军在沁水河上搭建浮桥,要不要派人毁桥?”
    “浮桥由船组合而成,船由木头打造,火烧战船的场面岂不壮观?”
    “将军妙计。”
    “韦孝宽这个老奸巨猾的真是目中无人,当我尉迟惇是蠢才吗?他怕是忘了曹操的赤壁之战是怎么败的吧?”
    “将军无需气闷,敌方狂傲自大,对我军来说,倒是一件幸事。”
    “说得对,等到敌军开始渡河之时,你立刻派出一队军士从沁水上游放下火筏烧桥。”
    “末将遵命。”
    尉迟惇亲率十万大军布阵沁水东岸,凝望烈焰飞腾的一刻,然而他失望了,火筏流到一半,自己在燃烧直到化为灰烬。
    沁河上游出现一条条庞大的狗一字排开蹲在水中央截住疾行的火筏,水从狗中间激淌流过,火筏撞击到上面无奈地燃烧。
    “怎么回事,河中间那一排是什么东西?”
    “看样子好像是狗?”
    “河中间怎么可能有狗?你快去派人查探到底怎么回事?”
    “遵命。”
    一刻钟后,查探的将士回来禀报情况。“回禀将军,河中间一字排开的是一个个土狗。这些土狗是由泥土堆成的土墩。土墩前窄后宽、前低后高,看起来的确像趴在地上的大狗。”
    “哪个杀千刀的想出来的破玩意,居然就这样轻而易举将我们火烧浮桥的妙计给破了?”
    刚及不惑之年的高颎站在帅旗旁,他的身边是名震天下的老帅韦孝宽,能与战功卓著的韦孝宽并肩指挥大军实是世间所有军人企盼的莫大荣誉。
    官军开始渡河,行军总管们骑在马背上高声呼喊着,用他们的意志影响士兵们疾速地抢渡河流,他们害怕叛军此时此刻发动攻击。
    “将军,敌军已经开始渡河了,要不要现在就进攻?”
    “现在还不是进攻的时候,我军前锋部队稍稍后退,放敌军先锋过河。兵法云,半渡而击之。阻击敌人渡河不能消灭敌人,放敌人一半人马渡过再发起攻击则会全歼敌军。”
    深谙用兵之道的韦孝宽十分清楚尉迟惇的如意算盘,将计就计,先将精兵渡过河去,前锋精锐部队不及全军的五分之一,战斗力足以发起强攻。
    “尉迟惇果然用此招数,天助我也!”

章节目录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瞎说大实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瞎说大实话并收藏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