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感到犹豫不决,于是找来张华,征询一下他的意见。
张华接过奏折看了一遍,暗暗心惊:这份奏折确实非同小可,盯着的都是常人极易犯错的地方。
像青海郡修马路,如此巨大的工程,有时候把一些私人费用做进账里去,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被这些御史抓住,只要有一笔账目存疑,就可以说成是“牟取私利”。而在修路时,顺带着给自家办点事,更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错误。
张华说:“安宁侯肯定不是个贪财的人,像茶卡盐湖,他完全可以不交给朝廷,自己采盐来卖,那该要赚多少钱?”
皇上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张华说:“依臣看来,奏折上所说的,只是小问题。就算有,肯定也是无心之失,大不了让安宁侯认个错,补交点钱就是了。”
皇上说:“那样的话,会不会对安宁侯有影响?”
张华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安宁侯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就算有点小错也是人之常情吧。再说,安宁侯做事一向谨慎,我看未必会犯这种错呢。”
皇上这才安下心来,于是召见了刑部尚书何劭。
何劭看过奏折后,也是有些为难:“陛下,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明示。”
皇上说:“你会同陆风、陈煦,秉公办理,该怎么查就怎么查,但是对安宁侯要尊重,不得无礼。朕这么说,并非因为李松是朕的女婿,而是因为他确实为国立下大功。对于这样的有功之臣,该给的礼遇还是要给的。”
何劭忙说:“臣明白,一定会尊重安宁侯的,请陛下放心。”
这一天,李松正在家里思考修路的事情,忽然刑部来人,传张琛、刘忠二人去刑部协助调查。
张琛、刘忠深感惶恐,李松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说:“既然是刑部找你们,那就去吧。”
两人来到刑部,何劭在客厅接见了他们。
张琛、刘忠见不是在刑部大堂会面,而且何劭对他们也挺客气,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何劭说:“此次找你们前来,只是核实一些事情的,你们可得据实以告,不得隐瞒,不然是要吃官司的。”
张琛忙说:“我们不敢隐瞒。”
在张琛、刘忠来到刑部前,何劭已经请来几个非常熟悉工程业务的胥吏,对奏折上所说的事情展开了调查。
胥吏们查阅了青海郡修马路的账目,发现账目非常清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个地方疑问比较大,跟火药制造有关。
胥吏们向何劭汇报说:“从账目上看,火药的用量太大了,而且在8月底马路都已经通车后,到了9月份又继续生产火药,并且还向多名铁匠支付了大量费用。”
陆风感觉这次是抓住把柄了,兴奋地说:“我说怎么来着?肯定有问题,马路都竣工了,还在继续制造火药,并且还找铁匠做事,谁信?肯定是个幌子,以制造火药的名义领钱,或者通过铁匠走账,然后将钱装进了私人腰包。”
何劭也感觉有问题,火药的事是刘忠在掌管,所以要找他来问一问。
等刘忠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忙说:“大人,这个问题其实很清楚的,8月底马路通车后,侯爷本来准备带我们回洛阳的,可是秃发务丸不是发动叛乱了嘛,还带兵包围了西平郡。”
何劭点点头,这个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刘忠说:“侯爷命我用仓库里剩下的火药打造了手雷,这手雷是找铁匠做的铁壳,里面包的火药,用来守城是最好的了。”
“当时西平郡才2000人马,鲜卑军可是2万人,是靠手雷才守住了城池,不过手雷的消耗很大,并且此前还支援了青海郡不少火药,所以后来只好又赶制了很多火药,另外找铁匠打造铁壳也要花不少钱。”
大家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9月以后的火药、银子,都是用在了防守西平郡上面。
何劭感动地说:“你们真是为大晋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陆风、陈煦一脸失望的表情,本以为抓住了一个大把柄,最后却发现这是一个英雄事迹。
陆风还是有些不相信,他问胥吏:“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问题?”
胥吏说:“火药的问题已经清楚了,现在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了。以前,我们在别处经常见到虚报、虚领的情况,这次核算了下,领取的费用跟人员数、工程量都能对上,不存在多报、多领的情况。”
陈煦说:“难道没有可疑账目吗?”
胥吏说:“这种情况也是别处常见的,就是将一些说不清来历的费用,想办法做到账里去,占点便宜。但是这次,我们真的没发现有这种情况。”
陆风和陈煦听得有点呆了:这么大的工程,一点问题都没有,还真有这么清廉的人啊?真是不可思议。
陈煦突然想起还有一桩事情,这个应该是可以坐实了的:给自家田地修了一条小路。
陈煦提起此事后,何劭说:“这正是要找张琛来的原因,作为管家,这条路他应该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琛说:“这条小路是我们十几个下属,瞒着侯爷,私下给修的。”
何劭说:“这么说侯爷并不知道?可是你们也不该私自挪用朝廷的水泥啊?据我所知,水泥的造价可是很高的。”
张琛说:“大人,我们并没有挪用朝廷的水泥啊,后来侯爷发现我们修了这条小路,就拿出700两银子,让我交到水泥厂那边,您可以派人查看水泥厂的账目。”
何劭大为惊奇:“安宁侯为水泥付钱了?”
陆风和陈煦有些不信,于是何劭派人飞马赶到水泥厂,把账本取来,果然在上面找到了去年张琛交来700两银子的记录。
何劭问胥吏:“700两银子够了吗?”
胥吏说:“这城西的小路我去看了,路面不宽,大约1里路,如果只算水泥的话,最多600两银子应该足够了。”
何劭说:“人工呢?”
胥吏说:“要是算上人工的话,700两银子可能就不够了。”
陆风和陈煦顿时又兴奋起来:这个李松终究还是占了朝廷的便宜嘛。
张华接过奏折看了一遍,暗暗心惊:这份奏折确实非同小可,盯着的都是常人极易犯错的地方。
像青海郡修马路,如此巨大的工程,有时候把一些私人费用做进账里去,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被这些御史抓住,只要有一笔账目存疑,就可以说成是“牟取私利”。而在修路时,顺带着给自家办点事,更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错误。
张华说:“安宁侯肯定不是个贪财的人,像茶卡盐湖,他完全可以不交给朝廷,自己采盐来卖,那该要赚多少钱?”
皇上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张华说:“依臣看来,奏折上所说的,只是小问题。就算有,肯定也是无心之失,大不了让安宁侯认个错,补交点钱就是了。”
皇上说:“那样的话,会不会对安宁侯有影响?”
张华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安宁侯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就算有点小错也是人之常情吧。再说,安宁侯做事一向谨慎,我看未必会犯这种错呢。”
皇上这才安下心来,于是召见了刑部尚书何劭。
何劭看过奏折后,也是有些为难:“陛下,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明示。”
皇上说:“你会同陆风、陈煦,秉公办理,该怎么查就怎么查,但是对安宁侯要尊重,不得无礼。朕这么说,并非因为李松是朕的女婿,而是因为他确实为国立下大功。对于这样的有功之臣,该给的礼遇还是要给的。”
何劭忙说:“臣明白,一定会尊重安宁侯的,请陛下放心。”
这一天,李松正在家里思考修路的事情,忽然刑部来人,传张琛、刘忠二人去刑部协助调查。
张琛、刘忠深感惶恐,李松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说:“既然是刑部找你们,那就去吧。”
两人来到刑部,何劭在客厅接见了他们。
张琛、刘忠见不是在刑部大堂会面,而且何劭对他们也挺客气,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何劭说:“此次找你们前来,只是核实一些事情的,你们可得据实以告,不得隐瞒,不然是要吃官司的。”
张琛忙说:“我们不敢隐瞒。”
在张琛、刘忠来到刑部前,何劭已经请来几个非常熟悉工程业务的胥吏,对奏折上所说的事情展开了调查。
胥吏们查阅了青海郡修马路的账目,发现账目非常清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个地方疑问比较大,跟火药制造有关。
胥吏们向何劭汇报说:“从账目上看,火药的用量太大了,而且在8月底马路都已经通车后,到了9月份又继续生产火药,并且还向多名铁匠支付了大量费用。”
陆风感觉这次是抓住把柄了,兴奋地说:“我说怎么来着?肯定有问题,马路都竣工了,还在继续制造火药,并且还找铁匠做事,谁信?肯定是个幌子,以制造火药的名义领钱,或者通过铁匠走账,然后将钱装进了私人腰包。”
何劭也感觉有问题,火药的事是刘忠在掌管,所以要找他来问一问。
等刘忠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忙说:“大人,这个问题其实很清楚的,8月底马路通车后,侯爷本来准备带我们回洛阳的,可是秃发务丸不是发动叛乱了嘛,还带兵包围了西平郡。”
何劭点点头,这个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刘忠说:“侯爷命我用仓库里剩下的火药打造了手雷,这手雷是找铁匠做的铁壳,里面包的火药,用来守城是最好的了。”
“当时西平郡才2000人马,鲜卑军可是2万人,是靠手雷才守住了城池,不过手雷的消耗很大,并且此前还支援了青海郡不少火药,所以后来只好又赶制了很多火药,另外找铁匠打造铁壳也要花不少钱。”
大家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9月以后的火药、银子,都是用在了防守西平郡上面。
何劭感动地说:“你们真是为大晋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陆风、陈煦一脸失望的表情,本以为抓住了一个大把柄,最后却发现这是一个英雄事迹。
陆风还是有些不相信,他问胥吏:“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问题?”
胥吏说:“火药的问题已经清楚了,现在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了。以前,我们在别处经常见到虚报、虚领的情况,这次核算了下,领取的费用跟人员数、工程量都能对上,不存在多报、多领的情况。”
陈煦说:“难道没有可疑账目吗?”
胥吏说:“这种情况也是别处常见的,就是将一些说不清来历的费用,想办法做到账里去,占点便宜。但是这次,我们真的没发现有这种情况。”
陆风和陈煦听得有点呆了:这么大的工程,一点问题都没有,还真有这么清廉的人啊?真是不可思议。
陈煦突然想起还有一桩事情,这个应该是可以坐实了的:给自家田地修了一条小路。
陈煦提起此事后,何劭说:“这正是要找张琛来的原因,作为管家,这条路他应该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琛说:“这条小路是我们十几个下属,瞒着侯爷,私下给修的。”
何劭说:“这么说侯爷并不知道?可是你们也不该私自挪用朝廷的水泥啊?据我所知,水泥的造价可是很高的。”
张琛说:“大人,我们并没有挪用朝廷的水泥啊,后来侯爷发现我们修了这条小路,就拿出700两银子,让我交到水泥厂那边,您可以派人查看水泥厂的账目。”
何劭大为惊奇:“安宁侯为水泥付钱了?”
陆风和陈煦有些不信,于是何劭派人飞马赶到水泥厂,把账本取来,果然在上面找到了去年张琛交来700两银子的记录。
何劭问胥吏:“700两银子够了吗?”
胥吏说:“这城西的小路我去看了,路面不宽,大约1里路,如果只算水泥的话,最多600两银子应该足够了。”
何劭说:“人工呢?”
胥吏说:“要是算上人工的话,700两银子可能就不够了。”
陆风和陈煦顿时又兴奋起来:这个李松终究还是占了朝廷的便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