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几何在华夏的传播,徐光启无疑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几何在华夏还是乏人问津,《几何原本》后9卷甚至到了200多年后的清末才最终翻译完成。由此可见,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多大。
这也再次印证了李松先前的观点:改变人们的观念,比科技本身更重要。如果人们观念落后,不思改变,那么即使把先进的科技放在人们面前,也无济于事。
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像徐光启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郑凡和老师们就是这类人。李松要引导他们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也要依靠他们来改变晋朝的思维习惯。
从国子学回来,即将到家时,李松发现附近有家店铺门庭若市。在他印象中,这家店铺似乎是新开的,怎么这么热闹?
回到家里,张琛迎了上来:“侯爷,火药制造得差不多了,再有两天就够了。”
这次由于是要炸开山体,比起上次炸开凉州城墙,需要的火药可就要多很多了,所以张琛他们最近一直忙碌着,一直到了最近,才算把火药基本准备好。
李松说:“那就太好了,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开山了。”
想起附近那家店铺,李松随口问道:“门口新开了家店,生意好像很不错啊,是干什么的?”
张琛说:“那家店啊?我知道。上午我从那里路过,看见里面卖的是毛衣。”
李松一听奇了:这毛衣,一般都是各家各户“闭门造车”,由家中手艺不错的女眷给亲友织,还没听说过到外面买的。
李松有点不相信:“有人卖这个?”
张琛说:“是啊,我当时看了,也是觉得有些奇怪。”
本来,这种事李松随口问问也就过去了,但是毛衣是羊毛制品,是他开启的事业,所以遇到这种新鲜事,他觉得应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琛陪着他来到这家店里,只见两个年轻人,正带着几个仆人,在忙着接待客人,推销自己的毛衣。
只听得其中一个年轻人说:“客官你看,这毛衣用的都是优质羊毛,你只要仔细摸摸就知道了,穿在身上,非常保暖。”
另一个年轻人说:“客官,你看这毛衣上的图案,都是我们最新设计的,连《棒针编织大全》上都没有。穿上这毛衣,绝对好看。”
李松听到这句话,倒是有些好奇,于是挤上前去,拿起毛衣仔细看了看:毛衣上织的是一个百鸟朝凤的图案,确实是《棒针编织大全》上没有的。
正在介绍图案的年轻人看到李松,不禁一愣,突然他欣喜地说:“侯爷,您怎么也过来看毛衣啦?”
李松也有点惊讶:“你认识我?”
年轻人说:“去年您签名售书的时候,我们找您买过《棒针编织大全》的啊。我叫石超,这是我弟弟,名叫石悦。”
李松想起来,签名售书时的确曾经来过两个年轻公子哥,当时还引起大家笑话呢,因为这棒针编织通常是姑娘家的手艺。
李松还记起,当时自己曾鼓励两位,不要管棒针编织是不是女人的活,有些男人织出的毛衣比女人织的还好看,一切要看各人适不适合。
石悦说:“这里人多,请侯爷到后面一叙吧。”
说着,让仆人照看一下店铺,和石超一起,把李松和张琛请到了后面。
李松说:“这毛衣是你们织的?”
石超说:“都是石悦织的。他织得好,我帮他卖。”
石悦说:“去年我们从侯爷那里买回了书以后,就试着用随书附赠的棒针和毛线,学习编织毛衣。侯爷不是说过:这棒针编织,男人也能做得很好嘛。我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还真的挺适合的。”
石超说:“是啊,石悦的棒针针法确实不错。后来毛线大量到货后,石悦给家里很多人都织了毛衣,织得又快又好看,穿上也很暖和,连家中女眷们都说好。不过我就没有他这能耐了。”
李松说:“那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卖毛衣的呢?”
石超说:“有两个表妹在我家看到了石悦织的毛衣后,连声称赞,说比很多闺阁里的女孩子都做得好,如果摆出去卖,肯定有人愿意买,所以我们就想试试看。”
李松说:“确实,毛衣上的凤凰图案,真是高贵典雅,不是一般人能织出来的。”
石悦说:“其实最开始家父是反对我们出来卖毛衣的,说这是女孩子的手艺。不过我六叔在看过了我织的毛衣后,却极力赞成,还说任何一行,做好了都能发家致富。”
李松心说:这位六叔的话,相当于后世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确实有点眼光。
石超说:“这一年来,石悦为了练针法,织了很多毛衣,连夏天都在织,还设计了很多新图案。后来冬天到了,六叔就出钱资助我们租下了这个店铺,卖石越织的毛衣,没想到生意还挺不错的,已经卖了很多了。”
石悦说:“六叔帮我们分析说,冬天适合穿毛衣,但是很多人家的女娃,要么不会织毛衣,要么毛衣织得不好。这些人家只有去买毛衣了,所以毛衣这个市场也是不小的。”
李松有点惊奇:这个市场分析很到位啊。
石悦说:“最近,六叔建议招聘一些人,帮我织毛衣,我来教他们,并负责设计新图案就可以了。以后卖的毛衣,大部分都将是工人们生产的。”
李松心说:有了市场,立刻扩大再生产,有老板的潜质啊。于是问道:“你们招聘的人呢?”
石超带李松到另一个房间看了看,果然有好几个工人在低头织毛衣,大部分是女工,但也有两个男工。看来,这棒针编织真的不分男女,全看适不适合。
李松对石氏兄弟的这位六叔佩服不已,于是问道:“你们这位六叔的名字是?”
石超说:“我六叔叫石崇。”
李松吃了一惊,头脑中顿时闪过好几个与石崇相关的人和事:“你六叔是不是有个妾叫绿珠?”
石超说:“是啊。六叔的女人多得很。”
这就对了,确实是石崇。而这石氏兄弟,竟然是晋朝首富石崇的侄儿。
这石崇的商业眼光果然出众,难怪能成为晋朝首富。不过其奢靡的作风也已经“青史留名”,让李松十分不喜。
然而遗憾的是,几何在华夏还是乏人问津,《几何原本》后9卷甚至到了200多年后的清末才最终翻译完成。由此可见,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多大。
这也再次印证了李松先前的观点:改变人们的观念,比科技本身更重要。如果人们观念落后,不思改变,那么即使把先进的科技放在人们面前,也无济于事。
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像徐光启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郑凡和老师们就是这类人。李松要引导他们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也要依靠他们来改变晋朝的思维习惯。
从国子学回来,即将到家时,李松发现附近有家店铺门庭若市。在他印象中,这家店铺似乎是新开的,怎么这么热闹?
回到家里,张琛迎了上来:“侯爷,火药制造得差不多了,再有两天就够了。”
这次由于是要炸开山体,比起上次炸开凉州城墙,需要的火药可就要多很多了,所以张琛他们最近一直忙碌着,一直到了最近,才算把火药基本准备好。
李松说:“那就太好了,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开山了。”
想起附近那家店铺,李松随口问道:“门口新开了家店,生意好像很不错啊,是干什么的?”
张琛说:“那家店啊?我知道。上午我从那里路过,看见里面卖的是毛衣。”
李松一听奇了:这毛衣,一般都是各家各户“闭门造车”,由家中手艺不错的女眷给亲友织,还没听说过到外面买的。
李松有点不相信:“有人卖这个?”
张琛说:“是啊,我当时看了,也是觉得有些奇怪。”
本来,这种事李松随口问问也就过去了,但是毛衣是羊毛制品,是他开启的事业,所以遇到这种新鲜事,他觉得应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琛陪着他来到这家店里,只见两个年轻人,正带着几个仆人,在忙着接待客人,推销自己的毛衣。
只听得其中一个年轻人说:“客官你看,这毛衣用的都是优质羊毛,你只要仔细摸摸就知道了,穿在身上,非常保暖。”
另一个年轻人说:“客官,你看这毛衣上的图案,都是我们最新设计的,连《棒针编织大全》上都没有。穿上这毛衣,绝对好看。”
李松听到这句话,倒是有些好奇,于是挤上前去,拿起毛衣仔细看了看:毛衣上织的是一个百鸟朝凤的图案,确实是《棒针编织大全》上没有的。
正在介绍图案的年轻人看到李松,不禁一愣,突然他欣喜地说:“侯爷,您怎么也过来看毛衣啦?”
李松也有点惊讶:“你认识我?”
年轻人说:“去年您签名售书的时候,我们找您买过《棒针编织大全》的啊。我叫石超,这是我弟弟,名叫石悦。”
李松想起来,签名售书时的确曾经来过两个年轻公子哥,当时还引起大家笑话呢,因为这棒针编织通常是姑娘家的手艺。
李松还记起,当时自己曾鼓励两位,不要管棒针编织是不是女人的活,有些男人织出的毛衣比女人织的还好看,一切要看各人适不适合。
石悦说:“这里人多,请侯爷到后面一叙吧。”
说着,让仆人照看一下店铺,和石超一起,把李松和张琛请到了后面。
李松说:“这毛衣是你们织的?”
石超说:“都是石悦织的。他织得好,我帮他卖。”
石悦说:“去年我们从侯爷那里买回了书以后,就试着用随书附赠的棒针和毛线,学习编织毛衣。侯爷不是说过:这棒针编织,男人也能做得很好嘛。我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还真的挺适合的。”
石超说:“是啊,石悦的棒针针法确实不错。后来毛线大量到货后,石悦给家里很多人都织了毛衣,织得又快又好看,穿上也很暖和,连家中女眷们都说好。不过我就没有他这能耐了。”
李松说:“那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卖毛衣的呢?”
石超说:“有两个表妹在我家看到了石悦织的毛衣后,连声称赞,说比很多闺阁里的女孩子都做得好,如果摆出去卖,肯定有人愿意买,所以我们就想试试看。”
李松说:“确实,毛衣上的凤凰图案,真是高贵典雅,不是一般人能织出来的。”
石悦说:“其实最开始家父是反对我们出来卖毛衣的,说这是女孩子的手艺。不过我六叔在看过了我织的毛衣后,却极力赞成,还说任何一行,做好了都能发家致富。”
李松心说:这位六叔的话,相当于后世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确实有点眼光。
石超说:“这一年来,石悦为了练针法,织了很多毛衣,连夏天都在织,还设计了很多新图案。后来冬天到了,六叔就出钱资助我们租下了这个店铺,卖石越织的毛衣,没想到生意还挺不错的,已经卖了很多了。”
石悦说:“六叔帮我们分析说,冬天适合穿毛衣,但是很多人家的女娃,要么不会织毛衣,要么毛衣织得不好。这些人家只有去买毛衣了,所以毛衣这个市场也是不小的。”
李松有点惊奇:这个市场分析很到位啊。
石悦说:“最近,六叔建议招聘一些人,帮我织毛衣,我来教他们,并负责设计新图案就可以了。以后卖的毛衣,大部分都将是工人们生产的。”
李松心说:有了市场,立刻扩大再生产,有老板的潜质啊。于是问道:“你们招聘的人呢?”
石超带李松到另一个房间看了看,果然有好几个工人在低头织毛衣,大部分是女工,但也有两个男工。看来,这棒针编织真的不分男女,全看适不适合。
李松对石氏兄弟的这位六叔佩服不已,于是问道:“你们这位六叔的名字是?”
石超说:“我六叔叫石崇。”
李松吃了一惊,头脑中顿时闪过好几个与石崇相关的人和事:“你六叔是不是有个妾叫绿珠?”
石超说:“是啊。六叔的女人多得很。”
这就对了,确实是石崇。而这石氏兄弟,竟然是晋朝首富石崇的侄儿。
这石崇的商业眼光果然出众,难怪能成为晋朝首富。不过其奢靡的作风也已经“青史留名”,让李松十分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