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10年之内难以收回成本,大家有点气馁。
    李松倒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修路的综合作用很广,除了节省人们的旅行时间、提高旅行的舒适度外,对于物流的促进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对于国防都有着潜在的作用,这些都是古人没注意到的。
    再说,就算10年不能回本,12年回本也算不错的啊,平均年化收益率8.3%呢,妥妥的优质项目啊;最差的情况下,就算15年回本,平均年化收益率也有6.7%,算得上不错的投资了。
    可惜朝堂上懂算术的不多,讲这些数据也听不懂。
    张华说:“这青海郡的马路是肯定要开工的,将会占用大量资金。剩下的钱该怎么办,大家说说吧。”
    荀勖说:“这购地的事可不能停,剩下的钱还是按照惯例,继续买地吧。”
    对于这个提议,多数人表示赞同。因为土地是很多大家族的财富来源,现在把大家族换成朝廷,道理也是一样的。
    杨骏说:“那洛阳到长安的马路就不修了?大家继续在两京之间颠簸、下雨天陷在泥里?”
    这话也确实说到大家的痛点上了,特别是有了试验段的愉快体验之后,就更迫切希望修一条同样的路,通往长安。
    荀勖说:“要不然,这地租就分六成到盐税里,供安宁侯修马路用吧,拿四成加俸就行了。”
    李松心说:难得,总比要求拿七成地租加俸要强些。
    杨骏说:“这提议不错。”很多大臣都点头赞同,连张华也觉得不错,看向李松。
    李松说:“各位大人,这地租固然可以拿来修路和加俸,但是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充实常平仓么?”
    大家恍然大悟:对啊,交上来的地租本来就是各种粮食,确实应该拿一部分补充到常平仓。本来,常平仓会在粮价低的时候买进粮食,现在这个环节可以省去一部分了,直接拿地租补充库存;然后在粮价高的时候卖出粮食,遇到灾年则发放救济粮。
    张华也是第一次听到李松的这个建议,悄悄向李松伸出大拇指。
    大臣们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想想吧,如果反对,那可是置天下百姓的死活于不顾啊,这个责任可没人愿意去担。
    杨骏说:“那安宁侯觉得应该怎么分配地租?”
    大臣们这才感觉到:安宁侯原来早就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其实李松原本是想地租的一半补充常平仓,一半并入盐税。后来听张华说起加俸的事,才知道不可能了。
    后来他也想通了: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包括后世科技的应用在内,得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比如这次,在看到了水泥马路的效果后,大家不就大力支持修马路,还主动降低了用于加俸的地租比例嘛。
    今天上朝前,原本他是打算拿出两成地租用于加俸。现在,看到荀勖主动提出只拿四成地租用于加俸,自己总不好在此基础上又砍一半吧。
    李松想了想,修改了原来的计划。他说:“地租的四成归盐税,三成归常平仓,三成用于加俸,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张华一听,马上感觉到这个提议的高明:荀勖原本就已提出六成地租归盐税,李松现在主动降到四成,总不好再砍;再说,钱太少了还怎么修路呢。而三成归常平仓,也不好再砍,谁敢留下罔顾百姓死活的名声啊。所以,最后只能接受这个方案。
    果然,杨骏、荀勖等几位大臣在眉头紧锁了好一会后,纷纷表示:“赞同此议。”
    李松之所以要努力争取更多的份额,实在是因为,随着朝廷购地的不断实施,以后地租这块会是一个越来越大的蛋糕,哪怕一成,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当然不能轻易让出。
    而拿出三成用于加俸,各地官员们的俸禄将会逐年增加,李松希望将来能达到“高薪养廉”的效果。
    张华转而对皇上说:“陛下,臣请求把此议诏告天下,并说明朝廷购地的资金,都是来源于安宁侯开拓的青海郡盐业,然后才有这些地租收入。虽然朝堂上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是地方上仍然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臣不希望将来有人误会安宁侯,责怪他只拿出三成地租用于加俸。”
    张华说这番话的时候有些惴惴,因为在诏书上如此强调一个臣子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皇上的不满、甚至警惕。但是张华又不得不设法维护安宁侯,因为李松对于晋朝来说已经非常重要。
    幸好皇上如今沉迷于围棋,对于朝政已无欲无求。再说这李松是他的女婿,不算是外人,自然不必太计较,于是说:“准奏。”
    见皇上并没有反对,张华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张华的爱护,李松非常感激。诏书上加这个说明太重要了:没有这个说明,李松就是个妨碍大家加俸的吝啬鬼;有了这个说明,李松就成了个施恩者,值得大家感恩。
    但他不知道的是,张华如此维护他,并非完全出于两人的交情,其实为公的因素要大得多。
    原以为地租分配的事会唇枪舌剑,没想到能这样和平友好地达成协议,李松觉得今天做的工作还算成功。这时他想到,荀勖提出的3件欠妥之事中还有一件:弄些奇装异服,败坏了两位公主的名声。
    李松对皇上说:“臣最近也听闻,有人说我找人做了些衣服,新丰、平阳两位公主穿上后,‘艳压’茶楼的西域女子。这完全是谣传,现在我的下属刘忠就拿着衣服在宫门外等候,大家看了衣服就知道了。”
    牵涉到自己的两个女儿,皇上自然也比较关注,让太监到宫门外将衣服取来。
    李松说:“请陛下让一位宫女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大家一看便知。”
    太监找来一位宫女,等穿戴停当出现在朝堂上,大家不由得眼前一亮。只见那位原本长相平常的宫女,穿上银灰色的风衣、戴上沙滩帽以后,竟颇有几分魅力。
    那宫女见大家都注视着她,不由得害羞地低下头。
    李松说:“大家请看,如此装束,怎能说是‘艳压’西域女子呢?这分明是别有用心的造谣。”
    大家议论纷纷:虽然这装束从未见过,不过总的来说很好看。
    李松心中暗自庆幸:幸好现在不是夏天,如果拿出连衣裙,就确实有些“露”了,在这些大人面前,恐怕有些不好解释,但也绝不至于到“艳压西域女子”的程度。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