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赶着马车,李松坐在车上,引领着一条马车长龙,沿着水泥马路,向水泥厂方向缓缓行去。
    路边的行人看到天子仪仗,都议论纷纷,难道朝廷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走了小半个时辰,车队到达了水泥厂,在环形路面依次停下。
    因为水泥马路已经修好,水泥厂暂时没有活干,已经停工了,所以今天的空气没那么差。李松又让工头把水泥厂好好打扫了一下,所以环境还凑合。
    水泥厂不能一开始就给皇上和大臣们留下太糟糕的印象,那样的话,搞不好就没有将来了。
    皇上和大臣们下车后,在水泥厂转了转。工头带着工匠,前来大礼参拜,皇上让他们平身。这些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皇上,很是激动。
    李松介绍说:“刚才这条道路,就是水泥马路,全是由这个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铺成。”
    皇上问道:“水泥厂今天怎么没有动静?”
    李松说:“水泥马路已经修好,厂里暂时没什么事了。”
    李松问皇上:“陛下觉得这条路如何?”
    皇上说:“朕感觉很平稳,就像是在城内坐马车,完全不像在城外。”
    杨骏也说:“是啊,以前只要一出城,马车就开始颠簸。相比之下,这条路修得很好。”
    李松说:“其实这一路上还可以开得更快一些,依然平稳。不知回城的时候,陛下是否愿意一试?”
    皇上说:“好,朕也想看看,这条路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于是大家重新上车,李松又引领着车队,沿环形路面绕了个圈,转到了回城的方向。
    李松让张琛加快车速,只要不太颠簸,尽量开快一些,后面的马车都紧紧跟随。
    这次回到南门,只耗费了刚才一半的时间。
    回到朝堂上,李松说:“这回来的路上,车速可是快了一倍,当然所用的时间也减了一半。不知道皇上和各位大人感觉如何?”
    皇上说:“只是稍微有些颠簸,还好。”
    杨骏说:“比坐马车去长安舒服太多了。”
    李松说:“这个速度,可是比平常马车快了许多。从洛阳到长安本来需要两天,如果修了水泥马路,照这个速度就只需要一天了。也就是说,早上出发,晚上就可以到,不需要在路上投宿。”
    很多大臣一听,都瞪大了眼睛。他们经常往来于洛阳和长安之间,知道李松说的是实情。
    杨骏有些激动地说:“安宁侯说得不错,要是马车保持刚才的速度,确实一天就能到长安,而且也没那么累。”虽然李松是自己的外孙女婿,可朝堂之上,他也只能称呼“安宁侯”。
    李松说:“这种道路还有个好处:下雨天没有泥泞,可以照常赶路。即使是大风大雨,也只是开慢点而已,不会陷在泥里动弹不得。”
    大家都吃够了下雨天不能动弹的苦头,要是能风雨无阻,那可就太好了。
    杨骏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你说这道路是水泥铺成,想必要花不少钱吧?”
    李松说:“是的,1里路可能需要5000两银子。主要是这水泥制作不易,另外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听到修1里路竟然要这么多钱,皇上和大臣们都吃了一惊,只有张华、裴秀保持镇定。
    沉默半晌之后,杨骏说:“这水泥马路上,坐着马车确实舒服,下雨天也不怕。修路虽然花钱多了点,我看还算值。”杨骏是个注重享受的人,每次往来长安都把他折腾怕了。
    李松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更关注时间的问题:“还有啊,水泥马路可以节省一天的时间,这一天可以做很多别的事啊。往来于洛阳和长安的人那么多,每个人都节省1天,长此以往,该节省多少时间,又可以做多少事啊。”
    虽然古人生活节奏慢,路上花几天时间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李松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很多大臣都表示赞同。
    突然,和峤似乎想起什么:“安宁侯,你刚才说1里路可能需要5000两银子,洛阳到长安750多里,那岂不是要将近380万两银子?”
    大家刚才只关注了1里路5000两银子的高昂造价,没想到洛阳到长安的总体造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经和峤这么一说才想起来。
    如此造价,靠朝廷的财政收入肯定是无力支持的。虽然有盐税,但是盐税还要用于购地,即使都用来修路,照这个造价,也修不了几条路了。
    张华这时发话了:“洛阳到长安的马路是后话了。现在必须尽快动工修建青海郡到西平郡的道路,这条路修好了,能运出更多食盐,增收不少盐税。”
    杨骏问:“修这条路需要多少钱?”
    张华说:“600里,需要300万两银子。”
    又是一条天价路!大家也承认,这条路确实应该先修,因为马上能赚回来。
    裴秀插话道:“水泥马路虽然造价很高,但是安宁侯提出了‘收费马路’之策,费用可以逐步收回,修路就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
    这时就连皇上都有些好奇:“何为收费马路?”
    李松回答说:“就是这路修好后,过往的马车都得交费,这样就能逐渐收回成本。”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李松赶紧解释:“这个不是强迫性的,如果不愿意交费的,可以走旧路;愿意交费的,就走水泥马路。”
    荀勖点了点头:“这样的话,还算合理。”
    杨骏说:“既然能收回成本,那就可以开始修路了吧?”
    李松苦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刚开始几百万两的修路费用得朝廷出吧?等到后面收回成本,恐怕得好多年以后了。”
    杨骏想了想:“这倒也是。但是会不会出现收不回成本的情况呢?”
    李松也有些担心这事,他想了想说:“10年之内确实难以回本。”
    根据现世界的经验,李松知道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绝对是有增无减。晋朝目前不到2000万人口,肯定会大幅增长,将来马路上说不定会人满为患,那时还怕不赚钱吗?
    何况还有一点:这巨额的修路费用不需要缴纳利息。要是在现世界,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光利息都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想到这里,李松说:“临晋侯放心,洛阳、长安两京之地,那么多的人来来往往,长期来看肯定很赚钱。”
    眼前这位虽然是平阳公主的外公,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外公,但朝堂之上,还是只能以其爵位相称。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