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张华先提请设立大晋书局,隶属礼部,专门处理印刷出版事宜,由安宁侯负责,领礼部侍郎衔。皇上准奏。
李松有点小兴奋,他知道图书的事一向都是礼部在管的,礼部侍郎的级别不低,关键是今后可以做很多事。
接下来的事就没那么顺利了。张华建议今后在公文和新书中全部使用标点符号,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这个局面在张华预料之中,他按照昨天李松的办法,写了好几份包含那句话的纸条,散发给皇上和诸位大臣,请他们解读。结果也是让他们陷入迷惘之中,不知道到底是“留”还是“不留”。
当张华说有10种解读方法时,大家同样也是很惊讶,等看到写着10种读法的纸条时,都哑口无言。经过一番思量,大家终于同意:标点符号很重要。于是张华的建议获得通过。
过了2天,朝廷颁下诏书,要求在全国推广使用标点符号,并介绍了12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诏书本身当然也使用了标点符号,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份这样的官方文件。
各地接到诏书后,读书人议论纷纷。朝廷了解到的总体情况是,大家以好评居多。诏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读起来再也不需要自己去断句,各种标点符号似乎都鲜活起来。比如,从那些感叹号就能体会到草拟诏书者的感情。
因此,大家都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新东西,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使用。
李松现在接手了大晋书局,他在考虑跟教育、文化有关的事情。过了几天,他又去见张华。
张华在见到李松后,却先跟他提起了别的事。这些事其实都是起源于李松,所以张华觉得有必要跟他说一说现在的状况。
第一件是高产农作物的事,经过连续两年的播种之后,玉米、土豆、红薯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是红薯,由于亩产很高,扩展起来更快,已经大大超过玉米、土豆的种植面积。每年红薯成熟时,红薯梗也能卖钱,洛阳的很多人家买去炒菜,都称赞味道不错。
而玉米成熟后,玉米杆、玉米叶子还有红薯叶子可以喂猪,所以这两年洛阳养猪的数量也有很大提升,老百姓有更多的肉吃了。加上现在盐也多了、价格便宜了,很多人家就做腌肉存放起来,平时可以经常沾点荤腥。李松所做的事,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再过两年,估计红薯、土豆、玉米就可以先后拿出一部分食用了,让人们也尝尝味道,乃至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件是青海郡盐业的事。由于青海郡的盐产量高、质量好,现在基本上垄断了大部份地方的食盐市场,并且还向北方五族、西南夷供货(西南夷位于今天的贵州、云南一带)。
由于食盐的大量供应,带动了老百姓腌制泡菜、鱼、肉的热潮,所以现在食盐的销路很好,盐税源源不断。但是从青海郡到西平郡这段路,只有一条,且路途遥远,运输不畅,而只要到了西平郡,就可以通过多条道路分别运往中原各地。所以这段路就成了瓶颈,如果能够解决,盐业销售还要提升一大截。
第三件是关于羊毛纺织品的事。现在北方五族很多部落都在从事毛线、羊毛衫乃至羊毛地毯的生产,逐渐走向富裕,跟中原的贸易往来也变得空前密切起来。
由于朝廷不允许直接从部落购买羊毛,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中原商贩在部落那里建立作坊,招聘部落的老弱妇孺进行羊毛的加工,等生产出毛线、羊毛纺织品后再销往中原。
但是五族仍有很多偏远的部落,朝廷没能派人去教她们。这些部落眼红赚钱的部落,经常发起抢劫行动。
李松以前虽然给了工部丰富的资料,但是只有一份,所以工部希望也能印刷一些,方便他们培训更多女工,尽可能覆盖到更多的部落,也有助于五族的和平。
第四件是朝廷购地的事。去年,在廷议决定此事之后,张华曾通过户部,向各地官员吐露了朝廷打算购地的意向,引起很大兴趣。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目前大部分地方土地很多,只要有钱,很容易买到。
张华没有采取每个地方分别买一点的策略,而是优先在那些人口较为稠密的郡县买够两成的土地,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如果不赶快买,可能过几年就不容易买到了。而人口稀疏的郡县,土地相对充裕,可以稍缓一下。
现在盐税丰厚,每个月只要盐税的钱交到户部,马上将大部分钱拿去买地了,这半年时间以来,已经有不少人口大县完成了两成的购地计划。
听完讲述,李松是真心佩服张华,不愧是治国之能臣啊,选取的策略非常正确,很好地适应了目前的环境。
晋武帝时期,全国人口不过1600多万,相对于汉朝时的5000多万人口,可谓人口稀少,土地很多。因此这个时候买地,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社会安定,加上有了高产农作物,再过上几十年,人口数量就会迅速增长,那时土地可就逐渐稀缺,再想买地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在人口稠密的郡县优先买入足额土地,也是非常明智的策略。
李松想起一个问题:“买到的土地,现在都租出去了吗?”
张华说:“现在的土地都是位于人口稠密的郡县,租种出去很容易。但是以后买的土地位于人口稀少的郡县,就不好说了。”
李松对于这个倒不是很担心,只要有土地,以后可以从人口稠密的地方调配一些人过来租种嘛。现在全国人口不多,可能还不好调配;将来人口大增以后,就不成问题了。
李松又问:“买地时,有没有出现虚报高价的情况?”
张华说:“肯定是有的,不过户部掌握着各地的土地交易价格,发现故意报出高价,立刻派人督导,交易作废,有关人员也会受到惩处,所以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
李松点头赞许。
李松有点小兴奋,他知道图书的事一向都是礼部在管的,礼部侍郎的级别不低,关键是今后可以做很多事。
接下来的事就没那么顺利了。张华建议今后在公文和新书中全部使用标点符号,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这个局面在张华预料之中,他按照昨天李松的办法,写了好几份包含那句话的纸条,散发给皇上和诸位大臣,请他们解读。结果也是让他们陷入迷惘之中,不知道到底是“留”还是“不留”。
当张华说有10种解读方法时,大家同样也是很惊讶,等看到写着10种读法的纸条时,都哑口无言。经过一番思量,大家终于同意:标点符号很重要。于是张华的建议获得通过。
过了2天,朝廷颁下诏书,要求在全国推广使用标点符号,并介绍了12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诏书本身当然也使用了标点符号,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份这样的官方文件。
各地接到诏书后,读书人议论纷纷。朝廷了解到的总体情况是,大家以好评居多。诏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读起来再也不需要自己去断句,各种标点符号似乎都鲜活起来。比如,从那些感叹号就能体会到草拟诏书者的感情。
因此,大家都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新东西,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使用。
李松现在接手了大晋书局,他在考虑跟教育、文化有关的事情。过了几天,他又去见张华。
张华在见到李松后,却先跟他提起了别的事。这些事其实都是起源于李松,所以张华觉得有必要跟他说一说现在的状况。
第一件是高产农作物的事,经过连续两年的播种之后,玉米、土豆、红薯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是红薯,由于亩产很高,扩展起来更快,已经大大超过玉米、土豆的种植面积。每年红薯成熟时,红薯梗也能卖钱,洛阳的很多人家买去炒菜,都称赞味道不错。
而玉米成熟后,玉米杆、玉米叶子还有红薯叶子可以喂猪,所以这两年洛阳养猪的数量也有很大提升,老百姓有更多的肉吃了。加上现在盐也多了、价格便宜了,很多人家就做腌肉存放起来,平时可以经常沾点荤腥。李松所做的事,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再过两年,估计红薯、土豆、玉米就可以先后拿出一部分食用了,让人们也尝尝味道,乃至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件是青海郡盐业的事。由于青海郡的盐产量高、质量好,现在基本上垄断了大部份地方的食盐市场,并且还向北方五族、西南夷供货(西南夷位于今天的贵州、云南一带)。
由于食盐的大量供应,带动了老百姓腌制泡菜、鱼、肉的热潮,所以现在食盐的销路很好,盐税源源不断。但是从青海郡到西平郡这段路,只有一条,且路途遥远,运输不畅,而只要到了西平郡,就可以通过多条道路分别运往中原各地。所以这段路就成了瓶颈,如果能够解决,盐业销售还要提升一大截。
第三件是关于羊毛纺织品的事。现在北方五族很多部落都在从事毛线、羊毛衫乃至羊毛地毯的生产,逐渐走向富裕,跟中原的贸易往来也变得空前密切起来。
由于朝廷不允许直接从部落购买羊毛,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中原商贩在部落那里建立作坊,招聘部落的老弱妇孺进行羊毛的加工,等生产出毛线、羊毛纺织品后再销往中原。
但是五族仍有很多偏远的部落,朝廷没能派人去教她们。这些部落眼红赚钱的部落,经常发起抢劫行动。
李松以前虽然给了工部丰富的资料,但是只有一份,所以工部希望也能印刷一些,方便他们培训更多女工,尽可能覆盖到更多的部落,也有助于五族的和平。
第四件是朝廷购地的事。去年,在廷议决定此事之后,张华曾通过户部,向各地官员吐露了朝廷打算购地的意向,引起很大兴趣。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目前大部分地方土地很多,只要有钱,很容易买到。
张华没有采取每个地方分别买一点的策略,而是优先在那些人口较为稠密的郡县买够两成的土地,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如果不赶快买,可能过几年就不容易买到了。而人口稀疏的郡县,土地相对充裕,可以稍缓一下。
现在盐税丰厚,每个月只要盐税的钱交到户部,马上将大部分钱拿去买地了,这半年时间以来,已经有不少人口大县完成了两成的购地计划。
听完讲述,李松是真心佩服张华,不愧是治国之能臣啊,选取的策略非常正确,很好地适应了目前的环境。
晋武帝时期,全国人口不过1600多万,相对于汉朝时的5000多万人口,可谓人口稀少,土地很多。因此这个时候买地,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社会安定,加上有了高产农作物,再过上几十年,人口数量就会迅速增长,那时土地可就逐渐稀缺,再想买地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在人口稠密的郡县优先买入足额土地,也是非常明智的策略。
李松想起一个问题:“买到的土地,现在都租出去了吗?”
张华说:“现在的土地都是位于人口稠密的郡县,租种出去很容易。但是以后买的土地位于人口稀少的郡县,就不好说了。”
李松对于这个倒不是很担心,只要有土地,以后可以从人口稠密的地方调配一些人过来租种嘛。现在全国人口不多,可能还不好调配;将来人口大增以后,就不成问题了。
李松又问:“买地时,有没有出现虚报高价的情况?”
张华说:“肯定是有的,不过户部掌握着各地的土地交易价格,发现故意报出高价,立刻派人督导,交易作废,有关人员也会受到惩处,所以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
李松点头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