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朝鲜?
不不,这里是大明的藩属国,至少一直都是,至少在大部分朝鲜士大夫阶层中,心中的宗主国一直都是大明。
所谓的藩属国,就是宗主国的小弟,或许从没有人尝试过,假如宗主国的国君来到藩属国旅游,那么国中的大小事务该有谁来说的算。
朱慈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从造反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他现在对于如何快速接管一个地方的统治权,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京城也是,朝鲜也是。
说白了,也就两个步骤。
第一,找到不合作的官员。
第二,把他干掉。
也就这么简单。
前提是拥有兵权,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威望。
在雷厉风行之间,斩杀李元老等人后,众人也对于大明的天子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朝鲜的大臣们就像是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可以为所欲为,但在别人的父母面前,就化身为别人家的孩子,乖的让人好生羡慕。
所以朱慈看到的是,这些朝鲜大臣们要比京城的大佬乖的多,那天为了树立他的权威,京城之内可是血流如河,但是在这里,敢于当面反对朱慈的人,也就那么个别的几个。
甚至于说,原本叫嚣着要抵抗的大臣也低声下气,不敢再多言语。
沈器远作为朝鲜的三号人物,坚决的拥护在朱慈的身旁。
“李倧无德,目无天朝,以至朝鲜沦为清虏之下,天怒人怨,罪无可恕,臣左议政沈器远斗胆,请圣上去李倧国主封号,改立新君,以正朝政,还肃天朝正统。”
沈器远原本就已经暗有图谋,想着直接掀翻李倧,改立新君,却在这个时候,听说明军大举入朝。
本来还感觉干掉李倧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大明天子亲临此地,简直就是上天的良机。
立刻顺势谏言道,争取直接给李倧来个落井下石。
虽然目的不同,但朱慈和沈器远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朱慈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摸了摸下巴,微微点头,但并没有立刻应允,而是再次询问朝鲜的大臣们。“你们觉得朕是不是应该废去李倧?改立新君?”
此话一出。
一众的大臣,顿时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冷意,这又是一次生死抉择啊。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如何来揣摩朱慈的想法,不过从种种迹象表明,沈器远在谏言废掉李倧后,天子的态度很玩味。
稍有一些揣摩主意的人,也能看出大明天子心中估计也是倾向于废掉李倧。
如果非要和天子的想法相左?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过,也别说,总是有人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根本不会顾及自己的小命。
几个大臣出列,哭哭啼啼的道。“我朝大王无罪也,服于蛮夷,亦非其心中所愿,实乃清虏兵强,不得已而已。”
朱慈面无表情,挥手之间,完全和朱慈沆瀣一气的明军士兵,再次当着面众人的面,将所有敢于出班为李倧求情的大臣,当场格杀。
毫不妥协,毫不让步,杀人果决的态度,将所有与会大臣的心捏的死死的,死亡于天威的胁迫下,众臣的压抑感达到了极点。
而朱慈身后,红娘子,袁枢,戚宗明三人,也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怪不得,圣上能够做到击退李自成,屠戮鞑清的壮举出来,那坚实的臂膀,那强势的手腕,只在身后,就感觉十分的可靠。
这才是如今糜烂的大明最需要的扛把子啊!啊呸!最需要的皇帝啊。
不断地剔除不同的声音,对于朝鲜大臣的死亡不屑一顾。
朱慈再次虚眯着双眼,扫视着众臣,而后道。“那么……李倧是不是无德,应该予以废除,改立新君?”
如果说刚才还有傻子没明白目前的状况,那么现在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聪明人。
在十足确认了朱慈的态度后,大臣们基本上都统一的声音。
“李倧无德,上干天怒,理应废除。”
“李倧实有桀纣之暴,不足主朝鲜。”
“百姓苦李倧久矣,圣上天军而至,实在拯万民于水火!”
唉,朱慈的到来,似乎唤醒了大臣们那心里被压迫的良知,一个个愤慨的指责李倧为政以来,诸多的不是和不足。
不知道的人,只听着就足以将李倧当成十恶不赦的暴君。
士大夫们集思广益之下,为朱慈废掉李倧找到了无数的理由。
那么接下来,实在只是顺手推舟罢了。“既然朝鲜上下,尽皆控诉李倧罪状,朕为大明天子,理应为属国做主,废旧主,立新君。”
“吾皇圣明……”
下面一众歌功颂德之声,坚决拥护在朱慈的身旁。
实际上朱慈并不确定,如今的李倧内心是不是亲明的。
他是不是无辜的,也不重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从光海君李珲和陵阳君李倧以来,朝鲜连续两次抽了大明的脸。
他们两人的登基都是在没有征得大明的同意下,先上车,后补票,迫使正在跟后金交战的大明不得不接受生米煮成熟饭的事实。
而后朝鲜和后金合攻毛文龙之后,向大明道歉,天启帝也不得不原谅朝鲜,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要是以往辽东安定的时候,给他们十个贼心,也不敢。
朱慈的改立新君,就是要立信,告诫这些棒子们,到底是谁说的算。
“传朕旨意,李倧遁逃,剥去朝鲜国王名号,即刻捉拿回王京,凡献李倧者,擢封府院君!”
府院君,乃是朝鲜外臣,最高爵位,相当于大明的国公。
所有大臣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并且,所谓的封府院君乃是大明天子的亲自点名,无论在规格上。还是含金量上,都不是以往的府院君可以相提并论的。
当朱慈下达的这份旨意后。
其下有所图谋的大臣,无不蠢蠢欲动。
当时正在南汉山城瑟瑟发抖的李倧,在听到大明天下下达的旨意后。
刚喝的一口茶都差点要喷了出来。
奶奶的,他这是造了哪门子的孽了。
不不,这里是大明的藩属国,至少一直都是,至少在大部分朝鲜士大夫阶层中,心中的宗主国一直都是大明。
所谓的藩属国,就是宗主国的小弟,或许从没有人尝试过,假如宗主国的国君来到藩属国旅游,那么国中的大小事务该有谁来说的算。
朱慈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从造反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他现在对于如何快速接管一个地方的统治权,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京城也是,朝鲜也是。
说白了,也就两个步骤。
第一,找到不合作的官员。
第二,把他干掉。
也就这么简单。
前提是拥有兵权,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威望。
在雷厉风行之间,斩杀李元老等人后,众人也对于大明的天子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朝鲜的大臣们就像是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可以为所欲为,但在别人的父母面前,就化身为别人家的孩子,乖的让人好生羡慕。
所以朱慈看到的是,这些朝鲜大臣们要比京城的大佬乖的多,那天为了树立他的权威,京城之内可是血流如河,但是在这里,敢于当面反对朱慈的人,也就那么个别的几个。
甚至于说,原本叫嚣着要抵抗的大臣也低声下气,不敢再多言语。
沈器远作为朝鲜的三号人物,坚决的拥护在朱慈的身旁。
“李倧无德,目无天朝,以至朝鲜沦为清虏之下,天怒人怨,罪无可恕,臣左议政沈器远斗胆,请圣上去李倧国主封号,改立新君,以正朝政,还肃天朝正统。”
沈器远原本就已经暗有图谋,想着直接掀翻李倧,改立新君,却在这个时候,听说明军大举入朝。
本来还感觉干掉李倧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大明天子亲临此地,简直就是上天的良机。
立刻顺势谏言道,争取直接给李倧来个落井下石。
虽然目的不同,但朱慈和沈器远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朱慈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摸了摸下巴,微微点头,但并没有立刻应允,而是再次询问朝鲜的大臣们。“你们觉得朕是不是应该废去李倧?改立新君?”
此话一出。
一众的大臣,顿时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冷意,这又是一次生死抉择啊。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如何来揣摩朱慈的想法,不过从种种迹象表明,沈器远在谏言废掉李倧后,天子的态度很玩味。
稍有一些揣摩主意的人,也能看出大明天子心中估计也是倾向于废掉李倧。
如果非要和天子的想法相左?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过,也别说,总是有人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根本不会顾及自己的小命。
几个大臣出列,哭哭啼啼的道。“我朝大王无罪也,服于蛮夷,亦非其心中所愿,实乃清虏兵强,不得已而已。”
朱慈面无表情,挥手之间,完全和朱慈沆瀣一气的明军士兵,再次当着面众人的面,将所有敢于出班为李倧求情的大臣,当场格杀。
毫不妥协,毫不让步,杀人果决的态度,将所有与会大臣的心捏的死死的,死亡于天威的胁迫下,众臣的压抑感达到了极点。
而朱慈身后,红娘子,袁枢,戚宗明三人,也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怪不得,圣上能够做到击退李自成,屠戮鞑清的壮举出来,那坚实的臂膀,那强势的手腕,只在身后,就感觉十分的可靠。
这才是如今糜烂的大明最需要的扛把子啊!啊呸!最需要的皇帝啊。
不断地剔除不同的声音,对于朝鲜大臣的死亡不屑一顾。
朱慈再次虚眯着双眼,扫视着众臣,而后道。“那么……李倧是不是无德,应该予以废除,改立新君?”
如果说刚才还有傻子没明白目前的状况,那么现在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聪明人。
在十足确认了朱慈的态度后,大臣们基本上都统一的声音。
“李倧无德,上干天怒,理应废除。”
“李倧实有桀纣之暴,不足主朝鲜。”
“百姓苦李倧久矣,圣上天军而至,实在拯万民于水火!”
唉,朱慈的到来,似乎唤醒了大臣们那心里被压迫的良知,一个个愤慨的指责李倧为政以来,诸多的不是和不足。
不知道的人,只听着就足以将李倧当成十恶不赦的暴君。
士大夫们集思广益之下,为朱慈废掉李倧找到了无数的理由。
那么接下来,实在只是顺手推舟罢了。“既然朝鲜上下,尽皆控诉李倧罪状,朕为大明天子,理应为属国做主,废旧主,立新君。”
“吾皇圣明……”
下面一众歌功颂德之声,坚决拥护在朱慈的身旁。
实际上朱慈并不确定,如今的李倧内心是不是亲明的。
他是不是无辜的,也不重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从光海君李珲和陵阳君李倧以来,朝鲜连续两次抽了大明的脸。
他们两人的登基都是在没有征得大明的同意下,先上车,后补票,迫使正在跟后金交战的大明不得不接受生米煮成熟饭的事实。
而后朝鲜和后金合攻毛文龙之后,向大明道歉,天启帝也不得不原谅朝鲜,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要是以往辽东安定的时候,给他们十个贼心,也不敢。
朱慈的改立新君,就是要立信,告诫这些棒子们,到底是谁说的算。
“传朕旨意,李倧遁逃,剥去朝鲜国王名号,即刻捉拿回王京,凡献李倧者,擢封府院君!”
府院君,乃是朝鲜外臣,最高爵位,相当于大明的国公。
所有大臣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并且,所谓的封府院君乃是大明天子的亲自点名,无论在规格上。还是含金量上,都不是以往的府院君可以相提并论的。
当朱慈下达的这份旨意后。
其下有所图谋的大臣,无不蠢蠢欲动。
当时正在南汉山城瑟瑟发抖的李倧,在听到大明天下下达的旨意后。
刚喝的一口茶都差点要喷了出来。
奶奶的,他这是造了哪门子的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