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采纳了章惇的建言,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
拜秦延为朝奉大夫,以示厚赏,彰显秦延功业。
秦延的差遣没法再升迁了,调入中枢进入馆阁,做个给事中、知诰制是荒废了秦延的才能,秦延所能一个书秘差遣是浪费了。
如果任职六部侍郎还有些低了,尚书一职是玩笑了,哪里有不足三十的尚书。
在野外放呢,秦延差遣也无法安置一路的经略安抚使,大宋诸路历任经略安抚使最年轻的也要三十出头,秦延不足三十,对于秦延来说,硬伤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年纪从来都是太轻了。
为了拟补这位也算是简在帝心的干臣,也是为了彰显秦延的忠贞,神宗驾崩,根本不理会旧党之人,直接挂冠而去,这一点特别合赵煦的胃口。
因此赵煦直接晋升秦延为正五品朝奉大夫,既然差遣目下没法升职,那就在官阶上找一找吧。
从六品越过从五品直升五品官职,至此谁都看出赵煦对秦延的厚爱,也只有赵頊、赵煦父子这样执意开拓的君王才喜爱秦延这等主战的能臣。
虽然,曾布建言不可,言道升迁太快,以往从无先例,怕是引起朝野妄议。
赵煦只是一言,
‘秦延殊功以往可有先例,’
只是一句话,曾布哑口无言,秦延功业大宋历史上绝无仅有,短短数年这等殊功,大宋历史上最知名的几位名臣也差上一线。
所以,秦延的差遣和官阶就此定局了。
接下来,御史中丞邢恕上书,揭起了轩然大波。
邢恕先后弹劾了司马光、范纯仁、苏辙、刘挚、梁焘等诸人。
将旧党人一网打尽,没有一个不被他指责的,无论生或死的,一个不落。
司马光罪名是不敬先帝,废弃新政了嘛,当然不敬,未能阻止神宗的庙号,也是不敬。
再就是送还罗兀城等处,有卑躬屈膝之感,是大宋耻辱,士人耻于谈之。
应该追回其身后荣哀,以为后来者戒。
范纯仁,一味媾和,导致鄜延路大败,丧军无数,再者附和司马光,废黜新政,也是罪首之一。
苏辙对先帝不敬,狂吠新政和新党干臣,附和所谓和议,送还四城的罪魁之一。
。。。。。。
弹劾一个不落,那是这位御史中丞不但弹劾了旧党首领诸人,还暗指高太后有暗中废黜官家之意,应当追责。
总之庙堂上以及内宫中的旧党一个不落,罪名一一罗列出来。
赵煦看后决意采纳。
可见这位大宋帝王心中对旧党的痛恨。
甚至对高太后也有很多猜忌,尤其是否有废立之心,赵煦颇为存疑,甚至认为有这个心思。
李清臣心中不禁一叹,这般下去新党旧党就成了死对头,一方必会将另一方视为死敌,置之死地而后快,党争无底限的扩大,非是大宋之福。
只是他知道这是赵煦默许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煦和赵頊的最大不同。
李清臣虽然深知危害,却是无力反对,毕竟这是官家首肯的。
他也深知正是因为他不大愿意对旧党如此没有底限的追责,才丧失了左相的大位,因为从内心里,赵煦是最痛恨旧党的那个人,因为先帝的功业被废,因为赵煦被旧党的轻视轻忽,给这位帝王带来了极大的羞辱,今日必要讨还,于是也是最为痛恨旧党,主张一力追责的章惇才取得来了左相之位。
李清臣只能看着廷议继续打压旧党,也涉及了这些旧党的子侄,打击范围无限的扩大开来。
秦延先返回了海州,因为他预估可能在哪里有事等着他。
果然,他返回家中,还没有享受家庭相聚之乐,已经被告知,海州城内,一个天使已经等了他一个月之久了。
李婉是非常兴奋的,对于天使打扰他们一家团聚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急忙为秦延更衣,说着哪里需要注意的话。
秦延无可不可,内心里他对皇权没什么尊重,就当大风吹过罢了。
海州府衙,新任知州刘至的陪同下,一个内侍向他颁发了圣旨。
官阶跃升到五品的朝奉大夫,差遣为河北东路兵马都副总管,知雄州。
刘至一旁听着脸上直抽抽,看看他四十又六的年纪,对方呢,只有区区二十八岁而已,这般年轻的五品官,刘至羡慕嫉妒啊,最让他羡慕的是很显然,秦延再次成为了当今官家的宠臣 ,能被神宗和当今一同看上,这位秦延绝对是大才了。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延竟然拒绝了,嗯,十分干脆的表示了不会奉诏,继续做他的闲云野鹤。
言辞是双亲年岁已高,身子也不甚好,因此秦延决意留在家中侍奉双亲,所谓双亲在不远游了。
内侍也是十分的错愕,在他看来此番颁旨是个愉快的差事,谁能不接受这般的旨意再次复起,何况李相公就在京中等候,秦延完全可以借此复起,借助岳父的帮衬,更上一层楼才是,这是人之常情。
结果这位爷却再次来个拒不奉诏,果然是个能折腾的,现下这位爷已经数次抗命了。
内侍劝慰了一番,秦延坚持没有奉诏,内侍只能无奈的离开回京复命去了。
“秦大夫,如此抗命,唉,怕是官家不喜啊,”
刘至叹道,这位爷真是个奇葩了,自先帝后,就和中枢对上了,一点颜面都不给。
当然了,如今秦延也有那个资格,如果是草民抗旨,那就是不敬了,但是士大夫抗旨不尊,可能还被有些人视为很有风骨,前些年这个风气大盛,很多厌恶新政的士人拒不奉诏,只愿隐居乡野就是如此。
但是李清臣大权在握,秦延此时复起乘风好借力啊,此时一年当数年,可惜了。
此外,这位官家据说性子急,怕是很是不喜臣子跋扈。
“刘知州,雄州,安逸之地,别人不知,您当清楚,如今辽国北方大乱,其不可能大举攻宋,攻击河北就是宋辽决战,北虏绝不会如此,将某送去那里,投闲放置而已,某不屑为之,”
秦延拱手苦笑道。
如今的秦延诸事繁多,当然不愿意去那里虚度数载。
秦延走后,刘至想了再想秦延所言,立即提笔一封上了一份折子。
秦延一行人返回了曹村秦府。
大门那里,李婉笑迎了自己的丈夫。
李婉边为秦延除去大氅,边问道,
‘官人,此番官家给了一个什么差遣,’
“河北东路兵马都副总管,知雄州,朝奉大夫,”
秦延的回答让李婉一喜,
“知雄州,那可是东路重镇,非重臣不可守护,朝奉大夫,昔日爹爹是年近四十才升任的,官人如今还为三十就晋升到此,也算是大宋第一人了吧,”
李婉喜滋滋的,身为李清臣的女儿,熟读诗书,通晓朝中事物,对秦延获得这个官职重要性一清二楚。
“可惜,某坚辞不就。”
秦延淡淡道。
李婉一怔,不可置信道,
“官人为何如此,这可是 官家的恩典,只要官人做出成就,数年后升任一路经略使犹未可知,”
李婉对秦延此番的差遣期望甚高的,她心里一直有个期望,那就是她的夫君超越她的老父,结果秦延却是没有奉诏,怎么可能。
秦延看了看四周,李婉不语。
两人进入了中院室内,李婉屏退了下人,亲自为秦延煮茶。
“夫君有何难言之隐,难道是因为奕州之事拖累,”
李婉知晓奕州的事儿,但是秦延没有多说流求和南海之事,实在是有些事家里知道的越少越好。
拜秦延为朝奉大夫,以示厚赏,彰显秦延功业。
秦延的差遣没法再升迁了,调入中枢进入馆阁,做个给事中、知诰制是荒废了秦延的才能,秦延所能一个书秘差遣是浪费了。
如果任职六部侍郎还有些低了,尚书一职是玩笑了,哪里有不足三十的尚书。
在野外放呢,秦延差遣也无法安置一路的经略安抚使,大宋诸路历任经略安抚使最年轻的也要三十出头,秦延不足三十,对于秦延来说,硬伤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年纪从来都是太轻了。
为了拟补这位也算是简在帝心的干臣,也是为了彰显秦延的忠贞,神宗驾崩,根本不理会旧党之人,直接挂冠而去,这一点特别合赵煦的胃口。
因此赵煦直接晋升秦延为正五品朝奉大夫,既然差遣目下没法升职,那就在官阶上找一找吧。
从六品越过从五品直升五品官职,至此谁都看出赵煦对秦延的厚爱,也只有赵頊、赵煦父子这样执意开拓的君王才喜爱秦延这等主战的能臣。
虽然,曾布建言不可,言道升迁太快,以往从无先例,怕是引起朝野妄议。
赵煦只是一言,
‘秦延殊功以往可有先例,’
只是一句话,曾布哑口无言,秦延功业大宋历史上绝无仅有,短短数年这等殊功,大宋历史上最知名的几位名臣也差上一线。
所以,秦延的差遣和官阶就此定局了。
接下来,御史中丞邢恕上书,揭起了轩然大波。
邢恕先后弹劾了司马光、范纯仁、苏辙、刘挚、梁焘等诸人。
将旧党人一网打尽,没有一个不被他指责的,无论生或死的,一个不落。
司马光罪名是不敬先帝,废弃新政了嘛,当然不敬,未能阻止神宗的庙号,也是不敬。
再就是送还罗兀城等处,有卑躬屈膝之感,是大宋耻辱,士人耻于谈之。
应该追回其身后荣哀,以为后来者戒。
范纯仁,一味媾和,导致鄜延路大败,丧军无数,再者附和司马光,废黜新政,也是罪首之一。
苏辙对先帝不敬,狂吠新政和新党干臣,附和所谓和议,送还四城的罪魁之一。
。。。。。。
弹劾一个不落,那是这位御史中丞不但弹劾了旧党首领诸人,还暗指高太后有暗中废黜官家之意,应当追责。
总之庙堂上以及内宫中的旧党一个不落,罪名一一罗列出来。
赵煦看后决意采纳。
可见这位大宋帝王心中对旧党的痛恨。
甚至对高太后也有很多猜忌,尤其是否有废立之心,赵煦颇为存疑,甚至认为有这个心思。
李清臣心中不禁一叹,这般下去新党旧党就成了死对头,一方必会将另一方视为死敌,置之死地而后快,党争无底限的扩大,非是大宋之福。
只是他知道这是赵煦默许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煦和赵頊的最大不同。
李清臣虽然深知危害,却是无力反对,毕竟这是官家首肯的。
他也深知正是因为他不大愿意对旧党如此没有底限的追责,才丧失了左相的大位,因为从内心里,赵煦是最痛恨旧党的那个人,因为先帝的功业被废,因为赵煦被旧党的轻视轻忽,给这位帝王带来了极大的羞辱,今日必要讨还,于是也是最为痛恨旧党,主张一力追责的章惇才取得来了左相之位。
李清臣只能看着廷议继续打压旧党,也涉及了这些旧党的子侄,打击范围无限的扩大开来。
秦延先返回了海州,因为他预估可能在哪里有事等着他。
果然,他返回家中,还没有享受家庭相聚之乐,已经被告知,海州城内,一个天使已经等了他一个月之久了。
李婉是非常兴奋的,对于天使打扰他们一家团聚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急忙为秦延更衣,说着哪里需要注意的话。
秦延无可不可,内心里他对皇权没什么尊重,就当大风吹过罢了。
海州府衙,新任知州刘至的陪同下,一个内侍向他颁发了圣旨。
官阶跃升到五品的朝奉大夫,差遣为河北东路兵马都副总管,知雄州。
刘至一旁听着脸上直抽抽,看看他四十又六的年纪,对方呢,只有区区二十八岁而已,这般年轻的五品官,刘至羡慕嫉妒啊,最让他羡慕的是很显然,秦延再次成为了当今官家的宠臣 ,能被神宗和当今一同看上,这位秦延绝对是大才了。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延竟然拒绝了,嗯,十分干脆的表示了不会奉诏,继续做他的闲云野鹤。
言辞是双亲年岁已高,身子也不甚好,因此秦延决意留在家中侍奉双亲,所谓双亲在不远游了。
内侍也是十分的错愕,在他看来此番颁旨是个愉快的差事,谁能不接受这般的旨意再次复起,何况李相公就在京中等候,秦延完全可以借此复起,借助岳父的帮衬,更上一层楼才是,这是人之常情。
结果这位爷却再次来个拒不奉诏,果然是个能折腾的,现下这位爷已经数次抗命了。
内侍劝慰了一番,秦延坚持没有奉诏,内侍只能无奈的离开回京复命去了。
“秦大夫,如此抗命,唉,怕是官家不喜啊,”
刘至叹道,这位爷真是个奇葩了,自先帝后,就和中枢对上了,一点颜面都不给。
当然了,如今秦延也有那个资格,如果是草民抗旨,那就是不敬了,但是士大夫抗旨不尊,可能还被有些人视为很有风骨,前些年这个风气大盛,很多厌恶新政的士人拒不奉诏,只愿隐居乡野就是如此。
但是李清臣大权在握,秦延此时复起乘风好借力啊,此时一年当数年,可惜了。
此外,这位官家据说性子急,怕是很是不喜臣子跋扈。
“刘知州,雄州,安逸之地,别人不知,您当清楚,如今辽国北方大乱,其不可能大举攻宋,攻击河北就是宋辽决战,北虏绝不会如此,将某送去那里,投闲放置而已,某不屑为之,”
秦延拱手苦笑道。
如今的秦延诸事繁多,当然不愿意去那里虚度数载。
秦延走后,刘至想了再想秦延所言,立即提笔一封上了一份折子。
秦延一行人返回了曹村秦府。
大门那里,李婉笑迎了自己的丈夫。
李婉边为秦延除去大氅,边问道,
‘官人,此番官家给了一个什么差遣,’
“河北东路兵马都副总管,知雄州,朝奉大夫,”
秦延的回答让李婉一喜,
“知雄州,那可是东路重镇,非重臣不可守护,朝奉大夫,昔日爹爹是年近四十才升任的,官人如今还为三十就晋升到此,也算是大宋第一人了吧,”
李婉喜滋滋的,身为李清臣的女儿,熟读诗书,通晓朝中事物,对秦延获得这个官职重要性一清二楚。
“可惜,某坚辞不就。”
秦延淡淡道。
李婉一怔,不可置信道,
“官人为何如此,这可是 官家的恩典,只要官人做出成就,数年后升任一路经略使犹未可知,”
李婉对秦延此番的差遣期望甚高的,她心里一直有个期望,那就是她的夫君超越她的老父,结果秦延却是没有奉诏,怎么可能。
秦延看了看四周,李婉不语。
两人进入了中院室内,李婉屏退了下人,亲自为秦延煮茶。
“夫君有何难言之隐,难道是因为奕州之事拖累,”
李婉知晓奕州的事儿,但是秦延没有多说流求和南海之事,实在是有些事家里知道的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