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我会派人继续管着,这是一份儿独立的事业。”
“独立的事业?”谢绣姬对这个词儿还有这种说法感到很稀奇。在她认为,属于女人的婚前的财产到了婚后当然是要属于陪嫁带到婆家去。婆家一般不会用到这个钱,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婆家认为嫁过来的媳妇就属于自己人,婆家有需要的时候,这媳妇的陪嫁应该拿出来用。
谢妙容向她解释:“就是说,我跟萧三郎在一起了,可这个木器店的经营什么的我自己管,不要他们萧家的人插手,也不属于萧家。至于我拿不拿木器店赚的钱给萧家的人花,这要看我自己。所以……这不属于陪嫁,是属于婚前财产……”
“你要这样做,萧家的人会不会不欢喜啊?他们会不会认为你这种做法有点儿让他们觉得生分。”谢绣姬担忧道。
“他们不欢喜?阿姊,这个木器店叫谢氏宜家木器店,注意啊,前面有谢氏两个字,可不是萧氏,他们有什么不欢喜的。”
“你还真是个小孩子,这女郎嫁了人,连人都是夫家的了,何谈你的产业?”
“又来了,阿姊,你这种想法怎么跟那些老人一样,唉……”
谢绣姬也叹口气说:“十五妹啊,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么想的,虽然我也觉得这不对。可我还得提醒你啊,以后嫁到萧家了,在这件事情上需要好好处理,不然啊,会有萧家的族人对你发难。”
“知道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多谢阿姊提醒我这个事儿。”谢妙容当然明白,这个一般的大家族里,最能引起各房矛盾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大家族里,族人都喜欢争夺领导权,那就是因为如果你获得了家族的领导权,就可以有权力分配家族获得的利益。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的族人,日子就会过得很好。
生而为人,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是衣食,这又牵涉到体面和生存,大家要争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可以想到,她要是嫁给了萧弘,萧家族人知道她有个那么赚钱的谢氏宜家木器店在手里,不眼红才怪。可是,要把谢氏宜家木器店变成萧家的摇钱树,谢妙容认为自己对不起祖母,祖母可是希望她一直手握这棵摇钱树,不但能经济独立,还会因此在萧家有更多的话语权。至少她这个媳妇,在钱上面不用花萧家一文,甚至还能贴补萧家,让萧氏族人的日子过得更好。只是,谢妙容坚持,她的钱可以给萧家人花,不过,她也可以不给他们花,一切都是看她自己的意愿,不要搞成必须要给他们花就好。
她也能想到,当她真正拿出来给萧氏族人花了,他们会不会就此认为这就是惯例了,以后都只能多不能少,那样她可就有负担了。最让人担心的是,她拿出来了后,还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那就是为什么这个不属于萧家,她不是成了萧家的媳妇了吗?想到这些,让她不禁有些烦心。
不过,现如今更让她烦心的是,她跟萧弘定亲的消息传出去后,卫琴莲就再也没来找过她,甚至在定亲日也没有收到她贺喜的信,可往日,不管是什么节庆,要是她不能来的话,她都会让人送上礼物以及贺喜的书信。
谢妙容对姐姐谢绣姬说出了这样的担心:“阿姊,你说,卫八娘从今以后是不是再也不会跟我来往了啊。这些年,我知道她的心事,可最后,我却跟萧三郎定亲了……她会不会认为是我抢了她喜欢的人?从此以后会恨上我?”
“这也不能怪你啊,一开始你也不知道萧家为萧三郎向你提亲了啊?再说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也不是不晓得,岂能是谁喜欢谁就能在一起的。说个过分点儿的话,萧家要是看上她了的话,那就该向卫家提亲啊,可是萧家没有呢,可见萧家更加中意的是你。再退一步说,要是萧弘喜欢她卫八娘,那就会求家里为他向卫家提亲,但是这也没有。说明什么,说明萧三郎心里就没有她。所以啊,她只不过是单相思而已。难不成因为她单相思,萧三郎就不能求娶别的女郎了,就得跟她一起,这也太可笑。若是她为这个事情恨你,不跟你来往,你就当从来不曾认识这个人想。这种朋友也不值得再交往下去。我家十五妹如此出色,不愁没有别的女郎做朋友,你说对不对?”
“阿姊这样一说,我心里好受些了。”谢妙容抿唇道,随后她又说:“阿姊,我也望你早日得遇良缘,如同枯木逢春,要是在我出嫁之前,阿姊你能嫁出去就好了。”
说起这个话,谢绣姬望向窗外,看远处一片空蒙,淡淡道:“急什么急,今年的雪分外大,瑞雪兆丰年,明年咱们庄园里的收成肯定更好……”
谢妙容知道她这个二姐依然还有心结,她还没完全忘记袁嵘呢,所以无法移情喜欢上别人。
在这件事情上,不宜再逼她,顺其自然吧。
那边厢,卫府,在传出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后不过三日,卫琴莲的阿母乐氏把一叠子求亲的帖子放到卫琴莲跟前道:“八娘,你挑一挑这里面的人,若是中意,咱们也就把你的亲事定下。来年你及笄了,就可以出嫁了。这女儿家,女大当嫁,嫁了人有了家,就如同郎君做了着作郎一样,踏上正途,有了前程……”
卫琴莲在萧弘和谢妙容定亲之前,一门心思想着萧弘,其母骂过她多少次,她也没有松口要答应别家的郎君的求亲。
可自打传出来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她核实后,她也就松了口,同意其母为她选郎君定亲了,不过,她有个要求,必须要这郎君容貌不比萧弘差,出身也不比萧家差,另外不能蠢笨。
其母就按照要求给她挑了些求亲的人的帖子,让她看。
“我不想看,阿母,你说给我听听都有谁。”
“好吧,我念给你听。”
乐氏接着就开始一个个念起来,前面的几个卫琴莲都摇头,当乐氏念道:“琅琊王氏,王十一郎……”
她道:“就是这个吧,王十一郎美风仪,我见过他。另外琅琊王氏比萧家门第还高,王十一郎还能干。”
乐氏笑着接话:“八娘,阿母心中也是觉得这个王家十一郎配你正合适呢,没想到我们想到一起了。那萧家有什么了不起的,说起来,咱们景朝第一高门还是琅琊王氏。王十一郎人物风.流,又有学问又有能力,你们两个正合适。我这就去跟你阿父说,就定下他了,咱们这就给王家回信儿,答应这门亲事。”
王梓等了谢妙容这么多年,结果谢家选得却不是他,而是萧弘,他非常失望。他这些年来一直等着谢妙容长大,这会儿也十六七了,家里的人一直在催婚。得到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后,他失望苦闷了一.夜,第二天就去告诉他阿父和阿母,可以为他选一个建康一流士族之家的嫡女做妻子了,他别的不要求,只要求对方温柔娴雅,容颜清丽。
结果,他阿父和阿母一打听,知道了卫家的八娘很符合这个条件,况且卫家也放出风来,在为卫八娘挑女婿,所以也就让人拿帖子去替王梓报了个名。最后,卫府回信儿了,说他们挑上了王十一郎做女婿,两家接下来选日子定亲,然后等到来年卫琴莲及笄后就可以成亲。
王家和卫家随后商议在年后正月十八为王梓和卫琴莲举办定亲宴,定下这桩婚事。比谢妙容和萧弘定亲宴晚上一个月左右。
王梓对于卫琴莲会成为他的妻子颇觉意外,可是回头一想,卫琴莲的条件合适,她还是这些年来跟谢妙容走得近的朋友,两人经常在许多有谢妙容的聚会场所见面,彼此也不讨厌,甚至还挺了解。王梓想,要是娶了卫琴莲,不定还能听到许多谢妙容的事情呢。这样也好,通过自己妻子的嘴.巴知道许多他多年来放在心上,可最终却成为了别人的妻子的女郎的消息,也算是种安慰吧。
袁家,袁鑫的母亲郗氏在知道萧弘和谢妙容定亲,卫琴莲和王梓定亲后,走去儿子的房里,把他给狠狠骂了一通,说:“你瞧瞧,你周围的那些女郎和郎君都定亲了,你看看王十一郎,不是像你一样没被谢家选上吗?可人家立即就回心转意,重新选了个女郎成亲。你为什么这样死心眼子,还守着以前不放?你是个郎君,当以建功立业,以仕途为重,为了情爱和一个不见得喜欢你的女郎弄得如此潦倒,不但让我和你阿父心寒,传出去也让人看不上你。”
袁鑫这一个多月来都是醉醺醺的,没清醒过,这会儿听完了其母的话还说:“看不上……我正好,那些女郎最好都看不上我,那我也就清静了……”
“你看你这个没出息的样子,难怪人家谢家挑不上你!你瞧瞧人家萧三郎,在谢家存亡关头,何等英武,要不是他在,谢家恐怕就完了。我要是谢十五娘的阿母,恐怕也得挑他。”
不想这个话就把袁鑫给激怒了,一下子拍桌而起,道:“行,那我也去从军,我去找四哥,投笔从戎,有朝一日,我要跟萧三郎比一比,看谁更厉害!”
说完,一溜烟儿就就跑了出去,郗氏追也追不上。见儿子跑得没影儿了,她才愁眉苦脸的给自己嘴上一巴掌,后悔不该那么说儿子,这下子她这个死心眼儿的儿子跑去从军了。他那个瘦弱的读书人的样子,哪里能舞刀弄枪。
想一想,她还是决定赶紧去告诉丈夫,让丈夫去把儿子给抓回来。不愿意成亲不要紧,可也用不着跑去军营里送命啊。
谁想,她跑去跟丈夫袁论说了,袁论却说:“随他去,他吃不了军中的苦,折腾两天就回来了。”
结果出乎两夫妻的预料,袁鑫跑去袁嵘的虎贲营中还真呆下来了,去做了袁嵘身边的亲兵,跟着袁嵘舞刀弄剑,学习兵法。萧弘到营中去见到他,很是吃惊,问他怎么想起来投笔从戎了。
袁鑫道:“如今似乎读书无用,女郎们都喜欢你这样的。”
此话逗得萧弘哈哈大笑,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袁鑫话语里的嫉妒他听得出来。因为这许多年下来,他当然看得出来袁鑫对谢妙容的在意,只是最后谢妙容却属于了他。
看到别的郎君因为自己将要娶谢妙容而吃味儿,他心里头的感觉不错。这或者就是有人抢的,不管是人,还是什么东西,那都是好的。
萧弘也是正常人,有虚荣心,他未来的妻子招人惦记,那是好事,这让他有优越感。
拍了拍袁鑫的肩膀,他说:“那就好好练,以后也有好女郎喜欢你。”
说完,笑着离去。
袁鑫看着他背影,抿紧了唇,神情变得冷峻起来。
——
谢妙容和萧弘定亲后,第二日是个晴天,皇帝领着宗室成员出城祭祖。
因为景朝南渡以后,前面几代皇帝的帝陵都在城外,每年腊月二十,宗室成员都要陪伴着皇帝出城去帝陵前的明堂拜谒和祭祀祖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这一次出城去祭祖由五宫中郎将兼建威将军萧伦负责,他带领禁军为皇帝开道,护卫皇帝和宗室成员出城。
谢庄等朝臣们则是留在各自的府邸办公。
要到过年了,也没有什么政事处理,谢庄所在的吏部和庾哲的侍中的衙门两边挨着,所以,庾哲就到谢庄这边来,两个人对坐饮茶,看看雪,说些闲话。
庾哲道:“听闻那桓翌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这或者说就是天意吧。”
桓翌自从上一次发生乱兵冲击谢府,被斩杀了两千多他带到建康来的荆州兵士后,自己谢罪,又遣走城外的几万荆州兵,让他们回荆州去,他自己回府后请辞录尚书事,接着就病倒了。
本来众人以为那会是小病,顶多十多天就会好,让后桓翌就会带着家人离开建康回荆州去,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入冬以后越来越严重,据皇帝派去给他瞧病的御医说,桓翌病势沉重,恐怕活不到过年。
皇帝听说了,还亲自上桓府去见桓翌,见他脸色灰败,不但起不来床,甚至连人都认不清楚了。当然,皇帝为了表示对这位能臣的关心,隔三差五地送好药,派御医去替他医治。
可是,可能是桓翌命数将尽,他就是不见好,故而庾哲如此说。
谢庄听了庾哲的话,微微点头:“要真如此,那真是天佑我们景国。桓翌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要真让他多活几年,他怕是终究会向圣上发难……”
话未说完,有小吏急匆匆进来禀告说,大将军桓翌带着二千甲兵入了宫中,现如今直往太皇太后所在的凤仪宫去了,而且此时宫门已经关闭。
“什么?你再说一遍!”谢庄霍然站起来,不可置信地看向那小吏问。
庾哲也站了起来,脸色难看地看向那小吏。
进来向谢庄禀告的小吏白着脸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而且还加了一句:“虎贲营的禁军似乎站在桓大将军那边,就是他们关闭的宫门。”
谢庄和庾哲听完面面相觑,他们简直觉得这件事情就像是做梦一样,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因为刚才他们还在说起桓翌的病,说他病入膏肓,恐怕不久于人世,可这会儿他们却听到他生龙活虎地带着人进了宫,去了太皇太后那里。按照这种势头来看,桓翌恐怕是要去逼宫,让太皇太后下诏废掉当今皇帝,然后……
庾哲喃喃道:“这下完了……原来桓翌所谓的病入膏肓就是做给圣上还有我们这些朝臣看的。他在使诈示弱,让圣上还有我们都麻痹大意,以为他就要死了,再不足惧。可另一面,他却在做逼宫的准备。今日,圣上还有宗室们去城外祭祖,他就趁机逼宫,我想他一定会逼迫太皇太后下诏废掉圣上,再重新立一个年纪小,他容易控制的皇子做皇帝。这样一来,他既可立威,又可掌握朝政大权。我看这一回,他是能够达成心愿,终究封王了。哎,我等大势已去,恐怕最后难以保全自己以及妻儿……”
说到此,庾哲眼圈都红了。
“圣上还有许多宗室在城外,桓翌控制了皇宫里的太皇太后,要是圣上转而去别的州郡,比如说扬州,再令天下兵马勤王,桓翌又岂能奈何得了他?”谢庄不死心道。
庾哲道:“恐怕从建康去扬州,豫州等地的道路早就被桓翌的那些荆州的精兵给封闭了。你忘了,自打那些荆州兵离开建康三百里后,圣上开了城门放了桓翌进城,那些兵就以粮食不够吃为由,四处募集粮食,一日走不过三五十里,甚至有常驻一地十天半月不走的时候。到如今,都没走出去五百里去。而且,我推测要是桓翌预谋了要逼宫,恐怕那些兵早就有不少悄悄地潜了回来,埋伏在建康城周围,就等着桓翌动手,他们也就会策应。桓翌这里一动手,五百里外的那些荆州兵日夜驰骋,不过两日就要到建康。就算圣上要勤王的军队到建康来,怕也是比不过桓翌的军队先到。”
☆、第164章 16.4
凤仪宫。
太皇太后庾氏脸色发白,听着眼前腰悬利剑站着的桓翌貌似谦恭,实则语气强硬的说话。
桓翌诉说着当今皇帝所谓的那些荒唐无道的罪状,最后他要求太皇太后为了天下苍生着想,为了朝臣们不寒心,废掉当今皇帝,另外立一个更加贤明的皇子为帝。
庾氏听完,半天没说话。
还在半个时辰前,凤仪宫前站着的内侍惊慌失措地跑进来向她禀告说大将军桓翌带领两千身穿甲胄的兵士进了宫,直奔凤仪宫而来。那时候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老了,所以会产生幻觉,听到这样的话。
毕竟桓翌病入膏肓之事她也晓得,那还是她的孙子,当今皇帝曹安来向她请安的时候告诉她的。皇帝说,这是天佑景朝,桓翌若是病死,皇族就少了一个大威胁和隐患。言下之意是,他巴不得桓翌病死。
论起来,桓翌是太皇太后的女婿,她的小女儿南康大长公主就是桓翌的妻子。
于公,她希望桓翌如皇帝所愿,一命呜呼了好。
于私,她希望桓翌不要死,否则她疼爱的小女儿就要成为寡.妇了。桓翌虽然说不上对小女儿不好,可也过得去,小女儿每次进宫来见她的时候,跟庾氏说起家庭生活,貌似过得还不错。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只有在她这个位置上的女人才会有。
但此时,桓翌腰悬利剑站在她面前,以武力要挟她这个是他岳母的人下诏废掉根本就无过错的皇帝曹安,她就想这个人怎么不死?他使用诈术,哄骗皇帝和宗室,以及诸位大臣,最后却发动政变逼宫,要废掉当今皇帝立威,狼子野心终于大白于天下。她能想到,桓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废掉了年长的皇帝,立一个年纪小的皇子为帝,他就能控制皇帝还有朝政,为所欲为了。恐怕,他最终还是想要这曹家的天下。
这会儿太皇太后有点儿怨自己的小女儿南康大长公主,为什么她就不能向她这个母亲透露一点儿桓翌的阴谋呢。所谓的血浓于水她就怎么全部能忘掉?到底她是皇家的公主啊,她的血里面流淌着曹氏家族的血液。
或者这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的来源?
到夫家生儿育女,日子久了,大多数的女人就会忘记娘家,以夫家的利益为上。太皇太后庾氏,不也是把曹家当成自己的家吗?她早已与曹家融为一体,什么事只会为曹家谋算。
太皇太后坐在榻上,有一阵子有点儿头晕眼花,好一会儿,她稳住了,耳朵里也重新钻入了桓翌那粗豪的话语声,一声声提醒着桓大将军的中气十足和强势。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幻听。
太皇太后重新又看向桓翌,她道:“三娘她前日进宫来说她最近那头痛的老病根儿又发了,这会儿好些了吗?”
桓翌一愣,他没有想到太皇太后这会儿居然跟他说这个,好像在她看来,他腰悬利剑,带着两千精兵进宫来就是来唠家常的?难道她不明白此事的严重性吗?还是因为她年纪太大,脑子已经糊涂了。
太皇太后庾氏今年七十三岁了,满头银发,老态龙钟。
不过太皇太后和颜悦色地问起他的妻子南康大长公主,让桓翌想起了眼前这个人是他的岳母,想起了当年他尚还是公主的曹道福时,太皇太后如何笑眯眯地接受两人的行礼,还有说的那些祝福的话,这让他瞬间有点儿赧然。
桓翌道:“今日好些了,估摸着是前段儿日子受了风寒,故而头疼。”
这话可是不老实,真实的原因是南康大长公主知道他装病,然后推测出了他可能对当今皇帝不利,然后内心忧虑,连续好多天失眠,最后头疼。南康大长公主虽然有头疼的老毛病,可是最近五年都没有再犯了。
太皇太后听得出来桓翌话语软了些,这其实就是她提女儿的头疼的目的,她要借此提醒桓翌,他还是他的女婿呢,不要相逼太急。
“那就好。”太皇太后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我可以下诏废掉当今皇帝,但是,你得答应我,皇帝被废后,不要取他的性命,还是让他衣食无忧地过往后的日子。还有,也不要杀.戮宗室,毕竟你还是我曹家的驸马,你娶的是我曹家的女儿,不然,你让我女儿如何再跟曹家的亲戚们见面?不管你想怎么对待他们,但请你不要大开杀戒,不然有损阴德,不利子孙。若是你能答应我,就在我面前发个誓,那我就按照你的意思做。可要是你不愿意,那我也就不会答应你下诏废掉当今皇帝,宁愿自绝于你跟前。”
话音刚落,就见到太皇太后从榻上的熊皮褥子下抽出了一把锋利的短剑,然后拔|出|来,将剑尖对准了自己的脖子。
这是她听到内侍跑进来禀告桓翌带领甲兵进了皇宫直奔自己的凤仪宫而来时,从榻上的那小几的屉子里拿出来,放到自己身下的熊皮褥子下的。她虽然老了,可是自从年轻时候进宫开始,她就备下了这样一柄短剑,从不离开左右。一早,她的父亲就告诉她,宫中波谲云诡,充满争斗,她随时要戒备意外事件的发生。当无人可以倚靠时,她只能倚靠自己。这柄短剑她用来防身,五十来年了,只用过两次,那两次都是有宫中的宫女被人买通,想对她不利,结果却被她刺伤了。她没有想到,这柄短剑还有用来自裁的一天。
桓翌见状,吓了一大跳,他赶忙阻止:“太皇太后,切勿如此,快,快放下手中的剑。您如此做,令我无地自容。我今日进宫,并不想逼迫您……”
太皇太后觑着他冷笑,心中想,真是口是心非,厚颜无耻,明明他做出如此反叛之事,还说他不想逼迫自己。要是他带兵进宫都不是逼迫,那什么又叫做逼迫呢。她已经想好,自己也已经七十三岁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她今日就是拼着自己的命不要,也不会配合桓翌写什么废掉皇帝的诏书,在他不答应自己的条件下。
“独立的事业?”谢绣姬对这个词儿还有这种说法感到很稀奇。在她认为,属于女人的婚前的财产到了婚后当然是要属于陪嫁带到婆家去。婆家一般不会用到这个钱,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婆家认为嫁过来的媳妇就属于自己人,婆家有需要的时候,这媳妇的陪嫁应该拿出来用。
谢妙容向她解释:“就是说,我跟萧三郎在一起了,可这个木器店的经营什么的我自己管,不要他们萧家的人插手,也不属于萧家。至于我拿不拿木器店赚的钱给萧家的人花,这要看我自己。所以……这不属于陪嫁,是属于婚前财产……”
“你要这样做,萧家的人会不会不欢喜啊?他们会不会认为你这种做法有点儿让他们觉得生分。”谢绣姬担忧道。
“他们不欢喜?阿姊,这个木器店叫谢氏宜家木器店,注意啊,前面有谢氏两个字,可不是萧氏,他们有什么不欢喜的。”
“你还真是个小孩子,这女郎嫁了人,连人都是夫家的了,何谈你的产业?”
“又来了,阿姊,你这种想法怎么跟那些老人一样,唉……”
谢绣姬也叹口气说:“十五妹啊,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么想的,虽然我也觉得这不对。可我还得提醒你啊,以后嫁到萧家了,在这件事情上需要好好处理,不然啊,会有萧家的族人对你发难。”
“知道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多谢阿姊提醒我这个事儿。”谢妙容当然明白,这个一般的大家族里,最能引起各房矛盾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大家族里,族人都喜欢争夺领导权,那就是因为如果你获得了家族的领导权,就可以有权力分配家族获得的利益。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的族人,日子就会过得很好。
生而为人,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是衣食,这又牵涉到体面和生存,大家要争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可以想到,她要是嫁给了萧弘,萧家族人知道她有个那么赚钱的谢氏宜家木器店在手里,不眼红才怪。可是,要把谢氏宜家木器店变成萧家的摇钱树,谢妙容认为自己对不起祖母,祖母可是希望她一直手握这棵摇钱树,不但能经济独立,还会因此在萧家有更多的话语权。至少她这个媳妇,在钱上面不用花萧家一文,甚至还能贴补萧家,让萧氏族人的日子过得更好。只是,谢妙容坚持,她的钱可以给萧家人花,不过,她也可以不给他们花,一切都是看她自己的意愿,不要搞成必须要给他们花就好。
她也能想到,当她真正拿出来给萧氏族人花了,他们会不会就此认为这就是惯例了,以后都只能多不能少,那样她可就有负担了。最让人担心的是,她拿出来了后,还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那就是为什么这个不属于萧家,她不是成了萧家的媳妇了吗?想到这些,让她不禁有些烦心。
不过,现如今更让她烦心的是,她跟萧弘定亲的消息传出去后,卫琴莲就再也没来找过她,甚至在定亲日也没有收到她贺喜的信,可往日,不管是什么节庆,要是她不能来的话,她都会让人送上礼物以及贺喜的书信。
谢妙容对姐姐谢绣姬说出了这样的担心:“阿姊,你说,卫八娘从今以后是不是再也不会跟我来往了啊。这些年,我知道她的心事,可最后,我却跟萧三郎定亲了……她会不会认为是我抢了她喜欢的人?从此以后会恨上我?”
“这也不能怪你啊,一开始你也不知道萧家为萧三郎向你提亲了啊?再说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也不是不晓得,岂能是谁喜欢谁就能在一起的。说个过分点儿的话,萧家要是看上她了的话,那就该向卫家提亲啊,可是萧家没有呢,可见萧家更加中意的是你。再退一步说,要是萧弘喜欢她卫八娘,那就会求家里为他向卫家提亲,但是这也没有。说明什么,说明萧三郎心里就没有她。所以啊,她只不过是单相思而已。难不成因为她单相思,萧三郎就不能求娶别的女郎了,就得跟她一起,这也太可笑。若是她为这个事情恨你,不跟你来往,你就当从来不曾认识这个人想。这种朋友也不值得再交往下去。我家十五妹如此出色,不愁没有别的女郎做朋友,你说对不对?”
“阿姊这样一说,我心里好受些了。”谢妙容抿唇道,随后她又说:“阿姊,我也望你早日得遇良缘,如同枯木逢春,要是在我出嫁之前,阿姊你能嫁出去就好了。”
说起这个话,谢绣姬望向窗外,看远处一片空蒙,淡淡道:“急什么急,今年的雪分外大,瑞雪兆丰年,明年咱们庄园里的收成肯定更好……”
谢妙容知道她这个二姐依然还有心结,她还没完全忘记袁嵘呢,所以无法移情喜欢上别人。
在这件事情上,不宜再逼她,顺其自然吧。
那边厢,卫府,在传出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后不过三日,卫琴莲的阿母乐氏把一叠子求亲的帖子放到卫琴莲跟前道:“八娘,你挑一挑这里面的人,若是中意,咱们也就把你的亲事定下。来年你及笄了,就可以出嫁了。这女儿家,女大当嫁,嫁了人有了家,就如同郎君做了着作郎一样,踏上正途,有了前程……”
卫琴莲在萧弘和谢妙容定亲之前,一门心思想着萧弘,其母骂过她多少次,她也没有松口要答应别家的郎君的求亲。
可自打传出来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她核实后,她也就松了口,同意其母为她选郎君定亲了,不过,她有个要求,必须要这郎君容貌不比萧弘差,出身也不比萧家差,另外不能蠢笨。
其母就按照要求给她挑了些求亲的人的帖子,让她看。
“我不想看,阿母,你说给我听听都有谁。”
“好吧,我念给你听。”
乐氏接着就开始一个个念起来,前面的几个卫琴莲都摇头,当乐氏念道:“琅琊王氏,王十一郎……”
她道:“就是这个吧,王十一郎美风仪,我见过他。另外琅琊王氏比萧家门第还高,王十一郎还能干。”
乐氏笑着接话:“八娘,阿母心中也是觉得这个王家十一郎配你正合适呢,没想到我们想到一起了。那萧家有什么了不起的,说起来,咱们景朝第一高门还是琅琊王氏。王十一郎人物风.流,又有学问又有能力,你们两个正合适。我这就去跟你阿父说,就定下他了,咱们这就给王家回信儿,答应这门亲事。”
王梓等了谢妙容这么多年,结果谢家选得却不是他,而是萧弘,他非常失望。他这些年来一直等着谢妙容长大,这会儿也十六七了,家里的人一直在催婚。得到萧弘和谢妙容定亲的消息后,他失望苦闷了一.夜,第二天就去告诉他阿父和阿母,可以为他选一个建康一流士族之家的嫡女做妻子了,他别的不要求,只要求对方温柔娴雅,容颜清丽。
结果,他阿父和阿母一打听,知道了卫家的八娘很符合这个条件,况且卫家也放出风来,在为卫八娘挑女婿,所以也就让人拿帖子去替王梓报了个名。最后,卫府回信儿了,说他们挑上了王十一郎做女婿,两家接下来选日子定亲,然后等到来年卫琴莲及笄后就可以成亲。
王家和卫家随后商议在年后正月十八为王梓和卫琴莲举办定亲宴,定下这桩婚事。比谢妙容和萧弘定亲宴晚上一个月左右。
王梓对于卫琴莲会成为他的妻子颇觉意外,可是回头一想,卫琴莲的条件合适,她还是这些年来跟谢妙容走得近的朋友,两人经常在许多有谢妙容的聚会场所见面,彼此也不讨厌,甚至还挺了解。王梓想,要是娶了卫琴莲,不定还能听到许多谢妙容的事情呢。这样也好,通过自己妻子的嘴.巴知道许多他多年来放在心上,可最终却成为了别人的妻子的女郎的消息,也算是种安慰吧。
袁家,袁鑫的母亲郗氏在知道萧弘和谢妙容定亲,卫琴莲和王梓定亲后,走去儿子的房里,把他给狠狠骂了一通,说:“你瞧瞧,你周围的那些女郎和郎君都定亲了,你看看王十一郎,不是像你一样没被谢家选上吗?可人家立即就回心转意,重新选了个女郎成亲。你为什么这样死心眼子,还守着以前不放?你是个郎君,当以建功立业,以仕途为重,为了情爱和一个不见得喜欢你的女郎弄得如此潦倒,不但让我和你阿父心寒,传出去也让人看不上你。”
袁鑫这一个多月来都是醉醺醺的,没清醒过,这会儿听完了其母的话还说:“看不上……我正好,那些女郎最好都看不上我,那我也就清静了……”
“你看你这个没出息的样子,难怪人家谢家挑不上你!你瞧瞧人家萧三郎,在谢家存亡关头,何等英武,要不是他在,谢家恐怕就完了。我要是谢十五娘的阿母,恐怕也得挑他。”
不想这个话就把袁鑫给激怒了,一下子拍桌而起,道:“行,那我也去从军,我去找四哥,投笔从戎,有朝一日,我要跟萧三郎比一比,看谁更厉害!”
说完,一溜烟儿就就跑了出去,郗氏追也追不上。见儿子跑得没影儿了,她才愁眉苦脸的给自己嘴上一巴掌,后悔不该那么说儿子,这下子她这个死心眼儿的儿子跑去从军了。他那个瘦弱的读书人的样子,哪里能舞刀弄枪。
想一想,她还是决定赶紧去告诉丈夫,让丈夫去把儿子给抓回来。不愿意成亲不要紧,可也用不着跑去军营里送命啊。
谁想,她跑去跟丈夫袁论说了,袁论却说:“随他去,他吃不了军中的苦,折腾两天就回来了。”
结果出乎两夫妻的预料,袁鑫跑去袁嵘的虎贲营中还真呆下来了,去做了袁嵘身边的亲兵,跟着袁嵘舞刀弄剑,学习兵法。萧弘到营中去见到他,很是吃惊,问他怎么想起来投笔从戎了。
袁鑫道:“如今似乎读书无用,女郎们都喜欢你这样的。”
此话逗得萧弘哈哈大笑,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袁鑫话语里的嫉妒他听得出来。因为这许多年下来,他当然看得出来袁鑫对谢妙容的在意,只是最后谢妙容却属于了他。
看到别的郎君因为自己将要娶谢妙容而吃味儿,他心里头的感觉不错。这或者就是有人抢的,不管是人,还是什么东西,那都是好的。
萧弘也是正常人,有虚荣心,他未来的妻子招人惦记,那是好事,这让他有优越感。
拍了拍袁鑫的肩膀,他说:“那就好好练,以后也有好女郎喜欢你。”
说完,笑着离去。
袁鑫看着他背影,抿紧了唇,神情变得冷峻起来。
——
谢妙容和萧弘定亲后,第二日是个晴天,皇帝领着宗室成员出城祭祖。
因为景朝南渡以后,前面几代皇帝的帝陵都在城外,每年腊月二十,宗室成员都要陪伴着皇帝出城去帝陵前的明堂拜谒和祭祀祖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这一次出城去祭祖由五宫中郎将兼建威将军萧伦负责,他带领禁军为皇帝开道,护卫皇帝和宗室成员出城。
谢庄等朝臣们则是留在各自的府邸办公。
要到过年了,也没有什么政事处理,谢庄所在的吏部和庾哲的侍中的衙门两边挨着,所以,庾哲就到谢庄这边来,两个人对坐饮茶,看看雪,说些闲话。
庾哲道:“听闻那桓翌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这或者说就是天意吧。”
桓翌自从上一次发生乱兵冲击谢府,被斩杀了两千多他带到建康来的荆州兵士后,自己谢罪,又遣走城外的几万荆州兵,让他们回荆州去,他自己回府后请辞录尚书事,接着就病倒了。
本来众人以为那会是小病,顶多十多天就会好,让后桓翌就会带着家人离开建康回荆州去,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入冬以后越来越严重,据皇帝派去给他瞧病的御医说,桓翌病势沉重,恐怕活不到过年。
皇帝听说了,还亲自上桓府去见桓翌,见他脸色灰败,不但起不来床,甚至连人都认不清楚了。当然,皇帝为了表示对这位能臣的关心,隔三差五地送好药,派御医去替他医治。
可是,可能是桓翌命数将尽,他就是不见好,故而庾哲如此说。
谢庄听了庾哲的话,微微点头:“要真如此,那真是天佑我们景国。桓翌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要真让他多活几年,他怕是终究会向圣上发难……”
话未说完,有小吏急匆匆进来禀告说,大将军桓翌带着二千甲兵入了宫中,现如今直往太皇太后所在的凤仪宫去了,而且此时宫门已经关闭。
“什么?你再说一遍!”谢庄霍然站起来,不可置信地看向那小吏问。
庾哲也站了起来,脸色难看地看向那小吏。
进来向谢庄禀告的小吏白着脸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而且还加了一句:“虎贲营的禁军似乎站在桓大将军那边,就是他们关闭的宫门。”
谢庄和庾哲听完面面相觑,他们简直觉得这件事情就像是做梦一样,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因为刚才他们还在说起桓翌的病,说他病入膏肓,恐怕不久于人世,可这会儿他们却听到他生龙活虎地带着人进了宫,去了太皇太后那里。按照这种势头来看,桓翌恐怕是要去逼宫,让太皇太后下诏废掉当今皇帝,然后……
庾哲喃喃道:“这下完了……原来桓翌所谓的病入膏肓就是做给圣上还有我们这些朝臣看的。他在使诈示弱,让圣上还有我们都麻痹大意,以为他就要死了,再不足惧。可另一面,他却在做逼宫的准备。今日,圣上还有宗室们去城外祭祖,他就趁机逼宫,我想他一定会逼迫太皇太后下诏废掉圣上,再重新立一个年纪小,他容易控制的皇子做皇帝。这样一来,他既可立威,又可掌握朝政大权。我看这一回,他是能够达成心愿,终究封王了。哎,我等大势已去,恐怕最后难以保全自己以及妻儿……”
说到此,庾哲眼圈都红了。
“圣上还有许多宗室在城外,桓翌控制了皇宫里的太皇太后,要是圣上转而去别的州郡,比如说扬州,再令天下兵马勤王,桓翌又岂能奈何得了他?”谢庄不死心道。
庾哲道:“恐怕从建康去扬州,豫州等地的道路早就被桓翌的那些荆州的精兵给封闭了。你忘了,自打那些荆州兵离开建康三百里后,圣上开了城门放了桓翌进城,那些兵就以粮食不够吃为由,四处募集粮食,一日走不过三五十里,甚至有常驻一地十天半月不走的时候。到如今,都没走出去五百里去。而且,我推测要是桓翌预谋了要逼宫,恐怕那些兵早就有不少悄悄地潜了回来,埋伏在建康城周围,就等着桓翌动手,他们也就会策应。桓翌这里一动手,五百里外的那些荆州兵日夜驰骋,不过两日就要到建康。就算圣上要勤王的军队到建康来,怕也是比不过桓翌的军队先到。”
☆、第164章 16.4
凤仪宫。
太皇太后庾氏脸色发白,听着眼前腰悬利剑站着的桓翌貌似谦恭,实则语气强硬的说话。
桓翌诉说着当今皇帝所谓的那些荒唐无道的罪状,最后他要求太皇太后为了天下苍生着想,为了朝臣们不寒心,废掉当今皇帝,另外立一个更加贤明的皇子为帝。
庾氏听完,半天没说话。
还在半个时辰前,凤仪宫前站着的内侍惊慌失措地跑进来向她禀告说大将军桓翌带领两千身穿甲胄的兵士进了宫,直奔凤仪宫而来。那时候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老了,所以会产生幻觉,听到这样的话。
毕竟桓翌病入膏肓之事她也晓得,那还是她的孙子,当今皇帝曹安来向她请安的时候告诉她的。皇帝说,这是天佑景朝,桓翌若是病死,皇族就少了一个大威胁和隐患。言下之意是,他巴不得桓翌病死。
论起来,桓翌是太皇太后的女婿,她的小女儿南康大长公主就是桓翌的妻子。
于公,她希望桓翌如皇帝所愿,一命呜呼了好。
于私,她希望桓翌不要死,否则她疼爱的小女儿就要成为寡.妇了。桓翌虽然说不上对小女儿不好,可也过得去,小女儿每次进宫来见她的时候,跟庾氏说起家庭生活,貌似过得还不错。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只有在她这个位置上的女人才会有。
但此时,桓翌腰悬利剑站在她面前,以武力要挟她这个是他岳母的人下诏废掉根本就无过错的皇帝曹安,她就想这个人怎么不死?他使用诈术,哄骗皇帝和宗室,以及诸位大臣,最后却发动政变逼宫,要废掉当今皇帝立威,狼子野心终于大白于天下。她能想到,桓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废掉了年长的皇帝,立一个年纪小的皇子为帝,他就能控制皇帝还有朝政,为所欲为了。恐怕,他最终还是想要这曹家的天下。
这会儿太皇太后有点儿怨自己的小女儿南康大长公主,为什么她就不能向她这个母亲透露一点儿桓翌的阴谋呢。所谓的血浓于水她就怎么全部能忘掉?到底她是皇家的公主啊,她的血里面流淌着曹氏家族的血液。
或者这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的来源?
到夫家生儿育女,日子久了,大多数的女人就会忘记娘家,以夫家的利益为上。太皇太后庾氏,不也是把曹家当成自己的家吗?她早已与曹家融为一体,什么事只会为曹家谋算。
太皇太后坐在榻上,有一阵子有点儿头晕眼花,好一会儿,她稳住了,耳朵里也重新钻入了桓翌那粗豪的话语声,一声声提醒着桓大将军的中气十足和强势。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幻听。
太皇太后重新又看向桓翌,她道:“三娘她前日进宫来说她最近那头痛的老病根儿又发了,这会儿好些了吗?”
桓翌一愣,他没有想到太皇太后这会儿居然跟他说这个,好像在她看来,他腰悬利剑,带着两千精兵进宫来就是来唠家常的?难道她不明白此事的严重性吗?还是因为她年纪太大,脑子已经糊涂了。
太皇太后庾氏今年七十三岁了,满头银发,老态龙钟。
不过太皇太后和颜悦色地问起他的妻子南康大长公主,让桓翌想起了眼前这个人是他的岳母,想起了当年他尚还是公主的曹道福时,太皇太后如何笑眯眯地接受两人的行礼,还有说的那些祝福的话,这让他瞬间有点儿赧然。
桓翌道:“今日好些了,估摸着是前段儿日子受了风寒,故而头疼。”
这话可是不老实,真实的原因是南康大长公主知道他装病,然后推测出了他可能对当今皇帝不利,然后内心忧虑,连续好多天失眠,最后头疼。南康大长公主虽然有头疼的老毛病,可是最近五年都没有再犯了。
太皇太后听得出来桓翌话语软了些,这其实就是她提女儿的头疼的目的,她要借此提醒桓翌,他还是他的女婿呢,不要相逼太急。
“那就好。”太皇太后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我可以下诏废掉当今皇帝,但是,你得答应我,皇帝被废后,不要取他的性命,还是让他衣食无忧地过往后的日子。还有,也不要杀.戮宗室,毕竟你还是我曹家的驸马,你娶的是我曹家的女儿,不然,你让我女儿如何再跟曹家的亲戚们见面?不管你想怎么对待他们,但请你不要大开杀戒,不然有损阴德,不利子孙。若是你能答应我,就在我面前发个誓,那我就按照你的意思做。可要是你不愿意,那我也就不会答应你下诏废掉当今皇帝,宁愿自绝于你跟前。”
话音刚落,就见到太皇太后从榻上的熊皮褥子下抽出了一把锋利的短剑,然后拔|出|来,将剑尖对准了自己的脖子。
这是她听到内侍跑进来禀告桓翌带领甲兵进了皇宫直奔自己的凤仪宫而来时,从榻上的那小几的屉子里拿出来,放到自己身下的熊皮褥子下的。她虽然老了,可是自从年轻时候进宫开始,她就备下了这样一柄短剑,从不离开左右。一早,她的父亲就告诉她,宫中波谲云诡,充满争斗,她随时要戒备意外事件的发生。当无人可以倚靠时,她只能倚靠自己。这柄短剑她用来防身,五十来年了,只用过两次,那两次都是有宫中的宫女被人买通,想对她不利,结果却被她刺伤了。她没有想到,这柄短剑还有用来自裁的一天。
桓翌见状,吓了一大跳,他赶忙阻止:“太皇太后,切勿如此,快,快放下手中的剑。您如此做,令我无地自容。我今日进宫,并不想逼迫您……”
太皇太后觑着他冷笑,心中想,真是口是心非,厚颜无耻,明明他做出如此反叛之事,还说他不想逼迫自己。要是他带兵进宫都不是逼迫,那什么又叫做逼迫呢。她已经想好,自己也已经七十三岁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她今日就是拼着自己的命不要,也不会配合桓翌写什么废掉皇帝的诏书,在他不答应自己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