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从零开始
第八章从零开始
涂振为之前的事,愤愤不平,不过没有几天,他再也没有发出过抱怨。
清风徐徐,一束阳光照了进来,干净的书桌,涂振正聚精会神地读着张谙推荐给他的书——《归南书》。
一个眼神,一个色彩,一声话语,一声惊雷,书中的每一句描写仿佛就是故人的每一个动作,跃然纸上,历历呈现在眼前。涂振没看多少就完全沉浸在其中,书中有书,脑中有树,似乎开花结果,树枝向四海伸张,映入脑海。
他读得手里直痒痒,恨不得立马执笔,为自己所想所书,他爱上了这尔虞我诈的往事,当他读到“君不见刀光剑影血中游,君只见青史留名险中求”时,直呼痛快。
次月,文枢阁。
“以往老夫给你看的书,你最多用半个月就看完了。怎么这次,花了这么久时间啊。”张谙捋须问言。
“回阁老,您这次推荐晚辈看的书,精彩绝伦,晚辈看了一遍之后实在不过瘾,故而多读了几遍。”涂振恭敬地回答道。
“是吗?”张谙隐约笑了,他漫不经心地翻开《归南书》,“这本书是文帝时期的大学士陈璋所写,除了记录了明帝的实事之外,还夹杂了些符合逻辑的编造故事,所以与那些帝王实录不同,读上去也不会干巴巴的。”
涂振听得很认真,张谙遂看向他,“那你说说,这本书哪些地方吸引你,竟让你看了这么多遍。”
“明帝跌宕起伏的一生,尔虞我诈的两朝斗争,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明明是一本书,明明是一张纸,却可以如此鲜活,却可以如此扰人心头,有的是这番性格,有的又是那般言语,有的是有名有姓的曾经活过,有的则是编造而成的冠之性格,犹如教一个孩童写字,不知写出的是哪种笔风,这字体世间又找不出完全一样的另一个。天地玄黄,尽落笔上,宇宙乾坤,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有趣,简直是有趣之极!”涂振说着,他的眼神如临其境,渴望而饱含热情,越说越激动,大呼过瘾。
张谙发笑,他看出了涂振十分享受读这本书的过程,他起身带涂振走到了文枢阁中另一个院子,这个院子与之前的书房比起来严肃不少,大门紧锁,张谙从袖中拿出一把钥匙,将门打开。
五名文枢学士在这房间里埋头书写,两旁还有数名学士手捧着书籍亦或是几张资料疾步走过,他们脸上没有一丝笑意,鬓角流过的汗珠,桌上残留的蜡烛,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他们在执行一项艰苦且极其重要的工作。
“这,便是编写。”张谙肃言,“他们是奉陛下之命,在此编写先帝的本纪。”
涂振看着这些学士一边翻看着眼前的资料,一边奋笔疾书,完全没有功夫理会外人。
“他们只需耐心地参照资料,分工明确,整理整理,便可大功告成。”张谙转而看向涂振,“你觉得是写这个辛苦,还是写《归南书》辛苦?”
“写这个辛苦。”涂振断言。
“哦?为何?这本纪每个人要写的并不多啊,归南书可是集一人之力,而成全书啊。”张谙奇怪。
涂振自信地笑了:“因为他们编写本纪,不能享受其中。”
“哼哼。”张谙摸了摸胡须,“那你意欲何为呀?”
看着那充足的资料,似乎只有在这里可以一览而尽,心里因归南一书而发痒难耐,涂振恳求道:“请您允许下官,可以在这里自由行走,随意阅读,晚辈不会打扰编写工作,也不会行违规之事,拜托了!”
“好。”出人意料的是,张谙没有多想便答应了他,转身便推门而去,行过涂振,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再次感叹道:“后生可畏呀,后生可畏。”
涂振没有多想,便再一次扑进了这知识的海洋,他拿起一本本罕见的史料,他知道这次的书将比以往的都枯燥,但这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享受。
风檐展书读,即使无声而口干舌燥,沉浸其中,年轻的昨天在不知不觉中时过境迁……
弘启十一年,六月初八,这天对于大和朝来说,意义非凡。
德惠宫外,艾楷贤踱步四周,显得十分着急,不光皇帝如此,连太监褚裕都有些站不住。
恍然,一声啼哭打破了这异常的宁静,一名宫女从殿内破门而出,众人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向她看去。
“恭喜陛下!是位小皇子!”宫女兴高采烈。
“是嘛?!哈哈哈哈。”艾楷贤久违地仰天长笑,身边的宫人亦拍手叫好。
反观另一边,艰难生产完的惠妃虚弱不已,她的汗水早已湿透了鬓角。明黄色襁褓中的小皇子哭唧唧地挥舞着小手,惠妃轻轻掰开襁褓的一角,无尚澄澈的眼神泪汪汪地与她对视,欣慰与喜爱顿时填满了所有疲惫。
不一会儿,艾楷贤便闻讯走了进来,他急匆匆坐下,赶忙抱起孩子,看宝贝似地细看了个遍。
“朕等了你好久啊。”楷贤的欣喜不言而喻,这个孩子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惊喜,他爱不释手,恨不得让这个孩子即刻能说会道。
惠妃微笑着看着丈夫喜悦的模样,她苍白的嘴唇无力地张口:“陛下,你看孩子的眼睛,就像月亮一样,明净似水。”
“对,这眼睛像你。”艾楷贤哄着皇子,“不哭了啊,朕的元子。”
“所以陛下……”惠妃慢慢吐露道,“臣妾想给孩子取个小名。”
艾楷贤依然逗着孩子:“你说吧。”
“善皓。”
“善皓?”楷贤看向惠妃。
“是,心地仁爱曰‘善’,皎洁如月,为‘皓’,善皓也算是臣妾这个为娘的对他的希望了。”惠妃如是说道。
“嗯……”艾楷贤略思,“‘善皓’一名,寓意不错,不过作为朕的长子来说,还远远不能以此冠其正名。用善皓作为小字,也算可以,行,就依爱妃所言。”
“谢陛下。”惠妃吃力地点头,以示简礼。
一个时辰之后,皇帝才不舍地离开德惠宫,他恨不得整日整夜地呆在儿子身边。
次日,宣政殿。
“微臣参见陛下。”黄晋与礼部尚书刑温、吏部尚书杨韧行礼。
“免礼!”皇帝心情显然还没从喜悦中抽离,还没等众人完全行完礼,便命平身。
黄晋亦然知其所喜,故祝贺道:“陛下喜得龙儿,我大和再添圣子,可谓双喜临门啊。”
“是啊是啊。”另外二人附和。
艾楷贤笑了,他遂又说道:“朕叫你们前来,有几件事想让你们去做。”
“陛下请吩咐。”
艾楷贤正坐,稍稍收敛了兴致:“一来,元子还没有取名,朕意让钦天监先看看相。”
“微臣明白了。”刑温领命。
“二来,东宫荒废了十几年,再者它是废帝太子居住的地方,早就不能用了。朕要礼部重新勘察个地方,建造新的宫殿,殿名便命为‘青麟殿’。”
众人面面相望,“微臣遵旨,即刻去办。”刑温说完,便先行退下了。
吩咐完礼部后,艾楷贤转对杨韧言:“命文枢阁,挑选十名渊博之士,好好准备,以便以后为元子伴读。”
“微臣遵旨!臣告退。”杨韧领命亦退下。
殿内,此时只剩下艾楷贤与黄晋二人。
黄晋抬首,他没收了之前摆在脸上的所有喜悦,言:“陛下的意思,是要立惠妃之子,为太子了?”
艾楷贤见黄晋神色,似乎有些反对,他走下殿,站到黄晋面前:“朕不光要立其为太子,还要册封其母为皇后。”
充满敌意的眼神,仿佛要一口吞掉自己,黄晋一笑:“陛下,微臣并不是想要劝阻陛下……”
“朕这不是来问你意见的,朕只是告诉你。”艾楷贤打断了黄晋的对话,留给后者冷陌的背影。
黄晋挑眉默许,他走近,作了一揖,低了声调:“老臣只是想告诉您,太子之封,择贤为妙,一但成定局,想反悔,恐要天翻地覆啊,您此时是正在兴头上,万一……”
“君无戏言。”艾楷贤再一次斩钉截铁。
黄晋只好把话都咽了回去,“臣告退!”他亦有些生气,旋即退了下去。
不知从何时开始,年复一年,帝相之争似乎愈演愈烈。
三日后,天坛。
风起雨住,开阳万里,袅袅青烟徐徐走向天边;十二冕旒衣冠庄肃,堂堂迈向至尊。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祥云瑞兆,惹出天边金黄一片,刹那云烟。
“旼旼穆穆,君子之态;星明炫烂,熠熠生辉。朕赐尔名‘旼炫’,立尔为太子,冀来日不负朕望,统承四海,孝泽天下,亦无愧于列祖列宗。惠妃杜氏,举止端庄,温良贤淑,朕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册为皇后,治理后宫,母仪天下。”
霞光四海而来,前所未有的荣耀批在了杜文溢的身上,她看着襁褓中的小旼炫,代其授书,旼炫不哭也不闹,倒也新奇。
杜后授冠,畅望天下,凤目所去,欣欣向荣。
涂振为之前的事,愤愤不平,不过没有几天,他再也没有发出过抱怨。
清风徐徐,一束阳光照了进来,干净的书桌,涂振正聚精会神地读着张谙推荐给他的书——《归南书》。
一个眼神,一个色彩,一声话语,一声惊雷,书中的每一句描写仿佛就是故人的每一个动作,跃然纸上,历历呈现在眼前。涂振没看多少就完全沉浸在其中,书中有书,脑中有树,似乎开花结果,树枝向四海伸张,映入脑海。
他读得手里直痒痒,恨不得立马执笔,为自己所想所书,他爱上了这尔虞我诈的往事,当他读到“君不见刀光剑影血中游,君只见青史留名险中求”时,直呼痛快。
次月,文枢阁。
“以往老夫给你看的书,你最多用半个月就看完了。怎么这次,花了这么久时间啊。”张谙捋须问言。
“回阁老,您这次推荐晚辈看的书,精彩绝伦,晚辈看了一遍之后实在不过瘾,故而多读了几遍。”涂振恭敬地回答道。
“是吗?”张谙隐约笑了,他漫不经心地翻开《归南书》,“这本书是文帝时期的大学士陈璋所写,除了记录了明帝的实事之外,还夹杂了些符合逻辑的编造故事,所以与那些帝王实录不同,读上去也不会干巴巴的。”
涂振听得很认真,张谙遂看向他,“那你说说,这本书哪些地方吸引你,竟让你看了这么多遍。”
“明帝跌宕起伏的一生,尔虞我诈的两朝斗争,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明明是一本书,明明是一张纸,却可以如此鲜活,却可以如此扰人心头,有的是这番性格,有的又是那般言语,有的是有名有姓的曾经活过,有的则是编造而成的冠之性格,犹如教一个孩童写字,不知写出的是哪种笔风,这字体世间又找不出完全一样的另一个。天地玄黄,尽落笔上,宇宙乾坤,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有趣,简直是有趣之极!”涂振说着,他的眼神如临其境,渴望而饱含热情,越说越激动,大呼过瘾。
张谙发笑,他看出了涂振十分享受读这本书的过程,他起身带涂振走到了文枢阁中另一个院子,这个院子与之前的书房比起来严肃不少,大门紧锁,张谙从袖中拿出一把钥匙,将门打开。
五名文枢学士在这房间里埋头书写,两旁还有数名学士手捧着书籍亦或是几张资料疾步走过,他们脸上没有一丝笑意,鬓角流过的汗珠,桌上残留的蜡烛,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他们在执行一项艰苦且极其重要的工作。
“这,便是编写。”张谙肃言,“他们是奉陛下之命,在此编写先帝的本纪。”
涂振看着这些学士一边翻看着眼前的资料,一边奋笔疾书,完全没有功夫理会外人。
“他们只需耐心地参照资料,分工明确,整理整理,便可大功告成。”张谙转而看向涂振,“你觉得是写这个辛苦,还是写《归南书》辛苦?”
“写这个辛苦。”涂振断言。
“哦?为何?这本纪每个人要写的并不多啊,归南书可是集一人之力,而成全书啊。”张谙奇怪。
涂振自信地笑了:“因为他们编写本纪,不能享受其中。”
“哼哼。”张谙摸了摸胡须,“那你意欲何为呀?”
看着那充足的资料,似乎只有在这里可以一览而尽,心里因归南一书而发痒难耐,涂振恳求道:“请您允许下官,可以在这里自由行走,随意阅读,晚辈不会打扰编写工作,也不会行违规之事,拜托了!”
“好。”出人意料的是,张谙没有多想便答应了他,转身便推门而去,行过涂振,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再次感叹道:“后生可畏呀,后生可畏。”
涂振没有多想,便再一次扑进了这知识的海洋,他拿起一本本罕见的史料,他知道这次的书将比以往的都枯燥,但这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享受。
风檐展书读,即使无声而口干舌燥,沉浸其中,年轻的昨天在不知不觉中时过境迁……
弘启十一年,六月初八,这天对于大和朝来说,意义非凡。
德惠宫外,艾楷贤踱步四周,显得十分着急,不光皇帝如此,连太监褚裕都有些站不住。
恍然,一声啼哭打破了这异常的宁静,一名宫女从殿内破门而出,众人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向她看去。
“恭喜陛下!是位小皇子!”宫女兴高采烈。
“是嘛?!哈哈哈哈。”艾楷贤久违地仰天长笑,身边的宫人亦拍手叫好。
反观另一边,艰难生产完的惠妃虚弱不已,她的汗水早已湿透了鬓角。明黄色襁褓中的小皇子哭唧唧地挥舞着小手,惠妃轻轻掰开襁褓的一角,无尚澄澈的眼神泪汪汪地与她对视,欣慰与喜爱顿时填满了所有疲惫。
不一会儿,艾楷贤便闻讯走了进来,他急匆匆坐下,赶忙抱起孩子,看宝贝似地细看了个遍。
“朕等了你好久啊。”楷贤的欣喜不言而喻,这个孩子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惊喜,他爱不释手,恨不得让这个孩子即刻能说会道。
惠妃微笑着看着丈夫喜悦的模样,她苍白的嘴唇无力地张口:“陛下,你看孩子的眼睛,就像月亮一样,明净似水。”
“对,这眼睛像你。”艾楷贤哄着皇子,“不哭了啊,朕的元子。”
“所以陛下……”惠妃慢慢吐露道,“臣妾想给孩子取个小名。”
艾楷贤依然逗着孩子:“你说吧。”
“善皓。”
“善皓?”楷贤看向惠妃。
“是,心地仁爱曰‘善’,皎洁如月,为‘皓’,善皓也算是臣妾这个为娘的对他的希望了。”惠妃如是说道。
“嗯……”艾楷贤略思,“‘善皓’一名,寓意不错,不过作为朕的长子来说,还远远不能以此冠其正名。用善皓作为小字,也算可以,行,就依爱妃所言。”
“谢陛下。”惠妃吃力地点头,以示简礼。
一个时辰之后,皇帝才不舍地离开德惠宫,他恨不得整日整夜地呆在儿子身边。
次日,宣政殿。
“微臣参见陛下。”黄晋与礼部尚书刑温、吏部尚书杨韧行礼。
“免礼!”皇帝心情显然还没从喜悦中抽离,还没等众人完全行完礼,便命平身。
黄晋亦然知其所喜,故祝贺道:“陛下喜得龙儿,我大和再添圣子,可谓双喜临门啊。”
“是啊是啊。”另外二人附和。
艾楷贤笑了,他遂又说道:“朕叫你们前来,有几件事想让你们去做。”
“陛下请吩咐。”
艾楷贤正坐,稍稍收敛了兴致:“一来,元子还没有取名,朕意让钦天监先看看相。”
“微臣明白了。”刑温领命。
“二来,东宫荒废了十几年,再者它是废帝太子居住的地方,早就不能用了。朕要礼部重新勘察个地方,建造新的宫殿,殿名便命为‘青麟殿’。”
众人面面相望,“微臣遵旨,即刻去办。”刑温说完,便先行退下了。
吩咐完礼部后,艾楷贤转对杨韧言:“命文枢阁,挑选十名渊博之士,好好准备,以便以后为元子伴读。”
“微臣遵旨!臣告退。”杨韧领命亦退下。
殿内,此时只剩下艾楷贤与黄晋二人。
黄晋抬首,他没收了之前摆在脸上的所有喜悦,言:“陛下的意思,是要立惠妃之子,为太子了?”
艾楷贤见黄晋神色,似乎有些反对,他走下殿,站到黄晋面前:“朕不光要立其为太子,还要册封其母为皇后。”
充满敌意的眼神,仿佛要一口吞掉自己,黄晋一笑:“陛下,微臣并不是想要劝阻陛下……”
“朕这不是来问你意见的,朕只是告诉你。”艾楷贤打断了黄晋的对话,留给后者冷陌的背影。
黄晋挑眉默许,他走近,作了一揖,低了声调:“老臣只是想告诉您,太子之封,择贤为妙,一但成定局,想反悔,恐要天翻地覆啊,您此时是正在兴头上,万一……”
“君无戏言。”艾楷贤再一次斩钉截铁。
黄晋只好把话都咽了回去,“臣告退!”他亦有些生气,旋即退了下去。
不知从何时开始,年复一年,帝相之争似乎愈演愈烈。
三日后,天坛。
风起雨住,开阳万里,袅袅青烟徐徐走向天边;十二冕旒衣冠庄肃,堂堂迈向至尊。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祥云瑞兆,惹出天边金黄一片,刹那云烟。
“旼旼穆穆,君子之态;星明炫烂,熠熠生辉。朕赐尔名‘旼炫’,立尔为太子,冀来日不负朕望,统承四海,孝泽天下,亦无愧于列祖列宗。惠妃杜氏,举止端庄,温良贤淑,朕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册为皇后,治理后宫,母仪天下。”
霞光四海而来,前所未有的荣耀批在了杜文溢的身上,她看着襁褓中的小旼炫,代其授书,旼炫不哭也不闹,倒也新奇。
杜后授冠,畅望天下,凤目所去,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