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建虽然不喜读书,但邹阳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千年的奇闻轶事无所不知;虽也有劝谏,却措词委婉,从不倔强唐突;茶余饭后玩累了,听他侃一通倒也挺有趣,所以对他还算优待,准其随便入宫。今天因为软禁唐雎受到舅舅的夸赞,齐王建心中得意,很愿在人前炫耀一番,恰巧听报邹阳求见,便让传进。
齐王和后胜坐着,也想不到给邹阳赐座,邹阳只得站立在他们面前。
后胜的特点是只对齐王、秦使、金宝平视,除此之外,看齐国臣民和其他一切东西的视角都在四十五度以上,所以他打猎时想射兔子却中了天上的飞鸟;想吻美人的脸蛋却啃一嘴头发;走路都要随从提醒他注意门槛。邹阳当然不会成为他目中的“奇迹”,望着屋顶大咧咧地问道:“没事不在家呆着,进宫来干嘛?”齐王宫只应该由他随意出入,别人散朝后还来,他就得问问。
邹阳恭恭敬敬地回答:“怕大王无事闲闷,特来伺候。”
后胜哼了一声:“嚇,你对大王倒挺关心哪?”不知是赞赏还是讽刺。
邹阳正色答道:“天、地、君、亲、师是为人立世之根本,怎能不敬重?”
后胜撇撇嘴:“不敬天要挨雷殛;不敬地没处立;不敬君没官当;不敬父母人骂你。这老师嘛,是花钱雇来的,你敬他何用?”
跟这种混蛋本无理可讲,邹阳却还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师者,明道解惑也。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才能从蒙昧进入文明、掌握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踏上人生新的台阶。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给人缔造了一次新生,所以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同窗受业,就是兄弟……”他是故意往“尊师”上硬扯,从而把话题归纳到自己预定的轨道。
齐王建当然不明白邹阳的用意,忽然哈哈大笑指着后胜:“兄弟?什么兄弟?我要把他师兄唐雎送给秦王去砍头,他还夸我聪明呢。哈哈哈哈,他可没拿同窗当兄弟!”他只想以邹阳的观点做取笑后胜的依据,却不知为邹阳打开了劝谏的大门。
“大王,这唐雎可是信陵君派来的使者?”
齐王建不以为然:“啊,是魏无忌派来的。”
“您把他交给秦王能得到什么回报?”
“咳,我们哥儿俩还谈什么回报呀?只要他乐,我就高兴。”
“秦王乐了,信陵君呢?”
“不过一个魏公子,我管他乐不乐?”
“您不管他,他可要管您啊。大王,信陵君侠义之名远播四海,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他要救赵,楚、燕、韩、魏四国联军五十万立赴邯郸,只怕秦王也不能抵挡;他手下三千门客,个个武功盖世,智谋超人。您坏了他的手下,秦王不给回报,他可必定回报。救赵之后,挥师东进,试问齐国兵将可是敌手?国破君亡的惨剧,您还想重演吗?退一步说,他就是不发动战争,派出几名高手,来无影,去无踪,穿房越脊如履平地,咱们更是防不胜防啊!”邹阳拿出讲评词的本事,添油加醋地使劲儿吓唬他俩。
既然听说“烫嘴”,齐王建就有点儿不敢伸筷子了,直愣愣地瞅着舅舅,哪知后胜更是吓得直冒凉汗。来跟齐国打仗他倒不怕,反正用不着他上战场,死活轮不到他身上;更不怕国破君亡,他早已在秦国买下大量房产田地,还有巨额存款,情况不好立刻开溜,侨居秦国仍能享受富贵生活。可是,真要像邹阳描述的那样派刺客来,连王宫里都不保险,何况自己家?凭自己的人缘德行,再长几个脑袋也得搬家!想到这儿,他急得一拍大腿:“咳!咋把这个主儿给忘了呢?”他不像齐王建那么孤陋寡闻,对社会外界接触的多,也风闻信陵君如何厉害,比当年孟尝君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何必为讨好秦王而捅这个“马蜂窝”?于是便对齐王建摇摇头:“要不,咱别惹这个麻烦啦。”
不过,已经把人家给软禁起来了,这个场又怎么收?后胜的“聪明”刚才都跟着冷汗流出去了,现在一点儿辙都想不出来,于是,“奇迹”出现了,他的眼睛居然垂降到平视位置,用哀求的目光望着邹阳:“邹先生,您的主意多,给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又训斥内侍:“怎么不知道给邹先生看座?”
邹阳微笑:“愿意援赵,即刻发兵;不想加盟,以礼送回。信陵君最讲道理,不会逼迫咱们去顺从他。”
后胜挥挥手:“得!得!两边都惹不起,咱给他个敬而远之,好酒好饭招待,再多送点儿盘费,客客气气地请他走人!”
这几天可把唐雎急坏了,军情紧急,就等齐王表态呢,齐王却一连几天都以“生病”为由拒不接见,想出去转转也遭到禁止。这时他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将被“献俘秦庭”,可也嗅出不对劲的味儿来,意识到已遭软禁。但他想不明白,齐王如果不愿出兵,只需拒绝即可,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根本用不着这样对待自己呀,他怎知道齐王建和后胜这种人处理军国大事也是随兴所至不循常理,有如小孩子玩游戏,何曾瞻前顾后?论说一座驿馆,几十军兵还“禁”不住唐雎,果真遇到危险,随时都能脱离,但自己身负重任,怎么能还没正式接触齐王展开工作就匆匆逃走?回去报告说他们无故软禁我,不得不跑?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做为信陵君的部下,可丢不起这个人!
正在唐雎琢磨对策时,突然馆外的警卫撤了,驿丞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但极其热情,待遇也提到最高档次,餐餐都有酒肉海鲜,聪明的唐雎也想不出驿丞前倨后恭的原因,直到晚上邹阳来拜,他才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他与邹阳虽然没有直接的交往,但同是“道中人”,相互慕名已久,对援救之恩不必谢个没完,只是苦笑:“想不到他们还玩这一手,多亏老弟,否则还真麻烦啦。”邹阳也一笑:“谁碰上都得帮这个忙,不过你要谢,还真该谢谢大王的乳母英娘。”
“英娘?”在唐雎的记忆中,只能想起她还是个脸上总浮着微笑的小姑娘。“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转眼间三十余年如飞逝去,想不到竟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听到她的消息。但是,不必联想翩翩,他们在“花季”年华时,并没有结下令人惆怅的浪漫情缘,由于只是在学习时才有时见面,相见至多一笑,连话都很少说,应该说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然而,在度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她并没有淡去这个印象,仅凭着“记忆”便不辞辛苦为自己解脱一场危难,此情此谊,只能仅仅说一声“谢谢”吗?
但唐雎此刻更需考虑的是肩负的重任,他对齐王建和后胜的情况了解不清,还要向邹阳这个“坐地户”“请教”;邹阳也不谦虚,移过座位附在唐雎耳边低声说:“跟他们光讲道理不行,还得吓唬……”
第二天,齐王建派人来通知,要宴请唐雎。
齐王和后胜坐着,也想不到给邹阳赐座,邹阳只得站立在他们面前。
后胜的特点是只对齐王、秦使、金宝平视,除此之外,看齐国臣民和其他一切东西的视角都在四十五度以上,所以他打猎时想射兔子却中了天上的飞鸟;想吻美人的脸蛋却啃一嘴头发;走路都要随从提醒他注意门槛。邹阳当然不会成为他目中的“奇迹”,望着屋顶大咧咧地问道:“没事不在家呆着,进宫来干嘛?”齐王宫只应该由他随意出入,别人散朝后还来,他就得问问。
邹阳恭恭敬敬地回答:“怕大王无事闲闷,特来伺候。”
后胜哼了一声:“嚇,你对大王倒挺关心哪?”不知是赞赏还是讽刺。
邹阳正色答道:“天、地、君、亲、师是为人立世之根本,怎能不敬重?”
后胜撇撇嘴:“不敬天要挨雷殛;不敬地没处立;不敬君没官当;不敬父母人骂你。这老师嘛,是花钱雇来的,你敬他何用?”
跟这种混蛋本无理可讲,邹阳却还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师者,明道解惑也。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才能从蒙昧进入文明、掌握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踏上人生新的台阶。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给人缔造了一次新生,所以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同窗受业,就是兄弟……”他是故意往“尊师”上硬扯,从而把话题归纳到自己预定的轨道。
齐王建当然不明白邹阳的用意,忽然哈哈大笑指着后胜:“兄弟?什么兄弟?我要把他师兄唐雎送给秦王去砍头,他还夸我聪明呢。哈哈哈哈,他可没拿同窗当兄弟!”他只想以邹阳的观点做取笑后胜的依据,却不知为邹阳打开了劝谏的大门。
“大王,这唐雎可是信陵君派来的使者?”
齐王建不以为然:“啊,是魏无忌派来的。”
“您把他交给秦王能得到什么回报?”
“咳,我们哥儿俩还谈什么回报呀?只要他乐,我就高兴。”
“秦王乐了,信陵君呢?”
“不过一个魏公子,我管他乐不乐?”
“您不管他,他可要管您啊。大王,信陵君侠义之名远播四海,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他要救赵,楚、燕、韩、魏四国联军五十万立赴邯郸,只怕秦王也不能抵挡;他手下三千门客,个个武功盖世,智谋超人。您坏了他的手下,秦王不给回报,他可必定回报。救赵之后,挥师东进,试问齐国兵将可是敌手?国破君亡的惨剧,您还想重演吗?退一步说,他就是不发动战争,派出几名高手,来无影,去无踪,穿房越脊如履平地,咱们更是防不胜防啊!”邹阳拿出讲评词的本事,添油加醋地使劲儿吓唬他俩。
既然听说“烫嘴”,齐王建就有点儿不敢伸筷子了,直愣愣地瞅着舅舅,哪知后胜更是吓得直冒凉汗。来跟齐国打仗他倒不怕,反正用不着他上战场,死活轮不到他身上;更不怕国破君亡,他早已在秦国买下大量房产田地,还有巨额存款,情况不好立刻开溜,侨居秦国仍能享受富贵生活。可是,真要像邹阳描述的那样派刺客来,连王宫里都不保险,何况自己家?凭自己的人缘德行,再长几个脑袋也得搬家!想到这儿,他急得一拍大腿:“咳!咋把这个主儿给忘了呢?”他不像齐王建那么孤陋寡闻,对社会外界接触的多,也风闻信陵君如何厉害,比当年孟尝君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何必为讨好秦王而捅这个“马蜂窝”?于是便对齐王建摇摇头:“要不,咱别惹这个麻烦啦。”
不过,已经把人家给软禁起来了,这个场又怎么收?后胜的“聪明”刚才都跟着冷汗流出去了,现在一点儿辙都想不出来,于是,“奇迹”出现了,他的眼睛居然垂降到平视位置,用哀求的目光望着邹阳:“邹先生,您的主意多,给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又训斥内侍:“怎么不知道给邹先生看座?”
邹阳微笑:“愿意援赵,即刻发兵;不想加盟,以礼送回。信陵君最讲道理,不会逼迫咱们去顺从他。”
后胜挥挥手:“得!得!两边都惹不起,咱给他个敬而远之,好酒好饭招待,再多送点儿盘费,客客气气地请他走人!”
这几天可把唐雎急坏了,军情紧急,就等齐王表态呢,齐王却一连几天都以“生病”为由拒不接见,想出去转转也遭到禁止。这时他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将被“献俘秦庭”,可也嗅出不对劲的味儿来,意识到已遭软禁。但他想不明白,齐王如果不愿出兵,只需拒绝即可,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根本用不着这样对待自己呀,他怎知道齐王建和后胜这种人处理军国大事也是随兴所至不循常理,有如小孩子玩游戏,何曾瞻前顾后?论说一座驿馆,几十军兵还“禁”不住唐雎,果真遇到危险,随时都能脱离,但自己身负重任,怎么能还没正式接触齐王展开工作就匆匆逃走?回去报告说他们无故软禁我,不得不跑?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做为信陵君的部下,可丢不起这个人!
正在唐雎琢磨对策时,突然馆外的警卫撤了,驿丞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但极其热情,待遇也提到最高档次,餐餐都有酒肉海鲜,聪明的唐雎也想不出驿丞前倨后恭的原因,直到晚上邹阳来拜,他才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他与邹阳虽然没有直接的交往,但同是“道中人”,相互慕名已久,对援救之恩不必谢个没完,只是苦笑:“想不到他们还玩这一手,多亏老弟,否则还真麻烦啦。”邹阳也一笑:“谁碰上都得帮这个忙,不过你要谢,还真该谢谢大王的乳母英娘。”
“英娘?”在唐雎的记忆中,只能想起她还是个脸上总浮着微笑的小姑娘。“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转眼间三十余年如飞逝去,想不到竟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听到她的消息。但是,不必联想翩翩,他们在“花季”年华时,并没有结下令人惆怅的浪漫情缘,由于只是在学习时才有时见面,相见至多一笑,连话都很少说,应该说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然而,在度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她并没有淡去这个印象,仅凭着“记忆”便不辞辛苦为自己解脱一场危难,此情此谊,只能仅仅说一声“谢谢”吗?
但唐雎此刻更需考虑的是肩负的重任,他对齐王建和后胜的情况了解不清,还要向邹阳这个“坐地户”“请教”;邹阳也不谦虚,移过座位附在唐雎耳边低声说:“跟他们光讲道理不行,还得吓唬……”
第二天,齐王建派人来通知,要宴请唐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