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再次回到四川建昌地区,就在大帐对他的副总兵四川都指挥使瞿能臭骂道:“你是不是脑壳有病?率军攻到柏兴州,即将形成对叛将月鲁帖木儿围剿之势,居然相信他会降?”
瞿能有些颓废地回道:“当时以为月鲁帖木儿已经走投无路。”
蓝玉愤怒地道:“皇上在洪武十八年一月拒绝了月鲁帖木儿提出其全家定居在京师的要求,就让月鲁帖木儿感到自己不受皇上重视。”
见瞿能恍然大悟的样子,蓝玉淡淡地接着道:“皇上在去年又将这些西番的控制之地由行政建制改为军事建制,不但将他们的老巢柏兴府降至柏兴州,而且还把会川府划给云南。”
蓝玉看到瞿能此时一副不明就里的样子,他摇着头说:“咱们可是动了一批人的利益,即便为首的月鲁帖木儿想降,也势必是骑虎难下。”
蓝玉停了下,又正色地道:“要么皇上撤回去年的诏令,这些人就没有反的理由,他们自然会降;要么就是在军事上将这些为首之人斩草除根,没了带头造反之人,建昌自然也能降。”
瞿能听到总兵如此说,不禁佩服地道:“国公真是看得透彻。”蓝玉自得地抚了下须,语气带着股骄傲地道:“这就是我为什么是帅,你为什么会是将的原因。”
良久,蓝玉又赞赏地对默然的瞿能说:“你之后能攻占叛军据点双狼寨,擒其千户段太平,旋即又大破败走于落寨的月鲁帖木儿。‘良将’这两字你却是能当得的。”
见瞿能面露得色,蓝玉笑着说:“咱们之前已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凯率军至普济州搜捕叛党;一路由陈瑄修桥渡过打冲河,追击罪首月鲁帖木儿。
陈瑄也已在贵州水西(今贵州黔西。黔西北界邻四川、云南两省)斩月鲁帖木儿心腹七人……现在叛军势力大减,月鲁帖木儿已进入咱们包围圈,待在他‘收复’的柏兴州龟缩不出。”
蓝玉看着瞿能,他有心考究地说:“你有何策将其破之?”瞿能拱手道:“末将率本部兵马即能再次攻破柏兴州。”
蓝玉见此,面带失望地说:“上次你攻破柏兴州,却让罪首月鲁帖木儿逃窜。现在好不容易再让他进入咱们这口袋,你这是要让他继续逃窜吗?”
瞿能搔了下后脑,问道:“那国公准备如何?”蓝玉斩钉截铁地说:“率大军围城,先将月鲁帖木儿变成瓮中之鳖……”
这时帐外传令兵的声音传到蓝玉耳中,“宋晟将军求见。”蓝玉闻言大喜,道:“快请。”
宋晟入军帐参见国公后,就启禀道:“已率凉州卫将敌破之,前来向总兵交令。”蓝玉哈哈大笑地对这位已有五十的将军道:“景阳贤侄辛苦了。”
没等宋晟回话,蓝玉又将之前考究瞿能的话对宋晟说了一遍,要他给出一个破敌之策。
思索了良久,宋晟道:“末将以为可将柏兴州围而不攻,待其内部惶恐之际,再行反间计,让其内部以后无法在团结成一块铁板。”
蓝玉反问地道:“贤侄为何如此说?”
虽说去年西征蒙古东察合台汗国(西域)宋晟就担任了总兵,但此刻在蓝玉面前,论公他是蓝玉的下属,论私他父亲宋朝开在家乡凤阳之时就与蓝玉是同辈相交……
宋晟恭敬地回道:“建昌之地,南临云南;东临贵州;西临东察合台汗国;北临四川,地处西南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次若是不扫清月鲁帖木儿这种反复之臣,他日东察合台汗国哈马儿丁与西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帖木儿一旦议和或是一方征服另一方他们都可能率大军东进建昌后,就能或以云南、或以贵州、或以四川进军大明。”
宋晟吞了口唾液,继续说道:”此次应趁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交战,不但要解决罪首月鲁帖木儿,还要在建昌投下让土司与蒙古人难以再继续相互信任的种子,以便迎日后之敌。”
在仔细看了帐内地图后,蓝玉笑着道:“贤侄言之有理,不知贤侄对下一步可有什么建议?”
宋晟看着蓝玉的眼睛地道:“用随军的锦衣卫。所谓术业有专攻,锦衣卫在策反与制造内部纠纷这点上确实是大明所有卫所中的佼佼者。”
良久,只见蓝玉嘘了口气,点头地说:“此计可行。”
出了大帐,宋晟见天色已晚,并径直地向自己帐内走去。原本他以为还要多花费些口舌来说服国公启用锦衣卫。不过国公能这么快放弃成见地启用锦衣卫,他也不意外。在大明,锦衣卫就是军中精锐所在。对于军士来说还有比胜利更重要之事吗?连自己都知道胜利大于一切,况乎国公?
蓝玉独自在帐内又自己看了会地图,依他的想法是趁势西进与西察合台汗国夹击东察合台汗国,但皇上不肯。
皇上上次在自己赴京养病之时,听了自己的建议后,倒是难得跟他解释道:留着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较劲,对现在四面征战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而一个完整的察合台汗国则将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
听到皇上这样对他直白,让当时的蓝玉回忆起之前皇上率领大伙南征北战的那段岁月。那时的皇上不但英明神武,而且对底下的弟兄更是爱护有加。
有什么事好好说就是,自己这次不就被皇上说服?蓝玉很不理解皇上为什么坐天下后,就变得这般独断专行起来。
蓝玉意识到自己走神,连忙甩了下脑袋。再次得以聚精会神后,就开始在脑海中去丰富破敌之策的细节,以期形成个可行性极高的破敌之策。
在大政方针上,蓝玉起初所想与宋晟并没有多大差别,唯独在启用锦衣卫上有所犹疑,但也只是片刻的犹疑。作为军中统帅,胜利是他唯一的诉求,若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蓝玉自然是求之不得。
十一月率军将柏兴州围得水泄不通,蓝玉期待着能围点打援之刻,他又将锦衣卫百户毛海叫到了自己行军帐内。
毛海听完总兵指令,见国公要自己不但抓住月鲁帖木儿,还要他在土司与复叛的元将当中制造难以调和的矛盾。
毛海思索了良久,道:“柏兴粮草不多,十五日后守城之人中定会有渴望活下去之人出现。锦衣卫也在柏兴州留有暗哨,待那时策反几人拿住月鲁帖木儿不难。”
说完,毛海又直言不讳地道:“但若要手下在土司与元将中制造矛盾,这不仅需要不少的白银,且矛盾也只能局限在土司下的民众与普通蒙古人上。”
蓝玉颔首道:“民众的议论也能影响到土司的决策,银两我准了,你去军需处取就是。”
在寒风下,月鲁帖木儿站在柏兴的城墙上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明军。听到一声炮响,月鲁帖木儿赶紧蹲了下来,双手抱着头……
十天前,明军就开始每半个时辰开一次炮,在十二个时辰内从不间断下,守城的军士已从最开始的众志成城变成现在的一脸麻木。
月鲁帖木儿也听到城内土司那边的人说蒙古军士在城内奸杀他们的妇女。
虽然月鲁帖木儿一开始斩了几个军士,但在这众人都感到绝望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蒙古军士加入了其中后,月鲁帖木儿不再敢斩杀违抗军令的军士了。他认为如果再杀,营哮将难以避免;但不杀又等于在慢性自杀。
昨日月鲁帖木儿豁出去想再次率军突围时,发现大多数军士已不再听他将令。
“败了,败了。”想到这,月鲁帖木儿不禁脸如死灰,这让一直跟着他的亲兵们也随着脸如死灰起来。当傍晚月鲁帖木儿走下城墙,城墙上的军士们也没在意,他们觉得月鲁帖木儿在或不在,都阻止不了城破这事实。
月色下的城墙上,篝火也不再点燃后,一名士兵因为饥饿与绝望而突然大哭起来。一瞬间,城墙上的士兵就都变得歇斯底里起来。他们的脸上不再麻木,变得杀气腾腾起来,
这时,他们听到一人说:“绑了月鲁帖木儿那狗日的,咱们继续当大明的兵。难不成还待在这陪着这狗日的一起死不成?”
在几个人附和下,众军士冲下了城楼,朝着月鲁帖木儿所在杀去。
被绑住的月鲁帖木儿不知道怎么回事,心中居然生出一种解脱的感觉,尽管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被解送于应天,而大明的皇上绝不可能会饶了自己。
月鲁帖木儿看到儿子胖伯被五花大绑后在不断挣扎,他对儿子道:“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见儿子并没有理会自己,还在不断挣扎,月鲁帖木儿感到自己泪水在脸庞滑落……
寒风刮了一夜,蓝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看到天上已经飘起雪花。
这时,他听到大营一个本地军士说道:“四川在十一月很少下雪。”听到这,蓝玉想到此刻应该是去土司那里给予慰问最好的时机。他觉得他们此刻正需要温暖。
瞿能有些颓废地回道:“当时以为月鲁帖木儿已经走投无路。”
蓝玉愤怒地道:“皇上在洪武十八年一月拒绝了月鲁帖木儿提出其全家定居在京师的要求,就让月鲁帖木儿感到自己不受皇上重视。”
见瞿能恍然大悟的样子,蓝玉淡淡地接着道:“皇上在去年又将这些西番的控制之地由行政建制改为军事建制,不但将他们的老巢柏兴府降至柏兴州,而且还把会川府划给云南。”
蓝玉看到瞿能此时一副不明就里的样子,他摇着头说:“咱们可是动了一批人的利益,即便为首的月鲁帖木儿想降,也势必是骑虎难下。”
蓝玉停了下,又正色地道:“要么皇上撤回去年的诏令,这些人就没有反的理由,他们自然会降;要么就是在军事上将这些为首之人斩草除根,没了带头造反之人,建昌自然也能降。”
瞿能听到总兵如此说,不禁佩服地道:“国公真是看得透彻。”蓝玉自得地抚了下须,语气带着股骄傲地道:“这就是我为什么是帅,你为什么会是将的原因。”
良久,蓝玉又赞赏地对默然的瞿能说:“你之后能攻占叛军据点双狼寨,擒其千户段太平,旋即又大破败走于落寨的月鲁帖木儿。‘良将’这两字你却是能当得的。”
见瞿能面露得色,蓝玉笑着说:“咱们之前已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凯率军至普济州搜捕叛党;一路由陈瑄修桥渡过打冲河,追击罪首月鲁帖木儿。
陈瑄也已在贵州水西(今贵州黔西。黔西北界邻四川、云南两省)斩月鲁帖木儿心腹七人……现在叛军势力大减,月鲁帖木儿已进入咱们包围圈,待在他‘收复’的柏兴州龟缩不出。”
蓝玉看着瞿能,他有心考究地说:“你有何策将其破之?”瞿能拱手道:“末将率本部兵马即能再次攻破柏兴州。”
蓝玉见此,面带失望地说:“上次你攻破柏兴州,却让罪首月鲁帖木儿逃窜。现在好不容易再让他进入咱们这口袋,你这是要让他继续逃窜吗?”
瞿能搔了下后脑,问道:“那国公准备如何?”蓝玉斩钉截铁地说:“率大军围城,先将月鲁帖木儿变成瓮中之鳖……”
这时帐外传令兵的声音传到蓝玉耳中,“宋晟将军求见。”蓝玉闻言大喜,道:“快请。”
宋晟入军帐参见国公后,就启禀道:“已率凉州卫将敌破之,前来向总兵交令。”蓝玉哈哈大笑地对这位已有五十的将军道:“景阳贤侄辛苦了。”
没等宋晟回话,蓝玉又将之前考究瞿能的话对宋晟说了一遍,要他给出一个破敌之策。
思索了良久,宋晟道:“末将以为可将柏兴州围而不攻,待其内部惶恐之际,再行反间计,让其内部以后无法在团结成一块铁板。”
蓝玉反问地道:“贤侄为何如此说?”
虽说去年西征蒙古东察合台汗国(西域)宋晟就担任了总兵,但此刻在蓝玉面前,论公他是蓝玉的下属,论私他父亲宋朝开在家乡凤阳之时就与蓝玉是同辈相交……
宋晟恭敬地回道:“建昌之地,南临云南;东临贵州;西临东察合台汗国;北临四川,地处西南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次若是不扫清月鲁帖木儿这种反复之臣,他日东察合台汗国哈马儿丁与西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帖木儿一旦议和或是一方征服另一方他们都可能率大军东进建昌后,就能或以云南、或以贵州、或以四川进军大明。”
宋晟吞了口唾液,继续说道:”此次应趁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交战,不但要解决罪首月鲁帖木儿,还要在建昌投下让土司与蒙古人难以再继续相互信任的种子,以便迎日后之敌。”
在仔细看了帐内地图后,蓝玉笑着道:“贤侄言之有理,不知贤侄对下一步可有什么建议?”
宋晟看着蓝玉的眼睛地道:“用随军的锦衣卫。所谓术业有专攻,锦衣卫在策反与制造内部纠纷这点上确实是大明所有卫所中的佼佼者。”
良久,只见蓝玉嘘了口气,点头地说:“此计可行。”
出了大帐,宋晟见天色已晚,并径直地向自己帐内走去。原本他以为还要多花费些口舌来说服国公启用锦衣卫。不过国公能这么快放弃成见地启用锦衣卫,他也不意外。在大明,锦衣卫就是军中精锐所在。对于军士来说还有比胜利更重要之事吗?连自己都知道胜利大于一切,况乎国公?
蓝玉独自在帐内又自己看了会地图,依他的想法是趁势西进与西察合台汗国夹击东察合台汗国,但皇上不肯。
皇上上次在自己赴京养病之时,听了自己的建议后,倒是难得跟他解释道:留着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较劲,对现在四面征战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而一个完整的察合台汗国则将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
听到皇上这样对他直白,让当时的蓝玉回忆起之前皇上率领大伙南征北战的那段岁月。那时的皇上不但英明神武,而且对底下的弟兄更是爱护有加。
有什么事好好说就是,自己这次不就被皇上说服?蓝玉很不理解皇上为什么坐天下后,就变得这般独断专行起来。
蓝玉意识到自己走神,连忙甩了下脑袋。再次得以聚精会神后,就开始在脑海中去丰富破敌之策的细节,以期形成个可行性极高的破敌之策。
在大政方针上,蓝玉起初所想与宋晟并没有多大差别,唯独在启用锦衣卫上有所犹疑,但也只是片刻的犹疑。作为军中统帅,胜利是他唯一的诉求,若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蓝玉自然是求之不得。
十一月率军将柏兴州围得水泄不通,蓝玉期待着能围点打援之刻,他又将锦衣卫百户毛海叫到了自己行军帐内。
毛海听完总兵指令,见国公要自己不但抓住月鲁帖木儿,还要他在土司与复叛的元将当中制造难以调和的矛盾。
毛海思索了良久,道:“柏兴粮草不多,十五日后守城之人中定会有渴望活下去之人出现。锦衣卫也在柏兴州留有暗哨,待那时策反几人拿住月鲁帖木儿不难。”
说完,毛海又直言不讳地道:“但若要手下在土司与元将中制造矛盾,这不仅需要不少的白银,且矛盾也只能局限在土司下的民众与普通蒙古人上。”
蓝玉颔首道:“民众的议论也能影响到土司的决策,银两我准了,你去军需处取就是。”
在寒风下,月鲁帖木儿站在柏兴的城墙上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明军。听到一声炮响,月鲁帖木儿赶紧蹲了下来,双手抱着头……
十天前,明军就开始每半个时辰开一次炮,在十二个时辰内从不间断下,守城的军士已从最开始的众志成城变成现在的一脸麻木。
月鲁帖木儿也听到城内土司那边的人说蒙古军士在城内奸杀他们的妇女。
虽然月鲁帖木儿一开始斩了几个军士,但在这众人都感到绝望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蒙古军士加入了其中后,月鲁帖木儿不再敢斩杀违抗军令的军士了。他认为如果再杀,营哮将难以避免;但不杀又等于在慢性自杀。
昨日月鲁帖木儿豁出去想再次率军突围时,发现大多数军士已不再听他将令。
“败了,败了。”想到这,月鲁帖木儿不禁脸如死灰,这让一直跟着他的亲兵们也随着脸如死灰起来。当傍晚月鲁帖木儿走下城墙,城墙上的军士们也没在意,他们觉得月鲁帖木儿在或不在,都阻止不了城破这事实。
月色下的城墙上,篝火也不再点燃后,一名士兵因为饥饿与绝望而突然大哭起来。一瞬间,城墙上的士兵就都变得歇斯底里起来。他们的脸上不再麻木,变得杀气腾腾起来,
这时,他们听到一人说:“绑了月鲁帖木儿那狗日的,咱们继续当大明的兵。难不成还待在这陪着这狗日的一起死不成?”
在几个人附和下,众军士冲下了城楼,朝着月鲁帖木儿所在杀去。
被绑住的月鲁帖木儿不知道怎么回事,心中居然生出一种解脱的感觉,尽管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被解送于应天,而大明的皇上绝不可能会饶了自己。
月鲁帖木儿看到儿子胖伯被五花大绑后在不断挣扎,他对儿子道:“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见儿子并没有理会自己,还在不断挣扎,月鲁帖木儿感到自己泪水在脸庞滑落……
寒风刮了一夜,蓝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看到天上已经飘起雪花。
这时,他听到大营一个本地军士说道:“四川在十一月很少下雪。”听到这,蓝玉想到此刻应该是去土司那里给予慰问最好的时机。他觉得他们此刻正需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