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的东北门打开了,吊桥也放下了,集结的部队顺序出城。他们只要一出城门,就会面临着一场苦战,东北方向这一面围城的官军也不少,国防军要杀开一条血路才能突围而走。这一仗是硬碰硬的,纯属于正面交锋,并且国防军是进攻的一方。国防军对官军从来都是取守势,很少主动进攻,今天就要破例了。偷袭取巧的可能还有那么一点,那就是官军还在营地中睡觉,这就是选择凌晨突围的原因。
陆地上的这一队国防军部队总人数三百零几人,这三百多人,也是可以勉强登上船只从水路撤退的,每一艘船拥挤一点也可以装进去,但是,两岸陆地上的官军都有火炮,还有今天已经见识到的大群船只的火攻。拥挤在船上的士兵,除了战舰上的几门火炮,就只有他们手中的枪械了(迫击炮不能在船上用,见附注。),抵抗的能力极大的减弱,只能被动挨打,一旦船只被击沉,伤亡就很大。所以水路并进是最佳的选择。
在出城的部队摆好攻击队形时,已经行驶过来的炮舰就开炮了,它的炮击是为了掩护步兵出城列阵,做好攻击的准备。陆地上六门迫击炮装在六辆战车之上,他们首先前出,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炮兵阵地,卸下火炮,就开始炮击敌阵。然后是十辆战车出击,这就是56营一连的全部了,跟在后面的是营直属连,他们只有三辆战车,其余的是普通马车,每一辆战车上的主要火力是轻机枪和掷弹筒。
参将王少哲指挥的围城官军有三万之众,三面围城,平均每一面就有一万人,今日是官军预定的攻城日期,但是凌晨四五点钟正是睡觉的时间,围城的部队也不能不睡觉啊?再者说,他们也想不到包围圈里一百多人的国防军会放弃坚城不守而主动出击,因此,围城的官军只是在营寨中睡觉,有一些值班站岗的哨兵。惯于冷兵器作战的部队没有战壕防御的概念,因此,官军的防地并没有一条明确的防线,阻挡在那里。
冷兵器作战都是到了作战时,官军会集合部队排列出军阵阻挡在前面,但是,此时他们在睡觉,士兵都在营地里。就算是刚才有激烈的炮声,惊醒了不少的人,军官们也不会集合部队到城下去列阵。如果觉也不睡了,平白无故的去站几个时辰,哪里还有精神打仗呢?这就是东北侧围城官军当前的状态。
炮舰抢先炮击临江的官军营寨,使得那些营寨里此起彼伏的一片爆炸之声,营地中帐篷密集,能够直接命中帐篷的情况当然会有,但是不会很多,炮击的目的还是制造混乱,破坏敌军有组织的反抗。官军都从帐篷里跑出来了,像没头苍蝇一样的乱跑乱撞,军官呼喊着企图集合队伍,但是,在不断的爆炸声中,指挥失去了作用。
当他们的混乱还没有结束之时,出击的国防军迫击炮已经到位了。路基的炮火准确度更高,80毫米的迫击炮炮弹威力远远的大于舰炮的40毫米炮弹,六门迫击炮集中攻击一个营地则会强于舰炮的攻击,所差的就是月光之下毕竟不是白天,能见度差一些。两三分钟的炮击就能打出数百发的炮弹。这一波炮击才真正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因为混乱的兵营里到处是混乱的人群,人多、密集。残肢断臂四处飞舞,夹杂着被炸烂的帐篷旗帜。当炮击停止时,乘着混乱,十辆战车突入敌营,机枪、步枪、手榴弹、掷弹筒一同发威,密集的子弹扫向混乱的人群。
国防军的进攻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没有丝毫的怜悯,这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是三百人对一万,并且其他方向的官军还随时可能出动支援,浦口这一地的官军总数是三万,正好是国防军的一百倍。兵力人数差距悬殊。
战场上也没有“投降不杀”的喊声,只有“杀!”
国防军只有彻底的击溃这一路官军,才能夺一条血路,因此,不能给混乱的官军任何的机会。此时的国防军是不能击穿敌营就突围而去的,得以喘息的官军,整顿队伍就可以随后掩杀,毕竟官军的数量太大,并且同样拥有火炮、火铳、手榴弹。几万人尾追上来是难于逃脱的。
这十辆马拉战车,四处出击,左冲右突,拼命的追赶着成团成伙的官军,整个营地成了修罗道场。
被打懵了的官军,绝大部分都分散逃亡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因此,在广阔的平原上到处是跌跌撞撞拼命逃亡的兵丁,其中还有很多的患有夜盲症的兵丁,他们更是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撞。
一万官军的营地也是绵延数里,好大的一片。按照不同的统属也是划分成若干小块。因此,战车的出击也需要炮火随时的支持,他们自己带的掷弹筒也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每一块军营都要经过炮击,炮火可以杀伤部分官军,但主要的作用还是造成混乱,战车乘乱进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战果。
官军的反抗总会有的,但都是小规模的,他们没有机会组织成建制的部队。即便是如此,放冷枪,偶尔的甩出一两枚手榴弹也是有的,因此也不时的有国防军的士兵负伤倒下。国防军的战车也尽量的保持距离,避免近身的混战,一旦造成拼刺刀的近战,国防军绝对的人数劣势肯定要吃亏。
战斗中还不断的有巨大的爆炸声,这是国防军发现了官军的火炮阵地,在破坏他们的火炮。
这一路官军的火炮数量也很可观,战后粗略的统计有四十门之多。炸毁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炮弹与火炮堆积在一起,然后引爆,其爆炸声也是惊天动地的。他们的炮弹国防军不能通用(口径相同,制作太粗糙,怕炸膛),否则就会被带走了。
假如他们单独的走水路,这四十门炮将会造成船队的极大损失。长江对岸的官军也是有火炮的,只是他们的炮打不到北岸,射程不够。
随后跟进的营部直属连也是一路的战斗,但是他们不能分散,因为炮兵、辎重、工兵、通信等兵种还有指挥部全在这里,还有几辆马车的装备,这些装备主要是战场上随时需要补充的弹药。残酷的战斗弹药消耗量很大,需要随时补充。
战场是混乱的,但是依靠军号、旗语、灯光、信号弹等多种通信手段的国防军的指挥系统还是畅通的。用有组织的部队,打击乌合之众的敌军,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否则,结果能难预料。
国防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官军中患夜盲症的兵丁众多。南方的士兵基本不缺粮,因此会好于北方的官军,但是肉食、蔬菜的严重缺乏,这同样会造成夜盲症。患有夜盲症的人,只要太阳一落山,就是两眼一码黑,月光对于他们是无效的,除非用明亮的灯火、火把,否则什么都看不到。这样的兵丁只要有一两成就更会加剧混乱。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官军的火炮始终没能打出一发炮弹,这是国防军突然而至,火力又猛,一下子就冲进了兵营,官军完全没有开炮的机会。但是官军手中有火铳,也有手榴弹,混战中总有人能够反击,国防军一方伤亡也不小。重新集结时统计,主攻的一连阵亡二十八人,轻重伤共四十多人,折损了三成,基本被打残了。此外,战车损失一辆,是手榴弹炸飞了车轮。
王志从直属连的辎重、工兵等兵种中给一连补充了五十人,也补充了一辆战车,从保安镖师中抽出二十人补充到辎重排,受伤、死亡的士兵都装到船上。部队补充弹药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弹药不是特别的充足。其原因还是部队在和平的环境中时间长了,武备不足。平时觉得很充实的弹药,遇到今天这样的恶战,弹药消耗量很大,再打一次这样的战斗就未必能支撑下来。
部队又继续前进了,他们突出了包围,沿江向东北方向急速前进。
前景依然不能乐观,他们的身后,没有遭到打击的依然有两万人,随时可能尾随而来。前面的情况稍微的好一些,因为,56营的另外两个连就在镇江。据他们的情报,镇江出动的官军在长江的南岸。因为官军预计:浦口的花皮被歼灭几乎是必然的,他们沿江布置兵力的目的是截断长江,阻击增援。即便是浦口花皮突围,也会走水路,他们使用火炮和战船拦截江面,位于南岸或北岸效果是一样的,他们没有料到56营会水路并进,沿江而走。但是,江北还是随时可能出现拦截的官军,这里毕竟是朝廷的京畿地区,兵力还是不少的。
国防军顺风顺水的仗打习惯了,对于如此重大的战斗损失心理上难于承受。王志这才知道自己太轻敌了,今天的战斗太危险,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到这时他才想到上级命令镇江的二连、三连,向浦口靠拢接应他们的命令是多么的正确,现在他真的期盼着早一点会师,但是二连、三连没有无线电报,现在是联系不上了,也不知道他们到了那里?
他还不知道,二三连的接应行动是陆军总监部的命令。
他心里暗暗的自责,如果没有上级的接应命令,这就是重大的失误啊!
浦口撤退的队伍距离目的地——镇江,还有三百里的行程,他们能够顺利到达吗?且听下回分解。
......
附注:
有的读者不能理解为什么迫击炮不能在船上用?他们发信息告诉我说:迫击炮之所以应用广泛,就是因为它的后坐力小!?还特意的以解放军渡长江,渡海作战中使用迫击炮为例质疑我的说法。
我们就论证一番,看看木船上能不能发射迫击炮?
从炮架上说,有两种炮最简单,那就是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他们都可以简单到只用炮筒子无需任何支撑架就能发射炮弹。60毫米左右的无后坐力炮,士兵在肩上扛着炮筒子就可以发射,其振动相当于步枪,这是因为它没有后坐力。无后坐力炮发射时前后喷火,类似于火箭弹的原理,所以才没有后坐力。请注意,无后坐力炮同样不能在木船上使用,因为它一开炮,它的后方10米宽,40多米长的范围,将会被大火一扫而光!船只上有这么干净利索的位置吗?无后坐力炮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单说迫击炮。
从炮筒子上说,没有哪一种炮比迫击炮更简单。它就是个封了底的直筒子,底部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撞针(复杂一点的也有可以击发的活撞针)。迫击炮的炮弹简单,不那么规范,所以非木柄的手榴弹(甜瓜手榴弹)也可以当炮弹用,这就是60毫米迫击炮又叫做掷弹筒的来由。铸造的铁疙瘩稍加打磨也可以做炮弹用。因为炮弹与炮筒的间隙太大,漏气,所以它射程不够远,同样的原因它的炮膛压力小,对于炮筒材料和制造要求都不高。
制造简单,轻便,便于携带,是迫击炮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低水平装备部队的首选。
步枪的后坐力与口径、射程有关,但是有一条,后坐力要小于100斤(50公斤),否则,人的肩膀扛不住,可能造成骨折。大于15、20毫米口径的枪(反器材枪),一般人是不能抵肩射击的,因为它的后坐力超过了150斤,要特别训练的,牲口级身材的才可以,否则打一枪人就废了。
与枪比较,炮的口径面积是枪的多少倍?是直径的平方倍数!其后坐力就不是同一个数量级了。火炮为什么那么复杂,那么大?这些复杂的机构和体积其主要作用就是要解决炮的后坐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如瞄准运输等等。
迫击炮之所以简单,就是它丝毫没有考虑后坐力,忽略了后坐力,炮架就简单了,甚至简单到没有炮架!
忽略了不等于没有后坐力,迫击炮把炮坐在地上(有个底盘),后坐力全部传递给大地了,这也是迫击炮必须大角度射击,不能平射的原因。如果迫击炮平射,炮弹飞出去的同时,炮筒子也就向后飞去了!因为它没有克服后坐力的装置。
由此可以想象,就算是一门掷弹筒,炮弹直径也有60毫米了,其后坐力是步枪的八十倍!那就是几千斤!如果是80迫击炮,120迫击炮呢?其后坐力有多大?按口径算是步枪的几百倍!后坐力恐怕要上万斤了!就算船板一尺厚,就算是木头桩子垫在下边,也会被震得粉碎!那个年代的木船用一两寸厚的木板就不错了,木船的哪个部位能承受的了?即便是钢板制造的船只,支撑火炮的部位,也不是为了开炮而特意制造的。迫击炮一发射,钢板必然变形,船的某些部位就要损坏开裂,所以说,普通的铁船也经不住迫击炮的后坐力的。
说严重点,一般的军舰上也绝对不允许迫击炮开炮!有谁听说过军舰上安装迫击炮的?这个保票我敢打——任何军舰上都没有迫击炮!用超厚的甲板就不如装个炮架,好好的解决后坐力,哪一个划算,算一算就知道了。
如果说解放军渡江作战,或者解放海南岛时,船上运输迫击炮那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哪一份历史资料中明确的说:解放军“在船上”发射迫击炮,那绝对不是事实,要么是有人说谎,要么就是外行胡说八道。
我相信科学,不会随便相信传言,就算是写在历史书上我也不信!我会告诉那个编书之人,自己拿一门迫击炮,到木船上打一发炮弹,回来再接着编。
解放军渡江、渡海作战还有一个躲不开的问题:船只每一次装载的人不多,每一条船都要反复的摆渡,多次往返。如果哪一位指挥员头脑发热,下令在船上打迫击炮,即便炮击生效了,消灭了敌军重要的火力点,这艘船可是废了(撞毁了船板,炮弹就该跑偏了,鬼知道能打到哪儿去)!毁掉了运输工具,后面的部队怎么过去?
读者有这种误解也不奇怪,笔者就不止一次的看到网络小说中把迫击炮搬上了船,当做舰炮使用的,原因是迫击炮容易制造。这是不负责任的作者误导了读者。
也有胡乱的使用无后坐力炮的,把火箭炮、无后坐力炮都装到木船上了。火箭炮初速低,发射时的后部喷火比无后坐力炮小的太多,所以火箭炮可以在船上用。无后坐力炮在木船使用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解决其炮尾部的强烈火焰,否则与自杀区别不大。
---第533章完---
陆地上的这一队国防军部队总人数三百零几人,这三百多人,也是可以勉强登上船只从水路撤退的,每一艘船拥挤一点也可以装进去,但是,两岸陆地上的官军都有火炮,还有今天已经见识到的大群船只的火攻。拥挤在船上的士兵,除了战舰上的几门火炮,就只有他们手中的枪械了(迫击炮不能在船上用,见附注。),抵抗的能力极大的减弱,只能被动挨打,一旦船只被击沉,伤亡就很大。所以水路并进是最佳的选择。
在出城的部队摆好攻击队形时,已经行驶过来的炮舰就开炮了,它的炮击是为了掩护步兵出城列阵,做好攻击的准备。陆地上六门迫击炮装在六辆战车之上,他们首先前出,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炮兵阵地,卸下火炮,就开始炮击敌阵。然后是十辆战车出击,这就是56营一连的全部了,跟在后面的是营直属连,他们只有三辆战车,其余的是普通马车,每一辆战车上的主要火力是轻机枪和掷弹筒。
参将王少哲指挥的围城官军有三万之众,三面围城,平均每一面就有一万人,今日是官军预定的攻城日期,但是凌晨四五点钟正是睡觉的时间,围城的部队也不能不睡觉啊?再者说,他们也想不到包围圈里一百多人的国防军会放弃坚城不守而主动出击,因此,围城的官军只是在营寨中睡觉,有一些值班站岗的哨兵。惯于冷兵器作战的部队没有战壕防御的概念,因此,官军的防地并没有一条明确的防线,阻挡在那里。
冷兵器作战都是到了作战时,官军会集合部队排列出军阵阻挡在前面,但是,此时他们在睡觉,士兵都在营地里。就算是刚才有激烈的炮声,惊醒了不少的人,军官们也不会集合部队到城下去列阵。如果觉也不睡了,平白无故的去站几个时辰,哪里还有精神打仗呢?这就是东北侧围城官军当前的状态。
炮舰抢先炮击临江的官军营寨,使得那些营寨里此起彼伏的一片爆炸之声,营地中帐篷密集,能够直接命中帐篷的情况当然会有,但是不会很多,炮击的目的还是制造混乱,破坏敌军有组织的反抗。官军都从帐篷里跑出来了,像没头苍蝇一样的乱跑乱撞,军官呼喊着企图集合队伍,但是,在不断的爆炸声中,指挥失去了作用。
当他们的混乱还没有结束之时,出击的国防军迫击炮已经到位了。路基的炮火准确度更高,80毫米的迫击炮炮弹威力远远的大于舰炮的40毫米炮弹,六门迫击炮集中攻击一个营地则会强于舰炮的攻击,所差的就是月光之下毕竟不是白天,能见度差一些。两三分钟的炮击就能打出数百发的炮弹。这一波炮击才真正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因为混乱的兵营里到处是混乱的人群,人多、密集。残肢断臂四处飞舞,夹杂着被炸烂的帐篷旗帜。当炮击停止时,乘着混乱,十辆战车突入敌营,机枪、步枪、手榴弹、掷弹筒一同发威,密集的子弹扫向混乱的人群。
国防军的进攻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没有丝毫的怜悯,这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是三百人对一万,并且其他方向的官军还随时可能出动支援,浦口这一地的官军总数是三万,正好是国防军的一百倍。兵力人数差距悬殊。
战场上也没有“投降不杀”的喊声,只有“杀!”
国防军只有彻底的击溃这一路官军,才能夺一条血路,因此,不能给混乱的官军任何的机会。此时的国防军是不能击穿敌营就突围而去的,得以喘息的官军,整顿队伍就可以随后掩杀,毕竟官军的数量太大,并且同样拥有火炮、火铳、手榴弹。几万人尾追上来是难于逃脱的。
这十辆马拉战车,四处出击,左冲右突,拼命的追赶着成团成伙的官军,整个营地成了修罗道场。
被打懵了的官军,绝大部分都分散逃亡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因此,在广阔的平原上到处是跌跌撞撞拼命逃亡的兵丁,其中还有很多的患有夜盲症的兵丁,他们更是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撞。
一万官军的营地也是绵延数里,好大的一片。按照不同的统属也是划分成若干小块。因此,战车的出击也需要炮火随时的支持,他们自己带的掷弹筒也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每一块军营都要经过炮击,炮火可以杀伤部分官军,但主要的作用还是造成混乱,战车乘乱进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战果。
官军的反抗总会有的,但都是小规模的,他们没有机会组织成建制的部队。即便是如此,放冷枪,偶尔的甩出一两枚手榴弹也是有的,因此也不时的有国防军的士兵负伤倒下。国防军的战车也尽量的保持距离,避免近身的混战,一旦造成拼刺刀的近战,国防军绝对的人数劣势肯定要吃亏。
战斗中还不断的有巨大的爆炸声,这是国防军发现了官军的火炮阵地,在破坏他们的火炮。
这一路官军的火炮数量也很可观,战后粗略的统计有四十门之多。炸毁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炮弹与火炮堆积在一起,然后引爆,其爆炸声也是惊天动地的。他们的炮弹国防军不能通用(口径相同,制作太粗糙,怕炸膛),否则就会被带走了。
假如他们单独的走水路,这四十门炮将会造成船队的极大损失。长江对岸的官军也是有火炮的,只是他们的炮打不到北岸,射程不够。
随后跟进的营部直属连也是一路的战斗,但是他们不能分散,因为炮兵、辎重、工兵、通信等兵种还有指挥部全在这里,还有几辆马车的装备,这些装备主要是战场上随时需要补充的弹药。残酷的战斗弹药消耗量很大,需要随时补充。
战场是混乱的,但是依靠军号、旗语、灯光、信号弹等多种通信手段的国防军的指挥系统还是畅通的。用有组织的部队,打击乌合之众的敌军,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否则,结果能难预料。
国防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官军中患夜盲症的兵丁众多。南方的士兵基本不缺粮,因此会好于北方的官军,但是肉食、蔬菜的严重缺乏,这同样会造成夜盲症。患有夜盲症的人,只要太阳一落山,就是两眼一码黑,月光对于他们是无效的,除非用明亮的灯火、火把,否则什么都看不到。这样的兵丁只要有一两成就更会加剧混乱。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官军的火炮始终没能打出一发炮弹,这是国防军突然而至,火力又猛,一下子就冲进了兵营,官军完全没有开炮的机会。但是官军手中有火铳,也有手榴弹,混战中总有人能够反击,国防军一方伤亡也不小。重新集结时统计,主攻的一连阵亡二十八人,轻重伤共四十多人,折损了三成,基本被打残了。此外,战车损失一辆,是手榴弹炸飞了车轮。
王志从直属连的辎重、工兵等兵种中给一连补充了五十人,也补充了一辆战车,从保安镖师中抽出二十人补充到辎重排,受伤、死亡的士兵都装到船上。部队补充弹药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弹药不是特别的充足。其原因还是部队在和平的环境中时间长了,武备不足。平时觉得很充实的弹药,遇到今天这样的恶战,弹药消耗量很大,再打一次这样的战斗就未必能支撑下来。
部队又继续前进了,他们突出了包围,沿江向东北方向急速前进。
前景依然不能乐观,他们的身后,没有遭到打击的依然有两万人,随时可能尾随而来。前面的情况稍微的好一些,因为,56营的另外两个连就在镇江。据他们的情报,镇江出动的官军在长江的南岸。因为官军预计:浦口的花皮被歼灭几乎是必然的,他们沿江布置兵力的目的是截断长江,阻击增援。即便是浦口花皮突围,也会走水路,他们使用火炮和战船拦截江面,位于南岸或北岸效果是一样的,他们没有料到56营会水路并进,沿江而走。但是,江北还是随时可能出现拦截的官军,这里毕竟是朝廷的京畿地区,兵力还是不少的。
国防军顺风顺水的仗打习惯了,对于如此重大的战斗损失心理上难于承受。王志这才知道自己太轻敌了,今天的战斗太危险,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到这时他才想到上级命令镇江的二连、三连,向浦口靠拢接应他们的命令是多么的正确,现在他真的期盼着早一点会师,但是二连、三连没有无线电报,现在是联系不上了,也不知道他们到了那里?
他还不知道,二三连的接应行动是陆军总监部的命令。
他心里暗暗的自责,如果没有上级的接应命令,这就是重大的失误啊!
浦口撤退的队伍距离目的地——镇江,还有三百里的行程,他们能够顺利到达吗?且听下回分解。
......
附注:
有的读者不能理解为什么迫击炮不能在船上用?他们发信息告诉我说:迫击炮之所以应用广泛,就是因为它的后坐力小!?还特意的以解放军渡长江,渡海作战中使用迫击炮为例质疑我的说法。
我们就论证一番,看看木船上能不能发射迫击炮?
从炮架上说,有两种炮最简单,那就是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他们都可以简单到只用炮筒子无需任何支撑架就能发射炮弹。60毫米左右的无后坐力炮,士兵在肩上扛着炮筒子就可以发射,其振动相当于步枪,这是因为它没有后坐力。无后坐力炮发射时前后喷火,类似于火箭弹的原理,所以才没有后坐力。请注意,无后坐力炮同样不能在木船上使用,因为它一开炮,它的后方10米宽,40多米长的范围,将会被大火一扫而光!船只上有这么干净利索的位置吗?无后坐力炮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单说迫击炮。
从炮筒子上说,没有哪一种炮比迫击炮更简单。它就是个封了底的直筒子,底部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撞针(复杂一点的也有可以击发的活撞针)。迫击炮的炮弹简单,不那么规范,所以非木柄的手榴弹(甜瓜手榴弹)也可以当炮弹用,这就是60毫米迫击炮又叫做掷弹筒的来由。铸造的铁疙瘩稍加打磨也可以做炮弹用。因为炮弹与炮筒的间隙太大,漏气,所以它射程不够远,同样的原因它的炮膛压力小,对于炮筒材料和制造要求都不高。
制造简单,轻便,便于携带,是迫击炮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低水平装备部队的首选。
步枪的后坐力与口径、射程有关,但是有一条,后坐力要小于100斤(50公斤),否则,人的肩膀扛不住,可能造成骨折。大于15、20毫米口径的枪(反器材枪),一般人是不能抵肩射击的,因为它的后坐力超过了150斤,要特别训练的,牲口级身材的才可以,否则打一枪人就废了。
与枪比较,炮的口径面积是枪的多少倍?是直径的平方倍数!其后坐力就不是同一个数量级了。火炮为什么那么复杂,那么大?这些复杂的机构和体积其主要作用就是要解决炮的后坐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如瞄准运输等等。
迫击炮之所以简单,就是它丝毫没有考虑后坐力,忽略了后坐力,炮架就简单了,甚至简单到没有炮架!
忽略了不等于没有后坐力,迫击炮把炮坐在地上(有个底盘),后坐力全部传递给大地了,这也是迫击炮必须大角度射击,不能平射的原因。如果迫击炮平射,炮弹飞出去的同时,炮筒子也就向后飞去了!因为它没有克服后坐力的装置。
由此可以想象,就算是一门掷弹筒,炮弹直径也有60毫米了,其后坐力是步枪的八十倍!那就是几千斤!如果是80迫击炮,120迫击炮呢?其后坐力有多大?按口径算是步枪的几百倍!后坐力恐怕要上万斤了!就算船板一尺厚,就算是木头桩子垫在下边,也会被震得粉碎!那个年代的木船用一两寸厚的木板就不错了,木船的哪个部位能承受的了?即便是钢板制造的船只,支撑火炮的部位,也不是为了开炮而特意制造的。迫击炮一发射,钢板必然变形,船的某些部位就要损坏开裂,所以说,普通的铁船也经不住迫击炮的后坐力的。
说严重点,一般的军舰上也绝对不允许迫击炮开炮!有谁听说过军舰上安装迫击炮的?这个保票我敢打——任何军舰上都没有迫击炮!用超厚的甲板就不如装个炮架,好好的解决后坐力,哪一个划算,算一算就知道了。
如果说解放军渡江作战,或者解放海南岛时,船上运输迫击炮那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哪一份历史资料中明确的说:解放军“在船上”发射迫击炮,那绝对不是事实,要么是有人说谎,要么就是外行胡说八道。
我相信科学,不会随便相信传言,就算是写在历史书上我也不信!我会告诉那个编书之人,自己拿一门迫击炮,到木船上打一发炮弹,回来再接着编。
解放军渡江、渡海作战还有一个躲不开的问题:船只每一次装载的人不多,每一条船都要反复的摆渡,多次往返。如果哪一位指挥员头脑发热,下令在船上打迫击炮,即便炮击生效了,消灭了敌军重要的火力点,这艘船可是废了(撞毁了船板,炮弹就该跑偏了,鬼知道能打到哪儿去)!毁掉了运输工具,后面的部队怎么过去?
读者有这种误解也不奇怪,笔者就不止一次的看到网络小说中把迫击炮搬上了船,当做舰炮使用的,原因是迫击炮容易制造。这是不负责任的作者误导了读者。
也有胡乱的使用无后坐力炮的,把火箭炮、无后坐力炮都装到木船上了。火箭炮初速低,发射时的后部喷火比无后坐力炮小的太多,所以火箭炮可以在船上用。无后坐力炮在木船使用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解决其炮尾部的强烈火焰,否则与自杀区别不大。
---第53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