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夫人依旧没有收了泪,反倒在这样的鼓励下越发哽咽起不来,将心中的委屈都向宁婉诉说:“他从小只吃我做的饭菜,现在到了在外面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惯。”
“当然能,上一次卢二少爷帮我们村里打野猪,就在我们家吃的粗茶淡饭,他一点也不嫌弃,吃得还很香。”宁婉回想起来就笑了,“我们一家人都不如他一个人吃得多。”
吴夫人便也破泣为笑,“铁石饭量一向大,每顿都能吃好几碗饭。”可转眼又蹙眉,“也不知他在军中能不能吃饱?”
“俗话说当兵吃粮,怎么也饿不着军中的人。再说我们辽东这边多是军屯,听人说多伦那边荒野万里,随便开垦一处就能种出许多粮食。”事实上瘸子将军凭着战功在多伦当上了百户,就率军垦荒,种出的粮食在堡城里堆积如山,据说足够多伦堡关闭堡门吃上五年的。
吴夫人便又说:“铁石还特别费衣裳,还是小时候呢,出去玩上半□□服就破了。后来他习武摔摔打打的,一套了衣服穿不了几个月。我想着他在那边也没人帮他缝缝补补,天冷了也不知道棉衣会会破了不保暖。”
宁婉仔细回想了一下,当年的瘸子将军从虎台县里走过,从来都是一身戎装,利落而整齐,似乎没有见他穿过破衣裳,便又笑道:“虽然有些事卢少爷原本不会,可是他那样聪明的人,还能被难住不成?”
儿行千里母担忧,吴夫人对卢少爷的关切是无尽的,宁婉耐心地为吴夫人一点点地开解,“放心吧,夫人,几年后从多伦回来的卢二少爷就会是一名威风凛凛的军官,你看到他会无比地骄傲!”
没有人比吴夫人再相信宁婉的了,她一个劲儿地点头,“嗯,铁石是挺聪明的,是挺能干的,他能自己做好一切的,也能成为军官的。”
心情好了之后,便将卢铁石小时候的种种淘气事都讲给宁婉听,“有一次他惹我生了气,我转身拿笤帚打他,再一转眼人没了。可是我已经把门关上了呀?他能去哪里?我满院子找他找不着,就着急起来,就喊,铁石,你赶紧回来吧,娘不打你了。”
吴夫人含笑问道:“你说怎么?”
“铁石从院子里那棵大杨树树上一下子溜了下来,仰着头向我笑着,娘,我在这儿。”此时吴夫人还将手指指向窗外,虽然现在窗子关着,上面又糊了厚厚的窗纸,根本看不到那株大杨树。
宁婉听着,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她知道的瘸子将军从来都是冷面冷心、不苟言谈的人,他怎么能像顽童般的调皮捣蛋呢?看着吴夫人用手比着高度,就猜那时卢铁石不过七八岁。七八岁的孩子正是狗都嫌的年纪,倒是平常,但是她就是觉得怪怪的,一直想笑。
好在吴夫人自说起了儿子,便全心全意地沉浸在往事中了,再注意不到宁婉的神色。她展开了一个幸福的笑脸,将所有的愁苦都趋散了,整个人竟年轻秀美起来,将宁婉都看呆了。听着她随意地讲起一桩桩的往事。
也许因为此时卢少爷还没有建功立业,并没有成为人们心中的神,也许在当娘的心里,儿子就是这样的,吴夫人说的多是些小事糗事,完全与宁婉先前听到的瘸子将军怎么杀敌不一样。
虽然这些发生在瘸子将军身上的小事与三家村的小孩子们平日的所做所为没什么两样,但是宁婉还是认真地听着,她越发觉出吴夫人平时是无人诉说的,正巧遇到自己,便一股脑地倾诉了出来。
虽然与自己无关,但为了卢二少爷,她应该听下去。
不过,其实也满有趣的。
吴夫人越说越停不住,事无巨细都向宁婉唠叨一遍,“快过年了,我给他做了许多肉干,让吴叔今天送到虎台县。听说多伦来领军械的人到了,正好给他们带过去。你不知道吧?我做的肉干特别好吃,铁石总吃不够。”
宁婉点头笑赞,“夫人果然想得周到,卢少爷每日里辛苦,正该多吃些肉才是。肉干好吃,带着也方便,就是行军中也能随时拿出来,再适合送过去不过了。”
“我就是这样想的,”吴夫人她的眼光突然深远了起来,“当年我就是把家里的钱都买了肉做成肉干给他带去了,然后他才能……”说到做到这里她猛地停住了。
宁婉早听懂了,吴夫人说着送儿子出征的事,却想到了当年送丈夫。那时的她倾尽所有,为丈夫准备了行囊,然后应该也如现在一般地担心着丈夫的安危,惦记着他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盼着他早日回来,但是最后一切都如她所愿,丈夫一切顺利,成了军官。只是当他成功的时候,他已经不在是她一个人的丈夫了,准确的说,他其实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了。
这实在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看着吴夫人突然消失的笑脸,宁婉说不出的同情,虽然吴夫人受过很多人的诟病,她果真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女人,但是她已经是足够好的妻子和母亲了,不应该受到这样待遇。然后宁婉又想到,也许吴夫人先前并不是如此孤僻别扭的性子,正是卢指挥佥事的抛弃才将她变成了这样。
因此宁婉便笑盈盈地说:“夫人除了给卢少爷带了肉干,也应该做些点心糕饼之类的,肉吃太多也不好呢。”似乎自己什么也没有听懂。
吴夫人也转回心神,也不认为宁婉一个小姑娘能知道自己的心思,就笑着说:“当然也送了别的,还有绿豆糕、枣泥糕、炉果、杠头、油茶面……好多样呢,还有几套衣裳鞋袜。”
“吴夫人手真巧,会做这么多的点心。”
宁婉其实只是随意恭维一下,让吴夫人开心些而已,但是吴夫人却真心相信了,转身从炕桌下面拿出一个油纸包,“这炉果还有多,你尝尝。”
炉果是用鸡蛋和面做的一种点心,是辽东这般最常见也最普通的点心,几乎所有的点心铺子里都有。但是吴夫人做的炉果样子也一般,表面粘的一层黑芝麻还烤得略有些焦,不过咬下一块,果真是又酥又脆又香又甜,宁婉点头道:“真好吃,而且炉果最放得住,一年半年的都不坏的。”
“正是,”吴夫人便献宝般地捧出许多样东西,都是给卢二少爷送了余下的,“我家祖辈是从山东来辽东的,最擅长的是做勥面的馒头、杠头。铁石之所以能长得这样高这样壮,就是因为他最爱吃杠头。我见辽东人不大做勥面的东西,你试试怎么样?”
宁婉吃了这样吃那样,样样都赞好。她是为了让吴夫人高兴不假,但这些吃食也果真美味,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样精巧细致,但用料十足,用心十足,怎么也错不了。宁婉再细品,这些东西又都特别适合送到军营中。
想来当年吴夫人给丈夫送过许多的东西,她当然知道怎么是最适合的。
第89章 炒面
</script>宁婉从卢家老宅出来时天色已经黑了,吴夫人原本还要留饭,宁婉便笑道:“我和我爹还要去梨树村的姑姑和姐姐家送年礼,改日再领吧。”
吴夫人才想到家里留男客不便,就将几样点心包了四包给宁婉带着,“带给你母亲尝尝,也替我给她拜个年。”又有点遗憾,“因为我不吃肉,所以肉干就没有留,全送走了。”
与吴夫人说了半晌的话,手里又提着几包点心,宁婉越发觉得吴夫人是个很善良很老实的人,她缩在卢家老宅里,心里只惦记着两个男人,而这两个人没有一个在她的身边。她的日子,还不如自己娘过得好呢。
宁婉出了门停下脚步拦住吴夫人,“夫人请回吧,外面冷,小心冻着了。”
方才开门的那位老妇人,叫吴婶的也来送客,“宁姑娘以后常来,我们夫人也就与你在起说得来。”
“好!”宁婉答应着,“等到开春后我就再来看夫人!”
出了院门走出许久,宁婉回头一望,吴夫人依旧披着青色的披风站在那里看着她。让她心里倒酸酸的,堂堂四品指挥佥事的原配夫人,未来声威赫赫的瘸子将军的母亲,此时身边竟清冷至此,挥了挥手想,自己有机会一定多来陪陪吴夫人。
父女两人加快了脚步到了梨树村,大姑和大姐见了他们父女两个自然都是极开心的,两家抢着张罗酒饭,又在一处说了半夜的话。第二天一早宁梁和宁婉再不肯留,于氏带着石头在家里,虽然请了大娘陪着,但他们还是急着回家呢。
到了家里,将吴夫人送的几样点心分了一半给大娘,“大家都尝尝。”大娘也赞好,尤其见了油茶面就说:“我倒忘记了,家里也应该炒些的,早上起来兑一碗吃又暖和又省事。”
于氏也笑了,“可不是?先前舍不得白面和油,现在东西都多,倒忘记做了。”说着将吴夫人送的油茶面赶紧兑了两碗给丈夫和女儿喝,“这东西吃着又暖和又顶饿,眼下你们先喝一碗,我一会儿就再做饭菜。”又给大嫂和自己也各兑了一碗,“我们先尝尝卢家的油茶面是什么样的。”
油茶面里面并没有茶,只是用油将白面炒熟,里面再加上糖和果仁。大约因为这炒面能像煮茶一般地兑了热水喝,所以才叫油茶面的。
炒油茶面没有什么窍门,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文火,一点也不能急躁,慢慢地将面炒熟而又不糊。至于里面加了多少油、糖,还有多少果仁,那就各随心意和口味了。
眼下吴夫人送的炒面便炒得恰到好处,里面又加了足够多的油和糖,又加了好多芝麻、碎松子仁、核桃仁什么的,都弄得碎碎的,看着不显,吃起来却极香甜可口。
大娘尝了便说:“一看就是用心做的,费了不少工夫。”又因为宁梁才回来,知道他要歇着,自已也不方便多坐,便放下碗走了,“我先家去,改日再来。”
于氏让了几句便送到门前,回来向宁婉说:“我看吴夫人这油茶面炒得好吃,我们不如也做成这样的。”
“吴夫人这是送到多伦给卢二少爷的,”宁婉一笑,“我们少放一些油吧,免得吃多了嫌腻。”
于氏点了点头,却道:“吴夫人明明也是爱儿子的,做个油茶面都费了这么多心思,却怎么舍得把儿子送到多伦去呢?”
“当然能,上一次卢二少爷帮我们村里打野猪,就在我们家吃的粗茶淡饭,他一点也不嫌弃,吃得还很香。”宁婉回想起来就笑了,“我们一家人都不如他一个人吃得多。”
吴夫人便也破泣为笑,“铁石饭量一向大,每顿都能吃好几碗饭。”可转眼又蹙眉,“也不知他在军中能不能吃饱?”
“俗话说当兵吃粮,怎么也饿不着军中的人。再说我们辽东这边多是军屯,听人说多伦那边荒野万里,随便开垦一处就能种出许多粮食。”事实上瘸子将军凭着战功在多伦当上了百户,就率军垦荒,种出的粮食在堡城里堆积如山,据说足够多伦堡关闭堡门吃上五年的。
吴夫人便又说:“铁石还特别费衣裳,还是小时候呢,出去玩上半□□服就破了。后来他习武摔摔打打的,一套了衣服穿不了几个月。我想着他在那边也没人帮他缝缝补补,天冷了也不知道棉衣会会破了不保暖。”
宁婉仔细回想了一下,当年的瘸子将军从虎台县里走过,从来都是一身戎装,利落而整齐,似乎没有见他穿过破衣裳,便又笑道:“虽然有些事卢少爷原本不会,可是他那样聪明的人,还能被难住不成?”
儿行千里母担忧,吴夫人对卢少爷的关切是无尽的,宁婉耐心地为吴夫人一点点地开解,“放心吧,夫人,几年后从多伦回来的卢二少爷就会是一名威风凛凛的军官,你看到他会无比地骄傲!”
没有人比吴夫人再相信宁婉的了,她一个劲儿地点头,“嗯,铁石是挺聪明的,是挺能干的,他能自己做好一切的,也能成为军官的。”
心情好了之后,便将卢铁石小时候的种种淘气事都讲给宁婉听,“有一次他惹我生了气,我转身拿笤帚打他,再一转眼人没了。可是我已经把门关上了呀?他能去哪里?我满院子找他找不着,就着急起来,就喊,铁石,你赶紧回来吧,娘不打你了。”
吴夫人含笑问道:“你说怎么?”
“铁石从院子里那棵大杨树树上一下子溜了下来,仰着头向我笑着,娘,我在这儿。”此时吴夫人还将手指指向窗外,虽然现在窗子关着,上面又糊了厚厚的窗纸,根本看不到那株大杨树。
宁婉听着,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她知道的瘸子将军从来都是冷面冷心、不苟言谈的人,他怎么能像顽童般的调皮捣蛋呢?看着吴夫人用手比着高度,就猜那时卢铁石不过七八岁。七八岁的孩子正是狗都嫌的年纪,倒是平常,但是她就是觉得怪怪的,一直想笑。
好在吴夫人自说起了儿子,便全心全意地沉浸在往事中了,再注意不到宁婉的神色。她展开了一个幸福的笑脸,将所有的愁苦都趋散了,整个人竟年轻秀美起来,将宁婉都看呆了。听着她随意地讲起一桩桩的往事。
也许因为此时卢少爷还没有建功立业,并没有成为人们心中的神,也许在当娘的心里,儿子就是这样的,吴夫人说的多是些小事糗事,完全与宁婉先前听到的瘸子将军怎么杀敌不一样。
虽然这些发生在瘸子将军身上的小事与三家村的小孩子们平日的所做所为没什么两样,但是宁婉还是认真地听着,她越发觉出吴夫人平时是无人诉说的,正巧遇到自己,便一股脑地倾诉了出来。
虽然与自己无关,但为了卢二少爷,她应该听下去。
不过,其实也满有趣的。
吴夫人越说越停不住,事无巨细都向宁婉唠叨一遍,“快过年了,我给他做了许多肉干,让吴叔今天送到虎台县。听说多伦来领军械的人到了,正好给他们带过去。你不知道吧?我做的肉干特别好吃,铁石总吃不够。”
宁婉点头笑赞,“夫人果然想得周到,卢少爷每日里辛苦,正该多吃些肉才是。肉干好吃,带着也方便,就是行军中也能随时拿出来,再适合送过去不过了。”
“我就是这样想的,”吴夫人她的眼光突然深远了起来,“当年我就是把家里的钱都买了肉做成肉干给他带去了,然后他才能……”说到做到这里她猛地停住了。
宁婉早听懂了,吴夫人说着送儿子出征的事,却想到了当年送丈夫。那时的她倾尽所有,为丈夫准备了行囊,然后应该也如现在一般地担心着丈夫的安危,惦记着他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盼着他早日回来,但是最后一切都如她所愿,丈夫一切顺利,成了军官。只是当他成功的时候,他已经不在是她一个人的丈夫了,准确的说,他其实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了。
这实在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看着吴夫人突然消失的笑脸,宁婉说不出的同情,虽然吴夫人受过很多人的诟病,她果真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女人,但是她已经是足够好的妻子和母亲了,不应该受到这样待遇。然后宁婉又想到,也许吴夫人先前并不是如此孤僻别扭的性子,正是卢指挥佥事的抛弃才将她变成了这样。
因此宁婉便笑盈盈地说:“夫人除了给卢少爷带了肉干,也应该做些点心糕饼之类的,肉吃太多也不好呢。”似乎自己什么也没有听懂。
吴夫人也转回心神,也不认为宁婉一个小姑娘能知道自己的心思,就笑着说:“当然也送了别的,还有绿豆糕、枣泥糕、炉果、杠头、油茶面……好多样呢,还有几套衣裳鞋袜。”
“吴夫人手真巧,会做这么多的点心。”
宁婉其实只是随意恭维一下,让吴夫人开心些而已,但是吴夫人却真心相信了,转身从炕桌下面拿出一个油纸包,“这炉果还有多,你尝尝。”
炉果是用鸡蛋和面做的一种点心,是辽东这般最常见也最普通的点心,几乎所有的点心铺子里都有。但是吴夫人做的炉果样子也一般,表面粘的一层黑芝麻还烤得略有些焦,不过咬下一块,果真是又酥又脆又香又甜,宁婉点头道:“真好吃,而且炉果最放得住,一年半年的都不坏的。”
“正是,”吴夫人便献宝般地捧出许多样东西,都是给卢二少爷送了余下的,“我家祖辈是从山东来辽东的,最擅长的是做勥面的馒头、杠头。铁石之所以能长得这样高这样壮,就是因为他最爱吃杠头。我见辽东人不大做勥面的东西,你试试怎么样?”
宁婉吃了这样吃那样,样样都赞好。她是为了让吴夫人高兴不假,但这些吃食也果真美味,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样精巧细致,但用料十足,用心十足,怎么也错不了。宁婉再细品,这些东西又都特别适合送到军营中。
想来当年吴夫人给丈夫送过许多的东西,她当然知道怎么是最适合的。
第89章 炒面
</script>宁婉从卢家老宅出来时天色已经黑了,吴夫人原本还要留饭,宁婉便笑道:“我和我爹还要去梨树村的姑姑和姐姐家送年礼,改日再领吧。”
吴夫人才想到家里留男客不便,就将几样点心包了四包给宁婉带着,“带给你母亲尝尝,也替我给她拜个年。”又有点遗憾,“因为我不吃肉,所以肉干就没有留,全送走了。”
与吴夫人说了半晌的话,手里又提着几包点心,宁婉越发觉得吴夫人是个很善良很老实的人,她缩在卢家老宅里,心里只惦记着两个男人,而这两个人没有一个在她的身边。她的日子,还不如自己娘过得好呢。
宁婉出了门停下脚步拦住吴夫人,“夫人请回吧,外面冷,小心冻着了。”
方才开门的那位老妇人,叫吴婶的也来送客,“宁姑娘以后常来,我们夫人也就与你在起说得来。”
“好!”宁婉答应着,“等到开春后我就再来看夫人!”
出了院门走出许久,宁婉回头一望,吴夫人依旧披着青色的披风站在那里看着她。让她心里倒酸酸的,堂堂四品指挥佥事的原配夫人,未来声威赫赫的瘸子将军的母亲,此时身边竟清冷至此,挥了挥手想,自己有机会一定多来陪陪吴夫人。
父女两人加快了脚步到了梨树村,大姑和大姐见了他们父女两个自然都是极开心的,两家抢着张罗酒饭,又在一处说了半夜的话。第二天一早宁梁和宁婉再不肯留,于氏带着石头在家里,虽然请了大娘陪着,但他们还是急着回家呢。
到了家里,将吴夫人送的几样点心分了一半给大娘,“大家都尝尝。”大娘也赞好,尤其见了油茶面就说:“我倒忘记了,家里也应该炒些的,早上起来兑一碗吃又暖和又省事。”
于氏也笑了,“可不是?先前舍不得白面和油,现在东西都多,倒忘记做了。”说着将吴夫人送的油茶面赶紧兑了两碗给丈夫和女儿喝,“这东西吃着又暖和又顶饿,眼下你们先喝一碗,我一会儿就再做饭菜。”又给大嫂和自己也各兑了一碗,“我们先尝尝卢家的油茶面是什么样的。”
油茶面里面并没有茶,只是用油将白面炒熟,里面再加上糖和果仁。大约因为这炒面能像煮茶一般地兑了热水喝,所以才叫油茶面的。
炒油茶面没有什么窍门,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文火,一点也不能急躁,慢慢地将面炒熟而又不糊。至于里面加了多少油、糖,还有多少果仁,那就各随心意和口味了。
眼下吴夫人送的炒面便炒得恰到好处,里面又加了足够多的油和糖,又加了好多芝麻、碎松子仁、核桃仁什么的,都弄得碎碎的,看着不显,吃起来却极香甜可口。
大娘尝了便说:“一看就是用心做的,费了不少工夫。”又因为宁梁才回来,知道他要歇着,自已也不方便多坐,便放下碗走了,“我先家去,改日再来。”
于氏让了几句便送到门前,回来向宁婉说:“我看吴夫人这油茶面炒得好吃,我们不如也做成这样的。”
“吴夫人这是送到多伦给卢二少爷的,”宁婉一笑,“我们少放一些油吧,免得吃多了嫌腻。”
于氏点了点头,却道:“吴夫人明明也是爱儿子的,做个油茶面都费了这么多心思,却怎么舍得把儿子送到多伦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