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英国公奉旨回朝,自太子以下,群臣皆出城至阅江楼码头欢迎。
三月初五这一天,身体刚恢复了一些的朱高炽乘坐马车,在群臣的环侍下,一大早就赶往了阅江楼码头。
张辅这是从交趾坐船回来,要是从陆路回来,众臣起码要出城三十里,才能彰显朱棣对张辅的重视。
在永乐一朝,不管是掌控神机营的柳升,还是备受朱棣恩宠的沐晟。他们在朱棣的心中,在大明万民的心中,都比不上张辅。
朱瞻基也有五年没有见过英国公张辅了,自交趾以降,又屡次起兵,英国公张辅就三征安南。
张辅在安南前后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规划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张辅,张辅回来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其他将领征讨,都无功。
武有张辅,文有黄福,整个大明只有这一文一武才能震住整个安南。
巳时正,在应天府外幕府山水师已经等了半夜的张辅座船,缓缓停在阅江楼码头。
鼓乐争鸣,万民齐呼,太子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在两个内侍的搀扶下,依旧是长揖到底,恭迎张辅。
五年不见,今年已经四十岁的张辅变化并不大。
他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在军事方面,他治军整肃,屹立如山。三次平定交趾,威名远传海外。
而在历史当中,张辅历事四朝,虽然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同心辅政。
仁宣之治的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张辅是有很大功劳的。
所以,不管是在这个时代了解的张辅,还是在从历史里面了解的张辅,都值得朱瞻基一拜。
张辅走下坐船,内心也是感叹不已,身为臣子,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可谓是已经到顶了。
不过他自认还年轻,并不想从此养老,只是这次回来,不知道皇上还会不会再放他出去。
他也看到了在群臣之前的太子朱高炽,这个太子的身体依旧不见好转。
比他更引人瞩目的就是他身边站着的太孙朱瞻基。
五年不见,张辅自己的形象并没有大变。但是朱瞻基从十三岁到十八岁,却正是一个年轻人形象变化最大的阶段。
才十八岁的太孙身材比他还要高大,比一般人都要高出一个头,在群臣里面显得格外显眼。
虽然有些消瘦,不过这是年轻人正长身体的时候。从他鼓鼓囊囊的衣服下的肌肉,也能看出,他的身体要比太子好的多了。
再看看他跟皇上年轻时代相差无几的脸,张辅自然就明白为什么这个太孙如此受皇上宠爱。
年仅十八,现在皇上竟然把全国的水师都交于他掌管,这是多么大的殊荣啊!
不过,从他的了解,这个太孙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去岁北征,他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也从其他将领那里了解到了太孙在战场上的表现。善于纳谏,英勇杀敌,更重要的是,在行军途中不仅不嫌劳累,还能与各界将领相处和谐。
北征回师途中,他更是邀天之幸,在草原腹地找寻到了一座铜山。
光凭这座铜山,大明就能解决如今的钱荒。也让大明有能力在草原腹心驻扎一直军队,从此将荒寂的草原变成了一座金山,各部将士再不把草原当做畏途。
而他们虽然再没有见面,去年以来,他们之间却也不是没有交集。在交趾期间,他就收到了太孙的亲笔信函和一份地图。
而他凭借这份地图,在广宁海边,果然找到一座储量惊人石炭矿。这片石炭矿绵延数百里,出产各种优质石炭,足够大明用上千年。
从这件事,张辅也在怀疑,难道太孙真是天授之人,要不然,他在大明境内,又如何能知道远在交趾,有这么大一座石炭矿。
礼部官员这个时候已经念完了朱棣亲笔撰写的嘉奖徼文,张辅也双膝跪地,接过了圣旨,面向皇宫磕头三次。
然后,才是诸臣与这位大明头号战将套近乎的时间,这一番见礼一共持续了近半个时辰。
朱瞻基并没有跟张辅太多交谈,他只是在张辅跟朱高炽见礼的时候,跟张辅问了一声好。
待张辅与诸臣见礼完毕,朱瞻基亲自执缰,牵来了一匹阿拉伯马。张辅谦让了一番,还是在众人的力邀之下,翻身跨上了骏马,开始向皇宫行进。
应天府大街上,张辅回宫的道路已经被清街,封锁,一行人或骑马,或坐车,带起了一条灰尘形成的浓烟,一路奔向皇宫。
朱瞻基一直陪在张辅的身边,这个时候也才有机会跟张辅说上几句话。
“英国公,朝堂上下,唯你对交趾情形最为了解,以你之见,这交趾为何三番五次复反,想要彻底解决交趾战乱,又该行何策?”
当初朱瞻基还是个孩子,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一个青年,听他向自己问计,张辅忍不住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触。
“交址之乱,源于少数人不服王化,而想彻底解决交趾之乱,应以教化为主,武力为辅。可是此举耗时耗力,交趾又远离王庭,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这些年来,每年交趾上缴税银不过七万两,但是三征交趾,耗银超过四百万两,朝廷诸臣未免有些人觉得费了这么大力气,拿下一个贫穷的交趾,实在不划算。
但是朱瞻基却很清楚交趾的潜力,在小冰河时代来临之前,这里将会是大明最大的粮仓。
而且这里南扼南洋,乃是大明水师威慑南洋诸国最佳的前沿阵地,也是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大明最佳的贸易地之一。
交趾虽然贫穷,人口却不少,在当今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
朱瞻基笑着说道:“鼠目寸光之辈,且不去管他。交趾于大明,乃是最佳的粮食产地和威慑诸国的前沿阵地。所以孤认为,交趾不仅要平,还要尽早平复。不服教化者,我大明如今要修整数条直通草原之路,尚缺大量劳役。”
张辅有些担忧此举不妥,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激化了当地的民族矛盾,让反抗来的更加激烈。
可是没有等他说话,朱瞻基又说道:“我欲说服皇祖,在交趾效仿云南,设羁縻都护府,并着一公候代天子巡守。不知英国公意下如何?”
张辅心中一震,要不是还在大街上,他差点想要停下马,拉着朱瞻基问个清楚了。
自太祖以来,所有武将无不将西平候沐英作为自己的目标。
英国公张辅如今的爵位已经远远高于当初的沐英,但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英年早逝后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并且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也就是说沐家虽然不曾明着列土封疆,但是已经是事实上的云南王。
而交趾再差,也要比如今还是穷乡僻壤的云南要强的多啊。最少,云南缺衣少粮,而交趾这里粮食却是一年三熟,人们再穷,也不会短了吃的。
而且现在交趾又发现了这座超级石炭矿,以后靠售买石炭,也是一笔大收入啊!
张家如果能走到沐家这一步,那他张辅才真正算是死而无憾了。
不过,五年没见,张辅也不知道朱瞻基这个毛头小子在朱棣面前的份量有多重。所以,他只是吸了一口气,尽量平静地问道:“殿下有多大把握?”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交趾的复反,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教化,更是大明针对交趾政策的不足造成的。仅靠向交趾输送儒家学子是不够的,我个人认为,更需要民族的融合。”
“民族的融合?”
“如果交趾的男人但凡追随叛军,就被阉割带入大明劳役,女眷则发放军中慰问将士,或是配与无妻士兵为妻,数十年以后,怕不是交趾都剩下我汉人后裔,即便还有一些顽固不灵者,也不足为虑。”
张辅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依旧脸色平静的朱瞻基,颤声说道:“殿下,此举有伤天和。”
“和是针对服从我大明教化的人,对于不服大明教化的人,我们要从根源上把他们消灭。内圣外王,才是王道。”
张辅深深看了朱瞻基一眼,感觉到了他丝毫不逊色于朱棣的霸气。
如果没有这个诱惑,他绝对不会考虑用这种方法来针对安南人,因为这会让他成为儒家讨伐的对象,甚至会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就有可能世代驻守一方,那么成为大明的一条凶恶看门狗,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
不过张辅并没有直接表态,在不知道朱棣是什么想法之前,任何决定都是错误的。
朱瞻基也不知道这样跟张辅直接摊牌结果好还是不好。
因为他知道,张辅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被朱棣派去交趾进行第四次征伐。也是这一次,才真正将所有的反对势力剿灭一空。
只有现在就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才会在有些事务上来配合自己。大明想要发展,现在基础工程需要太多的人手。
如果张辅能从安南带回几十万阉割了的安南人,那就能起大作用啊!
英国公奉旨回朝,自太子以下,群臣皆出城至阅江楼码头欢迎。
三月初五这一天,身体刚恢复了一些的朱高炽乘坐马车,在群臣的环侍下,一大早就赶往了阅江楼码头。
张辅这是从交趾坐船回来,要是从陆路回来,众臣起码要出城三十里,才能彰显朱棣对张辅的重视。
在永乐一朝,不管是掌控神机营的柳升,还是备受朱棣恩宠的沐晟。他们在朱棣的心中,在大明万民的心中,都比不上张辅。
朱瞻基也有五年没有见过英国公张辅了,自交趾以降,又屡次起兵,英国公张辅就三征安南。
张辅在安南前后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规划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张辅,张辅回来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其他将领征讨,都无功。
武有张辅,文有黄福,整个大明只有这一文一武才能震住整个安南。
巳时正,在应天府外幕府山水师已经等了半夜的张辅座船,缓缓停在阅江楼码头。
鼓乐争鸣,万民齐呼,太子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在两个内侍的搀扶下,依旧是长揖到底,恭迎张辅。
五年不见,今年已经四十岁的张辅变化并不大。
他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在军事方面,他治军整肃,屹立如山。三次平定交趾,威名远传海外。
而在历史当中,张辅历事四朝,虽然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同心辅政。
仁宣之治的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张辅是有很大功劳的。
所以,不管是在这个时代了解的张辅,还是在从历史里面了解的张辅,都值得朱瞻基一拜。
张辅走下坐船,内心也是感叹不已,身为臣子,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可谓是已经到顶了。
不过他自认还年轻,并不想从此养老,只是这次回来,不知道皇上还会不会再放他出去。
他也看到了在群臣之前的太子朱高炽,这个太子的身体依旧不见好转。
比他更引人瞩目的就是他身边站着的太孙朱瞻基。
五年不见,张辅自己的形象并没有大变。但是朱瞻基从十三岁到十八岁,却正是一个年轻人形象变化最大的阶段。
才十八岁的太孙身材比他还要高大,比一般人都要高出一个头,在群臣里面显得格外显眼。
虽然有些消瘦,不过这是年轻人正长身体的时候。从他鼓鼓囊囊的衣服下的肌肉,也能看出,他的身体要比太子好的多了。
再看看他跟皇上年轻时代相差无几的脸,张辅自然就明白为什么这个太孙如此受皇上宠爱。
年仅十八,现在皇上竟然把全国的水师都交于他掌管,这是多么大的殊荣啊!
不过,从他的了解,这个太孙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去岁北征,他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也从其他将领那里了解到了太孙在战场上的表现。善于纳谏,英勇杀敌,更重要的是,在行军途中不仅不嫌劳累,还能与各界将领相处和谐。
北征回师途中,他更是邀天之幸,在草原腹地找寻到了一座铜山。
光凭这座铜山,大明就能解决如今的钱荒。也让大明有能力在草原腹心驻扎一直军队,从此将荒寂的草原变成了一座金山,各部将士再不把草原当做畏途。
而他们虽然再没有见面,去年以来,他们之间却也不是没有交集。在交趾期间,他就收到了太孙的亲笔信函和一份地图。
而他凭借这份地图,在广宁海边,果然找到一座储量惊人石炭矿。这片石炭矿绵延数百里,出产各种优质石炭,足够大明用上千年。
从这件事,张辅也在怀疑,难道太孙真是天授之人,要不然,他在大明境内,又如何能知道远在交趾,有这么大一座石炭矿。
礼部官员这个时候已经念完了朱棣亲笔撰写的嘉奖徼文,张辅也双膝跪地,接过了圣旨,面向皇宫磕头三次。
然后,才是诸臣与这位大明头号战将套近乎的时间,这一番见礼一共持续了近半个时辰。
朱瞻基并没有跟张辅太多交谈,他只是在张辅跟朱高炽见礼的时候,跟张辅问了一声好。
待张辅与诸臣见礼完毕,朱瞻基亲自执缰,牵来了一匹阿拉伯马。张辅谦让了一番,还是在众人的力邀之下,翻身跨上了骏马,开始向皇宫行进。
应天府大街上,张辅回宫的道路已经被清街,封锁,一行人或骑马,或坐车,带起了一条灰尘形成的浓烟,一路奔向皇宫。
朱瞻基一直陪在张辅的身边,这个时候也才有机会跟张辅说上几句话。
“英国公,朝堂上下,唯你对交趾情形最为了解,以你之见,这交趾为何三番五次复反,想要彻底解决交趾战乱,又该行何策?”
当初朱瞻基还是个孩子,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一个青年,听他向自己问计,张辅忍不住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触。
“交址之乱,源于少数人不服王化,而想彻底解决交趾之乱,应以教化为主,武力为辅。可是此举耗时耗力,交趾又远离王庭,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这些年来,每年交趾上缴税银不过七万两,但是三征交趾,耗银超过四百万两,朝廷诸臣未免有些人觉得费了这么大力气,拿下一个贫穷的交趾,实在不划算。
但是朱瞻基却很清楚交趾的潜力,在小冰河时代来临之前,这里将会是大明最大的粮仓。
而且这里南扼南洋,乃是大明水师威慑南洋诸国最佳的前沿阵地,也是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大明最佳的贸易地之一。
交趾虽然贫穷,人口却不少,在当今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
朱瞻基笑着说道:“鼠目寸光之辈,且不去管他。交趾于大明,乃是最佳的粮食产地和威慑诸国的前沿阵地。所以孤认为,交趾不仅要平,还要尽早平复。不服教化者,我大明如今要修整数条直通草原之路,尚缺大量劳役。”
张辅有些担忧此举不妥,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激化了当地的民族矛盾,让反抗来的更加激烈。
可是没有等他说话,朱瞻基又说道:“我欲说服皇祖,在交趾效仿云南,设羁縻都护府,并着一公候代天子巡守。不知英国公意下如何?”
张辅心中一震,要不是还在大街上,他差点想要停下马,拉着朱瞻基问个清楚了。
自太祖以来,所有武将无不将西平候沐英作为自己的目标。
英国公张辅如今的爵位已经远远高于当初的沐英,但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英年早逝后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并且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也就是说沐家虽然不曾明着列土封疆,但是已经是事实上的云南王。
而交趾再差,也要比如今还是穷乡僻壤的云南要强的多啊。最少,云南缺衣少粮,而交趾这里粮食却是一年三熟,人们再穷,也不会短了吃的。
而且现在交趾又发现了这座超级石炭矿,以后靠售买石炭,也是一笔大收入啊!
张家如果能走到沐家这一步,那他张辅才真正算是死而无憾了。
不过,五年没见,张辅也不知道朱瞻基这个毛头小子在朱棣面前的份量有多重。所以,他只是吸了一口气,尽量平静地问道:“殿下有多大把握?”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交趾的复反,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教化,更是大明针对交趾政策的不足造成的。仅靠向交趾输送儒家学子是不够的,我个人认为,更需要民族的融合。”
“民族的融合?”
“如果交趾的男人但凡追随叛军,就被阉割带入大明劳役,女眷则发放军中慰问将士,或是配与无妻士兵为妻,数十年以后,怕不是交趾都剩下我汉人后裔,即便还有一些顽固不灵者,也不足为虑。”
张辅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依旧脸色平静的朱瞻基,颤声说道:“殿下,此举有伤天和。”
“和是针对服从我大明教化的人,对于不服大明教化的人,我们要从根源上把他们消灭。内圣外王,才是王道。”
张辅深深看了朱瞻基一眼,感觉到了他丝毫不逊色于朱棣的霸气。
如果没有这个诱惑,他绝对不会考虑用这种方法来针对安南人,因为这会让他成为儒家讨伐的对象,甚至会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就有可能世代驻守一方,那么成为大明的一条凶恶看门狗,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
不过张辅并没有直接表态,在不知道朱棣是什么想法之前,任何决定都是错误的。
朱瞻基也不知道这样跟张辅直接摊牌结果好还是不好。
因为他知道,张辅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被朱棣派去交趾进行第四次征伐。也是这一次,才真正将所有的反对势力剿灭一空。
只有现在就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才会在有些事务上来配合自己。大明想要发展,现在基础工程需要太多的人手。
如果张辅能从安南带回几十万阉割了的安南人,那就能起大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