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从来到京师,刘江没有一点时间来领略京师的繁华,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他唯一抽出来的时间,就是在被朱棣接见以后,匆忙在太平坊挑中了一套朱瞻基帮他留意下来的一套四进大院。
这处大院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是位置很好,位于九华山下,毗邻富昌伯房宽,清远候王友的宅邸。
他只有一妻两妾,长子刘湍早亡,次子刘安如今也在军中服役,这次并没有随他返回京师。另有两嫡女,一庶女也以嫁人,只有两个庶子还在跟前,所以一套四进大院也足够家用。
确定了宅邸,他就全心投入了跟朱瞻基的磋商之中。
朱瞻基懂得的是后世的先进管理系统,但是将这套管理方案套用在六百年前的大明,就需要因地适宜。
比如简单的的舰队编制,朱瞻基就只是简单地知道各种不同船只的性能和名字,各种舰船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只是略懂。
如何把这些不同性能的战舰组合成一支具有战斗力,又合理的舰队,并且能担负不同的战斗职能,就需要刘江这样的老帅才能确定。
这还是最简单的,其他比如各部不同的战争训练和组合,不同卫所之间的协同作战,统一指挥系统的组建,都离不开刘江这个老将。
他们必须要拿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方案,才能得到兵部的支持,也才能得到朱棣的支持。
而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这套方案也才能在军中实施,并且通过现在聚集在京师的水师将领,将这套方案传达下去,执行下去。
一个国家的水师,最北到奴儿干都司,也就是库页岛北部地区。而最南到交趾,也就是后世的越南。绵延上万里,军队数十万,战舰数千艘。
在最南部的苏门答腊岛,原三佛齐地区的国王梁明道哭着喊着要加入大明,并且来到大明之后再也不肯离开。
他的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内附大明,永乐五年,朱棣诏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至此,远在赤道线上,还有一块土地属于大明,并且驻扎了一支水军。
想要将这些军队都组合在一套管理系统之内,还要让各部形成战斗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部,各军卫都不想削弱自己的现在实力,又想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如何协调这中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刘江的能力。
朱瞻基不可能事事亲自去做,他只需要把握全局,然后验证效果。
所以刘江在跟朱瞻基确定下来基本方略之后,首先就是要组建自己的执行机构,以便他的命令可以得到有效执行。
聚集在京师的上千水师将领几乎全部被刘江给召集了起来,强行编进自己的筹委会里。
在经过朱瞻基设计的层层考验之后,一些具有优秀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将领被挑选了出来,解除他们的现职,直接编进了海军司令部。
而这些人也是从北到南,各地的将领都有,他们对地方上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有了他们的加入,这种改制的动作才慢慢快了起来。
朱瞻基很有耐心,他预计用四个月的时间,能理清所有的关系就足够神速了。
这边的工作放给了刘江,朱瞻基这几日又忙着幼军的事务。
每年秋冬之际,朱瞻基就会搜寻一批各地的孤儿,经过几个月的考验,编进幼军。
以前朱瞻基小打小闹,只是在京师周边挑选孤儿,每年差不多只是挑选一百二十人左右,最后保证幼军的规模能控制在三个层次六百人。
但是去年的幼军甲字连全部被瓜分,目前只剩下了四百人,加上朱棣和军方的压力,所以朱瞻基去年通过锦衣卫又挑选了四百个孤儿。
这八百人已经让幼军营的容纳能力达到了饱和,但是现在,勋贵们也要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幼军,幼军的规模就会变的更大。
不过现在教官方面不缺,因为原本的乙字连两百士兵都能充当教官,就连丙子连的士兵们,也能胜任一些教官任务了。
现在主要是训练营的场地有限,原本增加了四百孤儿,容纳能力就几乎饱和,现在勋贵子弟们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名。
幸亏如今的下马桥已经进入了建设期,虽然进入了春耕阶段,但是一道圣旨,下马桥每天仍然能维持一万工人以上的建设规模。
在建设十个研究所的厂房同时,朱瞻基也把幼军营的宿舍和场地进行了扩建,预计形成两千人的规模。
这个规模暂时不会再扩大,在他登基之前,朱棣也不会允许太多的人掌握天文知识。掌握太多的地图绘制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如果被太多人掌握,也会对大明形成威胁,对朱家的统治形成威胁。
也因为这些原因,除了孤儿和勋贵子弟,朱棣严厉要求幼军不能向普通民众开放。
二月十五,下马桥农庄一带的道路发生了拥挤,无数的马车还没有出城门就堵死了。
数不清的勋贵子弟一个个只能在护卫的带领下,步行前往农庄。
朱瞻基原本还让纪纲派了不少锦衣卫,四处查探这些勋贵子弟的表现,有没有一些仗势欺人的。
但是很显然,不管哪个都受到了严厉的警告,不要说在路途中,即使在幼军的选拨过程中,也没有一个恃宠而骄的。
相对于培养了几个月的孤儿们来说,这些勋贵子弟的挑选并不算严格。
首先免了政审这一关,其次是入门的标准不过是十五岁以上一个时辰内跑完十公里,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可以适当减少要求。
如今的大明一里相当于530米,一公里1060米,十公里也不过是比后世多了一里路。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小半人没有完成。他们可不是营养不良的孤儿,能来参加挑选的大部分都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这点标准都达不到,朱瞻基是坚决不要。
而没有被挑上的人也没有人敢闹事,且不提虎视眈眈的锦衣卫,光是在太孙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就足以让他们不敢猖狂。
选不中大不了回家继续当富家公子,年岁到了也能找个差事,要是在太孙这里挂了号,以后的前途可就堪忧了。
喧闹的一天结束,幼军又将增加四百多人的丁字连,这四百多人基本保证了每个勋贵家族都有人被挑上,有些家族还不止一人。
而这些人被朱瞻基控制在手中,就能保证勋贵阶层的利益跟他捆绑,不敢充当墙头草。
朱瞻基能做的就是,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后尽量不要让他们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虽然挑选结束了,但是他们暂时还不能入学,因为农庄的宿舍还没有建好。他们都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字,跟流离失所的孤儿不同,自然不能一个房间睡十几个人。
即便不会允许服侍他们的小厮来侍候。也不能太苛待了他们,所以,最多会安排四个人一个房间,相应的建筑量也要多了不少。
而这个时候,海军司令部的衙门也终于建好,刘江他们,也终于有个可以办公的场所了。
不过按照大明的习惯,这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挂的还是海军都督府,刘江担任了海军第一任大都督。
但是,这个海军都督府的招牌并不是挂在大门上方,而只是挂在大门右侧,在左侧,还挂了一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
这个招牌可以说是专门为朱瞻基所挂,因为他这个太孙只担任了海军司令的职称。这个职称虽然比海军都督还要高一级,但是并不是大明的编制内官职,也没有等级。
等于是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特设了一个职位。
朱瞻基有些想法还是有些超前了,因为如果只是海军设司令,那么五军都督府是不是也要设司令一职呢?
如果连五军都督府的官职都改名了,岂不是相当于整个大明的武官系统也要重组?
所以朱棣在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没有给海军标新立异,只是把海军司令这个超品的官职,当做是给朱瞻基特设的,以后也不会是常设职位。
到了二月底,海军的改制经过了初期的混乱,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瘦了足有十斤的刘江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除了监督一下程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业区的筹建方面。
海军的改制他只需要监督,但是工业区的建设却需要他的完全引导。要不然,这样的投资就会出现投资方向的错误,或者是重复投资现象。
不过,因为马致才带领着一个攻关小组,一直在测试长江水流可以带动水车的最大功率,所以他才能不管不顾,将海军的事情整顿的差不多。
这一个多月来,夹江上那一架架测试的水车,吸引了不少看热闹的民众。
现在,各项测试数据都已经获得的差不多了,而工部这边,也要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初步的安装测试了。
不过这个时候,却没人在成群结队到夹江那里看热闹了。因为有一个比这更大的新闻爆发,那就是大明军中第一人,国之柱石,英国公张辅要回京了。
而且,他还抓住了后陈国的国主陈季扩,以及后陈国的大部分大臣。虽然陈季扩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跳水自尽,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人们看热闹的激情。
从来到京师,刘江没有一点时间来领略京师的繁华,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他唯一抽出来的时间,就是在被朱棣接见以后,匆忙在太平坊挑中了一套朱瞻基帮他留意下来的一套四进大院。
这处大院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是位置很好,位于九华山下,毗邻富昌伯房宽,清远候王友的宅邸。
他只有一妻两妾,长子刘湍早亡,次子刘安如今也在军中服役,这次并没有随他返回京师。另有两嫡女,一庶女也以嫁人,只有两个庶子还在跟前,所以一套四进大院也足够家用。
确定了宅邸,他就全心投入了跟朱瞻基的磋商之中。
朱瞻基懂得的是后世的先进管理系统,但是将这套管理方案套用在六百年前的大明,就需要因地适宜。
比如简单的的舰队编制,朱瞻基就只是简单地知道各种不同船只的性能和名字,各种舰船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只是略懂。
如何把这些不同性能的战舰组合成一支具有战斗力,又合理的舰队,并且能担负不同的战斗职能,就需要刘江这样的老帅才能确定。
这还是最简单的,其他比如各部不同的战争训练和组合,不同卫所之间的协同作战,统一指挥系统的组建,都离不开刘江这个老将。
他们必须要拿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方案,才能得到兵部的支持,也才能得到朱棣的支持。
而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这套方案也才能在军中实施,并且通过现在聚集在京师的水师将领,将这套方案传达下去,执行下去。
一个国家的水师,最北到奴儿干都司,也就是库页岛北部地区。而最南到交趾,也就是后世的越南。绵延上万里,军队数十万,战舰数千艘。
在最南部的苏门答腊岛,原三佛齐地区的国王梁明道哭着喊着要加入大明,并且来到大明之后再也不肯离开。
他的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内附大明,永乐五年,朱棣诏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至此,远在赤道线上,还有一块土地属于大明,并且驻扎了一支水军。
想要将这些军队都组合在一套管理系统之内,还要让各部形成战斗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部,各军卫都不想削弱自己的现在实力,又想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如何协调这中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刘江的能力。
朱瞻基不可能事事亲自去做,他只需要把握全局,然后验证效果。
所以刘江在跟朱瞻基确定下来基本方略之后,首先就是要组建自己的执行机构,以便他的命令可以得到有效执行。
聚集在京师的上千水师将领几乎全部被刘江给召集了起来,强行编进自己的筹委会里。
在经过朱瞻基设计的层层考验之后,一些具有优秀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将领被挑选了出来,解除他们的现职,直接编进了海军司令部。
而这些人也是从北到南,各地的将领都有,他们对地方上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有了他们的加入,这种改制的动作才慢慢快了起来。
朱瞻基很有耐心,他预计用四个月的时间,能理清所有的关系就足够神速了。
这边的工作放给了刘江,朱瞻基这几日又忙着幼军的事务。
每年秋冬之际,朱瞻基就会搜寻一批各地的孤儿,经过几个月的考验,编进幼军。
以前朱瞻基小打小闹,只是在京师周边挑选孤儿,每年差不多只是挑选一百二十人左右,最后保证幼军的规模能控制在三个层次六百人。
但是去年的幼军甲字连全部被瓜分,目前只剩下了四百人,加上朱棣和军方的压力,所以朱瞻基去年通过锦衣卫又挑选了四百个孤儿。
这八百人已经让幼军营的容纳能力达到了饱和,但是现在,勋贵们也要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幼军,幼军的规模就会变的更大。
不过现在教官方面不缺,因为原本的乙字连两百士兵都能充当教官,就连丙子连的士兵们,也能胜任一些教官任务了。
现在主要是训练营的场地有限,原本增加了四百孤儿,容纳能力就几乎饱和,现在勋贵子弟们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名。
幸亏如今的下马桥已经进入了建设期,虽然进入了春耕阶段,但是一道圣旨,下马桥每天仍然能维持一万工人以上的建设规模。
在建设十个研究所的厂房同时,朱瞻基也把幼军营的宿舍和场地进行了扩建,预计形成两千人的规模。
这个规模暂时不会再扩大,在他登基之前,朱棣也不会允许太多的人掌握天文知识。掌握太多的地图绘制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如果被太多人掌握,也会对大明形成威胁,对朱家的统治形成威胁。
也因为这些原因,除了孤儿和勋贵子弟,朱棣严厉要求幼军不能向普通民众开放。
二月十五,下马桥农庄一带的道路发生了拥挤,无数的马车还没有出城门就堵死了。
数不清的勋贵子弟一个个只能在护卫的带领下,步行前往农庄。
朱瞻基原本还让纪纲派了不少锦衣卫,四处查探这些勋贵子弟的表现,有没有一些仗势欺人的。
但是很显然,不管哪个都受到了严厉的警告,不要说在路途中,即使在幼军的选拨过程中,也没有一个恃宠而骄的。
相对于培养了几个月的孤儿们来说,这些勋贵子弟的挑选并不算严格。
首先免了政审这一关,其次是入门的标准不过是十五岁以上一个时辰内跑完十公里,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可以适当减少要求。
如今的大明一里相当于530米,一公里1060米,十公里也不过是比后世多了一里路。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小半人没有完成。他们可不是营养不良的孤儿,能来参加挑选的大部分都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这点标准都达不到,朱瞻基是坚决不要。
而没有被挑上的人也没有人敢闹事,且不提虎视眈眈的锦衣卫,光是在太孙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就足以让他们不敢猖狂。
选不中大不了回家继续当富家公子,年岁到了也能找个差事,要是在太孙这里挂了号,以后的前途可就堪忧了。
喧闹的一天结束,幼军又将增加四百多人的丁字连,这四百多人基本保证了每个勋贵家族都有人被挑上,有些家族还不止一人。
而这些人被朱瞻基控制在手中,就能保证勋贵阶层的利益跟他捆绑,不敢充当墙头草。
朱瞻基能做的就是,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后尽量不要让他们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虽然挑选结束了,但是他们暂时还不能入学,因为农庄的宿舍还没有建好。他们都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字,跟流离失所的孤儿不同,自然不能一个房间睡十几个人。
即便不会允许服侍他们的小厮来侍候。也不能太苛待了他们,所以,最多会安排四个人一个房间,相应的建筑量也要多了不少。
而这个时候,海军司令部的衙门也终于建好,刘江他们,也终于有个可以办公的场所了。
不过按照大明的习惯,这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挂的还是海军都督府,刘江担任了海军第一任大都督。
但是,这个海军都督府的招牌并不是挂在大门上方,而只是挂在大门右侧,在左侧,还挂了一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
这个招牌可以说是专门为朱瞻基所挂,因为他这个太孙只担任了海军司令的职称。这个职称虽然比海军都督还要高一级,但是并不是大明的编制内官职,也没有等级。
等于是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特设了一个职位。
朱瞻基有些想法还是有些超前了,因为如果只是海军设司令,那么五军都督府是不是也要设司令一职呢?
如果连五军都督府的官职都改名了,岂不是相当于整个大明的武官系统也要重组?
所以朱棣在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没有给海军标新立异,只是把海军司令这个超品的官职,当做是给朱瞻基特设的,以后也不会是常设职位。
到了二月底,海军的改制经过了初期的混乱,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瘦了足有十斤的刘江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除了监督一下程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业区的筹建方面。
海军的改制他只需要监督,但是工业区的建设却需要他的完全引导。要不然,这样的投资就会出现投资方向的错误,或者是重复投资现象。
不过,因为马致才带领着一个攻关小组,一直在测试长江水流可以带动水车的最大功率,所以他才能不管不顾,将海军的事情整顿的差不多。
这一个多月来,夹江上那一架架测试的水车,吸引了不少看热闹的民众。
现在,各项测试数据都已经获得的差不多了,而工部这边,也要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初步的安装测试了。
不过这个时候,却没人在成群结队到夹江那里看热闹了。因为有一个比这更大的新闻爆发,那就是大明军中第一人,国之柱石,英国公张辅要回京了。
而且,他还抓住了后陈国的国主陈季扩,以及后陈国的大部分大臣。虽然陈季扩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跳水自尽,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人们看热闹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