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艘过来的船,不管是战船还是海船,都接到了主舰旗手发出的指令,或快或慢,或向前后,或向左右,依令而行。
    旗手发出清晰指令,目标船旗手只要看得清楚,接收指令自然不成问题,但两个旗手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却还是难以办到,他们双方都必须要把所有指令及对应编号完全记熟,熟练应运方才可以,这需要他们继续下功夫。
    最后一艘船过来了,是一艘海船,回来的速度比其他船慢了不少,看来舵手和水手对海船并不熟练。
    船进三里之内,看得清船头人影之后,杨丛义立即下令:“护航断后。”
    这是战斗指令,旗手拿起两杆赤色令旗,打出“警戒敌袭”指令编号后,间隔两息,又打出“随后护航”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三遍旗语打完,旗手惊声回复:“海船四,青旗回复二十七、二十九。”
    杨丛义听后心里一惊,赶紧查看旗语手册,只见青旗编号二十七:船体严重受损进水,请求救援。青旗编号二十九:有人员伤亡,请求转移治疗。
    “勿需惊慌,马上就到。”杨丛义心里有些慌张,难道船触礁了?随即传令:“前船受损,升帆救援!”
    主舰甲板上众人一阵惊慌,水手、舵手接令后立即升帆动桨,迅速向前接近那艘海船。
    杨丛义眉头皱起,紧盯着那艘海船。主舰甲板上的将士们心也悬起来,紧张之下,无人言语,他们这艘主舰也不知道能不能装得下六百人,此地距离昌国县两个多时辰,一路上有没有危险,很难说。
    主舰正在快速接近,准备减速救援时,却见海船上旗手一展赤旗,又打出旗语。
    “海船四,请求护航出击!”旗手忽然喊道。
    杨丛义听得的一愣,他也看到对面旗手的赤旗。
    “海船四,再次请求护航出击!”旗手喊道。
    “这帮混蛋,还真会有玩!”杨丛义大骂一声。随即传令道:“右转向掉头。”
    之后又向旗手道:“不允,舰后随行。”
    这是巡航指令,旗手拿起两杆黄色令旗,接连打出三个大x,然后接着打出“减速慢行”指令编号,间隔两息,又打出“随后护航”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主舰甲板上众将士虚惊一场,要不是监军在,他们立刻就要开骂。
    随后旗手高声道:“海船四回复,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返航!”
    杨丛义一声令下,传令兵立即向水手、舵手传令,战船随即掉头,迅速向昌国方向驶去。
    两个时辰后,十五艘战船、海船安全返回昌国,停靠在宣威军军营外,这天的海上旗语训练顺利结束。
    但今天海船四闹的这一出,却让赵安和江恺大为恼火。海船之间相互演练旗语,进行沟通交流是可以的,但不按要求来,肆意更改指令,给其他战船带来麻烦和危险,那就是严重的错误。
    结果海船四的营指挥薛望因胡乱传讯,被罚饷钱一贯,全军通报批评。
    不过,在杨丛义看来这是好事,真实的海上环境复杂无比,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训练时连一个小小的恶作剧都不能应付,等船队南下,遇到真正的危机,那要怎么应对?
    杨丛义召集众将官,将他心里的想法讲清楚,看是否要开始预演将来出海有危机发生时,各船如何应对。
    有人认为现在为时尚早,宣威军刚刚接触战船和大海不久,各种技能还不能熟练掌握,旗语也马马虎虎,没几个旗手能完全熟记,熟练运用,还是等各岗位都熟练后再开始预演不迟,现在还是应该以基础训练为主。
    也有人认为危机预演也是训练,现在时间不多了,也许再有半个月就要离开昌国,南下泉州,训练强度必须要加大,危机预演复杂度刚好,能同时训练很多科目,对提高宣威军海上各种技能很有益处。
    也有人说宣威军全员都已经出海满五天,基础技能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开始危机预演训练完全可行,就是发生危险,也比等出海以后遇到危险要好的多,真发生危险,也算是吸取了教训,对以后出海也大有益处。
    经几番争论之后,还是决定即刻开始危机预演,具体就由赵安、沈缙和教导团来负责设计预演方案。
    那天之后,宣威军海上训练,杨丛义就不再参与,由赵安全权负责,教导团跟随协助。
    杨丛义也没有闲着,他还有新军的事情要处理。
    在他五月下旬离开昌国以后,雨季爆发,明州遭了水灾,良田受损严重,官府赈济力量不足,灾民无数,流民也不少见。
    江恺早就得到杨丛义的指示,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在水灾爆发以后,他立即先在昌国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无家可归之人,充入宣威军,吃喝管够,训练十天,而后就带着这批人渡海去明州。
    明州灾民很多,官府能赈济一部分,但也只能是一天一顿稀粥,不使灾民饿死而已,没有一点盼头。
    江恺在杨丛义离开昌国后,就联系到负责宣威军后勤物资采购的郭青,让他提前为宣威军采购了两个月的粮食,直接运到昌国。有这批粮食做支撑,江恺不惧新增的宣威军无粮下锅,可以大肆招募。
    朝廷虽不让各军随意招募流民入伍,但宣威军新建,兵员不足,缺额不少,招募流民充军,也合情合理。明州受灾严重,府库赈灾粮不足,有宣威军出头招募灾民、流民入伍,把灾民、流民带走,给州府减轻赈灾压力,州府自然乐见其成,也不会从中作梗,更不会使花招拖后腿。
    宣威军在明州打出招募旗号,四处宣扬:入宣威军,每天有肉,一天两顿饭管饱。
    对灾民、流民来说,别说吃肉,只要能吃口饱饭,让他做什么行。招募消息一出,明州各县的灾民、流民蜂涌而来,五天时间招募了整整三千人。江恺一看人数已经差不多,第五天晚上就停止招募。
    由于明州缺吃少喝,每天招募到的人,第二天一早就直接送往昌国,带去正在修建中的靶场驻守。
    等江恺随最后一批招募到的灾民、流民返回昌国以后,首先解决他们吃饭问题,跟宣威军一样,一天两顿,有米有肉。招募到的这三千人几乎都是农民,只要给他们锅碗、粮食和鱼肉,他们就能吃饱饭,能吃饱饭就很满足。
    解决了吃喝问题,接下来就是整军,把他们三千灾民、流民整成军队,并不容易,但好在这批新军听话,在他们看来,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应该听谁的,这天经地义。于是江恺请教导团来整顿三天后,新军也能听得懂命令,列的好队。
    之后又从宣威军里调进几个老兵加入新军,从早到晚,天天带着他们进行队形队列训练,让他们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明白什么叫军纪。训练半个月后,他们看起来已经算是军人,而不再是农民,从此开始训练减少,用大半时间来劳作,为高强度训练的宣威军做后勤辅助。
    宣威军吃了一个月的清蒸鱼、水煮鱼、水煮鱼丸,满身鱼味,一到吃饭时间,看到鱼就恶心的想吐。新军负责后勤,就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研制鱼肉新做法,制作鱼面,改善宣威军饭食。江恺把制作鱼面的方法拿出来,让新军中厨艺精湛的人试做,经过几次尝试之后,那些人就熟练掌握了制作鱼面的方法和技巧,开始在全军中教授。
    同时,在江恺与县令谈判,将鱼肉价格降到五文一斤之后,昌国县衙送来的鱼肉逐渐增多,每天从一万斤,增加到两万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三万斤。新军来鱼不拒,小鱼当天水煮吃掉,大鱼剔骨剁肉之后和面,全部制作成鱼面。
    当全军第一次吃到鱼面的时候,许多人激动的留下泪来,终于不用天天吃鱼,终于不是满满的鱼腥味,鱼面一时之间代替了米饭。不过几天之后,宣威军做出了强制性的饭食要求,一天两顿饭,只能吃一顿鱼面,鱼面由新军每天按量供应,各营队伙食长不得多要,不得随意更改。
    当送到新军的鱼肉每天达到两万斤以后,全军七千多人就已经吃不完这么多,每天多做的鱼面自然就要晒干保存,留作军粮备用。
    随着新军制作鱼面越来越熟练,每人每天制作十斤不成问题,但江恺随即给每个小队分工,有的专职清理鱼,有的专职剔骨剁肉,有的专职和面擀面,有的专职架锅上笼蒸面,有的专职切面,有的专职晒面储藏。
    如此一来,制作鱼面的效率又增加不少,每人每天平均制作二十斤都不成问题,生鱼的需求量又进一步增加,要求县衙多多供应,这可把昌国县令高兴坏了。
    昌国海里的鱼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以前不值钱,现在遇到这发财的好机会,县令怎么可能放过,当即下令采珠的全部开始捕鱼,又放出话去,税收可以用鱼来抵。
    这个话一放出去,捕鱼的数量大幅增加,每天送到新军的鱼肉一下从三万斤增加到四万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五万斤,最多的时候达到六万多斤。

章节目录

大宋燕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大宋燕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