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戴上新眼镜的时候,王昆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还好吧?”
“还好。”小男孩答。
“看得清楚吗?”女客人追问。
“新眼镜当然清楚啊!”小男孩又答道。
然后,他们娘俩放心地、着急忙慌地出了店门。
吴茵问王昆:“你给客人做了多少度?”
“我给客人向来是偏低验的。单眼看0.8,双眼看0.9,这比正常眼睛稍微差一点点,所以,我就给他两眼按测出的度数各加25度。效果果然如我预测的一样,很好。”王昆答。
“如果客人拿着新眼镜去别的眼镜店测,发现与处方单不一样怎么办?”吴茵问。
“客人戴得好好的,怎么会去检测,有什么不舒适,首先会到我们店来测,这是正常的、免费的售后啊。”
“哦,哦,那就好。”
“放心吧,缺度数时,来不及调货,偷换度数,是眼镜这个行业普遍的行为,我们不是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王昆安慰道。
吴茵看着王昆,他做眼镜给客人偷换度数还这么理直气壮,她就迷惑了。问:“你深谙此道?”
“以前,我做眼镜批发时就有所察觉,此事不能明说,因为跟客人解释不清楚,隔行如隔山。其实,换度数也只是在所测出的度数25度上下浮动,如于息禄说的那样,无伤大雅。你也别大惊小怪,这一行的水可深呢,我都有很多没摸清楚,何况是你?你知道吗,每一个客人来验光,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时间段,测出的度数不尽相同。到不同的眼镜店眼验光,测出度数也不同。有些验光师比较保守,给出的处方度数偏低,不太晕,很容易适应,客人容易接受,像我这种,初涉这一行,还在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呢。而有些老验光师比较大胆,称作足矫,使其进入眼睛的光线平行地落在视网膜上。按道理来讲,这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做长远来看有利于视力健康稳定,但是短期内难适应,很多客人没有耐心去适应,一晕就怀疑度数过矫了,就去找验光师麻烦。所以,我们给客人下处方,需要与客人好好交流。我们要了解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明白他的适应能力;了解他的文化水平,可以明白他的理解能力,验光师将判断釆用何种沟通方式;了解他的年龄,戴眼镜的习惯,个人意愿等等,综合考虑,再下处方。下处方要慎重再慎重。”
王昆的话,使吴茵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听明白了,有些听着更糊涂了。此时,她心中愈发明白,她离验光师这个职位还很远,有许多知识点不明白,不能理解,不能融汇贯通。她必须得沉下心来学习。
眼镜行业是半医半商的行业,学问可大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明白医理,就不会操作,依葫芦画瓢都画不好,更别好能靠它做生意,吃这碗饭了,否则售后就要吵得你关门大吉。
“昆,我要去买些书看看。我感觉,我对这里面的道道还是讲不清道不明。我都不明白,哪能给客人验光。”吴茵深思熟虑了之后说。
“嗯嗯,是这么一回事,知识充实大胆,思想指导行为。意图明确,行事才有底气。”王昆深以为然。
“突然间,我觉得你是学医出身,做这一行很合适耶,一脉相通的吧。”
“呵呵,可惜在学校没有学好,否则也不会沦落至此。”王昆有懊悔之意,往事不堪回首。
是啊,学医学得精的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没有高待遇。救死扶伤的大夫是从古至今,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人才,受人尊敬,和平年代如此,战争年代亦是如此。
“不做医生就不做医生吧,医患关系也挺让人头疼的。有人说,做医生,一只脚在生门,一只脚在死门。同时,也有说法是,医生一只脚在牢门外,一只脚在牢门内。社会给予高优待,必定需要他承担大责任高风险。总之,想要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没有那么完美的事。”
“嗯嗯。”
媳妇就是媳妇啊,永远站到自己的身边,支持他,适时地安慰他。王昆突然有一阵幸福涌上了心头。
王昆手上第一次偷换度数的眼镜的客人,没有回来找他们麻烦。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几次,客人都没有疑虑,戴的效果正常。吴茵便真的放下心来,他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客人李先生拿他新配的眼镜找王昆理论。
“老板,我的眼镜单子上写着:右眼是-5.75,左眼是-4.25。怎么别人眼镜店给我测到是右眼是-5.50,左眼是-4.00。数据怎么相差这么大,25度呀?”李先生克制住生气地说。
“是吗?我重新检查一下。”王昆道。
他拿着李先生的眼镜去焦度计上测,动作从容镇定,但心里很清楚,可能是当时做他这副眼镜时,镜片缺度数了,所以偷偷给客人换度数了。他在快速盘算应对之策。
经过他“认真”检查眼镜片度数,和配镜单数据对比,“分析”出一件事了。
他对客人说:“李先生,对不起,是我们这边疏乎了。有时做的眼镜多,放在一起容易混淆。我现在就帮你重新换片。”
王昆说完就拿着李先生的眼镜去里面加工室磨眼镜了。
“你们做事也太不仔细了,这不是在给我找麻烦吗?”李先生愤愤地嚷道。
“对不起,李先生!对不起,李先生。你先消消气,坐下来稍微等一会。”
吴茵连连向顾客致歉,然后,又是搬椅子给他坐,又是倒茶水劝他喝。李先生看到王昆和吴茵夫妻俩认错态度好,现在,又是面对吴茵一个女人,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李先生闷声不响地坐在椅子上,呡茶水喝,透过面前的玻璃柜,盯着里面的那一副眼镜发呆,或许在思考。
吴茵在忙着补货,摆货,找点事让自己忙碌点,要不然很尴尬。她手脚在忙活,眼睛的余光却在观察李先生,并在心里猜测他的想法。她在想办法,如何扭转客人对本店的看法。
接着,她脑子里有了一个妙计……
“还好。”小男孩答。
“看得清楚吗?”女客人追问。
“新眼镜当然清楚啊!”小男孩又答道。
然后,他们娘俩放心地、着急忙慌地出了店门。
吴茵问王昆:“你给客人做了多少度?”
“我给客人向来是偏低验的。单眼看0.8,双眼看0.9,这比正常眼睛稍微差一点点,所以,我就给他两眼按测出的度数各加25度。效果果然如我预测的一样,很好。”王昆答。
“如果客人拿着新眼镜去别的眼镜店测,发现与处方单不一样怎么办?”吴茵问。
“客人戴得好好的,怎么会去检测,有什么不舒适,首先会到我们店来测,这是正常的、免费的售后啊。”
“哦,哦,那就好。”
“放心吧,缺度数时,来不及调货,偷换度数,是眼镜这个行业普遍的行为,我们不是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王昆安慰道。
吴茵看着王昆,他做眼镜给客人偷换度数还这么理直气壮,她就迷惑了。问:“你深谙此道?”
“以前,我做眼镜批发时就有所察觉,此事不能明说,因为跟客人解释不清楚,隔行如隔山。其实,换度数也只是在所测出的度数25度上下浮动,如于息禄说的那样,无伤大雅。你也别大惊小怪,这一行的水可深呢,我都有很多没摸清楚,何况是你?你知道吗,每一个客人来验光,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时间段,测出的度数不尽相同。到不同的眼镜店眼验光,测出度数也不同。有些验光师比较保守,给出的处方度数偏低,不太晕,很容易适应,客人容易接受,像我这种,初涉这一行,还在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呢。而有些老验光师比较大胆,称作足矫,使其进入眼睛的光线平行地落在视网膜上。按道理来讲,这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做长远来看有利于视力健康稳定,但是短期内难适应,很多客人没有耐心去适应,一晕就怀疑度数过矫了,就去找验光师麻烦。所以,我们给客人下处方,需要与客人好好交流。我们要了解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明白他的适应能力;了解他的文化水平,可以明白他的理解能力,验光师将判断釆用何种沟通方式;了解他的年龄,戴眼镜的习惯,个人意愿等等,综合考虑,再下处方。下处方要慎重再慎重。”
王昆的话,使吴茵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听明白了,有些听着更糊涂了。此时,她心中愈发明白,她离验光师这个职位还很远,有许多知识点不明白,不能理解,不能融汇贯通。她必须得沉下心来学习。
眼镜行业是半医半商的行业,学问可大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明白医理,就不会操作,依葫芦画瓢都画不好,更别好能靠它做生意,吃这碗饭了,否则售后就要吵得你关门大吉。
“昆,我要去买些书看看。我感觉,我对这里面的道道还是讲不清道不明。我都不明白,哪能给客人验光。”吴茵深思熟虑了之后说。
“嗯嗯,是这么一回事,知识充实大胆,思想指导行为。意图明确,行事才有底气。”王昆深以为然。
“突然间,我觉得你是学医出身,做这一行很合适耶,一脉相通的吧。”
“呵呵,可惜在学校没有学好,否则也不会沦落至此。”王昆有懊悔之意,往事不堪回首。
是啊,学医学得精的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没有高待遇。救死扶伤的大夫是从古至今,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人才,受人尊敬,和平年代如此,战争年代亦是如此。
“不做医生就不做医生吧,医患关系也挺让人头疼的。有人说,做医生,一只脚在生门,一只脚在死门。同时,也有说法是,医生一只脚在牢门外,一只脚在牢门内。社会给予高优待,必定需要他承担大责任高风险。总之,想要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没有那么完美的事。”
“嗯嗯。”
媳妇就是媳妇啊,永远站到自己的身边,支持他,适时地安慰他。王昆突然有一阵幸福涌上了心头。
王昆手上第一次偷换度数的眼镜的客人,没有回来找他们麻烦。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几次,客人都没有疑虑,戴的效果正常。吴茵便真的放下心来,他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客人李先生拿他新配的眼镜找王昆理论。
“老板,我的眼镜单子上写着:右眼是-5.75,左眼是-4.25。怎么别人眼镜店给我测到是右眼是-5.50,左眼是-4.00。数据怎么相差这么大,25度呀?”李先生克制住生气地说。
“是吗?我重新检查一下。”王昆道。
他拿着李先生的眼镜去焦度计上测,动作从容镇定,但心里很清楚,可能是当时做他这副眼镜时,镜片缺度数了,所以偷偷给客人换度数了。他在快速盘算应对之策。
经过他“认真”检查眼镜片度数,和配镜单数据对比,“分析”出一件事了。
他对客人说:“李先生,对不起,是我们这边疏乎了。有时做的眼镜多,放在一起容易混淆。我现在就帮你重新换片。”
王昆说完就拿着李先生的眼镜去里面加工室磨眼镜了。
“你们做事也太不仔细了,这不是在给我找麻烦吗?”李先生愤愤地嚷道。
“对不起,李先生!对不起,李先生。你先消消气,坐下来稍微等一会。”
吴茵连连向顾客致歉,然后,又是搬椅子给他坐,又是倒茶水劝他喝。李先生看到王昆和吴茵夫妻俩认错态度好,现在,又是面对吴茵一个女人,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李先生闷声不响地坐在椅子上,呡茶水喝,透过面前的玻璃柜,盯着里面的那一副眼镜发呆,或许在思考。
吴茵在忙着补货,摆货,找点事让自己忙碌点,要不然很尴尬。她手脚在忙活,眼睛的余光却在观察李先生,并在心里猜测他的想法。她在想办法,如何扭转客人对本店的看法。
接着,她脑子里有了一个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