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
杨改革不得不早起,准备应付今天的事,原本很清闲的,不过,关外大战,关内大旱,都不太安稳,杨改革也不敢掉以轻心,每日都早早的起来。
说是早起,实际,也是七点多才起床,这个时间,实际,天早已大亮,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事了。
“呵……,大伴,今日有什么事啊?”杨改革刚起床,就扯这呵欠,问王承恩这一天的安排。
“陛下,奴婢有一事,不知道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王承恩想了想,道。
“何事?大伴只管说。”杨改革道。
“陛下,如今四方进京的百姓,都要先到正阳门外朝着皇宫磕头,问他们为何要磕头,百姓们都说,这是感激陛下的活命之恩,陛下,如今此事在京城,也是沸沸扬扬,议论得很……”王承恩考虑了许久,还是把这个事报告给了皇帝。
“……陛下,这可绝不是奴婢为了讨好陛下才这么说,这是真的,凡四方移民逃难进京的,无不感激陛下的活命之恩,不少都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往内城而来,奈何轻易进不得内城,很多都只能在正阳门外磕头,有些穿着得体的,倒是能进到内城来,倒是在皇城根脚下叩头的,陛下,如今万民都念陛下的好,都说陛下乃圣明天子,活命的菩萨……”王承恩尽量的往那实处说,可越说,越觉得自己这是在吹捧皇帝,在拍皇帝马屁,越说,越觉得皇帝不相信自己。
王承恩说完,努力以真诚的目光看着皇帝,希望皇帝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
杨改革还在半睡半醒之间,猛然听到王承恩说这个,有些莫名其妙,以为自己在做梦,到皇城根下去磕头,进京的百姓都磕?杨改革觉得自己听错了。没当回事。
“大伴啊!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已经数日没有出宫了,也没见到实际的情况,总之是不信的,让王承恩说另外的事。杨改革一直就是想力挽狂来,救大明于既倒,不让华夏沉沦,也顺便不让自己的小命丢掉,可从来没想过要老百姓的这么多的感恩,猛然一听这事,杨改革很是不信,甚至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陛下,这是真的,奴婢没说谎……,陛下若是不信,可每天派人到正阳门外和皇城根去守着,保准能遇到很多,陛下,奴婢真的没说假话……”王承恩连忙解释。王承恩知道皇帝不喜欢说废话,也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也不喜欢别人说假话,见皇帝不信,王承恩立刻保证。
“……”杨改革憋了一阵,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说明老百姓太善良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换来如此虔诚的感激,杨改革觉得自己受之有愧,想了一阵,笑道:“……若是大伴说徐师傅有这种待遇,朕还信,若是说朕有这待遇,朕不信,朕这个皇帝,当得有多难,大伴还不知道,就别来诳朕了,哈哈哈……”杨改革笑道,即便是真的,杨改革也一时不敢承认,臊得慌。
“陛下,奴婢说的是真的……”王承恩又连忙真诚的说道。奈何皇帝不信,王承恩也无可奈何,王承恩也只能叹气,这事,他思量了几天了,都没敢告诉皇帝,就怕皇帝不信,现在说出来,皇帝果然是不信……
“算了,此事就不说了,说别的吧……”杨改革打断了,杨改革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这件事即便是真的,杨改革也觉得没什么成就感,有的就只有心酸,害臊和出自内心深处的恐惧,自己能穿越而来,未必就不会忽然消失而去,给了这些老百姓这样大的希望,又转眼毁灭他们的希望,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了,杨改革从心底里感到了恐惧。只期盼着时间能越快越好,在自己还能掌控这个帝国的时候让更多的老百姓走出死亡的深渊。
“……是,陛下,今日还有的事,就是韩阁老上了修建天津港到通州油渣路的奏本,朝中有不少人反对,此事可能在今日的小朝议上有争论,陛下……”王承恩提醒道。
“哦,是吗?”杨改革喃喃的道,让韩爌修建天津到通州的油渣路,是自己的授意,早先韩爌就提到过,几十万靠漕运吃饭的漕工可能会阻挠此事,运河沿岸,靠着运河吃饭的官府也会反对,杨改革也是知道的,所以,也一直没有提这件事,即便是提,也是让韩爌打头阵,没有自己上阵的意思,想这件事有帝党的支持,又有韩爌出头打头阵,阻力应该不大,没想到,实际真正的运作此事的时候,还是有相当的阻力,这事,居然还会拿到小朝议上去讨论,足以说明,有相当的阻力了。
“回陛下,是的,不过,想有陛下的支持,韩阁老应该能做下此事的,陛下倒是不必太过担心……”王承恩又道。说得也是实话,这个事,虽然阻力不小,可赞成的人也不少,帝党就不用说,韩爌那一系的人马,也是支持的,有了这两股势力支持,就没有朝廷做不成的事。
“嗯,此事朕知道了,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事自己早有安排,倒是不怕他出现意外。
“回禀陛下,若是说还有什么事,那就是各地报上来的灾情了,北方诸省,更多的地方在遭灾,陛下,今年的旱情,远超去年……”王承恩也忧虑的道,今年的旱情,来势汹汹,其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了崇祯元年,而不是只超过了去年。
“哦,这个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道了句。然后自己理理衣裳,看着似乎已经穿戴整齐了,杨改革决定去上班。
……
文华殿。
如今的早朝,也就是大朝会已经成了形式,已经基本上不讨论事情了,基本就是走个流程,然后就散会,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重要的事,都是在小朝会上商议的,小事情,内阁,皇帝自己就处理了。
杨改革到了文华殿,接受了朝臣们的叩拜,这才开始商议事情。
“诸位卿家,今日有什么事要议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本要奏。”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说话。
杨改革看了看,不是施凤来,也不是陈于廷。杨改革暗道,今日这个事还有些蹊跷了,本该这两个人开口的,却一个也没开口。
“哦,卿家有什么事啊?”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韩阁老……”这个大臣一出来就是个猛料,杨改革早有王承恩的提醒,说今天要对韩爌发难,没料到,会直接是弹劾,这个事很凶猛!看来,“运河派”的能量还不小。
“哦,要弹劾韩阁老?朕觉得韩卿家也没做错什么啊!卿家要弹劾韩卿家什么事呢?”杨改革道,不经意间,就表露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再让这个大臣发表意见,这就是向大臣们表露自己的意思,自己不想韩爌下台,你们有事没事不要搞事。
果然,皇帝的话一出口,不少大臣私底下就开始摇头转目起来。
“回禀陛下,臣以为,韩阁老提出的以工代赈是好的,可要修建天津港到通州的油渣路,这却是在劳民伤财,陛下,应该制止此事……”那个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杨改革看了看。早就知道会有人出来阻拦此事,没想到还真的有人,既然此事已经到了这个程度,那就一并解决了,此时正是彻底解决这个事的时机。
“诸位卿家也都说一说吧……”杨改革道。开始让大臣们讨论。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天津到通州,有小三百里,如此之漫长的路,全部用油渣铺设,其费用必定是成百上千万,陛下,如今,外有东虏未平,内有天灾延绵,百姓正在嗷嗷待哺,还如此奢侈,这简直就是无耻……”立刻有大臣接腔道。
杨改革暗笑一声,这不是自己的说辞么?怎么被你拐去了?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不妥,臣以为,以工代赈可以,但绝不可耗费如此银钱来修建如此一条奢华的路,陛下,此路实在太过奢华了,会遭天谴的啊!”这个大臣诅咒道,按照修通州那条油渣路的造价来算天津到通州的,确实相当离谱,没有个千吧万,是修不了这条路的。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以工代赈,陛下何不疏通大运河呢?”有的人开始暴露自己了,将事扯到漕运上去了。
杨改革听了一气,已经知道,这是依靠漕运吃饭的那帮子家伙在反弹了。杨改革细看了一下,也觉得蹊跷,今日出来反对的,不是自己帝党一派的人马,也不是往日里叫得最凶的陈于廷那帮人,今日叫得比较凶的,倒是韩爌那系里的人外加几个往常打酱油的。也就是说,今日这个事,实际还是韩爌的内战。
杨改革如今已经对朝堂很是熟悉了,可以说了若指掌,只看了一会,就看出门道了,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爌,觉得有意思,看来,要吃肉,先学会挨打,确实是没说错。
韩爌则低着头不作声。
“嗯,说得不错,那位卿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见大臣们讨论了一阵,都是说韩爌不对的,该轮到为韩爌辩护的了,又说道。
果然,杨改革这么一说,为韩爌辩护的,立刻上场。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话刚落音,就有一人站出来大声说道。
杨改革定睛一看,却是陈于廷。杨改革觉得今日这个事有点意思,陈于廷此时才跳出来说话,莫非今日他还要替韩爌辩护不成?要是那样,今日可就稀奇了。
“卿家身为大明总宪,有什么看法只管说。”杨改革以看好戏的神情鼓励道。
“启禀陛下,臣支持韩阁老,以工代赈,应该立刻启动……”陈于廷神情愤怒的大声说道。
“哦,卿家可详说一下为什么吗?”杨改革问道,今日就稀奇了,这陈于廷倒是挺韩爌了,这往日不是死对头吗?杨改革也不得不再问一声。
“陛下,问臣不如去问正阳门外那些往大内磕头的百姓,不如问那些在皇城根下磕头的百姓,为了那些百姓,还不立刻启动以工代赈,更待何时?”陈于廷红着眼,大声吼道,看情形,颇有“雄风”。
杨改革很意外,没料到,陈于廷会是这个说辞,这确实出乎杨改革的预料,杨改革的心沉了下来了。
不仅是杨改革的心沉下来,在场的大臣,很多人也沉了下来,陈于廷这么一说,让原本很多站在运河派一边的大臣改变了主意,往常都把为民请愿挂在嘴边,如今万民进京给皇帝磕头,这情形,以前也就是听说,如今亲眼所见,难免触动心中的某些神经。朝堂之上,顿时静了不少。
杨改革对于老百姓,只有说不出的内疚,只有数不尽的惭愧,对于老百姓的感恩,杨改革更加的害怕,害怕自己再次伤害他们,害怕自己掌握不了明朝的命运,将他们再次送入地狱。
想到这里,杨改革狠狠心,决定还是把陈于廷的这个说辞揭过去。
“……还有那位卿家要说吗?”杨改革说道,轻轻的将陈于廷这一页揭过。
朝堂上,小小的沉闷之后,又开始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天灾蔓延数省,北方一片哀嚎,如不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如何安置灾民?该当即可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而筑路,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安置方式……”立刻有人出来力挺韩爌。
韩爌自己倒是没作声,似乎在避嫌。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我朝如今不是有徐阁老在南方移民么?其效果相当之不错,已经缓解了西北干旱,为何还要一味的耗费巨资来修一条路呢?如有这么多银钱,何不给徐阁老,徐阁老有这么多银钱,可彻底的再移民数十万,岂不比供养灾民一年半载的强?”立刻有人反驳。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虽然往琉球移民确实不错,可往琉球移民也是有个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此地移民,去年加今年,徐阁老往那边的移民,只怕都在百万之上,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陛下,那琉球只不过是一大岛,迟早会挤满,臣以为,还是不该把抗灾的希望寄托在大琉球之上,该想起他办法赈灾,而以工代赈,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如今已经是四月下旬,其旱情来势汹汹,那里还有时日给朝廷从容准备?臣以为,该当立刻启动大规模以工代赈,以容纳灾民,而筑路,无疑是最快,最适合的办法……”这个人也为韩爌说话,理由也是很强的,很有说服力。
“嗯,说得不错……”杨改革也如此说道,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要站在中间当仲裁者,而不是亲自下场,不然,这个皇帝就当得不合格,如今这个态势,杨改革觉得很正常,很好。
“启禀陛下,臣不是不赞成以工代赈,只是认为,修筑天津到通州的道路,实在太浪费,根本没必要,若是花少量钱去做其他以工代赈则更好……”刚开始那个站出来要弹劾韩爌的大臣依旧是打头阵,继续争辩道。
“……是啊!陛下,修路这个以工代赈太耗费银钱了,陛下,不如改作其他的工程,即可以工代赈,容纳灾民做工,也可以减少花费,岂不是一举多得……”立刻有人跟进。
“……这京城里连外城的沟都翻过了,京城那里还有什么大的以工代赈要做?莫非,还把那些刚翻出来的沟埋了再挖不成?”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大旱,百姓遭灾,则刚好可以借机大修运河,彻底的将运河疏通,如此,既可以少花钱做以工代赈,安置灾民,也可以疏通运河,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此更是一举三得啊!陛下……”最开始那个人弹劾韩爌的人立刻借着这句话说道。
果然是“运河派”,终于是露出狐狸尾巴了,杨改革暗地里笑了笑。修运河,若是修运河能收过路费,自己倒是不介意修运河,可运河能收到钱吗?显然收不到,如今运河被“运河派”把持着,要收到过路费,显然是白操心。既然收不到钱,杨改革也没那个心思掺乎,更不可能往哪里投大钱,要知道,如今修路的原材料,那个油渣,可是自己垄断着的,自己要多少钱一车油渣就要多少钱一车,想怎么调节就怎么调节,岂是这个运河可以比的。
这个运河,实际说起来,也是耗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的,可朝廷实际也就是每年运运粮食,更多的时候,是“运河派”们把持着捞钱的工具,实际,运粮食是可以不走运河的,可以走海运。实际,更多的说起来,还是运河派把持着运河,借着运河占国家的便宜。按照杨改革那二十一世纪的思维,就该谁修路谁获益;谁获益谁修路的原则来办,没有自己修路,别人收过路费的道理。
所以,杨改革天然的就和那些运河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天然就会鄙视那些人。更何况现在杨改革一门心思的搞海运,搞海上扩张,更是要扶植海运派,打压运河派。
“韩卿家,这件事,那自己怎么说?”杨改革笑道,现在正方两方都说过了,该这个正主说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运河尚且能用,没有大修的必要,以修运河来做以工代赈,纯粹就是浪费银钱而已,而修建到天津的道路,却是有必要的,如今辽东即将被我朝收复,光收复辽东是不够的,还得经营辽东,否则,辽东必定会再养出一个东虏来,所以,开发经营辽东,已经成了定局,而以辽东之肥沃,加之抗旱广收作物的推广,辽东必定成为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则必定走海运,海运则必定走天津,故此,臣以为,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实则是利大于弊的……”韩爌也不含糊,立刻将皇帝和他说的话原路送回来。说完,还看了看皇帝。
杨改革又暗笑,这可有点意思。这韩爌把事情又扯到自己头上来了。自己不帮他出头都不行了。
“这话确实不错,光是收复辽东是不行,还得经营开发那里,不然,必定会重新养出一个东虏来,那我朝可就亏大了,……若是辽东开发经营之后,成了我朝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又必定走海运,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朕看有必要……”杨改革表明了态度,支持韩爌。
韩爌的说辞一出来,不少大臣就意外了,还有这个说辞?经营辽东?北方的粮仓?难道说,皇帝有意减少对南方的依靠?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啊!对日后的发展,可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啊!不少人纷纷议论起来。
待皇帝肯定了韩爌的说法,大臣们更是惊讶,这辽东卖地,虽然也红红火火,可却没有人将他提到如此的高度,今日皇帝这么一说,可见皇帝对辽东这块地非常的看重,万一这辽东真的成了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粮仓,那这大明朝的重心,可就在此北移了,南方的重要性,可就大大降低了,南方重要性的降低,附带的就是这朝堂之上的力量分布,也必将随之降低。这可真的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
“陛下,修建到天津的道路,耗资实在太巨,陛下,这是浪费,这是侈靡……”刚开始弹劾韩爌的那个大臣也不含糊,依旧站出来大声说道。相当的痛心疾首。
“嗯,朕知道,卿家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这修路的事,就以三百万银子为限,不可超过三百万两,多了也确实是糜费,这银子,朕出了,如今天下大旱,必须立刻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一般的工程可容纳不下数十万百姓做工,绝不可让百姓流离失所,必须让老百姓有事做……”杨改革立刻决断道。
“可,陛下……”那个人还想说什么。
“朕也明白卿家的意思,运河也确实该修了,这样吧,今年也拨十万两银子,用来疏浚运河……”杨改革给了个安慰奖,意思一下。
那个出来弹劾韩爌的人一脸的猪肝色,三百万和十万两,这数字也相差太大了,皇帝的心,也太偏了。这个人还想再说,却被一旁的人拉了拉衣袖,不让他再出来说话,这个人正准备和皇帝据理力争,却看见扯自己衣袖的人不停的使眼色,见那人眼色使得真诚,心中疑惑,不知道自己是犯了什么事让自己的这个同僚如此使眼色,疑惑的停下来,不再出来争了。
主力停火了,这争端也就停下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
杨改革不得不早起,准备应付今天的事,原本很清闲的,不过,关外大战,关内大旱,都不太安稳,杨改革也不敢掉以轻心,每日都早早的起来。
说是早起,实际,也是七点多才起床,这个时间,实际,天早已大亮,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事了。
“呵……,大伴,今日有什么事啊?”杨改革刚起床,就扯这呵欠,问王承恩这一天的安排。
“陛下,奴婢有一事,不知道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王承恩想了想,道。
“何事?大伴只管说。”杨改革道。
“陛下,如今四方进京的百姓,都要先到正阳门外朝着皇宫磕头,问他们为何要磕头,百姓们都说,这是感激陛下的活命之恩,陛下,如今此事在京城,也是沸沸扬扬,议论得很……”王承恩考虑了许久,还是把这个事报告给了皇帝。
“……陛下,这可绝不是奴婢为了讨好陛下才这么说,这是真的,凡四方移民逃难进京的,无不感激陛下的活命之恩,不少都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往内城而来,奈何轻易进不得内城,很多都只能在正阳门外磕头,有些穿着得体的,倒是能进到内城来,倒是在皇城根脚下叩头的,陛下,如今万民都念陛下的好,都说陛下乃圣明天子,活命的菩萨……”王承恩尽量的往那实处说,可越说,越觉得自己这是在吹捧皇帝,在拍皇帝马屁,越说,越觉得皇帝不相信自己。
王承恩说完,努力以真诚的目光看着皇帝,希望皇帝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
杨改革还在半睡半醒之间,猛然听到王承恩说这个,有些莫名其妙,以为自己在做梦,到皇城根下去磕头,进京的百姓都磕?杨改革觉得自己听错了。没当回事。
“大伴啊!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已经数日没有出宫了,也没见到实际的情况,总之是不信的,让王承恩说另外的事。杨改革一直就是想力挽狂来,救大明于既倒,不让华夏沉沦,也顺便不让自己的小命丢掉,可从来没想过要老百姓的这么多的感恩,猛然一听这事,杨改革很是不信,甚至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陛下,这是真的,奴婢没说谎……,陛下若是不信,可每天派人到正阳门外和皇城根去守着,保准能遇到很多,陛下,奴婢真的没说假话……”王承恩连忙解释。王承恩知道皇帝不喜欢说废话,也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也不喜欢别人说假话,见皇帝不信,王承恩立刻保证。
“……”杨改革憋了一阵,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说明老百姓太善良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换来如此虔诚的感激,杨改革觉得自己受之有愧,想了一阵,笑道:“……若是大伴说徐师傅有这种待遇,朕还信,若是说朕有这待遇,朕不信,朕这个皇帝,当得有多难,大伴还不知道,就别来诳朕了,哈哈哈……”杨改革笑道,即便是真的,杨改革也一时不敢承认,臊得慌。
“陛下,奴婢说的是真的……”王承恩又连忙真诚的说道。奈何皇帝不信,王承恩也无可奈何,王承恩也只能叹气,这事,他思量了几天了,都没敢告诉皇帝,就怕皇帝不信,现在说出来,皇帝果然是不信……
“算了,此事就不说了,说别的吧……”杨改革打断了,杨改革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这件事即便是真的,杨改革也觉得没什么成就感,有的就只有心酸,害臊和出自内心深处的恐惧,自己能穿越而来,未必就不会忽然消失而去,给了这些老百姓这样大的希望,又转眼毁灭他们的希望,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了,杨改革从心底里感到了恐惧。只期盼着时间能越快越好,在自己还能掌控这个帝国的时候让更多的老百姓走出死亡的深渊。
“……是,陛下,今日还有的事,就是韩阁老上了修建天津港到通州油渣路的奏本,朝中有不少人反对,此事可能在今日的小朝议上有争论,陛下……”王承恩提醒道。
“哦,是吗?”杨改革喃喃的道,让韩爌修建天津到通州的油渣路,是自己的授意,早先韩爌就提到过,几十万靠漕运吃饭的漕工可能会阻挠此事,运河沿岸,靠着运河吃饭的官府也会反对,杨改革也是知道的,所以,也一直没有提这件事,即便是提,也是让韩爌打头阵,没有自己上阵的意思,想这件事有帝党的支持,又有韩爌出头打头阵,阻力应该不大,没想到,实际真正的运作此事的时候,还是有相当的阻力,这事,居然还会拿到小朝议上去讨论,足以说明,有相当的阻力了。
“回陛下,是的,不过,想有陛下的支持,韩阁老应该能做下此事的,陛下倒是不必太过担心……”王承恩又道。说得也是实话,这个事,虽然阻力不小,可赞成的人也不少,帝党就不用说,韩爌那一系的人马,也是支持的,有了这两股势力支持,就没有朝廷做不成的事。
“嗯,此事朕知道了,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事自己早有安排,倒是不怕他出现意外。
“回禀陛下,若是说还有什么事,那就是各地报上来的灾情了,北方诸省,更多的地方在遭灾,陛下,今年的旱情,远超去年……”王承恩也忧虑的道,今年的旱情,来势汹汹,其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了崇祯元年,而不是只超过了去年。
“哦,这个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道了句。然后自己理理衣裳,看着似乎已经穿戴整齐了,杨改革决定去上班。
……
文华殿。
如今的早朝,也就是大朝会已经成了形式,已经基本上不讨论事情了,基本就是走个流程,然后就散会,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重要的事,都是在小朝会上商议的,小事情,内阁,皇帝自己就处理了。
杨改革到了文华殿,接受了朝臣们的叩拜,这才开始商议事情。
“诸位卿家,今日有什么事要议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本要奏。”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说话。
杨改革看了看,不是施凤来,也不是陈于廷。杨改革暗道,今日这个事还有些蹊跷了,本该这两个人开口的,却一个也没开口。
“哦,卿家有什么事啊?”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韩阁老……”这个大臣一出来就是个猛料,杨改革早有王承恩的提醒,说今天要对韩爌发难,没料到,会直接是弹劾,这个事很凶猛!看来,“运河派”的能量还不小。
“哦,要弹劾韩阁老?朕觉得韩卿家也没做错什么啊!卿家要弹劾韩卿家什么事呢?”杨改革道,不经意间,就表露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再让这个大臣发表意见,这就是向大臣们表露自己的意思,自己不想韩爌下台,你们有事没事不要搞事。
果然,皇帝的话一出口,不少大臣私底下就开始摇头转目起来。
“回禀陛下,臣以为,韩阁老提出的以工代赈是好的,可要修建天津港到通州的油渣路,这却是在劳民伤财,陛下,应该制止此事……”那个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杨改革看了看。早就知道会有人出来阻拦此事,没想到还真的有人,既然此事已经到了这个程度,那就一并解决了,此时正是彻底解决这个事的时机。
“诸位卿家也都说一说吧……”杨改革道。开始让大臣们讨论。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天津到通州,有小三百里,如此之漫长的路,全部用油渣铺设,其费用必定是成百上千万,陛下,如今,外有东虏未平,内有天灾延绵,百姓正在嗷嗷待哺,还如此奢侈,这简直就是无耻……”立刻有大臣接腔道。
杨改革暗笑一声,这不是自己的说辞么?怎么被你拐去了?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不妥,臣以为,以工代赈可以,但绝不可耗费如此银钱来修建如此一条奢华的路,陛下,此路实在太过奢华了,会遭天谴的啊!”这个大臣诅咒道,按照修通州那条油渣路的造价来算天津到通州的,确实相当离谱,没有个千吧万,是修不了这条路的。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以工代赈,陛下何不疏通大运河呢?”有的人开始暴露自己了,将事扯到漕运上去了。
杨改革听了一气,已经知道,这是依靠漕运吃饭的那帮子家伙在反弹了。杨改革细看了一下,也觉得蹊跷,今日出来反对的,不是自己帝党一派的人马,也不是往日里叫得最凶的陈于廷那帮人,今日叫得比较凶的,倒是韩爌那系里的人外加几个往常打酱油的。也就是说,今日这个事,实际还是韩爌的内战。
杨改革如今已经对朝堂很是熟悉了,可以说了若指掌,只看了一会,就看出门道了,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爌,觉得有意思,看来,要吃肉,先学会挨打,确实是没说错。
韩爌则低着头不作声。
“嗯,说得不错,那位卿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见大臣们讨论了一阵,都是说韩爌不对的,该轮到为韩爌辩护的了,又说道。
果然,杨改革这么一说,为韩爌辩护的,立刻上场。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话刚落音,就有一人站出来大声说道。
杨改革定睛一看,却是陈于廷。杨改革觉得今日这个事有点意思,陈于廷此时才跳出来说话,莫非今日他还要替韩爌辩护不成?要是那样,今日可就稀奇了。
“卿家身为大明总宪,有什么看法只管说。”杨改革以看好戏的神情鼓励道。
“启禀陛下,臣支持韩阁老,以工代赈,应该立刻启动……”陈于廷神情愤怒的大声说道。
“哦,卿家可详说一下为什么吗?”杨改革问道,今日就稀奇了,这陈于廷倒是挺韩爌了,这往日不是死对头吗?杨改革也不得不再问一声。
“陛下,问臣不如去问正阳门外那些往大内磕头的百姓,不如问那些在皇城根下磕头的百姓,为了那些百姓,还不立刻启动以工代赈,更待何时?”陈于廷红着眼,大声吼道,看情形,颇有“雄风”。
杨改革很意外,没料到,陈于廷会是这个说辞,这确实出乎杨改革的预料,杨改革的心沉了下来了。
不仅是杨改革的心沉下来,在场的大臣,很多人也沉了下来,陈于廷这么一说,让原本很多站在运河派一边的大臣改变了主意,往常都把为民请愿挂在嘴边,如今万民进京给皇帝磕头,这情形,以前也就是听说,如今亲眼所见,难免触动心中的某些神经。朝堂之上,顿时静了不少。
杨改革对于老百姓,只有说不出的内疚,只有数不尽的惭愧,对于老百姓的感恩,杨改革更加的害怕,害怕自己再次伤害他们,害怕自己掌握不了明朝的命运,将他们再次送入地狱。
想到这里,杨改革狠狠心,决定还是把陈于廷的这个说辞揭过去。
“……还有那位卿家要说吗?”杨改革说道,轻轻的将陈于廷这一页揭过。
朝堂上,小小的沉闷之后,又开始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天灾蔓延数省,北方一片哀嚎,如不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如何安置灾民?该当即可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而筑路,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安置方式……”立刻有人出来力挺韩爌。
韩爌自己倒是没作声,似乎在避嫌。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我朝如今不是有徐阁老在南方移民么?其效果相当之不错,已经缓解了西北干旱,为何还要一味的耗费巨资来修一条路呢?如有这么多银钱,何不给徐阁老,徐阁老有这么多银钱,可彻底的再移民数十万,岂不比供养灾民一年半载的强?”立刻有人反驳。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虽然往琉球移民确实不错,可往琉球移民也是有个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此地移民,去年加今年,徐阁老往那边的移民,只怕都在百万之上,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陛下,那琉球只不过是一大岛,迟早会挤满,臣以为,还是不该把抗灾的希望寄托在大琉球之上,该想起他办法赈灾,而以工代赈,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如今已经是四月下旬,其旱情来势汹汹,那里还有时日给朝廷从容准备?臣以为,该当立刻启动大规模以工代赈,以容纳灾民,而筑路,无疑是最快,最适合的办法……”这个人也为韩爌说话,理由也是很强的,很有说服力。
“嗯,说得不错……”杨改革也如此说道,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要站在中间当仲裁者,而不是亲自下场,不然,这个皇帝就当得不合格,如今这个态势,杨改革觉得很正常,很好。
“启禀陛下,臣不是不赞成以工代赈,只是认为,修筑天津到通州的道路,实在太浪费,根本没必要,若是花少量钱去做其他以工代赈则更好……”刚开始那个站出来要弹劾韩爌的大臣依旧是打头阵,继续争辩道。
“……是啊!陛下,修路这个以工代赈太耗费银钱了,陛下,不如改作其他的工程,即可以工代赈,容纳灾民做工,也可以减少花费,岂不是一举多得……”立刻有人跟进。
“……这京城里连外城的沟都翻过了,京城那里还有什么大的以工代赈要做?莫非,还把那些刚翻出来的沟埋了再挖不成?”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大旱,百姓遭灾,则刚好可以借机大修运河,彻底的将运河疏通,如此,既可以少花钱做以工代赈,安置灾民,也可以疏通运河,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此更是一举三得啊!陛下……”最开始那个人弹劾韩爌的人立刻借着这句话说道。
果然是“运河派”,终于是露出狐狸尾巴了,杨改革暗地里笑了笑。修运河,若是修运河能收过路费,自己倒是不介意修运河,可运河能收到钱吗?显然收不到,如今运河被“运河派”把持着,要收到过路费,显然是白操心。既然收不到钱,杨改革也没那个心思掺乎,更不可能往哪里投大钱,要知道,如今修路的原材料,那个油渣,可是自己垄断着的,自己要多少钱一车油渣就要多少钱一车,想怎么调节就怎么调节,岂是这个运河可以比的。
这个运河,实际说起来,也是耗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的,可朝廷实际也就是每年运运粮食,更多的时候,是“运河派”们把持着捞钱的工具,实际,运粮食是可以不走运河的,可以走海运。实际,更多的说起来,还是运河派把持着运河,借着运河占国家的便宜。按照杨改革那二十一世纪的思维,就该谁修路谁获益;谁获益谁修路的原则来办,没有自己修路,别人收过路费的道理。
所以,杨改革天然的就和那些运河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天然就会鄙视那些人。更何况现在杨改革一门心思的搞海运,搞海上扩张,更是要扶植海运派,打压运河派。
“韩卿家,这件事,那自己怎么说?”杨改革笑道,现在正方两方都说过了,该这个正主说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运河尚且能用,没有大修的必要,以修运河来做以工代赈,纯粹就是浪费银钱而已,而修建到天津的道路,却是有必要的,如今辽东即将被我朝收复,光收复辽东是不够的,还得经营辽东,否则,辽东必定会再养出一个东虏来,所以,开发经营辽东,已经成了定局,而以辽东之肥沃,加之抗旱广收作物的推广,辽东必定成为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则必定走海运,海运则必定走天津,故此,臣以为,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实则是利大于弊的……”韩爌也不含糊,立刻将皇帝和他说的话原路送回来。说完,还看了看皇帝。
杨改革又暗笑,这可有点意思。这韩爌把事情又扯到自己头上来了。自己不帮他出头都不行了。
“这话确实不错,光是收复辽东是不行,还得经营开发那里,不然,必定会重新养出一个东虏来,那我朝可就亏大了,……若是辽东开发经营之后,成了我朝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又必定走海运,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朕看有必要……”杨改革表明了态度,支持韩爌。
韩爌的说辞一出来,不少大臣就意外了,还有这个说辞?经营辽东?北方的粮仓?难道说,皇帝有意减少对南方的依靠?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啊!对日后的发展,可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啊!不少人纷纷议论起来。
待皇帝肯定了韩爌的说法,大臣们更是惊讶,这辽东卖地,虽然也红红火火,可却没有人将他提到如此的高度,今日皇帝这么一说,可见皇帝对辽东这块地非常的看重,万一这辽东真的成了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粮仓,那这大明朝的重心,可就在此北移了,南方的重要性,可就大大降低了,南方重要性的降低,附带的就是这朝堂之上的力量分布,也必将随之降低。这可真的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
“陛下,修建到天津的道路,耗资实在太巨,陛下,这是浪费,这是侈靡……”刚开始弹劾韩爌的那个大臣也不含糊,依旧站出来大声说道。相当的痛心疾首。
“嗯,朕知道,卿家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这修路的事,就以三百万银子为限,不可超过三百万两,多了也确实是糜费,这银子,朕出了,如今天下大旱,必须立刻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一般的工程可容纳不下数十万百姓做工,绝不可让百姓流离失所,必须让老百姓有事做……”杨改革立刻决断道。
“可,陛下……”那个人还想说什么。
“朕也明白卿家的意思,运河也确实该修了,这样吧,今年也拨十万两银子,用来疏浚运河……”杨改革给了个安慰奖,意思一下。
那个出来弹劾韩爌的人一脸的猪肝色,三百万和十万两,这数字也相差太大了,皇帝的心,也太偏了。这个人还想再说,却被一旁的人拉了拉衣袖,不让他再出来说话,这个人正准备和皇帝据理力争,却看见扯自己衣袖的人不停的使眼色,见那人眼色使得真诚,心中疑惑,不知道自己是犯了什么事让自己的这个同僚如此使眼色,疑惑的停下来,不再出来争了。
主力停火了,这争端也就停下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