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灵玉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公主出面,很多事情就方便起来,尤其是跟那些过去从未曾合作过的少数民族部落合作,假如说潘厚仁这边都是汉人的话,那是连门都进不去。
而潘厚仁跟这些少数民族合作的内容,大多数还是以粮食来换取他们的特产,而这些特产不仅仅是资源,甚至还包括一些民族有着特色的产品。
“这些衣服啊帽子什么的,你也要?”
段灵玉对此很是不解,因为在她看来,那些少数民族手中制造出来的布料饰品,再怎么花哨,质量方面都还是不如汉人工坊里制造出来的好,而且价格还贵。
“灵玉啊,这些东西,可不是用来卖给咱们汉人的,嘿,老公我不是给你说过么,这个世界上可不是只有咱们黄种人,还有白人,黑人,棕色人,小灰人,小绿人.”
“小灰人,小绿人?”段灵玉听了一半,就知道自家这位夫君又开始胡言乱语了,连忙打住不听,反而追问潘厚仁,“你是打算把这些物资都运到身毒去?”
身毒,就是后世的印度!
关于印度在中国古代的称呼,那可是有无数的版本,即便是在同一个时代,中国不同地域的人,对印度的称呼都有所不同。
正常来说,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官方会把印度称为“天竺”,大家看过西游记就应该知道,西游记描写的是唐朝,而那个时候唐朝对印度的官方称呼就已经是“天竺”了。
但段灵玉称印度为“身毒”也没有错。
跟中国历朝历代的帝都地里位置相比,云南距离印度要近的多,偶尔也会有来自印度的旅人出现在云南,所以云南人对于印度的称呼,更接近于印度人自称的音译。
“天竺算什么,我告诉你,天竺有个海,叫印度洋,横穿印度洋,我们就可以到达一个大陆,叫做非洲,非洲生活的都是黑人,也就是真正的昆仑奴,而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一路向北而行,就可以到达欧洲,欧洲生活的,都是白种人!”
“何必要绕那么远呢?”对于潘厚仁的描述,段灵玉颇有些不解的问道,“咱们北方一直往北,生活的不就是白种人了?”
段灵玉这个说法也没有错,可如今大明周边的态势,想要通过陆路到达欧洲,其难度比通过海路到达欧洲,实在是高的太多太多了!
“不是草原就是沙漠,你觉得走草原安全,还是走沙漠安全呢?”潘厚仁淡淡一笑,从怀中掏出个小小的竹筒来。
细细的竹筒很轻便,里面中空,外面系着红绳。这是潘氏集团制式的飞鸽用竹筒,传递重要信息都通过这个。
“你看,经过半年时间的整合,如今我们在金兰湾的造船厂已经开始铺设第一条海船的龙骨了,五千石的大海船!”
五千石的大海船?
听到潘厚仁说的话,段灵玉整个人都呆了!
五千石的大船啊,段灵玉的第一反应就是:潘厚仁弄到了宝船的图纸!
这不奇怪,在段灵玉的思想当中,当世最大的海船,就是郑和的宝船了。然而宝船的图纸,本身就是大明朝最高机密,别说是潘厚仁,就算是朱高煦、朱高燧这些王爷,怕是都没有见过正儿八经的宝船图纸。
但历史上宝船图纸就真的这么机密么?
其实不然!
之所以宝船如此的出名,并不是说宝船是大明朝的独创,只能说,因为大明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才导致宝船那么的出名!
事实上,中国远洋技术真正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不是真正在明朝,严格说起来,除开郑和远洋时期明朝的航海技术水平得到了一些提升之外,到后期反而是严重的倒退。
假若说,宋朝没有被元朝所取代,或者说没有那么快被元朝取代的话,那么整个世界的格局或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些事情,段灵玉并不知道,在她看来,潘厚仁一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才能弄到宝船的图纸,进而建造出五千石的大海船来。建造出这样的海船当然是件好事,但这其中的风险,段灵玉很是担心。
“夫君,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你不是说要低调么?假若有人说你偷了宝船的图纸.”
“灵玉,你可是想多了,咱们造的这船,跟宝船没有半点联系,完全是两种船嘛!”潘厚仁知道段灵玉在担心什么,他笑着开解道:“宝船虽然厉害,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合理的,我们船厂拿到的是宋朝的远洋船图纸,然后借鉴了宝船的一些工艺而已.”
潘厚仁这话还真是没说谎。
后世有句俗话,叫做“高手在民间”,这话其实一点错都没有。因为纪纲在太平港闹出来的事情,导致大量的造船匠人失去了自己求生的饭碗,正好,赖三叔侄两个在太平港大肆收拢人才,竟然意外的找到了源自宋朝的一批舰船图纸,至于说宝船的那些工艺,别忘了,被取缔的太平港造船厂本身就有修缮维护宝船的能力,虽说赖三手中没有完整的宝船建造图纸,但对于宝船的构造和制造工艺,实在是不要太清楚啊!
有了这些技术储备,加上潘氏集团天量的资金支持,金兰湾船厂兴建的很快,而且因为潘厚仁的强烈要求,船厂基本设施完工之后,新船的建造就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材料的特性,郑和远洋所使用的旗舰,万石的宝船几乎就是极限了。
可是在经过赖三收拢的那些老船匠一起对宋朝远洋船图纸的研究,加上安南和暹罗这边出产的各种特殊木材作为原材料,赖三给潘厚仁汇报的保守估计,是可以制造出万石以上远洋巨舰。
在潘厚仁的记忆当中,如今郑和乘坐的宝船的排水量按照后世的算法大概是在1300吨左右,载重量倒是很客观。
当然,因为宝船是楼船式的船只,前后船首高高昂起,不仅仅是为了对抗海面上的狂风巨浪,更重要的强调威武的形态和作战时的优势。
但潘厚仁也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大明的火器会变得越来越犀利,在破除了一些弊端之后,相信越来越顺手的火器会受到一线士兵们的喜爱,反过来又会促使火器大量制造和改良。
至于说舰炮,当潘厚仁离开京师的时候,工部火器局就已经在研究真正的开花弹,而这个时候的欧洲人,才刚刚开始接触火炮这种神奇的武器呢。
所以在潘厚仁的要求下,新建造的战舰计算的是载重量而不是排水量,那么四千石载重量的船,排水量基本上已经接近宝船的三分之二,而且这艘还是试验品,一旦经过风浪的考验,就会进而建造更大更强的新一代产品。
有了船,潘厚仁才有信心向着远洋贸易出发,在欧洲,现在可是有赚不完的银子。
“更重要的是,老子让人占领了美洲,看看你们这群白皮猴子将来发现个啥?一个球么?”
潘厚仁心中不无恶趣味的将皮肤白皙、体毛旺盛的欧洲人喊称白皮猴子!在后世,他们不是喜欢称呼咱们黄皮猴子么?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皮肤白皙那是病,但体毛旺盛才是进化迟缓,所以潘厚仁总觉得,欧洲人更是一种类人猿的半进化品。
“真不是宝船?”
听潘厚仁这么一解释,那段灵玉的心思也就松了下来,至少潘厚仁向来给她感觉就是挺沉稳的,从她俩第一次见面,那一耳光,就让段灵玉记住了潘厚仁的稳、冷和狠!
不过同时段灵玉心中也对自家船厂这新造的大船产生了无限的幻想。可不是么,按照潘厚仁提供的那种算法,这可是真正的大船啊,至少上两千料了吧,除开大明朝廷之外,段灵玉还从未曾见识过这般的大船呢。
“等回了京师,我带你们从京师出发,去金兰湾转转!”
潘厚仁这话也不是随口说说的。如今迁都的事情真闹腾的如何如荼,此时留在京师,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而海船从京师出发,大概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到金兰湾,加上下半年的天气就应该“南飞”,所以潘厚仁心中是真有这个打算。
在后世,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潘厚仁其实心中很是羡慕人家那些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人生态度,而穿越到今时今日,潘厚仁总觉得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本钱。
其实“说走就走的旅行”真需要什么本钱么?不,这只是一种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而已。换句话说,潘厚仁现在自觉已经可以对他自己,还有他身边女人的人生,负责任了。
继续在昆明留下去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该处理的事情差不多都处理好了,四个月的时间没有跟京师里的娇妻们见面,潘厚仁心中还真是想念的紧。要说现在潘厚仁有啥最不满意的,就是身边的女人为何一个二个的肚子都没动静,难道说问题是出在他潘厚仁身上。
当跟段灵玉交股而眠的时候,潘厚仁情不自禁的提及此事,倒是段灵玉反过来安慰他,说这不是问题,家里不是还有个真正大师级的大夫么,实在不行将张真人留下来的丹药吃两粒,怕也能够解决问题了。
“你们呀,就是太迷信了!”
话是这也说,其实潘厚仁心中也很期待。别看他生理年龄好像才二十岁,其实他的心理年龄,怕是当爹都绰绰有余了。
“走吧,过两天咱们就返回京师!”
潘德明对于自己女儿女婿的离去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不舍。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潘德明跟潘厚仁见面的时候也很多。因为潘厚仁在昆明可以说除开段灵玉和潘徵徵之外就没有家人,故而平常时候用膳,都是在潘德明的家中。
以两家的关系当然不会有人说闲话,况且潘厚仁也知道潘德明是不可能跟着他一起去京师,但潘徵徵又不会留下,人家父女两个一旦分开就指不定啥时候才能见面,如今有机会一起吃吃饭算什么。
而在吃饭之余,潘德明跟潘厚仁讨论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聚宝盆的事情。严格说起来现在的潘厚仁对于聚宝盆的欲望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毕竟他手中掌握的财富和资源,堪称是个聚宝盆绝对没有问题,他又何必苦苦的舍近求远呢?
但潘德明不同,作为正统的沈万三后人,他很希望能够找到聚宝盆,就算不用,至少也是完成了祖先的一个心愿。
而潘厚仁跟这些少数民族合作的内容,大多数还是以粮食来换取他们的特产,而这些特产不仅仅是资源,甚至还包括一些民族有着特色的产品。
“这些衣服啊帽子什么的,你也要?”
段灵玉对此很是不解,因为在她看来,那些少数民族手中制造出来的布料饰品,再怎么花哨,质量方面都还是不如汉人工坊里制造出来的好,而且价格还贵。
“灵玉啊,这些东西,可不是用来卖给咱们汉人的,嘿,老公我不是给你说过么,这个世界上可不是只有咱们黄种人,还有白人,黑人,棕色人,小灰人,小绿人.”
“小灰人,小绿人?”段灵玉听了一半,就知道自家这位夫君又开始胡言乱语了,连忙打住不听,反而追问潘厚仁,“你是打算把这些物资都运到身毒去?”
身毒,就是后世的印度!
关于印度在中国古代的称呼,那可是有无数的版本,即便是在同一个时代,中国不同地域的人,对印度的称呼都有所不同。
正常来说,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官方会把印度称为“天竺”,大家看过西游记就应该知道,西游记描写的是唐朝,而那个时候唐朝对印度的官方称呼就已经是“天竺”了。
但段灵玉称印度为“身毒”也没有错。
跟中国历朝历代的帝都地里位置相比,云南距离印度要近的多,偶尔也会有来自印度的旅人出现在云南,所以云南人对于印度的称呼,更接近于印度人自称的音译。
“天竺算什么,我告诉你,天竺有个海,叫印度洋,横穿印度洋,我们就可以到达一个大陆,叫做非洲,非洲生活的都是黑人,也就是真正的昆仑奴,而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一路向北而行,就可以到达欧洲,欧洲生活的,都是白种人!”
“何必要绕那么远呢?”对于潘厚仁的描述,段灵玉颇有些不解的问道,“咱们北方一直往北,生活的不就是白种人了?”
段灵玉这个说法也没有错,可如今大明周边的态势,想要通过陆路到达欧洲,其难度比通过海路到达欧洲,实在是高的太多太多了!
“不是草原就是沙漠,你觉得走草原安全,还是走沙漠安全呢?”潘厚仁淡淡一笑,从怀中掏出个小小的竹筒来。
细细的竹筒很轻便,里面中空,外面系着红绳。这是潘氏集团制式的飞鸽用竹筒,传递重要信息都通过这个。
“你看,经过半年时间的整合,如今我们在金兰湾的造船厂已经开始铺设第一条海船的龙骨了,五千石的大海船!”
五千石的大海船?
听到潘厚仁说的话,段灵玉整个人都呆了!
五千石的大船啊,段灵玉的第一反应就是:潘厚仁弄到了宝船的图纸!
这不奇怪,在段灵玉的思想当中,当世最大的海船,就是郑和的宝船了。然而宝船的图纸,本身就是大明朝最高机密,别说是潘厚仁,就算是朱高煦、朱高燧这些王爷,怕是都没有见过正儿八经的宝船图纸。
但历史上宝船图纸就真的这么机密么?
其实不然!
之所以宝船如此的出名,并不是说宝船是大明朝的独创,只能说,因为大明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才导致宝船那么的出名!
事实上,中国远洋技术真正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不是真正在明朝,严格说起来,除开郑和远洋时期明朝的航海技术水平得到了一些提升之外,到后期反而是严重的倒退。
假若说,宋朝没有被元朝所取代,或者说没有那么快被元朝取代的话,那么整个世界的格局或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些事情,段灵玉并不知道,在她看来,潘厚仁一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才能弄到宝船的图纸,进而建造出五千石的大海船来。建造出这样的海船当然是件好事,但这其中的风险,段灵玉很是担心。
“夫君,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你不是说要低调么?假若有人说你偷了宝船的图纸.”
“灵玉,你可是想多了,咱们造的这船,跟宝船没有半点联系,完全是两种船嘛!”潘厚仁知道段灵玉在担心什么,他笑着开解道:“宝船虽然厉害,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合理的,我们船厂拿到的是宋朝的远洋船图纸,然后借鉴了宝船的一些工艺而已.”
潘厚仁这话还真是没说谎。
后世有句俗话,叫做“高手在民间”,这话其实一点错都没有。因为纪纲在太平港闹出来的事情,导致大量的造船匠人失去了自己求生的饭碗,正好,赖三叔侄两个在太平港大肆收拢人才,竟然意外的找到了源自宋朝的一批舰船图纸,至于说宝船的那些工艺,别忘了,被取缔的太平港造船厂本身就有修缮维护宝船的能力,虽说赖三手中没有完整的宝船建造图纸,但对于宝船的构造和制造工艺,实在是不要太清楚啊!
有了这些技术储备,加上潘氏集团天量的资金支持,金兰湾船厂兴建的很快,而且因为潘厚仁的强烈要求,船厂基本设施完工之后,新船的建造就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材料的特性,郑和远洋所使用的旗舰,万石的宝船几乎就是极限了。
可是在经过赖三收拢的那些老船匠一起对宋朝远洋船图纸的研究,加上安南和暹罗这边出产的各种特殊木材作为原材料,赖三给潘厚仁汇报的保守估计,是可以制造出万石以上远洋巨舰。
在潘厚仁的记忆当中,如今郑和乘坐的宝船的排水量按照后世的算法大概是在1300吨左右,载重量倒是很客观。
当然,因为宝船是楼船式的船只,前后船首高高昂起,不仅仅是为了对抗海面上的狂风巨浪,更重要的强调威武的形态和作战时的优势。
但潘厚仁也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大明的火器会变得越来越犀利,在破除了一些弊端之后,相信越来越顺手的火器会受到一线士兵们的喜爱,反过来又会促使火器大量制造和改良。
至于说舰炮,当潘厚仁离开京师的时候,工部火器局就已经在研究真正的开花弹,而这个时候的欧洲人,才刚刚开始接触火炮这种神奇的武器呢。
所以在潘厚仁的要求下,新建造的战舰计算的是载重量而不是排水量,那么四千石载重量的船,排水量基本上已经接近宝船的三分之二,而且这艘还是试验品,一旦经过风浪的考验,就会进而建造更大更强的新一代产品。
有了船,潘厚仁才有信心向着远洋贸易出发,在欧洲,现在可是有赚不完的银子。
“更重要的是,老子让人占领了美洲,看看你们这群白皮猴子将来发现个啥?一个球么?”
潘厚仁心中不无恶趣味的将皮肤白皙、体毛旺盛的欧洲人喊称白皮猴子!在后世,他们不是喜欢称呼咱们黄皮猴子么?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皮肤白皙那是病,但体毛旺盛才是进化迟缓,所以潘厚仁总觉得,欧洲人更是一种类人猿的半进化品。
“真不是宝船?”
听潘厚仁这么一解释,那段灵玉的心思也就松了下来,至少潘厚仁向来给她感觉就是挺沉稳的,从她俩第一次见面,那一耳光,就让段灵玉记住了潘厚仁的稳、冷和狠!
不过同时段灵玉心中也对自家船厂这新造的大船产生了无限的幻想。可不是么,按照潘厚仁提供的那种算法,这可是真正的大船啊,至少上两千料了吧,除开大明朝廷之外,段灵玉还从未曾见识过这般的大船呢。
“等回了京师,我带你们从京师出发,去金兰湾转转!”
潘厚仁这话也不是随口说说的。如今迁都的事情真闹腾的如何如荼,此时留在京师,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而海船从京师出发,大概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到金兰湾,加上下半年的天气就应该“南飞”,所以潘厚仁心中是真有这个打算。
在后世,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潘厚仁其实心中很是羡慕人家那些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人生态度,而穿越到今时今日,潘厚仁总觉得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本钱。
其实“说走就走的旅行”真需要什么本钱么?不,这只是一种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而已。换句话说,潘厚仁现在自觉已经可以对他自己,还有他身边女人的人生,负责任了。
继续在昆明留下去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该处理的事情差不多都处理好了,四个月的时间没有跟京师里的娇妻们见面,潘厚仁心中还真是想念的紧。要说现在潘厚仁有啥最不满意的,就是身边的女人为何一个二个的肚子都没动静,难道说问题是出在他潘厚仁身上。
当跟段灵玉交股而眠的时候,潘厚仁情不自禁的提及此事,倒是段灵玉反过来安慰他,说这不是问题,家里不是还有个真正大师级的大夫么,实在不行将张真人留下来的丹药吃两粒,怕也能够解决问题了。
“你们呀,就是太迷信了!”
话是这也说,其实潘厚仁心中也很期待。别看他生理年龄好像才二十岁,其实他的心理年龄,怕是当爹都绰绰有余了。
“走吧,过两天咱们就返回京师!”
潘德明对于自己女儿女婿的离去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不舍。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潘德明跟潘厚仁见面的时候也很多。因为潘厚仁在昆明可以说除开段灵玉和潘徵徵之外就没有家人,故而平常时候用膳,都是在潘德明的家中。
以两家的关系当然不会有人说闲话,况且潘厚仁也知道潘德明是不可能跟着他一起去京师,但潘徵徵又不会留下,人家父女两个一旦分开就指不定啥时候才能见面,如今有机会一起吃吃饭算什么。
而在吃饭之余,潘德明跟潘厚仁讨论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聚宝盆的事情。严格说起来现在的潘厚仁对于聚宝盆的欲望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毕竟他手中掌握的财富和资源,堪称是个聚宝盆绝对没有问题,他又何必苦苦的舍近求远呢?
但潘德明不同,作为正统的沈万三后人,他很希望能够找到聚宝盆,就算不用,至少也是完成了祖先的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