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全军进攻,周瑜虽然没有打算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但却将帅旗移至陈武攻下的营寨之中。可以说他到哪儿,哪儿便是这支荆州军的中军所在。
临时搭成的中军大帐里,陈武、太史慈、朱桓、朱然、许乾等将校齐至,分列在帐中两侧相对而坐,居中的帅案之后,周瑜含笑说道:“水军已将淮河之上的曹军水寨尽数夺下,目前曹军战船及其水军残部,都已退入淮阴城外的水寨之中。黄将军打算一鼓作气攻破这最后一座水寨,诸位莫非是要让水军再拔头筹么?”
“都督!末将这便领人马进攻!”朱桓听了立即起身说道。
周瑜还未表态,其余诸将如朱然、许乾等,也各自请战。朱然指挥炮车营打到现在,基本已用光了火弹,现在赶制的话又缺少材料,而他麾下的步骑人马却只在于禁领兵出城时,参与过防守。对这些年轻将领来说进攻才是最有诱惑力的。
见诸将校战意高昂,周瑜便不再多言,分头指派各部将校按照他所制定的计划,前去准备进攻。
淮阴城外的曹军营寨,除了之前被荆州军用霹雳车投掷火弹焚毁的前营,以及刚被陈武率兵攻占的这座营寨之外,仍有七八座营寨在曹军的控制之下。而荆州军在攻占这座营寨时,亦付出了四五百人的伤亡。可见战况之惨烈,曹军抵抗之顽强。这座营寨的曹军士卒,亦大部分战死,余者数百人,在于禁所派援军的接应下,放弃营寨。
时断时续的小雨再度落下,不过这一次雨势有逐渐增强之势。那些火势较弱之处,已被雨水浇熄,但在陈武看来,这对于己方接下来的进攻,却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泥泞的地面使得将士们步履沉重,雨水虽然冲淡了空气中的血腥味,但却在营中弥漫出浓雾般的白色水汽。冰凉的雨滴砸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发出轻微的声响,火把的映射下,铁甲仿佛被罩上了一层润泽的光晕。正在休息的荆州军将士彼此依靠着坐在雨中,有人抬起头,望向黑沉沉的夜空,思绪却早已飞回了荆州,飞到了家里。
在这样的夜里,想来家里的人都在熟睡,却不知会不会梦到自己?倘若自己在今夜战死,能不能托梦呢?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生死无常,谁又能说离开家后,就一定还能回去呢?
还有的人看到尚未来得及收敛的曹军尸体,会进而想到,他们或许也是有亲人的吧?也不知道当那些人得知他战死之后,会如何想?或许是有人会怀念,然而那又如何?眼下,他不过是个泡在雨水之中,流尽了鲜血逐渐冰冷的尸体罢了。他是死于谁的手中?杀死他的人,还记得他的样子吗?
这样的疑问,并不是人人都会发出,不过即便是心中涌起这些疑问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谁能知道他们曾在心底发出的疑问呢?在统兵将校的眼中,他们不过是可以用来牺牲的消耗品罢了,稍稍对他们好一些,给他们一点点尊严和关怀,便能使得他们为之感激涕零,甘效死命。
就在今夜,还将有更多人的父兄、子弟、夫婿死去。他们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辗转死于沟壑之中,死于刀劈枪刺,死于乱箭穿身,所为者,不过是生存而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他们身后的亲人。
倘若刘琮在此的话,或许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然而他能够下令停止这一切吗?虽然这些年来他已变了许多,但有一点却始终未曾改变。他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即便是某种偶然的因素所造成,但选择的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不认为自己有着怎样的使命,比如提早结束乱世,比如打造一个强盛的帝国,甚至那些他自己想到都会感到可笑的念头。
毋庸讳言,最初来到这个时代他的惶恐的,充满忧虑的,他那时候担心的不过是自身的安危。然而随着他一路前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他也有了实力去做那些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早日结束乱世,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目标之一吗?
夜色更深了,淅淅沥沥的雨丝,在火把的照射下迷蒙一片。鏖战多时的双方将士,沉默的等待着。有些人觉得时间颇为难熬,有的人却希望时间过的慢一些,再慢一些。
然而该来的总会到来。在周瑜的指挥下,越来越多的荆州军步骑,开始向曹军营寨逼近。
淮阴南门城楼上,曹仁疲倦的脸庞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那名被他派去水军指挥的校尉站在他的身后,发髻散乱,战甲未能保护的衣袍上,有几处很明显的烫洞。
这名校尉虽然未能在荆州水军的攻势下守住水寨,却总算将水军大部分战船带回了淮阴。不过曹军失去了淮河上的水寨,现在就只有最后的一座位于淮阴城外的水寨了。如果荆州水军继续逼近,说不得也只能全军迎战做最后的决战。至于曹军水军能够支持多久,这名校尉却不敢估计。
曹仁对于己方水军亦深感无力,相比荆州水军规制统一的各式战船,曹军水军的战船可谓五花八门,杂乱不一。且曹军水军将士也来源复杂,东拼西凑。既有原来袁术甚至陶谦所部,也有陈登在广陵时征募训练的将士,还有曾啸聚江湖,打家劫舍的好汉。甚至连从荆州军叛逃而来的彭虎,都被曹仁委以重任。
两军实力上的差距,哪怕借助地形上的优势,也没能让曹军水军抵挡住荆州水军的进攻。现在残余的两千余水军将士能逃回淮阴,也全赖曹仁及时改变战术,这名校尉指挥得当,否则的话被荆州水军逼着进行决战,恐怕现在连一块船板都剩不下。
摆在曹仁面前的难题,还不仅仅是水军失败之后,如何防范敌军从淮河直扑淮阴的问题。眼下荆州军步骑已成功的焚毁了一座,并以步卒攻占了一座营寨,使得曹仁精心布置的外围防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薄弱之处。
曹仁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周瑜等荆州军将校发现不了这些薄弱环节。在曹仁看来,周瑜等人久经战阵,对于如何进攻必然早有准备,如果说发现不了这些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扶着城楼上的栏杆,迎风而立,冰凉的雨滴从头盔上滑落,身上的铁甲因战袍被雨水打湿而愈发沉重,一如他此时的心情。不过曹仁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默默的盘算着手头剩余的兵力,对比着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推算该采取怎样的防守才最为合适。
曹仁不是个以智计百出而知名的将领,但他这些年征战沙场,数次独当一面,也历练出稳重坚毅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无形中影响到了他的战术风格。他或许并不擅长进攻,但论防守,却在曹操麾下诸将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将他派往徐州坐镇指挥。
可惜对手荆州军实在太过难缠,加之淮南多水系,便于荆州水军运转作战,使得水军力量薄弱的曹军,很难在江河之中与之抗衡。
所以曹仁此时已有了退兵往彭城固守的打算,但若是如此,便等若宣告之前所制定的战略完全失败。曹仁虽不注重虚名,却不可不考虑荆州军占据淮南之后,将会给徐州乃至青州、兖州、豫州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刘琮领兵夺取西川,使得其势力从西至东,连接数州之后,荀攸、荀彧和郭嘉等人便指出,刘琮将来若是北上进攻,很可能会发兵两路或三路。其中一路自不待言,必是从南阳叶城而出,直扑许都,另一路自江东北上,或是从益州北上,分别对应徐州和关中。
因此如何将荆州军的江东兵挡在徐州,便是现在曹仁所考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淮阴的得失便不那么重要。当然如果能固守住淮阴是最好的。若是守住淮阴便等若在荆州军的防线后方,深深地钉入了一枚钉子。只要淮阴控制在曹军的手里,荆州军想要北上攻略徐州,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然而也是因为淮阴如此重要,荆州军才会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拔之而后快。
曹仁见荆州军的火把逐渐逼近城外营寨,心中暗自思忖,无论如何,只要还有一线机会,就应当以守住淮阴为要。不过与此同时,适当的安排退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不能在失去淮阴的同时,置彭城于险地。
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但有些人却从曹仁的调动指挥中,多少揣摩出他的一些想法。
即便是那些被视为消耗品的普通士卒,也知道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找条活路呢,更何况是坐镇一方的统兵大将?其肩上的担子,又岂止是区区一个淮阴城?
雨势不觉渐大,在火把的昏黄光照之下,已经从细而稀疏的雨丝,变成了连绵紧密的雨幕。
城头上有些本就已快燃烧殆尽的火把,被这渐渐密集的雨水浇熄,然而从城楼上望下去,荆州军密密匝匝的火把组成了数只火龙,蜿蜒盘旋,滚滚而来。
临时搭成的中军大帐里,陈武、太史慈、朱桓、朱然、许乾等将校齐至,分列在帐中两侧相对而坐,居中的帅案之后,周瑜含笑说道:“水军已将淮河之上的曹军水寨尽数夺下,目前曹军战船及其水军残部,都已退入淮阴城外的水寨之中。黄将军打算一鼓作气攻破这最后一座水寨,诸位莫非是要让水军再拔头筹么?”
“都督!末将这便领人马进攻!”朱桓听了立即起身说道。
周瑜还未表态,其余诸将如朱然、许乾等,也各自请战。朱然指挥炮车营打到现在,基本已用光了火弹,现在赶制的话又缺少材料,而他麾下的步骑人马却只在于禁领兵出城时,参与过防守。对这些年轻将领来说进攻才是最有诱惑力的。
见诸将校战意高昂,周瑜便不再多言,分头指派各部将校按照他所制定的计划,前去准备进攻。
淮阴城外的曹军营寨,除了之前被荆州军用霹雳车投掷火弹焚毁的前营,以及刚被陈武率兵攻占的这座营寨之外,仍有七八座营寨在曹军的控制之下。而荆州军在攻占这座营寨时,亦付出了四五百人的伤亡。可见战况之惨烈,曹军抵抗之顽强。这座营寨的曹军士卒,亦大部分战死,余者数百人,在于禁所派援军的接应下,放弃营寨。
时断时续的小雨再度落下,不过这一次雨势有逐渐增强之势。那些火势较弱之处,已被雨水浇熄,但在陈武看来,这对于己方接下来的进攻,却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泥泞的地面使得将士们步履沉重,雨水虽然冲淡了空气中的血腥味,但却在营中弥漫出浓雾般的白色水汽。冰凉的雨滴砸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发出轻微的声响,火把的映射下,铁甲仿佛被罩上了一层润泽的光晕。正在休息的荆州军将士彼此依靠着坐在雨中,有人抬起头,望向黑沉沉的夜空,思绪却早已飞回了荆州,飞到了家里。
在这样的夜里,想来家里的人都在熟睡,却不知会不会梦到自己?倘若自己在今夜战死,能不能托梦呢?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生死无常,谁又能说离开家后,就一定还能回去呢?
还有的人看到尚未来得及收敛的曹军尸体,会进而想到,他们或许也是有亲人的吧?也不知道当那些人得知他战死之后,会如何想?或许是有人会怀念,然而那又如何?眼下,他不过是个泡在雨水之中,流尽了鲜血逐渐冰冷的尸体罢了。他是死于谁的手中?杀死他的人,还记得他的样子吗?
这样的疑问,并不是人人都会发出,不过即便是心中涌起这些疑问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谁能知道他们曾在心底发出的疑问呢?在统兵将校的眼中,他们不过是可以用来牺牲的消耗品罢了,稍稍对他们好一些,给他们一点点尊严和关怀,便能使得他们为之感激涕零,甘效死命。
就在今夜,还将有更多人的父兄、子弟、夫婿死去。他们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辗转死于沟壑之中,死于刀劈枪刺,死于乱箭穿身,所为者,不过是生存而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他们身后的亲人。
倘若刘琮在此的话,或许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然而他能够下令停止这一切吗?虽然这些年来他已变了许多,但有一点却始终未曾改变。他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即便是某种偶然的因素所造成,但选择的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不认为自己有着怎样的使命,比如提早结束乱世,比如打造一个强盛的帝国,甚至那些他自己想到都会感到可笑的念头。
毋庸讳言,最初来到这个时代他的惶恐的,充满忧虑的,他那时候担心的不过是自身的安危。然而随着他一路前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他也有了实力去做那些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早日结束乱世,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目标之一吗?
夜色更深了,淅淅沥沥的雨丝,在火把的照射下迷蒙一片。鏖战多时的双方将士,沉默的等待着。有些人觉得时间颇为难熬,有的人却希望时间过的慢一些,再慢一些。
然而该来的总会到来。在周瑜的指挥下,越来越多的荆州军步骑,开始向曹军营寨逼近。
淮阴南门城楼上,曹仁疲倦的脸庞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那名被他派去水军指挥的校尉站在他的身后,发髻散乱,战甲未能保护的衣袍上,有几处很明显的烫洞。
这名校尉虽然未能在荆州水军的攻势下守住水寨,却总算将水军大部分战船带回了淮阴。不过曹军失去了淮河上的水寨,现在就只有最后的一座位于淮阴城外的水寨了。如果荆州水军继续逼近,说不得也只能全军迎战做最后的决战。至于曹军水军能够支持多久,这名校尉却不敢估计。
曹仁对于己方水军亦深感无力,相比荆州水军规制统一的各式战船,曹军水军的战船可谓五花八门,杂乱不一。且曹军水军将士也来源复杂,东拼西凑。既有原来袁术甚至陶谦所部,也有陈登在广陵时征募训练的将士,还有曾啸聚江湖,打家劫舍的好汉。甚至连从荆州军叛逃而来的彭虎,都被曹仁委以重任。
两军实力上的差距,哪怕借助地形上的优势,也没能让曹军水军抵挡住荆州水军的进攻。现在残余的两千余水军将士能逃回淮阴,也全赖曹仁及时改变战术,这名校尉指挥得当,否则的话被荆州水军逼着进行决战,恐怕现在连一块船板都剩不下。
摆在曹仁面前的难题,还不仅仅是水军失败之后,如何防范敌军从淮河直扑淮阴的问题。眼下荆州军步骑已成功的焚毁了一座,并以步卒攻占了一座营寨,使得曹仁精心布置的外围防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薄弱之处。
曹仁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周瑜等荆州军将校发现不了这些薄弱环节。在曹仁看来,周瑜等人久经战阵,对于如何进攻必然早有准备,如果说发现不了这些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扶着城楼上的栏杆,迎风而立,冰凉的雨滴从头盔上滑落,身上的铁甲因战袍被雨水打湿而愈发沉重,一如他此时的心情。不过曹仁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默默的盘算着手头剩余的兵力,对比着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推算该采取怎样的防守才最为合适。
曹仁不是个以智计百出而知名的将领,但他这些年征战沙场,数次独当一面,也历练出稳重坚毅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无形中影响到了他的战术风格。他或许并不擅长进攻,但论防守,却在曹操麾下诸将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将他派往徐州坐镇指挥。
可惜对手荆州军实在太过难缠,加之淮南多水系,便于荆州水军运转作战,使得水军力量薄弱的曹军,很难在江河之中与之抗衡。
所以曹仁此时已有了退兵往彭城固守的打算,但若是如此,便等若宣告之前所制定的战略完全失败。曹仁虽不注重虚名,却不可不考虑荆州军占据淮南之后,将会给徐州乃至青州、兖州、豫州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刘琮领兵夺取西川,使得其势力从西至东,连接数州之后,荀攸、荀彧和郭嘉等人便指出,刘琮将来若是北上进攻,很可能会发兵两路或三路。其中一路自不待言,必是从南阳叶城而出,直扑许都,另一路自江东北上,或是从益州北上,分别对应徐州和关中。
因此如何将荆州军的江东兵挡在徐州,便是现在曹仁所考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淮阴的得失便不那么重要。当然如果能固守住淮阴是最好的。若是守住淮阴便等若在荆州军的防线后方,深深地钉入了一枚钉子。只要淮阴控制在曹军的手里,荆州军想要北上攻略徐州,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然而也是因为淮阴如此重要,荆州军才会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拔之而后快。
曹仁见荆州军的火把逐渐逼近城外营寨,心中暗自思忖,无论如何,只要还有一线机会,就应当以守住淮阴为要。不过与此同时,适当的安排退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不能在失去淮阴的同时,置彭城于险地。
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但有些人却从曹仁的调动指挥中,多少揣摩出他的一些想法。
即便是那些被视为消耗品的普通士卒,也知道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找条活路呢,更何况是坐镇一方的统兵大将?其肩上的担子,又岂止是区区一个淮阴城?
雨势不觉渐大,在火把的昏黄光照之下,已经从细而稀疏的雨丝,变成了连绵紧密的雨幕。
城头上有些本就已快燃烧殆尽的火把,被这渐渐密集的雨水浇熄,然而从城楼上望下去,荆州军密密匝匝的火把组成了数只火龙,蜿蜒盘旋,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