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藉这才想起来与这女子有过“一面之缘”,曾经在望湘楼时候见过,当时便给他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被萧翎称之为“皇侄女”的女子,便是当今何太后的女儿,也是齐朝的长公主萧旃。司马藉想到,身为长公主的萧旃,竟然会跟漕帮中人来到这么一个小院。
从萧旃的装束来看,她此行应该是秘密行动,很可能是为谢汝默谋反的事而来。而今皇宫危殆,萧旃本该在皇宫里,为何会出现在此,他并不知晓。
司马藉没有像萧翎那么忘形,他见到萧旃,首先想萧旃来的目的,这时候萧旃已经与大西柳走过来,司马藉也只是拱手行礼,脸色显得很淡然。
“司马公子。”萧旃竟然也对司马藉回礼,让司马藉感觉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司马藉心想,难道萧旃也跟萧翎一样,是被人“绑架”而来。
这时候大西柳已经上前,行礼之后,说道:“永丹公主乃是与朱上师一同出外调兵,镇压齐朝内的奸佞。而今朱上师即将回来,永丹公主先行进城,查看情况。”
听了大西柳的话,联想到之前齐朝跟江都的“紧密关系”,司马藉便猜想大概是在镇压谢汝默一党上,何太后和朱同敬,已经跟江都站在一起。因为齐朝借粮给江都,所以江都也在帮齐朝平定内部的叛乱。
但本身,金陵是齐朝人的地界,江都派再多的人来,也无济于事。而且江都不会泄露自己在金陵城中的细作划分,因为今日帮齐朝人平定了内部的叛乱,明日齐朝人就会拿江都作为头号大敌。战时的短暂联盟,是种很微妙的关系,既要帮盟友,又要低调而行,让对方以为自己“不过如此”。
但而今萧旃却放心与大西柳到漕帮的秘密据点来,也让司马藉心中暗惊不已。萧旃身为女子,而且贵为齐朝的长公主,如此“冒险”,也颇有巾帼英豪的飒爽之气。
“几位,不妨到里面去说。”这时候董升冒出头来,他身为漕帮中的二当家,本身却没太大的见识,他在漕帮中的威望,主要源自于他是漕帮的开帮功臣。而漕帮上下的打点,也主要靠大当家的冯举。
“董当家的不用客气。”大西柳道,“我们见过司马公子和惠王便走,本来今日要送司马公子出城,现在看也要先缓一下。我们还要前去接我朝太子……”
从这句话,司马藉好似又听出来点苗头。
齐朝跟江都的合作,显然有内部的“利益牵扯”,漕帮绑架了惠王萧翎,间接也令江都有了跟齐朝人谈判的筹码。何太后和朱同敬一党,在乎的或许并非萧翎的生死,而是他手上的兵权,一旦萧翎身死或者是惨遭不测,萧翎手下的兵将,可能会投靠谢汝默,也可能会拥兵自立。萧翎便城了关键人物。
而江都肯帮何太后一党,主要原因也是为齐朝人所扣押的人质,也就是他和杨曦。现在两方可以站在同一立场上,也不仅仅是因为有利益交换,更因为,江都和齐朝都想换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来平息内部的纷乱。这时候的齐朝,也怕江都现下没有外敌入侵,反倒趁着金陵内患之时,出兵将齐朝在江北的几座重要城池给占领。
司马藉想到这些,便拱手道:“两位,也请速去。在下可以在此安心等候。”
司马藉的意思很简单,我不着急走,你们先忙你们的。忙完了我跟太子杨曦一起走。
萧旃没有多言,甚至连萧翎的问话她也置之不理。她也是背负任务在身,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包括如今齐朝的小皇帝,都被围困在皇宫里。要是兵马晚来一会,也许皇宫便会被攻陷,到时齐朝内部便会出现纷乱,包括一些皇亲国戚,也会出来造反。她没有时间在这里久留。
大西柳和萧旃一起匆忙而去,显然她们之间还有某种合作,也不为外人所知。
董升却没走,留下来,看着门口方向,对司马藉道:“司马兄弟,不用担心,这里很安稳,我们已经派了不少的弟兄暗中在盯着这里,要是再有什么人来,我们也能当即拿下。”
司马藉微微点头,一边的萧翎却在兀自喃喃自语,他还有些不太明白当下的时局。昨日金陵城还好端端的,一天时间里,本该是还清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时,城内却是烽火连天的感觉。
……
……
八月十五中秋夜,韩健一家人也团聚在一起,正在弄花赏月。
一年之前,韩健韩氏孤家寡人一个,如今不过一年光景,他已经先后娶了三房的妻妾,而且有两个天之娇女陪伴在左右。
但他却并不因此而知足。
这天晚上,杨苁儿也难得放下架子,与韩健一同到东王府正院这面一起吃家宴,韩健的姨娘们也分外高兴,不过她们更喜欢顾欣儿一些,以至于杨苁儿自己都感觉被冷落。她也不太在乎,东王府什么情况她并非第一天领教,以她本身的性格,也并不太在意别人待自己如何,可韩健,她还是很在乎的。
本来韩松氏让韩健与娇妻赏月,但韩健此时却在关心南方的消息。
从这几天紧密的情报来看,金陵发生变乱也就在这一两天。朱同敬离开金陵,失踪之后,韩健便已经通知了大西柳,让她严加盯防金陵城中的一举一动,后来朱同敬竟然主动联络了江都的密探,给韩健传递消息,表明了要马上扫除谢汝默一党的迫切。
韩健很清楚,谢汝默并非省油的灯。这只老虎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肯定会率先发难,绝不会等朱同敬将兵马调回金陵再有动作。综合几点分析,韩健觉出朱同敬带兵回金陵是在八月十五前后,谢汝默狗急跳墙,也该是这周围。
“相公,要是累了,可以先去歇息一下。妾身还好。”
杨苁儿见韩健漫不经心,以为韩健是被一家人吵嚷的烦了,便劝了一句。
韩健坐在正厅的椅子上,拉过杨苁儿的手,一笑道:“一家人难得在一起,怎会累?一会一同出去赏月。”
“不必了,一个月亮,有何好看的?不过,倒想起远在豫州的父王和娘亲了。”杨苁儿像是有什么感怀,不由叹息道。
韩健明白杨苁儿的心境,她来到江都,便是一条不归路。若是嫁给一般人家,回豫州探望那是很简单的事,但身在江都,而且是在东王府里,她便很难再离开江都城,更别说是回娘家。一入侯门深似海,至于王府的门,那更是深不见底了。
“相公,好像有人来了。”杨苁儿突然好似是转过神,看着正院的方向说道。
东王府的知客,已经将来人引到了正厅内,韩松氏先迎上去,却是易蝶。
易蝶本来身为布库使,在级别上,是不够进东王府而不需要通报的。韩健见到易蝶,便意识到,易蝶是代表女皇来做什么事,或者是传递什么消息。只要她有女皇的信物,那东王府的侍卫和门口也无法阻拦。
“易布库使?”韩健起身,迎到正厅门口。
易蝶傲然而立,手上拿着像是诏书一般的物件,韩健见易蝶不行礼,便更肯定她是在代天行事。
“东王,陛下有密旨相传,请接过。”易蝶说道。
韩健躬身接过易蝶递过来的诏书,打开来一看,却只是三言两语不着边际的佛偈,韩健看了看,有些不太明白。这是女皇准备出家为僧了?
“易布库使,陛下可还有什么话交待?”韩健打量着易蝶问道。
要是这密诏中有什么暗语,韩健相信女皇不会不告知于易蝶。
易蝶道:“陛下传召东王和郡王妃前去寝宫见驾。”
又要见?韩健微微皱眉,事情好似没那么简单。
女皇近来已经很避忌与他见面,没有什么大事,是不会亲自来传召的,更别说是连同韩松氏一起召见。
在官方的措辞称呼中,东王府的“郡王妃”单指韩松氏一人,因为韩松氏也是以往东王府的实际掌权人,东王府上下这么多女眷中,也是以她的官品最高。
“二娘,看来我们要往陛下寝宫走一趟了。”韩健道。
韩松氏点点头,本来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身上衣着整齐而华丽,也无须收拾便可出发。
韩健只是随便对顾欣儿和杨苁儿交待两句,便与韩松氏随易蝶去了女皇寝宫。
到了女皇寝宫旁边的小厅外,韩健便能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息,韩健心中猜不到女皇为何会在中秋节召见他过来,再看女皇寝宫内外的侍卫,都还是原来的那批,应该并非是要对自己有什么“不轨”。
“东王,郡王妃,请吧。”易蝶到了小厅门口,不敢随便进去,只是行礼道。
韩健与韩松氏进到厅里,便发现女皇独自一人正在参拜佛像。这佛像,是前些日子女皇特地让人准备的。因为得到杨苁儿的启发,韩健也决定不再干涉女皇信佛这件事,因而这件事也是由他准允。
被萧翎称之为“皇侄女”的女子,便是当今何太后的女儿,也是齐朝的长公主萧旃。司马藉想到,身为长公主的萧旃,竟然会跟漕帮中人来到这么一个小院。
从萧旃的装束来看,她此行应该是秘密行动,很可能是为谢汝默谋反的事而来。而今皇宫危殆,萧旃本该在皇宫里,为何会出现在此,他并不知晓。
司马藉没有像萧翎那么忘形,他见到萧旃,首先想萧旃来的目的,这时候萧旃已经与大西柳走过来,司马藉也只是拱手行礼,脸色显得很淡然。
“司马公子。”萧旃竟然也对司马藉回礼,让司马藉感觉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司马藉心想,难道萧旃也跟萧翎一样,是被人“绑架”而来。
这时候大西柳已经上前,行礼之后,说道:“永丹公主乃是与朱上师一同出外调兵,镇压齐朝内的奸佞。而今朱上师即将回来,永丹公主先行进城,查看情况。”
听了大西柳的话,联想到之前齐朝跟江都的“紧密关系”,司马藉便猜想大概是在镇压谢汝默一党上,何太后和朱同敬,已经跟江都站在一起。因为齐朝借粮给江都,所以江都也在帮齐朝平定内部的叛乱。
但本身,金陵是齐朝人的地界,江都派再多的人来,也无济于事。而且江都不会泄露自己在金陵城中的细作划分,因为今日帮齐朝人平定了内部的叛乱,明日齐朝人就会拿江都作为头号大敌。战时的短暂联盟,是种很微妙的关系,既要帮盟友,又要低调而行,让对方以为自己“不过如此”。
但而今萧旃却放心与大西柳到漕帮的秘密据点来,也让司马藉心中暗惊不已。萧旃身为女子,而且贵为齐朝的长公主,如此“冒险”,也颇有巾帼英豪的飒爽之气。
“几位,不妨到里面去说。”这时候董升冒出头来,他身为漕帮中的二当家,本身却没太大的见识,他在漕帮中的威望,主要源自于他是漕帮的开帮功臣。而漕帮上下的打点,也主要靠大当家的冯举。
“董当家的不用客气。”大西柳道,“我们见过司马公子和惠王便走,本来今日要送司马公子出城,现在看也要先缓一下。我们还要前去接我朝太子……”
从这句话,司马藉好似又听出来点苗头。
齐朝跟江都的合作,显然有内部的“利益牵扯”,漕帮绑架了惠王萧翎,间接也令江都有了跟齐朝人谈判的筹码。何太后和朱同敬一党,在乎的或许并非萧翎的生死,而是他手上的兵权,一旦萧翎身死或者是惨遭不测,萧翎手下的兵将,可能会投靠谢汝默,也可能会拥兵自立。萧翎便城了关键人物。
而江都肯帮何太后一党,主要原因也是为齐朝人所扣押的人质,也就是他和杨曦。现在两方可以站在同一立场上,也不仅仅是因为有利益交换,更因为,江都和齐朝都想换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来平息内部的纷乱。这时候的齐朝,也怕江都现下没有外敌入侵,反倒趁着金陵内患之时,出兵将齐朝在江北的几座重要城池给占领。
司马藉想到这些,便拱手道:“两位,也请速去。在下可以在此安心等候。”
司马藉的意思很简单,我不着急走,你们先忙你们的。忙完了我跟太子杨曦一起走。
萧旃没有多言,甚至连萧翎的问话她也置之不理。她也是背负任务在身,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包括如今齐朝的小皇帝,都被围困在皇宫里。要是兵马晚来一会,也许皇宫便会被攻陷,到时齐朝内部便会出现纷乱,包括一些皇亲国戚,也会出来造反。她没有时间在这里久留。
大西柳和萧旃一起匆忙而去,显然她们之间还有某种合作,也不为外人所知。
董升却没走,留下来,看着门口方向,对司马藉道:“司马兄弟,不用担心,这里很安稳,我们已经派了不少的弟兄暗中在盯着这里,要是再有什么人来,我们也能当即拿下。”
司马藉微微点头,一边的萧翎却在兀自喃喃自语,他还有些不太明白当下的时局。昨日金陵城还好端端的,一天时间里,本该是还清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时,城内却是烽火连天的感觉。
……
……
八月十五中秋夜,韩健一家人也团聚在一起,正在弄花赏月。
一年之前,韩健韩氏孤家寡人一个,如今不过一年光景,他已经先后娶了三房的妻妾,而且有两个天之娇女陪伴在左右。
但他却并不因此而知足。
这天晚上,杨苁儿也难得放下架子,与韩健一同到东王府正院这面一起吃家宴,韩健的姨娘们也分外高兴,不过她们更喜欢顾欣儿一些,以至于杨苁儿自己都感觉被冷落。她也不太在乎,东王府什么情况她并非第一天领教,以她本身的性格,也并不太在意别人待自己如何,可韩健,她还是很在乎的。
本来韩松氏让韩健与娇妻赏月,但韩健此时却在关心南方的消息。
从这几天紧密的情报来看,金陵发生变乱也就在这一两天。朱同敬离开金陵,失踪之后,韩健便已经通知了大西柳,让她严加盯防金陵城中的一举一动,后来朱同敬竟然主动联络了江都的密探,给韩健传递消息,表明了要马上扫除谢汝默一党的迫切。
韩健很清楚,谢汝默并非省油的灯。这只老虎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肯定会率先发难,绝不会等朱同敬将兵马调回金陵再有动作。综合几点分析,韩健觉出朱同敬带兵回金陵是在八月十五前后,谢汝默狗急跳墙,也该是这周围。
“相公,要是累了,可以先去歇息一下。妾身还好。”
杨苁儿见韩健漫不经心,以为韩健是被一家人吵嚷的烦了,便劝了一句。
韩健坐在正厅的椅子上,拉过杨苁儿的手,一笑道:“一家人难得在一起,怎会累?一会一同出去赏月。”
“不必了,一个月亮,有何好看的?不过,倒想起远在豫州的父王和娘亲了。”杨苁儿像是有什么感怀,不由叹息道。
韩健明白杨苁儿的心境,她来到江都,便是一条不归路。若是嫁给一般人家,回豫州探望那是很简单的事,但身在江都,而且是在东王府里,她便很难再离开江都城,更别说是回娘家。一入侯门深似海,至于王府的门,那更是深不见底了。
“相公,好像有人来了。”杨苁儿突然好似是转过神,看着正院的方向说道。
东王府的知客,已经将来人引到了正厅内,韩松氏先迎上去,却是易蝶。
易蝶本来身为布库使,在级别上,是不够进东王府而不需要通报的。韩健见到易蝶,便意识到,易蝶是代表女皇来做什么事,或者是传递什么消息。只要她有女皇的信物,那东王府的侍卫和门口也无法阻拦。
“易布库使?”韩健起身,迎到正厅门口。
易蝶傲然而立,手上拿着像是诏书一般的物件,韩健见易蝶不行礼,便更肯定她是在代天行事。
“东王,陛下有密旨相传,请接过。”易蝶说道。
韩健躬身接过易蝶递过来的诏书,打开来一看,却只是三言两语不着边际的佛偈,韩健看了看,有些不太明白。这是女皇准备出家为僧了?
“易布库使,陛下可还有什么话交待?”韩健打量着易蝶问道。
要是这密诏中有什么暗语,韩健相信女皇不会不告知于易蝶。
易蝶道:“陛下传召东王和郡王妃前去寝宫见驾。”
又要见?韩健微微皱眉,事情好似没那么简单。
女皇近来已经很避忌与他见面,没有什么大事,是不会亲自来传召的,更别说是连同韩松氏一起召见。
在官方的措辞称呼中,东王府的“郡王妃”单指韩松氏一人,因为韩松氏也是以往东王府的实际掌权人,东王府上下这么多女眷中,也是以她的官品最高。
“二娘,看来我们要往陛下寝宫走一趟了。”韩健道。
韩松氏点点头,本来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身上衣着整齐而华丽,也无须收拾便可出发。
韩健只是随便对顾欣儿和杨苁儿交待两句,便与韩松氏随易蝶去了女皇寝宫。
到了女皇寝宫旁边的小厅外,韩健便能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息,韩健心中猜不到女皇为何会在中秋节召见他过来,再看女皇寝宫内外的侍卫,都还是原来的那批,应该并非是要对自己有什么“不轨”。
“东王,郡王妃,请吧。”易蝶到了小厅门口,不敢随便进去,只是行礼道。
韩健与韩松氏进到厅里,便发现女皇独自一人正在参拜佛像。这佛像,是前些日子女皇特地让人准备的。因为得到杨苁儿的启发,韩健也决定不再干涉女皇信佛这件事,因而这件事也是由他准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