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一年夏,长江中下游豪雨成灾。
汉口出现溃堤,洪水席卷江淮八省二市,淹死十几万百姓。
在九月十八日的深夜,日军炮轰东北军的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半年后,东三省全境沦陷,张学良率军撤入关内。
在石原莞尔的脑海里,这一个事件已经演绎了无数遍。其现实的进程比所有的想象还要完美,堪称丝丝入扣。
在梅少城看来,这就是一笔既肮脏又血腥的交易。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崽卖爷田。
02
小玉给梅少城提供了一条信息:张学良与日寇有杀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
原来,关东军袭击张作霖的专列是想嫁祸于苏俄。都说纸包不住火,张学良查清了真相,就背着蒋介石与苏俄媾和。
面对铁证,蒋介石坚持说:“家仇国恨也有轻重!我知道,苏日两强都有私吞东北之心。让其两虎相争,未必不是权宜之计。”
宋美龄也好言相劝:“大丈夫能伸能屈,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先让其疯狂。我们需要时间,励精图治。你是党国的栋梁,万万不可自乱方寸……”
张学良岂是韬光养晦之人,何况人事复杂的东北军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关东军害怕夜长梦多,这一次又以下克上,造成既定事实。
03
九一八之夜,北大营的八千东北军猝不及防。
面对小股日军的武装攻击,上面下达了张学良的口头指示:“不准动枪,要敢于挺着死,为国成仁。”
次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也说:“我早就说过,军人就要忍辱负重。日军欲挑起战端,百般挑衅。我不想给人借口,已通晓三军,刀枪入库。”
日军找不到借口,仍然可以强占东北。各国的态度很暧昧,也可以说是各怀鬼胎。
蒋介石希望东北军守锦州,确保山海关不失。
张学良声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其海军必然会进犯平津之地,夺我后方。”
东北军让出锦州,自然就意味着东北三省全境沦陷……张学良倍受指责,被全国同胞把他唤为不抵抗将军。
04
刚翻过年关,眼热陆军可绩的日本海军就在上海肇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的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坦克掩护下,三路突袭闸北。夺取天通庵铁路站和火车北站,打击蒋光鼐的十九路军,史称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是广东的部队,曾经兴兵反蒋。已经连续八个月,这一支部队既领不到任何军饷,又得不到弹药也补充。战事爆发后,近在咫尺的南京政府要求该部不得抵抗,撤离防线。
蒋光鼐找到副手蔡廷锴商量对策,得到的回答是这样:“东北之事就是前车之鉴,我宁可战死在阵前,也不替某些人去背黑锅。”
“好!正合我意!”
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的第一师,在北伐战争中攻无不克,堪称铁军。
铁军出击,日本海军陆战队已露出败相。南京严令蒋光鼐:“即刻撤到二线阵地,静待国联处置。”
所谓国联是指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旨在平息国际纠纷,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常任理事国。
05
接到不许进攻的命令后,不少将士嚎啕痛哭。
不战有罪,敢战也有罪,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勾当?
听说中央不给十九路军增发一兵一弹,上海市民自发拥军,还制造了一批手榴弹。
警备南京的宋希濂旅积极请缨,几乎是向总参谋长何应钦哭诉:“失掉上海,首都难保!”
“混帐,这样的话,你也敢说!”
宋希濂有一段说不清楚的历史,哪里还敢再多言。
有个黄埔军官挺身而出:“既然我们的首都无虞,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动摇国本?”
何应钦真不知道这个军官有什么背景,只好支支吾吾。
06
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扬言,三天占领上海。
十九路军不撤,日本内阁又调陆军第九师团参战,由植田谦吉中将统一指挥。
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南京派张治中率领八十七、八十八师和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
激战期间,南京政府宣布迁都洛阳。全国哗然,许多党国要员拒绝执行既草率又荒唐的命令。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带队去了河南,却无法办公。
经过两周多的拉锯作战,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几万日军还是连连碰壁,毫无进展。
日本内阁再度换帅,并组建出上海派遣军,让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到上海统一指挥各部作战。
这时,日军的总兵力已激增为九万人,还有八十艘军舰和三百多架飞机助战。中国守军还不足五万,而且断了后援。
该年五月五日,中日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在英国领事馆里签署了一份令国画人不服的淞沪停战协定。会后,双方高官与欧美代表频频举杯,灯红酒绿。
07
根据这份协定,十九路军撤出上海,上海至苏州与昆山一带不得驻军。
同时,中国政府答应取缔民间的各个抗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切抗日宣传和活动。
刘文辉把梅少城喊到自己的办公室,拍了拍桌案上的报纸,开口就问:“怎么看?”
梅少城瞄了一眼报纸,拍着脑门说:“奇怪了!上海还是不是我们的领土?不容许我们设防,又容许日军屯兵于吴淞、闸北和江湾,进出自由。”
“东北军垮了,十九路军垮了,我怕川军再蹈覆辙。”
“可不可以早做准备?”
刘文辉用手指轻轻地叩击桌面,没有反对也没有明确支持。
三一年夏,长江中下游豪雨成灾。
汉口出现溃堤,洪水席卷江淮八省二市,淹死十几万百姓。
在九月十八日的深夜,日军炮轰东北军的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半年后,东三省全境沦陷,张学良率军撤入关内。
在石原莞尔的脑海里,这一个事件已经演绎了无数遍。其现实的进程比所有的想象还要完美,堪称丝丝入扣。
在梅少城看来,这就是一笔既肮脏又血腥的交易。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崽卖爷田。
02
小玉给梅少城提供了一条信息:张学良与日寇有杀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
原来,关东军袭击张作霖的专列是想嫁祸于苏俄。都说纸包不住火,张学良查清了真相,就背着蒋介石与苏俄媾和。
面对铁证,蒋介石坚持说:“家仇国恨也有轻重!我知道,苏日两强都有私吞东北之心。让其两虎相争,未必不是权宜之计。”
宋美龄也好言相劝:“大丈夫能伸能屈,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先让其疯狂。我们需要时间,励精图治。你是党国的栋梁,万万不可自乱方寸……”
张学良岂是韬光养晦之人,何况人事复杂的东北军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关东军害怕夜长梦多,这一次又以下克上,造成既定事实。
03
九一八之夜,北大营的八千东北军猝不及防。
面对小股日军的武装攻击,上面下达了张学良的口头指示:“不准动枪,要敢于挺着死,为国成仁。”
次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也说:“我早就说过,军人就要忍辱负重。日军欲挑起战端,百般挑衅。我不想给人借口,已通晓三军,刀枪入库。”
日军找不到借口,仍然可以强占东北。各国的态度很暧昧,也可以说是各怀鬼胎。
蒋介石希望东北军守锦州,确保山海关不失。
张学良声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其海军必然会进犯平津之地,夺我后方。”
东北军让出锦州,自然就意味着东北三省全境沦陷……张学良倍受指责,被全国同胞把他唤为不抵抗将军。
04
刚翻过年关,眼热陆军可绩的日本海军就在上海肇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的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坦克掩护下,三路突袭闸北。夺取天通庵铁路站和火车北站,打击蒋光鼐的十九路军,史称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是广东的部队,曾经兴兵反蒋。已经连续八个月,这一支部队既领不到任何军饷,又得不到弹药也补充。战事爆发后,近在咫尺的南京政府要求该部不得抵抗,撤离防线。
蒋光鼐找到副手蔡廷锴商量对策,得到的回答是这样:“东北之事就是前车之鉴,我宁可战死在阵前,也不替某些人去背黑锅。”
“好!正合我意!”
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的第一师,在北伐战争中攻无不克,堪称铁军。
铁军出击,日本海军陆战队已露出败相。南京严令蒋光鼐:“即刻撤到二线阵地,静待国联处置。”
所谓国联是指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旨在平息国际纠纷,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常任理事国。
05
接到不许进攻的命令后,不少将士嚎啕痛哭。
不战有罪,敢战也有罪,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勾当?
听说中央不给十九路军增发一兵一弹,上海市民自发拥军,还制造了一批手榴弹。
警备南京的宋希濂旅积极请缨,几乎是向总参谋长何应钦哭诉:“失掉上海,首都难保!”
“混帐,这样的话,你也敢说!”
宋希濂有一段说不清楚的历史,哪里还敢再多言。
有个黄埔军官挺身而出:“既然我们的首都无虞,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动摇国本?”
何应钦真不知道这个军官有什么背景,只好支支吾吾。
06
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扬言,三天占领上海。
十九路军不撤,日本内阁又调陆军第九师团参战,由植田谦吉中将统一指挥。
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南京派张治中率领八十七、八十八师和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
激战期间,南京政府宣布迁都洛阳。全国哗然,许多党国要员拒绝执行既草率又荒唐的命令。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带队去了河南,却无法办公。
经过两周多的拉锯作战,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几万日军还是连连碰壁,毫无进展。
日本内阁再度换帅,并组建出上海派遣军,让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到上海统一指挥各部作战。
这时,日军的总兵力已激增为九万人,还有八十艘军舰和三百多架飞机助战。中国守军还不足五万,而且断了后援。
该年五月五日,中日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在英国领事馆里签署了一份令国画人不服的淞沪停战协定。会后,双方高官与欧美代表频频举杯,灯红酒绿。
07
根据这份协定,十九路军撤出上海,上海至苏州与昆山一带不得驻军。
同时,中国政府答应取缔民间的各个抗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切抗日宣传和活动。
刘文辉把梅少城喊到自己的办公室,拍了拍桌案上的报纸,开口就问:“怎么看?”
梅少城瞄了一眼报纸,拍着脑门说:“奇怪了!上海还是不是我们的领土?不容许我们设防,又容许日军屯兵于吴淞、闸北和江湾,进出自由。”
“东北军垮了,十九路军垮了,我怕川军再蹈覆辙。”
“可不可以早做准备?”
刘文辉用手指轻轻地叩击桌面,没有反对也没有明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