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贺称诗鬼,刘禹锡当为诗豪。
刘禹锡久居江湖之野,检索千古兴衰的得与失,可谓用心良苦。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02
泾原兵变时,只有五岁的宪宗李纯也在多灾多难的奉天城。
七岁时,唐德宗把李纯抱到自己的膝上,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坐在了我的怀里?”
李纯抬起头回答:“我是第三天子。”
没有错,李纯是皇上的长孙,这样的回答既闻所未闻,又契合实际……十五岁,李纯娶尚父郭子仪的孙女为妻,拜驸马都尉郭暧为岳父。
刚刚满二十七岁,有第三天子之称的李纯成为真天子。这时的大唐帝国已支离破碎,风光不再。
李纯以秦皇汉武自许,还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发誓:“朕不扫清环宇,不入宗庙。”
03
藩镇之患,非一日之寒。
唐朝手里的中央武装只有几万禁军,都是中看而不中用的纨绔子弟。
安史之乱,郭子仪的数万朔方军以及规模相当的河东军就成了帝国的支柱。
事后,朔方军建议以安史两部的旧将为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为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泾原兵变,李怀光率五万朔方军入关勤王,提出当斩三人以谢天下:其一,权相卢杞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其二,户部侍郎赵赞搜刮天下,敛财于万民。其三,白志贞操办禁军却大吃空饷……
卢杞向德宗进言,即使白志贞当死,骄横的朔方军也不该沽名钓誉,以坏朝纲。
04
建中二年,德宗拜卢杞为相,并着手削藩。
卢杞借削藩摄权,又让赵赞新征房产税与民间的交易税,导致天下沸腾。
五千泾原军奉命出征河南的襄城,要路过长安。德宗让京兆尹王翃安排好接待,犒赏三军。不料,王翃找卢杞大倒苦水,选择了阳奉阴违。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看到只有份量短缺的粗茶淡饭,怒问慰军使:“我们抛家别妻替天子出征讨叛,饿着肚子怎么赶路?”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耽误了十万火急的军情,按律当斩!”
怒问慰的斩字还没有落地,已是一箭穿喉。有人登台高喊:“有贪官当国,我辈命如草芥!”
“兄弟们,与其荒草埋尸,不如快活一回!”
德宗闻讯,一边让身边的宦官到国库取布帛二十车,以定军心,一边又通知白志贞亲率禁军回城。泾原军听说禁军已动,抢先冲入城中。一帮宦官裹挟天子出逃,坐实了泾原军之罪。
姚令言仰面长叹,最后说出一句:“王侯之家,皆是鼠辈。”
有人怂恿,也有人主动带路,失控之军见豪门就砸,肆意抢掠。姚令言拥老太尉朱泚为帝,方敢重申军纪。
05
泾原兵变很荒唐,危害惨剧。
没有卢杞的专权误国,就不会天下汹汹与万民不宁。没有王翃的克扣军饷,也就不会激起兵变。没有白志贞玩忽职守与徇私舞弊,也不会让叛军肆无忌惮。没有几个宦官的讨巧卖乖,更不会天翻地覆……可以说,李怀光的主张条条在理。可是,他这样说,也是打了当朝天子的脸。
德宗不愿接受朔方军的胁迫,卢杞建议可以去找吐蕃人借兵。
在边关上,朔方军与吐蕃人已血战经年,不同戴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要弹压五万朔方军,一劳永逸。
吐蕃人当然不傻,蕃相尚结赞一定要李怀光亲笔写下让路的字据,确保大军官入境后的侧背安全。卢杞出于无奈,又建议德宗拿出免死金牌去换取李怀光的承诺。
李怀光掷免死牌于地,怒问:“在你们的眼里,九死一生的李怀光竟是一个怕死鬼?”
卢杞傻了,转身就逃。回到奉天城就说:“李怀光已反,吐蕃人也引兵西归。”
半信半疑的德宗找不到话说,只好让自己的太子再去打探情况。
06
在长安城外,李晟手里只有几千兵。
一天,有人求见。李晟看到乔装打扮的太子李诵,跪地曰:“臣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李诵拿出了一份诛杀李怀光的密诏,小心翼翼地说:“我们知道,你曾是朔方军里的万人敌,能于万军之中取敌酋首级。事缓从恒,事急从权……”
“取头不难,何以定三军?”
李诵很不解:“将军好几次要圣上早下决断,现在上意已决,当好自为之。”
李晟想了好半天,才松开牙关:“事缓则圆,操之过急则易生乱。能否以三月为期,微臣冒万死也要迎圣上回京师重理朝纲。”
德宗不敢再在奉天城久留,决定即刻就带亲信南下,取道梁州到巴蜀之地避难。
07
在汉中,德宗把太子李诵喊到身前。
“李晟若叛,你有何良策?”
李诵想了半天才说道:“还有巴蜀可守,民心可用。”
“人心叵测,手里没有自己的武装,我们就是别人的玩偶!”
从这时起,德宗就下定决心要把军权抓在手里,重组自己的神策军。
很快,李怀光的部下也是离心离德,不少汉族将士都转投到了李晟的帐下。
有人指出,李晟与李怀光素有矛盾。勤王之际,后到的神策军与朔方军之间也有不少的摩擦,互有死伤……
08
朔方军的主体是胡兵,以部落为伍,崇武尚力。
郭子仪功成名就,就把朔方节度使一职让给了铁勒人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一家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满门忠烈。七年平叛,居功至伟。
后来,仆固怀恩受宦官陷害,身亡名毁。有人感慨:“仆固怀恩并没有反心,实为左右所误。”
郭子仪深怕祸从天降,处处赔小心。李怀光很不满,直言相问:“帅公行事,一向是光明磊落,何须自取其辱?”
这句话经过众人之口,慢慢传到了德宗的耳里。都以为李怀光要倒霉,结果却是令世人大跌眼镜。
十几年后,李怀光又步仆固怀恩的后尘,方知伴君如伴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贺称诗鬼,刘禹锡当为诗豪。
刘禹锡久居江湖之野,检索千古兴衰的得与失,可谓用心良苦。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02
泾原兵变时,只有五岁的宪宗李纯也在多灾多难的奉天城。
七岁时,唐德宗把李纯抱到自己的膝上,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坐在了我的怀里?”
李纯抬起头回答:“我是第三天子。”
没有错,李纯是皇上的长孙,这样的回答既闻所未闻,又契合实际……十五岁,李纯娶尚父郭子仪的孙女为妻,拜驸马都尉郭暧为岳父。
刚刚满二十七岁,有第三天子之称的李纯成为真天子。这时的大唐帝国已支离破碎,风光不再。
李纯以秦皇汉武自许,还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发誓:“朕不扫清环宇,不入宗庙。”
03
藩镇之患,非一日之寒。
唐朝手里的中央武装只有几万禁军,都是中看而不中用的纨绔子弟。
安史之乱,郭子仪的数万朔方军以及规模相当的河东军就成了帝国的支柱。
事后,朔方军建议以安史两部的旧将为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为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泾原兵变,李怀光率五万朔方军入关勤王,提出当斩三人以谢天下:其一,权相卢杞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其二,户部侍郎赵赞搜刮天下,敛财于万民。其三,白志贞操办禁军却大吃空饷……
卢杞向德宗进言,即使白志贞当死,骄横的朔方军也不该沽名钓誉,以坏朝纲。
04
建中二年,德宗拜卢杞为相,并着手削藩。
卢杞借削藩摄权,又让赵赞新征房产税与民间的交易税,导致天下沸腾。
五千泾原军奉命出征河南的襄城,要路过长安。德宗让京兆尹王翃安排好接待,犒赏三军。不料,王翃找卢杞大倒苦水,选择了阳奉阴违。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看到只有份量短缺的粗茶淡饭,怒问慰军使:“我们抛家别妻替天子出征讨叛,饿着肚子怎么赶路?”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耽误了十万火急的军情,按律当斩!”
怒问慰的斩字还没有落地,已是一箭穿喉。有人登台高喊:“有贪官当国,我辈命如草芥!”
“兄弟们,与其荒草埋尸,不如快活一回!”
德宗闻讯,一边让身边的宦官到国库取布帛二十车,以定军心,一边又通知白志贞亲率禁军回城。泾原军听说禁军已动,抢先冲入城中。一帮宦官裹挟天子出逃,坐实了泾原军之罪。
姚令言仰面长叹,最后说出一句:“王侯之家,皆是鼠辈。”
有人怂恿,也有人主动带路,失控之军见豪门就砸,肆意抢掠。姚令言拥老太尉朱泚为帝,方敢重申军纪。
05
泾原兵变很荒唐,危害惨剧。
没有卢杞的专权误国,就不会天下汹汹与万民不宁。没有王翃的克扣军饷,也就不会激起兵变。没有白志贞玩忽职守与徇私舞弊,也不会让叛军肆无忌惮。没有几个宦官的讨巧卖乖,更不会天翻地覆……可以说,李怀光的主张条条在理。可是,他这样说,也是打了当朝天子的脸。
德宗不愿接受朔方军的胁迫,卢杞建议可以去找吐蕃人借兵。
在边关上,朔方军与吐蕃人已血战经年,不同戴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要弹压五万朔方军,一劳永逸。
吐蕃人当然不傻,蕃相尚结赞一定要李怀光亲笔写下让路的字据,确保大军官入境后的侧背安全。卢杞出于无奈,又建议德宗拿出免死金牌去换取李怀光的承诺。
李怀光掷免死牌于地,怒问:“在你们的眼里,九死一生的李怀光竟是一个怕死鬼?”
卢杞傻了,转身就逃。回到奉天城就说:“李怀光已反,吐蕃人也引兵西归。”
半信半疑的德宗找不到话说,只好让自己的太子再去打探情况。
06
在长安城外,李晟手里只有几千兵。
一天,有人求见。李晟看到乔装打扮的太子李诵,跪地曰:“臣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李诵拿出了一份诛杀李怀光的密诏,小心翼翼地说:“我们知道,你曾是朔方军里的万人敌,能于万军之中取敌酋首级。事缓从恒,事急从权……”
“取头不难,何以定三军?”
李诵很不解:“将军好几次要圣上早下决断,现在上意已决,当好自为之。”
李晟想了好半天,才松开牙关:“事缓则圆,操之过急则易生乱。能否以三月为期,微臣冒万死也要迎圣上回京师重理朝纲。”
德宗不敢再在奉天城久留,决定即刻就带亲信南下,取道梁州到巴蜀之地避难。
07
在汉中,德宗把太子李诵喊到身前。
“李晟若叛,你有何良策?”
李诵想了半天才说道:“还有巴蜀可守,民心可用。”
“人心叵测,手里没有自己的武装,我们就是别人的玩偶!”
从这时起,德宗就下定决心要把军权抓在手里,重组自己的神策军。
很快,李怀光的部下也是离心离德,不少汉族将士都转投到了李晟的帐下。
有人指出,李晟与李怀光素有矛盾。勤王之际,后到的神策军与朔方军之间也有不少的摩擦,互有死伤……
08
朔方军的主体是胡兵,以部落为伍,崇武尚力。
郭子仪功成名就,就把朔方节度使一职让给了铁勒人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一家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满门忠烈。七年平叛,居功至伟。
后来,仆固怀恩受宦官陷害,身亡名毁。有人感慨:“仆固怀恩并没有反心,实为左右所误。”
郭子仪深怕祸从天降,处处赔小心。李怀光很不满,直言相问:“帅公行事,一向是光明磊落,何须自取其辱?”
这句话经过众人之口,慢慢传到了德宗的耳里。都以为李怀光要倒霉,结果却是令世人大跌眼镜。
十几年后,李怀光又步仆固怀恩的后尘,方知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