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平定安史之乱。
数万朔方军占据河东之地,基本控制了三晋的汾河流域。
仆固怀恩设宴招抚安史的降将,大度地说:“现在,首恶已伏诛,尔等当洗心革面,为国出力。”
有人指出,仆固怀恩的做法是要养寇自重,其人面兽心不可不防。赋闲在家的郭子仪深以为然,建议将朔方军一分为三,或者是一分为五。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星星还是那一些星星。
只是迅速窜红的仆固怀恩成了大唐帝国的顶梁之柱,不仅手握十几万精兵强将,还有河朔各路藩王的暗附,以及回纥与吐蕃的声援,可谓一言九鼎。
02
中原内乱,回纥迅速坐大。
吐蕃也攻陷了河西与陇右,将其势力覆盖到了青海以北,西达阿富汗和尼泊尔。
广德元年,赤松德赞派尚悉结和尚结息带军二十万,破大震关出陇山,连下泾州和武功。
仆固怀恩按兵不动,心急如焚的唐代宗不得不起用赋闲在家的老帅郭子仪,希望能挽救危局。
接到诏书,郭子仪的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从洛阳到武关,才收编经散兵游勇四千人,根本无法抵挡吐蕃的二十万大军。
03
长安沦陷,代宗逃到陕州。
吐蕃立金城公主之弟李承宏为天子,大赦天下。
金城公主入藏,贵为国母。其子赤松德赞冲龄即位,素有收天下之心
细说起来,金城公主与李承宏都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后,其父是章怀太子李贤之子。
郭子仪转进到商州,泣血誓师。代宗李豫命郭子仪到陕州护驾,郭子仪说:“老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我若出兵蓝田,蕃虏必退。”
半月之后,吐蕃军果然撤离了长安。代宗大喜,让郭子仪去接管仆固怀恩手里的朔方军。这个时候,仆固怀恩也是急攻太原和榆次,要肃清山西之地。朔方军见老帅终于回来了,纷纷倒戈
广德二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与吐蕃军东犯,京师震骇不已。
04
受命御敌,郭子仪守乾陵奉天,坚壁清野。
吐蕃与回纥不敢犯,抛下仆固怀恩的人马西返。
次年之夏,仆固怀恩又纠集西域各部三十万众,兵分三路入侵。
郭子仪只身入回纥军营,问其大帅:“回纥有大功于唐,为何要听小人之言,背弃盟约?”
当年,登里可汗之弟药葛罗到中原平安史之乱,深知郭子仪用兵如神,只好开诚布公地说道:“仆固怀恩骗了我们,说是国中无主,大唐无人。现在,这厮已经为天所杀,我曹岂敢与令公开战!”
郭子仪笑了一笑,又说:“吐蕃凶残无道,掳我财帛子女不可胜计。抢到的马牛杂畜已满山遍野,运载财物的队伍长达数百里……这是上天赐给登里大可汗的礼物,不可不取!”
药葛罗的眼睛闪了一闪,心想犯大唐还不如先摆平吐蕃。
吐蕃惊闻郭子仪已经与药葛罗结盟,连夜拔营而逃。
在灵台,吐蕃军队遭到重创,大骂回纥人卑鄙无耻,行事阴险。
05
平时安西万里江, 今日边防在凤翔。
从这时起,唐蕃之间的军事对抗已从昔日的祁连山东移到陇右山区,迫近了京畿之地。
在泾原兵变之际,吐蕃很想借平叛之名入中原。李怀光不答应,蕃相尚结赞决定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事后,尚结赞对他的部下说:“唐之良将也就李晟、浑瑊和马燧三个人,要图中原必先去掉一二。”
尚结赞通过马燧向唐朝乞和,德宗夺了李晟的军权,又派浑瑊带使团去平凉会盟。李晟判断其中有诈,要浑瑊倍加小心。
这是一出连环计,尚结赞利用唐朝急于定边的心理,以和谈为诱饵先让德宗弃用主战的李晟,再劫持浑瑊并让马遂有口难辩。
06
会盟之地在泾河北岸的平凉川,人称甲积谷。
这是贞元三年的闰五月,夏日骄骄。会盟的土台上,旌旗猎猎,鼓声隆隆。
突然间,一支响镝破空,埋伏在山谷之间的吐蕃劲骑冲出,只有浑瑊一人杀出重围。
这年的八月,吐蕃再一次犯边。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大唐的背后可谓是危机四伏。李泌主张北结回纥,牵制吐蕃的侧翼。又让韦皋联合南诏,扰其后庭。
在长安的西北方,在灵州朔方之南,朝廷又先后设立了凤翔、泾原、邠宁、鄜坊、振武、天德和夏绥七个节镇,称为京西北八镇。每年秋天,都要调东部兵马到北八镇协防,称为防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宪宗很喜欢这一首短歌,也敬畏代国公郭子仪的声威。
可以说,没有当年的郭子仪只身入回营,大唐江山早已是荡然不存。
07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元和十四年,宪宗欲迎佛骨入长安。韩愈谏曰:“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唐宪宗迎佛是另有用意,岂能被一个文臣说三道四。一封诏书,就把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贬到了海边的潮州。
其实,唐宪宗是拿韩愈泄愤。在立谁为皇后和以谁为皇太子的问题上,说一不二的宪宗与朝中重臣们意见相反,互不相让。
大儿子李宁夭折,宪宗欲以次子李恽为储君,文武百官们都以为应该册封郭妃为正宫皇后,以固国本。李宁的母亲是个没有名份的宫女,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几个哥哥都是朝中重臣。问题是其子李宥很荒耽,胸无一点文韬武略……所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元和十五年,德宗暴卒于大明宫的中和殿里。几个有肆无恐的宦官血洗后宫,拥戴李宥为帝,是为穆宗,改元长庆。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平定安史之乱。
数万朔方军占据河东之地,基本控制了三晋的汾河流域。
仆固怀恩设宴招抚安史的降将,大度地说:“现在,首恶已伏诛,尔等当洗心革面,为国出力。”
有人指出,仆固怀恩的做法是要养寇自重,其人面兽心不可不防。赋闲在家的郭子仪深以为然,建议将朔方军一分为三,或者是一分为五。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星星还是那一些星星。
只是迅速窜红的仆固怀恩成了大唐帝国的顶梁之柱,不仅手握十几万精兵强将,还有河朔各路藩王的暗附,以及回纥与吐蕃的声援,可谓一言九鼎。
02
中原内乱,回纥迅速坐大。
吐蕃也攻陷了河西与陇右,将其势力覆盖到了青海以北,西达阿富汗和尼泊尔。
广德元年,赤松德赞派尚悉结和尚结息带军二十万,破大震关出陇山,连下泾州和武功。
仆固怀恩按兵不动,心急如焚的唐代宗不得不起用赋闲在家的老帅郭子仪,希望能挽救危局。
接到诏书,郭子仪的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从洛阳到武关,才收编经散兵游勇四千人,根本无法抵挡吐蕃的二十万大军。
03
长安沦陷,代宗逃到陕州。
吐蕃立金城公主之弟李承宏为天子,大赦天下。
金城公主入藏,贵为国母。其子赤松德赞冲龄即位,素有收天下之心
细说起来,金城公主与李承宏都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后,其父是章怀太子李贤之子。
郭子仪转进到商州,泣血誓师。代宗李豫命郭子仪到陕州护驾,郭子仪说:“老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我若出兵蓝田,蕃虏必退。”
半月之后,吐蕃军果然撤离了长安。代宗大喜,让郭子仪去接管仆固怀恩手里的朔方军。这个时候,仆固怀恩也是急攻太原和榆次,要肃清山西之地。朔方军见老帅终于回来了,纷纷倒戈
广德二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与吐蕃军东犯,京师震骇不已。
04
受命御敌,郭子仪守乾陵奉天,坚壁清野。
吐蕃与回纥不敢犯,抛下仆固怀恩的人马西返。
次年之夏,仆固怀恩又纠集西域各部三十万众,兵分三路入侵。
郭子仪只身入回纥军营,问其大帅:“回纥有大功于唐,为何要听小人之言,背弃盟约?”
当年,登里可汗之弟药葛罗到中原平安史之乱,深知郭子仪用兵如神,只好开诚布公地说道:“仆固怀恩骗了我们,说是国中无主,大唐无人。现在,这厮已经为天所杀,我曹岂敢与令公开战!”
郭子仪笑了一笑,又说:“吐蕃凶残无道,掳我财帛子女不可胜计。抢到的马牛杂畜已满山遍野,运载财物的队伍长达数百里……这是上天赐给登里大可汗的礼物,不可不取!”
药葛罗的眼睛闪了一闪,心想犯大唐还不如先摆平吐蕃。
吐蕃惊闻郭子仪已经与药葛罗结盟,连夜拔营而逃。
在灵台,吐蕃军队遭到重创,大骂回纥人卑鄙无耻,行事阴险。
05
平时安西万里江, 今日边防在凤翔。
从这时起,唐蕃之间的军事对抗已从昔日的祁连山东移到陇右山区,迫近了京畿之地。
在泾原兵变之际,吐蕃很想借平叛之名入中原。李怀光不答应,蕃相尚结赞决定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事后,尚结赞对他的部下说:“唐之良将也就李晟、浑瑊和马燧三个人,要图中原必先去掉一二。”
尚结赞通过马燧向唐朝乞和,德宗夺了李晟的军权,又派浑瑊带使团去平凉会盟。李晟判断其中有诈,要浑瑊倍加小心。
这是一出连环计,尚结赞利用唐朝急于定边的心理,以和谈为诱饵先让德宗弃用主战的李晟,再劫持浑瑊并让马遂有口难辩。
06
会盟之地在泾河北岸的平凉川,人称甲积谷。
这是贞元三年的闰五月,夏日骄骄。会盟的土台上,旌旗猎猎,鼓声隆隆。
突然间,一支响镝破空,埋伏在山谷之间的吐蕃劲骑冲出,只有浑瑊一人杀出重围。
这年的八月,吐蕃再一次犯边。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大唐的背后可谓是危机四伏。李泌主张北结回纥,牵制吐蕃的侧翼。又让韦皋联合南诏,扰其后庭。
在长安的西北方,在灵州朔方之南,朝廷又先后设立了凤翔、泾原、邠宁、鄜坊、振武、天德和夏绥七个节镇,称为京西北八镇。每年秋天,都要调东部兵马到北八镇协防,称为防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宪宗很喜欢这一首短歌,也敬畏代国公郭子仪的声威。
可以说,没有当年的郭子仪只身入回营,大唐江山早已是荡然不存。
07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元和十四年,宪宗欲迎佛骨入长安。韩愈谏曰:“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唐宪宗迎佛是另有用意,岂能被一个文臣说三道四。一封诏书,就把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贬到了海边的潮州。
其实,唐宪宗是拿韩愈泄愤。在立谁为皇后和以谁为皇太子的问题上,说一不二的宪宗与朝中重臣们意见相反,互不相让。
大儿子李宁夭折,宪宗欲以次子李恽为储君,文武百官们都以为应该册封郭妃为正宫皇后,以固国本。李宁的母亲是个没有名份的宫女,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几个哥哥都是朝中重臣。问题是其子李宥很荒耽,胸无一点文韬武略……所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元和十五年,德宗暴卒于大明宫的中和殿里。几个有肆无恐的宦官血洗后宫,拥戴李宥为帝,是为穆宗,改元长庆。